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不仅是美丽的女性,而且是敢于追求爱情、挑战封建礼教的女性。从《孔雀东南飞》可以看到刘兰芝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女性呢?
勤劳善良,追求爱情,有毅力勇敢反抗的精神品质刘兰芝和焦仲卿结婚后,焦仲卿经常住在县厅,几乎没有时间回家。刘兰芝要照顾好公婆,耐心地照顾好小姑子。这段时间婆婆对刘兰芝百般挑剔,刘兰芝为了初重庆和家庭忍受婆婆的恶意压迫,精心照顾家里的一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却因为不得婆婆满意被遣还回家,被兄长逼迫嫁给他人。为了与无情的哥哥斗争,她决定投身江河,表达对自己爱情的忠诚和对逼迫再婚的反抗。
传统礼教制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自从刘兰芝被焦母遣返后,当时的社会遣返并不意味着身为女性的刘兰芝在这个社会失去了基本价值。相反,刘兰芝被遣返后不久就有县令的儿子和太守的儿子找上门来,这足以证明刘兰芝的个人魅力没有随着遣返而贬值。可以证明刘兰芝本人对这种事的内在认可。顾名思义,无论在字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虚与委蛇,从刘兰芝承诺的那一刻开始,其就已经与所谓的传统礼教制度的叛逆者这样的一个身份背道而驰了。其次,我们说,刘兰芝在回到家中之后,在面对兄长的威逼之下,无奈所作出的举动“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上来看,与其说是刘兰芝在面对庞大的社会礼教压力所选择的对抗,倒不如说她妥协了。
从传统的礼教制度来看,妻子被驱逐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这种社会风气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但正是这种风气,刘兰芝反而有勇气抵抗,做出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反击,在当时的社会中可以说是一种“壮举”。
刘兰芝的个性特点
刘兰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女子,遵循古时极为崇尚的三从四德,而她和焦仲卿最后的结局则是封建爱情的必然结果。当然,刘、焦二人的悲剧与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现在,从刘兰芝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孔雀东南飞》这个经典故事。
刘兰芝是一个才女。文中多次提到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在古代来说,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些是可以算有才的了。
刘兰芝吃苦耐劳。“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很好的说明了刘兰芝的心灵手巧和任劳任怨。一个弱小女子每日勤于机织,还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
刘兰芝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婆婆故意刁难她,她却在被婆婆逼走的时候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还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足以看出她是多么善良。另外,焦仲卿告诉她过段时间再去找她的时候,她担心的并不是自己能不能再回来,而是只希望焦仲卿可以记住她,这是真诚的爱。
既然刘兰芝有才华、能吃苦又知书达理,为什么最后却不能和焦仲卿在一起呢原因就在于刘兰芝本身很软弱,什么事情都是逆来顺受,从来没有想过反抗。婆婆欺负她,她忍气吞声,让她走她就走;哥哥逼她嫁人,她就答应下来。她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去反抗,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她,是封建思想戕害了刘、焦,更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刘兰芝的简介
刘兰芝,东汉末年女性,家乡在今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皖水东岸。这座古镇原来叫小市港,又叫小吏港,或称焦吏港。据《怀宁县志》记载:“小吏港,以汉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1] 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府小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东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诗合成为乐府双壁。
