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开元,写诗歌,散文,感悟

宝鸡开元,写诗歌,散文,感悟,第1张

宝鸡

作者:惠雨

古谓陈仓,仓储天下霸气、九域雄魂;气贯日月,魂统六合1。今名宝鸡,鸡鸣神州赤县、曙光升腾;天下破晓,晓白四方2。

洪荒针泉,人文牙根3。华夏之母,女娲之孙4。启母系氏族之源,陈遗迹北首之岭5;领仰韶文化之先,开石器文明之河6。芸芸先祖,漫漫其衍;泠泠一脉,浩浩九州;五千年华林修茂,深植故土;十万亿族孙勤淳,裔传有序7。

炎帝生姜水,制耒耜( lěisi)以耕稼8;神农难天台,尝百草而疗民。耕德医泽,火恩布惠9;蛮荒桥渡文明,兽体嬗变人身10。族之大者,莫过炎黄;史之远者,翘楚神州11。

周公发于斯而东征,立国分封诸侯12;秦伯养于斯而西战,力拔著戎称霸13;建国统域,缺补金瓯14,远交近攻,炎黄翼丰15。立国不止一朝,统天每由此出16。雄王而雌霸,帝王之社柄17。扼甘陕而镇西域,接南岭而提北疆18。望京之锁钥,祖庙之门户19。取天下则必攻,守基业则必戍20。明修暗度,高祖之神谋,英君建业之奇途21。散关难进,孔明之鬼策,智星折戟之雄关22。斯于宝地,王师流连23。英杰星列,俊才云陈24;横刀立马,诗书金风25;即便农夫平民,亦尚耕读传家26。

依终南而揽秦川,挎北塬而带渭水。壁立千仞,昂首柱天,耸龙脊以高瞻,腾飞有时27;叠岭屏翠,峰峻雾紫,围福泽于宗族,兴旺绵延28。风牧瑞云,时得佳雨润田畴;雪被沃野,长护稼穑越苦寒29。秦川八百里,流翠生金,宽胸怀之博达,盛五谷之丰登,千代粮仓30;渭水九千漩,生土育灵,延浩淼之柔情,结秦晋之良缘,百世其昌31。

凤翔东北,百鸟来朝之仪32;璜孕东南,太公辅天之象33。仰鸡峰,参昊天魁斗34;听渭水,闻金戈铁马。大散关万夫莫开,枕戈以待旦35;金台观独留玄机,真人多隐修36。法门寺德馨,佛塔颂来祥云霭霭,善普人间37;五丈原情苦,两表诉尽忠心拳拳,鞠躬尽瘁38。张载祠前,训留万世开太平,天地立心39;东湖柳下,喜雨亭记苏子士,文心雕龙40。

石鼓山起石鼓阁,南依鸡峰,北锁渭水。石鼓不敲而声震寰宇,刻词难解魅惑后世41;铜镜型塑青铜馆,曦映朝霞,辉瑞故里。钟鼎有铭而名享内外,铸文铿锵首命“中国”42。望石鼓,常鼓国风民气,面铜镜,对镜自鉴臧否43。

渭水流金以迎阳,峻岭藏黛以养阴。蒙蒙兮烟阁千树,油油兮日光万畴44。太白皓首以俯视,闲看翻云覆雨,藐群峰而轻圣贤45。起兵君王,树为民请命之帜,江山得手,榨百姓黎民之膏46;渭塬横亘以阵列,嘘叹更朝换代,厚庶民而藏朝骸。黄土千里,岁奉麦黍以养生,陵丘似山,穴葬帝王之*奢47。偎水黄沙,尽掩东征西战之血气48;遮雾苍岭,轻浮春种秋收之汗腥49。桃李红颜之甜笑,谷黍金灿之欢心。社火喧天鼓震日颤,秦腔搏命嗓惊云飞50。北西凤玉液千池,帝王贪杯误早朝,江山醉倒51;南太白琼浆万斛,诗仙闻香急出手,醺吟蜀道52。春醉佳节舞升平,秋醉圆月祥万家。

春步无痕拾阶绿,堤嫩水活。渭湖映画天赐印,水底日红53。百卉盛彩,千芽蓬勃54;春宜景泰,色润熙和55。夏云鼓雷庆年丰56,川金塬黄。时雨梳柳娇村景,犬吠炊烟57。五风十雨,荷艳榴赤;热气炽盛,象生繁荣58。秋讯无意惊红叶,凉随雨落,龄草有诗傲白霜,菊篱陶醉59。荞粉芦雪,谷金枫红60;气爽月圆,稔丰归仓61。冬隆四野雪梅竞美,廊桥独步62。冷透三山星月凝辉,栈道寻古63。霜被旧踪,溪瘦林清。冰悬瀑凝,柳牵飞雪;冬至阳生,四廓皆欢。普天同庆,风畅气和64。

晨睇故里,心神静穆。群峰朝贺拜新日,万木礼赞颂朝阳,千物得华,大地泽惠。光被四野,鸟语鸣乐65。感新天之催振,奋精神而图强;思飞朗玛之巅,意夺北斗之宫66。自奋精神,身体力行。有志勿寄后人,努力全在自身。六旬出手未晚,全力以赴尽功,但愿历程辉煌,未达虽败犹荣。事可不成,标立师范67。看天地,阴阳显赫,仁心纯直方得一天新景;思曲直,明暗清晰,是非明朗当是正义世风68。楼宇村舍似剪影;水波微澜,皆生金光。嫩绿浅红润光华;彩点心态,激情四溢。

夕阳闲步,红日衔岭。直观身影,自量材栋69;水浮金云,惑辨本色70。云飘银裾丹青仙画,剑光扇辉神笔鬼描71。霞托雁阵,字翔云端。雁展人格大似天,鸿唳清高荡天风72。观鸿途而神醒,品雁语而自悟;鉴当天之善恶,戒品行之曲直;问良心之消涨,规后事之行止。梦窜云天,却要脚踏实地;瞬间辉煌,慎鉴自发之光73。万物有序必然勤奋发展,百灵无忌自当奔赴前程。日偃月行,河汉清虚。一镰银月割云碎;天景奇丽,清风无价。几点清辉撒幽径,松筛月影,蛩鸣书窗74。

江山如画,故里最美。思天地之悠悠,憾孤心之茕茕75。平生无大为,行止有小仁。念一生利民即安,苟余岁无为巨汗。拟挥缺墨之秃笔,试画乡土之荣茂。文字即成,忝展世人慧眼,赞之讽之,余皆诚恳笑纳。心惕惕而抛砖,目灼灼以待玉。励我同乡,尽展其才,添砖加瓦,聚沙成岭76。写颂词以歌生地,扬秦风以敬社稷!

注释:1、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设陈仓县。九域六合,指中国地域的天地四方。比喻中华民族的霸气和雄风,都储藏在这块土地上,储藏在这些人民的性格里。2、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闻陈仓山有“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县。这里主要取意诗人李贺及毛泽东诗句的神韵,“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3、从洪荒时代,这里即是国人起根发苗的地方。

4、这个地方可称华夏之母。传说中女娲造人,这里的先祖,便是女娲的子孙。

5、北首岭,经1958-1978年多次发掘,发现早期新石器文化与仰韶文化遗存。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遗址文化层堆积分为早、中、晚三期,距今约 7100到5600年。

6、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北首岭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比较繁荣的阶段。北首岭遗址比西安半坡遗址早400年,在遗址内发现了年代比半坡类型更早的北首岭型文化遗存,这里是中华文明发祥最早的地方之一。

7、西安的半坡文化遗址反映的是中晚期仰韶文化,北首岭遗址则是早期的仰韶文化代表,北首岭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链条得以有序连接。印证了中华民族繁衍的脉络。

8、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因首领善于用火,故称火德王,因此名炎帝,号神农氏。

9、炎帝依天时,分地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善用火,为火德王,故称炎帝。遍尝百草,研制医药,据说他一日遇七十毒,140岁时,上天台山采药,误尝了"火焰子"(断肠草),而为民捐躯,后人因此而整理出《神农百草经》。

10、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善于用火,创始文明之初,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定制算数,制乐器定音律,寻草药医民等,是中华文明的先祖。

11、炎帝的一切功德是人类野蛮和文明的分水岭,也是人从类似野兽的生活进化到文明的开始,炎帝的后裔是华夏最大的一支,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支。

12、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谥文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在武装镇压商纣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反叛以后,“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13、秦僻处西陲,周初为附庸小国,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承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於雍(今陕西凤翔)。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穆公又称秦伯,苏辙当年有诗《秦穆公墓》有句,“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

14、金瓯,比喻疆土之完固。亦指国土。南史,朱异传:“(武帝)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15、远交近攻,当时秦统一中国的雄伟战略,由此中国才天下一统,羽翼丰满。

16、宝鸡这个地方是立国、统一天下,多次征战的出发点。

17、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献给国君。碰到两个小孩劝他不可,说这个怪兽叫“猬”,出生吃母,吸人脑浆。猬也开口说:这两个小孩叫陈宝,是一对雉精,抓住雄的可以成王,抓住雌的可以称霸。陈仓人去抓两个小孩,小孩突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河南南阳,后转生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飞到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似玉。唐至德二年(757年),陈仓山复闻鸡鸣,声传数十里,肃宗认为神鸡为国宝,鸡鸣乃祥瑞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故掌握这块地方,就像拿住社稷的把柄。

18、宝鸡自古就是交通要道,这里说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枢纽周边相连的地域。

19、望京,指长安,皇帝的都城,祖庙,泛指京都和人们的生地。锁钥和门户都是形容宝鸡对京都的关防价值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0、指明这里是建立王朝和取得天下的兵家必争之地。

21、刘邦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出奇兵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汉高祖非常高明,非常奇特的计谋,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战例。

22、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折戟而归。鬼策,“鬼”陕西方言,为极端聪明的人和事的意思。譬如,这个人“鬼”的很。

23、流连;连续,反复。故即片言半辞,亦为之咨嗟传诵,流连,反覆不已的样子。

24、才智出众,学识造诣很深的杰出人才非常多。

25、表示当地彪悍和文雅并存的风气。秦地的军队自古被称为虎狼之师。

26、“耕读传家”是当地最广泛的意识,在三十多年前,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家,大门口的门额上,都写有耕读传家的牌匾,可见这种风气和意识在民间非常厚重。

27、宝鸡的地形以渭河为界,南边是秦岭群峰北边是渭北台塬,中间是八百里秦川的最顶端,秦岭主峰太白山像擎天的柱子,整条山脉是从昆仑发祥一直延伸至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它像一道巨大的屏风,又是中华民族的龙脉,而宝鸡这一段,正好是龙的脊梁。

28、秦岭像一道岭叠着岭,红云紫雾围绕的屏风,将宝鸡这块宝地围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少发生自然灾害。是一块福泽之地。

29、因为秦岭的关系,阻滞南北来往的气流,因此,这里经常有回旋的携雨云落下偏雨,秦岭以北落雪,秦岭以南却落雨。因此这里的庄稼是十年九收。

30、正因为八百里秦川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秦人才会异常富足,千百年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华的天然粮仓。

