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经典的情节有哪些?一部红楼梦,赚足了多少国人的眼泪。这其中,经典的情节有哪些?下面小编就给各位讲几个。第一个是木石前盟。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第二个是王熙凤初次出场。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
第三个是宝黛相会。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第四个是探微恙互看金玉。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各位,以上就是红楼梦里经典的四个片段。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些腊月里的诗词!
《忆长安-十二月》
唐-谢良辅
忆长安,腊月时,温泉彩仗新移。
瑞气遥迎凤辇, 日光先暖龙池。
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腊月书事》
宋·张耒
荆棘连昌路,珠玑久化尘。
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
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
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
《十二月奉教作》
唐-李峤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
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腊月踯躅一枝独开》
宋·朱淑真
园林经腊正雕残,独尔花开烂漫鲜。
借问陇梅知幸否,得陪春卉共时妍。
《腊月雪后》
宋·汪莘
林下雪消添晚汲,山中日出欠晨炊。
先生茅屋春犹早,只有阶前碧草知。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
唐-李贺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
宋·蔡襄
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
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
《游蜀回简友人》
唐-李频
别来十二月,去到漏天边。
不是因逢闰,还应是隔年。
《腊月见桃花》
宋·杨时
脂脸轻匀作艳妆,未应洁白似梅香。
夭红不见凌霜操,漫向春前取次芳。
《腊月》
宋-陆游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腊月海棠》
元·尹廷高
尤物真能夺化工,腊前偷泄数枝红。
霜花不上胭脂面,强饰春妍嫁北风。
《渔家傲·腊月年光如激浪》
宋·欧阳修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
谢女雪诗真绝唱,
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
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势力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势力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01—作者其人
