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于越剧的流派并不了解,但是我了解越剧作为江浙地区的特色剧种,是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而且越剧的流派也是很多的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于越剧的流派并不了解,但是我了解越剧作为江浙地区的特色剧种,是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而且越剧的流派也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于越剧的流派并不了解,但是我了解越剧作为江浙地区的特色剧种,是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而且越剧的流派也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于越剧的流派并不了解,但是我了解越剧作为江浙地区的特色剧种,是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而且越剧的流派也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于越剧的流派并不了解,但是我了解越剧作为江浙地区的特色剧种,是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而且越剧的流派也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于越剧的流派并不了解,但是我了解越剧作为江浙地区的特色剧种,是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而且越剧的流派也是很多的
范派范瑞娟的表演以温厚典雅著称,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阳刚之气,其唱腔特点是淳朴滋实、宽厚响亮、热情内涵,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拖腔丰富,旋律起伏多变。范瑞娟是“弦下腔”的创始人,因此范派“弦下腔”最规范淳朴、丰富动听。
傅派傅全香的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唱腔上借鉴了京剧程砚秋及昆曲,评弹的演唱方法,尖团音规范分明,真假嗓结合演唱,润腔华彩,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素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http://wwwyuejunet/jyrw/indexhtm
里面介绍十分详细,没有比这个更全的了。。
1单仰萍 女,一级演员。浙江建德人,1962年6月出生。1972年1月进入桐庐艺训班学戏,工旦角,后为桐庐越剧团主要演员。1984年7月,随桐庐越剧团首次到上海,主演《春江月》;1985年11月,随杭州市越剧二团再次到上海,主演《桐江雨》,均受欢迎与好评。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仍由她主演。表演上宗王(文娟)派。1988年至1993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演戏。1998年再次进入红楼团。主演过《红楼梦》、《孟丽君》、《紫玉钗》、《西施归越》、《罗山遗恨》、《曹植与甄洛》、《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等剧目。
2 赵志刚 一级演员。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1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共党员。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初习老生,后工小生。在学习期间,勤奋好学,且能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唱腔上,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各个流派都学,皆有所成,为各派宗师所赞许。1980年学馆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1982年正式拜尹桂芳为师,继承并发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并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越剧舞台上,艺术上不断创新,先后主演过《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宫》、《陆文龙》、《玉镯冤》、《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等以及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两代怨梦》,所演角色个性均较丰满。
3钱惠丽 女,一级演员。浙江诸暨人,1963年4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自幼爱好越剧,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诸暨越剧团,进县戏校培训,工小生。一出开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漂亮嗓音亮丽,脱颖而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优秀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获学员表演优秀奖。1981年9月转为诸暨越剧团正式演员,挑起演出的大梁,主演了《红楼梦》、《碧玉簪》等剧目。1983年来上海演出《红楼梦》,得到徐玉兰的指导,一炮打响,后正式拜徐玉兰为师,继承徐派艺术,几度到红楼团习艺。1988年,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楼剧团领衔演员,主演了《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等剧目。
