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四款最强陆战武器大排名
美国知名智库《国家利益》网站写道,由于地理、历史经验、战略环境、军事理论等方面的差异,俄军的演变与美军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美国在远离本国海岸的地方打过仗,可以部署大量配备精确制导武器的空中力量,而且倾向于部署较少数量的训练有素、装备昂贵的士兵。相比之下,俄罗斯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在其边境进行,那里的地面力量比空中或海上力量更强大。尽管在某些方面,俄罗斯军队已经迅速向西方模式发展。俄罗斯地面部队正在向更高比例的专业合同人员过渡。尽管如此,仍存在显着差异。文章分析了俄罗斯的四大大陆作战系统,并列出了北约最想要的四种俄罗斯武器。
首先是T-72B3和T-90坦克。俄罗斯目前服役的主战坦克中还有1400辆T-72B3,而T-72B3的升级版就是后来的T-90坦克。 T-72B3 和T-90 的主炮、热瞄准器和弹药的改进使它们有机会以更短的交战距离穿透西方主战的正面装甲。虽然T-72 和T-90 坦克在一对一交战中可能没有优势,但俄罗斯与许多缺乏如此重装甲部队的国家接壤。在北约将更少的重型坦克运到前线之前,俄罗斯坦克可能会获得优势。
俄罗斯坦克设计师还投资资金用于加强对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的防护, 这些导弹和火箭弹 摧毁的坦克远远多于穿甲弹。T-72和T-90上装有爆炸性反应装甲,意图提前触发聚能弹头。此外,它们还安装了主动防护系统,旨在混淆红外和激光制导系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击落来袭的导弹。第二就是BM-30重型火箭炮。俄罗斯军队有着长达数世纪使用重型火炮的经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强调旨在彻底消灭敌军,而西方军队则专注于提高精度和反应时间,以支持机动部队, 并尽量减少附带损害。
没有什么能像BM-30 龙卷风火箭发射器那样具有俄罗斯火炮武器的致命影响。该武器由一辆拖曳12 枚300 毫米火箭弹的卡车组成,每枚火箭弹携带数十枚集束子弹药,可以降落在60 英里外的目标上。除了标准的破片和穿甲弹外,火箭发射器的集束火箭还可以在温压弹头中喷射目标,引发一场可怕的风暴。第三个是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系统。由于机场、指挥中心和燃料库等许多关键军事目标都位于大炮射程之外,因此它们受到防空系统的良好保护。因此,俄罗斯投资了可以威胁最远300 英里外目标的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俄罗斯的新型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比飞毛腿导弹更快、更精确。 80 年代和90 年代的致命影响。此外,它们旨在通过规避机动和诱饵对抗措施来躲避防空导弹。虽然伊斯坎德尔的1,500 磅常规弹头本身就相当强大,但它也可以携带重达50 吨的核弹头。
最后是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美国现代防空系统越来越倾向于防御弹道导弹,而俄罗斯的地面部队和战略部队不能依靠制空权,因此将多种地空导弹和拦截器部署在多层次的综合防空网络中 S-400 导弹上的远程40N6 导弹主要用于更大、更慢的加油机和雷达飞机,而更小、更灵活的战斗机或巡航导弹将在更短的射程内使用更具机动性的48N6 和9M96E。 S-400 发射场还使用了低带宽搜索雷达,可以追踪隐形战斗机的位置。
真实的俄罗斯“匕首”导弹
如果你对俄罗斯的官方宣传深信不疑,那么代号为Kh-47M2的“匕首”导弹绝对是一款神器。在官方宣传文案中,它是具有核打击能力的空射导弹,能携带480公斤常规弹头或者50万吨核弹头,射程超过2000公里,速度高达10马赫,可以从不可预测的高空发射,并能在飞行的每个阶段进行规避机动,能轻松突破包括“爱国者”、“宙斯盾”在内的任何一款北约导弹防御系统,专业打击北约的大型水面舰艇或重要地面目标。
经过多次测试后,“匕首”导弹于2017年12月正式服役,在2018年3月份的年度总结讲话中,普京迫不及待地介绍了“匕首”导弹,重点谈到了它的速度和不可拦截性,夸它是“世界上所有大国军队都想拥有的理想武器”。普京以主持人身份让“匕首”导弹高调亮相,其神秘性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震动。从那时候开始该导弹就一再被神化,直到今年5月份,其成神之路在持续了4年半后戛然而止。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数次使用“匕首“导弹,乌克兰的俄式防空系统没有一次将其拦截,它不可拦截的特性似乎得到了实战验证,年迈的拜登在当时的讲话中都说这东西目前没办法。然而今年4月下旬乌克兰接收了两套美制”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以后,“匕首“导弹的神话在围观群众的喧闹声中破灭,它被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上线的防御系统给击落了,这就让人怀疑俄罗斯此前的官方宣传是不是注了水?
