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不当户不对论。有人认为,刘兰芝为焦母所弃遗,乃刘焦二家贵贱之分不可通亲之故。文章中,刘兰芝曾言:“生小出野里”。又有焦母曰:“贵贱何情薄!”可知刘兰芝地位低贱不可攀焦家高台。然而,刘兰芝家中“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又“妾有绣腰襦,葳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所异,种种在其中。”如此教养,如此嫁妆,虽非达贵千金,至少也一中等阶级人家闰女。而焦仲卿只一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并非什么贵族。这般说来,焦仲卿和刘兰芝应为门当户对。
二、兰芝非美妻论。又有人说,刘兰芝不是焦母心目中的娇美媳妇。焦母三般两回要为仲卿另娶一美貌媳妇:“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可知焦母不满意刘兰芝的容貌。然文中有一段专门描写刘兰芝的容貌:“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如此人儿,从容貌而言,有何可嫌?
三、兰芝不勤劳论。有人讲,刘兰芝所休是与焦母有矛盾,而矛盾之源是刘兰芝未能完成劳动任务,也就是不够勤劳。虽然刘兰芝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但又看“指如削葱根”。手指修长,指末尖细,洁白细嫩,这样一双手,这样一双“贵妇人”的人,怎么也不能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手联系起来。
四、小摩擦变大矛盾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刘兰芝是因为缺少跟焦母沟解,而由日常的小摩擦逐渐变成了不可调和的大矛盾。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刘兰芝刚嫁入焦家时,焦母也是相当满意刘兰芝的,否则她是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刘兰芝作为焦仲卿的结发妻子,应是有很多机会与焦素养接触的。但我推测,刘兰芝很少甚至没有与焦母谈心,造成焦母越来越不了解刘兰芝,以致焦母对刘兰芝作出个人“片面”猜测,最后觉得“这媳妇太不如意了”。文中可看出,刘兰芝认为“君家妇难为”与焦母认为刘兰芝应“遣去慎莫留”的原因是不一致的。刘兰芝认为焦家劳务重,不堪驱使;而焦母认为刘兰芝“无礼节”,管儿子太严。两人思路不统一,说明了刘兰芝很少与焦母沟通。而且焦母长年守寡,又只有一个儿子,仲卿又“守节情不移,相见常日稀”身边无人相陪,难免有点失落,多希望有人陪她谈心啊!而刘兰芝却整日“留空房”,不陪焦母谈心,焦母当然不喜欢她了,才处处刁难刘兰芝。
是焦母的过错。
焦母不应该和儿媳不和睦,不和谐。处处让刘兰芝难堪,无病呻吟,利用了焦仲卿孝顺之心,细数儿媳刘兰芝之过,无中生有,挑拨离间。于是,焦仲卿在生母苦苦相逼之下,痛写一纸休书将爱妻刘兰芝给休了。又怪焦母趋炎附势,爱攀富贵,眼里放不下刘兰芝,故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是焦母之过而酿成的。结尾,刘兰芝依然葬身江河也不愿嫁二夫,楼主你可以去赞美刘兰芝的贞洁不屈。后又有焦仲卿闻知刘兰芝已嫁,而不顾一切去追刘兰芝,然天公不作美,刘兰芝已经先走一步。尽可以渲染焦仲卿痛不欲生,悔之莫及,甘愿与刘兰芝空赴黄泉路的场面。
可怜一对凡间鸳鸯,黄泉路上再续前缘。
再写,焦、刘二人亡故后,世人为其编纂《孔雀东南飞》,缅怀他们的忠贞爱情,成为千古佳话,永垂不朽。
