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贵族是怎么被周王室逼迫的?

商朝贵族是怎么被周王室逼迫的?,第1张

一商朝的显族

夏朝末年,政治腐败,商国兴起,展开了与夏朝争夺中原统治权的斗争。嬴秦族奠基人伯益的后裔(见《秦人传说时代的探讨》),为了摆脱夏朝的政治压迫,纷纷背离夏而归顺商汤。伯益的次子若木的玄孙费昌,给商汤御车,在呜条(今河南封丘东)打败夏,成为商朝的开国功臣。费昌的子孙有的在中原,有的在夷狄,他们和后来的秦国无关,姑且不提。伯益的长子大廉的后代中衍,为第十代商王太戊驾车,商王给他娶了妻子。中衍之后,其子孙扶佐商王,世代有功,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伯益的封地秦(今河南范县东南),商朝很可能被册封为诸侯国。

嬴秦族的人物确有在商都商王左右做大官的。他们的活动在殷墟卜辞中有记录:

戊戌卜,宾贞,乎取(祭,何汉文注)秦。(《后下》三七八)

砚秦宗于匕(妣)庚。(《甲》五七一)

砚秦宗于匕(妣)庚古(故)(《甲》七九七)

砚秦宗。(《夫》九五五)

砚秦……于小乙。(《戬》四四八)

……未卜……有典于匕(妣)庚其奠秦宗。(《南坊》五五八)

……其吃挥谇遥ㄗ妫┒∏赜易凇薄#ā赌 范 哦

……禾于烊秦既。(《京》三九三七)

从以上八条甲骨卜辞可见:

殷商卜辞中的秦,只能是禹封伯益的秦,即今河南范县秦亭,绝不指西周中期周孝王封非子的秦。卜辞中的祖丁是商汤后第十七代商王,小乙是第二十二代商王,证明嬴秦族人确有祖丁、小乙时在商都作官的。

卜辞出土于殷墟,应是在商朝都城任职的嬴秦族人,对家乡和祖宗遥祭的遗物。宾贞是说由名叫宾的王室卜史主持占卜,这样规格的祭祀只有贯族、大臣才能享用。

秦宗,据《甲骨文简明辞典》第127页的解释:秦地之宗庙。有秦右宗必有秦左宗。可知秦人在东方因宗族繁衍,人丁兴旺,已有右宗、左宗的宗族分枝,且已分别建立了宗庙。

嬴秦族中上升为商朝显贵的,当然可能会离开今河南范县的秦本土,迁往商都或其他封地。他们既臣服于商王。

二、中、蜚廉为商朝保西垂

《秦本纪》云:中衍的玄孙中,在西戎,保西垂。时间大约在帝乙和帝辛(即纣王)时。

西垂,一般泛指西方边地,这里专指商王国的西方边地,商王国的领土大约也像夏,介於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之间,而朝鲜及辽宁、陕西诸省,则为其宗 所及的地方。(《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481页)大约晚殷时代,商王朝的势力已逾太行山而西。商朝晚期所直接统治的西界到今山西太行山之西、黄河东岸。中的儿子蜚廉活动于今山西河岸、霍县一带。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二载:龙门县有蜚廉故城,在县南七里。其地当今山西河津县境。应是《秦本纪》赞提到的蜚廉氏的封地。所谓保西垂,指中率领一部分族人替商王朝保西方边垂,即天邑商(河南安阳)之西今太行山至黄河东岸一带。

西戎,本为古代西北方戎族的总称,各个时期实指的对象不同。晚殷时代中居西戎,指居於商都西面晋南一带的戎翟聚居区。陈梦家说:在武丁卜辞中所见的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多在晋南即汉代的河东郡,一部分在上党郡。此两区,和商王国的王都及田猎区以太行山为分界。自武丁至文丁,殷的主要敌人在此。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后称为北戎、北蛮、赤狄的;有的则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会已进步到高一级的形式。如姜氏之戎、蛮方、鬼方、猃狁等。中之居西戎,就是杂居在这些对商王国时叛时服的部族之间,对他们进行监视和控制,其居地就是商王国的西垂。

中的儿子蜚廉和孙子恶来,都是殷纣王的宠臣。中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由于蜚廉、恶来保纣最力,许多古籍中都记载了他们助纣为虐的事。《史记殷本纪》:纣又用来恶,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苟子成相》:世之灾,嫉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吕氏春秋当染》:殷纣染于崇侯、恶来。武王伐纣时,恶来率兵守卫商都,兵败被杀。《尸子》云:武王亲射恶来之口。这大概是由于恶来的颃强抵抗而遭到的报复。当时,蜚廉奉命率兵守御北方,以对付土方(居今山西、河北北部)、鬼方(居今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等族的进犯、他从北方归来,闻商朝已亡,不能当面向纣王汇报,便在霍太山(今山西霍县东南)筑起祭坛,向纣王的在天之灵举行报祭。祭后为商朝殉死,就葬在霍太山。这是《秦本纪》所记,与《孟子》云驰蜚廉于海隅而戳之不同。或许蜚廉葬霍太山是制造假象以麻醉周人,实际他跑回东方老家,潜伏起来待机反抗。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仍留在霍太山一带,投降了周朝。季胜的儿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垂青,成王把他安置在皋狼(今山西离石县西北有皋狼故址),人们唤他宅皋狼。孟增的孙子造父是著名驾车能手,曾给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视,又回头去东南平息徐偃王叛乱,每天赶车驰驱一千里。穆王按功行赏,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封给他,造父遂以赵为氏,他的后裔后来建立了赵国。所以人们说秦赵同祖。