叶绍袁(1589年~1648年),明末文学家。自幼在袁黄家长大,故名绍袁。字仲韶,晚号天寥道人,吴江分湖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北厍镇叶家埭(今叶周村), 天启五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妻沈宜修、三女及幼子叶燮并有文藻。明亡后,隐遁为僧。著作今存《叶天寥四种》,皆为其年谱及日记;又有诗集《秦斋怨》。他还将妻女所著诗编成《午梦堂全集》行世。
02—日记介绍
日注,就是每日的注脚,也就是日记的意思。叶绍袁素来有记日记的习惯,早年的日记后来整理成“年谱”,1645年,清军南下,叶绍袁放弃了田园,带着还剩下的四个儿子出家为僧,出家流亡的途中,仍然坚持写日记,这就是《甲行日注》,日记始于1645年八月二十五日(甲辰),因节取《楚辞》“甲之朝吾以行”一句而取名。
《甲行日注》(毕敏点校,岳麓书社 1986 年 10 月版)从八月二十五日 始记,到戊子(1648 年)九月二十五日为止,其间恰好经历了三年又一月。 此后不久,据说叶氏便以贫病恨逝于空山荒刹中,卒年才 60 岁。因此,《甲行日注》是一部较为完整的逃难始末话,实录着一个知识分子在翻天覆地的大事变中,是如何艰难地保持晚节的,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作者对黍离麦秀的沉重感慨。
03—日记展示
甲行日注
华桐流衲木拂纂
甲行日注卷一
初三日辛亥,霜降。微晴。早至泸头镇。双径道茀,不可行也。夜至衙村。无村舍可借,舴艋隘甚,不能展衾,只合衣一倚枕耳。
十六日甲子,晴。风日霁洁,纤云不飞,花影移纸窗上,萧疏如画,能无思发花前之叹!初识苦珠,似榛栗而小,同豆煮之,则苦味出矣。山中最多。
二十日戊辰,晴。与子夏坐石上,看红叶霞千片,错绕青翠间,斜阳半挂,四无人声,凉风微动,叶叶如欲吐语。
二十八日丙子,晴。冷。咏少陵诗“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凄然泣下。
初八日丙戌。繁云迷天,细烟含雨,如相愁咽然。
二十一日己亥,雨。冷。薄暮,大西北风起。
二十三日辛丑,晴。冷。始霜。
二十五日癸卯,阴寒多风,夜雨至晓。
初七日乙酉,晴。夜,金五云持酒一坛,大蟹六只至。六人各食一蟹,余已无他,亦自不俗也。
初十日戊子,晴。冷,此日为最。
甲行日注卷二
初七日乙卯,晴。白雾弥漫,如入大海,四望水天相接耳。时闻鸡犬声,恍在云中天际。午后,春色开初八日丙辰,晴。
初六日癸未,春分。阴。冷。大风,暮雨。
初八日乙酉,晴。暖。桃花映陌,杨柳迎风,又撩人无限春愁也。
十七日甲午,晴。暖。天色芳美,春来第一。迁吴园。
二十一日戊戌,清明。大风。午后雷雨。踞湖先茔,松楸在梦,遥隔百里外,不能一樽浇奠,致露濡之怵。又亡妇儿女,半盂麦饭,一陌纸钱,尽付子虚,伤何如之。
初十日丁巳,晴。初闻黄鹂声,犹忆离家日,听雁声也。物换星移,动人感深矣。
十六日癸亥,晴。夜月照菜黄麦绿上,烟光无际。
二十五日壬申,晴。同休文、倕过吼庵。坐匪石北窗下,初旭煮笋,听流莺语。莺甚多,笋甚美。
二十七日癸卯,晴。热。……昏黑中流莺万点,如天星乱落,人皆扪星而行,亦一奇观也。
初三日戊申,晴。诸友早别。半夜,大风雨雷电。
初八日癸丑,晴。陈孝将来,患难相别,见如再世。……
十五日庚寅,大雨。濯枝之月,幽光倍皎。
十九日甲午,晴。去年几日,钱塘公挂冠抵敝庐,言念如昨,中心怆而。珵云:升平桥湖南北,西至应桥,数里荷花盛开,一望红香,芳艳倾目,但寇盗出入,岸无炊烟耳。
初六日庚戌,晴。风。初闻蛩声,怃然在家中蓼花阶下、梧叶井边耳。
十四日戊午,晴。月光浸屋,如在水中。
二十日甲子,晴。夜热。蓬帘不下,明月窥床,卧想去秋以迄今夕,雁风鹃雨,忽忽如梦,真可伤怀。
甲行日注卷三
初七庚戌,晴。流云时飞,秋容郁白。
初九日壬子,大风雨。冷。去秋在一华庵,如晦不已,今昔似之。然昔坐雨窗下,采新橘供酒,看远山云雾;今漂摇孑处,(四子两在奉慈,两在天井)。西风片片吹雨敲纸窗,但听松涛声在屋顶上,如千斛蟹汤湔沸。羁怀旅况,一往而深。