在中国,古人的婚姻似乎都是被迫的。终于,很难得的,有这么两个相爱的人——焦仲卿和刘兰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结为了夫妇。本想从此太平美满一生。可因为婆媳关系非常恶劣,婆婆想要赶媳妇走。这对古代的封建妇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府吏长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在严酷的封建礼教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为府吏的仲卿在爱情的驱动下,竟说出了宁肯“无后”的话来威胁母亲。不过,即便如此,在两个极端——“休媳”与“无后”——的战争里,封建家长制度赢了,婆婆如愿,让儿子在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下,驱走了媳妇。此时此刻,这对苦命恋人,哦不,应该说是苦命夫妻,依旧抱着美好的幻想互相约定:“……且暂还家去……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这个被休的妻子,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在我们再三提到的封建背景下,妇女的贞操也相当被重视,可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来向这个被休的女人提亲:先是相当于市长级人物的儿子,被兰芝否决了;而后是一个相当于省长级人物的儿子,相貌堂堂,尚未娶妻,是多少女人梦想的归宿……兰芝极力想避免这门亲事,结果,先是她的母亲好言相劝,兰芝不肯,于是发展到她的父亲、哥哥都来向她施压:“放着荣华富贵不要,你还想图个什么?”兰芝只得答应,但在她的心里,已经做了绝命的打算。仲卿得知兰芝要另嫁,心中非常痛苦,一时间不知所措,只得对着兰芝冷嘲热讽:“……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明白夫君心中的痛,于是向他摊牌:“……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后一刻,大家看到两个身心俱憔悴的身影,在路口分手,带着极大的悲哀,各自回家。当一个人身心都充满悲哀,他的悲气会向外散发,意在渗透周围的每个人。“……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母亲理解了儿子言外之意,但她仍就不死心:“……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一切都已经太迟,“结了婚也不能圆满的爱情”就这样在中国封建的背景下诞生了。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往往就在你自以为安全的时候,它咬下你的头。不愿意,不甘心,抛不开,放不下……又如何?“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这就是二位的答案。这就是二位“完美的答案”。似乎仲卿懦弱了些,他妈让他休妻他就休;妻子要另嫁人他就怀疑;妻子与他约定生死,他还要等到妻子被确定死了之后再行动……似乎兰芝骄傲了些,婆婆让她做什么她偏要我行我素;有更多的荣华富贵等着她,她偏不要,要的只是与丈夫的誓言;最终被逼迫无奈,只好拉着丈夫一起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爱情悲剧的效果,就是明明它悲哀地发生了,却让你喊出“美”这个字。
美哉,刘兰芝,体态万千,勤劳殊俗,理家奉亲,无不备至,然仍遭驱谴,是何道理?看那焦仲卿,八尺丈夫,衣食无忧,敬妻爱家,则不可保之,是何因由?
原是其母,蛮横干之,无理闹之,上不尊其宗,下不念其情,威逼利诱,损其清名,以为逆转坤乾,终是竹蓝打水一场空也!是行不合于道,是理不通于俗,何以一意孤行之?是命耶?是道耶?百思不得其解。
而刘家之势利,官家之打劫,焦家之漠视,皆二人之悲也。此为二人之悲,亦为众民之悲也。悲而不思,愈悲之。是以思之,以示其警。
假如我是刘兰芝
――读《孔雀东南飞》有感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引子
没有青山,没有潮水,只有默默伸向远方的道路,一路颠簸的马车承载着我满腔的悲痛。头顶盘旋的孔雀怅然遥望,那令人心悸魄动的歌声依旧唱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仲卿啊促卿,难道你我的缘分到了这离别的大道口就灰飞烟灭了吗?纵然是感彻肺腑的安慰,是似海深情的叮嘱,也止不隹我的眼泪啊!你可知道,些时此刻,我的心就像那随风飘落的黄叶,跌入无底深渊,让冰凉浸透,让泪水洗涤。
断不了的疼痛,伤在最不易察觉的位置,身体在流泪的时候,谁听得到?