三、戎胥轩一支的西迁

《秦本纪》中记载了周孝王想把非子作大骆的继承人,引起大骆的嫡子成的外祖申侯的反对,申侯为了维护外孙成对大骆正宗继承人的地位,向周孝王追叙了一段他先人与戎胥轩联姻的历史。申侯说: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还段话颇费解。如果理解成中为周人保西垂,显然与《秦本纪》前段记载相抵牾,于事理亦不可通。当时已至商朝末年,商周对立已经十分尖锐。商王文丁杀死周族首领季历。商王帝乙二年,姬昌(周文王)为报杀父之仇,率周人伐商(《太平御览》卷83引《竹书纪年》),虽然失败。以后姬周对殷纣王表面顺从,实则积极进行翦商,灭掉了亲商的诸侯崇国(今陕西户县东),把都城由周原迁到丰(今陕西长安县西),拢络殷之叛国,收留殷之叛臣,完全控制了黄河以西的土地。中及其子蜚廉既为商朝大臣,就没有可能为周保西垂。且按申侯言,戎胥轩当是中衍的曾孙,中的生父,但不见《秦本纪》所述的秦世系。不列入世系说明戎胥轩不是正宗继承人,而是庶出或旁枝,那就不可能是中的生父。申侯所云很可能是为了抬高申与大骆通婚的意义而有意编出戎胥轩生中林剑鸣同志在《秦史稿》中指出这段话完全是申侯为了讨好周孝王而故意混淆事实的说法。即便不到完全混淆事实的程度。借题发挥加盐加醋是肯定存在的。

这段话如果仅限于戎胥轩率二支族人到周人西边活动,则可以说通。申侯话中只说戎胥轩生中,并没有说戎胥轩和中一同为周保西垂。戎胥轩的西迁与中无关,即使他们是父子关系,其父迁其子也可能未去。至于戎胥轩的西迁应属事实。商朝从武丁以来,多次派遣一些可以信赖的宗族去陕、甘一带裒田,即开拓疆土。申侯的祖先申戎,亦称姜氏之戎,起于羌族。商代羌氏之戎有一支曾活动于晋南(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武丁之后西移至郦山,又西至羌水流域的羌氏城(史念海:《西周与春秋时期华族与非华族的杂居及其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期),与周人结成联。戎胥轩既属亲商的嬴秦族人,又与申侯的祖先有婚姻关系,奉商王命率领一支嬴秦族人去周人的西边活动是完全可能的。这大概就是晚商时西迁到陕、甘一带的一支嬴秦族人。

邹衡先生在《论先周文化》一文中认为:卜辞中的砜氏族和金文中的砝氏族,很可能就是秦的祖先费、蜚之类。他发现有出自陕、甘一带的广折肩罐上亚字框中有鸟下加手的捕鸟形族微,其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善于捕鸟的氏族。古者以官职为氏,那未,此氏族必定会有一个善于捕鸟的祖先,曾经充任过商朝或其以前的鸟(或鸟兽)官,而他的子孙又住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先周文化地域内。说至此,人们不难把这个氏族和秦的祖先联系起来。(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328页)这一支秦的祖先很可能是戎胥轩所率的嬴秦族人。戎胥轩一支大约在周季历时移居周的西面,但他们没有得到发展,似乎不久就从历史上消声匿迹了。文献中不见戎胥轩西迁后的子孙活动的记载。这样的遭遇不难理解,他的同族在商纣摩下那样得宠,他不免要受到西伯昌的猜疑或嫉恨,很可能在文王翦商时把他们的首领翦除了。其氏族成员免不了入境隋俗,年代经久,自然也就是逐渐被当地同化,成为当地的居民了,因而在商末,陕西的砝族使用先周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秦的祖先本来起源于东方,后来为什么又到了西方,在这里似乎已得到了说明。(同书上329页)

蒙文通先生力主秦人来自西戎说,重要根据就是申侯这段话。他认为胥轩曰戎,自非华族,此秦之父系为戎也。首先,这是对《秦本纪》的断章取义。《秦本纪》对秦世系从女修、大业、伯益、大廉、孟戏中衍、中、蜚廉等的记述比较清楚而蒙先生不采用,却从里面挖出申侯之言从而把戎胥轩定为秦人父系始祖,这样的取舍是不严肃的。按《秦本纪》戎胥轩绝不是秦人的始祖,而且他的名字没有列入秦祖世系,他是秦人的中那一门的人不得而知,也无法证明后来建立秦国的秦襄公是他的后裔,他居西戎绝不能说明嬴秦族是西戎。其次,戎胥轩有人解作是由其担负的职务取得的名号,本义盖指以兵戈卫护国君所乘车辆。(严宾:《秦人发祥地刍论》,《河北学刊》1987年6期)即使胥轩曰戎,胥轩是名,戎为周人所加,也不能肯定他必然是西戎。戎不一定表族属,也常用来示鄙薄、敌视之义。如周人骂商人为蠢戎、戎殷(马非百:《秦始皇帝传》第9页),绝不能证明商人就是西戎或起于西戎。如果真是胥轩曰戎,也是周人对戎胥轩敌视的表现。