31、渭水是整个八百里秦川的动脉,也是旱涝保收的优越条件。秦晋之良缘,意思是指秦国和晋国联姻,友好相处。几年后,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求援,秦穆公又给了晋国许多粮食。但晋国却屡次对秦国食言,背信弃义,秦穆公最终都宽恕了晋国,并与晋国结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于各诸侯国,最终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对他十分赏识,还把宗女怀嬴嫁与他为妻。但重耳对怀嬴十分轻视,怀嬴说:“秦国与晋国地位对等,你为什么瞧不起我?”重耳知道自己错了,便马上向她道歉。后来秦穆公派人护送重耳回晋国,成为晋国国君,即晋文公。事后,重耳让太子也娶秦国的宗女做夫人,父子两代都与秦国联姻。后世将百姓之间的嫁娶,统称为喜结秦晋。

32、凤翔县在宝鸡东南,古时天下九州,凤翔为雍州,商亡周兴之前天呈异象,有凤鸣于岐而翔于雍,预示商亡周兴,故在唐代改名为凤翔。凤鸣而百鸟来朝,即帝王之气已经显现。

33、姜大公在磻溪钓鱼得璜被周文王聘为国师。佐周武王得天下。是说在磻溪河畔孕育了一代贤臣良将姜子牙。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而姜子牙得璜,即意味着他将辅佐周文王补天。

34、国之西方曰昊天。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魁斗即魁星,指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原宝鸡火车站旁边,既有魁星阁地名。

35、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宋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比喻雄关虽险,但中华民族枕戈待旦,丝毫不可以轻心,始终要提高警惕,时刻准备保卫自己的家园。

36、据明史记载:张三丰,字君实,号玄玄子。先祖江西龙虎山人,后定居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县)。一生游遍名山大川,晚年在宝鸡金台观隐修。平时不修边幅,时人称之为张邋遢。张三丰传云:“欣而伟,龟型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为一衲一蓑。所啖升斗竭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过目不忘。游无恒处,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37、法门寺,宝鸡以东九十六公里处。为中华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建於北魏,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121件璀璨夺目的金银器,17件玲珑玉润的琉璃器,16件已失传的“秘色瓷”器,还有700多件锦、绫、罗、纱、绢、绮、绣等各类纺织品。这批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这一考古发现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专家们指出: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陕西继秦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38、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县城南约20公里的五丈原镇,是一块高约120米,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的地势险恶的黄土台原。五丈原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东西临麦李河和石头河,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在此,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余天。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享年54岁,葬于定军山。今天五丈原诸葛庙犹在。

39、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发现气本论,认识论,一物两体的辩证法,是北宋中期一份宝贵文化财富!张载办学的校训,至今是韩国中小学重要的教材,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是我国十一世纪的无神论者。其著作被列入明清两代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张载祠在眉县横渠乡。

40、大文学家苏东坡,他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亭台楼阁现在,东湖有景点二十余处,湖面五万七千六百多平方米。集亭、谷、楼、阁、廊、堂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文心雕龙,是指苏东坡的文学才气。

41、石鼓为先秦时石刻作品,唐初发现于古陈仓石鼓山,陈仓石鼓阁因此而得名,其北临渭水,南依鸡峰山,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气势雄伟,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堪称西北第一阁,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石鼓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公元677年(唐高宗仪凤二年)发现于古陈仓(757年改称为宝鸡)我国现存的石刻文字要数石鼓文时间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石鼓文因为古老和缺失部分较多,到现在其内容仍然不能清晰展示。

42、铜镜馆是近年宝鸡市修建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国宝重器“何尊”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椭圆方形,口圆而外侈,器腹四边透浇玲珑剔透的扉棱。铭文中的“营建洛邑,宅兹中国”是《中国》这个词组首次出现。“国”的本意指城、邦。“中国”的原意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即王国都邑及京畿地区。中国一词“首由此命名”。

43、宝鸡青铜器博物馆,2010年9月28新馆落成,并更改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中华石鼓园内。是截至2013年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被列为中国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西部重镇宝鸡的标志性建筑。和石鼓阁共相辉映。

44、蒙蒙,淡雾里村庄和树木如同仙境一样的美景;油油,日光下万顷良田一派生机。

45、太白积雪是有名的自然美景,它像一位深沉雄浑的老者,亿万年注视着人类世界,它的高傲大气,足以藐视人间的一切。

46、用太白老人的目光,中国历史上的一切变迁,无非是各路英雄豪杰,打着为民的旗号,一旦他们得到江山,他们就会反过来盘剥人民,搜刮民脂民膏。

47、横亘的渭北高原,感叹着世事的翻来覆去,它以自己的忠厚方式,养育着一代一代三秦人民,并且埋葬一代一代消亡朝廷的残骸,埋葬着各朝代帝王的骄奢*逸

48、渭河千年,自古就是战场,河边的黄沙下,掩埋了多少将士的血战之魂。而三秦人民的方刚血气,也储藏在这漫漫黄沙之下。

49、每天早晚,白雾缭绕,遮住了四周的秦岭,这雾,是三秦人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汗水蒸发形成的。

50、社火,三秦人每逢春节庆贺新年的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民间艺术形式。每到春节前后,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锣鼓喧天。秦腔,三秦人平日里最喜欢的戏剧,人人能唱,其特点是搏命一样的高吼,这是最奔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51、西凤酒也是宝鸡文化的一种代表。酒厂在宝鸡市北边。其始于周秦,盛于唐宋,据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 史。这种酒的历史,也是中华历代王朝覆灭的见证 。

52、太白酒也是中国有上千年历史的名酒,酒厂在宝鸡市南边。太白积雪为关中八景之首,故招引了历代不少名人墨客、雅士,登山览胜,饮酒赋诗。如唐玄宗、杨贵妃、韩愈、杜甫、苏东坡等人,都曾游过太白山,饮过遐迩闻名的太白酒,使其名声更大。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仙”李白奉诏从西蜀经褒斜道赴长安,慕名到金渠镇,开怀畅饮此美酒,赞不绝口,似有醉意,酩酊中吟成千古绝篇《蜀道难》。

53、天赐印,水底倒影中的红日,就像一幅天然画,而倒映的红日,恰似画上的印章。

54、春风里的各种花卉和各种嫩芽的色彩和蓬勃。

55、春天的宝鸡,一派安泰祥和的气氛。

56、夏天的雷声像激越的鼓声,庆贺一年饱满的收成。

57、描写麦收时节,夏天雨后美妙的村景和炊烟犬声的活泼气氛,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态。

58、五风十雨,是风调雨顺最好的年景。荷花妖艳,榴花赤红,这里的夏天一片繁荣。

59、秋天里宝鸡的景色。龄草,菊花的别称,菊篱陶醉,暗含陶渊明故事。

60、对秋季的描写,荞花如粉,芦花似雪,谷穗像金,秋枫火红。

61、秋天的丰收景象。

62、廊桥;渭河斗鸡段由东岭集团新修的文化廊桥。

63、栈道;古栈道已经完全新修,如今是有名旅游景点。

64、宝鸡冬天的优美景色。

65、宝鸡晨辉中的美景。

66、在这种催人奋进的氛围里,人的精神状态,思绪可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人的意志好像要去考场上夺状元。

67、做老师或者当模范,给别人做榜样。

68、晨辉中,一切景物都明暗清晰,人的是非状态,也应该像这景色一样明暗清晰。

69、夕阳下,影子被拉长放大,这个时刻应该对影自思,正确估量自己的才能,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70、水面上虽然金碧辉煌,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本来颜色。

71、夕阳中,镶嵌着银色裙边的云彩是神仙所画。像剑和扇子一样的光辉,是鬼才能描出来的。

72、霞光中的大雁,是描在天上的人。大雁激越的鸣叫,能激荡起天风,因此上正是人反思自我的最佳时机。

73、作者反思自己时得感悟。

74、万物有序,一切遵从自然。百灵无忌,在这个世界上在意事情越少越好。

75、面对如此美好的故乡,作者未免感到一丝孤独和心灵的不安。

76、作者希望看到故乡人才的努力发展和才华的尽情展示。

陈姓起源有五

一、黄帝后裔,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JL口—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 35传至胡公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

在黄帝时,战车已被广泛使用。黄帝发明了高轮车,所以又叫轩辕氏,陈丰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是黄帝部落的姻亲。“帝喾取陈锋氏女,生放勋(尧)。”(《史记·五帝本纪》)。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儿子。“陈丰,一作锋,邦也。侨极取陈丰氏生帝喾,喾复取陈氏(女)生帝尧,齐之丰丘,陈氏邑也。”(《路史·国名纪己》)《索隐》、《人表》、《正义》等著作都认为锋、峰、丰、邦同意通义,陈锋、陈丰、陈邦指的是一回事。)可见,黄帝家族与最早见于记载的陈丰氏部落是两个互相通婚的双胞族。黄帝的孙媳妇与曾孙媳妇都是陈家的人,他们通过这种血缘关系,形成了炎黄氏族部落大联盟的强大基础。黄帝起于姬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交界处。今甘肃天水市南有轩辕谷,陕西岐山县有姬水,陈丰氏部落的起源,也很可能就在附近。今岐山县西面有陈仓山。离今天的宝鸡市约四十里。陈仓山又作陈峰,山上有形若山鸡之石,因此又叫鸡峰。山下是陈坂,这个陈可能便是陈丰氏部落的初居之地。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得到一块形状如鸡的宝石,当宝鸡的神明来时,便会发现殷殷的声响,好象野鸡鸣啼。于是,秦文公在陈坂这个地方建祠祭祀,命名为陈宝祠。到唐代,就把这一代称为宝鸡县。

黄帝部落擅长制造这种多辐高轮车。他和他的支裔过着游牧赶车,不断在大草原迁徙的生活。整个部落排列着长长的车队,由一个牧场迁到另一个牧场时,男女老幼和财物,都置于车上,由牛马拉着高轮车,在广漠的草原上前进。当遇到敌对部落前来袭击时,车队便横着排列,以阻挡敌人的冲击。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列阵”,也即车战。人拿着武器迎敌,站在车上,车旁有步兵配合作战。当夜幕悄悄降临时,部落酋长便指挥其成员将车队排列成圆圈,人畜居于圆圈中。在无险可守的广荡大草原中,顿时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临时城堡。这个高轮车圈成的城堡既可抵御敌人或野兽的偷袭,又可抵御寒风的侵袭,给人畜带来安全感。由此可以体味到高轮车征战生活给这个家族打下的深刻烙印。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氏,名叫轩辕。据说黄帝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很小的时候便展示出超人的聪明才智。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敦厚机敏,足智多谋。

