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给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并且容易引发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病等疾病。大暑养生得当,不仅可以维持夏季短期内身体的良好状态,对一整年的健康的保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为各位介绍一些大暑养生之道,希望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一、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症状。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为防“情绪中暑”,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补水宜喝粥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药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
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度暑粥”常选用粳米、绿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养胃的谷物为主料,辅以百合、莲藕、黄瓜、冬瓜、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寒凉清热蔬果,加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凉益气、滋阴补血的肉制品煮熬而成。
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期间,还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淮山药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药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精力旺盛。
三、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盛的节气特点,采用穴位敷贴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药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敷贴的药物最常见的是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复方中药,结合透皮给药技术,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肺俞、膏育、大椎、百劳、定喘等穴位敷贴治疗。
到了大暑节气,养生要注重祛湿,下面我为大家介绍5种大暑节气祛湿的食物,欢迎大家阅读。
大暑祛湿吃什么好薏仁
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小米
小米不含麸质,不会刺激肠道壁,是属于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适合排毒,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营养丰富,也有助于美白。
红豆
红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可在睡前将红豆用电锅炖煮浸泡一段时间,隔天将无糖的红豆汤水当开水喝,能有效促进排毒。
胡萝卜
胡萝卜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也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柠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地瓜
地瓜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很多地区都会出现高温天气,这时,人们在防暑的同时,还要注意大暑的养生。在大暑养生是很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大暑怎么养生?大暑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及时入睡养好精神
好的睡眠质量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础。大暑节气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在很困乏之后才开始入睡,应该在微感乏累便开始入睡,并且唾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时要先睡眼,再睡心,并逐渐进入深层睡眠。
2、晨练保持愉悦心情
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
3、大暑节气宜调神安
中医认为,盛夏养心,宜调神安,实为养心之首要。《医钞类编》说:“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所谓凝神,是指要保持精神上的安温和清静。只有如此,人的神气自然会心平气和,血脉流杨,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4、大暑节气宜节情志
所谓情志主要是指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情绪对人的影响很大,而对心的影响就更大,尤其是在盛夏季节。心主管情志,在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心脏影响最大。在人们的日常生话中,因大怒、大悲、恐惧等原因而诱发心脏病发作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因此,中医特别强调,夏季养心,必须节制情志,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5、大暑宜饮清心茶
菊花10克,龙井茶5克。将二味去杂、和匀放入茶杯内,冲泡开水,加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具有舒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早期高血压及肝郁头痛、结膜炎等病症。
6、大暑饮食禁忌
一、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二、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暑时节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三、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四、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七月七日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移动,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 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的重要意义。
提醒您:二十四节气夏季大暑养生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每年的7月22日前后即为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为 养生 重点。
大暑三候
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1)一候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2)二候土润溽暑:溽 (rù),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3)三候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情志方面,谨守 “静心 养生 ”的原则,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切莫大喜大怒。其次要注重心理纳凉,可采用 “心理暗示”和 “心理纳凉”等法调整情绪。
大暑节气进入 “中伏”,高温酷热,易动肝火,人们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 “情绪中暑”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 养生 和身心 健康 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所以夏季控制好个人情绪,谨防疾病。
起居是大暑 养生 至关重要的一环,大暑节气讲究 “夜卧早起,午间小睡”。人们每天需保证至少七到八个小时的有效睡眠,晚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缺少睡眠易导致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而午间适当的小睡,有助于心经运行。此外,在午后最热的时候,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物等。
运动方面,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广播体操、羽毛球等,避免过于疲劳、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同时在运动过后要适当饮用温开水,补充体液。运动后不要立即冲凉,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
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 “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适当进食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如绿豆汤、荷叶、西瓜、莲子、冬瓜、扁豆、薏米等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健脾作用。大暑时节还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等 “杀菌”蔬菜可预防胃肠道疾病。
清拌茄子
组成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各适量。
制法 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放入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 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苦瓜菊花粥
组成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制法 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 清利暑热,止痢解毒。
在酷暑难当的大暑时节,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 “阳暑”,也要防 “阴暑”。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 “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 养生 保健中常有 “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祛暑湿 “三窝”保健法
1腋窝的极泉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调理睡眠和改善心脏不舒服。
2肘窝的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3膝窝的委中穴 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可以在两腿的委中穴各按五十次,站起来以后,就能感觉非常轻松了,压力就完全消失掉了。
应对“情绪中暑”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睡眠,睡眠不好最容易发病;
2、不要超负荷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3、找知心朋友喝茶、聊天,健身,及时排遣不良情绪;
4、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酒、不抽烟;
5、别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太久,多到空气流通的室外活动。
由于最近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下,从而引发“空调病”,请问引发空调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空调病?