十一日甲寅,阴晦。湖烟与云雾共锁,山雨如沙欲碎。
十月初一日癸酉,阴。暮雨。叔秀寄栗五斤。
初六日戊寅,晴。大风。与倌、倕访顾太冲,同至崎龙山,红黄绕岩,苍翠交错,高下扶疏,迷离浓淡,秋气萧瑟,乃艳冶至此。抵暮,侍儿以烧栗十枚、烘豆一握,遗余下酒,置几上去。而樵妪瓶油已罄,无可举灯,点火于枯竹片授余。余左手执竹片,右将倾壶,火忽灭,犹幸馀光未及暗尽,倚短窗下,嚼四栗,饮三瓯,暗中扪床而寝。
十六日戊子,晴。松光锁碧,山容寂然。
十八日庚寅,风雨,冷。张迩求致札,(名立平,昆山人。)寄秋岕豆豉。亡女琼章,未嫁陨玉,迩求执子壻礼甚殷。如此乱离日,犹复相念,古君子也。
二十八日庚子,阴。风冷。茫茫烟雨,催流短景。
三十日壬寅,大雪。雨。岭上不可居矣,迁下天井。高楼听雨滴滴声,更愁人耳。
十七日己未,晴。得梅花二枝、水仙数茎,芳香色韵,皆足匹敌,恨无井眉贮之。唐诗“酒瓶今已作花瓶”,余实插之茗瓮内耳。
甲行日注卷四
初四日丙子,阴。冷。又得腊梅花一大枝。
初八日庚辰,晴,冷。斜月半规,幽光脉脉愁人。
十五日丁亥,晴。暖甚。月光疑雪。
二十二日甲午,雨冷,大风亘夜。
甲行日注卷五
初二日甲辰,阴。大风。沽酒,稍作山中主人。
十三日乙卯,晴。暖。景色明丽,梅梢半已放白矣。
十五日丁巳,晴。暖。往旧馆折梅花一大枝,奇峭古拙。崇孙又觅得红梅花、水仙花,同插瓶中。空山萧寂,晚步庭阶,深负明月。
二十一日癸亥,晴。冰,异冷。
二十七日戊戌,晴。暖甚。……归由圣恩寺至田庄,桃花数十树盛开,遥望如霞。逾黄泥岭,出破屋,雨霏霏下。及天井大雨,衣履俱湿。踉跄抵茗香暗矣。
初六日丁未,晴。冷。天井看海棠,主人赠以二枝。
十二日癸丑,晴。往吴山,出光福始见杨柳、菜花,春光生意,兼相畅美。度石湖至越来溪南,横山荡外二三十里,黄香亘野,别一世界。
十四日乙卯,晴。慈覆送新茶一小函。
二十八日己巳,午晴。张壻迩求来,家止一臃肿仆,出外借米,厨无庋菜,不能尽主人情。怅然送别。
初四日乙亥。小雨多风。往和风庵,绿秾绕径,红蔷薇花娇映涧边篱上,涧下一石矼已掩翠丛中矣。庭中梅杏,浅阴青嫩,蜀葵娟娟砌间,兰花在缸,零微小沐。饮新茶,食笋豆,听黄鹂声,悠然尘壑之外,而慈覆以寇盗纵横为叹,真沧浪横流,处处不安也。归即雨濛濛沾衣矣。
甲行日注卷六
二十九日己巳。风雨。病中旅况,兼之景会,无能为情。于此地作一粥饭头陀,犹尚缘乏耶?
初二日辛丑,晴。十日不雨矣。半夜即车水声轧轧四起,思蕴隆之苦,恻然与叹。起不及俟曙色。
十七日丙辰,晴。风。夜中偶起,似可三更时分也。澓流薄岸,颓萝压波,白月挂天,苹风隐树,四顾无声,遥村吠犬,鱼棹拨剌,萤火乱飞,极夜景之幽趣也。
十一日己卯,晴。热。薄暮微雨。雨后凉月爽景。
十二日庚辰,晴。晡风雨,斜月莹然。
十五日癸未,晴。夜月皎洁。
初四日辛丑,晴。冷。大风。病甚。夜无酒亦不欲饮,眠不得寐。
十一日戊申,阴。冷甚。御寒之资,未知所出,情思凄况。
十四日辛亥。大风雨。萧索之况,举目不堪。
十二日己卯,阴。凝气结啬,天如咽,不能语。
二十三日庚寅,晴。风。初闻雁声。
初八日甲辰,晴冷大风。弦月也,皎欲似圆,冷益甚。老苍头往新丰未归,灶无留火,往邻家乞得温村醪,炒黑豆,父子四人同崇孙聊冲寒色。……
十六日壬午,晴。大风冷。夜,风浪恬静,明月东升,照薄纸窗上,如轻绡可鉴。远远闻吹笛声,虽地非山阳,而感同向秀。旧游之思,亦不止中散一人矣。
二十三日己丑。浓霜如雪,河涘有轻冰。晴暖明丽。
甲行日注卷七
初五日庚午,晴。暖。与倌、倕一步田间,梅花正白,柳丝已垂绿矣。
初九日甲戌,晴。子闇侄来,送食品,留宿去。夜,佺有信至,致水仙花、麞脯,知予病,寄人参五钱。佺疟则犹未能即止。
十一日丙子,晴。暖甚。与倌、倕往耘庐,茂远招也。梅花三千本,一望如雪,何减聚坞山中园亭。昼饮致暮,子近同在。平湖郊外,盛作神戏,戏钱十二两一本,国难未纾,居然忘用夷之变。人心亡尽,岂止贾太傅之哭哉。!