曾经的不辞辛劳换来的却是今天这般棒打鸳鸯。到底是何罪过,让我背着负不起的债?来不及陪你一阵,来不及问你什么算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出声,我就这样头也不回,就这样去,就这样走……
风儿轻轻地吹呀吹,吹落我的眼泪;
泪儿轻轻地飞呀飞,带去我的伤悲
人儿轻轻地悲呀悲,心儿慢慢碎
梦儿轻轻地追呀追,花落随流水。
谁的旋律,将谁缠绕?谁的宿命,将谁纠结?谁的荒凉,让谁断肠?我感觉到了水的冰凉,在暗淡的月光下,我义无反顾地踏进这片冰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我仿佛看到了阳光灿烂但是黯淡在弥漫,时间的彼岸我仍凝视却被冲散。当思念慢慢分裂,当世界依然绕回你的脸,一切没有改变,我只有预感没有答案。于是,我吟道:胸中有血,心中有伤,不要什么月圆花好,不要什么笛短箫长。要穷,穷得像茶,苦有一缕青香。要傲,做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
后记
梦里,很多很多孤独行走的钟。一直、一直提醒我,时间在老去。那是花开,刹那芳华,我看着你,没有别离!
在进入角色之前,我必须尽量弄清楚,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觉得呢?
刘兰芝真的很贤惠吗?焦母真的就那么蛮横吗?
人们认为刘兰芝贤惠,有素质,有教养。貌美自不必说。从小就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对待长辈也十分有礼貌。即使被休回家,说亲的人也是踏破门槛,看来刘兰芝可真算得上是白素贞级的人物。但是细心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总还有无法解释的地方,也许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刘兰芝亲口说的。刘母也说过类似的话,说明刘兰芝确实是进过辅导班的。但并不是说,刘兰芝的品德就像素一样洁白,刘兰芝的性情就像歌曲一样柔美,刘兰芝的行为举止都合乎书中的规矩。被母亲强迫学这学那,她是否有过不满呢?她有没有自己的心眼呢?可能她天生就不是个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的人,也许四五年的艰苦学习让她变得性格乖张,或者她根本就是个攻于心计的人,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定。但刚一上场就自吹自擂,接着埋怨婆婆蛮横,这似乎不是一个封建家庭的贤淑妻子能做的吧。起码可以看出,她并不很大度,并不具有贤妻良媳的规矩意识。两三年的压迫,是谁都会埋怨,但从她的话中,明显可以看出推卸责任和含糊其辞的态度。不是吗?我都没有错,都是婆婆不好。不行了,我吃不消了。你也别怪我情薄,让我回家吧。她是这么说的吧。
她哪里是真的要回家啊!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因为无法和仲卿在一起,刘兰芝就“举身付清池”,如今她怎舍得离开?鄙人分析,这女人嘛,大家也都知道,在这种时候闹一闹是很正常的,其实就是要仲卿关心她一下,宠她一下,让她感觉在仲卿心里自己还是很重要的。这个动机如此明显,让我们可以猜测到,刘兰芝不太像一个乖乖女,最起码她总有点任性,带点自我的性格。她可以为爱人忍受织机前的寂寞,但绝不甘心做家庭的附属,在感情上,她必须获得一定的尊重,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对丈夫她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这又是会引起焦母强烈不满的,造成无法解决的矛盾。即使是在当代,这样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依然无法解决,更不要说在那样一个尊卑等级森严家教礼法繁杂的时代。所以,焦母的不满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的。可是依刘兰芝如此性格,她受了委屈,在骨子里就断绝了与婆婆的恩义了,她并不是个大度的人嘛,顶多因为你是婆婆,我尊重你一下,我可不是真怕了你。现在刘兰芝的反攻就在自吹自擂和绵里藏针中展开了。
