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1、原文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1、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三、《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作的《昭明文选》。该诗描写了一个独居的思妇梦想见到她远行的丈夫,而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
其意仅是“加餐饭,长相忆”六字而已,体现了女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该诗化虚为实,通过描绘实境(艺术创造中的实境),使所要表达的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从中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来。
1、原文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四、《江南》
《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1、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五、《上邪》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
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1、原文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2、译文
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乐府诗
问题一:“自古红颜多薄命”是哪首诗词里的?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出自苏轼“薄命佳人”
历来诗词里常有慨叹红颜薄命的句子。如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这是欧阳修“再和明妃曲”中的末二句。明妃就是王昭君。东汉元帝时,徵选天
下美女入宫,按图召幸。众女皆贿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只有她不肯行贿。画
工毛延寿便将昭君画得很丑,因此无法被元帝选上。一直深居后宫的昭君,觉得
没有出路,遂愿意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和亲。临出发前元帝召见,惊为天人,所谓
“光彩射人,悚动左右,貌为后宫冠。”元帝悔恨之余将画工斩了,但昭君还是
出嫁。可怜的昭君,皇帝选不选她,只是依美貌。即使发现真相懊悔莫及,也不
过斩了画工,仍让昭君远托异国,这样的皇帝不要也罢。自天子以至庶人,多半
皆是以类似的态度对待红颜。他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红颜的表象,所以轻易喜欢,
也轻易放弃。这是身为红颜的悲哀。昭君最后老死异乡,杜甫“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诗句就是咏怀她。苏轼“薄命佳人”中也有
自古佳人多薄命,闭门春尽杨花落。
一般说的“自古红颜多薄命”,可能便是结合上二者而来。更悲壮的句子尚有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红颜薄命尚有一些原因。天下君王贵侯,总是迷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的美女,难免荒废国政,引发民怨。一旦有战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
美女便成千夫所指。当初是
汉皇重色思倾国,
此时只好
江山情重美人轻,
美女遂不得不
宛转蛾眉马前死。
另外,古代女性自 较小,美丽的女子为男人所争夺。例如,吴三桂为陈圆圆
的引清兵入关: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将陈圆圆从李自成手中夺回。被几个男人强取豪夺,陈圆圆的命运显然不会太好。
有些红颜即使上天并未亏待,嫁得一青年才俊,以为可仰望而终身。但才华
卓越的男子,有不少是薄情寡恩,为求功名或志兮天下事,而不留恋伊人。最恨
多才情太浅,就是指此类男子。於是
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红颜,遂有闺怨。红颜虽是以美取胜,但也会遇到不知欣赏的木头人,或红颜
未老恩先断的郎君: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