4华怡青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3年8月出生。1980年考入上海越剧院,送上海市戏曲学校培训,工花旦,私淑袁(雪芬)、王(文娟)两派。1982年任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演员。主演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魂断铜雀台》中的甄洛、《风雪渔樵》中的柳玉仙、《王子复仇记》中的雷莉亚,2000年在新版(尹袁派)《红楼梦》中饰林黛玉,以及《梅龙镇》中饰皇太后(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西厢记》中饰崔莺莺、《红楼梦》中饰林黛玉
5章瑞虹 女,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1963年11月出生。1979年入临海越剧团学艺,工小生,宗范(瑞娟)派。后成为剧团主要演员,兼任副团长。1984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1987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任主要演员,1990年并入红楼剧团。主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孔雀东南飞》、《风月秦淮》、《紫玉钗》、《梨香院》、《桃李梅》、《打金枝》、《孟丽君》、《风雪渔樵》、《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剧目。
6陈 颖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4年2月出生。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工花旦,师承傅派。1980年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红楼剧团的主要演员。扮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薛宝钗、紫鹃,《李娃传》中的李亚仙,《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桃李梅》中的颜文明,《情探·阳告·行路》中的敫桂英和《真假驸马》中的公主,《女皇与公主》中的武则天,《断指记》中的颜秀,《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等十多个剧目中的主要角色。又在越剧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西厢记》中饰演祝英台、李亚仙、红娘。她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断指记》、《李娃传》、《情探》等剧中的唱腔已由音像出版单位制成音带出版,并有CD《陈颖越剧唱腔专辑》发行。
7郑 国 凤 女,一级演员。1966年9月出生,籍贯浙江诸暨。1982年4月考进江苏省无锡市戏剧学校,1986年4月毕业进入无锡市越剧团,专攻小生。1990年调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从艺以来先后荣获过: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江苏赛区“海狮杯”十佳演员,无锡市第二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主演过的戏有《红楼梦》中贾宝玉,《宰相嫁妾》中的柳逢春,《孟丽君》中皇帝,《盘夫索夫》中曾荣,《是我错》中赵文骏,《真假驸马》中董文伯、董文仲,《玉姑峰》中车梅卿,《北地王》中刘湛,《追鱼》中张珍,《风雪渔樵》、新版《红楼梦》中贾宝玉,《蝴蝶梦》中庄周,《救风尘》中的安秀实。曾多次赴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8方亚芬 女,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65年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进上海市委委员。原是浙江镇海越剧团青年演员,1984年11月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学习中业务拔尖,1986年9月,被入选《红楼梦》主要演员,赴法国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1987年戏校毕业后,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挑梁演出。主演过《红楼梦》、《西厢记》、《梨香院》、《风雨大观园》、《莲花女传奇》、《桃李梅》、《风月秦淮》、《啼笑因缘》、《女皇与公主》、《紫玉钗》、新版《红楼梦》、《早春二月》、《蔡锷与小凤仙》、《木棉红》、《救风尘》、《千古情怨》等戏及越剧电视连续剧《蝴蝶的传说》。
9王志萍 女,一级演员。1966年11月出生,籍贯浙江舟山。1980年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1981年进浙江省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扮演素花一角。同年,扮演《叶香盗印》中的叶香,获舟山市越剧汇演优秀小百花奖。年底调入舟山越剧团。1983年参加浙江省越剧汇演,在《棒打冠珠》中饰冠珠,获一等奖。又在《长相思》中饰刘媪,《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1984年学演折子戏《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为师。同年在神话剧《海明珠》中饰海囡,获浙江省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评为省十佳青年演员。