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mss32dll直接放在游戏目录下就可以了呀
如果按上面的操作进行后,仍然提示要注册
请手动注册(假定游戏安装在e:\pal3)
开始->搜索
输入cmdexe
然后进行搜索,
显示搜索结果后,在cmdexe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以管理员权限运行”
然后在打开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
输入regsvr32 e:\pal3\mss32dll
之后敲击回车即可
如果仍然不行,请重新搜索合适可用的mss32dll版本
祝你玩得愉快!!!
(张士良)
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别名雅连、家连,系商品雅连之一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连,今虽吴蜀皆有,唯以雅州、眉州为良。”《荥经县志》记载:“黄连出瓦屋深山中……明季岁贡连八百五十斤”,荥经、洪雅均旧属雅州,故名雅连。主要栽培于四川省洪雅、峨眉,其次马边、峨边、金口河、沐川、雷波等县、区。据《洪雅县志》(清嘉庆十八年版)记载:“至今市易之连,则择阴山开垦荒土,取其秧栽植,上覆木竹枝叶荫之,不令见日,三年后收。”同年出版的《峨眉县志》也载:“近人于山阴土肥处栽畜”,可见一百多年前已有较完整的栽培技术。
以根茎入药。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等。药理试验黄连煎剂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性寒,味苦,无毒。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治温病热盛心烦、吐血、衄血、湿热、痞满、呕恶、痢疾、肠炎、目赤肿痛等。
一、形态特征
根状茎单枝,稀分枝,有时节间细长,俗称跳秆;节上着生极多须根;外皮褐色或黄棕色,断面深**。匍匐茎长13—30cm,顶端有叶1—3片,具膨大的顶芽。叶基生,革质,等腰三角形,长45—13cm,宽5—12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三角状卵形,羽状深裂,两侧全裂片斜卵状三角形,不等2深裂或半裂,小裂片彼此邻接;叶面起伏不平,近叶缘皱缩,叶缘具针刺状锯齿。花茎从根茎顶端抽出,长15—20cm,圆锥状总状花序,有3—9朵花,淡黄绿色;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中部3裂或羽状深裂;萼片狭卵形;花瓣窄条形或近倒披针形;雄蕊约20枚,长仅为花瓣的1/2左右,多数无花粉。蓇葖果6—12个,一般6—7个,无种子(图14—13A)。
图14—13A 三角叶黄连形态图
1植株 2花萼 3雄蕊 4雌蕊 5花瓣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习性
三角叶黄连花不育,无种子,人工栽培用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8月上旬扦插,当年或次年春,从插条弯折处上段中央部位,以及顶芽基部产生须根,当年不会萌发新叶;10月下旬后顶芽明显膨大,鳞片增厚,变成紫红色,称为“一年春”。次年春解冻后,顶芽萌发出新叶,老叶随即枯死,一般有叶3—4片,稀为5片,植株挺直,叶缘刺手,仅一个顶芽,很少开花和抽生匍匐茎,称为“二年春”,又叫“子货”。植株生长进入第三年,一般有叶6—10片,具顶芽和侧芽,植株变柔软,叶缘也不太刺手,称为“三年春”。顶芽为混合芽,3月上、中旬萌发,抽生花薹,与开花同时萌生新叶,老叶即枯死,进入果期后,新叶即完全代替老叶。侧芽抽生匍匐茎,一般1—4枝,匍匐茎先端触地能生根,如果不拔去,次年又从先端抽生匍匍茎。植株生长进入第四年,是雅连生长发育的盛龄期,称为“四年春”。一般有叶10—18片;普遍抽薹开花;抽生的匍匐茎也最多,在5枝以上,最多可达20枝。植株生长进入第五年后,叶片苍老,叶片数、匍匐茎数逐渐减少,植株发育衰退,这时根茎生长达到适收龄。