於是怨情因此而生: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其他本来是五陵年少争缠头,后来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
遂只能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类色衰爱弛的女子就不提了。
好吧!那是古代,今天的情况是否好些呢?男女平等,女性有充分的自 ,
红颜是否皆能“有一个能够白头偕老的先生以及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当然不是过份的要求,只不过是红颜及非红颜一个合理的愿望。身为红颜,
自然追求者众。当男生们趋之若鹜,前仆后继时,是很难让女孩当机立断,弱水
三千只取一瓢的。尤其这些男生的想法是单向的:这个女孩适合我,而未想自己
是否也适合这个女孩。因此追求者虽多,真正可选者说不定并不多。如此年华似
水流,转眼几年便很快地过去了。年纪的压力可能使红颜降格以求。我们看到历
来有不少优秀女子,最后嫁的可能都远非当初她看不上的男子可比,令人扼腕。
灿烂的光景无法持久。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的人生,才应是所该追求的。红
颜及早有这种体认,才较易有幸福美满的未来。
其实红颜也者,乃是一种特质,此特质易於吸引人:美丽的外表是无言的推
荐。不只是对人,我们对各种动物及山川草木皆然。外貌出众者本来就引人注意,
内涵反而为人所忽视,下焉者还有买椟还珠者。美丽的外表易於令人想一亲芳泽。
有些特质就不是那会让人想亲近,如高学历。高学历之女子,常也有稳定的经
济基础>>
问题二:“自古红颜多薄命”下一句是什么?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
自古红颜多薄命,古来英雄多寂寞!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江山情重美人轻,宛转蛾眉马前死。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三:自古红颜多薄命是什么意思 这里所指红颜并非所有女人,而是说一些姿色(才色出群)较好的,这就简单多了.越漂亮的女人越容易被卷入一些所谓英雄们的漩涡中.也更会因为自已漂亮(有资本)不由自主地走向那个方向,也就更容易受伤害
自古红颜多薄命,天妒红颜,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太漂亮的女人男人为她设下了更多的欲望的陷井,她本人不想卷进去,也是身不由已的,她生来就是完成欲的使命,一般男人是养不住的,既便是想与平凡男人过一生,也是别的男人垂涎的目标,极致的男人会想尽办法掠夺,以色做政治的交易,以色填写欲望的沟壑。
他们把她做情人,不会做老婆。梦露迷倒一代代的男人,她的美艳只有总统这样的男人配享用,又怎么样,被肯尼迪兄弟玩乐,而肯尼迪夫人气质相当高贵,母仪天下,试想梦露做第一夫人,呵呵,国将乱国。太漂亮的女人没法给男人安全感,所以男人把她定为情妇,这一点上东西通用的。
太聪明的女人在三分之二男人的智商之上,恃才傲物更适用女人,不比她聪明的男人看不上,比她聪明的男人迷恋感官,在追求太漂亮的女人,顶以,穷其一生,找不到所爱的人,男人好色的劣根性聪明的女人一眼会看透,太理性,太完美,太理想,太伤悲。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虱子”如此洞穿世情的话,又有几个男人能说出来呢,张爱玲太懂男女之情,太才情,一生不幸。太聪明的女人会给男人心理压力,所以男人会把她做为红颜知已。
有人要说,不是有又美艳又有才又事业成功的吗?这样的,得不到爱情,纵是爱情有了,寿命就会短了。
所以,看看极致的女人,每个人都是一个方面的精品,不能占全,赫本,清纯玉女之首,一生不能生育,在常人的眼里,是幸福的女人吗?所以,她们自恋,她们不幸福。由于不幸福,所以她们抑郁,走向毁灭
同样的由于她们明白的太多,而且在古代地位不高,或者有的是卑贱,所以她们不由自主的失了自己保护的权利,那时侯的美丽让她们更容易受到伤害
问题四:自古红颜多薄命是什么意思? 之所以自古红颜多薄命,最主要还是在女人争夺男人的竟争中,红颜因为美丽出众,遭到枪打出头鸟的命运。自古红颜多薄命,只因红颜遭人妒害。所以美女总是占少数。
有的人说什么,上天是公平的,最讨厌这句话,没有什么上天公不公平,你能说一个乞丐和一个总统命是公平的吗!只是人心的不平衡,见到身边能够得着的比自已美好和强的竟争对手就一定要打死,再自我安慰,上天是公平的!死在男人手上的红颜只是少数,更多的红颜都死在女人的手上,因为女人的嫉妒是恶毒和极有手段的。
如果有人还在说什么红颜就该薄命,否则上天不公平,那意思就是说,世上活得长久的只能是庸脂俗粉或者丑女。那么男人也别怪这世上美女少有,不幸福了。自古红颜都要整死,否则女人心不平衡,现在就美女不多,估计总有一天,这世上会成为恐龙世界。不知道谁会不幸福?
