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浅—湿—晒—浅—湿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移植到大田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水和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节水增产之目的。概括地说,就是浅水栽插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后期及抽穗灌浆前期灌浅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这种灌溉制度,技术简明,农民易于掌握,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但需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应用。其技术要点是:
(1)浅水栽插返青,水层保持在3厘米以内栽插返青,栽后7天能自然落干或排干田水,晾田2~3天。
(2)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分蘖前期,为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分蘖早发,要保持田面湿润,协调水气供给。晾田后灌水,经常保持田间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够苗后,为了抑制无效分蘖,需进行晒田,对分蘖力强的品种(组合)或肥力高的田块,要提前至茎蘖数达到预计穗的80%~90%时开始晒田。一般采取轻晒田,第一次晒至田不陷脚,田边开鸡爪裂时灌跑马水再晒,反复多次。
(3)孕穗中后期及灌浆前期保持浅水层。这一时期约在抽穗前15天和抽穗后15天,是水稻需水最敏感的时期,要建立1~2厘米的浅水层,抽穗前后可适当落干,保持根系强健。
(4)乳熟期保持湿润,掌握3~5天灌一次跑马水。黄熟期由湿润到落干田水,以便收割。
一般来说稻谷水分值是12-15%左右,不同季节的稻谷和品种不同一般来说水分有一定的区别,水分检测标准参考国标GB5497-1985粮食油料水分测定,也可以采用水分检测仪,和国标误差控制在05%以内的水分仪才合格。事实上稻谷的最佳加工水分为135%-15%。稻谷籽粒各部分的含水量是不同的。一般正常情况下,稻谷外壳的水分最低,其次是皮层,水分最高的是胚乳部分,一般的稻谷加工成白米其水分增加04%-06%。也就是说在最佳加工条件下,稻谷加工后的精米水分一般在139%-156%之间。
无论是取之于江河湖沼的水或水库水,还是利用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都必须符合国家灌溉水标准。灌溉水不能含有镉、铬、铅、汞等重金属,也不能含有氰化物、杂环化合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化合物。没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也不能引入农田灌溉。如果引入上述含毒污水灌溉,一是直接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往往使水稻滞长、死苗、畸形、分蘖不正常,甚至贪青迟熟,有时不能抽穗结实;二是稻谷、稻草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人、畜无法利用。被污染的稻谷,会严重影响和降低其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食用品质。食之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水稻灌溉水要确保没有受污染,污水必须除污达标后方能使用。
其次,沿海及内陆盐碱稻区,分蘖及分蘖期以前的灌溉水含盐量应控制在01%或01%以下。含盐超标则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
第三,泥沙含量要小。水中含有粒径0001~0005毫米的泥沙,常具肥分,应适当输入农田,但输入过多,则淤积田面,降低土壤的通透性。粒径在0005~010毫米的泥沙,可允许少量输入田间,能减小土壤的黏性,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粒径大于010毫米的泥沙,容易淤积渠道,对农田有害,要防止引入渠道和农田。
第四,水稻根系生长温度应不低于20℃,对灌溉水温的要求也应不低于20℃。井水、泉水及水库底层水一般水温较低,必须通过延长输水渠道迂徊输水,以及经过晒水池和缓流池降低渠底比降等办法提高水温,方可引入稻田。
水稻离不开水,原来是因为这个!
说到水稻,脑海里条件反射般会跳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虽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困扰国人多年的粮食问题,甚至拯救了世界上无数处于饥饿状态的群众百姓,但是,这位早已经在我们中小学生课本中被奉为具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却从未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水稻必须长在水里,为什么不能把水稻种在像华北平原这些较为干旱的地方呢
很多伙伴都知道水稻经过加工之后就是我们通常吃的主食大米,作为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国民都在吃的主食,水稻却偏偏只能生长在水里,这让那些没有充足水源的地区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没有充足的水源种植水稻,想吃大米也只能花高价购买别的产地生产的。所以,不仅是普通百姓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水稻只能生长在水里,而且不少农民更是想知道这个问题。
科学的解释才更有权威性,由于种植水稻的祖先就生长在南方的湿热地区,从水稻被人们发现的那一刻起,它就是生长在水里的农作物,已经适应了水里的环境,并且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够让水稻从根系吸收足够的水分,之后再向叶片输入,最后通过叶片将水分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水循环,保持水稻处在一个水润的健康成长的状态。
相反,如果将水稻移出水中,或者是没有了充足的水源保护,那么就会让水稻的种植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水稻根系难以获得充足的水分,叶片更没有了释放水分的机会,整株水稻都有可能陷入一种干枯缺水的状态,最终只能是干枯致死。所以,为了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就应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源,让水稻在有水的环境中生长。
此外,由于水稻的根须能够深入到湿软的泥土中,这就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很多溶解在水里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生长,而且外部的空气也能够通过水稻根茎中特殊的通气孔道进入根部,让水稻能够在植物内部进行水氧互动,完成植物的健康生长过程。这也造就了水稻不同于普通旱作物栽培的特点,无法在旱地里茁壮成长。
除了水稻本身的主观原因之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农民在给水稻进行施肥时会发现,如果肥料太浓,水稻极其不易吸收,但是,因为有水田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肥料将其变淡,则会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又比如,田地里常常会出现杂草丛生的状况影响庄稼生长,但是,能够适应水稻水田环境的杂草却少之又少,这就无形中又保证了水稻的产量。由此来看,水稻恐怕也只能是长在水里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