在鄙人看来,刘兰芝的“闹”其实是要仲卿与她建立统一战线,在婆婆为难刘兰芝时向着她一点。这种伎俩,在影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已被无数艺人表演得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仲卿没看过电视剧,又是个老实人,他无法揣测妻子的心思,本来嘛女孩的心思最难猜嘛。但他也实在是愚,还真跑到母亲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效果无疑是反面的。焦母也是女人嘛,也有十分敏感的神经。看见儿子突然跑过来作出这副可怜相,就是为了老婆,为了一个区区贱内,还顺带威胁母亲,真是要多没出息有多没出息,要多没礼节有多没礼节,于是怒火中烧,口不择言叽里呱啦就骂了一通,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人说焦母蛮横无理,并且一手酿成了悲剧(说封建礼教也是一回事),依鄙人看则不然。从母子对话中可得知焦家原是大户,现在家主做小吏,算是家道中落。但作为一个大户人家,还是少不了应有的教养和架子。对于刘兰芝,自然也是严格要求。既然家道中落了,在外面肯定受了不少冷眼,不好摆架子,那在家里的威信就更不能丢了。现在媳妇倚着自己那点条件,那点资本,就行为自主,想搞妇女独立,真是反了!其实事情原本不会很大,可能买来一只鸡婆婆说炖着吃兰芝非要炒着吃,可能仲卿感冒了要买药婆婆说中药好兰芝非要说西药快,本来都是小事,但在婆婆眼里就有另一番意义了。现在连儿子都被她迷住了,竟然顶撞起母亲来,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清官难断家务事。刘兰芝和焦母谁更有理一些,很难说。不过按惯例,刘兰芝来家三年一直未续香火,她就应该乖一点了。就诗歌内容来看,说婆婆虐待刘兰芝也无确凿证据。双方可以说是各执一辞。人们认为焦母蛮横,不讲道理,可能是因为婆婆说话狠了点,且未说明刘兰芝“自专由”的具体罪状。其实仅凭这个就作出判断诚不足取。那个黄鹤楼的徐九经就是断了个二男争一女案而弃官卖酒的,其中便有“侯府报门进,王爷连声请”的故事。受害方侯府让他按军规通报进门,毫不客气,而纵子抢亲的王爷到王府门口迎接徐九经。同样的,不能只凭婆婆和媳妇的表象就对这比歌德巴赫猜想还要难搞的婆媳问题妄下定论。
其实可以想见,焦母对刘兰芝还并未厌弃到非谴不可的地步,也许她还是希望能和平解决内部矛盾的。罗敷似乎是婆婆的“梦中儿媳”,在见识了她的乖巧、懂事之后,焦母可能暗自感叹:要是我家媳妇有这样就好了!原文并未明确说是她主动提出要遣刘兰芝的,只是在仲卿惹怒她之后,才说了一番气话。若刘兰芝没有什么让人不能忍受的地方,若刘兰芝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好,焦母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虐待她?为什么还要遣她走?焦母是心理变态吗?
而当仲卿来跟她死别时,焦母又是何其悲痛!儿子啊,不要为了那个薄情的女人丢下娘啊!邻家的罗敷长得漂亮,我就快为你求到了!你可别做傻事啊!这时的焦母近乎语无伦次,无比可怜,她会是个蛮不讲理毫无感情的人吗?而仲卿在死前几经犹豫,其实也是放不下母亲。
而刘兰芝呢?她的任性害了自己,害了焦家,也害了前来提亲的太守。在刘兰芝向焦母告别的话中,暗藏有一股辣味。可以说,这段话表面是自谦,其实是恶毒的外交辞令,是台词,是演戏给旁边的仲卿看,让他看看,究竟是自己没教养还是婆婆蛮横。于是焦母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到现在还惺惺作态,从此与你恩断义决!刘兰芝心计颇重,临走了还要在仲卿面前提自己的嫁妆,什么意思,不言自明。
然而后来的事让刘兰芝陷入绝境。她做事冲动,由着性子来,到这一步,却也没了主意。当她一开始在沉默中爆发,向仲卿诉苦后,感情的冲动就一直笼罩着她。二三年的阴暗生活消磨了她的耐性,不甘逆来顺受的性格缺乏幸福的滋润,也溶蚀了她的理智。没有了理性的束缚,冲动任性无限泛滥。前路渺无希望,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对了,说了这么多,应该要转入正题了。如果我是刘兰芝呢?那就乖乖在家织布,少惹是非,赶快生个小孩子,保住地位。最后就等待那个难缠的婆婆撒手人寰啦。
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会等待我的爱人,不会自取灭亡,死了可以一了百了,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可是没了希望,只有活着,有期望地活下去,才可以拥有。我想,如果刘兰芝知道自己死后,焦仲卿会徇情,她一定不会投湖。等待不代表永远等。假如我是她,我会给自己一个期限,在这段时间里,如过还是等不到,我就会放弃,去开始我新的生活,我想,如果他真的爱着我,当他忍到极至时,他也会不听母亲的劝告,打破世俗来找我,和我一起生活。
我不会去死,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可是我却认为跟自尊和骄傲相比,这二者就不那么重要了。刘兰芝选择了死,她是自私的,因为她没有顾及到家人。自古以来,爱情是很高贵,可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啊!