雅连的根茎是由匍匐茎转化而成。当入土的匍匐茎弯折处上段中央及顶芽基部萌发须根时,两端也开始膨大,随着植株生长不断增粗,形成两端肥大的结节。4年后结节膨大相连的就形成单枝根茎;如果两端结节没有相连,中间就形成细长的节间,这是产生“过桥”(跳秆)的主要原因。根茎生长肥大不仅与植株生长有关,而且与匍匐茎的抽生有密切关系,匍匐茎抽生过多,根茎小;匍匐茎少,或者拔除尽的,根茎增粗快;多年不拔除匍匐茎,任其蔓延生长,则只有须根,不能长成粗壮的根茎。短枝匍匐茎未拔除尽,由于培土厚被埋入土中,也会生根增粗形成根茎的分枝,这是少数根茎产生分枝的主要原因。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雅连栽培分布于海拔1400—2500m的高山,以海拔1700—2200m的山区生长发育良好。海拔1400m以下栽培的,根茎组织松软,植株早衰。800m以下栽培的,植株不能安全越夏。海拔2000m以上,植株生长年限长,一般5年才能收获,而且病害少。
由于生长在高山地区,故性喜高寒而潮湿的气候条件,最怕炎热和干旱。气温在30%以上时,植株生长受抑制;气温超过35℃,植株就会迅速死亡。据孔文彦对几种黄连的耐热性试验:雅连在恒温28℃,24小时后新叶1枚先端就略有灼伤;恒温30℃,24小时后,灼伤新叶萎蔫;恒温32℃,24小时后,叶全部萎蔫。但是它的耐寒能力较强,冬季积雪封冻近100天,气温-10℃以下,仍保持常绿不凋。雅连的须根系不如味连发达,叶片大而多,叶面积蒸腾量大,土壤干旱植株就会萎蔫。但是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也会引起死亡。峨眉产区年平均气温在5—10℃之间,最高月平均气温14—19℃,最低月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700—2200mm,相对湿度85%以上,积雪60—100天。
雅连原野生于荫蔽林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弱光的环境条件,形成了怕强光,喜林间间歇性光照的特性。尽管产区阴雨、云雾天气多,晴天很少,全年日照时数不到900小时,人工栽培仍需搭荫棚遮荫,植株生长发育才会正常。随着海拔高度、株龄、地势不同,对荫蔽度的要求也有差异:一般海拔2000m以上荫蔽度可小些;1700—1900m荫蔽宜稍大,应在50%以上;1700m以下荫蔽度应比同地区的味连稍大,宜在60—70%,否则植株灼烧严重,死亡率很高。1982年在洪雅铜厂坝(海拔1700m)调查,雅连荫蔽度仅5—20%的,四年生植株存苗率低于20%;荫蔽度50%的,四年生植株存苗率达80%以上。而在海拔1300m的峨眉龙洞村,雅连荫蔽度60%以上,三年后几乎全部死亡;该地的味连移栽第二年起就完全无荫蔽物,却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还高于有荫蔽物的味连,可见雅连要求比味连更荫蔽的条件。株龄增长,植株对强光的抵抗能力也不断增强,进入收获龄则可拆除荫棚,在完全光照的条件下,反可促进养分向根茎转移,使根茎更充实肥大。一般阴坡栽培荫蔽度宜小些,阳坡荫蔽度宜大些。
