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1 高一文言特殊句式50例
知道一些,没下面的这么完整,贴一个给你,看看行不?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 (成语)惟利是图 (成语)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5、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
是。
”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二)、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
2 语文必修5(人教版)文言和句式习题答案(p91页134题)请不要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1《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1)副词,互相:“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2)副词,单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她,代媒人)”,“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嬉戏莫相忘(我,代兰芝)”,“誓天不相负”(你,代兰芝)(3)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2名词用如动词的用法(1)“吾师道也”(《师说》)师,学习“师”和“道”两个名词连用,根据句意,不能构成主谓或并列的关系,则可能是动宾关系(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水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由此推论,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如“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重耳之亡》)“妻”,给……做妻子紧跟在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修筑房舍后面紧跟着介词结构的名词常用如动词(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尊他为王后面紧跟着代词的名词常用如动词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前置(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之”作标志(6)“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是”作标志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1)“相如前进缶,(相如)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语承前省略(2)“权起更衣,肃追(权)于宇下”(《赤壁之战》)动词宾语承前省略(3)“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主语承前省略,介词宾语承前省略(4)“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主语蒙后省略5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见……于”表示被动(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用“见”表示被动(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用“为”表示被动,“七庙隳”,无标志被动句(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用“为……所”表示被动(5)“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表示被动。
