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嫁给梅兰芳时正是他一生中最难的时候——青春期,京剧里给变声期叫倒仓,倒不好就不能再唱了。王明华放弃了自己的唱戏生涯,每天煲汤煮水,梅兰芳一下台就端给他喝,两个人感情很好,梅兰芳开始火了的时候,身边也不要别人伺候,又有了一双儿女,为了更好的照顾梅兰芳,王明华做了绝育手术。
噩梦来了,一双儿女相继夭折,不能无后,福兰芝上场了。成亲那天,梅兰芳陪王明华聊天,王明华还嘱咐他别让人家等急了。福兰芝对她尊敬有加,甚至孩子出生时,抱给王明华抚养。善良如王明华,没有接受。然而福兰芝不仅能生,而且持家有道。她在这个家里,忽然间就多余了。王明华病了,三十几岁独自病逝于天津。
梅兰芳成了曲界泰斗,孟小冬出现了,与梅齐名,一生一旦,知己相逢。新婚不久,孟小冬的戏迷持枪闯入两人别墅。梅粉们开始纷纷反对,福兰芝更是容不下孟小冬分毫,丝毫没了往日对王明华的尊重大度。孟小冬跟她们俩不一样,她不放弃的事业,婚后依然继续唱戏。最后孟小冬出局,分手时,孟小冬连续三天在报纸上发表分手声明。
戏迷们很盼着两人再合作,杜月笙六十大寿,请很多大家去上海连唱十天,包括梅孟二人,闻此消息,票价炒到了一千块。可杜月笙的安排是,梅唱压轴四天,孟小冬唱一天,梅再四,孟再一。二人仍没有同台。
孟小冬登台的日子,梅兰芳在家听了两天的转播。
杜月笙63岁时,迎娶孟小冬为五姨太,百依百顺,呵护有加,无子女。
看完这个故事,是不是少很多纠结^ ^遗憾梅孟的爱情,此情可待成追忆。遗憾王明华为婚姻断送的一生,悔教夫婿觅封侯。遗憾福兰芝生九子却失夫心,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遗憾,是生命的一部分。
这段时间热度很高的节目《演员请就位》,里面有这样一段改编了**《梅兰芳》的片段:
这个片段是温峥嵘所饰演的是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去找黄梦莹所饰演的情敌孟小冬,打算劝她离开丈夫。
福兰芝甫一出场,就用了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前半生,她原来也是个唱戏的,只不过是和梅兰芳结婚后,才甘于隐退相夫教子。
而在劝退情敌的过程中,她发现孟小冬毫无离去之意,本来还体面大度的“正宫夫人”,也忍不住气急败坏:“会是你毁了梅兰芳!”
情敌妥协后,她离去时放心一笑,演出了福兰芝内心的释怀。
最终,温峥嵘凭借这个表演获得了S卡。这场戏是改编自经过艺术化处理后的**,是改编后的改编。我们看到的福兰芝也许已经和真实中的她不一样了,但其实真实 历史 上的福芝芳,传奇的地方还不止劝退情敌这一点。
01
福芝芳于1905年出生在北京,外祖父是满旗军官,福芝芳本可当个军家**。但满清倒台,民国建立,母亲家道中落,19岁时就嫁给了福芝芳的父亲。
然而母亲与父亲性格不合,母亲在怀孕后就搬回娘家,决定生下福芝芳后独自抚养其长大。
家道中落,又是孤儿寡母,福芝芳和母亲的生活并不好过。福芝芳长得端庄秀气,嗓音又不错,迫于生计,母亲将福芝芳送去学艺。
福芝芳非常勤奋好学,加上很有天赋,人又聪明,很快就在一众师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有了上台表演的机会。
可能是天道酬勤,又或是人善自有天佑,福芝芳在14岁时就被京剧名师吴菱仙收入门中。有名师教授,福芝芳的戏剧技艺自然更上一层楼。
当时不少报道,都称福芝芳为京剧“新星之秀”。倘若当初她继续唱下去,如今我们能叫出口的京剧名旦中,福芝芳必占一席。
可就在福芝芳的“事业上升期”,她遇到了梅兰芳。
梅兰芳是她的同门师兄,芝芳刚入师门时,梅兰芳已经是个名角,脱离师门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了。
而梅兰芳是个尊师重道之人,常去探望恩师吴菱仙,也是这样,他认识了福芝芳。
福芝芳比梅兰芳小11岁,正是二八芳华,不仅年轻,长得漂亮,声腔也十分曼妙。她在梅兰芳面前表演了一曲《战蒲关》,顿时抓住了梅兰芳的心。
恩师认为两人十分相衬,也有意无意地为两人牵起了线,经常安排他们同台演出。
意趣相投,惺惺相惜,两人很快就擦出了火花,正式成了一对鸳侣。1921年,梅兰芳派人向福芝芳提亲,还请了恩师和不少京城名流去说媒。