雅连种植在人迹罕至的高山,运输极感困难,管理中一般没有施肥的习惯。因此,对土壤的选择是严格的,以休闲30年以上,含腐殖质丰富的森林腐殖土为最好,腐殖质层厚度宜在13—17cm以上。据调查洪雅产区土壤以山地棕色森林土为主,其次是山地黄壤;峨眉产区土壤为黄棕壤,质地为中壤、重壤。其养分含量和pH值情况以洪雅为例(表14—23)。
表14—23 洪雅雅连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调查表
(三)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雅连含的有效成分与其他黄连相同,主要是小檗碱,其次是黄连碱、棕榈碱和药根碱。其中小檗碱含量低于味连、云连,药根碱的含量则高于它们。小檗碱含量变化规律则与味连有差异:味连根茎中的小檗碱含量,是随生长年龄而显著增加;而雅连根茎中的小檗碱含量,各年却无显著变化,第2—6年的含量分别为327%、332%388%325%347%。
雅连根茎中小檗碱含量随季节和生育期发生变化则是较显著的。据王宪楷测定不同采收期小檗碱含量变化,以9月含量最高,3月最低;当花期结束后,小檗碱含量就逐月上升;9月后气温下降,小檗碱含量又逐月下降。由此可见季节变化、植株生长发育对雅连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是很大的(表14—24)。
表14—24 雅连不同采收期小檗碱含量
三、栽培技术
(一)种类
雅连在历史上有过不少的栽培种类,大多数已被淘汰,目前在洪雅、峨眉尚能见到的有以下5种:刺盖连、杂白子、花叶子、铁线连和草连,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的种或变种。一般按根茎大小将其分为大连和小连两个类型。
1大连
特点是根茎粗壮,常产生跳秆,产量较高。主要有刺盖连、杂白子和花叶子。
(1)刺盖连,又叫大红袍,是目前栽培最普遍的种类,即三角叶黄连。植株大,叶缘有针刺状锯齿,有刺手感,故名。根茎粗壮,产量高。匍匐茎较多而粗壮。芽苞大,冬天被紫红色鳞片,故又名大红袍。果实中无种子。原产瓦屋山(洪雅产区),大约70年前引入峨眉产区。
(2)杂白子,洪雅产区称为铁线连。在40多年前栽培较普遍,现仅洪雅尚有少量栽培。植株大,根茎多呈弯曲状。叶片狭卵形、披针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面较平,叶缘不刺手。匍匐茎少。果实内有种子。可用种子繁殖或匍匐茎扦插繁殖。抗病力较强,能适应较向阳和海拔较低(1500—1700m)的环境栽培〔图14—13B(1)〕。
图14—13B(1) 杂白子黄连形态图
1植株 2果实 3匍匐茎
(3)花叶子,目前在洪雅部分地区常与其它品种混杂一起栽培,峨嵋地区老荒林中偶见。植株较小,根茎常产生2—3个分叉,无跳秆。叶片较小,裂片显著狭窄,叶缘颜色深浅不一,故名。匍匐茎少,每株仅6—7枝。果实内无种子。
2小连
根茎细小,无跳秆,质量较松泡,产量低,品质也较差。目前仅存铁线连和草连两种。母狗连也属此类,但已绝迹。
(1)铁线连,别名小连。40多年前普遍栽培。传说是从云南引种的,经鉴定系云南黄连(Cteeta Wall)。目前洪雅尚有少量栽培,多与刺盖连混杂。植株较矮小;根茎小,很少分枝,节间密;匍匐茎纤细,故名。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单株产量低,但是可以密植到每亩10万株以上,所以亩产也较高。
(2)草连,别名草连子。原植物为峨眉野连〔图14—13B(2)〕的新变种(Comeiensis varstolonifera SLZhang varnovmss)。形态与峨眉野连极为相似,主要区别是根茎小,常有分枝,略呈鸡爪状;叶片卵状披针形,两侧全裂片较长、较大;具匍匐茎,细长;芽苞紫绿色;萼片边缘呈淡紫红色;果实内有种子。可用匍匐茎或种子繁殖,匍匐茎繁殖的,3年即可收获,品质较差。适应能力强,海拔1000m上下栽培,生长发育良好。在较荫蔽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不搭荫棚。目前在洪雅、峨眉尚有零星栽培〔图14—13B(3)〕。