焦仲卿说的“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真的很让我感动。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动。可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男人共有的本性。对于男人,何必太在乎呢?谁没了谁都可以活。爱情,它伟大,它富有传奇的力量。可是爱情也是一种毒药,让人失去理智的毒药。我相信真爱,但我不相信永恒,永恒也只是瞬间的,如昙花一现。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不会去死,活着才美好,活着可以有奇迹,死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可是这样的悲剧又怪得了谁呢?怪焦母的无情,怪刘兰芝的痴情,还是怪焦仲卿的懦弱呢?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当时的社会。世俗不许,我们就不能去破坏,好可悲。“父母之命不可违”,可是自己的命应该是自己主宰的,不是天,也不是父母,怪只怪当初的社会太封建,怪那时的世俗太根深蒂固。假如我是刘兰芝,或许就没有这段悲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谴,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假如我是刘兰芝,那我的故事将会是这样:
我从小生长在乡间,在我很小的时候娘亲就开始教导我怎样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我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期盼有一天穿上嫁衣披上盖头嫁给一个自己心仪的如意郎君。
在我十七岁那年,母亲和媒人替我定了门亲事。那个男子是庐江府的一个小吏,我们从未见过面。
在出嫁的那天,当我穿上嫁衣的时候我显得很平静,并不像自己往夕想象的那般喜悦与兴奋。可能是由于我从未见过我的新郎官或者是别的什么。
当我踏进男子的家门时,我的内心仍然很平静。我按着他们的安排一步步的将这婚礼往下进行。进入新房后我一直安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也不想想什么。
房门被慢慢推开了,我知道是他进来了。他走到我的根前一直安静地站着,始终没有掀开我头上的红色盖头。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说了句:“今晚你睡床上吧,我就睡地上”。我发觉他的声音很温柔很好听。慢慢地我掀起盖头,看见一个高挑清瘦俊爽的男子站在我的面前。我有点害羞地说:“你——”。他看着我轻轻地微笑着,看着他的微笑我莫名地什么话都说不出了,我傻傻的也对着他笑。此后这一夜我们便什么话都没有说了。
“兰芝,兰芝”仲卿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叫醒我,然后便快速地整理好地上的被垫到府里去。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我经常一个人在黑夜里独守着空房。我们结发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我和他从未共枕过,甚至他从来都没有抚摸过我。在每个没有他的黑夜里,我都一个人依缩在床角独自流着泪水。我自己对自己说:“我是焦仲卿的妻子,我是他的妻子————”。
婆婆是不喜欢我的,因为我没有给她一个孙子。每天我都不停地织着布,两三天织五六匹,婆婆仍然是嫌我太慢。每次她骂我的时候我都是静静地听着。然后便回到房里独自哭泣,想着仲卿俊朗的笑容。