刘兰芝的柔情与贞烈,“自古红颜多薄命”,人们看这句话时,多与权势、名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句话也适宜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刘兰芝的人物生平
出身
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
出嫁
十七岁的那年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吏焦仲卿为妻。
焦家人口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家。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提水、烧饭、洗衣、织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把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条不紊。焦仲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作余暇便暗在妻子身边,喁喁低语,情话绵绵,偶尔也弹筝奏乐,轻声合唱一曲,伉俪情深,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对这对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羡慕,然而焦母心中却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则蛮不讲理地加重媳妇的工作量,继而百般挑剔媳妇的不是,终于完全丧失理性,认为媳妇简直就是破坏焦家和谐气氛的狐狸精,强迫儿子非把刘兰芝休回娘家不可。
休妻
焦母当时要休去刘兰芝的理由就是认为媳妇没有礼节,凡事爱自作主张,使我老人家心里不快活。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会是天大的笑话,然而这在古代却是重要的理由,古代有所谓“七出”之余,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休妻。《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为命已经成为长久以来的习惯,家中忽然多出一个媳妇,使母子之间彼此依赖的态势,顿时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失去了心理平衡,迁怒于媳妇。当时焦仲卿认为媳妇的行为并无不当之处,为何得不到母亲的爱护呢他反对母亲这样做,在母亲面前发誓:“倘若遣去媳妇,此生誓不再娶!”但是焦母却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以死相威胁,在最后关头焦仲卿还是败下阵来,屈从了母亲的意思。
分别
当天夜里,夫妻两人泪眼到天明,焦仲卿一再解释他的尴尬处境,并保证假以时日,情况必然会获得改善,劝慰其妻务必要暂时忍耐,过些日子再来相迎;然而刘兰芝不敢作此奢望,完全是一别成永诀的态势,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犹自叮咛丈夫把留下来的绣襦、罗裙、斗帐、香囊、镜匣、丝绳等女用物品,得便全部赠送别人好了,不必留置,以免睹物伤情,徒增苦恼。
泪还没有干,天就快亮了,含着悲愤的心情刘兰芝起床收拾打扮,她在穿衣着袜的时候,每一件小事都重复四五遍,每一遍都牵动着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她款款地走出房门,向焦母辞行。她是严肃的,穿着典雅的'服装,这是一种对焦母的抗议。然而这一圣洁的表情轮到向小姑子辞行的时候,化作珠泪涟涟。她的满腹辛酸在同是女性,又与自己同龄的小姑子面前再也忍不住了。她必须离开而又不忍离开这个家啊!
该走了。一辆马车载着刘兰芝离开焦家,焦仲卿骑着一匹白马随车相送,行行重行行,车轮的每一转动,似乎在辗碎两颗已经支离破碎的心,忍不住难舍难分的痛楚,焦仲卿下马钻进车里,两人再度相拥而泣,指天发誓,决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意即海枯石烂,两情相悦,永不变心。到家了,该分手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回家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刘兰芝回到家中,善良的母亲望着“进退无颜仪”的女儿,大为悲伤。然而刘兰芝还有一位性情暴躁的兄长,对她这位兄长,刘兰芝是早有心理准备,在回家的路上她就知道:“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遂以煎我怀。”
果然,刘兰芝回家后,首先是县令遣媒为他刚满十八岁的第三个儿子求亲,做母亲的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女儿的求恳下代为谢绝了。不久,太守造县丞为他的五少爷求婚。当母亲再次准备为女儿谢绝时,她的兄长出面干涉了,在旧社会长兄代父啊,而家庭又是认男子为主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纳采行聘,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迎亲过门。刘兰芝默不作声,只有用手巾掩口啼泣,眼泪哗哗地直流,所谓“腌腌日欲瞑,愁思出门啼。”