问题五: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下一句是什么? 原句:虞今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出处:对联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倪元璐(1593-1644),字汝弗,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撰写的。
“独留青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写王昭君的。
释义:虞姬啊,你在哪里,如今只有你的青冢(坟墓)孤独的处在夕阳的余辉之中。让人想起当年的血雨腥风里,虞姬为项羽挥剑自刎的历史画面。
问题六:“自古红颜多薄命”是哪首歌中的歌词? 千古绝唱
白雪
人生自古谁无情
情到深处天地动
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
莺莺张生红娘子
十娘怒沉百宝箱
若无真情无绝唱
情海无惊波涛凶
风流淹没红尘中
大浪淘距少痴情种
雷峰塔压白娘子
红楼梦中梦难醒
千古绝唱千古情
自古红颜多薄命
有情总被无情伤
孟姜女哭长城
千古绝唱谁人听
梁山伯祝英台
千古绝唱唱到今
问题七:为什么说自古红颜多薄命 其实这是古人对女性的一种误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造成的
因为美丽的妇人太过于浪漫和忧郁,当她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肮脏,而不能保护自己的美丽时,便拒绝生存于是去找各种理由来结束!
为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无奈的命题,想起写这篇文章缘自于最近看了二本书,是由王波主编的《十大美女》和《十大 》她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历史上留下了青名,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她们中有许多人在青春刚刚吐露芬芳、绽放花蕾之时便生命陨落、红颜不在、灰飞烟灭了。不禁让人掩面叹息,为之扼腕。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绝代佳人为何生命会如此短暂?为什么自古红颜都是如此薄命?
绿珠女:西晋广西合浦孕育出的钟天地之灵气的奇葩,被人们传为天人,被西晋的开国功臣石苞之子石崇相中,以珍珠三斛的身价被石崇金屋藏娇,宠爱有加,视若心肝宝贝,短短的五年时光过着无人能比的奢侈富贵的生活。后来石崇为讨其欢心建了一栋别墅,取名为绿珠楼,夜夜歌舞作乐。然而后因石崇和朝庭大臣的纷争,绿珠女不愿意易身他人,最终坠楼面死,成为了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用自己十八岁的生命向不公的命运发出了最强烈的抗争!呜呼!
苏小小:南齐钱塘的名妓,生于风尘名妓之家,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热爱大自然,在西冷与小年风流才子阮郁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不幸被阮郁始乱终弃,年芳十八偶遇风寒,她却以荣华富贵己尽享,拒绝进药,一代薄命红颜,终于含恨夭风流,用年芳二十六岁的短暂生命为我们吟唱了一曲凄美的哀歌!
妲己:红颜祸水始自妲己,她有妩媚摄魂的外表,也有一颗阴毒无比的心,她如一杯香艳浓烈的酒,令纣王沉醉其中,她始乱宫围,陷害忠良,令五百年成汤江山灰飞烟灭,留下了千古骂名。武王进京,一代妖后被俘,还不忘用狐媚勾引武士,令武士不忍动刀下手,后被蒙上双眼的武士乱刀斩下了美丽的头颅,一代妖姬最终命丧黄泉。真是一个女人的悲哀!可悲,可叹!
褒姒:美若天仙,晶莹剔透,冷若冰霜,难得开颜一笑。幽王以烽火戏诸候,终于搏得美人开颜一笑,而她最终没有笑到最后,骊山脚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而褒姒却被戎主当作战利品掠去,终日陪戎主寻欢作乐,后来戎主仓皇出逃,没有来得及带上她,她自觉无颜见到周朝父老乡亲,最终年纪轻轻落得个自缢而死的下场!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之美称,娇弱杨柳,阿娜多姿,灿若夏花,一个本应成为普通人家之妻的一介小女子,却成为男人世界争夺天下的工具,是那纷乱的时代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将这个美丽而柔弱的江南女子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西施作为吴越相伐、互攻时代的人物,是范蠡实施“美人计”的牺牲品,是那动乱时代群雄争霸的产物,是她在吴国实施“美人计”,用尽心机消耗吴国的人力财力,使尽媚术消磨吴王的斗志,使得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复国。我原来一直以为在四大美女中西施是最幸福的一个,能和她所爱的郎君范蠡西湖泛舟,尽享天伦之乐,没有想到的是西施最后为报吴王厚爱之恩,竟然举袂蒙面,也投江而死。泪纷纷,空遗恨,一江春水向东流,难平失却美女恨。谁之错?谁之恨?