黄帝之时,神农氏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帝无力征讨。于乱世中逐渐长大的黄帝认识到,必须以武力平定天下,只要有强大的武力,就不难讨平那些据地称雄致乱的诸侯。于是他天天习武,操练阵法,不几年,便文韬武略俱已精通。于是,他先率兵讨伐那些骄横跋扈、不来朝贡的诸侯。结果,打得那些诸侯亡的亡,逃的逃,其他的诸侯见势不妙,便纷纷前来归附。局势稳定后,黄帝一方面广施恩德,教百姓种植五谷,一方面秣马厉兵,教百姓习战。等到力量强大以后,他又先与扰乱各部落的炎帝战于阪泉 (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之野,三战三捷。后又率兵在涿鹿 (今河北省)击杀前来扰乱的蚩尤。经过这两次恶战,黄帝酌威望大增,众诸侯一致推举他为天子。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黄帝居住于轩辕之丘, 娶西陵氏之女为妻,名字叫嫘祖。嫘祖是黄帝正宫,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居住在汇水;另一个叫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有个儿子叫颛顼,黄帝死后,他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

颛顼沉静多智,尊重贤能。他当政期间,四方宾朋,万众来朝。颛颈去世后,帝位由玄嚣之孙高辛继承,即帝喾。按辈分算,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广施仁政,关心百姓疾苦,很受百姓的爱戴。

帝喾有四妻四子,长子名挚,次子名叫放勋。帝喾死后,由挚继承了帝位。挚即帝位后,因才干不济,治国无方,致使国力越来越弱。而被封为唐侯的故勋则因为才干出众,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挚把帝位禅让给了他。放勋嗣位称帝,史称唐尧或帝尧。帝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能之君,曾设官掌管时令,制订历法;又咨询四岳,挑选舜为其继承人。尧死后,即由舜继位。

舜的母亲叫握登,曾因看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握登疑为古登人,即邓人之女。舜字重华,也叫仲华、玄景、重明。皆因他两个眼睛有三个瞳子而得名。他方头方脑,龙颜大口,黑皮肤,身高六尺一寸(相当于今天五尺三寸)。舜的父亲瞽叟与继母在舜还未成年时就想方设法要害死他,但舜的性情生来就十分宽厚,每遭毒打,虐待,他的反应不是十分仇恨暴烈,而是逆来顺受。舜遇到被狠打的时候,就采用躲避的方法,遇到被小打的时候就忍受住。他没有埋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更加孝顺父母,慈爱弟妹。他“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舜被逼去耕那座民事纠纷甚多的历山,他起早贪黑,奋力耕种,在他的带领下,历山一带的纠纷得以平息,粮食获得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就在此期间,他在一个叫河济的地方捡到一个玉壁,舜感觉到一种得天命的吉兆。

舜的成功和努力遭来了瞽叟夫妇和象更深的嫉恨。舜的忍让与谦虚谨慎并没有感动他的父母和弟弟。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到粮食仓库里去修补墙壁,然后火烧仓库,想烧死舜。还有一次,他们又命令舜去挖井,然后朝井里填土想活埋舜。舜有个好妹妹,叫女果,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她屡次为舜通风。

帝尧选继任人的时候,四岳推举了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以观察他理家的本领。娥皇、女英遵守妇道,从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傲视舜的亲戚,对公婆孝敬,对小叔谦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感动舜的父母。于是,舜只好远走他乡,携妇将雏来到了妫水之旁,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南一带。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

舜50岁时开始替帝尧处理天下政务,成绩卓著;58岁那一年,帝尧驾崩,舜为他守了三年孝,到6l岁时,才在群臣拥戴下登上了帝位,这时,他已是两鬓如霜的老翁了。舜的对手是四凶:驩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首先将驩兜、共工、鲧、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与丹朱的斗争似乎要艰苦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在这一场斗争中,舜采取了进退自如的手腕。充分展示了舜的应付裕如的政治才华。

舜帝登上帝位三年后,因为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势力仍很强大,威胁极大。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他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为了笼络人心,舜精心组织了他的权利机构。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益为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充分展现了舜的博大胸怀,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舜与丹朱的搏斗过程中,丹朱曾一度占了上风,逼迫舜退避。在舜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并首先除掉四凶之患后,才逐渐击败丹朱的势力,并迫使丹朱成为虞氏部落联盟的属部。到此时,舜已八十一岁。

舜建都于蒲板,今为山西永济县东三十里虞乡。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又有历山、妫水,把地名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扶正祛邪,政治清明, 国内安定,一片升平景象。后来,在去南方巡狩时,崩于苍梧(湖南省宁远县南)之野,葬于九嶷山下。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为他没有治国才能,舜在生前便指定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为接班人。

大禹继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人称有虞氏,因舜做子时,曾在蒲坂建都,于是他的另一支后裔便定居于蒲坂附近的虞乡 (山西永济县境),其首领叫虞遂。虞遂的一支后裔曾被封于遂国(今山东肥城县南),春秋时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后,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也即古陈锋氏部落居住过的地方,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南)附近。

由于虞舜族人在同夏禹氏的斗争中失败,导致以商均为首的有虞氏部落纷纷向四方退避。除了商均被封于梁国虞城县,这一部分留居中原外,舜的大部分族人则大举向南、北、东方迁徙,另外还有许多部落则与夏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夏朝至商朝期间,随着虞舜子孙的迁徙退避,他们的踪迹也逐渐埋没于史记典籍之中。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今淮阳县)。颛顼国有“陈州之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便是宛丘。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234333263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分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

《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范氏曰:择高之地而荒乐焉。”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号“伏羲墓”。当然,这里有一些建 筑是历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

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转,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满并受封于陈后,地位开始显赫起来。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东周初年,陈国原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的国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分布在东境,由北西南注入淮河;淮河的另一条大支流颍水,和颍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贾鲁河、沙河,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当然这些河流的名称,大多都是因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形成的。不过颍水则是二三千年以来的老名称,只是其支流沙河,古代叫濮水。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据周朝封建制度规定:四海之内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九州总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还有这些诸侯的附庸国没有计算在内。同时规定公爵和侯爵国家,方圆百里;伯爵国家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家,方圆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小国,则成为其邻国的附庸。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而且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带,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

陈国的领土都在平原上,不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沟渠纵横,有灌溉之利,再加气候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区。因此,陈国靠着天时、地利发展很快,到了东周初年,同蔡国、郑国等国都成了中原地区的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君荒于上,臣嬉于下,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公元前479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陈国灭亡,在陈国故地置县。

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Z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便有了陈姓。

二、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闵(Mǐn 音敏)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三、少数民族陈姓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1、女真族陈氏。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2、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3、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4、哈尼族陈氏。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5、侗族陈氏。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6、土家族陈氏。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7、布依族陈氏。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8、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9、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10、羌族陈氏。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11、回族陈氏。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12、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四、他姓该姓冒姓

1、曹姓改为陈姓: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陈氏之女为妻,生了四个儿子,便销声匿迹了。

2、高姓改为陈姓:唐朝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娶都姓母亲陈氏之姓,这一支曹姓到了宋代,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作了高官显宦,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陈姓成了海宁望族。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他的后裔默默居住海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高谅时,历史已进入了元朝,他因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只得入赘于陈氏之家,高姓也改为陈姓了。西晋末年的陈元达,原来姓高,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他本来是河东猗姓人,却冒姓陈氏,并受封为伯爵。元朝时,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14世孙高谅入赘陈家,子孙也改姓陈。明初,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后来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3、白姓改为陈姓: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地区的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官至柱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史称万年之陈氏。唐朝初年,原丘兹王的后裔帛(白)永贵人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也改姓汉族大姓陈,此后也以陈姓知名,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名令英,史书也称陈令英。唐末,浙江宁海人曹宪来人赘陈家,生子4人,也冒姓陈。

4、黎姓改为陈姓: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5、刘姓改为陈姓:刘矫的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6、陈姓改为其他姓及恢复陈姓:西魏时,赐许昌公陈忻姓尉迟,不过,时间很短,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明朝末年,湖南湘潭陈氏,因遭家难,有一人冒姓郭,称为郭金台。

五、陈姓疍民与堕民

疍民——陈姓水上居民。

“水上居民”旧称疍民或者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是以船为家。那么,陈姓疍民是怎样形成的呢据《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说:”疍民常在水上,操舟为业,相传乃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

关于堕民,白眉初《中国人文地理》解释道:”起源又二说,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人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陈友谅原本是渔家子,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参加红巾军,后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和朱元璋分庭抗礼;1360年,他杀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自称汉帝,更引起朱元璋的愤恨;1363年,他与朱元璋军在鄱阳湖一带决战,大败,八月,他从湖口突围出长江,中箭身亡,全军覆没,其子孙及部下受到朱元璋的残酷迫害。陈姓疍民虽然很苦,但毕竟保留了家族系统的称号,仍然姓陈。

1关于宝鸡的诗词

《秋兴夜饮》年代: 宋 作者: 陆游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高梧月白绕飞鹊,衰草露湿啼寒螿。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

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

荣河温洛底处所,可使长作旃裘乡。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

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引剑酣歌亦壮哉。

要君共覆手中杯。秋鸿阵密横江去,暮角声酣战雨来。

莫恨皇天无老眼,请看白骨有青苔。中年倍觉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见梅。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年代: 宋 作者: 苏轼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aa1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

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

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

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

是夜二鼓,宝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

(县有鸡爪峰、龙宫寺。)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回趋西虢道,却渡小河洲。

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十四日,自宝鸡行至虢。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

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黄金漫似丘。(十五日至郿县,县有董卓城,其城象长安,俗谓之小长安。)

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

岩崖已奇绝,冰雪更琱锼。春旱忧无麦,山灵喜有湫。

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镇宿。

道过太白山,相传云,军行鸣鼓角过山下,辄致雷雨。山上有湫甚灵,以今岁旱,方议取之。)

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近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气候殊早。县有官竹园,十数里不绝。)

先帝膺符命,行宫画冕旒。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

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虬。黑衣横巨剑,被发凛双眸。

(十七日,寒食。自盩厔东南行二十余里,朝谒太平宫二圣御容。

此宫乃太宗皇帝时有神降于道士张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为立也。神封翊圣将军,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将弄彩舟。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绕湖栽翠密,终夜响飕飕。

(是日与监宫张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冒晓穷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终南而西,县尉以甲卒见送。或云近官竹园往往有虎。)

尹生犹有宅,老氏旧停辀。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

驭风归汗漫,阅世似蜉蝣。羽客知人意,瑶琴系马秋。

不辞山寺远,来作鹿鸣呦。帝子传闻李,岩堂仿像缑。

轻风帏幔卷,落日髻鬟愁。入谷(音浴。)

警蒙密,登坡费挽搂。乱峰搀似槊,一水淡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龙自古投。千重横翠石,百丈见游aa2。

最爱泉鸣洞,初尝雪入喉。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

(是日游崇圣观,俗所谓楼观也,乃尹喜旧宅,山脚有授经台尚在。遂与张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别。

有太平宫道士赵宗有,抱琴见送至寺,作《鹿鸣》之引乃去。又西至延生观,观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遗迹。

下山而西行十数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树林深翠,怪石不可胜数。

潭水以绳缒石数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砾投之,翔扬徐下,食顷乃不见,其清澈如此。遂宿于中兴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飞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归至郿,又明日乃至府。)

