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教教越剧の知识

谁能教教越剧の知识,第1张

越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京剧、越剧[1]、黄梅戏、评剧、豫剧)之称。清末起源于浙江 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

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

今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发展历史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主要是马塘村为主,可以说是越剧的起源了,越剧起源应该是在马塘了,因而越剧应该有近150年的历史了)。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

1929年(即民国18年),嵊县办起第二个女班,之后续有举办。1931年(即民国20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1928年(即民国17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上海),1941年(即民国30年)下半年增至36个。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

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旦角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为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青年演员如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都已崭露头角。

1944年9月,尹桂芳、竺水招在龙门戏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投入“新越剧”的行列,越剧的面貌在短短几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剧院荟萃了越剧界一大批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编、导、演、音、美等专门人才,在中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发挥了国家剧院示范作用。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越剧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至60年代初,越剧已流布到二十多个省市,影响日益扩大。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批著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

80年代后期始,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上海的越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剧界的有志之士正在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力争使上海越剧事业重新走向辉煌。

经典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老虎抢亲》、《五女拜寿》、《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桃花扇》、《何文秀》、《玉堂春》、《血手印》、《打金枝》、《玉蜻蜓》、《碧玉簪》、《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孟丽君》、《山河恋》、《李娃传》、《北地王》《九斤姑娘》、《沙漠王子》、《盘妻索妻》、《盘夫索夫》、《送花楼会》、《柳毅传书》、《陆游与唐琬》、《胭脂》、《追鱼》、《情探》、《汉宫怨》、《春江月》、《桐江雨》、《花烛泪》、《孔雀东南飞》等等。

流派艺术

越剧《西厢记》中尹桂芳(尹派)饰张生

1942年10月(即民国31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后来这两种曲调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

袁派:由袁雪芬[2]创立。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声情并茂。流派传人:筱水招、方亚芬、陶琪、华怡青、朱东韵等。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她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而不漂浮,吐字清晰而别有风味。尹派的特点深沉隽永,缠绵柔和。流派传人: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齐春雷、王清,张琳等。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流派传人:筱明珠,吴凤花、章瑞虹、孟科娟、方雪雯、徐铭、陈琦、江瑶、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陈雪萍、丁赛君,王柔桑。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流派传人:钱惠丽、张小君、郑国凤、陈娜君、刘觉、金美芳、汪秀月、邵雁、杨婷娜。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流派传人:杨童华、杨文蔚、丁小蛙等。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流派传人:何英、颜佳、陈飞、陈颖、陈艺、陈岚、洪芬飞、张腊娇、薛莺、胡佩娣、张金月、裘丹莉,董鉴鸿等。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流派传人:谢群英、黄美菊,樊婷婷等。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流派传人:黄慧、曹银娣、夏赛丽、廖琪瑛、徐标新、许杰、张宇峰,裘巧芳等。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三看御妹》、《莫愁女》等。流派传人:夏雯君、竺小招、殷瑞芬、孙静、孙婷涯。

戚派:由戚雅仙[7]创立。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流派传人:王杭娟、傅幸文、金静、周雅琴、朱祝芬,周美姣等。

王派:由王文娟[9]创立。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流派传人:周云娟、李敏、舒锦霞、单仰萍、陈晓红、王志萍、洪瑛,钱爱玉等。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是越剧流派中最年轻的流派(各流派中创派时间最迟)。吕瑞英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代表剧目有:《打金枝》、《西厢记》、《花中君子》,《穆桂英》等。流派传人:陈辉玲、赵海英、吴素英、孙智君、黄依群,张咏梅等。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工花旦。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流派传人:薛桂珍、何赛飞、袁小云,杨学梅等。

张派:由张桂凤创立。工老生。其表演真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见长;其唱腔刚劲挺拔,顿挫分明,声情并茂。代表剧目:《二堂放子》、《九斤姑娘》。流派传人:董柯娣、郑曼莉、章海灵、吴群、蔡燕、王晓玲、乐彩珍、王金萍、张国华,张承好等。

徐派:由徐天红创立。工老生。唱腔吸收绍剧顿挫跌宕,高亢昂扬的风格。嗓音高亢,吐字注重喷口功夫。发声运用颤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被称为“抖抖腔”。代表剧目:《红楼梦》、《二堂放子》,《明月重圆夜》等。流派传人:金烨等。

