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可以看出,刘兰芝算是一个贤惠又合格的儿媳妇,这里除了各人自述之外,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秦罗敷”这才是焦母变心的最根本原因。她一心一意看不上刘兰芝却对秦罗敷另眼相待。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从词和语气里于此见焦母的蛮横。就在当代而言,婆媳关系也是众多难处理的矛盾之一,更何况是在封建盛行的古代,在那个长辈说一不二的年代。或许是刘兰芝太过于贤惠,也或许是刘和焦太过于相爱。
《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讲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爱情悲剧,还有单亲妈妈抚养子女的问题,婆媳相处问题。
纵观全诗,焦母不喜欢刘兰芝由来已久。她指出儿媳自由散漫,但诗中说“鸡鸣入得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可见兰芝是个勤劳的儿媳,并非她口中所言。
在这个婆婆眼里,她受不了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儿子,和别的女人恩爱无限,内心扭曲。说白了,媳妇做得再好,她也能挑得出你的错处。儿子被这个女人迷得七荤八素了,她掌控不了局面,看着他们耳鬓厮磨,她自觉心中更加烦闷。强势的单亲妈妈,不喜欢你,随意一条都是理由,此为其一。
第二,焦仲卿虽然是个小官,但在他母亲眼里,就有一种谜之骄傲和自信。我把儿子培养得如此优秀,他当然是我的骄傲,他值得更好的。而刘兰芝家其实也不差,看看她走之前那个晚上说的那些就能明白。
她娘家也并非贫寒人家,只是父亲去世得早了些罢了。可是,我们这位焦家婆婆,就是觉得你刘兰芝不够好啊,你哪能配得上我的儿子?
说实话,这种婆婆从古至今真的不在少数。觉得自己的儿子真的是无与伦比地好,除了自己可以占有,天下哪个女人都没有资格与之厮守。她说要为儿子张罗与罗敷的婚事,也不过是一句托词罢了。
要说才貌,刘兰芝绝对也是佼佼者,否则也不会回到娘家以后便先后有两位官宦人家来求亲。但是这位焦母,完全无法接受眼前这位漂亮又贤惠的儿媳,因为她掌控不了局面了。
第三,焦仲卿常年累月在外,一年回家的日子寥寥可数,结婚好几年了,没有子嗣,这是最大的硬伤。就算是放在今天,还是会被某些婆婆念叨,何况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
总之一句话,焦母想要儿子休妻,什么理由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理所应当。刘兰芝的悲惨命运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丈夫情商低下,性格软弱,否则二人结局也不会如此令人唏嘘。
在钗头凤的故事里,陆游和唐婉也是因为陆母的反对而分开,故事情节何其相似,只不过他们两个各自嫁娶而刘焦以死明志。
自己算是比较喜欢古诗词的,《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成乐府双璧,但是在学习的时候我却很不喜欢《孔雀东南飞》,比如《木兰诗》我可以全篇背诵,而《孔雀东南飞》要求背诵的段落我都不愿背。
为什么讨厌这首诗呢,在我看来这就是写小媳妇与婆婆闹别扭,后来夫妻二人双双自尽这点事,怎么就是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了呢。
现在再看这首诗,仍然喜欢不起来,不过却有了新的感悟。这诗描写的是东汉汉献帝时期的故事,可是里面除了女性地位较低以外,其他完全就是现代狗血家庭剧的剧情啊。
在我看来,焦母不喜欢刘兰芝,那是必然的,刘兰芝那性子,莫说古代难以容于婆婆,即使放现在,也是不讨喜啊。
开头先是一顿显摆和抱怨,说自己才艺如何好,在家做工如何辛苦,老公你又不在家,害我独守空房。我在家这么辛苦,婆婆就是不满意,快快休了我吧。
这番说辞,任凭哪个婆婆听了,估计都不会喜欢。果然焦仲卿去求情时,焦母直接怒了,说这女子平日里就由着自己性子来,不服管教。
到了这一部分,明显就看出焦母不是善茬,又加上有古代封建大家长权威加持,肯定不容媳妇违背自己。刘兰芝就是软柿子吗,显然也不是,她受到婆婆的刁难和厌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有没有错,一副自己都是对处处是委屈的样子。就算刘兰芝真如自己所说处处有理,从开头那一段也可以想象她平日里对待婆婆的态度,肯定是千万个不服。就算她表面可以装装样子,和真正的心悦诚服绝对两码事。她婆婆那种人精岂能看不出来,早就对她颇为不满了。
焦母不喜欢刘兰芝,这就很明显了,主要就是两人气场不合,刘兰芝经常要挑战一下自己权威,更可气的是,刘兰芝并不觉得她冒犯了自己,一副浑身上下都是理的样子。有人说焦母嫉妒夫妻俩恩爱,我觉得那犯不上,刘兰芝焦仲卿都不怎么见面,秀恩爱也秀不到焦母眼睛里。
为啥我说这是狗血剧情呢,开始刘兰芝逼迫丈夫向婆婆施加压力,其实压根不想走,就是想给婆婆点颜色看看,你儿子要听我的呢。没想到啊,焦仲卿这窝囊废给办砸了,婆婆更气了,刘兰芝必须走。不过走前刘兰芝也不甘心,故意打扮漂亮一番气气婆婆,人家压根就不理会。
在这个时候,狗血的一幕就出现了,焦仲卿居然对刘兰芝说我休你只是权宜之计,等过阵子再把你接回来,你要等我啊。刘兰芝也悲切切答应了,自己回到娘家。在那个时候,女子轻易不回娘家,即使回去也是娘家人来接,这样没人接就回去了就是奇耻大辱,相当于跟夫家完全断了关系。但是焦仲卿居然还硬撑着要去再接她回来,实在是太扯,你要么就硬气一点,违背母亲把兰芝留下,要么就直接休掉,断个干净,这样不清不楚算什么。
更狗血的在后面,刘兰芝回家后,母亲固然大吃一惊,哥哥更是暴跳如雷,火急火燎让她再嫁。这刘兰芝虽是被休掉,但是姿色漂亮啊,引得县令、太守都来提亲,简直就是现代版离婚灰姑娘被高富帅盯上啊。刘兰芝心里当然不愿意,因为还想着焦仲卿,最关键的一点是跟焦仲卿都约好了,不能失信于人啊。
这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刘兰芝的娘亲兄长还有太守还在逼迫的紧啊,只好答应再嫁。偏偏这时候,焦仲卿又来了,一番自怨自艾加责骂,刘兰芝当即反驳,说着说着起劲了就要约定自杀殉情。后来刘兰芝跳了池,焦仲卿上了吊。