忽忆寻蟆培,方冬脱鹿裘。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

惟有泉旁饮,无人自献酬。(昔与子由游虾蟆培,方冬,洞中温温如二三月。)

《送周元通昆仲官蜀》年代: 宋 作者: 贺铸周郎弟兄皆可人,外朗内润连城珍。樽酒逢迎记梁宋,联骖行迈度咸秦。

宝鸡道上冰雪晚,金雁江边梅柳春。公暇乐游须念我,青衫白发倦京尘。

2有关宝鸡的诗句有哪些

1、秋兴夜饮(陆游)

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高梧月白绕飞鹊,衰草露湿啼寒螿。

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

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

荣河温洛底处所,可使长作旃裘乡。

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

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

引剑酣歌亦壮哉。

要君共覆手中杯。

秋鸿阵密横江去,暮角声酣战雨来。

莫恨皇天无老眼,请看白骨有青苔。

中年倍觉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见梅。

2、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卢纶)

把菊叹将老,上楼悲未还。短长新白发,重叠旧青山。

霜气清襟袖,琴声引醉颜。竹林唯七友,何幸亦登攀。

3、九成宫秋初应诏(刘祎之)

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

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4、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苏轼)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

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

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

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

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

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

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

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

是夜二鼓,宝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

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

(县有鸡爪峰、龙宫寺。)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

回趋西虢道,却渡小河洲。

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

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十四日,自宝鸡行至虢。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

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

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黄金漫似丘。

5、晚留凤州(王勃)

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去此近城阙,青山明月初。

6、鬬鸡诗(徐陵)

季子聊为戏。

陈王欲聘才。

花冠已冲力。

芥爪复惊媒。

鬬凤羞衣锦。

双鸾耻镜台。

陈仓若有信。

为觅宝鸡来。

7、慨然成咏诗(庾信)

新春光景丽。

游子离别情。

交让未全死。

梧桐唯半生。

值热花无气。

逢风水不平。

宝鸡虽有祀。

何时能更鸣。

3关于宝鸡的诗词有哪些

1《九成宫秋初应诏》

年代: 唐 作者: 刘祎之

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

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2《晚留凤州》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去此近城阙,青山明月初。

3《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

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

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

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

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

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

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

是夜二鼓,宝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

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

(县有鸡爪峰、龙宫寺。)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

回趋西虢道,却渡小河洲。

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

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4《和天休舍人奉祠太一宫见寄》

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顺祝斋琳馆,翛然隔世埃。

空歌灵鹄下,祠节宝鸡来。

瑞木千寻竦,仙图几卷开。

如无清夜唱,谁识帝车回。

5《挽吴孟思》

年代: 明 作者: 易恒

学古得名谁与齐,白头南国尚凄凄。

漆书已负成蝌蚪,石鼓空传出宝鸡。

半夜旅魂山塔静,百年春梦□□低。

湖山怪尔归何晚,直待花残杜宇啼。

4关于宝鸡的诗歌

《秋兴夜饮》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高梧月白绕飞鹊,衰草露湿啼寒螿。

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

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

荣河温洛底处所,可使长作旃裘乡。

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

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

引剑酣歌亦壮哉。

要君共覆手中杯。

秋鸿阵密横江去,暮角声酣战雨来。

莫恨皇天无老眼,请看白骨有青苔。

中年倍觉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见梅。

5赞美“陕西”的诗句,有哪些

1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解释: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

2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唐代: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解释:何处是我们分手的地方?我们已经送到这京城的青绮门。

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宋代: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解释: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4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解释: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解释: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解释: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解释: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8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代:罗隐《雪》

解释: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9长相思,在长安。——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解释: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

解释: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6庆祝宝鸡诗词学会三个华诞藏头诗

嗯嗯,没的说,别说是求助,身为同道,宝鸡盛事,无物相贺,自当歌以志之!然藏头诗,佳句难得,久不为之,现下制作,未及修改,恐污法眼,勿怪:

五言排律 ,口占赠宝鸡同道,流碧诗社贺

庆余招志士

祝酒有高朋

宝剑锋初砺

鸡冠花正红

诗成三载谊

词作四时情

学得传承艺

会当志道同

三人师不远

个自有才能

华夏文昌事

诞出丝路中

律大体还成,韵就凑合押吧,具体韵部就不管啦。。。。嘻~~

鸡冠花典出自“谁教移根认荚畔,玉鸡知应太平来”,奉承而已。

7赞美“陕西”的诗句,有哪些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解释: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2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代: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解释:何处是我们分手的地方?我们已经送到这京城的青绮门。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宋代: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解释: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4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解释: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解释: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解释: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解释: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8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唐代:罗隐《雪》解释: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9长相思,在长安。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解释: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解释: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唐摭言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

  作者生平

  王定保(870~940),吴融之婿。南昌(今属江西)人。唐昭宗光化三年 (900)进士及第,为容管巡官,后遭乱不能北返,入仕南汉。大有十三年 (940),由宁远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王定保,五代时南昌人,字翊圣。其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据《十国春秋》、《五代史》,知他生于唐咸通庚寅岁(870年),卒年不详,据《四库全书提要》说,当在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以后。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900年)中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今广西南宁市南)巡官。这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即“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为了安抚王定保,刘龑派大臣前往迎接,主动告诉他称帝建国的事情。王定保没有表示反对,但对故意把他支使开的做法很不满,因而讥讽道:“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唐朝节度使匾额)犹在,其不见笑于四方乎?”刘龑知道后苦笑说:“朕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矣。”王定保此后一直在南汉国任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赋》,“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就是其暮年之作。

  内容介绍

  此书15卷,每卷分若干标题,每个标题下或作综合论述,或分记若干有关故实,大致前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记叙详细、生动,但又很少神奇怪异;且次序较有系统,多为选举志所未备。

  记述大量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多记正史所不详述者,李慈铭指出:“唐人登科记等尽佚,仅存此书,故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越缦堂读书记》)。书中还记述了不少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可以窥见当时文人风貌之一斑;又保存了不少唐人别集所失载的断章零句,可以作为唐诗辑佚的重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

  这部书共有十五卷,一百零三门,按内容分门系事。

  首先,它对唐代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的记载甚详。《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于有司者,竞集于进士矣。”科举为中小地主开辟了入仕途径。这在《唐摭言》中也有反映。书中列举了“孤寒”及第而登高位的事例,“随僧斋飡”为“诸僧厌怠”的王播,便是流传甚广的一例。唐王朝利用科举特别是进士试,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调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唐太宗对此颇为得意,《唐摭言》记述道:“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书中还记载,唐代科举的试卷不糊名,取录进士除看试卷外,还要参考甚至完全依据应试者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因之,应试者必须向“先达闻人”尤其是“通榜”者(参与决定取录名单的权要)呈献自己平时的力作,争取他们的“拂拭吹嘘”。这在当时被称为“行卷”。“行卷”多而且滥,以至“公卿之门,卷轴填巷,率为阍媪脂烛费”。一些主试官不得不规定“行卷”数量,有的对送来的作品连看都不看。诚然,也有甘当后进的知己、不遗余力提拔新生力量的人。《唐摭言》也生动地介绍了韩愈、皇甫湜奖掖牛僧孺和吴武陵力荐杜牧的事例。) U G; G( u C |! a8 Q: I

  科举虽较隋唐前的荐举、“九品官人法”得人,但也存在种种弊端。因其与文人的命运攸关,故竞争特别激烈,据《唐摭言》载,请托、通关节、场外议定名次等无所不有。什么“表荐及第”、“敕赐及第”、“落第重收”也屡见不鲜。裴思谦拿着宦官仇士良的信逼着主考官高锴非给“状元”不可;郭薰因和丞相于琮有“砚席之交”,进士考试尚未揭晓,就在百官到慈恩寺行香的时候散发署名“新及第进士郭熏”的“彩贴子千余”。上述种种,正如王泠然所说:“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有行有才”之人,因“无媒无党”,则“不得举”,只能“处卑位之间,仄陋之下,吞声饮气”。《唐摭言》披露的许多事实,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科举的流弊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很有意义。此外,《唐摭言》还记载了进士考试的制度、礼仪、活动、科举同两监兴衰的关系及“场屋”中的趣事等。正因如此,后世著作凡谈及唐代科举制度都往往从中援引资料。

  其次,《唐摭言》记述了当时的文士风习,汇辑了一些诗人墨客的遗闻轶事。笔者粗略统计,全书出现了近四百人的名字,载有诗文或事迹的也有一百几十人,如杜甫、韩愈、白居易等。我们从中可窥见唐代一些诗人、文士的生活风貌,他们之间的交往,当时人对他们及其诗文的评价。有唐一代诗人很多,正史有传的却不多。《唐摭言》汇辑的一些资料,能在某些方面弥补正史的不足。贾岛是中唐的一位重要诗人,但可供稽考的资料很少,有关他的各种传说,大都散见于私人著述。《唐摭言》所载他“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肆侮”武宗皇帝等故事便很有价值。关于戴叔伦“贞元中罢容管都督,上表请度为道士”的记载,不见他书,从而为研究戴叔伦生平提供了新线索。至于本书载的白居易以歌诗谒顾况、柳公权奉敕赋诗救宫嫔、孟浩然遇明皇而“无官受黜”、薛令之“以诗自悼”而被明皇逐出宫廷等轶事,都是很珍贵的文学史料。《唐摭言》收集的拾金不昧的裴度、愿娶独眼女的孙泰、解囊济人危困的郭元振、拜小吏为师的李相,还有不为“状元”名位所诱、不“轻负至交”的白敏中等故事,是历代传诵的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又次,《唐摭言》保存了唐代许多诗人的零章断句。如卷六《公荐》门载有崔颢的《荐樊衡书》,后为清代编辑的《全唐文》所收录。据岑仲勉先生考证,崔颢的文章留存至今的仅此一篇。若无《唐摭言》,此文也必定失传。吉中孚,系“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止存一首,文则荡然无存。《唐摭言》卷十三《无名子谤议》门却载有他的判词数句,弥足珍贵。类似例子还有。王定保留意收集诗人名士本集和别集所失载的诗文,片言只语也不遗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之便,这个贡献是不应抹煞的。

