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一直停滞不前,是因为受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误导吗?

基础物理一直停滞不前,是因为受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误导吗?,第1张

首先不得不说一切皆有可能,我不能否定会有题主说的这种情况。这也是关于量子世界中不确定性的多世界诠释所描述的情形。但我也不得不说至少在我们的这个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不是误导而是极大地指导了物理学的发展。(只能揣测:可能在另一个平行宇宙相对论可能阻碍了那里的人类物理学的进步。不过那个世界会不会很荒诞呢?很难说。)

相对论的验证

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不仅狭义和广义相对论都不断得到实验的证实,如:

麦克森-莫雷实验证实了光速的各向同性特征(并没有被以太吹走);而后肯尼迪·桑代克实验又证明了光在任何惯性参照系下往复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之后,伊思-史迪威实验证实了,运动中的原子钟的频率会按狭义相对论所述规律变化。

后来,这些经典的实验又被以不断提升的精度重复了很多次。除此之外,其他证实了狭义相对论的实验还包括:

高速度下相对论能量和动量的增加实验时间膨胀实验罗伦兹违反的现代搜索实验

等等。

证实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有:

水星轨道近日点岁差观测太阳对光的扭曲观测光的引力红移观测惯性系拖拽观测

等等。

相对论对物理学各领域的推动

狭义相对论带来了在各种相对速度下不同于牛顿力学的物理预测的产生,并且当相对速度变得与光速相当时反直觉的相对论效应最为明显。这些效应给物理学不同的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例如:

在光学方面,以萨格纳克效应制成的环激光干涉仪或者光纤干涉仪可以非常精确地度量角速度。激光测距,以及激光测速因为光速的不变性而变得可能。在宇宙学方面,诸如光年这样的距离单位只有在光速不变性之下才能成立;此外像时间膨胀和尺缩效应对于观测和测量遥远的天体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诸如泰瑞尔-彭罗斯效应,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等等。

上图:一个立方体在加速到099倍光速的过程中的尺寸尺寸和视觉外观的变化。上图左侧是实测尺寸,而右侧是视觉外观。在泰瑞尔-彭罗斯旋转效应下,我们会观察到此立方体发生了泰瑞尔旋转,这是由于立方体背面的光线会晚于正面到达我们的眼睛(实际上该立方体并未发生旋转)。

在力学方面,依据狭义等效性原理推导出来的质能等效性,其最精辟的结论就是质能方程。此方程在力学方面意义深远。在电磁学方面,经典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发现了电磁波。推广的电磁效应方程发现电场和磁场的有限传播速度牵涉到带电粒子的某些行为,于是对于移动电荷的一般研究形成了李纳-维谢势,这是向狭义相对论迈出的一小步。虽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3d形式,已经与狭义相对论的物理内涵一致,但狭义相对论为电场在不同惯性系之间的转换提供了规则。在量子力学方面,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形成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较早的波尔-索默菲尔德原子模型利用狭义相对论和当时对量子力学的初步知识解释了碱金属原子的精细结构。1928年,保罗·狄拉克又构建的相对论波动方程,即狄拉克方程,与狭义相对论和1926年以后形成的量子理论的最终版本完全兼容。此方程不仅解释了被称为自旋的电子的固有角动量,它还预测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的存在,以及只能用狭义相对论来充分解释的精细结构,并成为相对论量子力学的首个基础。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自旋仅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无法解释。

广义相对论导致了一系列的物理结论和预测,除了直接导致引力波天文学的诞生,还涉及天文学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等等诸多方面,基本上都与引力有关,诸如:

引力时间膨胀以及频移光线弯曲和引力时延引力波轨道极距点的进动测地线进动和参照系拖拽效应轨道衰减上图:PSR1913+1630年间的轨道周期衰减(单位:秒)引力透镜效应关于黑洞以及其他致密天体的预测和理论宇宙模型

等等。

工程上的应用

相对论效应不仅仅是理论,而且还是重要的实际工程需要考虑的原理。大多数基于卫星的测量都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不仅因为多数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使用者而言都是运动的,因此在相对论下处于不同的参照系,还因为它们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距离导致时间流逝的速度与地面不同。

上图:定位卫星的时钟校准需要考虑相对于地面广义相对论时间流逝加速的效应(上图方块连线)和狭义相对论时间流逝减缓的效应(上图三角连线),最后得出总相对论效应造成的定位卫星时钟偏差量。

