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后的拼音是fēng hòu。
蜂王是一种膜翅目、蜜蜂科类生物,蜂王也叫“母蜂”、“蜂后”,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分布于世界各地。蜂王和工蜂虽然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雌蜂,但它们是 2 种级型的雌性蜂,不仅在形态结构不同。
而且在生理功能上也有巨大差异。如蜂王寿命长,个体大,处女王能外出交配,卵巢发育完全,具产卵能力,能分泌蜂王物质维持蜂群的次序;而工蜂寿命短,个体小,具有蜜囊和采粉器官,能外出采集食物,能分泌报警信息素等。
蜂后的功能职责:
蜂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蜂群内所有的个体(新蜂后、雄蜂和工蜂)都是由它产卵发育而成,一只交配后的中华蜜蜂蜂后在受精囊内充满了500~700万的精子,一昼夜可产800~1300粒卵,一只优良的中华蜜蜂蜂后年产卵总数可达10万粒以上;其次蜂后可通过自身分泌的“蜂后信息素”控制蜂群的次序,蜂后信息素经工蜂传递。
当蜂后失王数小时后,蜂后信息素的浓度在蜂群中逐渐消失,工蜂就产生失王情绪,表现出骚动不安、采集力下降等,失王过久如巢内无能改造成王台的小幼虫,少数工蜂就会卵巢发育在巢房内产下未受精卵,全部发育为雄蜂,最终使蜂群灭亡;再次蜂后是蜜蜂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载体,对蜂群的生产性能、抗病力、分蜂性等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1、蜂王必须优质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具备正常生殖能力的雌蜂,实际上蜂群中绝大多数蜜蜂都是蜂王的后代,而衡量蜂王质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产卵能力,也就是说产卵能力越强的蜂王相对也越优质,因此要人工选育或引进产卵能力强的蜂王,此外还要有计划的更换老弱病残蜂王。
2、环境必须安静
蜂群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快速繁殖,而喧闹的环境蜂群不但不能正常繁殖,严重时甚至可能全群迁飞到其他地方筑巢,因此一定要将蜂场建在人迹相对较少的地方,铁路、公路、学校等嘈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此外还要尽量确保蜂群不受人、畜、家禽的惊扰。
3、蜜源必须丰富
蜜源是蜜蜂正常生存和快速繁殖的物质基础,而且蜂群的繁殖速度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蜜源的调控,简单来说蜜源越丰富且越容易采集则蜂群的繁殖速度也越快,值得注意的是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是2~3公里,因此蜂场2~3公里范围内要有丰富且相对连续的蜜源。
4、气候必须适宜
蜂群对蜂巢内的小环境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气候仍是影响蜂群繁殖速度的主要原因,单从气候上看最适合蜜蜂繁殖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实际上就是养蜂人常说的“春繁”和“秋繁”,其中“春繁”是促使蜂群快速复壮,而“秋繁”是为了确保蜂群能顺利越冬。
5、管理必须得当
蜂群管理是养蜂生产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最考验养蜂技术的地方,单从蜂群繁殖速度上看主要有两个点,其一是做好卫生和防疫工作以确保蜂群不受病虫危害,其二是实时奖励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其三是适当通风或保温以使蜂群集中力量来繁殖。
除此之外,哺育蜂数量也是影响蜂群繁殖速度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蜂群必须有最基础的群势才能快速繁殖,基础群势过小时要从他群中抽调工蜂来增强群势,否则单靠弱群中有限的哺育力也很难快速繁殖。
您好,首先更正一下,蜂后(也叫蜂王)是终生吃蜂王浆(也叫蜂乳)的,它不吃蜂蜜的。蜜蜂的食物是花粉和蜂蜜等。
蜂乳是工蜂分泌的一种乳浆,专门用来饲喂蜂王和幼虫的。新鲜的蜂乳是乳白色至淡**的胶状液,味酸涩稍带辣味。
因为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健全的雌性蜂,因此它的食物影响着它的品质,它的品质的好坏对蜂群的群势、生产力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谢谢!
