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元稹在这首诗里要表达的,既是对曾经深爱过的妻子的深切悼念,用极其细腻的笔墨描述了夫妻之间的缱绻情分,也是对岁月与生命的哲理思考。和他早期的生活作风有关系。元稹年少才俊,放荡不羁,男女关系比较混乱。
其下一句是:“暗风吹雨入寒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唐代〕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赏析: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唐代的诗人中,有一些被记录为喜欢逛青楼。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杜牧: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遣怀》诗中就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描述。这说明杜牧曾经在扬州的青楼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并且在那里赢得了“薄幸名”。
2 白居易:白居易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宿湖中》诗中就有“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的描述。这说明白居易喜欢在湖上的青楼中欣赏音乐,并饮酒作诗。
3 元稹:元稹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和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元白”。据《唐语林》记载,元稹曾经在越州的一处青楼中和妓女商玲珑、谢好好相处,并留下了“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词都是寄君诗。却向江边整回棹,月落潮平是去时”的诗句。
除了上述几位诗人,唐代还有其他一些人也逛过青楼。然而,这些诗人的具体行踪和喜好并不能完全确定,因此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来进行确认。
“遣悲怀三首其一
“游寺遇娇娥,送目千瞧无限意。归庭逢秀士,回头一顾许多情”。《西厢记》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相遇,可谓一见钟情。而这张生的原型,正是大名鼎鼎的元稹。
元稹,北魏皇族拓跋氏后裔,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长相清朗俊美,潇洒不俗。
唐贞元十五年,与其母系远亲崔姓女名双文、唤莺莺者相遇,彼此互生爱慕,成了云雨,并私定终身。莺莺送元稹玉环,“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之意,哪怕三生三世,她都希望元稹可以许她十里桃花。
后元稹以明经擢第,想着崔家虽是富足,却已家道中落,不能给自己的仕途很好的帮助,遂对莺莺始乱终弃,娶了朝中大员韦夏卿女儿韦丛为妻。并将与莺莺的际遇写成《莺莺传》,天下流转。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彼时的情意相通,此时已尽归流水。莺莺也已一个“尤物”的评价,成了元稹对这段感情的总结。
后来莺莺另嫁他人,元稹旧情复发,希望能再见一面,其夫倒是豁达,竟然同意,而莺莺却无比决绝,元稹终未如愿。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已成元稹的遥远回忆。
与韦丛结婚后,元稹仕途顺利,韦丛也对他给予了全身心的感情投入。这个大家闺秀,温婉淑雅,知书达理,肤白貌美,从各个方面讲,都对的起元稹了。
但在出使成都时,元稹遇见了他一生的另外一个女人,薛涛。这个女人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名妓,诗名传遍九州,还给后世留下了著名的薛涛笺。两人初见,干柴遇烈火,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开始了,薛涛当时四十一岁,元稹三十一。
这位四十岁的女人,阅人无数,但第一次经历了爱情的剧烈震撼,两人同居三个月后,薛涛留下了“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的美好回忆。两人分别时,元稹写下了“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的寄语,意思是不管天涯海角,我元稹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你的。
后来韦丛亡故,元稹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著名诗句,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在历代悼亡诗里首屈一指,从诗句上看,元稹怎么都是个长情的人。然并卵,韦丛并不知道他与薛涛的三个月的同居时光,她本将心向明月,奈何对方是渣男。
在成都望穿秋水的薛涛,此时觉得,元稹应该可以给她一个名分了,然而事实证明,她想多了,元稹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她被抛弃了。因为韦丛死后不久,元稹就看上了一个**,薛涛后在成都郁郁而终。
这个**叫刘采春,当时已是有夫之妇,但风姿卓绝,对元稹的才华也很倾慕。元稹给了她丈夫一笔费用后,便纳她为妾。经过一段热烈的男欢女爱后不久,刘也被抛弃,最后跳水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崔莺莺、韦丛、薛涛、刘采春,哪一个对元稹都是付出了真心,但在元稹看来,莺莺是红颜祸水,韦丛是仕途的垫脚石,薛涛是排遣寂寞的工具,而刘采春只是个玩物而已。他谁都爱,又谁都不爱。也许他最爱的就只是他自己。
似乎才子就该是风流潇洒的,绝世的才华,多情又薄情寡义的性格,迷一样的元稹。
元稹诗词最佳的十首分别是:见乐天诗、雨声、戏酬副使中丞见示四韵、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余和、贻蜀五首·李中丞表臣、花栽二首、酬乐天雨后见忆、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归田、古寺。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他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有《元氏长庆集》传世。
元稹个人经历:
元稹,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代表作有《莺莺传》《菊花》等。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8品。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任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被追赠尚书右仆射。
以上内容参考— 元稹
大暑时节的诗句如下:
一、《大暑》宋·曾几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1、曾几:
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人,徙居河南府。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二、《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1、元稹:
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司马光(宋代)
老柳蝴塘噪,荒庭熠耀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1、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四、《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黄庭坚(宋代)
薪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1、黄庭坚:
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
五、《大暑戏赠希古》张耒(宋代)
去年挥汗对准流,寒暑那知复一周。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警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盖不言休。
1、张耒:
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耒诗学于白居易、张籍,成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人。诗风平易舒坦,不尚雕琢,粗疏草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