全球定位系统,如北斗、GPS、GLONASS和伽利略等,都必须考虑所有的相对论效应,包括地球引力场的效应,以便精确地工作。如果忽略相对论,那么从电子显微镜到粒子加速器之类的仪器都将不起作用。

总结

在我们当前的宇宙中,相对论提供了一整套得到了实验验证的理论基础,并且持续不断地被新的观测和实验所证实。由此看来,相对论不像是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界的“大忽悠”,反而越来越像是指导物理学前行的动力。

上图这款车想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头顶奔驰标的MB100系列车型十多年前销量十分不错,在商务接驳领域更是大放光彩。当年开一辆奔驰MB100上街回头率绝对比丰田海狮高太多。很多人只知道这是一辆奔驰面包车,殊不知这辆车背后蕴藏了非常多有意思的故事。本文就来说说这辆奔驰MB100的历史,还有这个车系后来的故事。

奔驰MB100 D

真正的奔驰MB100系列车型准确来说应该是从1981年开始衍生的,当时由奔驰西班牙的工厂生产,代号Br631。当年从西班牙工厂里走出来的MB100就如同一个方盒子一样,不过当年欧洲的厢式货车也都是这么简单的设计。也正因为设计简单,所以MB100系列后来衍生出了客车、厢货、皮卡以及轻型卡车等版本。

奔驰似乎是在这辆面包车上看到了无限的潜能,将一辆搭载24T柴油发动机的奔驰MB100加以改装,使得其成为了AMG版本的奔驰MB100。AMG MB100是奔驰少有的面包车改装案例,也是少有的以柴油机为基础的改装案例,这足以证明MB100这款车的地位。

东南亚特供车型奔驰MB700轻型卡车,这辆车就相对有些意思了。

直到1996年奔驰推出了全新的Vito威霆,直接将MB100之前的地位给取代了,MB100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在15年的生产过程中,奔驰MB100因为其设计简单,实用性和性价比都比较高的原因,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

但是本文中介绍的MB系列车型和上面的MB100只是名字比较相似,其实是基本一点关系都没有。1999年,奔驰将MB系列车型的技术引入亚太市场,当时由于奔驰和韩国的双龙有着合作关系,所以全新的奔驰MB系列车型由韩国双龙汽车许可生产。有MB100和M140两款车型,下面是MB140的配置清单,配置清单还是蛮有奔驰风格的。

从双龙生产的MB100上我们只能从前脸部分看出有些许奔驰该有的盾型因素,从车身到底盘没有一点奔驰的设计风格,反而具备了十分浓厚的日韩商用车风格。实际上这辆车除了动力部分由奔驰提供,其他全部由双龙设计制造。答案似乎在这一瞬间就被揭晓了,称该车为“双龙奔驰”更加准确。

但多少奔驰MB100还是有奔驰的品质在里面,毕竟当年韩国双龙生产这一批奔驰MB100的时候奔驰也是严密把关的,所以这批奔驰MB100的质量还不错。当时该车被销往全球各地,到现在国内外都还有不少的运营记录。质量不错是一点,最关键的还是它的售价,牢牢把控着一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不管是20年前还是现在,奔驰在中国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前顶三叉标的奔驰车就是豪华尊贵的象征。当年奔驰MB100的售价控制在18-23万之间,价格是真的不贵,花这么点钱买一台奔驰岂不是美滋滋。另外这车特别受租赁公司欢迎,第一是因为质量不错;第二就是其奔驰的身份,受到事业单位租赁公司的青睐,派这个车出去接人颇有面子。

当然了,MB100也不像我们上文所说的那样华而不实,它的内在确实有些花样,要不然怎么靠硬实力竞争。除了发动机是和以上所述的是一个竞争点,内饰也挺有竞争力的。整车中部的内饰可以进行旋转调整,变成一个小型会议室,如上图所示。

后来双龙自己也贴标生产这款车,贴上双龙标以后这辆车就不再是奔驰MB100了,而是所谓的双龙伊思坦纳。伊思坦纳和奔驰MB100完全相同,只是换了个车标罢了,估计当时的双龙也是想从这个庞大的市场分一杯羹出来。而这批双龙伊思坦纳不知生产是否受到奔驰的把关,质量不知道能否达到MB100的标准。