  王定保以《唐摭言》为书名,含自谦意。“摭”,就是拾取、摘取。实际上,他不仅记述、汇辑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其中有几条资料已注明是从《国史补》、《实录》转引的),进行了加工、整理、分类,而且根据儒家经典和传统道德,结合各门的内容,针对当时社会的情况,写了二十多篇《论》、《赞》,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明确的所是和所非,不是“述而不作”,而是“有述有作”。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太宗设置进士科“志在牢笼英彦”、“为官择人”。他对“贵彼生知,耻乎下学”的浮薄风气很不满意,认为“风教颓圮,莫甚于此”;主张“人无常师,主善为师”,赞赏李相“北面而师”小吏的精神,称之为“旷古一人”!他论述才与识的关系时说:“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良璞授于贱工,器之陋也;伟才任于鄙识,行之缺也;由是立身扬名,进德修业,苟昧乎识,未有一其藏者也”,要成为“君子”,必须“美才高识”。这里讲的“识”,含有“德”的内容。唐代的诗人大都嗜酒,以致经常发生杜甫醉登严武床一类的“酒失”。王定保论道:“沈酗之失,圣人所戒,虽王佐之才,得以赎过,其如名教何?”他还指斥了文士“惜名”的风尚,说:“惜名掩善,仁者所忌,尧舜其犹病诸!”王定保在《论》、《赞》中提出来的某些观点,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唐摭言》带有一定的考证性质,所载材料比较信实可靠。因为王定保是五代人,离唐代很近,他又“乐闻科第之美,尝咨访于前达间”,“时蒙言及京华故事,靡不录之于心,退则编之于简策”。向他提供材料的有陆扆、吴融、李渥、颜荛、王溥、王涣、庐延让、杨赞图、崔籍若诸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显贵或名士。如陆扆是丞相,吴氏是翰林侍郎又是作者的岳父,王溥是他的“从翁”,庐、杨、崔三氏则和他同年举进士第。所以,书中所载多是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事情。《唐摭言》一书,颇受后世著作家重视。宋初编《太平广记》,于它几乎十收八九;宋代余江人计有功撰《唐诗纪事》,也多取资于此。清代的《四库全书》收录了《唐摭言》,并且在提要中指出:“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不似他家杂录,但记异闻已也。”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虽认为王定保“识趣甚卑”,“所载多委琐”,却也不能不肯定《唐摭言》的价值,指出其“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在我们今天看来,《唐摭言》对于了解、研究唐代的社会、教育、科举、文学及人物,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当然,这部著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内容很荒诞,宣扬了迷信和因果报应。在结构编排上有些混乱,本是分门系事,但有的“门”和“事”不相符,或同一事分系两门,前后重复。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参考价值。5 }: z7

  版本

  《唐摭言》除明代有节刊本外,全书靠抄本流传,到清代才据抄本印成全刊本。通行的以《学津讨原》和《雅雨堂丛书》本为较好。《稗海》本删削大半,内容不全。古典文学出版社曾于1957年以《雅雨堂》刻本为据,并参照《学津讨原》本补正了若干文字,排印出版,但仍有一些错别字。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重版本又曾予以重印。

  (1)《稗海》本,较通行,但不足。

  (2)清乾隆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本。

  (3)《学津讨原》影印本。

  (4)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据《雅雨堂丛书》本,又用《学津讨原》本校补,并附清蒋光煦《斠补隅录》中此书的校勘记。1960年中华书局、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相继重印。

  (5)《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九本载岑仲勉《跋唐摭言》,对此书纪事本身的错误作了纠第一手的

  年代越久远的

  ————

  史料的价值

  史料千差万别,种类很多,使用起来,价值并不一样。特别是有文字的史料,其价值的大小差异很大。根据作者与他所记叙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的距离远近,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

  一,事件发生时的当事人、当时人的记述,这类史料的价值最高,是所谓第一手材料。比如甲骨文是研究殷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因为它是殷王占卜的记录,是当时人、当事人的记录,与事实出入较小,因而价值最高。现在我们研究殷商历史主要根据是甲骨文,而不是《史记·殷本纪》等,因为后者不是当时人或当事人的记录,所以史料的价值就差多了。

  研究西周历史的史料,除了《周书》和一部分《诗经》外,第一手材料便是金文即铜器铭文。铜器铭文殷代已经有了,但一般文字很少,最多不过二三十字。到了周代,特别是周代中期以后,铭文动辄三四百字,所以有人说,一篇铭文便顶得一篇《尚书》。这些铭文自宋以来已有记录,往后越来越多,清代后期铜器大量出土,一部分流落在海外,上面的铭文大都已著录成书。解放以后,考古学家用科学方法发掘出土的铜器更多,尤其是在陕西、河南古代文化中心,又有新的发现。这些出土铜器的铭文,是价值极高的文字史料。这里举几个例子:

  1976年,临潼出土了一件铜器《利簋》,铭文中讲到武王伐纣,没讲年、月,但讲了日子是“甲子”。甲子日武王灭纣,过去史书都这样讲,但究竟可靠不可靠呢?很难肯定。而现在由铭文得到了证实。

  1965年,宝鸡出土了一个《何尊》,记载成王五年曾经迁居于洛阳。这件事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有了《何尊》的铭文,这件事就清楚了。武王临死嘱周公建洛邑,周公秉承武玉遗志营建洛邑,而成王在五年时迁居洛阳。至于什么时候又迁回镐京?现在还不清楚,但《何尊》的出土却补充了成王迁洛的史实。

  1975年,在扶风县发现了一个叫“裘卫”的大贵族做的盉和两个鼎,上面的铭文记载了他与其他贵族做的土地交易。这些都是古书中所没有的,我们只是从铭文中才得以了解。

  1977年,在河北省灵寿县发现中山王的壶和鼎,上有长篇铭文。中山是战国时的一个小国,春秋时叫鲜虞,属于白狄,是当时北方的一个民族。中山王■(有人读作错)的壶和鼎上,都用长篇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的历史,其中讲到了在齐宣王伐燕时,中山国也趁机伐燕,夺了一些土地财物。齐伐燕事,见《孟子》、《战国策》,可是中山王也趁机伐燕的事却不见记载。铭文又记载中山王的“相邦”(即国相)名赒,《战国策》中叫司马喜,他是司马迁的远祖。司马迁曾在《史记》自序中讲到:司马氏在卫国,有人相中山,指的就是他。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过去很少,而这些中山铜器的出土,就补了这个缺。这些铜器在制作上,采用了错金、错银的方法,非常精美,这说明当时的中山国已经完全接受了华夏文化。在文字和文法上,它与西周的铜器铭文基本上一致,带有战国时的作风。但是有的字写法很特殊,比如“言”字旁的字,它用“心”字。说明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各国文字差异还不小。过去有人认为秦以前各种文字基本相同,从这些铜器铭文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搞古代史,除了地下发掘物以外,第一手材料很少:而搞近代史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比如太平天国,光是现在整理和出版了的第一手材料,就已经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发现。尽管其中多数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写的,他们的论述当然站在反动阶级的立场,但总还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太平军活动的情况。再如辛亥革命,因为时代更近,所以保留的第一手材料就更多了。有些亲身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老人现在还在世,他们写的回忆录都是亲身的经历,当然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以上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但也有一点应该注意:当时人的记载也并非全都靠得住。例如明末清初讲农民起义的材料,有些私人笔记尽管是当时人写的,但其中很多内容得自传闻,或抄自宫书,就不一定靠得住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一部书一部书地作具体分析。

  二,后人写的东西。古书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只有少数例外。例如《史记》,从黄帝写起,直写到汉武帝时代(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武帝本纪》是后人取《封禅书》补作的,原来叫《今上本纪》,因为原作很多地方触犯忌讳,所以失传)。《史记》记汉初以来的史事,可以当第一手材料看。至于讲秦以前的事,就差多了,因为很多都是传闻,究竟是否靠得住很难讲。大家都知道,西周在厉王和宜王之间有14年的“共和时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之始。什么叫“共和”?司马迁解释为周公、召公共同管理国事。他这样讲的根据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先秦古书,如《左传》、《吕氏春秋》等都不这样讲,而只说是共伯和(共是封国名,和是共伯的名字)代替周王管理政事。这就形成了两种说法。从一般情况推测,司马迁的说话更合理一些。因为周、召二公是周之世卿,由他们摄政比较合理。但推理究竟不是证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好说。因为这一类记载都是属于传闻性质的,如果没有更原始的材料,就很难确定。

  再如《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所以它记载战国史事是极可靠的。原书虽已亡佚,但在后人的书上,如《水经注》、《史记索隐》等颇多引用。为什么唐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要引用《竹书纪年》呢?因为它与《史记》记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现在我们比较二书,《竹书纪年》记战国年世多正确,因为它是魏国的史书,是当时人的记录。《史记·六国年表》有很多错误,我们现在能够知道这些错误,并把它们改正过来,就是靠的《竹书纪年》。但是《竹书纪年》记春秋战国以前的事,如记夏、商、周的事就不一定靠得住了。所以同一本书,不同的部分,作为史料来说,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讲,讲当时的比较靠得住,讲先代的就不一定靠得住,越古的事越靠不住。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引用传说故事作为自己理想的根据,这种情况在先秦诸子中几乎普遍存在,不过有多有少罢了。《史记·五帝本纪赞》就指出:“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由此可以看出,同是上古一个人,后世强加、附会于他的形象和思想均不同,往往言过其实,或被歪曲,难以取信。

  前面说过,后人写的东西大多数只能做二、三手材料看,但有少数例外。什么是例外呢?有的东西,虽然是后人记载的,但是,第一,相距年代不是太远;第二,除此以外没有比它更早的记载;第三,它的内容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对这类东西,我们就不妨当作第一手材料看。比如《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记录的,所以其中除了孔子的话,还有弟子们的话,这些话虽然不是孔子写的,也不是他亲自教授的弟子写的,但我们没有比它更可靠的东西了,所以,讲孔子的行事、思想,只好把它看做第一手材料。其它的有关孔子的材料是否可信,就要以《论语》做标准来衡量,合于《论语》的,大概就可信;不合的,就不可信。例如汉儒编写的《礼记》中讲了许多孔子的话,有些可信,多数不能看作孔子的言论。

  在这类史料中有一种值得我们注意的情况,古代许多书籍,特别是先秦诸子,侧重于从思想史的角度论述问题。他们对古史的追溯,往往反映了思想家的历史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借以表示这种观念的古史体系呢?比如韩非的历史观,是反映一种进化论,还是退化论的观点?他从远古蒙昧状况及其发展中,理出了人类发展的程序,如他说的有巢氏、燧人氏等,可是他又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这将如何解释?再如《礼记·礼运》篇中关于“大同”、“小康”之世的表述,有人认为是孔子的理想国或历史观,可是这样重要的思想不应不见于《论语》,并且和孔子的思想不合。它也被一些学者作为说明上古历史的史料来使用。这些做法是否正确,我认为值得商榷。古代思想家的历史观和他们借以说明这些观点的古史体系之正确与否是两回事。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历史观中吸取对我们认识的历史有积极作用的思想,但不能局限于他们在千百年前依据推测而得出的结论,在运用材料上更是这样。我们应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有充分根据的可信资料去论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而不是利用历史传说、甚或某些人编造的古史系统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三,更晚的人讲述的古代历史。这种东西没有多少史料价值。三国末年有谯周写的《古史考》,西晋时有皇甫谧写的《帝王世纪》就是这类东西。这两部书已亡佚,但唐代人注《史记》时,引过他们的书。司马迁写《史记》,从《五帝本纪》开始,是表示五帝之前全是神话,不足置信。但司马贞却补写了一篇《三皇本纪》,实在是无识。到了宋朝,类似东西更多,如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苏辙的《古史》,胡宏的《皇王大记》,罗泌的《路史》等很多是无用的东西。清初马骕作《绎史》,几乎把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搜罗进去,以多为胜,不问它是否可信。这些书都是讲秦以前的上古史,离著书人的时代是很远的。它们的内容是根据什么呢?主要就是根据历代相传下来的东西,没有什么真正可靠的材料。所以这类书是没有什么史料价值的。