较早的时候,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抚育的结果”。因为每只蜜蜂长大后干什么事,是由工蜂喂养抚育的方式来决定的。当蜜蜂在婴儿期(呆在蜂房里的幼虫)时,就由负责哺育的工蜂逐一挑选,把受精的和未受精的、强壮的和弱小的区分开来,分别以不同的抚育方式抚育。稍大一点儿后,再分配跟随不同的工蜂学习。这样一来,蜜蜂的成长就如同园丁手中的小树一样,园丁决定了小树的形状,抚育决定了蜜蜂的类型和行为。
后来,有的科学家认为,蜜蜂绝大部分复杂的行为并不是抚育的结果,而是“遗传的作用”。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蜂后”、雄蜂以及担负蜂群守卫、处理死蜂殡仪、采集花粉和花蜜、侦察迁移地点、照看哺育幼蜂、振动翅膀给“蜂后”降温等不同工种的工蜂身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的遗传基因。
20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佩茵研究认为,这是“蜂后”使用“化学武器”的后果。
1981年6月,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性的自然史》展览,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其中有一个“动物的性与群居”专栏,对“蜂后”的“魔力”做了以下揭示:“蜂后”上下颚的唾液腺能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信息素。这种信息素能起到“化学武器”的作用:第一,可以把工蜂引向“蜂后”,为“蜂后”喂食及做一切服侍工作;第二,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使其丧失生育能力;第三,这种信息素和王浆共同作用可以告诫所有工蜂,只要本“蜂后”存在,就不许再扶植另一只“蜂后”;第四,在繁殖季节,“蜂后”外出婚飞时,这种信息素能吸引雄蜂拼命追逐“蜂后”,飞入高空进行交配。
这种信息素,被科学家称为“蜂后物质”,即“蜂后”用来统治蜂群的“化学武器”。“蜂后”利用这种秘密武器,使工蜂们俯首帖耳,心甘情愿地服侍她一辈子,也使雄蜂个个“怕老婆”,谁也不敢造反。
“蜂后”一旦失去这个“化学武器”,就会失去一切权力,工蜂们会纷纷离开她,活活把她饿死。相反,只要“蜂后”唾液腺中仍保留这种物质,哪怕是死了,她也照样能统管蜂群。在一个养蜂场里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事:一窝蜜蜂,在分群时,“蜂后”因事先被养蜂人剪了翅,不幸落在地上被车子轧死了。然而,工蜂们没有离开“蜂后”的尸体,而是聚集在“蜂后”的尸体旁。天快黑了,养蜂人取走了“蜂后”的尸体,并驱散了蜂群。第二天,养蜂人发现大群工蜂仍聚集在昨天“蜂后”遇难的地方。他又把蜂群驱散,并把那里的泥土铲起,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想不到20分钟后,大群工蜂又聚集到移走的泥土上。可见“化学武器”的魔力之大。
看来,“蜂后物质”是蜜蜂“怕老婆”的主要原因。
蜂王每天产1500-2000个卵,寿命5-8年。 神秘的蜜蜂王国 蜜蜂是过着群体生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分工明确的昆虫。一群为一个“家”,大约有8-12万只蜂,在这个王国里,“公民”是由三种形态和职能不同的蜜蜂组成的。
一、蜂王 是蜜蜂中唯一生殖器发育完全的雌蜂,又称母蜂。她不是蜂群的统治者和管理者,但却是核心,如果一群蜂中无蜂王,蜂群就会大乱。如果有两只蜂王,虽是同胞姐妹,
但也要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胜者为王,败者死或者另成新“家”,以保“国无二主”。
蜂王是一颗产生在“王台”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熟的雌蜂,在“王台”里可以始终吃蜂王浆,所以卵很快就发育成为成熟处女蜂王,三天后,处女蜂王第一次出巢试飞,为“婚飞”作准备。七日后,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巢婚飞此次飞的又高、又快、又远,同散发出气味,引诱大批雄蜂追赶,飞行最快的雄蜂,在空中与蜂王交尾。交尾后,蜂王飞回蜂巢,由工蜂检查确定婚飞是否成功。交配后的雄蜂死在荒郊野外,“宁在花下死,作鬼也风流”。而蜂王从此“居住深宫”,终生产卵,生儿育女。
蜂王每天产1500-2000个卵,寿命5-8年。这一特征的关健是她终生食用蜂王浆。
二、雄蜂 是由一颗受精的蜂卵发育而成的,体形比工蜂大,没有劳动的本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只会与蜂王交尾,繁殖后代。大部分雄蜂在蜂蛹时,被养蜂人做成“雄蜂蛹”出售。个别雄蜂与蜂王交配后即死。雄蜂只食用蜂蜜。
三、工蜂 即做工之蜂。是生殖器未发育成熟的雌性蜂,不会产卵,担负蜂群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如:采集花蜜和花粉、酿制蜂蜜、哺育蜂儿和雄蜂、饲喂母蜂、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要、调节巢内的温度和温度等。它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工蜂按一生中身体发育不同时期行使不同功能。
1、工蜂1-10日龄是童年时代,头部营养腺不断分泌蜂王浆,所以承担喂养蜂王、蜂幼虫和雄蜂的工作。
2、工蜂10-25日龄是青壮时代,头部王浆分泌腺萎缩,但腹下蜂蜡腺开始分泌蜂蜡和蜂胶,承担建造蜂巢的工作,蜂胶可预防和治疗疾病。
3、工蜂25日龄之后,迈入老年期,分泌蜡质的功能丧失,只好由内勤改为外勤,飞出蜂房采集花蜜和花粉。每只蜜蜂一天飞出巢房100多次,往返达上千公里。直至他年迈体衰、积劳成疾,便结束了一心为集体,无怨无悔辛勤工作的一生,最后葬身在百花丛中。
工蜂只在幼儿时食用三天蜂王浆,之后,终生食用蜂蜜,寿命约50-60天。
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群体中有一只蜂王(也叫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蜜蜂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的生产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