这款车最早就是针对亚太市场的,澳大利亚也属于这个市场的范畴。上图是韩国出口澳大利亚的双龙伊思坦纳,不知什么原因该车还是左舵,但是外摆镜格外的有意思。

当年甚至还出现了韩国地区的贴标生产现象,上图是粘贴大宇标进行销售的伊思坦纳车型。这款车的出镜率相对就少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在韩国本土内销售。奔驰标和双龙标安装在格栅中间很饱满刚好合适,大宇标是安装在前脸,中网上面没有LOGO,看上去是真的别扭。

2004年上汽收购了双龙汽车5133%的股权,成为双龙汽车的大股东。我们所看到的奔驰MB100和双龙伊思坦纳的技术,早在2003年已经被上汽收入囊中。因为此前奔驰MB100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的原因,上汽慢慢将这款车由进口转换到自产自销。

国产化的汇众依旧将这辆车命名为伊思坦纳,基本与奔驰MB100和双龙伊思坦纳是一辆车。国产化以后的伊思坦纳价格有所降低,但可能是因为国产化控制成本再加上没有奔驰把控的原因,汇众伊思坦纳质量和口碑一直不太好。

后来因为销量不行,汇众还是想保留这个车型所占有的市场,于是继续降价,继续节省成本,导致这辆车的质量越来越差。国产的汇众伊思坦纳一共在市场上挣扎了10年,最终在2013年宣告停产。汇众伊思坦纳的停产,也宣告双龙生产的奔驰MB100这一车系的停滞,这一车系的发展从此停留在了2013年。

其实让很多消费者无法继续接受这辆车的原因,应该和奔驰标也有一定的关系,笔者曾经看到过有用户将双龙伊思坦纳改成奔驰标。没了奔驰标的双龙伊思坦纳相比那些纯正的日系同类型车,在品牌和质量两点上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这应该也是这个车系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奔驰MB100还是双龙伊思坦纳,到最后的汇众伊思坦纳,都对国内的客运领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之所以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笔者前段时间在路上看到了一辆还活着的奔驰MB100,所以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车系的故事。而在接下来的文章里面,我将会给大家介绍纯正的奔驰MB10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近看到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说出这句话的人叫做安娜伊思·马田,单看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是她有两个非常有名的身份,以前是刘烨的妻子,现在是诺一和霓娜的妈妈。

安娜是一位犹太裔的法国人,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大学时代对东方产生兴趣,她跑来中国读书,建立自己的家庭。别人只看到她站在大小名人的光环之下,但在家人心中,却是他们的“神”。安娜抚养教育孩子,打理一切家庭事务,支持丈夫的事业,孩子渐渐长大后她又开摄影展,演奏会,多重角色她都游刃有余。

当大家都说安娜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她却有一些惶恐的说,不,这个还是让我们等到他们40岁的时候,再看看。

为什么是40岁?我曾经认为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好,最多到25岁就可以确定了。因为那时候他们就成年了,开始独立生活,甚至组建家庭了。

人到中年才能有定论吗?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刻。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后半程比前半程更难。

40岁左右,就是这样一段责任大,负担大,承受的代价更大的人生阶段。来自家庭,社会关系,事业,自我认知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让成年的人变得脆弱消沉。这就导致所谓的中年之殇。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新闻,曾经的80后创业标杆茅侃侃自杀了。我很震惊。我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看《鲁豫有约》采访他,那时他被称为天才少年,自信满满,姿态漂亮,说得都是太新鲜的想法。那只是故事不错的开端。

后来的茅侃侃创业之路并不顺,他的浸入式游戏体验发展得不好,也做了互联网医疗等方向的尝试,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几经起落他进入了电竞领域,遭遇利用和背叛而带团队出走,后来新的投资人又因为自身的变动而对他撤资。2017年他过得最为艰难,公司资不抵债,他抵押了房产车子等个人财产,外债缠身,依然无力负荷。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创业12年,自己已然承受不了。他留下了“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的倔强文字后,开煤气自杀,只有34岁。

大多数媒体把他的问题归结于心理不够强大,但其实更本质的原因,比较合理的是他自己曾说的 —— 他其实不适合创业。他大概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他被媒体架在创业先锋的位置上,看不清真相,又不屈服于野心,一条创业路走到黑。