不管是普京的粉丝,还是俄式武器的追捧者,以及一些对俄罗斯充满莫名其妙好感的专家学者,几乎相信俄罗斯的每一次官方宣传和外交声明,就差将其作为论文脚注来使用。
“匕首”导弹到底是怎么回事,国外专业人士早就进行过详细的分析论证,并将这些资料公开发表,如果不客气地总结这些信息,“匕首”导弹其实是一款“换皮”的传统弹道导弹,只是俄罗斯通过各种取巧的方法增加了它的速度,然后大力宣传这个卖点将其捧上了神坛。
苏联在1988年开始研制一款叫做“伊斯坎德尔”的导弹,这款导弹1996年第一次成功发射,2005年正式服役,并在2006年推出了“伊斯坎德尔-M”的俄军特供版,算是该导弹的最新型号。M型由卡车运输,在地面机动发射,长度8米、直径1米,射程500公里,可以携带最大700公斤的各种弹头,最大速度可以达到7马赫,是一款优秀但绝不拔尖的陆基导弹。
后来走上神坛的“匕首”导弹便来自对“伊斯坎德尔-M”导弹的改造,俄罗斯专家们甚至连外形设计都没有动,只是为了方便在飞机上发射,把尾翼部分改小了而已,这一点在俄罗斯的官方宣传中绝口不提。尾翼喷口改小也是迫不得已,虽然“匕首”昂贵但是飞机更贵,硕大的尾翼发射时剐蹭到飞机或者导弹喷射的尾焰烧到飞机,那都很让人心痛。从对比可以看出来,除了尾翼和颜色外,“伊斯坎德尔-M”和“匕首”几乎一模一样。
要挂在飞机上发射,就不能用陆基那种深绿色,银白色甚至白色的喷涂更显科技和高档。多年来大家习惯了战斗机上发射的导弹又细又长,突然出现这样一个挂在机腹下方外形怪异的大号导弹,不明真相且心地善良的观众们第一眼看到确实会感觉很厉害很高级,要是对俄罗斯的官方宣传略有耳闻而且深信不疑,必须对它肃然起敬。
目前绝大多数有关“匕首”导弹的照片,都是拍它发射或者挂在米格-31K战斗机下方的样子,看着好像不是很大,其实它跟“伊斯坎德尔-M”一样长度接近8米、直径1米,要是站在旁边那可是个庞然大物。米格-31K战斗机全长2262米,从图中可以看出“匕首”大概占了它总长的三分之一,可见它的长度确实在8米左右,因为体型太大太重,一架战斗机每次只能携带一枚,为了保持平衡而且只能挂在飞机肚子下面。
俄罗斯现役飞机中飞的最快的使苏联时代的米格-31K,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让米格-31K发射“匕首”导弹的原因,就是给导弹一个尽可能快的初速度。每次米格-31K都把自己的速度增加到28马赫的极限速度后,飞行员才会按下点火按钮,这样“匕首”导弹就在这个初速度的基础上继续加速,起步速度就很高,超过前辈“伊斯坎德尔-M”的最大速度就比较容易。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每次米格-31K都飞到15万米的平流层才发射,平流层空气稀薄阻力极小,这也有利于“匕首”一路狂飙。
“伊斯坎德尔-M”的最大速度接近7马赫,“匕首”导弹以28马赫的初速度在平流层加速,超越7马赫当然不是问题,是不是达到了10马赫的高速呢?西方武器专家经过论证后认为,”匕首“导弹的速度比起”伊斯坎德尔-M”肯定要快,但是快的并不多,10马赫这个值也属于俄罗斯注水的宣传。因为能让导弹加速的根本动力来自发动机,“匕首”导弹并没有使用某种特殊的超高速发动机,用的是“伊斯坎德尔-M”的同款发动机,所以两者的速度不会差太多。当燃料耗尽后,导弹只能靠惯性继续飞行,速度会持续衰减,当接近目标高度下降后速度会因为空气阻力继续下降,最高速度没办法一直保持。