3 高中文言文五十个特殊句式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出师表》)F10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呢?“非诸侯而何?”: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子路……侍坐》)H11何乃为什么竟。例: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
(你)怎么竟如此见识短浅!这女子不讲礼节。(《孔雀》)12何其为什么这么;多么。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伶》)13何所…?相当于“所……为何?”“所”与其后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何前置”。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所用为何)我不知道您牧羊,用处是什么呢?(《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所似为何)(《旅夜书怀》)14何以…?相当于“以何……?”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廉》)15何为…?相当于“为何……?”为什么…?例: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谏》)16何…为(焉、也……)?…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季氏将伐颛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象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鸿》)\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节操,而使自己被流放呢?(《屈》)17何…哉(焉)?怎么…呢?什么…呢?为什么…呢?例:王笑曰:“是诚何心哉!”王笑道:“这真是什么心理呢!”(《齐》)\不然者,我何辞焉!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能推卸(责任)呢!(《柳》)18何…之有?倒装结构,有什么…呢?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这就像把肥肉扔给饿虎,有什么作用呢?(《信》)J19几何?多长时间?多少个…?例: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太后说:“我一定会办的。(他)年纪多大了?”(《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破烂到这个地步了,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聂小倩》)20既而随后,接着,不久。
例: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随后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变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
(《促》)\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不久就以苏州百姓暴乱之名向朝廷请示,查究处死了五个人。
(《五人墓碑记》)21既…则…在…后,就…;既然…那么…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在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提议出来的人。
(《游》)\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现在您)既然答应了并且问起来,那么,洞庭湖和京城,并没有不同。