图14—13B(2) 峨眉野连新变种形态图
1植株 2果实 3萼片 4雄蕊 5雌蕊 6花瓣
图14—13B(3) 草黄连形态图
1植株 2花放大 3雄蕊放大 4柱头放大
(二)选地、整地
选择30年以上未种过黄连的冷箭竹林地,腐殖质土层厚17cm以上,呈酸性反应的森林土,坡度30—50度的地势栽培为宜。于4—5月开荒,伐去地内树木和箭竹,保留针叶树,只砍去主干中部以下的树枝。将荫棚所需的棚桩选留起来,箭竹则堆放地边让其自然落叶。清除地面石块、杂草、乱枝叶等,堆砌在地的下端成石埂,以拦截被冲刷的土壤。开荒面积不宜过大,每块土地最好控制在1亩以内,土地之间至少保留林带宽20m以上。这样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开荒面积过大,土壤肥沃程度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黄连收获后箭竹和针叶树种等很难进入,森林植被很长时间都得不到恢复。
开荒后顺坡挖沟作畦,畦宽133—167cm。畦沟要翻土,并清除草根、竹根、树根和石块,但不要将土覆盖于畦面。畦上不宜翻土,使竹根等保留在土中,可防止冬季结冻,土壤膨胀时拔起黄连秧苗,竹根、树根腐烂后又会成为黄连生长所需的养分来源。
(三)搭荫棚
整地后即插好荫棚支柱,俗称棚桩、叉子,于栽秧后盖上荫蔽物。支柱每畦一行,插在畦的中央,每隔133cm一根。先顺放后横放竹竿于支柱上,使成为方格状,然后将竹竿顺畦向依次排列于横杆上,即成荫蔽物,荫棚四周再斜放竹竿遮住斜射的强光。荫棚高度一般不超过15m,并要活动而简易,以利结冻前撤棚和解冻后重新搭棚。
(四)繁殖方法
雅连果实内无种子,人工栽培是拔取3—5年生植株的匍匐茎作插条(产区称为“黄连秧子”),进行扦插繁殖。
1拔秧
选择4年生植株,无病害或病害轻微的地块作为拔取匍匐茎(秧子)的基地。种用的匍匐茎宜选择茎粗壮,叶色浓绿,顶芽肥大饱满,呈毛笔形,紫红色。拔下的匍匐茎每40—50枝整齐地扎成一把。不适宜作种用的匍匐茎,也应全部拔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茎肥大。拔下的匍伏茎不能及时扦插的,宜放屋内阴湿处贮存,以免日晒、风吹或雨淋影响成活。需远途运输的,最好是早晚运送,以免秧苗受高温失水影响成活。
2栽秧
8月上旬栽秧最好,当年即会生出新根。8月下旬栽秧,当年不会生新根,冬季易受冻拔起。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栽秧宜早;1900m以下的中山,栽秧可稍晚。栽秧方法与一般茎扦插不同,先用特制的铁叉在畦上钻孔,孔略倾斜,如钻孔遇石块、竹根等阻碍,可更倾斜地向旁边钻孔,或换位钻孔;将匍匐茎弯曲,用铁叉叉住弯曲处插入孔内,深度以露出叶片、顶芽低于畦面约2cm为宜,再用泥土封孔口掩盖顶芽。一般株行距为11—13cm,每亩栽苗5万—6万株。为了防止品种退化,减少病害,产区习惯互换秧苗栽植,称为翻秧。一般海拔2000m上下与1500—1800m所产的匍匐茎相互交换栽植。
(五)田间管理
1查苗
栽秧第二年解冻后,搭棚时发现有被拔起的秧苗,应及时重栽,以保证全苗。
2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进行2—3次。第一次在春季解冻后,第二次在夏季,第三次在冬初拆棚前。用特制的铁钩刨松畦面泥土,并连根刨去杂草。连地四周及棚外67—100cm处的杂草都应除尽。
3培土