另外为了增加“匕首”的射程,俄罗斯也让米格-31K飞到尽可能远的距离,然后再发射导弹。这样战斗机的飞行半径也被算到了“匕首”的射程里,飞机的航程加上导弹的射程,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它的打击距离。所以在俄罗斯的官方宣传中,“匕首”导弹用米格-31K发射时的射程为2000公里,如果用图-22M3战略轰炸机带出去发射,射程就是3000公里。
俄罗斯人把“匕首”导弹叫做“高超音速导弹”,这让俄式武器的虔诚支持者们以为“高超音速”是“匕首”导弹的专属定语,其实业内把任何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导弹都叫做“高超音速导弹”,可以说几乎每个有导弹的国家都有“高超音速导弹”,因为几乎所有的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某个时刻都会达到5马赫的速度,就连1945年希特勒发射的V2导弹,当速度超过5马赫时也能获得“高超音速导弹”的徽章。
经过一系列巧妙的安排,“匕首”导弹飞的又高又快,理论上任何防空导弹都追不上,这是为俄罗斯宣传的“军事专家们”一口咬定它不可拦截的理由。但是“匕首”导弹并没有变轨能力,西方研究者把它比喻成一个速度超快的飞镖,它突破防空系统靠的是速度,但当它接近目标时速度会下降,最重要的是它的轨道可以计算和预测,防空系统就能发射拦截弹在预定地点引爆来炸毁它,“爱国者”防空系统就是这样把它击落的。
不得不说,研究“匕首”导弹的俄罗斯专家们很聪明,他们利用俄罗斯现役最快的战斗机,挑最合适的高度和最远的距离发射,绞尽脑汁让它的速度最大化,而且把这一切变成了现实,这确实很厉害。但是聪明的俄罗斯专家并不能改变“匕首”导弹的本质,本质上它是一款被加速了的陆基导弹,一款武器的宿命是上战场跟对手比拼,这一点终究躲不掉。
就像一款手机,商家采取各种合理布局和性能优化,让它的续航时间碾压市面上的同配置的所有机型,但是电池技术并没有颠覆性的突破,一旦发售终将被同行揭穿。“匕首”导弹也一样,它的发动机还是传统的火箭发动机,这就限制了它的最高速度。
真想不含任何水分地上线一款速度超过10马赫甚至更高速的导弹,就得推出超燃冲压发动机,这玩意目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研制成功,大名鼎鼎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经过多次尝试后也宣告终止了类似的研究,目前的所有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没有使用这款导弹,如果在乌克兰部署了”爱国者“防空系统后俄罗斯不去,或许它的神秘感还会继续保持,可惜没如果,只剩下了结果。现在没必要再讨论如果,而是俄罗斯下一款能被神化的武器到底在哪里?