十九日甲申,阴。午后一霎雨。桃花大开。
二十四日己丑,雨。冷。黯索之况,凄然莫写。
二十六日辛卯,阴冷大风,夜雨至旦。
二十八日癸巳,晴。大风。窘甚,又借茂远二十金。
十八日癸丑,雾晴。暖。菜陌四绕,黄香袭人,独步凝眺,廓景廖映,怅然生怀。恨无江州送酒人,愧此花魂耳……
二十二日丁巳,晴。与倌、倕行陌上,红苍花遍野组锦矣。
初二日丁卯,大雷雨,午止。暮远烟如雾。
初八日癸酉,晴。黄鹂鸣。
二十五日庚寅,雨。大风几欲拔木。
初五日己亥,晴。田间歌声楚楚,甚足凄人。
二十七日辛酉,烟雾青濛,午雨至暮。
甲行日注卷八
五月初一日乙丑,夏至。风雨狂横,自子夜始也,午止。晚霁。
初七日辛未,晴。大风甚凉。
十四日戊寅,晴。大风。夜,月色空明。
十五日己卯,晴。大风。黄昏大雨。风竟夜怒号。
初十日癸卯,怒号二日,今又以雨。迷离滴沥,种种闷人,一夜无歇。
十二日乙巳,晴。风。病惫甚。
十九日壬子,晴。陆庄简公圃中,开黄菊三枝,又平湖一民家,亦开菊一朵。旧有“荷叶未残黄菊绽”之识,人相庆也。茂远惠秋季二十金,米六石。
二十一日甲申,晴。佺病,返鬯阁。夜半起,晶月天空。
初三日乙未,晴。子闇来。夜梦作诗甚多,皆禅寂语,记一末句云:“悠然午磬谈经罢,无数檐花落定中。”
十六日戊申,晴。仲日、公玉、子立、文瑜、子闇、絅尚来。仲日云苏州杜鹃鸣,在姚文初家竹上,声甚哀,入夜哀更甚。适一僧来,是西川人,故知为鹃也。
二十六日戊午,晴。芙蓉花开。倌往子闇家,倕归。
04—个人心得
我们常说王朝的新旧更替,欢喜的是新朝之人,悲伤的总是旧人。《甲行日注》这本书把旧人的完整心路历程清晰的记录了下来,实数难得。较同时代的《燕都日记》不同的是,它描写的是在无力抗拒的大环境下个人生活的苟且悲切。读罢,令人惋惜,选一首他的诗聊以缅怀:
哭吴日生
南阳奇士著渔阳,大厦将倾陨栋梁。
八阵未能歼舍鼠,三军曾亦殪天狼。
江山坠冷千秋月,冠剑飞残九日霜。
忠武祠前今日泪,断桥回首忆孙郎。
记录贵在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甲行日注》真情处处流露,如在眼前!
1、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译文: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
2、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唐白居易《岁晚》
译文:秋天的霜降过后,河水就会流回原来的深渊,树叶也会被秋风吹落到山涧里。一年的时间,就这样缓慢流逝了。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4、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元王冕《舟中杂纪其十》
译文:村头老树,沐浴着斜阳余晖;枕水人家,被一片竹林围绕。寒露已深,黄花清气渐冷;霜降时节,雄蟹膏状正肥美。
5、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宋柳永《八声甘州》
译文: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译文: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7、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汉张衡《叹》
译文: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看,大火星偏西而下了,秋霜降到草木上。
8、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唐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译文: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9、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元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
译文:节气到了霜降这天,气温爽朗,月色比中秋还要寒一倍。
10、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
唐贾岛《谢令狐_相公赐衣九事》
译文:下雪了,松更加翠绿了,霜降了,月更加明亮,熠熠生辉了。
11、古后有明训,霜降休百工。草木日摇落,蟋蟀鸣堂中。
宋李纲《秋思十首·其九》
译文:古时就有明训,霜降时节,百业休息。草木日渐摇落,蟋蟀在堂中鸣叫,这样的情况,真是让人感慨,时间的流转,真是无穷无尽。
12、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清黄琬_《如梦令》
译文:仔细一看,原来是霜降时分的丹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