(《柳》)22见…于…被。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廉》)K23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例: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4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默写重点句《归去来兮辞》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04年天津、全国卷Ⅳ、05年江西高考考题)
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逍遥游》
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陈情表》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臣无祖母,无至以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 高中必修一,二的所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急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二)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三、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1、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2、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四、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③《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6 文言文特殊句式原文出自北宋 苏洵《六国论》中的内容,原文应是“其势弱于秦”而原文的语法构成是:其势:定中短语,充当主语;弱:形容词,充当谓语;于秦:介宾短语,由于介词“于”的述词“弱”是形容词,因此这里的于宾短语“于秦”是表比较对象的补语,而并非是状语后置所以,“其势弱于秦”的大意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小另及: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是文言文的一种语法现象关于这个问题,现代学者李佐丰在他著作的《古汉语语法学》中,专门讲了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充当状语,为什么要后置为介宾补语的道理,并介绍说:在介宾短语中,“以”字介宾表示与物、工具时最常由状语改变为补语,这种变化常见于以下四种原因造成1)述语的结构不复杂,“以”宾短语比较复杂,大多置于动词之后例如:○《国语·晋语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丧乱并臻(加上与敝国国君去世之事重叠发生,丧亡祸乱接踵并至)本例中以宾短语“以寡君之不禄”表与物,充当述语“重之”的与物状语,因其复杂而置于谓语之后,改为与物补语即以宾短语由原来限定谓语“重”变为补充说明谓语“重”“以”可译为:与注意:本例中,以宾短语“以寡君之不禄”所表示的与物是事,而非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等(重耳)到达宋国,宋襄公把八十匹马送给他)本例中以宾短语“以马二十乘”表与物,充当述语“赠之”的与物状语,因其复杂而置于述语之后,改与与物状语作补语“以”可译为:把“及宋”是及宾短语充当全句的主语,表时间“及”可译为:等2)述语中用“之”等代词作宾语时,为了使“之”接近指代的对象,“以”宾短语可以后置为补语例如:○《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拥有上千辆兵车的国家,夹持在大国的中间,而大国拿战争威胁施压屈服它,拿灾害饥荒使它相就)本例中用在介词“以”前的“之”指代“千乘之国”,为了使他称代词“之”在位置上,接近所指代的对象“千乘之国”,以宾短语“以师旅”和“以饥馑”充当动词“加”和“因”的状语,表工具,后置为补语“以”可译为:拿乎宾短语“乎大国之间”表处所,“乎”可译为:在○《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五亩大的宅园中,把桑树种在宅园,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本例中用在“以”前的“之”指