吴派:由吴小楼创立。工老生。表演苍劲凝重,激昂舒展,富有激情,嗓音宽厚宏亮,中低音音质饱满,善于塑造各类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代表剧目:《情探》等。流派传人:金红等。

商派:由商芳臣创立。工老生。商芳臣早年与邢竹琴、竺素娥、赵瑞花、姚水娟等人合作。在原有的老生唱腔基础上尝试改革,借鉴绍兴大班中的尺调,融合到越剧的四工调中,唱腔高亢遒劲,清峻壮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生唱腔。代表剧目:《柳毅传书》等。流派传人:胡国美等。

周派:由周宝奎创立。工老旦。周宝奎有“老旦王”之称。唱腔质朴真切,塑造人物性格身份各异。戏路较宽。演技老到,塑造人物生动,能根据各种人物性格设计唱腔,使人物形象在唱腔中得以生动体现。代表剧目:《碧玉簪》中的婆婆,《红楼梦》中的贾母等。流派传人:俞会珍、王铧丽等。

装扮艺术

越剧早期演出,男角多不化妆;男演女角时,把脑后的辫子散开,梳成发髻,脸上搽胭脂和铅粉;有些草台班的女角化妆,两颊用红纸沾水搽腮红,不画眉,或用锅底灰画眉,称“清水打扮”。后来演古装戏,仿效绍剧,学水粉化妆法,白粉底,红胭脂,墨膏描眉眼。大花面开脸,小丑画白鼻梁。1942年(民国31年)10月雪声越剧团上演《古庙冤魂》时,韩义首次给袁雪芬试化油彩装,之后,编导于吟又邀请**明星为该团作化妆指导,全部废除水粉上妆,改用油彩。此后数年间,尹桂芳、竺水招、傅全香、钱妙花、吴小楼等在演出新编剧目时,均改为油彩化妆。1946年(民国35年)化妆师陈绍周在越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化妆了祥林嫂从青年到残年成为乞婆的舞台造型。越剧界在上海**界、话剧界化妆师们的大力支持下,不断研究与实践,于5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具有剧种风格的化妆特点,这就是吸收传统的水粉化妆法色彩鲜明的优点和**、话剧化妆柔和自然的长处,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线条清新、五官分明,既符合生活又有艺术夸张的特色,给观众以柔美抒情的美感。

发式和头饰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制和特点。男班初期,男演员解开自己头上的辫子梳上发髻,插朵花,这是最早的发式与头饰。之后演古装戏,仿照绍剧。用小玻璃管串成排须,装饰发髻,在发髻上用顶花装饰。20年代学京剧,包大头,但最初没有条件制备全套“头面”,改用木质或铁皮做成定型水片,很少使用全副头面来装饰演出。自女班诞生后,因女演员留有辫子,就用作“包头”的“发帘子”和顶级假发,并与服装的“私彩行头”相配合,学习京剧使用“铜泡包头”(如《别窑》中的王宝钏)、“水钻包头”(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点彩包头”(如《碧玉簪》中李夫人)所使用的头饰。40年代初,袁雪芬在演出《恒娘》时,改为用自己的头发梳成古装头,把头面饰件按需要选择使用。之后,演员们也在服装改革的同时,纷纷改革头饰,从古装仕女画中找根据,开始创造越剧旦角特有的古装发式和头饰,头饰改繁为简,改华丽为清丽,头上以戴珠凤为主,装饰花不多,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50年代,为了发式的需要和化妆省时,开始做假发头套。1950年初,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建立后,首先设置了“化妆管理”专业人员,并相继配备了造型设计人员,专门绘制按导演要求设计的发式和头饰设计图。有了专业设计人员后,对头饰进行专门设计,然后送样稿到戏剧服装厂定制,从而打破了传统头面饰物的固定模式,把古代生活中的簪、钗、步摇、帼、巾帼、钮、花钿等巧妙地运用到舞台人物形象中去,为皇后、公主、官宦女眷设计出九尾凤、七尾凤、双头凤、对凤;对一般书香门第家眷设计了偏凤、单凤、凤头钗、中凤;为贫寒人家妇女设计了云头、如意、百吉、小珠凤等。头上戴的花也很讲究,不能随便戴,注意从人物性格出发,注意花与头上其它装饰物的平衡感、层次感。花的色彩一般不戴特别鲜艳的,大都以间色为主,保持与服装色调的和谐。上海越剧的这种创意受到艺术界的重视,上海越剧院的化妆师陈利华、孙志贤等,还曾被邀为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学生、戏剧导演进修班授课。

