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胡饮
[主治]舒肝解郁,清热祛脂。
[处方]柴胡3~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菊花饮
[主治]清热解毒,抗动脉硬化。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处方]菊花茶,白菊花、金银花各5~6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3)绞股蓝饮
[主治]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处方]绞股蓝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4)决明子饮
[主治]长期使用能够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降压。适用于高脂血症,症见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者。
[处方]决明子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5)地黄饮
[主治]长期应用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降糖祛脂。适用于阴虚内热型高脂血症。
[处方]干地黄1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6)菖蒲饮
[主治]菖蒲开花食之,久服,延年益心智,轻身减肥开窍,化湿和胃。适用于高脂血症见形体肥胖、神志混乱、健忘、胸腹胀满等症。
[处方]菖蒲根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7)莱菔饮
[主治]轻身减肥,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处方]莱菔子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8)山楂饮
[主治]经常饮用,消食化积,活血散淤,行气健胃、祛脂减肥。适用于积滞型高脂血症,有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及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降低血清胆固醇及血脂等作用。有胃病的患者慎用。
[处方]山楂30克。
[用法]煎服代茶,日服数次。
(9)谷芽饮
[主治]具有轻身减肥,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单纯肥胖型高脂血症。
[处方]谷芽10~30克。
[用法]将谷芽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05厘米时,干燥,生用或炒用。
(10)麦芽饮
[主治]具有消食和中,降低血糖的作用。
[处方]麦芽10~30克。
[用法]将麦芽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05厘米时,干燥,生用或炒用。
(11)大黄饮
[主治]通过其泻下作用影响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邪热通便,凉血解毒,逐淤通经,降脂减肥。主要用于淤热积滞型高脂血症。
[处方]大黄10~30克。
[用法]将大黄提炼成大黄片,早餐、晚餐前半小时各服2~3片,保持每日大便2次,一般可用6个月。
(12)芦荟丸剂
[主治]芦荟其中所含的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等物质具有苦寒泻下、清肝杀虫、降低血脂血压、润肠通便作用。用于热结便秘,肝经实火症。
[处方]芦荟06~15克。
[用法]芦荟入丸剂或研末胶囊服。
(13)灵芝饮
[主治]能够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减肥安神。对冠心病、高脂血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处方]灵芝06~15克。
[用法]灵芝研末,内服,每次15~3克,每日3次,长期服用。
(14)茵陈饮
[主治]能够清利湿热,退黄疸。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能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脏,解热,利尿,降血压,降血脂,并对许多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
[处方]茵陈1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5)泽泻饮
[主治]利水渗湿,泽泻中含有的氨基酸、脂肪酸、三萜化合物可以使血管中的各种脂质减少,使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
[处方]泽泻6~7克。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2次。
(16)薏苡仁饮
[主治]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薏苡仁其中所含有的薏苡仁素、薏苡仁油能健脾轻身,并起到一定的降压,降血脂作用,适用于脾肾亏虚型高脂血症。
[处方]薏苡仁10~20克。
[用法]水煎服或煮粥,常服。
(17)冬瓜饮
[主治]冬瓜所含的丙醇二酸,不仅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而且还能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防止体内脂肪堆积。适用于高脂血症见于水肿胀满,实体肥胖者。
[处方]冬瓜肉30克,冬瓜子10~15克。
[用法]冬瓜肉连皮切碎,每日煎汤代茶,日服数次,经常饮用。或者冬瓜子水煎服。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经常服用。
(18)刺五加饮
[主治]补气益精、安神、强筋。适用于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见于身体虚弱或久病气虚,失眠等。