小貂婵:有着“闭月”之美名的小貂婵,本应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小小年纪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貂蝉为了国家利益,投入虎狼之口,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她是“连环计”的实施者,她用尽心机只温存一刀,尽吹枕边风,便使董、吕父子二人离间,上演了一幕历史的的悲剧,起到了武力起不到的作用。本想与青灯古刹为伴,终了一生,没想到却用关羽的一柄长剑结束了自己美丽的年轻生命。面对如此年轻的生命死在自己的面前,不知当年三国时期的英雄好汉们作何感想?是该喜?该悲?还是该叹?
杨贵妃:>>
问题八:"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其实这是古人对女性的一种误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造成的
因为美丽的妇人太过于浪漫和忧郁,当她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肮脏,而不能保护自己的美丽时,便拒绝生存于是去找各种理由来结束!
为何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无奈的命题,想起写这篇文章缘自于最近看了二本书,是由王波主编的《十大美女》和《十大 》她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历史上留下了青名,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她们中有许多人在青春刚刚吐露芬芳、绽放花蕾之时便生命陨落、红颜不在、灰飞烟灭了。不禁让人掩面叹息,为之扼腕。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绝代佳人为何生命会如此短暂?为什么自古红颜都是如此薄命?
绿珠女:西晋广西合浦孕育出的钟天地之灵气的奇葩,被人们传为天人,被西晋的开国功臣石苞之子石崇相中,以珍珠三斛的身价被石崇金屋藏娇,宠爱有加,视若心肝宝贝,短短的五年时光过着无人能比的奢侈富贵的生活。后来石崇为讨其欢心建了一栋别墅,取名为绿珠楼,夜夜歌舞作乐。然而后因石崇和朝庭大臣的纷争,绿珠女不愿意易身他人,最终坠楼面死,成为了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用自己十八岁的生命向不公的命运发出了最强烈的抗争!呜呼!
苏小小:南齐钱塘的名妓,生于风尘名妓之家,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热爱大自然,在西冷与小年风流才子阮郁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不幸被阮郁始乱终弃,年芳十八偶遇风寒,她却以荣华富贵己尽享,拒绝进药,一代薄命红颜,终于含恨夭风流,用年芳二十六岁的短暂生命为我们吟唱了一曲凄美的哀歌!
妲己:红颜祸水始自妲己,她有妩媚摄魂的外表,也有一颗阴毒无比的心,她如一杯香艳浓烈的酒,令纣王沉醉其中,她始乱宫围,陷害忠良,令五百年成汤江山灰飞烟灭,留下了千古骂名。武王进京,一代妖后被俘,还不忘用狐媚勾引武士,令武士不忍动刀下手,后被蒙上双眼的武士乱刀斩下了美丽的头颅,一代妖姬最终命丧黄泉。真是一个女人的悲哀!可悲,可叹!
褒姒:美若天仙,晶莹剔透,冷若冰霜,难得开颜一笑。幽王以烽火戏诸候,终于搏得美人开颜一笑,而她最终没有笑到最后,骊山脚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而褒姒却被戎主当作战利品掠去,终日陪戎主寻欢作乐,后来戎主仓皇出逃,没有来得及带上她,她自觉无颜见到周朝父老乡亲,最终年纪轻轻落得个自缢而死的下场!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之美称,娇弱杨柳,阿娜多姿,灿若夏花,一个本应成为普通人家之妻的一介小女子,却成为男人世界争夺天下的工具,是那纷乱的时代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将这个美丽而柔弱的江南女子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西施作为吴越相伐、互攻时代的人物,是范蠡实施“美人计”的牺牲品,是那动乱时代群雄争霸的产物,是她在吴国实施“美人计”,用尽心机消耗吴国的人力财力,使尽媚术消磨吴王的斗志,使得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复国。我原来一直以为在四大美女中西施是最幸福的一个,能和她所爱的郎君范蠡西湖泛舟,尽享天伦之乐,没有想到的是西施最后为报吴王厚爱之恩,竟然举袂蒙面,也投江而死。泪纷纷,空遗恨,一江春水向东流,难平失却美女恨。谁之错?谁之恨?