髯口

在小歌班初期,演古装戏中男角,有的用庙里泥塑神像的髯口,亦有用黑白纱线制成一排当髯口。开始租用演出行头后,即采用绍剧的髯口。1917年(即民国6年)男班进入上海后,采用京剧的髯口,如老生、大面的“黑满”、“苍满”、“白满”,小丑的“八字”、“吊搭”等等。30年代初期女班演出,仍然沿袭京剧髯口。30年代末,越剧兴起改革,髯口也开始改良。先是将髯须改短、改轻。40年代初,老生不用传统挂须,学习话剧的“粘胡”。后因“粘胡”化妆法既不方便又化时间较多,遂改为用铜丝作架子,制作各种胡须。大面需用满腮胡须时,不再用“虬髯”,改用“套胡”,小丑不再用“八字胡”、“吊搭”,而用“夹鼻胡”、“翘胡”,被统称为“改良胡”。传统的“满口”不见嘴唇,改良胡用粗铜丝弯曲成型,嘴唇外露可见,有五绺胡、三绺胡等。60年代上海越剧演古装剧时,全部用改良胡,胡须原料以人发和牦牛毛为主,掺入羊毛,然后将毛发勾在肉色丝绢或网眼纱上。

布景道具

布景

(1) 写实型布景。以写实产生意境的手法,时空变化不大,却能在观众中产生一定的幻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西厢记》《红楼梦》,静安越剧团演出的《光绪皇帝》等剧的布景。

(2) 虚实结合型布景。这是越剧布景大量采用的方法。一种是小装置(从40年代“样式化装置”发展而来),设计景物以局部形象为主,省略其他,由观众的想象去意会全局。这种布景留有较大的表演空间,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三看御妹》、少壮越剧团演出的《李翠英》等剧。另一种是大小装置相结合的布景(即写实布景与小装置相结合),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祥林嫂》《北地王》《金山战鼓》等剧。

(3) 中性和特性的布景。它是在吸收话剧布景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越剧自己独有的舞台美术语言糅合而产生的。在运用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多变性,使不同的场景产生和谐美,又不失各个场景的规定情境及自己固有的特点。如上海越剧院在80年代演出的《汉文皇后》等剧。

(4) 装饰性布景。它在“守旧”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创造,常用在时空变化较大、传统表演手法较浓的剧目中。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盘夫索夫》《打金枝》《碧玉簪》等剧。

(5) 借鉴民间艺术风格的布景。它把特定环境与装饰性糅为一体,如把民间剪纸、皮影艺术手法吸收运用,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韵味。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白蛇传》、《十一郎》、现代剧《纺纱闯将》等剧。

服装类别及特点

越剧在小歌班初期,戏中角色的穿戴大多数借用生活中的衣衫、长袍、马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神像蟒袍。后来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用戏装,放在篾篓里,挑着走村跑镇,这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租赁行头多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行头样式,基本上是绍剧、京剧传统样式。

20世纪20~30年代绍兴文戏时期,受上海京剧衣箱制度影响,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服装开始分开。主要演员穿“私彩行头”(又称私房行头),由主要演员负责添置;一般演员及龙套、宫女等群众演员,穿“堂中行头”,这类行头由班主或香衣班头出资租借。由于当时观众既要看演员又要看行头,促使一些名演员竞相炫耀私彩行头,有的小旦演出时,在一个晚上连换10多套服装。有人称这时的越剧服装是“杂乱无章”时期。

越剧服装设计开始于1943年(即民国32年)。专业舞美设计韩义在《雨夜惊梦》中,对剧中魔王及4个小鬼的服装作了设计;是年11月,袁雪芬主演《香妃》时,因剧中人物有兄弟民族及出场人物身份较多,力求艺术上的统一,全部服装由韩义统盘设计,由演员自己置办,戏院老板根据角色主次贴一部分置办费。这是越剧服装的一大改革。