他有10年的抑郁症,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警醒,让他停下来仔细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做一份小的事业,或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普通职员。

创业有多难,无数的创业故事都在诉说“九九八十一难”,关于时机,关于资本,关于人性等等。就连说过“地球不配他死”的牛炸天的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起经历的磨难,政策不支持,产品失败,研发停滞,巨额亏损,没钱濒临破产,也几度哽咽泪光闪闪。

世界的真相是一样的,谁没有比谁更倒霉,每个人Z只能选择面对的方式,却不能逃避。成长的过程就是让人渐渐了解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做不到,就会痛苦迷茫难以自拔。

因压力而自毁不是最可怕的,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是同时还毁掉自己的孩子。 许多磨难成年人尚可应对,但孩子何其无辜。

年末的时候一名中兴旗下公司的中年员工欧某某跳楼身亡,疑似是因涉及公司内部矛盾成为牺牲品,被辞退接受不了赔偿方案而跳楼,时年42岁,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他本科北航,硕士南开,在通讯龙头行业工作14年,为人踏实,工作勤恳,前半生比较优秀。但事实上他出身寒门,家庭负担很大,本身财务状况并不好,他是家里收入支柱,中年裁员对他和家庭来说是重大打击。

表面上他是老实人受了欺负,他接受不了人性的丑恶,企业制度的黑暗,接受不了生活层级即将改变,是极致的愤怒和绝望击垮了他。事实上,他已经缺乏后半生翻盘的能力、耐心和信心。他的家庭是否幸福我不知道,但他的自毁表明他没有把家庭当做战友和后盾,而是当成负担。

他的事情这样结局了,但他可能不知道他给孩子们的磨难刚刚开始。他像一枚导弹一样摧毁了孩子身边的平和环境,让那么弱小美好的孩子从此面对多番动荡。父亲以这样的缘由和方式离世,孩子怎么接受消化这件事,怎么面对周遭难以抵挡的评价。

这么惨烈的印记也许会永远横亘在他的心里,让他对会对父亲这个人本身,对自己的婚姻关系,社会交往,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产生极大的误解。

《小王子》里,国王说:“你要是能审判好自己,你就是一个真正有才智的人。”

两个悲伤的故事似乎有共性,为优秀而奋斗的人,事业遭受重创失去了“优秀,成功”的标签,他们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唾弃,感到耻辱绝望。

这样悲剧的背后其实是某种教育的缺失,生活总有遗憾,遗憾本身却也是一种活法,证明不了优秀,那么不优秀也是一种常态。他们受的教育不是不好,而是似乎他们少了“接纳不完美的自我”这一条。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优秀,当然这既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的功利性。但这不是教育的全部。

所谓40岁看教育的成败,看的就是教育是否全面,是不是有利于人生的每个阶段。不只是学业有成,事业发达是衡量标准,夫妻感情稳定,家庭和睦,有足够亲密的亲友关系,有解决困境的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方式,这都是衡量优秀教育的标准。

人生路并不平坦,婚姻、友情、教育,还有好多方面都会有巨大的陷阱,去年被骗婚骗财而坠落的天才程序员,被导师骚扰控制不堪负重去跳河的博士生,都被吞噬了生命。

谁又该为这些惨剧负责呢?

教育自童年就已经开始,循序渐进贯穿人的一生。其中童年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人性格和心理形成最重要的阶段,是孩子人生的底色。

所以当了妈妈之后,我对孩子的教育怀有敬畏之心。

现在我的孩子正在经历最重要的童年阶段。我警醒自己,我说的每一句话,对他的每一个评价,我做的每一件事,甚至看他每一个眼神,都可能影响我儿子的性格和心理,进而影响他的未来走向。

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各项技能,更要培育孩子独立而强大的内心。 我们精心的养育、启蒙、去拼好学校,不过是让他们在人生这场耐力赛中取得了一个不错的站位而已。

当他们踏入社会,亲情、友情、爱情都是考验,如何处理婚姻关系、发展事业、保持健康体魄、抚育下一代,理智应对天灾人祸,才是真正看得出教育的成败。否则,那一步一坎,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容踏过,何其艰难。

我们给的教育,是应该让孩子独自在这个残酷世界打拼之前,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066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