小貂婵:有着“闭月”之美名的小貂婵,本应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小小年纪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貂蝉为了国家利益,投入虎狼之口,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她是“连环计”的实施者,她用尽心机只温存一刀,尽吹枕边风,便使董、吕父子二人离间,上演了一幕历史的的悲剧,起到了武力起不到的作用。本想与青灯古刹为伴,终了一生,没想到却用关羽的一柄长剑结束了自己美丽的年轻生命。面对如此年轻的生命死在自己的面前,不知当年三国时期的英雄好汉们作何感想?是该喜?该悲?还是该叹?>>
问题九:自古红颜多薄命,闭门春尽杨花落全文及解释 历来诗词里常有慨叹红颜薄命的句子。如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这是欧阳修“再和明妃曲”中的末二句。明妃就是王昭君。东汉元帝时,徵选天
下美女入宫,按图召幸。众女皆贿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只有她不肯行贿。画
工毛延寿便将昭君画得很丑,因此无法被元帝选上。一直深居后宫的昭君,觉得
没有出路,遂愿意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和亲。临出发前元帝召见,惊为天人,所谓
“光彩射人,悚动左右,貌为后宫冠。”元帝悔恨之余将画工斩了,但昭君还是
出嫁。可怜的昭君,皇帝选不选她,只是依美貌。即使发现真相懊悔莫及,也不
过斩了画工,仍让昭君远托异国,这样的皇帝不要也罢。自天子以至庶人,多半
皆是以类似的态度对待红颜。他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红颜的表象,所以轻易喜欢,
也轻易放弃。这是身为红颜的悲哀。昭君最后老死异乡,杜甫“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诗句就是咏怀她。苏轼“薄命佳人”中也有
自古佳人多薄命,闭门春尽杨花落。
一般说的“自古红颜多薄命”,可能便是结合上二者而来饥更悲壮的句子尚有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红颜薄命尚有一些原因。天下君王贵侯,总是迷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的美女,难免荒废国政,引发民怨。一旦有战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
美女便成千夫所指。当初是
汉皇重色思倾国,
此时只好
江山情重美人轻,
美女遂不得不
宛转蛾眉马前死。
另外,古代女性自 较小,美丽的女子为男人所争夺。例如,吴三桂为陈圆圆
的引清兵入关: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将陈圆圆从李自成手中夺回。被几个男人强取豪夺,陈圆圆的命运显然不会太好。
有些红颜即使上天并未亏待,嫁得一青年才俊,以为可仰望而终身。但才华
卓越的男子,有不少是薄情寡恩,为求功名或志兮天下事,而不留恋伊人。最恨
多才情太浅,就是指此类男子。於是
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红颜,遂有闺怨。红颜虽是以美取胜,但也会遇到不知欣赏的木头人,或红颜
未老恩先断的郎君: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
於是怨情因此而生: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其他本来是五陵年少争缠头,后来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
遂只能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类色衰爱弛的女子就不提了。
好吧!那是古代,今天的情况是否好些呢?男女平等,女性有充分的自 ,
红颜是否皆能“有一个能够白头偕老的先生以及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当然不是过份的要求,只不过是红颜及非红颜一个合理的愿望。身为红颜,
自然追求者众。当男生们趋之若鹜,前仆后继时,是很难让女孩当机立断,弱水
三千只取一瓢的。尤其这些男生的想法是单向的:这个女孩适合我,而未想自己
是否也适合这个女孩。因此追求者虽多,真正可选者说不定并不多。如此年华似
