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第说有人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差距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上述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门第说”不能解释这样两个问题:
(1)既然两家门户不当,为什么当初刘兰芝嫁到焦家来时焦母并不反对
(2)焦母觉得刘兰芝不配自己的儿子,那县令、太守又何以会看中刘并派媒人来提亲呢他们不是比焦仲卿更有地位、身份吗
“越礼说”也不能成立
诗中说得很清楚,刘兰芝“奉事循公姥”“供养卒大恩”,勤劳善良,是很守孝道的贤惠媳妇她自己说的“本自无教训”,实际上是自谦,正反衬了她的知书识礼即使是对刻薄暴戾的婆婆、哥哥,她也是忍耐顺从,从无顶撞之类,也无“无礼节”“自专由”的表现
因此,这篇文章在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推敲的
这是语文课上的说法
从正反的角度来阐述
其实也就没有给出一定的答案~
刘兰芝家世一般,而焦仲卿却是大户人家的儿子,焦仲卿的母亲觉得刘兰芝配不上自己的儿子,焦母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焦仲卿非常的疼爱刘兰芝,焦母感觉自己的儿子没有以前那么孝顺了,而这一切都怪刘兰芝,若不是刘兰芝的存在,焦仲卿也不会忽略自己。以上便是焦母要谴回刘兰芝的原因。一、门不当户不对
刘兰芝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而焦仲卿则则出身世家,他们之间本来就有悬殊,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焦仲卿的母亲,自然是不愿意接受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身份的悬殊导致了他们不能幸福安稳的在一起一辈子。
二、焦母看上了大户人家的女儿,想要其当儿媳妇
焦仲卿的母亲早就已经看上了隔壁有钱人家的女儿,她特别希望这个女子能做自己的儿媳。在焦母看来,这个女孩长得漂亮,家庭背景又好,更有能力帮助到自己的孩子成就大业。古人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所以这也是焦母要遣回刘兰芝的另一个原因。
三、焦仲卿太爱刘兰芝了,焦母感觉自己的儿子疼爱妻子比疼爱自己多,所以讨厌刘兰芝
对一个焦母而言,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焦母一手把焦仲卿抚养成人,她倾注了所有的爱给焦仲卿,也为他付出了所有。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管有再多的苦难也无怨无悔。但是,在焦母内心中也希望有一天儿子可以报答她。所谓的报答,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付诸行动。贾母看着焦仲卿一天天长大成人,一天天懂事,内心自然是欢喜。可是,自从焦仲卿娶了刘兰芝以后,对刘兰芝百般疼爱。对一个母亲而言,有时感到儿子对自己的爱甚至比对妻子的还少,心中自然是有些不高兴的。正是因为焦仲卿太宠爱刘兰芝了,导致焦母的嫉妒,也让焦母担心儿子沉溺于爱情而忘记了事业。焦仲卿身负很多的重任,刘兰芝不应该成为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焦母为了让焦仲卿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便将刘兰芝遣回。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么好的女子,为什么婆婆不喜欢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可以看出,刘兰芝算是一个贤惠又合格的儿媳妇,这里除了各人自述之外,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秦罗敷”这才是焦母变心的最根本原因。她一心一意看不上刘兰芝却对秦罗敷另眼相待。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从词和语气里于此见焦母的蛮横。就在当代而言,婆媳关系也是众多难处理的矛盾之一,更何况是在封建盛行的古代,在那个长辈说一不二的年代。或许是刘兰芝太过于贤惠,也或许是刘和焦太过于相爱。
《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讲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爱情悲剧,还有单亲妈妈抚养子女的问题,婆媳相处问题。
纵观全诗,焦母不喜欢刘兰芝由来已久。她指出儿媳自由散漫,但诗中说“鸡鸣入得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可见兰芝是个勤劳的儿媳,并非她口中所言。
在这个婆婆眼里,她受不了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儿子,和别的女人恩爱无限,内心扭曲。说白了,媳妇做得再好,她也能挑得出你的错处。儿子被这个女人迷得七荤八素了,她掌控不了局面,看着他们耳鬓厮磨,她自觉心中更加烦闷。强势的单亲妈妈,不喜欢你,随意一条都是理由,此为其一。
第二,焦仲卿虽然是个小官,但在他母亲眼里,就有一种谜之骄傲和自信。我把儿子培养得如此优秀,他当然是我的骄傲,他值得更好的。而刘兰芝家其实也不差,看看她走之前那个晚上说的那些就能明白。
她娘家也并非贫寒人家,只是父亲去世得早了些罢了。可是,我们这位焦家婆婆,就是觉得你刘兰芝不够好啊,你哪能配得上我的儿子?
