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根本不需要给蜜蜂饲喂花粉。
蜜蜂对花粉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1 幼虫期。花粉是蜜蜂幼虫期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唯一蛋白质来源。蜜蜂将携带花粉的后腿伸入清理干净的空巢后,两腿相互蹬踏摩擦卸下花粉团,再蹬入巢内踩踏,后又转身用头反复顶压做为蜂粮备用,花粉是不能直接饲喂幼虫的。饲喂幼虫时,蜜蜂用少许蜂蜜和花粉在口器中研磨调合成可供幼虫食用的浆糊状蜂粮后,才能送入幼虫口中。据测定,蜂群每培育1万只幼虫,需耗费蜂粮约135Kg左右,可见蜜蜂在幼虫期对花粉食粮的需求是相当大的。
2 三日龄以内的幼蜂。刚出巢一日龄的幼蜂由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和觅食习性,仍需成年蜂饲喂调制的花粉食粮。二至三天后,幼蜂在巢内已能自己调制蜂粮,饲喂幼虫,清理巢穴。
3 蜜蜂泌腊造脾。三至五日龄的幼蜂,全身各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加之后肠积粪较多,便于下午2时左右出巢做爽身飞翔。若是弱群或大流蜜期,部分幼蜂爽身、试飞、认巢合为一体,立马可投入采集,但生产力低下。若是旺群、强群,多数幼蜂会在巢内以饲喂蜂王和幼虫,清理卫生,泌腊造脾为主,约七日龄甚至更长时间才加入采集队伍。不论是腊腺发达的青年蜂还是腊腺逐渐退化的壮年甚至老年蜂,在需要泌腊造脾时,对花粉仍有微量的需求。
4 深秋至整个冬季,长江以北地区的蜜蜂,由于气温逐渐降低,蜜粉源植物枯竭,一般情况下蜂王较少产卵或停产,巢内基本无幼虫饲喂,蜜蜂已结团蛰伏,对花粉没有需求,饲喂花粉已失去意义。但秋季育的蜂王和个别性能优异的蜂王率领贮蜜足够的较大群蜂,冬季蜂王仍有少量产卵,巢内育有少量幼虫,遇10℃以上的晴暖天气,仍有少数蜜蜂外出采集枯草残留花粉。但不能做为饲喂花粉的理由,应设法加以限制。如暂时拆除保温物,打开通气空,开大巢门甚至临时囚禁蜂王等。因冬季繁殖效果不好,往往得不偿失。
不但冬季不给蜜蜂饲喂花粉,事实上其它季节也没有人为饲喂花粉的必要。其实道理很简单,除少数植物蜜腺和个别昆虫分泌有糖蜜而无花粉外,绝大多数植物有花就有蜜,有花就有粉,粉源总是优于蜜源。如果无端饲喂花粉或豆类替代品,容易造成蜜蜂肚大胀鼓,积粪严重,损伤蜜蜂肠胃,影响消化吸收,缩短蜜蜂寿命。除非有少数蜂农在粉源旺季用脱粉器取有花粉,做为养殖蜜蜂的附加产品供应市场以外,根本没有必要利用旺粉季节取花粉,春繁时或其它时间又加入饲喂的必要。饲喂花粉那是科研试验理论或特殊情况产物,现实养殖中并不多见。
中国南方各省区,气候温暖,蜜源植物极为丰富。常见的蜜源植物有:油菜、紫云英、柑桔、乌桕、棉花、胡枝子、枣树、向日葵、荞麦、茶叶树、柃木、刺槐、椴树、荆条等。
此外,还有辅助蜜粉源植物大约50余种,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有,早春流蜜的有野桂花、山茶花、早油菜、蚕豆、豌豆、油桐和泡桐等,这些蜜源对早春繁殖好蜂群很有价值。以柑桔为主的果树蜜源有:柑桔、杨梅、桃、李、杏、梨、柿等,花期衔接,可满足定地及小转地饲养的蜂群采集利用。枣树、板栗蜜源期,同时还有拐枣、女贞等优良的辅助蜜粉源,花粉丰富,利用这些蜜源,以生产王浆为主。秋冬蜜源期主要是茶花、荞麦、野菊花、枇杷,各花期相接近2个月,是重要的晚秋蜜源粉源植物,可繁殖适龄越冬蜂
1荔枝
荔枝是南方春季的主要蜜源植物,主要产地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和云南有少量种植,花期20-30天,有分早熟、中熟、晚熟多个品种,海南花期在2-3月份,广东广西3-4月份,福建4-5月份,一个强群在正常情况下在的整个花期可以采蜜30-45千克左右。
2龙眼
龙眼的主产地有福建、广西、广东,此外云南、四川、海南也有不同程度种植,除了反季节以外,花期从3月份到5月份,其中海南最早,福建最晚,其中还有晚熟品种。温度在25度,湿度75%时泌蜜最多。一个蜜蜂强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采集蜂蜜15-45千克不等。
3柑桔
柑桔在广西、广东、江西、云南、四川、湖南等江南省份种植为主,花期大部分在3月份开始,在温度为17-25℃、湿度70%时泌蜜量最多。一个强群在正常情况下的整个柑桔花期可以采蜜10-20千克左右。
4枣树
枣树的种植产地比较多,对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甘肃、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北京、天津、宁夏等。华北平原蜜源期从5月中旬开始直到6月份下旬,宁夏北部花期稍晚10-14天左右。当温度在25-32℃、湿度在50%-70%时,枣树泌蜜量最多。一个强群在正常情况下的整个花期采蜜量从15-35千克不等。