美国海马斯火箭弹是全球最好的短距离攻击兵器,美国于2001年开发的M142海马斯自动火箭筒是一种6管自动火箭筒,它是一种由美国M270型多管火箭筒组成的一种新型的转轮发射机,它能同时发射一枚火箭弹和一枚战略导弹。它的攻击精确性和机动性很强。
海马斯多管火箭弹是以6x6的5吨中型战略运输车为基础,三名乘客,身高320,长7 m,宽240 m,总重量109吨。它的最大速度是每小时86公里,飞行距离是480公里,它的重量要比M270导弹少了将近一倍,可以通过C130飞机进行空中运送。海马斯多管火箭弹有6根227 mm口径的口径,一般的火箭筒可以在32-45公里之间,而GMLRS则可以达到70公里, Block 1型战术导弹可以达到165km,而 AACMS则可以达到300公里的距离。
海马斯导弹精确性很强
海马斯这款导弹虽然是一款中程导弹,但是这款导弹的精确制导系统非常先进,因为这款导弹运用了一些卫星技术,也就是说当这款导弹发生攻击的时候,天上的卫星系统已经将目标实时锁定,从而通过精确制导的方式让海马式导弹精准打击目标,所以在俄乌争端中这款导弹给俄罗斯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海马斯导弹机动性能强
这款导弹除了精确度高以外,最重要的是这款导弹机动性特别强,因为这款导弹机体配的是一个四轮油车,所以这款导弹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发射,同时还能经过伪装让敌方查询不到这款导弹的踪迹,而且这款导弹发射之后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来进行转弯,这样敌方很难将这款导弹进行拦截,所以这款导弹打击目标方面真的非常厉害。
俄罗斯已经开始大批量装备“伊斯坎德尔-M”导弹。这些生产出来的导弹将会装备到俄罗斯第11导弹旅等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用于俄罗斯“新中导时代”的导弹技术竞争。
俄罗斯目前主要装备的地对地导弹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和“圆点”系列战术导弹。在中导条约签署之前,苏联时期开发的“奥卡”系列战术导弹性能相当游戏,但是由于其射程超过了中导条约的限制,苏联不得不放弃全部的“奥卡”导弹。除了直接销毁的,剩余的性能先进的奥卡导弹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火箭军试射演习中全部被消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导弹部队演习。
“伊斯坎德尔”导弹应用了很多的“奥卡”导弹的技术,在开发之初就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而“伊斯坎德尔M”更是使用了“圆点S”上类似的9N123F-1高精度弹头。据资料介绍,“圆点S”使用的弹头可以使用450米高度爆炸并且释放破片,覆盖面积达到2-3公顷,杀伤范围可以一次性覆盖一个步兵连预备阵地。
苏联时期更是传出了有电磁脉冲弹头被应用的消息。据消息人士介绍,搭配“圆点”系列的9M79M火箭的9N215电磁脉冲弹头可以一次性摧毁面积达到2公顷以上面积雷达或者电子设备,并且很有可能会对更大范围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干扰,使之无法发挥性能。对于大规模应用晶体管的美军来说,电磁脉冲打击无疑是对导弹部队最大的挑战,很难在短时间内紧急部署特斯拉金属笼来保护电子设备。而美国和俄罗斯新一轮中程导弹竞赛很可能就是在“伊斯坎德尔M”的基础上开展的。
由于美国多年没有开发弹道导弹的经验,无论是引导技术还是火箭技术都很难抢占大幅度优势,美国更有可能通过巡航导弹来实现美国“新中导”时代的先进导弹。然而,美国一直也不擅长开发超音速巡航导弹,冷战期间的巡航导弹大多没有实现超音速,其突防能力显著低于以饱和超音速攻击著称的苏联。而俄罗斯很可能会在“伊斯坎德尔M”的基础上继续升级,搭配类似于9N125升级版本的电磁脉冲战斗部,实现依靠概率打击执行“弹道导弹打航母“。
而伊斯坎德尔M的射程很显然无法满足俄罗斯导弹部队和海防部队对于射程的需要。俄罗斯很可能最终会将”伊斯坎德尔M“的射程提高到超过1000公里,一方面可以作为战役战术导弹使用,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海上防御,在较远距离使美国航母战斗群失去战斗力,并且随后通过航空兵摧毁。
冷战时期的中程导弹竞赛是美苏两国距离核战争爆发最近的时代。双方都以摧毁对方为核心建设战略打击力量,并且随时准备启动自己的核打击系统。而在相对和平的21世纪,美国挑起的中程导弹竞赛显然会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反对。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伊斯坎德尔—Э"导弹采用了先进的隐形技术,因此被敌方拦截和击毁的可能性极小。据称,"伊斯坎德尔—Э"的综合性能超过了美军现役的同类战术导弹系统,就连"爱国者"导弹拦截系统对它也束手无策。
"伊斯坎德尔—Э"导弹系统包括导弹、自行发射车、装弹运输车、指挥控制车、技术保障车等。它能配置各种威力的弹头。"伊斯坎德尔—Э"的隐身效果是因为大量采用了特殊材料和独特结构设计而实现的,导弹发射后能自行抛掉弹体表面一些突出部分,使弹体变得更加浑圆,减少了飞行阻力。刚发射后和接近目标时,导弹自动进行大幅度不规则机动动作,大大增加了被拦截的难度。
"伊斯坎德尔—Э"导弹的发射系统也很特殊,可放置两枚导弹,第一枚发射1分钟后,就可发射第二枚。该导弹最大射程为280公里,最小射程50公里,发射准备只需4分钟,战斗中只需3人便可完成发射操作。另外,该导弹服役时间为10年,其中在野外条件下可连续3年不需大保养。