[处方]刺五加根茎(干品)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9)黄芪饮
[主治]补气固表、祛脂减肥、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适用于气虚所致的高脂血症见于食少便溏、痈疽难溃、久泻脱肛、便血肛瘘、表虚自汗、内热消渴、头晕等。
[处方]黄芪1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0)白术饮
[处方]白术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1)当归饮
[主治]当归补血、凉血、止痛、润燥,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明显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主要用于高脂血症见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形体肥胖者。
[处方]当归5~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2)胡桃仁饮
[主治]补肾温肺润燥,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促进在肝内的降解,随胆汁排出。适用于肾虚肥胖型高脂血症。
[处方]胡桃仁适量。
[用法]胡桃仁开始时每日服1颗,每5日增加1颗,至20颗止,周而复始。
(23)天门冬饮
[主治]益气轻身,祛脂减肥,养肌肤,清肺降火,滋阴润燥,主要用于阴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形体肥胖、燥咳痰黏、咯血、肠燥便秘等病症。
[处方]天门冬根5~15克。
[用法]八九月采天门冬根,曝干为末,每服3克,每日3次。
(24)何首乌饮
[主治]长期服何首乌补益精血,润燥通便解毒,可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适用于胆固醇高型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肾亏型形体肥胖者。
[处方]何首乌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5)菟丝子饮
[主治]降血脂,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适用于肾阳亏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形体肥胖,阳痿,小便频数,目暗不明,脾虚泄泻,阴虚消渴。
[处方]菟丝子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6)覆盆子饮
[主治]可用于血脂高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满体弱,耳鸣眼花者,也可配伍何首乌、枸杞、麦冬、生地等药物。
[处方]覆盆子10~15克。
[用法]单味煎煮常服。
(27)女贞子饮
[主治]抗肝损伤,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降脂轻身。适用于阴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内热烦躁,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遗精,消渴等。
[处方]女贞子9~15克。
[用法]水煎服,常服。
(28)丹参饮
[主治]丹参素,可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形成,保护血管屏障,防止脂质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能祛淤止痛,活血调经,养血除烦,降脂减肥,主要用于淤阻型肥高脂血症。
[处方]丹参5~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长期使用。
中药组方
中药降低血脂的常用组方如下:
首乌、山楂、金樱子、泽泻、茵陈、决明子、鸡内金。
复方平脂宁、金槐冠心片。
决明子、赤芍药、灵芝、山楂。
丹参、三七、山楂、葛根、木香。
虎杖、丹参、茶树根、鸡内金、玉竹、何首乌、山楂。
桑寄生、决明子、葛根、山楂。
山楂、槐角、草决明。
桃仁、郁金、首乌、红花、葛根、山楂、丹参。
决明子、泽泻、首乌、虎杖、山楂。
夜交藤、黄精、玄参、泽泻、山楂。
每组中的每种药都有不同的药效与药性,不同的药组成的组合中,药效也会不同。要了解每种药的功能及特性,对于不同的病情,要选择适合的药组方。
中药泽泻、首乌、黄精、枸杞及复方平脂宁等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骨碎补、首乌、泽泻、决明子、山楂、灵芝、蒲黄、山药、野蔷薇、大蒜精油等均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清肝芦荟丸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各60克生地(酒浸,捣膏)60克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0丸,白开水送服。
功用清肝化痰软坚。
主治血虚肝郁,气滞痰凝,结为瘿瘤,坚硬色紫,青筋显露,遇喜则安,遇怒则痛。
提醒您:清肝芦荟丸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答案:B