1986年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春香传》折子戏及《红楼梦·葬花》,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演唱奖。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1990年辞职去日本,1999年5月重进越剧院。先后主演了《追鱼》、《红楼梦》、《神王恋》、《孟丽君》、《皇帝与村姑》、《梁祝》、《情洒罗山》、新版《红楼梦》、《蝴蝶梦》(获白玉兰主角奖)等剧。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越剧姐妹中的大多数都有苦难的童年。她们都是小小年纪就进了科班,跟着穷苦艺人,挑着戏箱,爬山路、宿破庙,过着“年年卖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流浪生活。抗日战争前后,女子越剧开始进入上海,她们也陆续进了上海。旧社会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弱小者的地狱”。**妹离了狼窝,又进了虎穴。她们一方面是戏院老板的摇钱树,一方面又往往成为达官贵人、巨商大贾以至地痞流氓的“囊中物”。有的人经不起逼迫和诱惑就屈服了。有的人则进行反抗。在上海,曾有人把一大堆金条、珠宝、首饰放在竺水招的面前,要收她做“干女儿”。竺水招轻蔑地看了一眼,冷冷地说:“我自己有爹娘。”说完,扭头就走了。
为了使自己不受十里洋场的污染,袁雪芬暗暗地为自己定了一个做人的标准:“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她不拜“过房娘”,不唱“堂会”,不受礼,不吃请。她淡妆素抹,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表示她不愿与这个肮脏社会同流合污。但在旧社会,要独立做人,谈何容易。不说别的,没有场子,就不能演戏。更何况,在旧社会,艺人的艺术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名演员到了三十岁出头,就算“红颜已老”,就要担心被老板抛弃了。所以她们日思夜想要筹款建造剧场。袁雪芬等人积极奔走,把原来分在四个剧团的十个名演员组织起来,同台演出《山河恋》,想用演出得来的钱去造剧场、办戏校。但是,她们太天真了,以为这样的好事,总不会妨碍别人。哪知道,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竟突然下令,要《山河恋》停止公演。怎么办?姐妹们只有团结起来跟他们斗争!最后,姐妹们胜利了。但是,当时她们并不知道胜利是怎么来的。
“越剧十姐妹”的成长,使越剧如鲜花盛开。而这是和党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分不开的。1946年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看了越剧。事后,他对上海文化界地下党组织的于伶、刘厚生同志说,这次到上海来,看了越剧,出乎意外。这些女孩子都是农民的女儿,受到迫害,进了城市,生活上起了变化,其中有人追求进步。党要主动去接近她们,团结、帮助她们,引导她们进步,因为她们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在党的关怀下,刘厚生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进入越剧团体工作,促进了越剧在编剧、导演、音乐、舞台美术和表演等方面不断革新、发展,使越剧成为综合性较强的而又富有自己特色的剧种。
解放后,在党的引导、教育下,十姐妹中的大部分人入了党。可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家知道,十姐妹中著名的旦角筱丹桂,早在旧社会因不堪流氓、戏霸的虐待而自杀了。活着的九姐妹,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遭了殃。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姐妹们被关进了牛棚,遭受了数不清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竺水招由于不堪忍受凌辱,更由于不愿意诬陷同志,于1968年被残酷迫害致死。江青一伙践踏越剧,迫害越剧艺人,可是人民群众想念她们,给了她们信心和力量。正是这些十分真挚地爱戴着她们的观众,激励着她们在十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考验,继续前进。万恶的“四人帮”被粉碎了。越剧姐妹们又一次获得了解放。她们一个个又满怀激情地登上了舞台。袁雪芬恢复演出了《祥林嫂》,范瑞娟和傅全香再度合作演出了在越剧观众中颇有影响的《孔雀东南飞》,徐玉兰、徐天红和王文娟演出了抒情喜剧《西园记》。越剧迷看了她们的演出后,含着热泪笑着说:“越剧复活了,越剧的青春又回来了!”
“越剧十姐妹”不仅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戏,而且在唱腔和表演上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她们在四、五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对革新、发展越剧,丰富祖国戏曲艺术做出了贡献。袁雪芬是越剧观众所熟悉的一位优秀演员,也是越剧改革的奠基人之一。她扮相俊秀,表演大方、朴实、细腻,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唱腔从容自如,婉转圆润,韵味很浓。她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