那天婆婆骂我骂的很凶,我整整哭了一夜。在夜里我看着自己的泪水渗透了整片枕巾。我恨恨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我感到好孤独,我是多么渴望仲卿的抚慰。
第二天,仲卿回来了。我站在他的面前看着他的笑容,那是我曾经一直深爱的笑容。“仲卿,婆婆似乎对我很不满意,请你禀告她老人家,让我早日回到娘家”。我看着那个我曾经一直深爱的笑容在仲卿脸上慢慢地消失。他看着我没有说一句话便转身走向婆婆的房间。在他转身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不知道当一个女子说要离开时不是真的想要离开,而是真的想被挽留。他就是这样,永远都不懂永远都不懂一个叫刘兰芝的女子。
我站在门外偷听着他与婆婆的谈话,只是为了想知道他会说什么。
“母亲,兰芝一直行事有礼妥当,你为什么对她不满意呢?如今她要我们把她送回去,这样怎么可以。”
“我就是对她不满意,你给我把她快点送回去。我对你说东家有个姑娘长的又可爱又美丽,我替你去求亲”。
听到这里我便支持不住了,因为我真的真的要哭出声了。我强忍着哭声跑到房里,我看着镜子中面容憔悴的自己:“难道我不美吗?难道就是因为我不美,他才一直不愿同我共枕,难道就是因为我不美————”。
我在镜子中看着仲卿低着头走进房间,我强忍着双眼中的泪水极力听清他对我说的每一句。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把自己精心地装扮了一番。我慢慢地走到仲卿面前:“我美吗?”仲卿看着我不说一句话,我转过身发现有冰凉的液体滚落在我的脸上。“兰芝,我-----,”我站住了,我,我在等他说些什么,但“没,没什么。”我继续往外走不能回头。
仲卿骑着马行在我的马车前,我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我读不懂他的背影,就像他始终读不懂我一样。
我回家才十多天,县令就派来了一个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公子品貌出众。
“你可以亲自答应媒人去。”娘亲说。
我含着泪说:“母亲,不,仲卿说他会来接我,我相信他还有一些话想对我说,一定------。”
过了几天,仲卿依然没有来接我。月明星稀,我对着苍空独自哭泣:“他会来接我吗,会吗?”
不久,太守又派郡丞来做媒。娘亲帮我谢绝了。哥哥听说这件事后大声对我说:“那个小府吏有什么好。如果你不嫁给太守的公子,我看你往后打算怎么办。”
这一次,我没有哭。我仰起头说:“哥哥说的确实有理。既然我已经被休回到娘家,那往后就全按哥哥的主意吧,答应这门亲事办理婚事。”
“刚才得到太守的来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快做嫁衣?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样子!”娘亲说。
我默默无声,用手帕掩住脸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眼泪却禁不住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阴沉沉的天色将晚,我做好了嫁衣。看着红色的嫁衣,我躲到门外失声痛哭。我是爱仲卿的,在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时,我便知道他将会成为我这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人。爱,可能就是丘比特手中的那一根箭,当它穿连了两颗心的时候又同时刺伤了它们!我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他的一个回答,只是为了
不久,仲卿终于来了。当我听到那熟悉的马叫声,便知是他来了。我遥遥望去,发现仲卿正在远远地注视着我。那眼神我依然读不懂!