40年代后期,越剧服装改革通过不断艺术实践,总结成败经验教训,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成长起了一批专业设计师,如幸熙、苏石风、韩义、张坚安以及新中国诞生后成长的陈利华等。

越剧服装在配色上,突破衣箱常用的“上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的特色,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在衣料上,不再用传统服装反光较强的软缎,而主要用无反光的绉缎作面料,兼用丝绒、乔其纱、珠罗纱等,水袖则用无光纺。服装的款式和佩饰,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民间美术中借鉴,创造了自己的新式样,然后按人物不同需要,配上云肩、项链、飘带、丝绦、玉佩等,使服装变化丰富起来,并且带有历史时代感,但以明代款式居多。60年代以后,衣料试用了新颖的产品,使设计的天地更为广阔。有些利用古色古香的绸缎纹饰代替绣花,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由于不懈地探索和积累,越剧服装的轻柔、淡雅、清丽的独特风格,不断巩固和发展,并在国内外演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成为我国戏曲服装中另一种服装风格样式。

古装衣

古装衣是越剧的特色服装,在剧中年轻女子和中年妇女经常穿戴。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搭配有短裙、或中裙、佩、腰带、玉饰。短、中、长裙又有折裥和无折裥之分。按身份不同,古装衣又分为仕女衣、民间衣、宫装衣。其特点是裙长衣短,胸腰收紧,形体分明。

越剧蟒

越剧蟒首先在色彩上,不再按传统的上五色的蟒,分阶、分身份严格穿戴的衣箱制,而是下五色、间色的都有,但又参照上五色色阶等级制的习俗,在间色中选择。如《打金枝》中蟒的色彩、纹样更简炼更随意,《孟丽君》中用了许多的间色蟒袍。另一种方法是参照历史典律和官阶运用色彩,如《长乐宫》中老皇帝穿黑衣,用“黼”、“黻”、“粉米”、“日”、“月”、“宗彝”、“藻”、“山”、“星”、“华虫”、“火”等象征性图案。越剧有时把传统的“蟒”改为袍制,叫蟒袍。在制作上和传统的“蟒”有很大的区别。蟒不再是整件夹里,而前后是麻衬,使前后挺括硬撑,以显官风十足。发展到后来,蟒的前后内衬有的干脆不用麻衬,用布刮浆代替。

越剧靠

越剧男班早期都用传统大靠,女班也沿用传统大靠(硬靠)。改革后,武生很少用靠旗、靠肚,小生串演武生更不用靠旗。“靠身”、“靠脚”、“靠肩”,不再用“网子穗”或“排须”、搂带,一般也不用双层靠肩。靠肚不再是传统的平面一大块,改为围腰的“腰包”再束虎头腰带。靠衣不绣花,都用甲片。民国33年春,袁雪芬饰演《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所穿戎装,甲片开始用铜片,上甲、下甲都用,以后,纹样有“鱼鳞甲”、“丁字甲”、“人字甲”、“龟背甲”等,有金绣,也有用金缎、银缎剪贴,或金银宽边花版线缝纫上去。护心镜有用克罗米铜泡,或盘金、盘银。

越剧裙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以后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40年代雪声剧团受清末仕女画的影响,设计了“褙裙”。这种褙裙,罩在大裥裙外,正面用佩,佩长及脚面,很简洁。这种“褙裙”在《梁祝哀史》、《嫦娥奔月》等剧中反复使用。短裙,行话称“包屁股”,有折裥的,有不打折裥的,有网眼雕花的,有绣花、贴花、斜裁、平裁的,花样繁多。

越剧云肩

最早用的都是传统大云肩,以后发展到百多种,如:对开云肩、珠云肩(白珠或金、银珠穿成的)、有领云肩、无领云肩,如意云肩、花形云肩、网眼云肩等。

褶子与帔

越剧小生穿的褶子是不开门襟的,有圆领、斜领、对开领,开门襟的是“帔”。这种“帔”往往在剧中有夫妻俩出场时,运用相同色彩,称“对帔”。越剧帔在领口上又变化出多种样式,如斜襟帔、直襟帔、翻领帔、如意领帔等。小生褶子与帔,多用间色,花纹偏一边,有四君子花纹(梅、兰、竹、菊),也有用牡丹、玉兰等花纹,领边也越改越窄,约二寸,朝秀美的方向发展。越剧所有衣服在服装的“夹窝”里都挖“裉袋”(夹窝裁剪成圆形),所以越剧的戏服,双肩挥洒自如、平稳服贴而且舒服。