考点:辨证论治: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用人参养营汤合桃仁四物汤加减,重用参、芪。卒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2.气滞心胸证:疏调气机,和血舒脉。柴胡疏肝散加减。气滞血瘀合用失笑散;气郁日久化热,用丹栀逍遥散;便秘严重者,加当归芦荟丸。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若痰浊闭塞心脉,卒然剧痛,可用苏合香丸、速效救心丸等舌下含化。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振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用于胸痹阴寒证)合当归四逆散(用于血虚寒厥证)。若阴寒极盛的胸痹重症予乌头赤石脂丸。若痛剧而四肢不温,舌下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川芎、郁金行气活血。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加减复脉汤加减。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若不效,再予黄连阿胶汤。若心肾阴虚用左归饮。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兼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可合用肾气丸;若肾阳虚衰,水饮上凌心肺,用真武汤加汉防己、猪苓、车前子温肾阳而化水饮;若心肾阳虚,虚阳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或用参附注射液,温阳益气,回阳救逆。
当归芦荟胶囊还有一种药物剂型是丸剂,本品的主要原料就是当归和芦荟,这两种都是毒副作用非常小的中药材,因此本品的副作用几乎没有,只是有些人群对芦荟过敏,那么当归芦荟胶囊怎么吃?当归芦荟胶囊的作用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
1、功效如何
当归芦荟丸中最主要的就是芦荟,而芦荟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的高的,它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芦荟中含有一种抗菌性非常强的物质,它就是芦荟酊,所以芦荟才有抑制细菌、病毒的作用。
芦荟特别是对于那些白喉菌,大肠菌等都能起到抑制作用等,所以说当归芦荟丸就会有芦荟的功效。芦荟特别是对于那些白喉菌,大肠菌等都能起到抑制作用等。而且芦荟除了杀菌的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的作用,特别是芦荟当中的多糖是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的功效,而且还能治疗像肾炎,皮肤炎等慢性的疾病。不仅如此,芦荟还具有健胃下泄的作用。
当归芦荟丸外观看是一种黄绿色至深褐色的水丸,常常被用来治疗脘腹胀痛、肝胆火旺、胁肋疼痛、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头晕目眩等症状。并且,当归芦荟丸可用于治疗一切肝胆之火,神志不宁,惊悸搐搦,躁扰狂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两胁下痛引少腹,肝移热于肺而_嗽,亦治盗汗。
2、说明书
本品是以当归,枸杞子,茯苓,西洋参,珍珠,芦荟,糊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人体试食验证明,具有祛黄褐斑的保健功能。
主要原料:当归,枸杞子,茯苓,西洋参,珍珠,芦荟,糊精
标志性成分及含量:每100g含:芦荟甙234mg,,总皂苷3465mg。
保健功能:去黄褐斑
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及慢性服泻者。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每日2次,每次2粒
贮藏方法:置阴凉干燥通风处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食用本品后如出现明显腹泻者,请立即停止食用。
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其气与肾相通,手足三阳、足厥阴和手少阴之脉皆上于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凡外感六*、内伤七情及精气亏虚、髓海不足等导致经气逆乱,邪气上逆于首,阻遏清阳,壅塞空窍,皆可致头痛。
头痛的病因
外感病因
《内经》认为,头痛的外感病因中以风、寒、湿、热邪多见。风邪伤于头部,气血失和,阻遏清阳,故头痛。《素问·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寒邪侵犯骨髓,上逆于脑,则发头痛。《素问·奇病论》云:「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李中梓注曰:「髓以脑为主者,诸髓皆属于脑也。大寒入髓,则脑痛,其邪深,故数岁不已。髓为骨之充,齿者骨之余也,故头痛齿亦痛。」湿为阴邪,易于阻遏阳气,使得清窍不利而致头痛。《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热邪所致头痛,则是由于热邪盛则气血涌于上,头部脉络壅塞不通。《素问·刺热论》具体论述了五脏热病头痛的不同表现,云:「肝热病者……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肺热病者……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肾热病者……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
内伤病因
《内经》认为,头痛的内伤病因中以瘀血、肠胃不适为多见。瘀血所致头痛多因外伤堕仆而成,血瘀阻塞络脉。《灵枢·厥病》云:「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张介宾注曰:「头痛因于击堕者,多以恶血在脉络之内。」胃肠不适致头痛者,多因胃之火热上冲或胃肠食滞浊气上逆而成。《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头痛的分类
真头痛
真头痛指寒邪深入留连于脑所致之剧烈头痛。其临床特点如《灵枢·厥论》所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真头痛为头痛持久而剧烈,阴寒太甚,真阳衰败,不能达于四末。《难经·六十难》亦云:「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张介宾注云:「盖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若头痛甚而遍尽于脑,手足寒至节者,元阳败竭,阴邪直中髓海,故最为凶兆。」
偏头痛