看看这剧情,一般的现代狗血剧都不敢这么拍,在我看来,刘兰芝是自己作死的,焦仲卿是窝囊死的。
刘兰芝: 美丽善良、外柔内刚、聪明、能干、知书达礼、坚贞不屈、富有反抗精神、辛勤持家等等
焦仲卿: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也爱母亲、软弱怯懦、拘谨懦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等等。
扩展资料:
一、焦仲卿刘兰芝殉情悲剧原因:
1、门第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2、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3、守旧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较,认为刘兰芝消极的以死殉情,则由于她“软弱”。这种“软弱”又是由于“守旧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刘爱情悲剧“是反动的封建社会力量和落后的封建守旧心理相结合的必然”。
4、情爱说:还有的同志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说法,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满情绪。
二、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作品解析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先后安排了故事主人公刘兰芝两次拒婚的场景描写。第一次是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县令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断然拒绝;
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迫于兄长的压力,当场面应婚,实际上却是作好了抗婚殉情的思想准备。两次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刘兰芝
-焦仲卿
一、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将刘兰芝塑造成了一个善良、有才、温顺、勤劳的人,但是她却以悲剧收场,而这样的结局与其性格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刘兰芝反抗精神、反抗行为有其软弱的,妥协的一面。反抗与妥协,刚强与软弱相融合,二律背反,兰芝的忍辱负重与焦母的强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焦仲卿
焦仲卿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有反抗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他惧怕母亲,但在母亲那里敢于为妻子据理力争,最后又屈服于母亲的*威。他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于是只好采取权宜之计,让刘兰芝暂且回家。
由于他不善于解决解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不能给刘兰芝一个安全幸福的港湾,加速了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形成。
扩展资料:
刘兰芝不仅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盟,于悲怆之中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不同于一般叙事诗中人物性格的单一简略。
与兰芝相较,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但这是当时一般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何况他身为府吏,更不能不受封建法规的制约。然而他的求,在当时是对母命的公开顶撞,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
进而又对母命阳奉阴违,表面上驱遣兰芝,私下却密约重娶,表明他倔强不驯,只是绵里藏针、刚强不露而已。至于他告母自裁,幻想以此促使其母同意他与兰芝重新结合,这是他认识上的不足。但论其态度,实已由一般的顶撞发展到了威胁的地步。
然而愚昧无知的焦母,虽然爱子,却仍坚持另娶。仲卿则在幻想破灭之后,并不因此屈从其母而终于以死殉情,充分显示了焦仲卿的反叛性格。这是一个既想当孝子,但在与切身利害冲突下又不甘于愚孝的典型。
黑暗的环境和现实的矛盾造就了仲卿这种思想性格。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中的个性,而且写出了他们性格中所特有的复杂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这决非短小的抒情诗和一般的叙事诗所能达到的境界。
诗中的主要人物是如此,对于次要人物,作者同样注意性格描写,因而能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特点。
如刘母和焦母,同为老寡妇,刘母家境清寒,性格懦弱,虽同情女儿而又不能不听从儿子的安排,反映了封建礼教“夫死从子”的黑暗;焦母则富有高傲,为人凶悍,不仅不从子,而且要儿子从她,表现出封建家长的*威。
她们同为妇女,在同一社会中,却因境遇所造就的性格不同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这种艺术造诣是当时其他叙事诗中所看不到的。
-孔雀东南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