著名越剧小生演员尹桂芳,嗓音宽厚,音色润美,唱腔洒脱深沉,自成独特的艺术流派。戏剧评论家们说:“无论演风流潇洒的贾宝玉,聪慧善良的梁玉书,还是丹心傲骨的三闾大夫屈原,她都能探索角色的内心,掌握人物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塑造成一个个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尹桂芳从她正式登台至今,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她的成名戏。她塑造的梁山伯的形象,稳重多情,既含蓄又奔放。她演的“回十八”,更是别具一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盘妻索妻》也是她的看家戏。此外,如《红楼梦》、《屈原》、《西厢记》、《拜月亭》、《何文秀》等等,也都是她的拿手好戏。她的戏路很广,能演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戏德很好,这一点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称赞。
在越剧舞台上,气度英俊潇洒,感情炽热奔放,是著名演员徐玉兰的艺术特征;而戏路广阔,嗓音洪亮,则更是她的特长。解放后,徐玉兰演出了不少很有流派特色的剧目,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林冲》中的林冲,《信陵公子》中的无忌,《关汉卿》中的关汉卿,《西厢记》里的张珙,《春香传》里的李梦龙,《追鱼》里的张珍,《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西园记》里的张继华和《北地王》里的刘谌等。徐玉兰在舞台上把这些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受到观众的赞扬。
在“越剧十姐妹”里,擅长生、旦两行的是竺水招。竺水招是浙江嵊县人,于1935年开始舞台生活。她最初与尹桂芳、傅全香合作时,以花旦角色著称,1947年改演生角,曾与戚雅仙同台演出。她扮相漂亮,端庄。她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特点是朴实无华,亲切感人。她的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南冠草》等。郭沫若同志对她在《南冠草》里扮演的夏浣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越剧十姐妹”里有三位是小生演员。除了尹桂芳、徐玉兰外,还有以饰演忠厚老诚、淳朴文雅的儒生见长的范瑞娟。范瑞娟自小学戏,功底扎实。平日为人淳厚朴素,勤奋好学。她既能扮演情感丰富的梁山伯、许仙等儒生,也善于扮演憨厚老实的贺老六一类的农民形象,还能塑造如韩世忠这样具有将帅风度的英雄人物。她的嗓音宽厚嘹亮,咬字清晰,韵味浓厚。她的唱腔和表演在越剧小生行当里自成一派。
有人称“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香为越剧界的“程砚秋”。这是为什么呢?有人问过傅全香。她说:“别人是这样说的,我实在是不敢当。程砚秋老师是表演艺术大师。我同他相比,那真是池塘比大海了。不过,我对他的表演艺术,的确是佩服的。他是我最喜欢、最钦佩的表演艺术家。傅全香的私淑老师很多。除上面提到的程砚秋以外,还有弹词老艺人徐云志,京剧名旦荀慧生,川剧界的周慕莲,昆剧界的朱传名等。但其中以程砚秋的演唱艺术对她影响为最大。由于她学习并吸收了京剧”程派“的唱法,做到真假声结合。她的唱腔俏丽圆美,曲调婉转。她在表演上以激情充沛、细腻传神见长。她所创造的祝英台、敫桂英、杜十娘、刘兰芝等艺术形象均十分动人。在“越剧十姐妹”当中还有一位著名旦角演员筱丹桂。她不仅功底深厚,扮相俊俏,而且很会演戏。她的表演妩媚娴静,落落大方。由于她既吸收了施银花唱法上的特点,又有自己的创造,演唱时吐字清晰,善于以柔带刚,所以她的唱腔轻松活泼,优美流畅,在越剧界独树一帜。四十年代,筱丹桂在上海演出,曾经红极一时。可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越剧演员,在解放前竟被戏霸张春帆迫害致死,年仅三十岁左右。
在“越剧十姐妹”中还有三位是老生演员,即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
在越剧观众中,提起徐天红,没有人不知道。她是浙江余姚人,十四岁时进科班学戏。十六岁到上海,曾先后与赵瑞花、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戚雅仙等合作演出。徐天红在越剧**《红楼梦》中扮演的贾政,在《明月重圆夜》里扮演的老渔夫,在《西园记》里扮演的赵礼,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扮相潇洒,举止凝重,很有气度。徐天红还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唱腔激越高亢,顿挫有致,颇有独到之处。
张桂凤是越剧著名老生演员之一。张桂凤的演唱受绍剧影响较大,她的唱腔刚健质朴、富于感情。她的戏路很广,无论扮演正派、反派,都相当出色。张桂凤创造的比较成功的艺术形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公远,《金山战鼓》中的韩世忠,《打金枝》里的唐王,《祥林嫂》里的卫老二。她还演过反串老旦的行当,如《西厢记》中的崔夫人和《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等。 在越剧著名老生演员中有一位吴小楼。她的表演稳健大度,动作干净利落,嗓音特别宽厚洪亮、收放自如。她的咬字准确,喷口遒劲,演唱苍劲持重,激昂舒展,富于激情。吴小楼塑造的《天国风云》中的洪秀全和《打金枝》中的唐皇等艺术形象,也颇为成功。
流派是一个剧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 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 ”、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 ”等其它流派。
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 袁派代表作有《祥林嫂》中的祥林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香妃》中的香妃等。 袁派优秀传人有戚亚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水招、朱东韵、方亚芬、陶琪、华怡青等