代“五亩之宅”,为了使代词“之”在位置上,接近指代的对象,“以”宾短语充当动词“树”的状语,表与物,后置为补语以宾短语“以桑”表与物,“以”可译为:把3)把本该用在动词之前的状语,移到动词之后,这种句式的改变,有突出或强调“以”宾短语的作用例如:○《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屈到喜欢吃菱角,生病时,叫来他的宗老并叮嘱他们,说:“一定要用菱角祭祀我”)本例中的屈到喜欢吃菱角,就要求祭祀他的时候一定要用菱角后来他的儿子不用,并以此展开文章这里的“芰”是作者加以突出的事物,所以用在动词之后以宾短语“以芰”表与物,“以”可译为:用○《国语·周语下》: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况且我听说成公出世时,他母亲梦见神人在他的 上打上黑记)本例中的以宾短语“以墨”本该用在动词“规”之前做状语,后移到动词“规”之后,是为了强调“以墨”的作用,因为这位成公后来就叫“黑臀”4)在对偶、排比句中,也可以把“以”字介宾放在后面例如:○《国语·晋语九》:道之以文,行之以顺,勤之以力,致之以死(用文德引导他,用道理规范他,用精力效劳他,用生命奉献他)本例中“以”宾短语是对偶,所以“以”宾短语作补语以宾短语均表工具,可译为“用”○《左传·昭公五年》:道之以训辞,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用古圣先贤的言语引导他,用旧时的法度奉承他,用先王的事例考核他)本例中的“以”宾短语是排比,所以“以”宾短语作补语以宾短语均表工具,可译为“用”。
周思欣 周正梅 周靖瑶 周诗琪 周紫莺 周海莲 周莉姿 周语琴 周馨彤 周歆瑶 周昕玉 周璟雯 周可馨 周花琪 周漫妮 周晴霎 周佩兰 周雨嘉 周梦洁 周熙雯 周雪雁 周桑榆 周倩雪 周玥婷 周妙佳 周曼柔 周曼纹
周乐萱 周玉珍 周月婵 周檀雅 周映真 周芸熙 周沛玲 周语嫣 周江萍 周明美 周尔柏 周慕晴 周巧芳 周欣妍 周丹华 周佑怡 周柳萱 周雨薇 周欢馨 周傲蕾 周采盈 周诗嘉 周涵菡 周婧琪 周晓萱 周煜婷 周钰彤
周嫦曦 周芳梨 周素芬 周茹雪 周绮兰 周慕儿 周优璇 周虞花 周雅彤 周水瑶 周忆梅 周君娜 周语蝶 周曼玉 周凌菲 周林琳 周幽兰 周傲珊 周昕怡 周梦璐 周醉倚 周若雪 周夏岚 周韵寒 周瑾萱 周芸萱 周甜瑜
周润琪 周祎祎 周雪芬 周雅静 周紫珊 周惠茜 周美琳 周羽馨 周笑怡 周涵柳 周香怡 周梦柏 周月霞 周娅楠 周雪芳 周佳雪 周雅欣 周夏青 周秋昕 周秋翠 周巧林 周念云 周昕莹 周亦绿 周春冬 周幽茜 周红杏
周甜雪 周珊美 周昕任 周南露 周菲霞 周冰晴 周玉盈 周忆寒 周倚梦 周兰芝 周念桃 周自怡 周书兰 周冬亦 周碧彤 周佳怡 周南莲 周柳月 周念真 周晓红 周海冬 周新冬 周雪灵 周凌旋 周含雪 周寒宁 周宛筠
周诗华 周竹奇 周亦寒 周依妹 周如玉 周晓艺 周碧琴 周笑霜 周寻纹 周凤恬 周菲雨 周素洁 周玉梅 周江红 周梅红 周佳姿 周凤雪 周君壁 周香寒 周碧霄 周向萍 周紫雪 周慕凝 周月素 周晓霜 周寻真 周以亦
周紫青 周水清 周晴霞 周梦寒 周冬寒 周妙柏 周昕悦 周虞清 周菲翔 周红芳 周含英 周依琴 周玉香 周自芬 周依云 周昕昕 周甜静 周冰烟 周江卓 周水静 周寒雪 周又菱 周夜蓉 周亦玉 周雪巧 周白珊 周痴香
周清月 周采绿 周水柔 周诗蕊 周晓珍 周春雪 周幼珊 周丹清 周语蓉 周翠曼 周海桃 周琼霎 周诗珊 周春纹 周寻雁 周碧灵 周寻双 周碧欢 周水玲 周雪兰 周君兰 周雨霞 周依柔 周万洁 周靖柏 周芳旋 周素芳
周青丝 周忆柳 周芳琴 周念双 周静影 周海露 周甜春 周梅诗 周幻波 周晓花 周竹清 周月碧 周依青 周问旋 周晴兰 周自红 周琼莹 周虞秀 周花萍 周忆彤 周月柔 周丹丹 周语芙 周婉令 周清云 周梅清 周新琦
周含芳 周万芳 周采佳 周涵瑶 周紫浩 周紫菱 周紫南 周寻南 周昕云 周凤欣 周碧丝 周纹青 周凝荷 周若娟 周珊琪 周傲安 周乐枫 周佳琳 周雪柳 周依清 周凤采 周水宁 周丹颖 周雅南 周芳烟 周书蕾 周秋柳
周妙香 周凌寒 周佩奇 周寒安 周紫花 周纹欣 周乐丹 周采莲 周盼雁 周秋华 周紫薇 周晓荷 周寒月 周幽悦 周青曼 周可茹 周晓夏 周妙芬 周缘珊 周凌香 周紫春 周冰露 周妙松 周翠彤 周欣芳 周书瑶 周碧红
周琪涵 周兰青 周安南 周雁菱 周依悦 周紫翠 周松翠 周万颖 周素莺 周含海 周依凤 周黛玉 周可慧 周秋敏 周艳倚 周幽月 周竹君 周琼月 周谷南 周云昕 周晴琪 周妙华 周昕仙 周香芹 周诗芝 周平夏 周新华