产区俗称“上土”。培土可促使根茎向上生长,冬季培土更有防冻的作用。栽秧当年至收获前一年,每年冬季冰雪封山前培土一次,称为上冬土。栽秧次年化冻后,也要培土一次,称为上春土。培土方法冬季与春季不同,但是都从畦沟中挖取泥土。冬季培土将泥土完全覆盖住植株,使畦面不露绿叶,特别要掩盖住芽苞。春季培土只能将泥土覆盖于植株空隙间,切忌掩盖花薹和叶片,因为这时正萌发新叶和抽薹,被泥土覆盖易发生死苗。
4拆棚与搭棚
每年冬季培土后,即将荫棚的棚盖物全部拆除,依次铺放在畦面,称为放架或下架,以免积雪压垮荫棚,并有防冻减轻冻拔危害的作用。每年春季解冻后,将拆下的棚盖物又重新搭上荫棚,称为上架或捡架。第二年即将收获的,冬季拆除荫棚后就不再搭棚,称为亮架或亮棚,能促进根茎的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5追肥
雅连产区不进行追肥,所以产量比味连低,但它能保持野生状态的品质。追肥试验证明,施用饼肥、尿素、过磷酸钙等,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六)病害、鸟兽害及其防治
1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
发生极为普遍。感病后叶片上先发生油渍状小点,渐扩大成病斑,边缘暗红色,中心灰白色,有时穿孔,叶柄基部也发生暗红色病斑,故产区称为“鸡血红”。严重时叶片枯萎,或者叶肉腐烂仅存枯萎的叶脉。防治方法:主要采取高山和低山互换秧苗栽种,以减少为害;荫蔽度不宜过小,以免光照过强植株生长不良,易染此病;也可以喷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8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霜霉病
(Peronospora sp)
产区俗称“冬瓜灰”。夏季初至秋季均有发生。此病易误认为白粉病,发病时叶面有**小点,叶背面、叶柄上蒙被灰色粉状霉,感染迅速。严重时,叶片枯死,根茎随之腐烂。以中山、低山易发生,高山发生较少。采取高山、中山互换秧苗栽种;喷40%霜疫灵300倍液进行防治。
3锦鸡
俗称“黄连鸡”。有时啄食叶片和花薹,为害不严重,一般未防治。可以设套绳捕捉或猎杀。
4竹鼠
(Ochotona daurica Pallas)
俗称“竹牛”。喜食竹子和竹根,在地下掘洞取食,使地内形成许多隧洞,截断雅连须根,植株被翻出土面失水枯萎。可于洞口设圈套或灌水逼迫它出洞捕杀;或用大隆毒饵诱杀。
5野猪
(Sus crofa Linne)
冬季及初春常闯入地内寻食,将黄连成片践踏或翻出土面。可诱杀或猎杀。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一般高山区栽培的5年收获,中山区栽培的4年收获。适收与否应根据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来确定:植株生长呈现衰退,即叶片数明显减少,叶片变小、枯萎的,即可收获;植株生长正常,而且旺盛不衰的,尽管栽培已4—5年,甚至6年以上,都可以不收获,因为年限愈长,产量也愈高。
采收时依次将黄连全株刨起,尽量抖尽泥土。挖掘要仔细,全面翻刨,以免遗漏损失。
(二)加工
在黄连地内临时建简易的烘炕,称为山炕。将刨起的黄连植株铺放炕上,加温干燥,并经常翻动,使干燥的泥土、须根、叶片脱落。炕至根茎已有4—5成干燥,叶片大部脱落,叶柄干燥时下炕运回复炕。运回的黄连要及时放入大炕(固定烘炕)中加温干燥,称为复炕、上大炕。坑时火力不宜过猛,以免炕焦,并经常翻动,使上下干燥一致。一般九成干即可下炕,盛于撞笼中,来回推送使根茎相互撞击摩擦,将粗皮、须根、叶柄、泥土等去掉。然后取出筛选成大小两级根茎及扦子等。其中大连再进行修剪去掉残存的芽苞、叶柄等,即成为药材。一般亩产干品50—60kg,高产的可达100k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