四、周公东征对战俘的安置

武王灭商后二年而死,成王即位时年幼,其叔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代成王当国不满,遂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及东方诸侯,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周叛乱。在东方的秦人显然也是积极参加。在周公东征过程中,坚决反周的秦人受到沉重的打击。《孟子滕文公下》云: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戳之,灭国五十。如前所推测的,秦人祖先蜚廉在霍太山殉死可能是有意迷惑周人的假象,实则潜逃回东方老家——秦,在那里组组织反周活动,参加的可能有恶来的后代及原居秦地的秦人。蜚廉兵败而被赶到山东半岛海滨,终于被杀。

《方鼎》铭云:

隹(唯)周公征伐东夷,丰白(伯)、专古(薄姑)咸。公归,荐于周庙。戊辰,(饮)秦。……

这是说,周公征东夷,东夷的丰伯、薄姑等国君都被死。周公凯旋归来,在周都的宗庙里向祖宗献俘。于戊辰这天,用秦地出产的清酒举行饮酒之礼。这里所谓秦无疑指河南范县之秦,秦酒亦东征中的掠获之物。这说明周公东征的兵锋确曾到过秦地。

周对东方经过多年的大事挞伐,终于平息了叛乱。战后周朝统治集团对战俘的处理,主要采取迁出原地的办法。其中一部分强迫迁到成周洛邑,见《尚书周书多士篇》所述;一部分则被迁到宗周京畿地区,大抵相当今陕西关中,直接受王室的监视和役使,成为周王室的宗族奴隶。《逸周书作雒解》载:

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畔……三年,又作师旅,殷大震溃。……凡所征熊、盈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西周时在今陕西关中带毕字的地名很多。最著者有毕国,原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封国,其地包括今西安市西北和咸阳原的大部分毕陌、毕程、毕郢等是它的异名;有毕原,司马迁在《周本纪》赞语中说:毕在镐东南杜中。据卢连成调查:毕原在今西安市西南,镐京东南长安县祝村、郭杜镇一带,是西周天子陵寝区;(卢连成:《西周丰镐两京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辑)有毕道,毛诗传云:毕终南之道名。九毕可能是在毕原、毕道、毕国及其附近设九个或许多新邑,以安置俘虏,派官监督管理,使其为王室服役。九毕的分布已无法一一考知,在今蓝田县地的弭邑应属九毕之一。先后在蓝田县发现弭氏铜器十多件,其中两器的铭文最为重要。

《师酉簋》铭文:玉呼(乎)史(墙)册命师酉:癣(嗣)乃且(祖)啻官邑人、虎臣:西门夷、砣夷、秦夷、京夷、身夷、新。……

《询簋》铭文:今余令女(汝)啻官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秦夷、京夷、秦夷、砣夷、师侧新、□华夷、由□夷,砥人,成周走亚、戍秦人、降人、服夷。……

西犬丘是西汉陇郡西县的治所,应有故城遗址。《水经漾水注》云:西汉水又西南,合杨廉川水,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迳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大骆犬丘之地即此。《读史方舆纪要·秦州·西县城》云:即所谓西犬丘也,非子始都此。西县城在西汉水南,今甘肃礼县境内。有人考证;西犬丘城邑,在今礼县盐关堡东南25公里的西汉水南岸。(徐日辉:《新版〈辞海〉中西垂、西犬丘释文疏证》,《西北史地》1983年第2期)这与《水经注》的记载相合,故城遗址还在寻览中。

附庸是西周封土的一个等级,封地不超过五十里。《孟子万章下》云: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候皆方百里,伯七十里,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非子所封的秦,在今甘肃秦安县郑川。据《水经渭水注》载:(清水)又迳清水城南,又西与秦水合,水出东北大陇山秦谷,二源双导,历三泉合成一水,西历秦川,川有育故亭,秦仲所封也。《辞海》秦川条云:今甘肃清水县境内,后川河谷地,因川内有故秦亭为秦国祖先非子封地而得名。何双全根据《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推定:在今甘肃秦安县郑川,图中有亭形建筑标记,很可能就是秦亭。秦安县金析成纪县及清水县一部所置,秦安县之秦亭与《水经注》中秦谷、故亭是一致的。但秦邑、秦亭之名不始于非子,而是恢复伯益原在东方的封地名,即移用今河南范县的秦邑、秦亭之名。可见到非子手里秦人才真翻身了,有了不足五十里的封邑,恢复了嬴姓以及对嬴姓的祭祀。至此秦人才摆脱了受压抑的地位,而被周王室当作保卫西垂的力量加以利用。据考:西周王畿分为相互连接的西都王畿和东都王畿两部分,西都王畿以宗周为中心,南抵汉水之阳,东与成周王畿相接,西达甘肃天水一带。(吕文郁《两周王畿考》)所谓周的西垂当指今甘肃天水一带,为周王室直接控制范围的西部边垂。

穆王西征犬戎之后,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周本纪》),西戎与周王室的对立就公开了。在斗争中得到好处的秦人,自然就受到西戎的敌视,其中以犬戎、猃狁对秦人占据的西犬丘攻击最烈。秦人在保卫西垂的战斗中,真是不惜牺牲,浴血奋战,周王室对秦人也愈加信赖和支持。非子三传至秦仲,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即消灭了居住在犬丘的大骆和成的后代,周宣王封秦仲为大夫,授命讨伐西戎,结果秦仲被杀。秦仲有五个儿子,长子叫庄公。宣王利用他们的复仇情绪,给庄公兄弟五人七千兵,命他们讨伐西戎。经过激战,宣公终于把西戎打败,收复了犬丘。宣王重赏了庄公,把大骆之族的地盘犬丘划归他们所有,并册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周代贵族职官公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为第二级,按大夫食邑(《国语晋语四文公》),大夫世袭地享有自己封地的收入,除向王室交纳一定的贡赋和提供一定的军役、劳役外,其余全部归他们享用。西垂大夫应是以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为食邑,治所在西犬丘,所以西犬丘又名西垂。

