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沙漠中有一种体形很小,但却胆大凶猛的动物,就连神汉剧毒的蛇也常常成为它的食物,它的名字叫蜜獾。但是,如今蜜獾正面临着数量减少的危险,科学家也加紧了对野生蜜獾的研究。 蜜獾虽然也属鼬科动物,但却单列一个亚科——蜜獾亚科(Mellivorinae)。这处亚科只有蜜獾一属一种动物。 蜜獾的分布范围很广,非洲、亚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苏联。体长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驰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 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雨林、开阔的草原以至于水边,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来。白天在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称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甚至连眼镜蛇和蒙巴蛇一类的毒蛇也吃。 不过它最喜欢吃的是蜂蜜。它与黑喉响蜜鸟结成了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响蜜鸟一见到蜜獾就会不停地呜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着响蜜鸟的叫声跟着它走,同时也发出一系列的回应声。蜜獾用其强壮有力的爪子扒开蜂窝吃蜜,而蜜鸟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为响蜜鸟自己是破不开蜂窝的。 不怕毒蛇咬 蜜獾的凶猛强悍是出了名的,南非的军队将他们的装甲运兵车成 为“蜜獾”。 蜜獾的猎物约有60种,从小昆虫到小兔子,它们都能吃。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一只大蜜獾可以在半小时内吞下一条2米长的大蟒蛇,即使是有毒的南非眼镜蛇和蝰蛇,蜜獾也能不费太大力气就得手。蜜獾似乎对最毒的毒蛇都有很强的抵抗力,就算毒蛇能咬到蜜獾也没什么用,它仍然会被蜜獾吃掉。直到现在,科学家还没有破解蜜獾不怕毒蛇的秘密。 不过蜜獾也并不是所向无敌,他们常常死在狮子和猎豹的手上。
因为蜜獾性格顽固,报复性强,简直就是一个愣头青,人类是不可能驯化得了它的,而且蜜獾谁都不怕,别说是人类,就算是豹子,狮子它也敢惹,如果哪天有游客激怒了它,到时候它会找上门报复你,加上蜜獾也没什么观赏和商业价值,自然就没人愿意去养了,并且还关不住它,它打洞能力很强,才不会安分守己呆在动物园。
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种动物叫做蜜獾,蜜獾是非洲草原上面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别看蜜獾个子不大,但是胆子却非常大,哪怕是狮子和猎豹蜜獾都敢去惹,并且有一种不怕死的性格,所以说食肉动物也不愿意和蜜獾一般计较,因为蜜獾的肉不好吃,很多网友给它取了个绰号叫做平头哥,平头哥语录更是红遍了网络,但是在动物园当中似乎从来没有人看到过有蜜獾,按道理现在蜜獾这么火,为什么动物园里面见不到它的身影呢?而且动物园连老虎都能关得住,怎么会关不住平头哥。
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关系,一般的人是无法征服蜜獾的,虽然这种动物脑袋不好使,但是蜜獾有时候又特别的聪明,如果你把蜜獾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它会随时找机会逃出来,你越是想要驯服它,它越是不听你的话,所以说大家都拿它没办法,它在野外如果碰到狮子,它也会对狮子发动进攻,哪怕对方比它厉害很多,它也是不怕的,所以说完全就是一个愣头青,人类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把它驯服,如果关在笼子里,没多久它会想方设法拆掉笼子,甚至还会打地洞溜走。
加上这一种动物没有什么观赏和利用价值,像老虎或者是大象驯化了以后可以用来表演,但是蜜獾也不可能把它当做表演的工具,加上这种动物也不会听人话,甚至谁打了它,它以后还会报复你,因此动物园里面就没有引入蜜獾,不然到时候饲养员都有可能被蜜獾报复。
人称平头哥的动物是非洲蜜獾。非洲蜜獾的头顶是平的,还带有一层白色的毛发,因喜食蜜蜂幼虫和蛹而得名。非洲蜜獾本身皮糙肉厚,对疼痛的敏感度很低,因为蜜獾的眼睛视角是有缩小的作用,导致很多动物在它视角里是很小的,所以蜜獾敢于和各种各样的大型动物争夺食物。
蜜獾是鼬科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动物,雄性平均体长98厘米,雌性平均体长91厘米,雄性肩高39厘米,雌性肩高35厘米,雄性体重9-14千克,雌性体重5-10千克。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体型和獾的体型相当,其寿命可达24岁。
蜜獾栖息于非洲热带雨林和开阔草原地区,独居或成对生活,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在地洞中休息。杂食性,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为食,可捕食剧毒蛇,尤喜食蜜蜂幼虫。
蜜獾通常在非洲和亚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现。吉尼斯世界纪录把它命名为“最大胆的动物”。这种动物表面看起来很可爱,实际上几乎会攻击所有东西。蜜獾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数年之久。
生活习性:嗅觉灵敏,善掘土,穴居。昼伏夜出。大多数种类独居生活。
食性:獾的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根茎、玉米、花生、菜类、瓜类、豆类、昆虫、蚯蚓、青蛙、鼠类和其他小哺乳类、小爬行类等。
下面来了解下蜜獾:
蜜獾虽然属鼬科动物,但却单列一个亚科——蜜獾亚科(Mellivorinae)。这处亚科只有蜜獾一属一种动物。
蜜獾的分布范围很广,非洲、亚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苏联。体长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雨林、开阔的草原以至于水边,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来。