  与此相仿的还有一种情况:从汉以来,很多人习惯于抄书,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拼凑成书。比如《韩诗外传》,是解释《诗经》的,怎么解释法呢?是先讲一个故事,再引诗,这叫以事证诗。《荀子》书中大量用过这个办法,韩婴也用这个办法,好多地方直抄《荀子》。汉人写的《礼记》,有的也是大篇抄《荀子》。刘向的《说苑》、《新序》都是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抄来的,抄《吕氏春秋》的很多。所以刘向虽然是有名的学者,但他写的这类东西却并不一定有多大价值。

  东汉末年王充写的《论衡》非常有名,他很讲究记事要“实”,而反对“虚”。是不是《论衡》里讲的都靠得住呢?也不见得。《论衡》里有个《讲瑞篇》,其中说到孔子聚徒讲学,曾经出现“三盈三虚”的情况。“四人帮”批孔时抓住这段话大作文章,说少正卯当时也在鲁国讲学,孔子的学生都被少正卯吸引走了,这样先后反复了三次,所以叫做“三盈三虚”,只有颜回一个人没有去。“四人帮”用这个来贬低孔子,其实是毫无根据的。有人说这段文字抄自《孔子家语》,也不可信。汉代《家语》己失传,即令存在也不会有这类贬低孔子的话。因为《家语》是推崇孔子的。至于今本《家语》是魏晋间人王肃所伪造,远在王充后,王充怎能抄他的书?何况令本《家语》亦不载此事。再从事实看,相传孔子的高足弟子就有72人,《史记》里列举了那么多,孔子死后,子贡在墓旁守庐三年,这些《史记》都有记载。反之,少正卯如果讲过学,那么他讲的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主张?他的弟子有谁?没有任何记载。所以,这件事就和两个儿童以晨之日与午之日孰近而难孔子,借以否定孔子为圣人一样,均属于儒家的反对派为否定孔子学说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不可据为信史。《论衡》这本书以反虚妄出名,很有唯物主义的味道,却讲出这样荒唐故事,而信以为真,可见对古人也不可迷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对主要侧重于论述思想及政治主张的著作,我们应和历史专著等记述有所区别。它们在论述历史时所取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一种形而上学的和主观的态度对待历史,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往往歪曲历史的真实,以达到说服别人和树立自己学说的目的。后者则尊重于史实,以求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所以当两种书在记述同一历史事件有矛盾时,我们将何去何从就很清楚了。何况后代的著作中,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追溯古史,其观点可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去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http://postbaiducom/fkz=91045742

  正。

1太白山温泉诗句

陕西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交通十分便利快捷,距离法门寺30公

里,车程约40分钟;离红河谷森林公园仅20公里,车程约30分钟;杨陵区约20公里,车程20分钟;宝鸡市约70公里,车程1小时;西安市约100公

里,车程15小时;自驾车可由西宝高速→太白山出口,直行约15公里即可到达;自由行可乘车至眉县客运站后转至汤峪县的客车,下车步行15分钟均可到达

凤凰温泉酒店。

陕西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有限公司斥资16亿元兴建,酒店营业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由酒店中心楼及富有特色的

三合院酒店客房以及温泉区、餐饮构成,集养生、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度假型温泉酒店。酒店森林覆盖率达99%,依托“太白山

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温泉养生文化底蕴,为困倦于城市紧张、嚣杂生活的人们打造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心灵港湾,真正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品味

原生态山地温泉的乐趣。

一、负离子最高的大氧吧——山地温泉

白山凤凰温泉水来自于萃取地表2000米以下的优质深层岩矿泉,出水温度高达72摄氏度日出水量可达2000多吨。经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队勘察及抽

样测试,证实此温泉水质属于偏硅酸硫酸钙钠型温泉,是最适宜人体健康养生的温泉水。温泉水中富含氟、钾、钠、钙、溴、碘、氡、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

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泉水具有恢复血管弹性,清除血管内壁沉积脂肪的作用。对于治疗心血糸统、神经糸统、皮肤疾病、甲状腺、妇科疾病、

粘膜伤口等具有辅助疗效;其中富含的氟元素有利于户外探险、登山运动等造成的膝盖及关节处骨膜损伤的修复。水中特有的被誉为“温泉贵族”的稀有气体--

氡,经温泉水蒸汽吸入后,对鼻炎、肠胃溃疡等大有裨益;太白山凤凰温泉是罕见的优质山地温泉。

温泉养生区由室

外温泉区、室内SAP水疗区及汗蒸区、休息区四个区域组成,室外温泉区分为:动感温泉区、俪人养颜区、儿童戏水区、五行养生区、私密温泉区等各种风格的

30余种温泉池。室外温泉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荟萃了多元素文化的精华,星罗棋布于景区内;室内温泉SPA水疗区,利用高科技的主题元素设有弧钩冲击

浴、汽泡躺床浴、打懒浴、足部针刺浴浴等13项养生浴疗。室内休息区环境优美、舒适,共设有40个休息位,隔壁并设有果吧,可为您免费提供可口新鲜的时令

果疏。游客在泡浴的同时还可在休息厅、按摩室接受专业的擦修、按摩、中医理疗以及纯正的全身SPA套餐。

温馨雅趣的木制

观光廊、健身调元的各式加料温泉,构成了全新的温泉天地。温泉园区环境优美宁静、空气清新,泉池、步道、凉亭、水景相映成趣,置身其中会使您心情豁然开

朗。林泉相依是凤凰温泉最具诱惑之处。温泉让森林平添几分浪漫,森林又让温泉多了几许惬意。呼吸着森林里清新的空气,享受温泉水掠过肌肤时的温润,这独特

的雅趣享受是凤凰温泉给您的超然意境:“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污染,对久居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城市人来说,夜色中尽情享受森林

原野的宁静与舒适,确有一洗尘嚣、令人陶醉的愉悦。泡完温泉,您可以约三五知己或与家人小聚一起,静静的靠着躺椅,伴着夜幕,接受最纯净天然空气的洗礼;

您可以选择顶级水疗师对您身体进行全方位的呵护,尽情体味一个新纪元时代的水疗新理念;您还可以选择专业养生理疗师的保健推拿。让身体被纯天然暖暖婀娜的

泉水轻抚,亲近自然,于自然的怀抱中,倾听高山流水之音……另外温泉内还设有休息室、棋牌室、有氧健身室、儿童娱乐室、茗香品酒吧等项目。

2太白山温泉诗句

陕西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交通十分便利快捷,距离法门寺30公里,车程约40分钟;离红河谷森林公园仅20公里,车程约30分钟;杨陵区约20公里,车程20分钟;宝鸡市约70公里,车程1小时;西安市约100公里,车程15小时;自驾车可由西宝高速→太白山出口,直行约15公里即可到达;自由行可乘车至眉县客运站后转至汤峪县的客车,下车步行15分钟均可到达凤凰温泉酒店。

陕西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有限公司斥资16亿元兴建,酒店营业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由酒店中心楼及富有特色的三合院酒店客房以及温泉区、餐饮构成,集养生、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度假型温泉酒店。酒店森林覆盖率达99%,依托“太白山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温泉养生文化底蕴,为困倦于城市紧张、嚣杂生活的人们打造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心灵港湾,真正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品味原生态山地温泉的乐趣。

一、负离子最高的大氧吧——山地温泉太白山凤凰温泉水来自于萃取地表2000米以下的优质深层岩矿泉,出水温度高达72摄氏度日出水量可达2000多吨。经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队勘察及抽样测试,证实此温泉水质属于偏硅酸硫酸钙钠型温泉,是最适宜人体健康养生的温泉水。

温泉水中富含氟、钾、钠、钙、溴、碘、氡、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泉水具有恢复血管弹性,清除血管内壁沉积脂肪的作用。

对于治疗心血糸统、神经糸统、皮肤疾病、甲状腺、妇科疾病、粘膜伤口等具有辅助疗效;其中富含的氟元素有利于户外探险、登山运动等造成的膝盖及关节处骨膜损伤的修复。水中特有的被誉为“温泉贵族”的稀有气体--氡,经温泉水蒸汽吸入后,对鼻炎、肠胃溃疡等大有裨益;太白山凤凰温泉是罕见的优质山地温泉。

温泉养生区由室外温泉区、室内SAP水疗区及汗蒸区、休息区四个区域组成,室外温泉区分为:动感温泉区、俪人养颜区、儿童戏水区、五行养生区、私密温泉区等各种风格的30余种温泉池。室外温泉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荟萃了多元素文化的精华,星罗棋布于景区内;室内温泉SPA水疗区,利用高科技的主题元素设有弧钩冲击浴、汽泡躺床浴、打懒浴、足部针刺浴浴等13项养生浴疗。

室内休息区环境优美、舒适,共设有40个休息位,隔壁并设有果吧,可为您免费提供可口新鲜的时令果疏。游客在泡浴的同时还可在休息厅、按摩室接受专业的擦修、按摩、中医理疗以及纯正的全身SPA套餐。

温馨雅趣的木制观光廊、健身调元的各式加料温泉,构成了全新的温泉天地。温泉园区环境优美宁静、空气清新,泉池、步道、凉亭、水景相映成趣,置身其中会使您心情豁然开朗。

林泉相依是凤凰温泉最具诱惑之处。温泉让森林平添几分浪漫,森林又让温泉多了几许惬意。

呼吸着森林里清新的空气,享受温泉水掠过肌肤时的温润,这独特的雅趣享受是凤凰温泉给您的超然意境:“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污染,对久居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城市人来说,夜色中尽情享受森林原野的宁静与舒适,确有一洗尘嚣、令人陶醉的愉悦。

泡完温泉,您可以约三五知己或与家人小聚一起,静静的靠着躺椅,伴着夜幕,接受最纯净天然空气的洗礼;您可以选择顶级水疗师对您身体进行全方位的呵护,尽情体味一个新纪元时代的水疗新理念;您还可以选择专业养生理疗师的保健推拿。让身体被纯天然暖暖婀娜的泉水轻抚,亲近自然,于自然的怀抱中,倾听高山流水之音……另外温泉内还设有休息室、棋牌室、有氧健身室、儿童娱乐室、茗香品酒吧等项目。

3有关太白山的诗句有哪些

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题太白山隐者》

唐 项斯

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箓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送僧归太白山》唐 贾岛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4描写太白山高耸的诗句