5枇杷
枇杷的种植产地主要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福建花期11月底到12月份底,浙江11-12月份开花。当温度在18-22℃、湿度在65%时,枇杷泌蜜量最多,一个强群在正常情况下可采集蜂蜜6-10千克左右。
6向日葵(葵花)
向日葵的流蜜多少与其品种有关,一般油用品种厘米较多,食用品种流蜜较少。向日葵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山西和辽宁。蜜粉源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大概20多天,当温度在18-28℃的时候,葵花分泌蜂蜜最多,个强群在整个花期可采蜜30-45千克左右,甚至更多。
7
各种植物开花期的迟早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每年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内在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状态以适应经常变化的环境。因此,各种物候现象,如萌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是随着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这些物候现象不仅反映当时的气候,而且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内气候的积累对植物的综合影响。
各地植物的物候现象是有规律性的,在地理上表现为随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地点,各种植物物候的出现是有顺序性、相关性和同步性。顺序性是指同一地区同一种植物的各个物候期(萌芽、展叶、开花等)的先后是一定的,通常后一个物候期是在前一个物候期的基础上开始的,前一物候现象没有发生,后一个物候现象就不能出现;同一地区,不同种植物的物候现象的出现次序是一定的。各个地区一年中都有许多植物开花,它们开花的物候期出现的先后也是一定的。虽然不同年份它们之间的间隔天数会有所差异,但它们的顺序性是基本不变的。这说明植物物候期的出现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较稳定的。相关性是指一种植物的物候现象与另一种或几种植物的物候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相关。通常两个物候现象相隔愈近,相关系数愈大,相隔愈远,相关系数愈小。同步性是指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各年间的同一物候期(如开花期)可以有一二十天的差异,但是同一年里,不同的物候期只是作相应的提前或推迟。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植物物候的顺序性会出现物候倒置,如毛桃在北纬35°以北地区是先展叶后开花,而其以南地区则是先开花后展叶。所以物候期的变化因地而异,同时也因月份而有所差异。
一个地方蜜源植物开花期测报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物候现象的顺序性、相关性和同步性。借观测对象的开花物候现象以推断某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的到来。
(1)开花历的制定。即根据多年对一个地方各种蜜粉源植物的始花期和盛花期的观察,记录最早开花的日期和最晚开花的日期,综合多年资料得出平均日期。从每年早春最早开花的木本蜜粉源植物(如北方的杨树、柳树等)的始花算起,再与各种蜜粉源植物的始花期和盛花期作比较,可得出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天数,按顺序列表制成该地方的开花自然历。
(2)开花自然历预告开花期。根据一个地方植物物候变化的规律性理论和已制定的开花自然历,只要知道该地方某年早春最早开花的木本植物的始花期,就能够按照花历表中各种植物的始花期和盛花期相间隔的天数,按顺序排列制定出该地方当年的开花自然历。知道前一种植物的开花期,就可以推算出后一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例如,杨国栋等分别以榆树、杏树和紫丁香的始花期推算华北地区刺槐的始花期测报模式,利用榆树始花期作为45天前预报刺槐的始花期,紫丁香始花期作为15~20天前预报刺槐的始花期。