然而,梅兰芳看上福芝芳,除了两人兴趣相投以外,更重要的是福芝芳的条件不错。
这里的条件并不是指家庭条件,而是福芝芳的个人条件。 首先,她已经是个在京城小有名气的旦角,外形也不错,但关键的一点是,梅兰芳认为福芝芳能给自己延续香火。
其实彼时的梅兰芳虽然才27岁,但已经娶妻,甚至已经结婚十年了。原配妻子叫王明华,出身自京剧世家。为人贤淑,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是标准的贤内助。
她曾为梅兰芳生下过两个孩子,之后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就做了绝育手术。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都因生病夭折了,这也就意味着,她不能再为丈夫继后香灯。
于是梅兰芳就将目光放到了福芝芳身上,然而福芝芳的母亲却提出了两个条件,梅兰芳要应允这两个条件,她才同意女儿过门。
一是福芝芳进门后不当妾,要与王明华平起平坐。二是自己无依无靠,只有女儿,女儿嫁到梅家,自己也随女儿到梅家生活。
这两个条件,梅兰芳都同意了,于是福芝芳就这样过了门。
02
福芝芳也非常传统和贤淑,嫁入梅家后她就退隐不再唱戏,一心一意照顾夫家,还为丈夫生下了9个孩子。
她从王明华手中接过照料家庭的重任,将梅家上下打理妥当。梅兰芳的演出事业,从衣食住行到演出安排,也由她亲力亲为,外人都称这位贤内助为“扶植芳”。
当然,福芝芳很有“野心”,并不是打算当一个只会料理家长里短的妻子,而是想当一个配得上丈夫的夫人。
小时候穷,福芝芳没有接受到很多教育,文化程度不高,丈夫是个京城名角,在外人面前,自己可不能给他丢人。
于是她让梅兰芳为自己找老师,学习诗书绘画。初时只能看懂一些简单字句,后来已经对白话文和古文都十分精通。
不仅如此,她还非常留意当下潮流,学习时髦的女人都是如何穿衣打扮。陪同丈夫见客时,打扮十分得体,还很潮流,获得不少好评。
而且,福芝芳还十分敬重王明华。虽然自己和王明华没有大小之分,但她从来都很尊重这位原配,甚至将自己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也打算过继给王明华。
但是王明华只带了一个月就还给了福芝芳,不忍他们骨肉分离,但心里很明白,福芝芳对自己的心意。
福芝芳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尊重王明华,说王明华是他们的“大妈妈”,一定要孝顺她。
在外为丈夫争光,对内也没有争风吃醋,让丈夫为难,因此,梅兰芳对福芝芳一直都非常欣赏和疼爱。
然而不论福芝芳做得再怎么好,突然有一天,丈夫的心却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身上,那就是孟小冬。
孟小冬被称为“京剧冬皇”,9岁学唱老生。和福芝芳一样,年少时已经能和名师大家同台演出。
梅兰芳和孟小冬合作了几次之后,彼此都萌生爱意。就连看客们也觉得,孟小冬就是梅兰芳的“灵魂伴侣”,不管梅兰芳家中已有两位好妻子,总在撮合两人。
一受撩拨,梅兰芳也有些按捺不住,想要娶孟小冬进门。想到家中两位妻子能和睦相处,梅兰芳以为,尽管加入一个孟小冬,这个家也还是会很和谐。
但万万没想到,一向大方的福芝芳,却连进门的机会也不给孟小冬。
福芝芳不让孟小冬踏进梅家一步,也不准任何人喊她为“三夫人”,更不允许她和梅兰芳注册结婚。
梅兰芳只好再买一处住宅安置孟小冬,没有合法登记,只是简单地进行了结婚仪式。
可是福芝芳没有就此放过孟小冬。
梅兰芳有一次受邀到美国演出,想要带上孟小冬,然而福芝芳却以腹中胎儿相威胁,最终梅兰芳只能放弃带孟小冬去美国。
福芝芳甚至不准孟小冬送行,自己身子虚弱,也要亲自送梅兰芳上邮轮,不让孟小冬靠近一步。
福芝芳深知梅兰芳的软肋,因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梅兰芳特别注重家庭观念。 而孟小冬的铁粉得知她嫁给了梅兰芳,不能接受,带上枪就去找梅兰芳,最后误杀梅兰芳友人。
福芝芳便就此事劝说梅兰芳,“孩子不能没有父亲”,梅兰芳就此放弃孟小冬。
后来梅兰芳伯母去世,孟小冬到梅家吊唁却被福芝芳拒之门外,而梅兰芳却一言不发,孟小冬也就彻底心寒,离开了梅兰芳。