白天在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称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甚至连眼镜蛇和蒙巴蛇一类的毒蛇也吃。不过它最喜欢吃的是蜂蜜。
它与黑喉响蜜鴷结成了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响蜜鴷一见到蜜獾就会不停地鸣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着响蜜鴷的叫声跟着它走,同时也发出一系列的回应声。蜜獾用其强壮有力的爪子扒开蜂窝吃蜜,而响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为响蜜鴷自己是破不开蜂窝的。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动物也有,只不过动物的情绪没有那么复杂,开心、愤怒、警惕都可以观察出来,而在动物世界中,它们如果遭到了袭击,还会记仇伺机报复回来。你知道世界上最记仇的4种动物是什么?第五种天不怕地不怕。
1、鸟类
鸟类对于人来说,它们的攻击力并不强,那种小型鸟类还常常是人逗趣的对象,只是鸟儿虽小,脾气却不小。据说要是招惹了这些鸟儿,它们重则是伺机啄人,轻则就是找机会在你身上拉粑粑,打不过也要恶心死你。
2、大象
大象在我们看来是很憨厚的动物,平常也没啥脾气,还可以被人驯服,不过大象记仇是一个很漫长的报复期,小时候被欺负了,等十年之后再来寻仇,是一种很沉得住气的物种。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界生存,大象也需要脾气,大型食肉动物也不敢招惹象群是有原因的。
3、黄鼠狼
黄大仙本身就属于很狡猾的动物,它很喜欢在农户家中偷家禽、粮食这些东西,被人看到了就会拿棍棒驱赶,如果说伤到了它,你就会发现家里会有更多黄鼠狼前来光顾,人家这是结伴来“报仇”来了。
4、蛇
那就是很多人都很惧怕的蛇了,为什么很多人惧怕它,第一个就是因为它的长相了,不好看也不友善,所以人们第一印象就不好,还有就是它冷酷,凶残的性格,让人不寒而栗,只要你对它做了不好的事,它就会一直记着,想着任何时候寻仇,甚至于它的蛇友们也会帮它复仇。
5、蜜獾
蜜獾,江湖人称“平头哥”,一生天不怕地不怕,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就是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蜜獾很喜欢吃毒蛇,只是在缠斗过程中难免会被毒蛇咬伤,只要蜜獾不死,它不仅要把毒蛇给弄死,还要追到它的老巢赶尽杀绝。
因为平头哥的眼睛构造和一般的动物不一样,在平头哥的眼中看出来任何动物都比它个子小,所以说它也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的,并且因为平头哥的肉不好吃,所以说狮子,豹子也不愿意和它一般计较,不然惹急了早就把平头哥给吃了。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有一种动物特别的火,很多人把它称作为平头哥,这一种动物的学名叫做蜜獾,蜜獾个子不大,也就比黄鼠狼个子稍微大一点,看上去似乎连一条狗都打不过,但是蜜獾的性格和生活习性却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不已,那就是蜜獾虽然个子小,但是却天不怕地不怕,别说是豹子,鬣狗这些食肉动物,哪怕是狮子这样的顶级掠食者,蜜獾也是无所畏惧的,只要惹到它了,它就会勇往直前的去和对方挑战,哪怕是送死也不管。
之所以平头哥会有这样的做法,关键原因就是平头哥的眼睛构造非常的奇特,它的视觉和鹅有点接近,那就是任何动物,在它的眼睛当中看出来都是很小的,哪怕是大象,可能给它感觉也比自己还要小,所以说为什么平头哥对任何动物都敢攻击,这个理由也不奇怪了,因此这个不怪平头哥性格暴躁,当然一般的动物也不会和平头哥计较,毕竟大家都做了几千年邻居了,都知根知底。
而且平头哥的肉并不好吃,如果好吃的话,惹怒了狮子,狮子早就把它当作点心给吃了,所以说平头哥身上的异味也救了它一命,正因为没有动物愿意吃它,也使得平头哥越来越狂妄,认为谁都怕它,平头哥吃蛇也是很普遍的,因为平头哥有一项特异的功能,那就是免疫蛇毒,这个是很少有动物具备的,因此平头哥也是毒蛇的杀手。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课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
3、激发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
2、这三组小动物的故事很有意思,让我们先来学习蜜獾和导蜜鸟的合作情况。
二、讲读第二段:
1、蜜獾和导蜜鸟在什么事上互助呢打开书,请一个同学读第2自然段。
2、它们合作捣毁蜂巢,各自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3、这就是它们互惠的一面,那它们怎样互助呢
4、导蜜鸟凭什么能发现野蜂的巢
它又怎样传信号给蜜獾呢
5、蜜獾得到信号后怎么做呢
6、导蜜鸟目光敏锐,能发现蜂巢,蜜獾听觉灵敏,能听到信号,去捣毁蜂巢。它们配合默契,真是太聪明了,让我们齐读。
7、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找到小伙伴,表演一下导蜜鸟和蜜獾的互惠互助。
8、谁愿意来表演
9、太精彩了!了解了蜜獾和导蜜鸟的合作,你们还想了解谁和谁的互惠互助
10、请大家按自学要求再次合作。
11、小小组学习。
12、交流:
(1)请研究海葵虾和红海葵互惠互助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2)还有谁想补充吗
(3)女生齐读。
(4)凶猛的鳄鱼和千鸟之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5)哪一句体现了它们的互惠互利这里的关联词和本文哪一组关联词意思相同
(6)它们更为有趣的地方表现在哪里指名读。齐读。从“只要……就……”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两句话生动地表现了鳄鱼和千鸟的亲密关系,这比前面的事例更生动。
(7)男生读。
(8)谁来补充介绍一下。
13、小结: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从中得到了好处。
三、拓展知识:
1、大自然奥秘无穷,互惠互助的小伙伴还多着呢!汇报一下你课前收集的例子。
2、小结:是呀,关心就是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我们在互助时肯定能互惠。
在众志成城,共抗“非典”的时刻,我们更应学会合作,学会奉献!