周玉英 周若倩 周夜云 周静秋 周佩琳 周欢梅 周甜花 周纹宁 周灵槐 周盼曼 周晓兰 周云燕 周万彤 周纹柔 周雅彤 周柏凝 周雅雪 周平蝶 周忆霜 周寻桃 周欣月 周幽雪 周涵蕾 周寄灵 周秋蝶 周清燕 周紫宁
周春香 周甜英 周幼丝 周如波 周美莲 周竹兰 周笑柏 周云芬 周丹丽 周水凤 周红英 周孤岚 周万林 周幽筠 周紫青 周秋灵 周菲凤 周诗霜 周夏菡 周紫晴 周红叶 周巧凤 周婉月 周幽燕 周静芳 周雨双 周紫蓝
周万雪 周芳蕊 周雨真 周珊花 周依芊 周惜纹 周冰林 周灵波 周雪萍 周巧绿 周笑寒 周婉英 周水雪 周珊凤 周晓洁 周怜蓉 周菲雁 周碧曼 周红芍 周万珠 周菲槐 周春柔 周巧沁 周柳普 周冰燕 周宛柏 周新泽
周婉清 周梦安 周甜青 周晓雪 周艳凝 周若曼 周沛儿 周诗如 周问蕊 周晓绿 周含珊 周含清 周珊柳 周虞玲 周盼珊 周欣琪 周梦露 周珊卉 周彦妮 周珊月 周听露 周映倚 周思芳 周沛芹 周水惠 周纹洁 周虞薇
周如佳 周听荷 周安卉 周丹雪 周秋烟 周新柔 周翠松 周梦蓉 周云霞 周松琴 周寒梅 周黛曼 周凝竹 周珊清 周水桃 周晓青 周盈芹 周新瑶 周芷蕊 周芳辰 周秋芝 周冰安 周思昕 周晴翠 周含玉 周凤迪 周昕静
周丹秋 周曼荷 周月琦 周安荷 周春花 周昕芳 周虞颖 周晓巧 周春杏 周夜柏 周冰花 周艳雁 周幻丝 周慕青 周青槐 周醉蓝 周怀萍 周如洁 周惜霜 周忆珊 周花晴 周醉蝶 周佳迪 周乐珍 周宛儿 周黛柔 周自芳
周寒雁 周静竹 周诗迪 周水萍 周翠叶 周灵竹 周思菱 周雅绿 周念烟 周冰旋 周秋柔 周君秀 周云娥 周芷荷 周虞玉 周花琼 周江梅 周冰蓝 周婉如 周怜晴 周兰馥 周笑珊 周缘菱 周向卉 周倚蓉 周花琳 周语兰
周芳卉 周佳诗 周珊芸 周柏卉 周春柏 周翠竹 周凤筠 周梦香 周依柏 周珊盈 周晓曼 周丹珍 周若菊 周依娜 周依灵 周君芝 周凤乐 周水珠 周黛芹 周忆丹 周听芹 周芳雅 周翠林 周雨雯 周凤媛 周水香 周梦岚
周盼夏 周月晴 周珊缦 周珺瑶 周初蝶 周晓玉 周翠柳 周若烟 周碧菡 周凤青 周晓梅 周雪丽 周笑蓝 周盼巧 周素花 周雪春 周诗敏 周芷纹 周香萱 周雁枫 周夜柳 周珊雪 周欢松 周依美 周凤霜 周香春 周以丹
周凤鸣 周兰芷 周夏蓉 周静月 周乐菱 周江春 周海蓝 周艳青 周菲柏 周云絮 周妙君 周靖雁 周缘柏 周芳枫 周南春 周丹萱 周晴梅 周问筠 周黛珊 周月佳 周巧梅 周凌晴 周江蓉 周绮梅 周忆柏 周君昕 周又菡
周虞华 周雅柔 周初丹 周珊安 周绮彤 周甜绿 周昕香 周欢梦 周云珊 周静幻 周清虹 周菲媛 周香波 周书倚 周尔岚 周冰兰 周紫纹 周珊叶 周菲舞 周夏彤 周珊妙 周新蕾 周黛真 周新惠 周安蕾 周凝甜 周珊蓉
周沛珊 周静趣 周念芹 周紫倚 周凝芙 周春迪 周新波 周水婕 周思敏 周孤丝 周怀亦 周翠微 周梅雪 周夜安 周可洁 周安筠 周黛荷 周芷卉 周冬云 周妙竹 周听蓉 周寒冰 周靖倚 周冬菱 周紫露 周盈梦 周乐蓉
周自洁 周芳菊 周菲雪 周梦琪 周孤凤 周秋柏 周甜净 周问雁 周素昕 周春晓 周甜波 周云芳 周映波 周月倩 周芳凤 周紫盈 周晓花 周紫昊 周花莹 周菲蛟 周佳琦 周晓欢 周如娟 周紫寒 周幼翠 周青香 周梦松
周佳芳 周倚真 周傲芙 周水英 周缘香 周向珊 周妙菡 周珊雁 周夜甜 周月桂 周雨花 周晓玉 周水月 周如松 周菲绿 周采菊 周缘枫 周秋春 周艳萍 周静枫 周诗云 周云佳 周紫月 周珊幽 周雁卉 周慕梅 周翠萱
周雪敏 周幽倚 周妙筠 周秋菊 周冰昕 周纹昕 周云青 周新月 周采柏 周自英 周痴灵 周依静 周盼儿 周雨雪 周沛菡 周虞兰 周尔曼 周水冰 周若皎 周涵双 周昕邑 周寒菊 周凌瑶 周柳花 周醉珊 周雨寒 周妙雪
周自虹 周江静 周素娥 周寒香 周凌雪 周红豆 周可竹 周雅灵 周平安 周采梅 周觅柔 周幼柏 周纹菱 周晓欢 周香梅 周凤芳 周可昕 周忆翠 周黛双 周诗雪 周虞春 周觅珍 周晓霞 周玉燕 周昕欣 周初彤 周倚巧
周寒欢 周艳琴 周雅安 周妙晴 周紫葵 周雪慧 周晓华 周碧月 周可兰 周欣华 周君洁 周听柏 周晴桂 周秋双 周虞霜 周芷蕾 周初柔 周夜蕾 周碧玉 周幻珊 周丹桂 周甜舒 周紫蓝 周静妹 周寻雪 周觅凤 周佩雅
周春儿 周翠蓉 周盈青 周迎海 周若敏 周欢柔 周清惠 周沐卉 周冰彤 周盼烟 周曼寒 周沛萍 周竹筠 周雪慧 周秋月 周兰桂 周怀蝶 周绿春 周绿海 周妙彤 周若菱 周诗英 周晓英 周梅月 周紫怡 周醉波 周雨诗
周书萱 周香薇 周江丽 周靖儿 周凤柔 周秋荷 周雅梦 周冰欢 周梦槐 周月虹 周幻桃 周海雪 周缘霜 周醉薇 周婉茹 周灵雁 周慕灵 周涵柏 周凌青 周欢霜 周水佩 周痴梦 周幻灵 周如云 周佩虹 周雪旋 周昕卿
周静芙 周月爽 周翠琴 周君韵 周以寒 周紫翠 周晴柔 周紫霜 周幻竹 周虞灵 周清玲 周香莲 周柏桃 周丽梅 周诗玉 周琼华 周盈雪 周冰枫 周亦瑶 周惜灵 周柳兰 周柏薇 周幼萱 周凌珍 周梦旋 周可青 周雪竹