水流,转眼几年便很快地过去了。年纪的压力可能使红颜降格以求。我们看到历
来有不少优秀女子,最后嫁的可能都远非当初她看不上的男子可比,令人扼腕。
灿烂的光景无法持久。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的人生,才应是所该追求的。红
颜及早有这种体认,才较易有幸福美满的未来。
其实红颜也者,乃是一种特质,此特质易於吸引人:美丽的外表是无言的推
荐。不只是对人,我们对各种动物及山川草木皆然。外貌出众者本来就引人注意,
内涵反而为人所忽视,下焉者还有买椟还珠者。美丽的外表易於令人想一亲芳泽。>>
问题十:“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可见其由来已久。千百年来,像西施、貂蝉、林黛玉等虽然红颜如玉,却薄命如斯。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巧合还是一种宿命?其实可以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解释,便可以得出红颜薄命的一些道理。
漂亮是女性的骄傲,谁都希望自己艳压群芳,甚至倾国倾城。然而,女人过分的美丽,自然会激起男人的 ,从而驱使丈夫“夜夜达三更”“旦旦而伐之”。本来满足生理需求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也是一切动物的最基本要求。弗洛伊德一再指出:“ 的不满足,是精神病和其它疾病诱发的最大成因。”因此,美女一般在怀春钟情和 满足上,有着先天优势,尤其如赵飞燕和杨玉环之类身材的女人 很强。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深深地了解两位“红颜”的薄命所在;同时,才会了解当今社会那些明星们三换其夫的内在因素。
不少女性好嫉妒,虚荣心强,贪求富贵而纷纷嫁给富家子弟,但是岁月不饶人,一旦常年色衰,女人便会遭致抛弃。如唐代的琵琶女,年少时凭借自己的姿色和乐技,在长安城外卖艺,颇受“五陵少年”宠爱,但是年岁大了之后,常常独守空船于浔阳江,常常面对春江花月夜,常常“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即梦中哭醒,粉脸上纵横泪流。
在古代,成人结婚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女子很难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由此招致心理不平衡,便会忧郁过度,伤害了身体而患各种疾病,带来短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年轻时和唐婉成婚后一向情深意切,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致使陆游不得不休妻另娶。唐婉因此忧伤成疾。一天,她到沈园春游,和陆游不期而遇,泪流满面。陆游送了一首《钗头凤》给她,她受不了 ,返回娘家后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从此抱憾终身。他在四十岁后还动情地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千古名句。此类的还有林黛玉、李清照、刘兰芝等。
另外,“红颜”很容易惹起是非,或招蜂引蝶,成为人们非议、妒忌、争逐、玩弄甚至施暴的目标。如三十年代的阮玲玉,一生塑造了很多旧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妇女形象,但因遭人嫉妒、造谣、诽谤,在不堪忍受中自杀身亡。又如潘金莲,那武大郎的身材怎能让她安分守己,又岂不成了西门庆之流的玩物?在古代,别说统治阶级广招美女、妻妾成群,导致争风吃醋,互相倾轧,如西太后毒死东太后等,就是文人墨客多以*乐为荣。
凡此种种,实在举不胜数。红颜薄命的成因很多,除了上述说的而外,还有来自外来因素的,如“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唐明皇李隆基,因沉溺于女色而撒手朝政,导致了著名的安史之乱,招致杨贵妃这倾城倾国美人的短命。又如秦始皇,霸天下美女于阿房宫,而这些美女被软禁在宫中,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即在宫中36年间竟连帝王都不曾见过,一生无夫无子,连结婚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不招致人性的摧残呢?
