琉璃的意思是指有色半透明的玉石。
琉璃是一种铝、钠化合物烧制而成的半透明釉料。常见的有绿色、蓝色或**,现则可用不同的化学配方调制成各式颜色。可加在黏土外层,烧制成缸、瓦、盆等,也可用于建筑。琉璃是以各种颜色(颜色由各种金属元素产生)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稀有装饰品。其色彩流云漓彩,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市场上的琉璃主要是以南方为代表的脱蜡琉璃和以博山(淄博)为代表的手工琉璃为主。国内琉璃制作比较有名的团队分别是琉璃工房、人立琉璃、琉园等。
琉璃的来源: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
1617年,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这期间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其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
1、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
2、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3、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我国传统琉璃的来源已经难以考证,民间传说之中,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之时无意之中发现的,他将其当做定情信物送给西施,西施的眼泪流在了这件惊世佳作之上,于是人们便将此物叫做“流蠡”,后来演变成琉璃。
战国时期《尚书》之中,将琉璃称为“缪琳”,西汉之后逐渐演变成“琉璃”。琉璃二字,本身便具有文字美和发音美,可见当时人们对此物的的珍爱,文人墨客也乐于将其写入作品之中,歌颂其之美,琉璃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
传统琉璃的发展历程
从现今出土的最早琉璃制品可以推算,我国的琉璃起源于西周,甚至更早。当时的琉璃制造技术比较粗糙,无论是形状还是质地,都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这时候的琉璃制品大多是小件,以代替天然珠宝装饰首饰,大多以简单的珠子和管子的形状出现。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共6张
琉璃首饰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