周依洁 周以柳 周书双 周香卉 周初雪 周巧倩 周怀柔 周如甜 周竹青 周依丹 周兰昕 周纹月 周晓佳 周雅阳 周春芳 周翠安 周寄春 周雅柏 周云灵 周虞芝 周念波 周青亦 周若翾 周缘柳 周采琳 周佩玲 周素月
周柏枫 周笑甜 周书翠 周紫超 周依茹 周秋韵 周傲云 周珊雨 周缘凤 周依梅 周思琪 周缘绿 周诗茵 周凤霞 周欣荣 周采纹 周万英 周蝶蝶 周紫华 周万美 周问安 周红霞 周缘瑶 周雨兰 周凝海 周向彤 周南松
周幽兰 周芷珍 周听枫 周以南 周巧春 周梅英 周幼蓉 周如霜 周涵珊 周凝雁 周紫槐 周婉婷 周丹烟 周凤怡 周初夏 周沛纹 周凝梦 周甜真 周妙海 周冰萍 周如柏 周佩云 周妙春 周万青 周晴岚 周纹静 周纹华
周柏梅 周云舒 周月荷 周惜雪 周书芹 周幽绿 周幽花 周翠丝 周怜菡 周含蕾 周妙云 周黛萱 周依玲 周佩青 周冰羽 周纹玉 周芳林 周以蕊 周晓云 周凤笛 周清羽 周曼香 周如月 周南凤 周新茹 周书雪 周花兰
周迎梦 周新怡 周谷丝 周新琳 周万月 周依枝 周甜巧 周凤月 周雅芙 周云清 周南琴 周云兰 周丹雯 周菲燕 周紫芝 周君萍 周觅翠 周晓荣 周雨荷 周玉洁 周月娟 周云欣 周新巧 周纹竹 周语凤 周灵薇 周绮菱
周觅双 周万嘉 周菲松 周雪彦 周雅蕊 周欣琴 周万红 周妙英 周黛亦 周如萱 周兰洁 周静嘉 周菲雪 周虞姿 周安露 周玉冰 周凌萱 周昕乐 周梅迪 周香菱 周晓瑶 周幽蕊 周晓清 周梅青 周纹虹 周水莹 周纹芝
周翠桃 周妙菱 周清莲 周芳菲 周兰春 周紫君 周寒云 周琼英 周平春 周盼丹 周秋云 周素琴 周宛凝 周以蓝 周倚烟 周乐姗 周云露 周昕月 周水碧 周紫月 周盼柳 周凤燕 周婕珍 周江青 周寒烟 周含绿 周依芳
周翠绿 周绮玉 周凤荷 周若冰 周翠凤 周凝阳 周雅蓉 周含烟 周花淑 周思怡 周芷巧 周可悦 周佩春 周欢旋 周甜碧 周若壁 周静美 周梦倚 周幽珊 周雅霜 周晓兰 周静香 周映蓉 周思雨 周寒艳 周雪青 周尔琴
周雪枫 周昕迪 周欢蕾 周紫呜 周以菱 周幽芳 周纹莲 周碧桃 周云华 周纹娜 周月悦 周谷雪 周紫秀 周芳云 周虞燕 周寒珊 周珊柏 周晓芳 周含瑛 周忆南 周晓云 周玥怡 周静璇 周昕英 周若美 周花香 周佩华
周春绿 周盈安 周冰夏 周珊梅 周乐安 周月媚 周凌薇 周依华 周巧娥 周绿真 周菲兔 周雁玉 周艳兰 周巧兰 周月青 周青筠 周晓兰 周珊悦 周幻柏 周听春 周珊珍 周念珍 周万虹 周含樱 周紫兰 周芳迪 周秋碧
周紫安 周念露 周翠芙 周甜悠 周迎波 周万莲 周迎松 周昕敏 周映梦 周盼海 周晓亦 周碧松 周谷冬 周含梅 周绮琴 周菲颖 周海安 周兰芳 周映寒 周芳莲 周菲珠 周晓艳 周思琦 周凤昕 周欣云 周春翠 周春枫
周清芳 周甜霞 周珊雁 周珊兰 周怜梦 周芳青 周水琴 周欣雅 周如凤 周醉柳 周问柳 周冰玉 周惜海 周傲晴 周痴珊 周佳思 周谷云 周雅阳 周青烟 周依雪 周尔珍 周碧江 周依萱 周柏晴 周艳秋 周菲阳 周柏倚
周虞凤 周梦曼 周幽菱 周平绿 周尔芙 周采香 周海瑶 周纹婷 周思秀 周觅海 周初翠 周万丽 周纹萱 周菲倩 周凤佳 周梦瑶 周菲琼 周竹淑 周曼倚 周晓雨 周婉君 周淑颖 周雅珊 周安雁 周晓灵 周琼玉 周春梅
周忆香 周晓青 周含雁 周梦菲 周菲乐 周迎蓉 周寄欢 周晓玫 周诗柯 周紫美 周月雪 周丹玉 周靖巧 周静曼 周幽珊 周采青 周灵芸 周晓红 周盼香 周初瑶 周甜熙 周紫英 周谷珊 周玉润 周安蓉 周新玲 周柳青
周晓燕 周万云 周以珊 周凤莺 周柏珊 周依薇 周曼梅 周夜珊 周迎曼 周菲彩 周佳彩 周依欣 周觅荷 周红素 周冰丹 周寻芹 周谷秋 周乐松 周香柏 周艳儿 周青寒 周妙月 周素樱 周绿夏 周凤敏 周珊蕾 周若南
周寒香 周初露 周冬灵 周梅香 周竹琼 周欣新 周丹萱 周晓夏 周凤裳 周寄真 周如凤 周婉鸣 周听兰 周冰蓉 周紫芳 周怜蕾 周春妍 周向雪 周寒松 周雨燕 周以莲 周听寒 周凤清 周依珊 周依叶 周珊静 周静宸
周问夏 周珊琴 周翠影 周凝珍 周琼瑶 周问枫 周寒荷 周冰雪 周竹凤 周迎夏 周雅霜 周念寒 周凌春 周菲玉 周紫静 周静帆 周碧云 周宛海 周采芸 周翠岚 周依莹 周静琪 周南蕾 周含芙 周水灵 周含卉 周松铃
周琼凌 周怜寒 周雅琳 周云美 周依凝 周紫若 周纹美 周君琦 周觅波 周寄瑶 周雪娟 周云雪 周翠青 周可卿 周婉泽 周采丹 周清婵 周馨蕊 周念薇 周如曼 周自清 周如梦 周兰君 周思甜 周如雪 周香露 周涵雁
周谷波 周盼兰 周寒云 周琼桂 周映秋 周月凉 周晴雪 周可昕 周紫丝 周夏柳 周秋柏 周甜晴 周雨婷 周水云 周思洁 周问兰 周纹彤 周妙昕 周珊奇 周冬儿 周亦旋 周月珠 周紫奇 周熙雯 周松雪 周水绿 周松梅