惟九月初吉戊申,伯氏曰:‘不其,驭(朔)方严允广伐西俞,王命我羞追于西。余来归献擒,余命妆御追于砩,汝以我车宕伐严允于高陶,汝多斩首执讯。……

李学勤先生认为《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秦庄公名其。先秦时不字常用为无义助词,所以簋铭的不其很可能便是文献里的秦庄公。铭文大意云:严狁侵扰周朝西部,周王命伯氏和不其抗击,进追于西。西即西垂,也就是秦汉陇西郡的西县。不其随伯氏对严允作战得胜,伯氏回朝献俘,命不其率领兵车继续追击,搏战之中多有斩获。(李学勤《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1980年第9期)。

从庄公起秦邑移居西犬丘。庄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死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不敢进城安居。于是带兵攻打西戎,把继承权让给其弟襄公。襄公二年,西戎围攻犬丘,世父进击西戎,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才送回世父。襄公七年春天,即公元前七七○年,周幽王因宠褒姒戏诸侯招来大乱,西戎中的犬戎与申侯攻打周朝,杀幽王于骊山下。襄公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平王感激他,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说:只要你能把西戎赶跑,岐山以东直至丰水就统统赐给你。到这时,秦才成为一个受封的诸侯国。

五、余论

关于秦人的族源问题,历史学界、考古学界长期分为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东来说,一种主张西来说。我在本文中申述了秦人自东向西迁徙的过程,当然对东来说笃信不疑,而对西来说持否定态度。但我希望这个讨论能够继续下去,以期最终取得符合历史真象的结论。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我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有两点不可忽视:

首先,研究秦的族源不可忽视《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这是司马迁根据秦人官方的史书《秦记》参之以《左传》、《国语》、《世本》等写成的,其所排秦人建国以前的世系及史迹,在甲骨文、金文中已能找出一部分佐证,有学者认为秦在非子以前的祖宗世系是伪造的,到非子居犬丘以后才是信史,秦人可靠的活动都在西方,由此得出结论秦人本来是西方戎族的一支。这说法是不正确的。周孝王封非子时就提到非子的远祖伯益,以上八条卜辞说明秦人在商代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蜚廉、恶来保商反周有大量文献记载,难道这都是伪造吗?我认为还是用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好,用考古资料印证和补充文献记载,用文献记载鉴定和解释考古资料,在没有充足证据时,不要轻率地把《秦本纪》中的记载定为伪造或伪托。

再者,应该把秦族的渊源与秦文化的渊源区分开来,这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秦族的渊源是指以秦国君主为代表的秦国统治民族的族源,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嬴秦族的初祖、族体的形成、繁衍、荣枯、世系、迁徙,与其他族的关系、文化特征等。秦文化则指春秋战国的秦国及秦王朝时期境内的文化,包括其统治民族和许许多多被征服民族的文化,还包括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应研究各种文化因素的异同及接触过程中的互相吸收、融合、同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秦人在非子时有人估计有二、三万之众(林剑鸣《秦史稿》第34页),庄公时宣王给了七千周兵,秦襄公立国后依靠周余民及周俘后裔的支持发展起来,以秦国君主为代表的秦族在秦国始终只占少数,而秦国统治的区域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地区,直到秦孝公时还有戎狄九十二国(《后汉书西羌传》),举其大者至少有八族,即砧诸、绲戎、翟、、大荔、义渠、衍、乌氏,这八族盛时都比秦族人多,秦国把这些民族征服后,一直采取从其俗而长之(《汉书西南夷传》),即不改变他们的风俗,文化以至社会组织。所以秦杂戎狄之俗(《史记六国年表序》),商鞅变法时致力于改变戎狄之教(《史记商君列传》)是毫不奇怪的,这些都是研究秦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料,然而,这些材料与秦族起源无关。考古学家叶小燕撰《秦墓初探》(《考古》1982年第1期)是对数百座秦墓进行综合研究的好论文,但概括全文的观点是秦之先起于西北,文中的论据就是死者头向西为主,可能寓意他们来自我国西部。但作者没有确定这些头向西的墓主的族属,墓主尚不是秦族而是西戎某族,其头向西与秦的族源有什么关系?此文若是论秦文化则可,尚旨在论证秦之先起于西北,则有结论与论证脱节之嫌。对于有争论的学术问题,判断其价值的主要根据是看论者阐明观点的论据是否确凿,是否能用不可动摇的论据去证实其观点。光有观点而无论证,或观点与论证脱节,或证明观点的论据不足为据,那种观点也就成了空话。

1、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区出土物,为秦鸟图腾崇拜提供许多实物证据。在青铜器的纹饰上表现出不少秦人自己的特征,突出鸟形象即为其显例。大堡子山秦先公西陵的发现,不仅用实物肯定了秦人鸟图腾崇拜,并进而有力地支持了秦人东来说。