俄罗斯不久前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试射了新型战术弹道导弹,据发布的信息,此次测试的新型导弹为“伊斯坎德尔”的最新型号“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480公里,可有效摧毁射程范围内的反导系统、远程炮兵阵地、机场、指挥所和通讯中心等重要目标。
■俄罗斯媒体发布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发射图,不过从弹体外形看,该弹应为“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
“伊斯坎德尔”是前苏联于1988年开始研制的一型近程战术弹道导弹,该型导弹研发周期较长,正式交付俄罗斯陆军已经是2006年。“伊斯坎德尔”导弹弹长73米,总重38吨,战斗部重量480-700千克,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最大射程500公里(北约预测),末段突防速度超过59马赫。
■“伊斯坎德尔”导弹方阵在红场阅兵式中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射程一直众说纷纭,俄罗斯官方的数据为415公里,而美国则坚信该型导弹的射程超过500公里。对于“伊斯坎德尔”K型巡航导弹(9M927)的射程,北约预估射程为2500公里,相当于“战斧”巡航导弹,而即便是射程50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也足以将局部的防空反导系统彻底摧毁,从而抵消对弹道导弹威胁。
■“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示意图(红色),绿色为传闻中的9M729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
目前俄罗斯可用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部署地有3个,一个是加里宁格勒州、第二个是克里米亚半岛、第三个是叙境内的赫梅明空军基地,一旦射程近50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在上述三地全部部署到位,对于某些国家来讲绝对是个大麻烦。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据塔斯社基辅1月26日报道,在西方国家25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说,乌现在需要西方提供飞机和导弹。
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电报”频道发布视频说:“今天与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通了话。应该向乌克兰开放远程导弹供应,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扩大在火炮方面的合作,应该向乌提供飞机。”
泽连斯基早些时候说,他与斯托尔滕贝格讨论了如何扫除向乌克兰提供“全新类型武器”的障碍。
另据法新社报道,泽连斯基25日还敦促西方国家尽快提供足够数量的坦克。
他说,在武器运送和士兵培训方面,“现在速度和数量是关键”。
2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基辅转交31辆M1“艾布拉姆斯”坦克。德国政府确认,将向乌克兰提供14辆德军备用的“豹”-2坦克,并允许其他国家再出口这种坦克。挪威和斯洛伐克国防部当天也表达了向乌克兰提供坦克的意向。此前,英国、法国和波兰政府宣布了向基辅提供坦克的决定。
延伸阅读
美德松口“送坦克”专家:美国有意让俄乌地面作战出现较大变化
新年刚过不久,乌克兰就收到了它期待已久的“大礼包”。
据欧美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24日,美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均已决定,分别向乌克兰提供美制M1主战坦克和德制“豹2”主战坦克。这也意味着,在这一关键性重型武器的援助上,美德两国开了“绿灯”。
豹式坦克
美德双双松口“送坦克”
当地时间1月24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媒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美国政府计划向乌克兰提供约30至50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并可能于本周宣布交付。
随后,德国联邦政府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一个连的“豹2”主战坦克,共计14辆。同时,德国也将允许波兰等其他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
事实上,在是否向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方面,德国一直颇为纠结。德国总理朔尔茨此前设定条件:只有当美国同意向乌提供美制坦克,德国才会允许向乌克兰提供德制坦克。而据欧洲媒体报道称,此次德国同意提供该坦克,正是朔尔茨在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后作出的决定。
特约评论员杜文龙表示,西方国家虽同意向乌提供主战坦克,但各国在时间节点及供应热情上都相差较大。
比如英国就显得颇为积极。当地时间1月14日晚,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后,英国首相苏纳克作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英方将提供14辆英制“挑战者2”式主战坦克,并提供大约30辆AS90型自行火炮,数天内开始培训乌方人员使用上述武器。此举也让英国成为首个向乌克兰提供重型主战坦克的西方国家。