说实话,这种婆婆从古至今真的不在少数。觉得自己的儿子真的是无与伦比地好,除了自己可以占有,天下哪个女人都没有资格与之厮守。她说要为儿子张罗与罗敷的婚事,也不过是一句托词罢了。
要说才貌,刘兰芝绝对也是佼佼者,否则也不会回到娘家以后便先后有两位官宦人家来求亲。但是这位焦母,完全无法接受眼前这位漂亮又贤惠的儿媳,因为她掌控不了局面了。
第三,焦仲卿常年累月在外,一年回家的日子寥寥可数,结婚好几年了,没有子嗣,这是最大的硬伤。就算是放在今天,还是会被某些婆婆念叨,何况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
总之一句话,焦母想要儿子休妻,什么理由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理所应当。刘兰芝的悲惨命运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丈夫情商低下,性格软弱,否则二人结局也不会如此令人唏嘘。
在钗头凤的故事里,陆游和唐婉也是因为陆母的反对而分开,故事情节何其相似,只不过他们两个各自嫁娶而刘焦以死明志。
很明显,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婆媳关系都是一件很让人烦恼的事情,虽然说刘兰芝很优秀,但是婆婆和儿媳天生的“磁场不和”让焦母对刘兰芝怎么看都不顺眼。刘兰芝从十三岁开始就学会了干各种事情,放在现代看都能算上女强人了,但是焦母就是觉得她哪儿哪儿都不好,在婆家的时候,刘兰芝把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处理得井井有条,但是焦母还是强迫焦仲卿休了她。
焦母讨厌刘兰芝,是因为她丈夫去世的早,两个人只有焦仲卿这么一个孩子,所以焦母就把对焦父的爱全部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对于刘兰芝分走了儿子对她的爱的女人,焦母自然也不会给她什么好脸色。像这样的事发生的很多,一个女人在失去丈夫之后,就会觉得儿子是自己唯一的依靠,两个人相依为命,儿子突然把爱都给了另一个女人,就会觉得是儿子对这个人的爱本该是自己的。
所以焦母不喜欢刘兰芝,认为是刘兰芝的出现,让儿子不像以前一样关心她,同时在焦母心里,她认为秦罗敷比刘兰芝更配得上自己的儿子。从她在赶走刘兰芝时说的: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由此可见,在焦母心里,秦罗敷才是她满意的儿媳妇儿人选,刘兰芝不是。
最让焦母对刘兰芝不满的原因是,刘兰芝嫁到家里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怀孕,在古代“无后”可是大罪,算“七出”里的一条,在焦母看来这是要断了她们家的香火,不能忍。在古代,孩子是他们最看重的,如果一个女子嫁到夫家一两年还没有孩子,就会遭人非议。尽管不当着面说,也会在背后传的满城风雨,虽然没有孩子不是刘兰芝的原因,但是在焦母心中,自己的儿子哪里都好,是刘兰芝没有做好一个妻子该有的责任,还带坏了她本来听话的儿子。
1、焦仲卿母亲嫌刘兰芝没有礼数,行为随意。
刘兰芝本来就是个追求个性,自我价值要求很高的,有略有叛逆个性的人。焦仲卿母亲喜欢封建礼教约束之下的贤妻良母。
2、焦仲卿母亲已经对刘兰芝积怨已久,对认为焦仲卿与刘兰芝生活的不自在。
对儿子袒护刘兰芝的举动很生气,儿子为了刘兰芝下跪,要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样子的委屈自己是作为一个母亲难以忍受的。所以刁难在所难免。
3、焦仲卿母亲已经为焦仲卿选好下任妻子,即为文中提到的“东家女”。 秦罗敷比刘兰芝更为漂亮,并且家底更好,婆婆总是希望媳妇漂亮,是名门闺秀,被周围的人羡慕。 4、焦母认为刘兰芝阻碍了他儿子的仕途之路。
焦仲卿爱的太专一,无心功名利禄,不上进。婆婆认为刘兰芝阻断了儿子的仕途;刘兰芝在仕途上不可以给焦仲卿很好的帮助,反而会是一种阻碍。因为文章有写到有比焦仲卿官品更高的人愿娶刘兰芝,官场往往是黑暗的,大官压小官,焦仲卿的仕途很难顺走。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固有的士族门阀观念。
刘兰芝出身贫贱乡里,而焦仲卿家是官宦之家,至少在身份地位上焦母会觉得要门当户对!所以百般的刁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