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尹派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 ,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尹派传人有尹小芳、尹瑞芳、高剑琳、沈嘉麟、赵志刚、肖雅、王君安等等。
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也 善演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范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嫒等。 范派优秀传人有丁赛君、史济华、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等。
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 、动力以情的魅力。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华山圣母,《情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李娃传》的李亚仙,《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等。傅派优秀传人有薛莺、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何英、陈颖、颜恝、陈岚、陈飞等。
徐派: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徐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张珙、《春香传》中李梦龙、《追鱼》中张珍、《北地王》中刘谌等。 徐派优秀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翁荔英、张小君等。
戚派: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戚派艺术朴实无华,感情深沉含蓄,以情动人,戚派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 戚派优秀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徐洁和、周美姣、王杭娟、朱蔺等。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王文娟师承竺素娥,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扮相清秀,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兰芳等影响。王文娟博采众长,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韵味醇厚的风格。她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红楼梦》的林黛玉,《追鱼》的鲤鱼精,《春香传》的春香,《孟丽君》的孟丽君等。王派传人有钱爱玉、姚建平、钱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陆锦花师承张福奎,又受马樟花影响,熔铸吸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艺术。擅长扮注儒生、穷生、巾生。她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其塑造的艺术人物有《珍珠塔》的文卿,《彩楼记》的吕蒙正,《盘夫索夫》的曾荣,《情探》的王魁等。陆派传人主要有曹银娣、陆文治、许杰,以及越剧新秀夏赛丽 等。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虎,《王老虎抢 亲》的周文宾,《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龙都有所创新。毕派传人有杨文蔚、丁莲芳等。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张云霞师承袁雪芬,又拜昆曲名角方传靶为师。她从摹仿到发展到创新,左顾右盼,兼收并蓄,终于脱颖而出。至建国后自立门户,形成了张派艺术。代表作有《秦香莲》、《李翠英》、《春草》、《貂蝉》等。 张派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目前有不少青年旦角学习张派艺术,如浙江小 百花越剧团的的何赛飞,就是其中佼佼者。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吕瑞英初跟袁雪芬学艺,后以其绚丽多彩,雍华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吕瑞英的嗓子音域较宽,音色较亮,多扮演一些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 吕派代表作有《三看御妹》中的刘金定、《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金山战鼓》中的梁红玉、《九斤姑娘》中的张九斤等。 吕派优秀传人有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周柳萍等。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融汇一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厢记》的崔莺莺等。她运腔婉转回荡,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字字送听;运气自然,富于韵味。金派优秀传人有谢群英、黄美菊、樊婷婷等。
:
越剧孔雀东南飞
东汉献帝时期,庐州郡乡间有一刘员外,膝下有一儿一女,长子刘兰生早已娶妻钱氏;女儿刘兰芝年芳十七,不仅貌美,且聪明伶俐,深得员外夫妇喜爱。一日刘员外旧病复发,郎中开了药,需用百鸟朝会,日月同空之下的孔雀泪做药引子,方可有疗效。兰芝弹篌,适逢庐州府小吏焦仲卿和高主簿等人狩猎憩息时弹琴饮酒助兴,篌、琴相和,悦耳动听,似遇知音,竟引来菊园上空百鸟飞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