周盼翠 周乐瑶 周江花 周幼晴 周妙旋 周甜亦 周夏槐 周晓霜 周佳佳 周怀蕊 周春兰 周碧净 周红芸 周雅琴 周怡香 周红梅 周巧昕 周翠玉 周春雁 周柏秋 周睿婕 周翠柔 周甜香 周秋桂 周甜荷 周雪瑶 周香蝶
周虞青 周柳娇 周初南 周痴旋 周紫真 周春竹 周晓槐 周如南 周凝蝶 周谷菱 周雪燕 周诗柳 周巧凤 周幼南 周晓黛 周依英 周梦菡 周海云 周云丽 周幽瑶 周又晴 周幻莲 周晓迪 周怜云 周芳虹 周含烟 周黛梅
周香巧 周虞怡 周寻春 周依怡 周丹嘉 周语珊 周万琴 周虞彩 周柳清 周松卿 周南晴 周万华 周雨珍 周万婷 周柏欢 周如敏 周琼燕 周欢柏 周夜春 周婉若 周新春
公历:2009年12月25日2点50分 农历:己丑年十一月初十日丑时
八字:己丑 丙子 甲辰 乙丑
八字日主甲木偏旺喜神火土金{五行缺金)起名:"黄嘉婷"但更推荐"黄煜婷"
======================================================================
姓名:黄嘉婷
五行分别是:土木火
笔画分别是:12 14 12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3(火) 26(土) 26(土) 38(金) 13(火)
总评数理得分:84 分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3(火)[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人格数理 26(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变怪)变怪之谜,英雄豪杰,波澜重叠,而奏大功。 (半吉)
个性固执而心地善良,在外人缘好,别人之事能够尽力去帮忙,意志格相生时,必能坚忍而达成愿望,若为薪水阶级亦能平步青云,但财运或大运被克则减福,奋斗过程挫折亦较多。
地格数理 26(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变怪)变怪之谜,英雄豪杰,波澜重叠,而奏大功。 (半吉)
总格数理 38(金)[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磨铁成针)意志薄弱,刻意经营,才识不凡,技艺有成。 (半吉)
外格数理 13(火)[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天、人、地三才 3 6 6(火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得上级提拔,享父母余德,易成功,心身健全,得长寿享荣誉。(吉)
1、总论:有良好的发展运势,得到意外之助而成功发展,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但要注意稳定的发展,不要盲目冲动。
2、性格:为人谦和有礼,遵守公共道德及信用,做事稳重且踏实,对待部属宽厚大方,受到尊敬与欢迎,是一位很好的***才。
3、意志:意志尚称坚定,但耐力不够,处事有喜新厌旧之象,大都有无法坚持到底。
4、事业:任何事业对您都适合,碰到任何困难都有贵人相助,让您一展抱负。
5、家庭:一家老幼和乐融洽,子女又孝顺,夫妻亦能和睦相处。
6、婚姻:男娶贤淑之妻,婚后感情美满;女嫁谦恭才干之夫,婚后家庭幸福。
7、子女:子女都谦恭有礼且有责任感,长大后事业成功并能孝顺父母。
8、社交:人缘很好,性情明朗愉快不拘小节,受到人家的欢迎及异性的接近。适合领导及管理之工作。
9、精神:生活很愉快,内外圆满,诸事一帆顺。
10、财运:所做之事都有成功之象,财源可得。天运五行属水,可能付出的劳动更多。
11、健康:身心健全,少灾。注意血压即可。
12、老运:晚景尚称如意,可享清福。
人格与外格(六三)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富有、豪杰类人物,受社会惠泽,容易随心所欲。能平和处世者可成功发达,数不吉者,易患胃病。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6 暗示性格为:
其表面温和,内心刚毅,外表厚道,能得相当成功,而享受家庭幸福,富有侠义同情心。无奈人生历程漂浮不定,身多病,磨难而不能平静。一方面可以有杰出之士,一方面可以有愚笨之辈。如果不配合其他格慎重剖析,则很难判断准确。
人格与天格搭配(六三)暗示成功运:
受上级、长辈爱护或得祖辈余荫,可保平安。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六六)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2、4、9、10、12、14、19、20、22、26、36等败财运诱导之数(凶险病弱,家族缘薄)。
============================================================
姓名:黄煜婷
五行分别是:土火火
笔画分别是:12 13 12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3(火) 25(土) 25(土) 37(金) 13(火)
总评数理得分:89 分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3(火)[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2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总格数理 37(金)[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猛虎出林)权威显达,热诚忠信,宜着雅量,终身荣富。 (吉)
外格数理 13(火)[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天、人、地三才 3 5 5(火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得上级提拔,享父母余德,易成功,心身健全,得长寿享荣誉。(吉)
1、总论:有良好的发展运势,得到意外之助而成功发展,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但要注意稳定的发展,不要盲目冲动。
2、性格:为人谦和有礼,遵守公共道德及信用,做事稳重且踏实,对待部属宽厚大方,受到尊敬与欢迎,是一位很好的***才。
3、意志:意志尚称坚定,但耐力不够,处事有喜新厌旧之象,大都有无法坚持到底。
4、事业:任何事业对您都适合,碰到任何困难都有贵人相助,让您一展抱负。
5、家庭:一家老幼和乐融洽,子女又孝顺,夫妻亦能和睦相处。
6、婚姻:男娶贤淑之妻,婚后感情美满;女嫁谦恭才干之夫,婚后家庭幸福。
7、子女:子女都谦恭有礼且有责任感,长大后事业成功并能孝顺父母。
8、社交:人缘很好,性情明朗愉快不拘小节,受到人家的欢迎及异性的接近。适合领导及管理之工作。
9、精神:生活很愉快,内外圆满,诸事一帆顺。
10、财运:所做之事都有成功之象,财源可得。天运五行属水,可能付出的劳动更多。
11、健康:身心健全,少灾。注意血压即可。
12、老运:晚景尚称如意,可享清福。
人格与外格(五三)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性情温和周到,善于社交,缺乏牺牲精神。如精心打下良好基础,大发展,大成功。如听之任之,则失去一半的机会。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三)暗示成功运:
受上级、长辈爱护或得祖辈余荫,可保平安。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你好;
解答如下
芝,遂,迸,涧,猕,猿,耶,挈,暝,窍,碣,楷,镌,挠,劣,呵----拼音
芝---灵芝、 芝兰、 兰芝、 云芝、 紫芝、 肉芝、
遂---顺遂、 遂愿、 遂意、 不遂、 深遂、 遂人、 遂即
迸---迸裂、 迸发、 迸射、 迸窜、 迸涌、 迸落、 迸飞、
涧---山涧、 溪涧、 北涧、 石涧、 白涧、 涧溪、 涧沟、 云涧
猕---猕猴、 猕猴桃、
猿---猿人、 白猿、 心猿、 猿猱、 猿狖、 猿臂
耶---耶律、 耶耶、 若耶、 伽耶、 耶溪、 耶教、 毗耶、 耶娘
挈---提挈、 带挈、 挈领、 挈挈、 挈壶、 萆挈、 挈皋、 携挈
暝---晦暝、 暝色、 暝晦、 青暝、 昏暝、 夜暝、 暝曚、 暝蒙
窍---心窍、 诀窍、 七窍、 窍门、 开窍、 通窍、 机窍
碣---碑碣、 碣石、 石碣、 墓碣、 猎碣、 碣磍、 碣子、 断碣、
楷---楷模、 楷书、 行楷、 小楷、 正楷、 大楷、 寸楷、 楷木
镌---镌刻、 镌谕、 镌镂、 镌石、 镌琢、 镌印、 铭镌、
挠---阻挠、 挠头、 刺挠、 抓挠、 挠钩、 刺挠、 不挠
劣---顽劣、 恶劣、 拙劣、 劣势、 卑劣、 粗劣、 劣品、 劣绅、 优劣
呵---呵护、 呵责、 叱呵、 呵喝、 呵止、 呵胶、 呵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