山东省的王春煦在山东潍坊通过长期的物候观察记录,发现山东潍坊春季各种树木花动的次序为榆树开花—→垂柳始花—→杏始花→泡桐始花→刺槐盛花。在制定出当地开花的自然历后,可以根据榆树开花日期预报刺槐盛花的日期(早期预报),可用杏树或泡桐始花期进行刺槐盛花期的中期预报。进行预报的公式为:
D=A1+(I-A)
式中:D表示某蜜源植物始花期或盛花期到来的预测日期;A表示早于所要预测蜜源植物先开花的植物始花期或盛花期的多年平均日期;A1表示早于所要预测蜜源植物先开花的植物在当年的始花期或盛花期;I表示所要预测的蜜源植物始花期或盛花期的多年平均日期。
一般较大日龄的内勤蜂蜡腺发达,适于泌蜡造脾。泌蜡造脾与外界蜜粉源状况及蜂巢状况有关。一般大流蜜期,蜂群拥挤,缺少储蜜和产卵地方时,蜂群会积极筑造新脾;巢脾遭到部分破坏情况下,蜂群会积极修补造脾;新分蜂群为增大繁殖空间,也会积极建造新脾。
蜂蜡的用途
1在食品工业中,蜂蜡利用其良好的塑型性、脱离性、成膜和防水、防潮湿、防氧化变质等特性,被作为食品业的重要用料及离型剂使用,可用作食品的涂料、包装和外衣 。
2在化妆品制造业,许多美容用品中都含有蜂蜡,如洗浴液、口红、胭脂等;
3在蜡烛加工业中,以蜂蜡为主要原料可以制造各种类型的蜡烛;
4在医药工业中,蜂蜡可用于制造牙科铸造蜡、基托蜡、粘蜡、药丸的外壳;
5在农业及畜牧业上可用作制造果树接木蜡和害虫粘着剂;
6在养蜂业上可制造巢础、蜡碗。
扩展资料:
蜂蜡的成分
蜂蜡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一元醇所合成的酯类、脂肪酸和糖类,但因蜂种、蜜粉源植物、提炼方法等不同,其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
(1)酯类
脂肪酸酯类包括单酯类和羟基酯类,含量为70%~75%。单酯类中有棕榈酸蜂花醇酯23%、棕榈酸虫漆酯2%、蜡酸蜂花醇酯12%、焦性没食子酸蜂花醇酯12%。羟基酯类中有羟基棕榈酸蜡醇酯8%~9%、双酯9%~95%、酸酯4%~45%。
(2)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0%~15%;饱和脂肪酸9%~11%,其中蜡酸33%~44%、木焦油酸1%~15%、蜂花酸与褐煤酸2%、叶虱酸13%~15%、焦性没食子酸15%等。
(3)糖类
糖类含量为10%~16%,饱和烃以15~31碳原子链最为显著,其中25烷烃03%、27烷烃03%、29烷烃1%~2%、31烷烃8%~9%;不饱和烃主要为30烷烃,占25%。
(4)蜂蜡中其他成分
蜂蜡中含有脂肪酸胆固醇酯、着色剂(主要为1~3双氢氧化物黄酮)、W-肉豆蔻内酯、游离脂肪醇等。此外,蜂蜡还含有少量的水和矿物质,蜂蜡灰分中碳、氢、氧元素分别占80%、13%、7% 。
蜂蜡采集与提取
蜂蜡的采集多在春、秋二季来完成。养蜂者通过加强蜂群饲养管理,促进蜜蜂多泌蜡、多筑脾,然后将使用多年的老巢脾、筑造的赘脾、割掉蜂房的蜡盖、台基以及摇蜜时割下来的蜜盖等收集起来,
经过人工提取,一般是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放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茧衣、蜂尸、泡沫等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黄蜡再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 。
蜂蜡的物理特性
纯蜂蜡为白色,通常所见蜂蜡多是淡**、中**或暗棕色等,这是由于花粉、蜂胶中存在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或其他色素所致。常温下,蜂蜡呈固体状态,具有类似蜂蜜和蜂花粉味的蜂蜡香气味。在20℃时的比重为0954~0964。熔点随来源及加工提取方法的不同,一般在62~67℃之间。300℃时蜂蜡成烟,分解成二氧化碳、乙酸等挥发性物质。
外界气温低,原蜡中含有诸多的杂物,显现出特殊的气味。将原蜡以特殊的工艺予以去杂、脱色、去臭等处理,便得到了高品质的精制蜂蜡。
药用的黄蜡,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或黄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触之有油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冷时质软脆,碎断面颗粒性,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甘性平,嚼之细腻而黏。
不溶于水,可溶于醚及氯仿中。以色黄、纯净、质较软而有油腻感、显蜂蜜样香气者为佳。蜂白蜡,为白色块状。质较纯。气味较为弱,其他均与黄蜡同。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