越剧盔帽

越剧早期男班演传统戏时的盔帽,是借用生活中的秀才帽或有额玉的瓜皮帽,有的是在拆除破旧小庙时从菩萨神像头上取下的盔帽。以后租用绍剧、京剧的服装和盔帽。女班进入上海后,主要演员有了“私彩行头”,身上穿的戏服、头上戴的盔帽都是到南恒泰彩靴店或广东路戏服店买的。而其他穿“堂中行头”的演员,则是穿戴租来的戏服、盔帽。这些盔帽基本上是承袭了京剧或昆剧的帽箱制,如《香笺泪》、《梁祝》中小生戴的盔帽,都是京剧的文生巾。

在改革中注意运用传统色彩和兼顾生活风俗习惯。如帝王、皇族常用明**、杏**,婚庆喜事常用红色,丧葬戴孝常用白色。纹样色彩多以点翠为主,兼用其他色彩,强调素净、简洁。盔帽上贴银盘金要求和服装一致。纹样用法,帝王、王族都用“行龙”、“正龙”、“夔龙”;皇妃、公主都用“凤鸟牡丹”;老年角色都用“八宝”、“福禄寿”字样;武行角色都采用动物变形图案;文行角色都采用花草变形图案,并兼用装饰性的回纹、云纹和几何纹,但形态已变化,装饰的位置不同。传统盔帽上常用不同颜色的绒球进行装饰,而越剧盔帽却用得很少,这是越剧盔帽区别于京昆盔帽的重要标志。在新编历史剧中,越剧把历史生活中的“进贤冠”、“方山冠”、“通天冠”、“束发冠”、“法冠”、“巧士冠”、“缁布冠”等加以改良,运用到舞台人物中来。传统凤冠是皇后、嫔妃和公主所戴,女子在婚礼大典时也戴这种凤冠。越剧除了传统剧目中仍戴凤冠外,一般在其他剧目中不再戴这种装满绒球的凤冠了。如《打金枝》中的公主、皇后,《长乐宫》中的皇后,《孟丽君》中的孟丽君,都改凤冠为额形,或装插,头上露出髻发,采用正凤为主,边凤插戴两旁,或对凤为主,边凤插戴两旁,然后再把“如意”、“单凤”、“步摇”等头饰进行装戴。

越剧靴鞋

越剧男班在“草台班”时期,演员已穿租借的靴鞋。女班进上海后,学京剧、绍剧穿高靴,特别是大面、老生,官带装扮穿高靴居多。女班小生穿的靴鞋都不高,穿云鞋,有平底的鞋,有一寸左右的鞋。小旦为弥补身材过矮,在鞋内垫高二三寸。30年代末“高升舞台”演出《彩姨娘》,筱丹桂饰彩姨娘,为了增高身材曾用过“踩跷”。直到1944年(即民国33年)演《新梁祝哀史》的男角小生才穿一寸左右的薄高靴。解放后,小生穿三套云高靴居多,一般都要二三寸左右,个别演员还要再加内高。1955年,拍《梁山伯与祝英台》**后,靴鞋改革,不但穿高靴,在靴头上也改成有云饰纹的花样或绣花,色彩套成强烈和谐的三色,俗称三套云高靴。

在越剧中,小旦和花旦的具体区别如下:

1 角色性格:小旦一般扮演的是年轻女性角色,性格活泼、泼辣、放荡。花旦则扮演的是比小旦年长一些的女性角色,性格更加成熟,唱腔婉转妩媚,形象装扮更加娇俏艳丽。

2 唱功表现:小旦以唱功见长,在越剧中的戏份相对较多,而花旦在唱功方面则稍显逊色,更多的是通过动作和表情来展现角色性格和情感。

3 角色定位:小旦在越剧中一般扮演的是年轻的女性配角,而花旦则多扮演的是中年女性角色,虽然也有花旦扮演年轻女性的情况,但相对较少。

总之,在越剧中,小旦和花旦虽然都是女性角色,但在角色性格、唱功表现和角色定位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男的。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