2、根据对秦国墓葬的考古发掘,人们发现,秦人葬俗与中原地区的传统葬俗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墓的朝向。先秦时代,中原地区的葬俗是死者北首而葬,墓向朝南,而秦人葬俗是西首而葬,即墓形往往呈东西方向,死者头向西(多数偏西北)。考古学界对于无墓道的竖穴墓习惯上以头向作为墓向,但是,秦公陵园经钻探和发掘已经证明32座大墓的主墓道都在墓坑东端、全部朝向东方。著名的秦始皇陵根据道墓和兵马桶的位置判断,也是朝向东方的。据有人统计,关中地区已发掘的秦墓,墓向东方的占80%以上。

3、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考证,认为秦人与东方的殷人、夷人都起源于玄鸟陨卵的神话传说,即有着共同的鸟图腾崇拜。还有,秦人祀少敖之神,传说少敖赢姓祖,居于东方。因此认为,正因为秦人起源 于东方,东方是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所以他们才会对东方具有这种特殊的感情。

4、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中的第三神就是兵主,祠蚩尤。

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五次率领千乘万骑巡行东方,到海滨琅琊祭祀日神,并为徐福由此东渡求仙药而祈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第五次东巡的路上,时年50岁。

西戎,本为古代西北方戎族的总称,各个时期实指的对象不同。晚殷时代中居西戎,指居於商都西面晋南一带的戎翟聚居区。陈梦家说:在武丁卜辞中所见的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多在晋南即汉代的河东郡,一部分在上党郡。此两区,和商王国的王都及田猎区以太行山为分界。自武丁至文丁,殷的主要敌人在此。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后称为北戎、北蛮、赤狄的;有的则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会已进步到高一级的形式。如姜氏之戎、蛮方、鬼方、猃狁等。中之居西戎,就是杂居在这些对商王国时叛时服的部族之间,对他们进行监视和控制,其居地就是商王国的西垂。

中的儿子蜚廉和孙子恶来,都是殷纣王的宠臣。中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由于蜚廉、恶来保纣最力,许多古籍中都记载了他们助纣为虐的事。《史记殷本纪》:纣又用来恶,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苟子成相》:世之灾,嫉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吕氏春秋当染》:殷纣染于崇侯、恶来。武王伐纣时,恶来率兵守卫商都,兵败被杀。《尸子》云:武王亲射恶来之口。这大概是由于恶来的颃强抵抗而遭到的报复。当时,蜚廉奉命率兵守御北方,以对付土方(居今山西、河北北部)、鬼方(居今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等族的进犯、他从北方归来,闻商朝已亡,不能当面向纣王汇报,便在霍太山(今山西霍县东南)筑起祭坛,向纣王的在天之灵举行报祭。祭后为商朝殉死,就葬在霍太山。这是《秦本纪》所记,与《孟子》云驰蜚廉于海隅而戳之不同。或许蜚廉葬霍太山是制造假象以麻醉周人,实际他跑回东方老家,潜伏起来待机反抗。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仍留在霍太山一带,投降了周朝。季胜的儿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垂青,成王把他安置在皋狼(今山西离石县西北有皋狼故址),人们唤他宅皋狼。孟增的孙子造父是著名驾车能手,曾给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视,又回头去东南平息徐偃王叛乱,每天赶车驰驱一千里。穆王按功行赏,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封给他,造父遂以赵为氏,他的后裔后来建立了赵国。所以人们说秦赵同祖。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1,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3,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4,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5,周瑜、陆逊之所驰骛6,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7,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风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哉也哉!

注释 1汉沔(miǎn):汉水和沔水。汉水上游称漾水;至陕西沔县一段又称沔水;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 2齐安:旧郡名,即黄州。 3一舍:三十里。 4指数:指点计算。 5睥睨:斜视的样子。此指傲视对方,相互争雄。 6驰骛:逐战。 7宋玉、景差:楚国以辞赋见长的文学家。兰台:楚国宫苑,故址在今湖北钟祥。

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坦的旷野,江流变得奔放宽阔起来。在南汇合了沅水、湘江,在北接纳了汉江、沔水(汉江的北源称沔水,西源称汉水),水势更加盛大。到了赤壁之下,江流浸蚀两岸,犹如大海一样宽阔。清河(今属河北省)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即黄州),他在住处的西南边建了一座亭子,用以观览长江横流浩翰的胜景,我的哥哥苏轼(字子瞻)给它起名为「快哉」。 从亭上所能看到的,南北之间有百余里,东西之间约三十里。长江波涛汹涌,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静云消;白天则有舟船往来于眼前,晚上可听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致变化迅疾,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使人不能长时间地观看。如今我能坐在亭子间的案几上观览,只要一抬头就尽可以看个够。向西望去,武昌一带的山脉,山冈丘陵,高低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散,红日东出,渔夫、樵客的屋舍,都历历在目,举手可数。这就是把亭子起名为「快哉」的原因吧。至于那江中长长的沙洲沿岸,故城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取的地方,周瑜、陆逊曾经驰骋才华的场所,他们的风流遗迹,也足使一般世俗之人快慰啊。 从前宋玉、景差陪伴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有阵清风忽然吹来,楚襄王迎风敞开衣襟,说:「这风真令人痛快啊!大概寡人和百姓们可共同享受吧?」宋玉回答说:「这仅是大王独享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能与您共同享有呢?」宋玉说的话包含有讽谏的意思。风并没有雄雌的分别,而人却有得志不得志的不同。楚襄王所感到的快乐,老百姓所感到的忧愁,只是人的境遇不同造成的,与风有什么关系呢?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他心中有不得意的地方,那么到哪里会有快乐呢?假使他心中坦然自安,不以外物的影响而伤害到性情,又到哪里不会快乐呢?如今张君不以贬谪异乡为愁苦,利用办理公务之后的闲余时间,而在山水之间尽情享乐,这其中应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让他生活在茅草编成的门户、瓮片做成的窗子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也不会有不快乐的,更何况是可于长江中的清流中洗濯,能在西山上尽情观赏悠悠的白云,从而让耳目充分地感受美好的景色,从中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古老的树木,清风在其间回荡,又有明月照临,这些景物都是令文人志士悲伤甚至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怎么能从中看到什么快乐呢!