殉情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快马加鞭赶到了刘家,已经是薄暮时分,那声声马嘶,也就是他心中的悲呜。眼见门前已经搭好了“青庐”,那是以大幅布幔搭成的帐幕,是新娘出阁前的一晚用来过夜的。见到刘兰芝,焦仲卿气急败坏地说:“我如磐石,千年不转移,而你蒲苇的韧性呢何以在一天一夜之间一切就变了样子呢我们的海誓山盟呢!我只有祝贺你攀上高枝,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刘兰芝肝肠寸断,呜咽讲道:“人生不如意,一言难尽,你又何必那样讲呢!我和你同样是受逼迫,只有一死来表明我的志向了。”刘兰芝哭着跑回青庐,焦仲卿也拨转马头,万念俱灰地踏上归途,世上万般辛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那天已是冷冬的时节,寒风摧凌着树木,树叶飘零。渐渐地庵庵黄昏,寂寂人定,斜月清冷,严霜满地,偶尔地自空中传来一、两声孤鸟的悲鸣。刘兰芝踉踉跄跄地离开了青庐,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来诠释情爱的坚贞。
那边焦仲卿回到家里以后,登堂拜母,说了一些“不能承欢膝下,万望善自珍重”的诀别话。他那糊涂而专横的母亲还在安慰他:“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无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不管母亲如何劝勉,此时焦促卿已经决心赴死,那里听得进去。当天夜里徘徊庭院之中,三更过后,乌鸦成群飞过,焦中卿心知有异,以为爱妻已经殉情,正在黄泉路上等他结伴同行呢!于是解下腰带,绑在庭树枝上自缢而死。
刘兰芝放着“金车玉作轮,青骢马,金镂鞍”的富贵之家不去,甘愿为情而死,令人赞叹。
天亮以后,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的消息,已经轰动了附近村里,焦母呼天抢地,为独子的死悲恸不已;刘家兄长更是愧悔交加,因为自己的贪利趋势,而害得走投无路的妹妹投水保贞;村民更是由同情而愤慨,聚集在两家门前,鼓躁唾骂,并要求将两人合葬在华盖山麓。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墓地,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若干年后,枝丫繁茂,浓荫覆地,有一种双栖双飞的鸳鸯鸟,夜以继日地穿飞上下,婉啭和鸣;青年男女纷纷来到墓地参拜,祈求获得美满良缘,至今安徽省舒城县城南的华盖山,还有鸳鸯坟的遗迹!焦仲卿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吏,大约是如今安徽省庐江县、潜山县与舒城县一带地方。
拓展内容
刘兰芝的苦与悲作文
我既已投身清池,你又何苦自挂东南枝!
花灯节上,我的手绢被风卷起,落入你的怀里。你把绢帕细心叠好,送还给我,只说一句:“姑娘,好生保管!”便转身离去。我抬起羞红的脸想和你道谢,却只看到你的侧脸。
本以为将永不相见,却在庙会上遇见了你。在庙会的茫茫人海中我被一个陌生男子撞了一下,摇摇欲坠之际,是你扶住了我。可不曾想,还是把脚给扭伤了,婢女也走散了。你好心把我背到医庐,陪我坐在湖边休息。我羞涩的向你道谢,你朝我微微一笑。我看到你脸上因背我而出的汗,从怀里拿出手帕小心翼翼地帮你擦汗。你接过手帕,看到上面我闲时绣上的牡丹花,便夸:“姑娘,好手艺。”我陷入你的温柔体贴中不可自拔。我们谈天说地直到婢女匆匆来到。
我们又见了几次面,我们聊天、泛舟、游湖,无话不谈。我知道我喜欢上你了,但不能说,婚姻大事岂能由我作主,我怕你笑我太痴心。但没想到幸福来的这么快。你前天才说:“我喜欢你”,后脚却媒人就上了门,我就这样风风光光地嫁给了你。
当我感叹我的幸运时,没想到事情成那个样子。我十三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就学会制作衣服,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就开始朗读诗书。我自认为遵守了府中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知道你依然爱我。可我独守空闺的寂寞是你不能了解的,三年下来你陪在我身边的时候竟用手指都算得出来,丝巾哭湿了一条又一条,失眠了一夜又一夜。我常坐在窗前等你回来,醒来时却发现泪已不自主地流出。空荡荡的房间,只有我这个行尸走肉在独自啜泣。
“轰隆隆”地雷声响起,我害怕地缩在一团。这雷声是魔鬼,我亲眼看见它杀死了最疼爱我的父亲。父亲那被电击得扭曲的脸似乎在我面前,你却不曾回来,只有陪嫁过来的小莲紧紧地抱住了发抖的我。就连最脆弱的时候,陪着我的人也不是你。
每天雄鸡打鸣我就要上织布机织布,每夜都劳累到子时。每两三天织成五匹布,思念成灾,一不留神却划破了手。手上的伤痕遍布,却不及我心上的万分之一。即使这样婆婆还是嫌我织得太慢,欲把我赶出家门。我知道并不是我织得慢才会被赶出家门,而是婆婆嫌我三年竟一无所出。我只能把苦往肚子里咽,一年见不到几日,好不容易回来了,却累得倒床就睡。要我怎么有所出呢?