偏头痛即头痛偏于一侧,以寒邪侵袭为主,故头寒冷而痛。《灵枢·厥病》云:「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手足少阳经上循行于头侧,手阳明经上颈贯颊,入于齿中,寒邪客于少阳、阳明经脉,经络拘急,气血瘀滞,则发偏头痛。张志聪注曰:「此寒邪客于经脉而为偏头痛也,寒伤营,故为寒痛。手足三阳之脉,上循于头,左者络左,右者络右,伤于左侧左痛,伤于右侧右痛,非若厥气上逆而通应于头也。」
六经头痛
太阳头痛 以头部连于项疼痛为特点,多属外感风寒、足太阳膀胱经气厥逆所致。《灵枢·厥病》云:「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灵枢·经脉》亦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故风寒感受于经,或厥气上逆,则有头痛,及项部脊背部疼痛。
阳明头痛 以前额、面颊及眉棱等处疼痛为特点。《灵枢·厥病》曰:「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张介宾注云:「足阳明之脉上行于面,其悍气上冲头者,循眼系入络脑,足太阴支者注心中,故以头痛而兼面肿烦心者,当取足之阳明、太阴也。」外感风寒侵犯阳明经脉,经气厥逆,上冲头面,则可见前额、面颊、眉棱等疼痛,经气郁滞则面肿,烦心,胸满,呼吸不利。
少阳头痛 以头之两侧及耳之前后疼痛为特点。《灵枢·厥病》云:「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热邪壅滞少阳经脉,经气逆乱,上冲于头,故可见头痛剧烈,可伴有下颔疼痛、目锐眦疼痛。
太阴头痛 以头痛痛无定处,按之不得,并伴有善忘为特点。《灵枢·厥病》云:「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脾主运化,脾气虚则清气不升,又脾恶湿,痰湿困清阳,故太阴头痛多有痰湿之象。《证治准绳·杂病》云:「太阴经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
少阴头痛 多属肾精气虚不能上承,膀胱经气实而上逆而头痛,其痛不移。《灵枢·厥病》曰:「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素问·五脏生成》亦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张介宾注曰:「头痛巅疾,实于上也。上实者因于下虚,其过在肾与膀胱二经。盖足太阳之脉从巅络脑,而肾与膀胱为表里,阴虚阳实,故为是病,甚则府病已而入于脏,则肾独受伤矣。」肾主藏精生髓,而脑为髓海,故少 气虚则亦可致髓海失养而头痛。
厥阴头痛 以头痛多痛在巅顶,或内连目系,常伴有情绪异常变化为特点。《灵枢·厥病》云:「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素问·脏气法时论》亦曰:「肝病者……气逆则头痛。」张介宾注曰:「头脉痛者,痛在皮肉血脉之间也。心悲喜泣者,气逆在肝也。故当先视头脉之动而盛者,刺去其血以泄其邪,然后取足厥阴肝经而调补之,以肝脉会于巅也。」故厥阴头痛常与气逆有关,肝经气逆,血随气行,郁于头部,可见头动脉充血而痛。
头痛的治疗
头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内经》对其论述颇详,为后世头痛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外感病因所致头痛多运用祛风、温养散寒、除湿升阳、清热降逆通络法而止痛。内伤病因所致头痛多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清胃泻火或消食导滞降浊而止痛。真头痛多属于临床医学中的脑实质病变,为危重病证,甚为凶险。《证治准绳·杂病》引:「古方云:与黑锡丹,灸百会,猛进参、沉、乌、附或可生。」偏头痛属寒邪所致,故方药治疗当以温养散寒止痛,针刺治疗可取手足少阳经及手足阳明经之主治穴治疗。六经头痛的治疗,《灵枢·厥病》、《灵枢·寒热病》等篇均有相关论述,再结合后世方药的运用,简介如下:太阳头痛以疏风解表,通经和络为法,可选桂枝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之类;或针刺天柱、大杼等本经之腧穴,以散寒祛风。阳明头痛以足阳明经人迎穴为主治,以通其经;方药可选用《卫生宝鉴》石膏散加减,以清热泻火降逆止痛。少阳头痛当泻其血以祛其热,再取本经腧穴以通其经;方药治疗可采用清胆泻火之龙胆泻肝汤加减。太阴头痛当先取头面左右经脉以通其经、祛其邪,再取足太阴脾经腧穴以补脾气;方药可以健脾升麻祛痰湿为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少阴头痛当局部取穴,以泻膀胱经之实邪,并取手少阴以泻其热,再取足少阴以壮其水,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补阴泻阳之法;方药可选用杞菊地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厥阴头痛当刺其血脉充盛之处,以泻其标邪,后调足厥阴穴位,以治其本,方药治疗则应详辨其气逆的不同病机,肝郁气逆者,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肝火上炎者,用当归芦荟丸加减;肝阳上亢者,用天麻钩籐饮加减;厥阴寒气上攻头痛,用吴茱萸汤加减等。以上所论治法,可供临床参考。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时是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来施方用药。其治疗大法是实者清热通下或行气导滞;虚者益气养血或生津润燥,或温通开闭。
1.如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伴有口臭口苦,心烦易怒,腹胀纳呆,小便短赤者属于热秘。治宜泄热通腑,或清热润肠。泄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清热润肠用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仁、杏仁、白芍、白蜜)。如便干行涩、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如腹胀纳呆,可加大腹皮、焦四仙;如目赤口苦、脉弦滑可配用更衣丸或当归芦荟丸。