评析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苏辙因上书替苏轼辩解也遭到贬谪。与苏轼同样谪居在黄州的张梦得于元丰六年在住所西南建了一座亭子,苏轼将其命名为「快哉亭」。本文描写了三个人,即张怀民、苏轼和作者自己,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处于被贬中。文章赞扬了身处逆境时旷达乐观的精神,也流露出失意和不平之情。

文/朱思宇

      建水,古称步头,又名惠历,亦名巴甸,又称临安,现称建水。东西汉、三国、西晋属毋掇县,东晋南朝梁属宁州,北朝周属南宁州,隋为南宁州总管府所辖东爨地,唐初属剑南道戎州;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前期设建水郡,为巴甸侯爨判的封地,后期属秀山郡阿僰白部。元时设临安路治建水州,明清在此设临安府署。

古称步头

        步头,又称埠头,水边停船处或渡口。建水古称的步头,意即脚步的最端头,也就是中国的最南端了,行步至此就该止步,可谓南之南,天之涯了,是唐代云南南部交通线上的水陆转运码头。据唐蒙诏异牟寻贞元指林寺内原砂石碑所记:“云南迤南以步头路开辟为最,唐蒙诏时,步头路中即置为郡,异牟寻时代贞元十年(793),唐朝廷与南诏国签署"贞元之盟",从此南诏加强与中原文化往来,又置节度使,故步头郡惠历城之一切景致,多成于此时。郡城有指林寺,即南诏贞元时创建。”此碑石曾经存在于寺中,因风化损坏剥落严重,大多字迹模糊不清,故而只能根据碑中能看清之部分文字,译释其上之大意。静逸考其年岁,实属异牟寻贞元年间之石刻,千年古碑,殊不易得,可惜今已不知所在。由此思维宇考证推之,指林寺肇端于唐蒙诏异牟寻贞元年间确定无疑,而惠历城晩筑于唐元和年间,故而有了"先有指林寺,后有惠历城"之说。后经国内诸多古建筑专家考察所述,综合论证考释,现存指林寺大殿,应为堆土营造法式之宋代建筑,后又经元明清三朝多次重复修建,前人严格秉承修旧如旧之古法,故而存在各个朝代之痕迹与风貌,难其断定大殿始建年代,全国亦属罕见。陶冶斋之静逸先生辛丑年初夏于宝古竹斋谨记。

        唐樊绰《蛮书》卷六:“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岑仲勉《隋唐史》:“南方俗语,现在犹呼水陆上下处为水步头或步头。”步头意即码头。此为红河航远的起点,唐代由安南都护府通南诏的门户,为爨地西南重镇。东沿红河通往安南以抵于海,南循狭谷通陆真腊(文单)以至海上。西以威远为关,茫乃里(车里)为蔽,而达西洋、弥臣、昆仑诸国。《新唐书·南蛮传》:“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乌蛮。”又曰:两爨大鬼主崇道,“闻章仇兼琼开步头路,筑安宁城,群蛮震骚,共杀筑城使者”。据清嘉庆十六年曹树翘编《滇南杂志》卷三《句町考》建水条说:"步头,今建水也。步,水浦也,言水浦之头。其意指益州江源而言,步头属益州郡确定无疑。"向达《蛮书校注》云南城镇第六称:"实则步即后世之埠,步头即埠头或码头"。任昉《述异记》下水际谓之步。柳宗元《河东集》江之浒凡舟之可縻而上下者曰步。宋·苏舜钦〈寄王几道同年〉诗:「步头浴凫暖出没,石侧老松寒交加。」宋·范成大〈虎牙滩〉诗:「步头可檥船,安稳睡残夜。」也作「埠头」。步头或贾勇步、古涌步,亦中古时用以称水边市镇之辞,盖步头以水边上下船之处得名。据《元志》建水州说:"每夏秋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大为历,故名惠历,汉语曰建水。"其建水坝,四周环山,江河纵横,雨季来临,山洪爆发,形成水乡泽城,居民以舟往来集会之处,有渡船上下,既是水陆交会之处,又是商贾泊舟之地,是埠头和码头之别称,与水城有相通之义,俗呼为步头,后筑城于此,古称步头。建水古时湖水连片,人们多居住于南山下湖边及周边小坝子中,以现在的苟街坝为中心。苟街彝语为“期特”,意为脚步头,这也就是建水古称“步头”的由来。

又名惠历

        惠历为彝语,意即海水、大海,汉语译为建水。据《元史地理志》临安路建水州释名:"建水州,在本路之南,接近交趾,为云南极边。故治建水城,唐元和间蒙氏所筑,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为大,故名惠历,汉语曰建水。历赵、杨、李、段数姓,皆仍旧名,些么徒蛮所居。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隶临安路。"阿白部部民分散进入原所属各部,南下的到建水一带居住,称建水为“孩矮”,意为大湖,汉语音译为惠历。而在建水城区居住的人多起来后,彝族人也称建水为“甸高”,汉意为坝子中间。还有一说,居住在临安古城内的称临安人,在四大城门外居住的称建水人。故有唐筑惠历城一说,是以海水涨溢造成的地貌而来取名。