第一首《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第二首《太白山》

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极。

若教伯夷居上头,山是蚁蛭雪如墨。

第三首 《登太白山》 李白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跽问宝诀。

灿然忽自哂,授以炼丹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怆然五性热。

吾当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5描写“温泉”的诗句,有哪些

1《温泉》唐代:罗邺

一条春水漱莓苔,几绕玄宗浴殿回。

此水贵妃曾照影,不堪流入旧宫来。

2《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唐代:张说

温谷媚新丰,骊山横半空。汤池薰水殿,翠木暖烟宫。

起疾逾仙药,无私合圣功。始知尧舜德,心与万人同。

3《从驾温泉宫》唐代:徐安贞

神女调温液,年年待圣人。试开临水殿,来洗属车尘。

暖气随明主,恩波浃近臣。灵威自无极,从此献千春。

4《扈从温泉宫献诗》唐代:张说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骑仗联联环北极,

鸣笳步步引南熏。松间彩殿笼佳气,山上朱旗绕瑞云。

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

5《温汤对雪》唐代:李隆基

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白雪乍回散,同云何惨烈。

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表瑞良在兹,庶几可怡悦。

6有关温泉的诗句有哪些

1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海录碎事》

2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东京留别诸公》

3 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十一月》

4 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温汤对雪》

5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温汤客舍》

6 汤池薰水殿,翠木暖烟宫。--《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

7 岧峣华清宫,下有温泉水。--《温泉》

8 新丰佳气满,圣主在温泉。--《温泉宫礼见》

9 老火欺人客路长,舣舟取次浴温汤。--《温泉院二绝》

10 壮观悲凉旧迹存,莲花泉暖至今温。--《温泉》

一、原文:《海录碎事》--王昌龄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二、原文:《东京留别诸公》--孟浩然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三、原文:《十一月》--李贺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

四、原文:《温汤对雪》--李隆基

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白雪乍回散,同云何惨烈。

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表瑞良在兹,庶几可怡悦。

五、原文:《温汤客舍》--刘长卿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汤熏仗里千旗暖,

雪照山边万井寒。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7形容“太白山”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1 夜坐山中月,月光复映雪。雪因月更白,月以雪增洁。——《太白雪月》

2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 李白 《登太白峰》

3 皎皎天上月,湛湛岩下水。水月遥相望,何啻千万里。月既出于天,如何在水里?天月为之母,水月为之子。月子如月母,圆缺亦如是。譬如形与声,影响随灭起。万物各有本,乾元为资治。——《太白中峰坐月》

4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

5 太白山森林公园有多种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低山、中山、高山3种地貌类型,峡谷幽深,奇峰林立,飞瀑深潭,景色秀丽。

6 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县汤浴林场境内,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鸟兽繁多,景观迷人,有绿色植物宝库和天然动物园之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园和动物园。

7 长白汝来前,问汝何年有。 只自云间偃蹇高,不肯轻低首。 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 怪得朝来爽气多,浮动杯中酒。 ——刘敏中 《卜算子 长白山中作 》

8 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 作镇曾闻古,钟样亦匪今。 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 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 —— 乾隆 《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

9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谷间,孤亭昼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濑青霞文。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 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 常建 《梦太白西峰》

10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李白《登太白峰》

11 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山巅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12 太白山森林公园有多种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低山、中山、高山3种地貌类型,峡谷幽深,奇峰林立,飞瀑深潭,景色秀丽。园内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王禅老祖修道的“鬼谷子洞”,相传为汉钟离、吕洞宾等八仙修行处“钟吕坪”,道教祖始老子骑牛过玄关路经汤峪休息的“青牛洞”,唐玄宗携杨贵妃游汤峪所建的“唐子城”,药王孙思邈上太白采药的栈道等遗址。

13 雪路夜朦胧,寻师杏树东。石坛连竹静,醮火照山红。 再拜开金箓,焚香使玉童。蓬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 别客曾留药,逢舟或借风。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 过洞偏首,登门未发蒙。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14 寄太白无能禅师(顾非熊)太白山中寺,师居最上方。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有谁来问法,林杪过残阳。——《寄太白无能禅师》

15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县汤浴林场境内,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鸟兽繁多,景观迷人,有绿色植物宝库和天然动物园之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园和动物园。

8描写西安太白山景色的诗句

《水经注》有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之记载;唐代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诗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一开头就写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尚已也。”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戛琱锼”的描述。

元代朱铎《太白山》一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句,极言降雪、积雪之早;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的诗句。

9寻找关于温泉的诗句,要整首诗,谢谢

温泉行 韦应物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 还是杜陵一男子。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玉林瑶雪满寒山, 上升玄阁游绛烟。

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

朝廷无事共欢燕, 美人丝管从九天。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 仰天大叫无奈何。

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骊宫高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 袅袅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

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 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其中?西去都门几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

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百司备。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饫暮有赐。

中人之产数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费。吾君修己人不知,不自逸兮不自嬉。

吾君爱人人不识,不伤财兮不伤力。 骊宫高兮高入云,君之来兮为一身,君之不来兮为万人。

温汤对雪李隆基 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白雪乍回散,同云何惨烈。

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表瑞良在兹,庶几可怡悦 奉和圣制温泉歌 张九龄 有时神物待圣人,去后汤还冷,来时树亦春。

今兹十月自东归,羽旆逶迤上翠微。温谷葱葱佳气色, 离宫奕奕叶光辉。

临渭川,近天邑,浴日温泉复在兹, 群仙洞府那相及。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

渐渍神汤无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 华清宫 张继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1、贶姓

贶(Kuang况)只分布在河南安阳市区的贶姓,源于清朝后期,不过百年历史,人口只有几十人,源流和迁徙失考。据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音“亚”、“死”、“难”、“贶”是最小的四个姓,其中人数最少的“贶”姓人数不过百人,荣登“中国最小姓氏”榜首。专家认为,贶姓的贶字,是况姓况字的因误写形成。所以,贶姓是况姓的一个支系。

2、酱姓

古代的很多姓都是和技艺有关,这个酱姓就是一个制酱油很出色的人改姓的,在“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个姓中,酱姓比盐姓还要稀少,也是最难找的,2007年统计中酱姓不足百人,在一次调查活动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寻找,最后才找到了14个人,六男八女,而且有趣的是,即便这么稀有的姓,还是有人重名了,14个人中,就有2个人都叫酱豆腐。

3、难姓

难难,读音作nìng,不可读作nán,难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源出古鲜卑民族土难氏部落,后来族人大多迁移到朝鲜地区,留在中国地区的很少,今已改为汉字单姓难氏、山氏等,1997年在河南省的焦作市武陟县曾出土了一通南北朝时期的古石碑,碑文记载了一个古代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作“难楼”,其后裔子孙在武陟一带生息繁衍。今武陟县有四个难氏小村,村民男女老少全姓“难”。

4、死姓

死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鲜卑族姓氏,隋、唐时期即已经汉化,族人皆融入汉族,但人口数量非常稀少。在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中,死氏在“难氏(读去声)”、“山(yà,也念shān,同为姓氏)氏”等三小姓中名列在倒数第二位,人口总数在千人左右,仅在今河南省的洛阳市、开封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等地区有零星分布。不过,死氏人口稀少。

5、写作上山下丘,读作yà

这个姓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专家袁义达对中国最稀有的姓氏进行研究时,研究组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共有2000人左右。这些人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岳飞后人遭秦桧迫害逃亡,便把“岳”字上下颠倒,以逃避迫害,组成了这个新姓。

当然是陕西了!陕西历代名人

周秦时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诸侯,崇国国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沣河西。与周文王同时期。曾对殷纣王进谗言使殷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灭。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县,故称周公。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种典章制度。

3姬发:既周武王,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之子。灭殷商建西周。

4姬鲜:管叔姬鲜,周武王弟。为周初三监之一。初封于管,即现在的郑州。成王继位后周公旦摄政。管叔不服,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管叔。

5伯禽:周公单张子。周公被封于鲁,因辅佐成王,故由伯禽代为治理鲁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关令。爱好天文星象之术。在终南山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其地遂得名为楼观,既今楼观台。

7赢渠梁:既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

8赢驷: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继位之初杀商鞅,但未能废除商鞅之法。

9赢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岁时继秦王位。后免吕不韦相国职,开始亲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并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秦。

10蒙恬:秦名将。祖先为齐国人,祖 父,父亲皆为秦将。秦统一后率3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后胡亥与赵高矫诏杀扶苏,并逼蒙恬自杀。相传蒙恬发明了毛笔,但可能应为毛笔的改良者。

11扶苏:秦始皇长子。因不同意焚书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监军。后被胡亥等人设计害死。葬于今绥德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

1 杜预:西晋将领,学者。他认为忘战必危,勤于讲武,又博学多能。当时被称为“杜武库”。

2 僧肇:俗姓张,京兆人。既今西安。东晋佛学哲学家。鸠摩罗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丰人。既今临潼区新丰镇。后秦时期曾到天竺取经。

4 王子直:南北朝时西魏著名将领。任车骑将军,平凉州叛乱。废帝元年拜使持节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韦孝宽:南北朝时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将领。

6 宇文沂:本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将领。因隋文帝多疑罢其官,随心怀不满,图谋反隋,事泄被杀。

7 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东郊。北周时任广州刺史。隋开皇初,献平陈之计,修造战舰,为上流之师。后以行军总管击南宁,未至而卒。

两汉时期

1 田何:西汉经学大使。孔子授[易],五传至田何。始皇焚书,[易]赖田何口授,始得传于后世。汉代[易]学宗师,汉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业。

2 宣曲任氏:长安宣曲人,西汉大富商。其祖原为秦督道粮仓的管理人员。秦亡时,人们争抢金银珠宝。只有任氏储存大量粮食。后因此起家。但家风优良。

3 刘彻:西汉武帝,景帝之子。实行推恩制。分全国为十三州。禁止私人铸钱,统一币制,制五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放弃和亲政策,和匈奴之间连年作战,击溃匈奴主力。派张褰出使西域。兴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创建太学。为史上一代明君。

4 窦婴:西汉大臣,文帝窦皇后从兄子。因与武帝丞相田汾争地等原因被杀。

5 苏建:西汉将军,苏武之父。建朔方。因与赵信共率部三千多骑与匈奴数万骑相遇,激战一天多,赵信投敌,苏建逃回,按律当斩,武帝赦其死罪但贬为庶人。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 张汤:西汉杜县{今西安东南}人。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罗织株连,处死数万人。建一武帝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后被迫自杀。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且都是俸禄和皇帝赏赐所得,足见其廉洁。

隋时期

1 虞庆则: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鲁国公,后任右武侯大将军。讨平岭南人李贤反叛回程途中被诬谋反而被杀。

2 于仲文:北周至隋时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汉书刊繁]等书。

3 韦师: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东河南十八州安抚大使。一生为官清廉。

4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突厥可汗入侵,但闻其名后不战而退。史追击百余里,杀敌数千。后因遭杨素妒嫉被诬陷而死。

5 张定和:万年人,今西安东。隋朝著名将领。后从炀帝征伐吐谷浑,挺身登山,被乱箭射死。

6 宇文恺:原籍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主持修建宗庙,宫殿,陵墓,广通渠等,并策划修建隋新都大兴城。后又奉命修建东都洛阳城。其设计理念对当时及后世周边国家都城的设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7 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瓦岗军领袖。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谋反罪击杀。