相比之下,德国则显得谨慎得多。数月来,德国一直在向乌援助“豹2”主战坦克上不松口。民调数据显示,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内部,约半数人对此表示反对;此外,43%的德国普通受访者也对“送坦克”说“不”。为此,德国近来频频受到北约成员国的施压。当地时间1月23日,波兰踢出“临门一脚”,正式向德国提交申请,向乌克兰提供德制“豹2”主战坦克。
在杜文龙看来,北约成员国在“送坦克”问题上步调不一致,主要还是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英国在地缘上距离俄罗斯较远,经济上的联系也较弱。此外,英国也希望通过对乌军援向欧洲大陆展示,自己即便“脱欧”,仍然在这片大陆拥有外交和安全影响力。
而对德国而言,它与俄罗斯在历史上建立了合作关系,尤其是社民党和基民盟在发展对俄关系上有基础,即使在冷战最紧张的时刻,德俄依然保持对话。因此,朔尔茨政府不想在援乌问题上充当领头羊、出头鸟,担心“送坦克”会将德俄最后一丝安全互信破坏殆尽。同时,德国也担心率先在“送坦克”上“开绿灯”,会在外交上陷入被动,破坏自身及欧洲的安全环境。
美德坦克入局俄乌地面战或升温
眼下,德国终于被美国“拉下了水”。在美德相继宣布供应计划后,德国军备制造商莱茵金属集团1月24日表示,该集团可以向乌克兰提供共计139辆“豹2”式坦克,其中22辆为“豹2”A4型。
“豹2”是德国研制的主战坦克,该坦克装有120毫米滑膛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70公里,在越野时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据其德国制造商称,该坦克还有针对威胁的全方位保护,包括简易防爆炸装置、反地雷或反坦克火力。
杜文龙表示,“豹2”主战坦克号称是“欧洲坦克”,在欧洲多种比赛中赢得过“欧洲射击冠军”,在火力、机动、防护等很多方面能力突出。“美国及其盟友催促德国提供主战坦克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想利用‘豹2’主战坦克的优异性能,去为俄乌地面作战增加新的突击力量”。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而美制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也具备强大作战性能,它能够装备贫铀穿甲弹,可以在远距离一发击穿敌军。“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历次美国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中,该型坦克都曾大显神威,并对苏制T-72主战坦克构成过重大优势。如果这一优势能在俄乌冲突中续写,那西方国家陆战武器装备的所谓‘神话’将有可能延续”,杜文龙说。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当前迫切需要扭转战局。当地时间1月17日,顿涅茨克当地武装确认,索列达尔完全被俄军控制,俄方在顿巴斯地区获得军事主动。面对俄军压力,乌方不断加强对西方军援的要求。在美德宣布对乌提供主战坦克后,泽连斯基表态称,“几十辆坦克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更多”。乌国防部官员进一步表示,乌方需要数百辆主战坦克,“不仅要保卫目前的阵地,还要在未来几个月内参与作战”。
在杜文龙看来,美国拉着盟友一起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就是为了“增强地面作战行动中乌军的能力”。而如果大量西式主战武器装备进入乌克兰,“俄乌下一阶段地面作战行动,有可能会出现被改写的局面”。
抛出“药引子”美国还有“计中计”
面对美德提供主战坦克的计划,俄罗斯方面强硬回应。
据俄罗斯卫星社1月25日报道,来自克里米亚地区的俄国家杜马议员舍列梅特称,德国向乌克兰供应坦克将被视为军国主义行动,这将使俄罗斯军队能够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使用更强大的武器。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也表示,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将是“令人发指的挑衅”,并警告装甲设备将被俄军摧毁。
而在此前,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也曾警告,“美国及其盟友准备攻击俄罗斯,这几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
在杜文龙看来,美国以“送坦克”拉德国“下水”,其背后还有险恶的政治算计。“如果德国向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恐将全面滑坡。这样美国就可以借此来制造新的矛盾和危机,让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而自己却可坐收渔翁之利”。
另一方面,借由“送坦克”这一“药引子”,美国还有意让俄乌地面作战行动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和调整,通过西方“组团”提供主战装备,力图全面打垮俄罗斯的地面作战部队。“政治与军事上的‘一箭双雕’,恐怕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