四、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将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仿照课文“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改写文中一则故事。
五、板书设计:
蜜、獾、导蜜鸟
海葵虾、红海葵
动物的互惠互助
鳄、鱼、千、鸟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课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光……还……”、“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视词语教学,联系上下文解释。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利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动物互惠互助。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学会本课生字,指导写字。
(二)课前准备:
字典、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1、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动物的互惠互助》。
理解题意:惠,是给予好处的意思。动物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好处,互相帮助。
2、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强化音形。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扇动:摇动(动作演示)。
美餐:美味的食物。
海葵:腔肠动物,形状像圆筒,没有骨骼。上端生着许多大小不同的触角,颜色鲜艳。
啄食:鸟类用尖嘴吃食。
肉屑;肉的碎末。
饱腹:吃饱肚子。
享用:这里指吃方面的享受。
特殊:特别的,不同一般的。
捣毁:用强力破坏。
3、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三组动物互惠互助的事?试着给课文分段。
4、再读课文,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小结分段方法。
5、指导写字。
学生钢笔描红,习字册练写。
6、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朗读全文,分段写段落大意。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课件
教材分析:《动物的互惠互助》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说明“动物的互惠互助”这一有趣现象,作者例举了三组动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证明,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以读代讲,精讲一例,授之以法,由扶到放,通过“读——想、问——查——说、演”的方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借助网络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悟自得的主体建构活动。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三则故事结构相同,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首先让学生细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围绕“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他们的合作过程。通过细细地读课文,课文的语言材料真正与学生的经验相融合,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教学目标:
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网上搜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构思:
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就读论读,应该有联系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有机联系听说读写。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由自在,东游西荡。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生活便有滋有味了。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投影出示:蜜獾水蛭喙下颚
互惠互助捣毁扇动美餐
享用觅食饱腹肉屑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为了给你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师生评议。(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各自读两段课文。)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投影出示:互惠互助享用觅食捣毁扇动美餐饱腹肉屑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森”除外),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因此,“餐”右上部的“又”的捺画要变成长点。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形美观。听写生字词。自改自评。
第二课时
一、明确方向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解决了一些疑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努力解答产生的新疑问。
二、积累运用
(一)重点语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2)选择课文中的一对动物,想一想、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是(谁),虽然我,能,但不能。而(谁),能,但不能。所以。
2.学生认真读书后,指名上台认定角色练说,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
蜜獾:我是蜜獾,虽然我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而导蜜鸟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不能咬碎蜂巢。所以,我和导蜜鸟互惠互助。
导蜜鸟:我是导蜜鸟,虽然我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没有锋利的牙齿,不能咬碎蜂巢。而蜜獾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所以,我和蜜獾互惠互助。
师引疑:为什么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二)文章结构
同学们通过读书思考,解决了课文中三对动物为什么要互惠互助的问题。板书:取长补短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新收获和新发现。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别看这一段22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可大着呢。有什么作用?指名答。(引起下文、点题、引起读书的兴趣)
2.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在读书比较中认识和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下面的两段中少了一句话。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课文学到这里,先前大家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有新的疑问吗?引导质疑和释疑。
三、引导实践
1.课文通过介绍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密切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
2.何止是在动物界,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你们想读吗?
投影出示: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就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这是所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了,老人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连日来,购买者没有一个如他所愿。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一万英镑。”
“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3.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课后,搜集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在明天早读课上评议。
(2)认真读一读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选文,下星期交流:朗读其中的一篇短文,参加朗读比赛。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自述。
设计点评:
本课的特点是,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让学生为完成活动而主动深入地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认为,手是认识的器官。小孩子认识球,不是听妈妈讲“球是圆的物体,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跳起来或滚动”,而是自己去摸、去拍、去按、去踢,在实践中感知球的特点。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亲口尝尝、亲耳听听,是亲身感知的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就无从展开。
活动不仅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情感、意志、道德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就越多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