03
孟小冬被劝退,王明华也离世,梅兰芳彻彻底底属于福芝芳一人。可没想到,时代的洪流说袭来就袭来。
当时日寇侵华,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结果被“雪藏”,失去了经济来源。
福芝芳为了支持丈夫,将自己的首饰典当以换钱做家用。
1941年,梅兰芳被日寇囚禁,关于他“去世”和“背叛”的流言传得满城风雨,而福芝芳站出来为丈夫正名。
软硬兼施也不能使梅兰芳低头,日寇只好将梅兰芳放走,但仍然禁止他唱戏,银行存款也依旧冻结。
不能唱戏,存款也不能取用,梅家的经济来源始终被断。梅兰芳则开始了作画,卖画换钱,当初的戏迷纷纷倾囊相助。
见此,日寇又强迫梅兰芳卖画给日伪政府。福芝芳不愿意丈夫的画作落入日本人手中,毅然将手中的画作都剪烂撕碎,扬言:“梅兰芳卖艺不卖心!”
此举轰动全国,众人纷纷称赞梅兰芳夫妇“芳心忠魂”。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北京病逝,被人民政府授予崇高的国葬礼遇,并准备将他安葬到八宝山烈士公墓。
而福芝芳则向总理提出请求,让丈夫与王明华合葬。这一请求被允许,福芝芳还亲自当起了监工。
1980年,福芝芳因脑中风离世,享年75岁,与王明华一起分伴梅兰芳两侧。
福芝芳这一生,是传奇的。 她竭尽所能,照料着一大家子,也是丈夫事业最强大的后盾。在感情中也能做到珍重原配,而对后来者毫不退让,守住了婚,也守住了心。
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但她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用自己的所有,成就了丈夫,也成就了自己。
作者: 花喷喷,90后不知名网红,用笔墨发现有趣,以理性聊感性,不抓马也不鸡汤。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京剧三鼎甲
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 南麒、北马、关东唐
南方的麒麟童(周信芳),北方的马连良,东北三省的唐韵笙,都是以做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唐 另外还有王瑶卿、陈德霖、金少山、李多奎、郝寿臣、杨小楼、萧长华、孟小冬、候喜瑞、雷喜福、于连泉、徐碧云、马富禄、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澡、孙盛武、杨盛春、厉慧良、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杜近芳等,这都是50年代之前的著名演员。
文 张平
插图 来自网络
《演员请就位》舞台上,温峥嵘演绎的福兰芝,也就是梅兰芳的原配,让我感觉很惊喜,虽然我也没有看过《梅兰芳》这部**,但是对于温峥嵘演绎的角色,我个人是觉得挺有代入感的。
但即便如此,福兰芝对于孟小冬也还是体面的,她偷偷跑去找孟小冬,希望她和梅兰芳分手,倒不是完全为了自己,更多还是为了梅兰芳的前程。
不管前面她如何冷嘲热讽,孟小冬都不为所动, 直到她说:梅兰芳不是我的,也不是你,她是座儿(也就是观众)的,孟小冬才忽然明白,这个女人身上是有着大情的。
也是在那一刻,孟小冬释怀了,她学会了放手,把梅兰芳和她的定情物转交给了福兰芝,让她带回去给梅兰芳。
整个片段不过几分钟,但温峥嵘的表演很自如,她既表现出了自己原配的气势,同时又不会像泼妇骂街一样让自己难堪,在她身上更多是隐忍的锋芒,是为了她爱的男人,为了这个家的委曲求全。
最终41岁温峥嵘用她娴熟的表演,获得四位导演的一致肯定,并且尔冬升导演也给了她一张S卡,肯定了她的演技和实力。
有人觉得,当我们在工作中,被发“努力卡”,就说明一直都在做无用功,所以对于这样的“努力”来说,当然不是贬义词。但实际上,“努力”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积极性。
有段时间,《奇葩说》出现过一个命题,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个命题就是:努力到底是不是一个贬义词?