2.如出现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伴有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者属于气秘。治宜顺气行气。方选六磨汤(帜实、木香、乌药、沉香、槟榔、大黄)。另可根据病情配加栀子、瓜蒌、桃仁、杏仁、赤芍等。
3如年高体弱、或久病之人,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艰涩不畅,便质并不干结,便后汗出气短者属气虚便秘。治宜健脾益气。方选黄芪汤(黄芪、甘草、陈皮、麻仁、白蜜)。若气虚下陷, 坠迫,屡欲登厕而虚坐努责不下时,可加升麻、柴胡等。
4如产后或手术后大便干燥如球,便次虽然正常,但排便不畅,伴有头眩心悸、面色少华者为血虚便秘。治宜养血润燥。方选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如兼有腰脊酸软,经少色淡者加制首乌、肉苁蓉等。
5若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便质或干或不干,畏寒肢冷,腹中冷气攻痛或腰脊冷痛者属阳虚冷秘。治宜温通开秘。方选济川煎(当归,肉从蓉、牛膝、升麻、枳壳、泽泻)可加首乌、核桃肉、肉桂。若阴寒较甚,可配服半硫丸。
除上述复方外,单方、偏方也往往获得较好效果,如藩泻叶、草决明、生白术、莱菔子等。
西药治疗便秘具有服用方便的特点。按照泻下通便的机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 性泻药。这类泻药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直接 肠壁,使肠蠕动加强,从而促进粪便排出。如果导片、蓖麻油、大黄等。此类泻药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药物,如果长期使用能引起肠道应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第二类是稀释性泻药,又称容积性泻药。这类泻药能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积增大。同时它们口服后很难吸收,能在肠内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使水分和食糜容量增大。由于容量大,肠道被扩张,机械性地 肠道,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这类泻药有硫酸镁、硫酸钠(芒硝)等。
第三类是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食用油等。这类泻药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液体石蜡口服或 后不被吸收,同时可以阻碍肠中水分的吸收。作为理想的通便剂,但有油渍污染 的现象,长期应用可干扰维生素A、D、K以及钙、磷的吸收。
对以上泻药可按作用时间选择应用。稀释性泻药作用时间快,服后4-6小时即可排出水样粪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于急性便秘、顽固性便秘,不宜长用,服药后应多饮开水。 性泻药作用慢,宜临睡前服用,服后6-8小时排便。润滑性泻药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液体石蜡每晚临睡前服10-20毫升,第二天早晨起床排便,有利于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妊娠及月经期一般禁用剧烈泻药。肠道器质性病1变,如肠梗阻,一般也不用泻药。
服用泻药注意事项:
1.由于各种泻药的作用原理不同,在用药前必须弄清各种泻药的药性、用法、用量和禁忌等问题,以免发生差错。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应用。如果是为了清洁肠道可选药性峻猛的药物;如果是为了泄热通便可用苦寒泻下药物;如果是为了润肠通便只要选服润肠通便之类的药物。
2.因为各类泻药都有不同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者应注意经常交换泻药的品种,因各种泻药的药性不同,作用原理不同,交替使用可以减轻副作用。
3.服泻药要从最小剂量开始。人体对泻药有适应性和耐受性,长期服用就会使药效减低,象果导片有人开始时服一片就有效,用药时间长了竞增加到十粒左右也不起作用。如剂量增加过大就会增加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泻药时,一定要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后如果出现腹泻,就说明药量过多,下次就应适当减量;反之,服药后排出的大便仍然是干燥的,就需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更换泻药的品种。
4注意服药时间。润肠通便药最好在每晚临睡前一次服,早晨起床后排便,这样比较符合正常排便规律,有利于纠正便秘。一般泻药从服药开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有大便排出。这段时间的长短,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各人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有的人服药后,因时间未到而没有排便就追加泻药,结果引起腹泻,反而不利。
总之由于泻药的作用和人体的敏感度不同,在用药过程中可通过观察药效找出各人适宜的药量来,做到使药效发挥在大便不干不稀,既无腹泻又不干燥的程度是最为理想的。
对于习惯性便秘还可采用针灸治疗,可取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者加灸法。胃肠燥热者配曲池、合谷、尺泽、内庭等穴;肝郁气滞者配太冲、阳陵泉、气海等穴;气虚者配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血虚者配三阴交、照海等穴;肾阳虚弱者配肾俞、气海、神阕等穴。也可用大葱切碎捣烂,加醋适量,炒热,烫神阕穴(肚脐部),有一定的效果。
提醒您:便秘治疗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