陈祖辉:之所以会有空调病,是因为我们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几乎与外界隔绝。在这种环境中,只有少量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导致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废气浓度不断增加,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因此,要预防空调病,应该要注意一下几点:
1、经常出入空调房,一定要有个温度过渡,比如先把温度调高或先关掉空调,进门的时候一定先把汗擦干。
2、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尽量多喝水,经常用吸满水的拖布拖地,保持室内湿度。
3、当室外温度25℃以下时尽量不要开空调,夜里两点钟以后天气变冷,空调应调至睡眠状态。
4、空调病的产生与安装位置也有较大关系。空调安装时不宜靠近窗口,高度最好是在22~25米之间。要避免安装的位置不正确,导致安装后室内有些地方无法吹到,有些地方吹得过于猛烈而导致身体不适等。
5、使用空调时风口不要对着脑袋吹,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幼儿。
6、家用空调器里的空气滤网要经常取下来清洗,清洗后在太阳下晒干。每年还应请专业人员对空调机或空调系统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后把消毒剂残液清洗干净,防止残液挥发对健康不利,对污染严重的零部件要及时进行更换。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易使人心气亏耗,往往还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对此我们该如何养生?
陈祖辉:天热汗多,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重视补水,平时喝开水最好,必要时,则应该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所必需。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还应重视以粥养生。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类食物的摄入: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适当摄入清热解暑食物。如绿豆汤,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3、补充益气养阴的食物。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喝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肉制品。
大暑,怎一个“热”字了得?今日是大暑,相传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大暑的热千万不可小觑,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等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因为中暑而丧失性命。为帮助大家安然过大暑,轻松度夏,39健康网特意专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祖辉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陈祖辉,男,流行病学博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健康教育与咨询。现任广东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理事。
头痛、头晕、口渴……我这是咋了?中毒吗?还是中暑?大暑期间,中暑是常见的疾病,怎样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是中暑?
陈祖辉:一般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人们极易中暑。轻微的中暑,会导致头疼、头昏、恶心乏力,若不采取保护措施,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大量脱水,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导致极度乏力、反应迟钝、萎靡不振,更严重的就会出现脑水肿、昏迷、全身痉挛、抽风,甚至死亡。
通常中暑有以下三类: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汗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体温略升高等症状。
2、轻症中暑
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升高,可达385C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或见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3、中症中暑
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昏厥,昏迷,痉挛,高热。出现以上症状,大家可要注意了,千万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自己或家人的生命。
大暑易中暑”,这个话题是大暑期间讨论的热点,然而,为什么大暑前后老人、小孩和产妇最容易中暑?
陈祖辉:一般情况下,中暑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温度升高,通风不良造成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二是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大量出汗,但又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液体补充(如水分、盐分、糖分等),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引发中暑。
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平衡失调,身体各组织功能失控。如果天热时房间通风不好,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往往会使老人体内水电解质发生紊乱而引起中暑。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长期服用抗胆碱药物、β素体—组织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剂、安定类药物等,则会进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与症状。
小孩易中暑,一是,小孩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二是,穿得多。有的小孩,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三是,喝得少。孩子活动多,出汗多,却未能及时补充水分,父母要监督孩子多喝;四是,玩得疯。孩子都是好玩的,在大热天也不例外,大暑期间应该避免让孩子到高温户外活动,出去要给孩子用防晒霜,戴帽子,要保证充足的水份补充。
产妇皮肤代谢旺盛,体内产热增加,散热过程加强。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天,产妇不但不注意居住环境温度的'调节,而且将自己身着长袖长裤,包头盖被,影响出汗与散热,以至产妇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障碍,导致产妇中暑的发生产妇产后最初的几天,身体较虚弱,对自身的调节与环境的适应较差,是产妇易中暑的另一原因。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为什么人们会容易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情绪中暑”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应对?
陈祖辉: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很容易动“肝火”,就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其实就是“情绪中暑”的表现。而“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
”“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
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大暑节气保湿护肤的食物有香蕉、南瓜、蜂蜜、土豆。
1、香蕉
香蕉不仅有丰富的维生素,还有油分,能够美白还能保湿,深层滋润皮肤保护皮肤。现在有很多人也喜欢做香蕉牛奶面膜,效果是很不错的,还能有很好的改善皮肤暗沉的作用,食用以后对于肌肤的保护来说起到很好的效果。
2、南瓜
南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虽然很多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C,但是一经加热就会破坏维生素的活性,而南瓜中的维生素C基本上不会因为加热而损失,所以说有很好的美白的作用,对于保湿补水来说南瓜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经常吃一些。
3、蜂蜜
蜂蜜的美白功效从古时候就已经开始,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它的保健和美容作用都是得到几乎所有人的认可。因为蜂蜜中的维生素可以达到很好的保湿补水分的作用,还能有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对于保湿补水有帮助。
4、土豆
土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这些营养物质,对于排毒有好处,而且其中的维生素很丰富,可以有美白保湿排毒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