虽然现在的人都很讲求结果,但却是也有不少人为了结果不择手段,难道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吗?其实并不是!
说起温峥嵘,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谁。虽然她演过不少电视剧,**,但是并没有太多出名的,以至于很多人对她并不熟悉。
温峥嵘在和黄梦莹排戏的时候,她就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认为她是真正理解角色,也懂得如何演戏的,所以最终她所呈现的片段却是会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温峥嵘是那种并不耀眼的金子,如果把她放到人群中,甚至很快就会被淹没,她比赵薇还要小几岁,但看起来却比赵薇还要大。
当她说自己是赵薇师妹时,陈凯歌一脸惊讶:她比你小?
像温峥嵘这种不是很有名,同时长相也不是很漂亮的中年女演员来说,她需要被看见被认可也需要更大的努力。
她和年轻的女演员不同,她太需要用实力去证明自己,而她的实力恰恰都隐藏在所谓的努力中,然后用她的意志力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她所期望的表演。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太过于着急反而容易好心办坏事。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学着去努力改善,努力进步,最终你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演员请就位》舞台上有40位演员,但是真正演的好的并不多,用导演的话说:真正好的表演,是要把表演痕迹全部去掉,即便有设计,也不能让别人看出设计的痕迹,比如说胡杏儿。
郭敬明表示胡杏儿在角色的演绎上是有做了设计的,但是她的设计都是按照合适的点来,并且她的设计也都很巧妙,并不会让人觉得尴尬、跳戏。
简言之就是,你可以给自己设计情节或者说表现方式,但是一定不能让它看起来很怪。
就像这个节目中,有导演表示,有些演员几年不演戏,但是当他们演戏你会发现她们的演技依旧是在线的,因为闲置的这些年,她们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努力钻研演技,这也是她们在复出后能够获得称赞的原因。
如果她们太过于着急,那么就不能够静下心磨练自己的演技,实际上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让自己慢下来,是非常难得的。
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会任由自己原地踏步,根本不会得过且过。
最后,温峥嵘通过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让导演看见了她,认可她,或许对于她来说,等这一刻何尝不是等待良久呢?
记住,人到中年,耐得住,放得下,拿得起,才是一个人真正应该拥有的三种定义。
努力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褒义词”,它或许在某一刻,某一时间段,不能带给我们期望的结果,但是通过长期努力,一个人的进步肯定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说,努力不是急功近利,它是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有一个时间段的。
当你在同一时间段内,一直努力做一件事,不敢保证说最后一定会成功,或者说回到什么目标,但是最起码你的进步会越来越明显。
--END--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是京剧旦行创宗立派第一人,他的梅派艺术,综合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唱腔圆润纯正,自然大方,婉转动听,简洁洗练又情感饱满。
在他56个春秋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许多性格命运各异的女性舞台形象,成为京剧旦行艺术继往开来的巨匠。
据说梅兰芳当初拜师学戏时,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目光呆滞,不是学戏的材料,不肯收他为徒。梅兰芳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反而更加勤奋,用勤奋去弥补天资的不足。
他每天用眼睛盯着天上飞舞鸽子和水底的金鱼,把眼神练习的生动顾盼,脉脉含情,终于被师傅接纳,最终成为享誉中外的京戏旦角大师。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一生与四个女子有过姻缘。发妻王明华也出生于京剧世家,夫妇恩爱,相得益彰,王明华为梅兰芳育有一儿一女。