“我已经许配给别人了,你来还有什么用。”我佯装气愤。
“那我就祝贺你能高迁啊。”他轻描淡写地说着。
我怔住了:“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对,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怎么会这样呢?!到底是那里出了错!我看着仲卿的眼神,他的眼神深邃而又落寞,我读不懂。
风大天冷,寒风把树木都摧残了,庭院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一直以来,一个叫着刘兰芝的女子只是想要她夫君的一个答案;只是想他对她说三个字;只是想他能拥抱她;只是
出嫁这一天,牛马乱叫。黄昏暗沉沉的,我走进了青布帐棚。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来到清水池旁。我又想起了仲卿的笑容,我只是想知道一个答案,仅此而以。为什么他始终不懂,难道他真的不喜欢我;难道对我说那三个字就真的那么难。
“我的命今天完结,魂魄要走了。让尸体长留人间吧!”我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
冰凉的池水温柔地流过我的每一块肌肤,我慢慢的无法呼吸。我的血液开始凝结,我感受不到痛疼,只是听到自己心滴血的声音。我眼角冰冷的泪水在池水中没有人能看见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本是两情相悦,但却其中滋味熟能相知。旦愿天下有情人不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够吗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写作思路:写作时从大处着手,尽量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全面详细的解答问题,并且紧扣问题的中心,把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表述出来。
当日,焦仲卿与秦罗敷大婚。
婚房内,焦仲卿阴沉着脸,沉闷着不说话。房内陷入了死灰一般的沉寂,秦罗敷倒也是通情达理,她对焦仲卿说:“现在也该唤你一声焦郎了吧,早就听闻了焦郎与兰芝姑娘的爱情事迹,你们的感情着实让人动容,我知道你内心定还挂念着兰芝姑娘,我可以成全你们,让你们远走高飞,焦郎你不用为了我委屈了自己和兰芝姑娘。”焦仲卿依然是沉默。
又过了一柱香的时间,焦仲卿才缓缓开口说道“我既然答应了母亲休掉兰芝,已然负了她,我作为一个男人,又怎能为了兰芝而来负你,不要再想了,你安心睡下吧,明日还要去为母亲上早茶,我去书房。”
房外的蛐蛐在诉说谁的悲凉,是这样清冷的夜,绵密的草丛里它们的小巢到底掩藏了多少人的心伤,没人会知道。
1 求大神把孔雀东南飞改写成1000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促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
(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床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
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说。”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增加麻烦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
(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
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
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 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
(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
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
(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
(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
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
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里。
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母亲听后非常悲伤。(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
(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刘母对女儿说。
2 孔雀东南飞改写故事作文800孔雀东南飞一曲爱的悲歌,是为千古鸳鸯绝唱。
——题记秋日突然神伤,碎雪零星满楼,夕阳凄凉地依在山头。秋菊开了,星星点点,愁容满面。
我安静地穿过花园,心底涌上无限悲凉,秋菊盛开的时候,是我与夫君续缘之日,秋菊又开了,是我与夫君缘尽之日。“莫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年年寒水断肠处,惟有泪两行,寂寞梧桐染院锁清秋,是离愁,月如钩,物事人非事事休,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满心凄苦,无语诉说,心如裂帛泪如泉涌。夫君有苦难言,婆婆对我已没有恩情,园中花儿也好似不舍与我匆匆作别,泪光闪闪、饱满深情、我亦又舍得?可婆婆逼催,只能挥泪作别,纵有万般无奈,千种留恋,无人领会,意决去。
“为伊消得人憔悴,双溪舴艋难载愁,烟雨黄昏,非那点点愁,西风调碧树,望尽天涯路,风飘飘、心悠悠、肠断情深处。”月儿弯弯,暮色低沉,经过婆婆门前,婆婆熄灯就寝,无奈,只得回房,夫君满脸愁绪,看我进来说道:“并非我无意留君,母命难违。”
我苦笑:“夫君何出此言?不必多虑,知君重情重意,岂可怨君?”夫君拥我而泣。长夜难眠泪沾襟,辗转反侧不能寐,与君深情相望,泪眼诉惆怅,逝者如斯,不知东方之既白。
终到哀肠断情处,诉君如蒲苇,蒲苇纫如丝,愿君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君呜咽、高马转头、万丈尘土起、泪眼把君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不寐,孤夜难熬尽,高楼请酒入断肠,化作相思泪。”
哥哥许我与人家,心如死水泪如雨下,可怜衷情人,如今两相隔。“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欲语泪先流。”
夜夜思君切,盼君早日归,惆怅马悲伤,蹑履相逢迎,嗟叹!便心伤。“自君别我后,日夜思君苦、逼迫有兄弟、以我应他人!”君泣拥入怀,哽咽不成声,“生不能日日相守不离不弃,但愿黄泉下相见,永不分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绵绵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生与君缘分已尽、来生,愿厮守至死不瑜。冷冷清秋、红装雅容、心与君作别,尸留人间魂伴君,与君化为蝶,比翼双双飞,含笑跃清池,愿与君相见!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