亦名巴甸

      在南诏国后期,居住在焕文山的爨判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舅,而爨判在帮外甥打天下时联络了三十七部,创建了大理国。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政权初期,封其舅爨判为巴甸候,建水成为爨氏的封地,这也就是建水又称巴甸的由来,而建水南部的纳楼土司也因此作为三十七部之一而兴盛掘起。

又称临安

      元初设建水千户,属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隶临安路(治在通海),辖曲江驿。明洪武十五年,临安路改临安府,由路治改为府治,迁至建水州。洪武二十年创建城池官署,拓地改建砖城,故有建水城又称临安城。二十七年设临安卫指挥使司(滇南军事指挥机关),成化十二年设临元兵备道。万历十四年析置宁远州,泰昌元年废定远州。清初沿明制,于此置临安府和临元镇总兵官,建水州属临安府。康熙六年裁临安卫入州,二十六年裁新安所入州,又将猛喇、猛丁、猛梭归并建水州,设为猛丁县。雍正八年,猛弄寨长白氏内附,属州辖,又县北有曲江巡司,南为纳更土巡司,西南有纳楼、亏容二长官司,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临安府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建水州改为建水县,仍作临安府治,并设临元镇总兵驻此。嘉庆二十四年划溪处土舍入州。光绪九年裁纳楼长官司,十三年,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十六年猛丁县改土归流,设府经历。二十一年,猛梭、猛赖、猛蚌为法人所占。民国元年,临安府所在地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民国二年,撤销临安府,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将建水县北区划出,设曲江行政委员,属县级行政机关,隶蒙自道。

      关于"临安"一名的来历含义,浙江杭州的临安,作为南宋朝廷都城,意为保境安民,临时安置,有重振朝威,收复失地之大意。而远在祖国边陲极边之云南的临安,则是临进安南之意,具雄镇东南,一统国际之大愿。临安一名,又可一说是在北宋末,在杭州建设南宋朝廷临安都城的同期,也在祖国边陲云南建水建立了临安备都,一为朝廷国政告急之需要,二为宋朝图南之备用。也有临为迤南大郡,舆地旷延,且近与安南,南掌为邻,汉夷峻防,严在封域之大意。元代设临安路、明代设临安府与临安卫、清代临安府、民国临安县等临安一名,皆表临为盛世,长治久安之意。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通海建置临安路以及民国肇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都是处于新政权刚建立时的新命名,明显地表现岀希望一方安定,统治长久之意。取这个名的着眼点首先是在政治意义方面,至于自然经济方面的因素,如需兴修水利,临时苟安等,则是后起附会之说,实为不妥。历代统治王朝总是希冀长治久安、世代传袭皇位的,故一般对命名都很重视,玺书褒美,尽量选取字眼,用以表示祈福和祥瑞的征兆。再据明永乐二十年,知府陈侯,材取于山,力取于民,对其府治进行了再次修建,因自思南改为临安,并增建了公堂《惠宣堂》,其临安府治终其完缮矣!惠宣堂,意为“服务于民,将天子之恩惠,由是而宣布之”。

建水由来

        明万历《云南通志》卷二地理志临安府属州县司沿革载:"建水州,唐时为乌么蛮地,在府治之南,近接交趾,为云南极边。故治建水城,古称步头,亦曰巴甸。元和间,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汉语曰建水。历郑、赵、杨、段,皆仍旧名。"嘉庆《临安府志》卷五山川志山川条载:以水名者,建水西城内曰建水,广五亩,今堙塞过半。《元史地理志》称:"夏秋溪水涨溢如海,蛮谓海为惠,大为历,汉语曰建水,城所由名也。碧如拖兰,居民环处。其卷二建水图说云:临郡本梁南文献之区,而建水实为首邑,远跨三江,近带三河,……今试按图以稽,泮水回栏,邑之所由名也。"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三建水州形胜说:"山环水抱。风俗条载:其居水滨者,名(岁)袁之蛮,非爨非僰,不务耕稼,惟好捕鱼,得即食之,以此为生,无求于世。"又《寰宇通志》临安府风俗条说:僰、爨二种为最盛,或依山卜筑,或濒水而处。蒙氏南诏筑惠历城,置建水郡。元代刊印的《元混一方舆胜览》云南临安府建水州沿革载:建水,蒙氏为建水郡,蛮名输依。古书常用蛮、夷等字泛指少数民族,输依乃汉字音译,意即海水。输,彝文义为海;依,彝文义为水,输依即海水之意。宋陈元靓编《新编纂图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载:建水州,是知建水古时即为滇南要冲,可以推测至迟在唐南诏时已建立建水县。此可补校《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立州之说。迄明洪武十五年临安路改为临安府,路治始由通海徙来建水州。《明史地理志》载:建水州,元时,府在州北。洪武中,移府治此。《建水县地志资料》沿革亦称:明洪武时改路为府,旧有土城改为砖石,是为府治,建水附廓首邑也。《玄览堂丛书皇明职方图》载:建水州,唐乌么蛮地,里八,附廓。民国三年,因与浙江临安县重名,仍恢复建水县旧名。民国七年,撤曲江行政委员,改由建水县曲江县佐管理,县佐由省政府委派。民国九年《续修建水县志稿》卷一城池条说:建水,自汉武帝设益州郡,而贲古、句町遂立为县。后自蜀汉迄晋,历五代至唐,皆因之。惟或属兴古,或属梁水,或改属戎州都督府,不能无异。元和间,南蒙窃据,筑惠历城于巴甸,译为建水,因以得名。民国十一年,将曲江县佐地划出,增设曲溪县,县政府驻新街(1929年11月批准)。民国十二年《建水县地志资料》释名条亦称:建水,古称步头,亦曰巴甸。元和间,南蒙窃据,始筑惠历城。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大为历,汉语曰建水,此命名之由来也。民国十八年,以县属冷水沟,甸鲁坝以北一带设置曲溪县,废道后建水、曲溪县由省直辖。民国三十一年,建水、曲溪县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民国三十七(1948),建水、曲溪县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