当然,美人也未必全都薄命。如历史上的几个超级巨星,她们并未因美丽而短命,相反,她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天姿,作为赚取权利和满足情欲的工具,她们就是赵姬、武则天、西太后。
因此,以上所说,旨在希望美女们能够以史为鉴,朝着健康向上的生活去发展自己,创造自己。
符氏辈分排列:
1、宁乡符氏
始祖彦文公,字成章,元季授万户侯,由闽宦湘,协镇长沙。长子公辅之次子忠宪,行二,析居沩宁。自忠宪十传至世材、世珑、世栋,衍为三房,世居沩宁。清雍正间创修通谱,咸丰7年(1857)宁乡三房续修。
2、益阳符氏
始祖彦文公,三传至忠烈(公辅长子)徙资阳,五传思诚、思得、思明、思三。思诚居修山,生必道、必进、必华三房。思明(盟)居侧上冲,子必远徙居郭公庙,分泰、伦、铭三房。清康熙59年(1720)诚、得、明、三四房合修族谱,雍正13年(1735)合修全省通谱,之后各房各自为谱,1948年诚房九修。道光7年(1827)明房纂有族谱。道光8年(1828)、光绪元年(1875)得、三两房合纂族谱。派语同通谱。
3、醴陵攸坞符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成化15年(1479)自攸县迁此。族人分布于贺家桥、明月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4、衡山符氏
明季自江西、河南迁入,分居岳北留笔塘。
平江岑川符氏
始迁祖约初公,清道光间自长沙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361人。
5、桃源漆河符氏
先世明天启5年(1625)由江西迁桃源县北漆河之黑岩嘴。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漳江、沙坪、灵岩等地。宗祠在黑岩嘴。族谱创修于1914年。
扩展资料:
符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1位,注意符与氐族前秦君主苻坚之苻姓有别。符的姓氏是以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命氏,源自姬姓,系承周文王后裔,而得氏于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鲁顷公的孙子公雅乃出奔秦国并获擢用为符玺令,符玺乃古代朝中传达任命、行军遣将所用的凭证(见兵符),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个形状(如虎型),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帝皇的代表与被调遣的将领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厘清真伪。公雅的族人后裔遂以职为姓,而郡望则来自原属鲁国境内的琅邪郡(今山东省青岛市)。
东晋氐族领袖苻洪,本为蒲姓,以谶纬而改姓。后封氐王,征北大将军,假节。其子苻健建立前秦,前秦被姚秦灭亡后,苻氏后人多因避祸改为符姓,少数改回原本的蒲姓,也多半融入汉族。
参考资料:
问题一:为什么自古红颜薄命? 正是因为太聪明太漂亮所以活不长。很多时候人还是不要太聪明的好这样才能活的很长,尤其是古代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聪明的女性会受到排挤,古时候有句话还不是吗“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样一个社会怎能容忍这种女性的存在,也许有些人会欣赏,但是聪明的女人把任何事情都看的太清楚了,这样的女人留在身边对于男人来讲是一种致命的危险,即使不会伤害自己可是也是一种隐患。
所以,很多时候人尤其是女人不要太聪明,聪明过头了对于自己也会很痛苦,有时候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聪明过头了也会招来他人的讨厌。
问题二:为什么红颜多薄命 这里所指红颜并非所有女人,而是说一些姿色(才色出群)较好的,这就简单多了.越漂亮的女人越容易被卷入一些所谓英雄们的漩涡中.也更会因为自已漂亮(有资本)不由自主地走向那个方向,也就更容易受伤害
自古红颜多薄命,天妒红颜,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太漂亮的女人男人为她设下了更多的欲望的陷井,她本人不想卷进去,也是身不由已的,她生来就是完成欲的使命,一般男人是养不住的,既便是想与平凡男人过一生,也是别的男人垂涎的目标,极致的男人会想尽办法掠夺,以色做政治的交易,以色填写欲望的沟壑。
他们把她做情人,不会做老婆。梦露迷倒一代代的男人,她的美艳只有总统这样的男人配享用,又怎么样,被肯尼迪兄弟玩乐,而肯尼迪夫人气质相当高贵,母仪天下,试想梦露做第一夫人,呵呵,国将乱国。太漂亮的女人没法给男人安全感,所以男人把她定为情妇,这一点上东西通用的。