8 王世充:隋新丰县,今临潼区人。隋代将领。唐武德四年,兵败降唐,后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唐时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源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劝其反隋。李渊称帝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开山:京兆府,今户县人。唐初大将。从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4 韦仁寿:京兆万年人。为官廉洁能干。

5 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长安人。遗命不厚葬不起山陵。与太宗合葬于今礼泉县之昭陵。

6 姚思廉:京兆万年人。唐代史学家。

7 法顺:雍州万年人。隋唐时僧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华严宗初祖。

8 颜师古:京兆万年人。博览群书,学识广博,是著名的训诂学家。

9 唐临:长安人。历任大理卿,刑部尚书等职。凡唐临审理案件犯人无一有异议。

10 张俭:京兆新丰人。唐初为右卫郎将,代州都督,营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11 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后因谋为太子,贬为顺阳王。

12 阎立德:京兆万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学家兼工艺家。唐著名离宫别馆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13 阎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阎立德之弟。主持修订多种医书,对中国医药学有相当影响。

14 窥基:京兆长安人。唐右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师从于玄奘法师。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窥基舍利塔在今长安县兴教寺。

15 韦待价:京兆万年人。官至兰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战,升任凉州都督。

16 李贤:唐高宗子,武则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为太子。后被武则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杀。

17 周兴:长安人。唐酷吏。后被来俊臣所逼流放于岭南,路上被仇家所杀。

18 李昭德:京兆长安人。官拜凤阁侍郎。因来俊臣诬告下狱,后来俊臣也被下狱,两人同天被杀。

19 来俊臣:唐雍州万年人。酷吏。后被武则天所杀。

20 怀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东塔宗创始人。

21 王孝杰:京兆新丰人。为唐时大将,后战死于讨伐契丹之作战中。

22 李重润:中宗李显长子。因有人诬告其余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与武则天之事,被武则天棒杀。

23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书右仆射。后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忧郁而死。

24 韦皇后:长安人。唐中宗李显皇后。中宗复位后,听信上官婉儿诱劝预效法武则天之所作所为。后被李隆基所杀。

25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后随祖父迁来长安。华严宗实际创始人,被尊为三祖。

26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则天所生。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27 韩思复:京兆长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为官清廉。

28 韦景骏:京兆万年人。任房州刺史。

29 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统治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后因安史之乱,返回长安后被肃宗迁居于西内太极宫最终抑郁而死。

30 韩休:京兆长安人。任礼部侍郎虢洲刺史。

31 李尚隐:原籍赵郡,徒京兆万年。曾任桂州都督,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史。

32 韩朝宗:京兆长安人。任荆州长史,高平太守。

33 王昌龄:京兆人。唐时诗人。

34 韩干:京兆蓝田人。盛唐时著名画家。被誉为画马神手。

35 张萱:京兆人。盛唐时画家。现存世的{唐后行从图}是他的作品。其{捣练图}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唐时期2

1 韦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学家。并著有[高宗实录][御史台记][两京新记]等二百余卷

2 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写文章,开元初进士及第。后升至工部尚书。卒年八十一岁。

3 怀素:原籍长沙,徒京兆。俗姓钱。擅草书,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怀素草书名碑[千字文]及[东陵圣母帖]

4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次史,刑部尚书等职。为官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国公。唐德宗时李西列叛乱,他奉命前去劝谕李西列,后被李杀害。颜真卿以书法闻名。存世碑刻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行书有[争坐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 韩晃:京兆长安人。历任吏部外侍郎,镇海军节度使,后封晋国公。好古琴,喜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文苑图][五牛图]今存于故宫博物院。

6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著名理财家。封扶风郡公。

7 韦皋:京兆万年人。任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南康郡王,检校太尉。多次击败吐蕃,使西南少数民族多数内附。

8 惠果:京兆万年人。唐代名僧。后常住青龙寺,向来唐求法的僧侣授密宗教义,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学成后归国创立了日本真言宗。

9 杜黄裳:京兆万年人。唐名臣。封河中节度使。曾劝宪宗整顿纲纪,削平藩镇。

10 程异:京兆长安人。一生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钱。

11 韦丹:京兆万年人。颜真卿外孙。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后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记功。

12 薛涛: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3 杜牧: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历任黄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14 韦正贯:京兆万年人。任太子校书郎,调华原尉。一生为官清廉。

15 鱼玄机: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6 韦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学家。写[秦妇吟]长达1366字,是现存唐代最长的一首七言古诗。但其笔迹传世少见。

17 杜光庭:京兆长安人。唐末五代时期道士。晚年隐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余种。

18 卫贤: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画家。有[雪宫图][蜀道图][盘车水墨图]等传于世。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高士图]和上海博物馆的[闸口盘车图卷]也均出自他手,为稀世珍宝。

宋元明清时期[1840年前]

1 杜汉徽:京兆长安人。宋初名将。善骑射。后晋,后汉,后周时期戍守边州,屡破辽兵。任天长军使,雄武军使。后因病而卒。

2 王意见:京兆万年人。宋代诗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等官职。七十九岁无疾而终。

3 李成:京兆长安人。宋初画家。先世为唐宗室。[宣和画谱]推他的山水画为古今第一。

4 许道宁:京兆长安人。五代,宋初画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图][秋山萧寺图]。

5 刘谦:京兆长安人。宋史学家兼诗人。曾任荣州刺史,后奉诏修撰[五代史]著有诗集一卷。

6 杨砺:京兆户县人。官至翰林学士。但一生清苦。死后真宗冒雨致祭。

7 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书法家。后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称崖夫民伯。

8 史序:京兆长安人。宋代天文学家。任翰林院主簿,监丞。

9 种世衡:京兆长安人。宋朝名将。开清涧县城。深得当地军民爱戴,死后军民画像苦祭。

10 石苍书:京兆人。宋代书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职。

11 薛绍彭:京兆长安人。宋代书法家。今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藏有薛绍彭题诗石刻。

12 吕大钧: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人。北宋学者。著有[乡约][四书注][成德集]等书。

13 赵瞻:凤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县]人。任侍御史等官职。著有[春秋论][奏议][文集][西山别录]等书。

14 吕大防: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盐铁判官,太长博士,后官至宰相。

15 吕大忠: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县令,知州,河北转运判官,陕西转运副使等职。任陕西转运副使之职时,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以及当时长安一代遭受破坏的历代石碑细心收集。移置到府学北边[今陕西碑林博物馆]地址。并选择干燥坚固地基稳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这些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为今之碑林博物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其功流芳千古。

16 吕大临: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北宋学者。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著有[礼记解][程门问答][易章][论语解][孟子讲仪][考古图]等书。所著[考古图]为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7 种师道:京兆长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官至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京畿两河宣抚使,统领各路勤王兵。宋军兵威始振。金兵闻其名而退兵。

18 成宗道:京兆长安人。宋代名画家。工画人物,兼擅长刻石。

19 扬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学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来召,以疾辞。后又数次召用,皆不赴。为元代关学复起的重要人物。

20 红字李二:京兆人。失却原名,以艺名称世。元杂剧家,秦腔艺人。与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合作编写杂居[开坛阐教黄粱梦][岳阳楼]等剧。

21 王真: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因屡战有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使。后在对敌作战中身受重伤但仍杀敌数十人,环顾左右说:“我义不死于敌手”。遂自杀。后成祖继位,追封金乡侯。

22 王通: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军。金乡侯王真之子。任武义伯加太子太保。

23 李锦: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学者。当时关中许多学者均出自他门下。

24 雍泰: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官至户部尚书。一生为官刚正清廉。

25 吕楠:高陵人。理学家。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毕生著述甚丰,有[四书因向][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礼问内篇外篇][史馆献纳][南省奏稿][诗乐图谱][史约][高陵志][解州志][泾野文集]等。

26 王九思: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传世刻印书籍有[吕氏春秋][国语][左传][六子全书][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议]等。为明代陕西私人刻书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 冯从吾:西安府长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历任尚宝卿,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创立关中书院。著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关学编][古文集选]等书。

28 梁化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县]人。清代将领。顺治三年武进士。因战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 张勇:陕西洋县人后徒居长安。清朝将领。历任云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师一等候。死后赠太师。

30 赵宏印:陕西神木人。清朝将领。因战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苏州十二年,盗贼敛迹,官民安宁。死后,郡人祀于名宦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78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随机推荐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妮维雅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品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确保你购买到的妮维雅是真正的正品,请你多角度进行鉴别。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妮维雅的包装通常具有高质感,印刷清晰,无模糊或拼写错误。包装盒上会有具体的产品信息,如成分、

    2024-04-15
    54500
  • 我用完妮维雅男士洁面泥 感觉脸特别凉 凉到刺痛 一会就好了 是不是过敏 是的话求解决办法。。。谢谢!

    用完妮维雅男士洁面泥,感觉脸特别凉,凉到刺痛,但一会儿就好了。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对某些成分过敏导致的。虽然我不能确定你是否真的过敏,但你描述的症状和体验与过敏反应相似。妮维雅男士洁面泥是一款受到非常多消费者喜欢和好评的产品,但并不代表每个

    2024-04-15
    51800
  • 挂耳v脸面膜真的有用吗

    1、坚持用是可以的,不过要配合瘦脸紧致精油一起用,一般都有跟瘦脸膜套盒的。2、很多瘦脸面膜确实以紧致肌肤的作用起到了瘦脸的效果,但是并不能改变脸部本身的骨架,所以,骨架大的MM想变成V型脸,光依赖面膜是不可能的哦~瘦脸面膜是只能祛除脸部赘肉

    2024-04-15
    49900
  • 推荐一下和守护甜心一样好看的动画片~

    爱情樱兰高中男公关部 校园+爱情+后宫SA优等生 校园+爱情+后宫新安琪莉可 后宫+战斗四圣兽 后宫完美**进化论 校园+友情+爱情不可思议游戏 穿越+后宫遥远时空中 穿越+后宫彩云国物语 古代+后宫从今天开始做魔王 穿越+后宫金色的琴弦

    2024-04-15
    457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使用顺序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功能区别。精华液是一种具有高浓度活性成分的保养品,可以为肌肤提供深层营养滋润,在保持肌肤水油

    2024-04-15
    44600
  • 止汗露哪个牌子效果好

    止汗露比较好的品牌如下:1、Secret。Secret是美国品牌,属于宝洁公司旗下,它在美国市场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广受消费者认可的一个品牌,Secret止汗露产品线比较丰富,各种类型的都覆盖,成分也比较温和亲肤。2、舒耐。舒耐是联合利

    2024-04-15
    35700
  • 美容液 精华 洁肤晶露 洗面乳 防晒霜 哪个顺序???

    先洗面乳(如果是有去角质功能的洁肤晶露,建议每周用一次,如果是温和的,与洗面乳的功能一样可以早晚用)再用精华(美容液的功能不祥细,如果与保湿乳、保湿霜的功能一样,就可以用了精华再用也可以的。)最后擦防晒霜(所有的保养过程,防晒都是最后一步)

    2024-04-15
    36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