我知道你对我的情意始终未变,故回家后约定等你。你是孝子不会违背母亲所说的话,纵使不愿也只能选择放手,我虽善解人意,但心始终不是铁打的。被赶出家门后,便像塌了半边天。长兄如父,我区区弱女子又能做什么?只能以泪洗面,裁衣待嫁,我知道你知道后会怪我。但没料到你竟怀疑我对你的用情之深,夫妻三年你难道不了解我吗?我是贪慕富贵的小人吗?我体谅你怒火攻心,口不择言。但你既然那么认为我活着还有何意义,我的心从来只在你身上,今生今世、永生永世都只在你身上。如果死能证明我的清白,那我就死了吧!
我既已投身清池,你又何苦自挂东南枝。你家只你一个男丁,你死了,婆婆怎么办?小姑怎么办?这个世道有太多的不公道,你身为男丁就应保护她们,不要又酿成一场悲剧。不要让你我的事在小姑身上重演,生时聚少离多,死却同穴而居,真是可笑可悲。今已为幽魂,对这世间已无牵挂,只愿转世的我们不要再离别!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刘兰芝与祥林嫂,一个是精妙世无双的大家闺秀,一个是零落如尘芥的奴仆乞丐;一个为了爱情举身赴清池,一个因不能确信灵魂的有无而想死却不敢死的飘荡于阳间的幽魂;一个再嫁前以死抗争,一个抗争不成无奈妥协最终落得孤苦无依…… 二人的命运乍看起来,大相径庭,但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二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婆婆的手中,婆婆是她们婚姻生活的主宰者与操纵者。其次,二人后来都被逼迫再嫁,也都为拒绝再嫁而不断抗争,并不惜以生命为最终筹码。 刘兰芝,一个从小知书答礼、心灵手巧,无可挑剔的媳妇,婆婆却仍百般刁难。兰芝无休止地劳作,夙兴夜寐却换不来婆婆半点好感,婆婆仍不满于她的言行。面对仲卿地苦苦哀求,婆婆愤怒中夹杂着埋怨,“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也许婆婆要的是一个对自己更加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儿媳,说此女有着“罗敷”般的姿容,是对儿子威逼的同时施以利诱。老太太为了遣兰芝回家真是下了一番苦心与决心,“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再来看祥林嫂,她初到鲁镇,人们从她口中获得的信息不多,甚至不知道她姓什么,却知道了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这个婆婆未出场就已经八面威风了。一出场果然与众不同。 而当婆婆接她回去时,可看出婆婆应付自如,说话头头是道,祥林嫂就显得忠厚老实,近于木讷,婆媳在力量对比上毫无悬念,在婆婆面前,祥林嫂也只能低眉顺眼了。但是,祥林嫂却又为何瞒着婆婆逃到鲁镇来做女工呢?也许婆婆过于严厉了,惯于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也忍无可忍了;也许婆婆早有了让祥林嫂再嫁的打算,“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祥林嫂生活的时代与刘兰芝最大的不同便是贞节观念的畸形与顽固。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但是婆婆为何对此全然不顾呢?因为她牺牲了祥林嫂的名节,却可以再换一个儿媳入门,“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真是精明至极,她才不会去管祥林嫂的死活呢。 刘兰芝与祥林嫂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却上演了类似的悲剧,她们都被各自的婆婆强行推到了悲剧的舞台上,之后婆婆们退居幕后,任凭她们在台上继续演绎充满血泪的悲剧。但是与其说是婆婆们的逼迫,还不如说是封建礼教的禁锢与束缚。当然,封建礼教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在相距数百年的两个悲剧里,封建礼教却又呈现出了一种相同,亦或可以说就是一种延续,兰芝的婆婆,祥林嫂的婆婆,她们都是各自家庭的直接领导者,而且是说一不二的专制独裁者,她们都是寡妇,两篇文章中都没有提及她们的丈夫,她们又都是封建礼教下的个例,所谓的“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她们身上没有映现,儿女的婚姻大权完全掌握在她们的手中,因此,悲剧就必然而偶然地发生了。 兰芝回家后,仍对仲卿、对未来抱有一丝幻想与希望,但经不住“性情暴如雷”的兄长的训斥与逼迫,她暂时让步却不代表妥协,在大婚之前,她心意已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她死得很干脆,也给她的悲剧划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祥林嫂却没她那么幸运,“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上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抬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祥林嫂虽然最终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但是也不能否认她也曾经以生命的代价作出过抗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