上善建水,墨香陶韵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建水、曲溪县属蒙自专区,将红河以外建水旧辖的敦厚镇、猛弄乡、永乐乡、太和乡、六合乡、瑞云乡等划归元阳县,永平乡划归红河县。1957年9月6日,国务院决定设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曲溪县划归红河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于1957年11月18日成立)。1958年10月,中共红河地委决定撤销曲溪县,并入建水县,下辖红河州。1959年将开远县漾田公社划归建水县。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撤销曲溪县,将原曲溪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建水县。1963年因建跃进水库,将石屏县铁所公社五个大队划入建水,又将西庄公社、垤摸塻公社划给石屏县。此后建水县撤销区乡建制,建水县建成普雄、官厅、西庄、南庄、陈官、岔科、渣腊、曲江、利民、苏租10个公社。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国家第三批风景名胜区,建水古城也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面甸乡撤乡设镇。年岔科乡、官厅乡、青龙乡、东坝乡撤乡设镇。2003年,撤销临安镇、东坝镇、陈官镇,设立临安镇;撤销曲江镇、东山坝乡设立曲江镇。2005年,撤销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镇,镇政府驻原曲江镇政府驻地。2008年,建水紫陶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誉为中国名陶之乡。2017年10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的通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等10个园区获得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20年云南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2020年7月,建水县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0年12月25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3月18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荣获“中国紫陶之都”称号。2021年7月,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89位。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21年10月,入选第三批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公示名单。2021年12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

      建水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独特区位,核心资源,将临安古城和建水紫陶作为城市发展之两翼,必将天鹏翱翔,大展鸿图,实现上善建水,翰墨陶韵的远大城市理想。建水,一座堪称妙香佛国的城市,一座仁义礼爱的城市,一座道法自然的城市;不管你见或不见,就在这里;不管来与不来,就在这里;不管你爱和不爱,就在这里。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我们就在,这里等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721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7
下一篇2024-03-17

随机推荐

  • 男士洗面奶哪个牌子最好

    男士洗面奶如下:1、碧欧泉男士洁面乳碧欧泉男士洁面乳是法国的高端护肤品牌,价格偏高,而且基本不打折。适合所有肤质男士,深层清洁力很强,而且保湿锁水效果挺好。用完之后脸部不会觉得很干,早上睡醒皮肤都还有点水滑滑的感觉。2、迪蕾氨基酸洁面泡泡迪

    2024-04-15
    60600
  • 雅格伊思是哪国的牌子

    是韩国的牌子。护肤品,即保护皮肤的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护肤品,不再是过去只有富人才用的起的东西。现如今护肤品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它对人们的精神、形象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发展历程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

    2024-04-15
    61900
  • 身体乳哪个牌子好,求推荐

    以下是多位用户对各身体乳产品的使用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凡士林润肤乳:使用感很棒,气味是高级香水香氛,非常清爽好推开和好吸收,皮肤嫩嫩滑滑没有黏腻感,肉眼就可以看到肌肤细腻不少,皮肤也会变白。2 香奈儿邂逅清新身体乳:头香是清新茉莉花

    2024-04-15
    52900
  • 雪花秀润燥精华适合油皮吗 大名鼎鼎的肌底精华

    雪花秀是韩国非常有名的一个护肤品牌,了解韩妆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雪花秀这个品牌,雪花秀旗下有很多好用的热门产品,雪花秀润燥精华是一款很火的精华液,那么雪花秀润燥精华适合油皮吗?雪花秀润燥精华适合油皮吗更适合干皮和混油皮。混油皮表示雪花

    2024-04-15
    55400
  • 小麻薯手帐离型本在哪里买最便宜

    在阿里巴巴网买最便宜。阿里巴巴网主要经营各类商品批发,零售,价格低于市场价,物美价廉,小麻薯手帐离型本在阿里巴巴网买是最便宜的。小麻薯是一款手账,其中的内页是用于日常事务记录的,手帐不仅能提醒自己记着家人、朋友的生日和约会。还能安排每天的工

    2024-04-15
    39200
  • 精华露使用方法(精华液怎么用使用顺序)

     女生买一套护肤品至少需要几百元,护肤品里的精华可以说占了很大一部分。作为同类护肤品中最贵的精华,其成分远高于乳霜。因此,人们在应用时应该正确地应用精华。让我们掌握精华的正确用法。  一、使用前,掌握护肤中精华的在护肤第几步使用。  涂抹精

    2024-04-15
    47100
  • 精华液和精华乳的区别

    精华液和精华乳的区别在于性质不同、功效不同等。1、性质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华液的性质属于高保湿型的护肤品。精华乳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密度相对于精华液的要稍高一些,是一种功能性质的高营养护肤品。2、功效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华液的功效可以改善肌肤暗沉,

    2024-04-15
    44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