遗憾的是在生下儿子大永和女儿五十之后,王明华做了绝育手术,但两个孩子却相继夭折。因为梅兰芳兼祧两房传宗接代的重任。终于在1921年,梅兰芳娶了福兰芝。福兰芝是梅兰芳的师妹,二人初见是在一次堂会上,那时福兰芝15岁,正跟梅兰芳的启萌师父吴菱仙学青衣。在师傅的撮合下,福兰芝以太太的名分嫁给了梅兰芳。
梅兰芳在和福兰芝新婚之夜,他先和王明华聊了很久,不断的安慰发妻。在王明华的催促下才离开,进了与福兰芝的洞房。福兰芝和梅兰芳生了九个孩子,一辈子伴着梅兰芳看书做家、修改剧本,做戏装设计,调解演员矛盾。而且福兰芝也非常大方得体,不仅放弃了演戏,专心地相夫教子,还主动把大儿子过继给王明华,和王明华相处融洽。
其实在福兰芝之前,梅兰芳还爱过刘喜奎。刘喜奎是唯一能跟谭鑫培、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满名北京。两人初识是在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徵办的堂会上,一个名男旦,一个名坤伶,一见倾心。
但刘喜奎太红了,麻烦和纷扰不断,曾被袁世凯召去唱堂会,袁二公子百般纠缠,袁三公子扬言非卿不娶。刘喜奎怕自己嫁给后,也会把麻烦带给他,因此提出分手。直到抗美援朝,两人才再一次同台。说梅兰芳的姻缘爱情就不能不提红遍大江南北的“冬皇”孟小冬。尽管梅兰芳兼祧两房,已有了两位妻子,但他和孟小冬还是相爱了,情投意合,并有媒有聘,有拜过天地。
但梅兰芳已经不可能给她一个正室的名份。因其太太福兰芝可以对王明华非常尊重,却视孟小冬却为敌。在梅兰芳的祧母过世时,孟小冬以祧母儿媳妇的身份前去戴孝,却被人拦在梅家大门外,始终未得到福兰芝的承认。结婚三年,却踏梅宅一步。一年后,孟小冬主动提出分手。当时据说孟小冬对梅兰芳说:“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可见她对这段爱情的失望和决绝。尽管如此,梅兰芳还是付给了孟小冬4万元分手费(约合今天人民币40万)。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是梅派艺术传人,任过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其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许,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享年82岁。
孟小冬晚年评价杜月笙是唯一懂她的人。
孟小冬晚年之际曾说过,此生唯杜月笙懂自己。姚玉兰的劝说是有用的,孟小冬答应活下来,活在红尘之中。杜月笙听到孟小冬的允诺时,在北平战乱之际,派出自己的飞机,将孟小冬重新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此后不久杜月笙便去世了,孟小冬从此拒绝待客,日日吃斋念佛,为其祈福。病重期间,她将自己平身所录的唱片全部烧尽。她不愿自己的声音停留世间,她的声音只属于他,她要到天堂唱歌给他听。杜月笙与孟小冬认识经过:
上海滩黑帮老大,一生阅人无数,身边不乏莺燕,**明星胡蝶也曾嫁其成为其妻。然而杜月笙和孟小冬两人晚年结成连理,却时刻相拥。
遇见孟小冬的那年,她才十二三岁的妙龄,却已经会唱三十多出戏。初次登台之际,虽是小试,却锋芒毕露。台下清纯动人的女儿身,上台便是心怀天下的壮志青年。
孟小冬首次登场时,杜月笙便坐在前排。众所周知,杜月笙喜欢听戏,看戏,更喜欢唱戏,曾多次师从专业人士,更被当时的人们冠以“头号戏剧迷”的称号。
孟小冬首映结束之际,杜月笙不顾下一场戏,便急忙为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姑娘送去花环,作为祝贺。连续几次上台演出之后,孟小冬在上海顿时变得名声聒噪。
但是,不被北方认可的京剧人都被称作野路子。杜月笙自是知晓孟小冬的心思,在某次见面之际,杜月笙提议孟小冬到北方进行学习,并且帮孟小冬安排好了所有的生活琐事。
孟小冬的感情道路:
在北方的第一场首映,孟小冬便红了,同时也收获了与梅兰芳的爱情。梅兰芳此时是有妻子的,其妻福兰芝也是京剧世家出生。孟小冬以妾的身份嫁给了梅兰芳。
但是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仅仅维持了四年,最终以四万元的赔偿结束了这场失败的婚姻。婚姻破碎,孟小冬的心也碎了。
离婚之后的孟小冬选择绝食以求逃离世界。面对自家父母恳求,孟小冬于心不忍,选择归隐佛门,不在被红尘之事打扰。杜月笙得知孟小冬的境遇之后,立即让自己的姨太姚玉兰前去苦苦劝说,让其不要断送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杜月笙六十岁之际,孟小冬为其上台演唱两首京剧,并且在谢幕之际首次以女儿身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杜月笙六十二岁之际与四十三岁的孟小冬结为连理。
杜月笙与孟小冬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