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1、王文娟,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1926年12月19日生于中国浙江嵊县。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

2、王君安,女,越剧小生,一级演员。家乡嵊州(原嵊县)。1980年,年仅十一岁的王君安以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和一段《黛玉焚稿》考取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3、王志萍,一级演员。浙江舟山人,1966年11月出生。1980年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198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中扮演素花一角。

4、杨魏文,女,国家一级演员,宁波艺术剧院小百花越剧团演员,尹派小生兼攻范派、陆派和徐派。师承徐派创始人徐玉兰和陆派创始人陆锦花的弟子曹银娣。

5、张杭英,女,国家一级演员。浙江海宁市越剧团当家花旦。曾多次在省戏剧节获奖;也获得过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她扮相秀丽,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小家碧玉的娴静。

越剧女小生怎么束胸,一般是采用"LesKing束胸内衣"

通过穿着衣服实现好的束胸效果,当脱下衣服,依然回复原样,因此在影视界,舞台艺术,校园剧中广泛应用。

什么是LesKing束胸内衣

LesKing束胸内衣,是通过现在的针织面料,加三排挂钩或者魔术贴来实现束胸,视觉上起到胸平的效果,因此受到爱酷女孩,角色扮演,男扮女装的喜欢,同时,也适合男性,如男性女乳的

LesKing束胸内衣,可以从最早最大的束胸网站"tt束胸网"上选购,颜色和种类非常多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工小生。她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而不漂浮,吐字清晰而别有风味。尹派的特点深沉隽永,缠绵柔和。流派传人:筱桂芳、尹瑞芳、邢桂芬、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陈丽宇、 王一敏、王清、齐春雷、张琳等。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工小生。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流派传人:金美芳、刘觉、汪秀月、钱惠丽、邵雁、陈娜君、郑国凤、张小君、周伟君、刘志霞、杨婷娜。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工小生。范瑞娟戏路较宽,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流派传人:丁赛君、陈琦、邵文娟、史济华、陈雪萍、江瑶、章瑞虹、韩婷婷、孟科娟、方雪雯、吴凤花、章青青、王柔桑、徐铭、筱明珠。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主工小生。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主)、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三看御妹》、《莫愁女》等。流派传人:夏雯君、竺小招、孙婷涯、孙静、殷瑞芬。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流派传人:曹银娣、许杰、黄慧、廖琪瑛、夏赛丽、张宇峰、徐标新、裘巧芳等。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流派传人:杨文蔚、丁小蛙、丁莲芳、孙建红、毕继芳、徐宁生、阮建绒、李晓旭、杨童华、徐文芳、戚小红等。 张派:由张桂凤创立。工老生。其表演真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见长;其唱腔刚劲挺拔,顿挫分明,声情并茂。代表剧目:《二堂放子》、《九斤姑娘》。流派传人:王金萍、张国华、董柯娣、张承好、郑曼莉、章海灵、王晓玲、乐彩珍、吴群、蔡燕等。 徐派:由徐天红创立。工老生。唱腔吸收绍剧顿挫跌宕,高亢昂扬的风格。嗓音高亢,吐字注重喷口功夫。发声运用颤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被称为“抖抖腔”。代表剧目:《红楼梦》、《二堂放子》,《明月重圆夜》等。流派传人:金烨等。 吴派:由吴小楼创立。工老生。表演苍劲凝重,激昂舒展,富有激情,嗓音宽厚宏亮,中低音音质饱满,善于塑造各类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代表剧目:《情探》等。流派传人:杨同时、金红,陈琴湘等。 商派:由商芳臣创立。工老生。商芳臣早年与邢竹琴、竺素娥、赵瑞花、姚水娟等人合作。在原有的老生唱腔基础上尝试改革,借鉴绍兴大班中的尺调,融合到越剧的四工调中,唱腔高亢遒劲,清峻壮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生唱腔。代表剧目:《柳毅传书》等。流派传人:胡国美等。 陈派:由陈佩卿创立。工小生。唱腔旋律一般多在中低音进行,又具往高音冲击的力度,在作曲家卢炳容的协助配合下,形成流派。代表剧目:《张羽煮海》、《孔雀东南飞》等。流派传人:钟宝珍。 毛派:由毛佩卿创立。工小生。做工潇洒,吐字清晰,唱腔富有韵味,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代表剧目:《李闯王》、《祥林嫂》、《闯宫》等。 金派:由金宝花创立。工小生。代表剧目:《庵堂认母》、《西厢记》、《胭脂》等。 高派:由高爱娟创立。工小生。据受损的嗓音条件独辟蹊径,从20世纪60年代始逐步形成适应自己嗓音条件跌宕有致的唱腔特色。代表剧目:《荆钗记》、《周仁献嫂》、《杨宗保》、《左维明》等。 浙派越剧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调,由周大风创立。

剧本戏中,包公都是花脸应工的,民间路头戏是有的,比如《包公出世》这出戏就是小生应工,还有越剧《乌盆记》也是小生的。看这两出戏,感觉还好,因为年轻的时候不怎么黑的,你看到就知道了。

这和《龙虎斗》这出戏一样的,越剧团也演出这个,在开头金殿争帅的时候赵匡胤是全红脸,而在叹营和大斗的时候额头是一块白的,表示年纪大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学生一个,说的不对的请帮我指出来,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215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随机推荐

  • 怀孕护肤品有哪些牌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孕期也要美美哒。在孕期除了要感受身体里小生命的一举一动之外,孕妈妈也要注意对自己肌肤的保养哦,不希望做了妈妈之后变粗糙的、就要开始使用孕期也能使用的一些护肤品吧:呼吸蓝色套装 我闺蜜在备孕期间就换了整套护肤品

    2024-04-15
    1025800
  • 伊思蜗牛面膜多少钱一盒有几片?

    每一款护肤产品都有特自己独特的功效,不用品牌的同款护肤产品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伊思蜗牛面膜,一般的面膜都是具有很好的保湿补水效果,这款面膜不仅保湿补水,而且还能去除痘印和暗疮,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那伊思蜗牛面膜多少钱一盒有几片?韩国伊思

    2024-04-15
    48900
  • 婴儿护肤品

    「导读」 宝宝也是可以使用护肤品的,只是在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的谨慎而已,需要保护好宝宝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并且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平衡。婴儿护肤品是指专门针对婴幼儿敏感肌肤研制,用于婴幼儿日常清洁、保护肌肤、预防溼疹、预防痱子等护理的产品。

    2024-04-15
    49400
  • 精华露使用方法(精华液怎么用使用顺序)

     女生买一套护肤品至少需要几百元,护肤品里的精华可以说占了很大一部分。作为同类护肤品中最贵的精华,其成分远高于乳霜。因此,人们在应用时应该正确地应用精华。让我们掌握精华的正确用法。  一、使用前,掌握护肤中精华的在护肤第几步使用。  涂抹精

    2024-04-15
    45000
  • 欧莱雅男士这些水分露,水凝露,精华露醒肤露,平衡露,还有什么什么乳到底有什么区别啊?作用是什么呢?

    欧莱雅男士系列中的水分露、水凝露、精华露、醒肤露和平衡露等产品,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配方、质地和作用。以下是对这些产品的简要介绍:1 欧莱雅男士双重保湿洁面霜:这是一种洁面产品,用于清洁男士肌肤并补充水分。2 欧莱雅男士水能保湿密集精华露:

    2024-04-15
    39500
  • 妮维雅男士润肤霜过期了能用吗

    妮维雅男士润肤霜过期了不能用过期的东西就最好不要用了,而且这种润肤霜虽然说你用的话一次两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这样,而且也不能保证它过期了会产生什么过期的物质,可能会影响你的皮肤,所以脸部最好是不要涂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虽然说影响不大,但是

    2024-04-15
    37600
  • 广西北海的海鲜哪里好吃

    广西北海是一个著名的海鲜之地,这里有着美味的海鲜食品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那么,在北海的海鲜哪里好吃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北海市海鲜市场。北海市海鲜市场坐落于北海市中心区,拥有着数百个摊位贩售着各式海鲜。

    2024-04-15
    27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