太聪明的女人在三分之二男人的智商之上,恃才傲物更适用女人,不比她聪明的男人看不上,比她聪明的男人迷恋感官,在追求太漂亮的女人,所以,穷其一生,找不到所爱的人,男人好色的劣根性聪明的女人一眼会看透,太理性,太完美,太理想,太伤悲。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虱子”如此洞穿世情的话,又有几个男人能说出来呢,张爱玲太懂男女之情,太才情,一生不幸。太聪明的女人会给男人心理压力,所以男人会把她做为红颜知已。
有人要说,不是有又美艳又有才又事业成功的吗?这样的,得不到爱情,纵是爱情有了,寿命就会短了。
鸡所以,看看极致的女人,每个人都是一个方面的精品,不能占全,赫本,清纯玉女之首,一生不能生育,在常人的眼里,是幸福的女人吗?所以,她们自恋,她们不幸福。由于不幸福,所以她们抑郁,走向毁灭
同样的由于她们明白的太多,而且在古代地位不高,或者有的是卑贱,所以她们不由自主的失了自己保护的权利,那时侯的美丽让她们更容易受到伤害
问题三:为什么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不是迷信,也不是缪论,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纵观古今中外,多少知名的风流美女总是命运多舛。古代,多少红颜进入深宫,过着非人的生活;多少红颜流落风尘,未红先殒;当今,多少明星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损;多少二奶花容月貌便魂断廊桥;外国,皇妃也难逃英年早逝的厄运;演艺明星更是多灾多难。
为何红颜多薄命?细细想来,偶然里边有着必然的道理,普遍现象揭示了客观规律。
先从外因分析,大凡年轻漂亮的姑娘,总不会那么过着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总有各种机遇光临她们。这种机遇有看起来是幸福,有时候就是灾难!
比如,古代有的姑娘由于年轻美貌被选进皇宫当上皇帝的妃子,这应该是一步登天的幸事了吧?但是岂不知宫门深似海,宫种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哪能个个得宠,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得到皇帝的一次宠幸,简直就是一个活寡妇;加上宫廷内清规戒律森严,进宫后没有一点自由,搞得宫女个个愁云密布,还常常演绎出惊心动魄的深宫生死怨;更可怕的是皇宫内部斗争激烈,皇后之间争风吃醋,皇妃之间尔虞讹诈,宫女之间勾心斗角,往往有人不明不白死于非命,有的成了皇权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再说,进不了宫的民间的美女也不会那么安安稳稳过日子,由于貌美往往会招惹是非,像潘金莲那样惹来杀身之祸。因此,古代的“红颜”就往往成为“薄命”的代名词。
当今社会美女虽然没有古代深宫怨的悲剧,但是红颜美女以另一种状态在生存。
因为女人年轻貌美也是资本,所有在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当今,美女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单位或企业录用,这看起来是一件幸事,其实有时候,荣幸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危险,有的甚至是致命的杀机。大凡以貌取人的招工单位,大多数不安好心,这些单位的头头和企业老总,往往都是花心男人,他们对招进来的美女都有非份之想,会经常不断地骚扰。你要是就犯,卖身可以求荣。你要是拒绝,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不管是“就犯”的美女还是“拒绝”的美女都不是什么荣幸的事,都是灾难的开始。“就犯”的,可以当秘书、当情人、当二奶,可以多拿钱、少干事,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以游山玩水。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一旦你情老色衰,就会被一脚踢开。请记住,情人和二奶永远不会有名份,有的为了争名份,有的想“转正”,结果惹来杀身之祸,这样的新闻常见诸报端。“拒绝”的,轻的被贬,出大力,拿小钱,还会经常给你小鞋穿;重的被赶走,丢掉饭碗。因此,靠美貌竞争“上岗”的本身就是危险的游戏。
再从内因分析,大凡美女都有一种优越感,读书时有的只注重打扮,不刻苦学习,于是有人就成了绣花枕头。一般说来,美女们的学习成绩往往比较差,有人说“清华北大无美女”,尽管不那么绝对,但是也基本如此。这也是红颜薄命的内在原因。
有人说,美女不要知识,靠容貌可以进入演艺圈,就能出名发财,名利双收。其实,圈内人知道,演艺明星个个成功的背后泪多少。悲哀啊,要想成名,就要遵守影视圈内的潜规则,“要想把名扬,跟导演先上床”,成为人所共知的现实。难怪有人骂“明星不如鸡女”。就连两个国际大明星,在出道的时候也没有逃过导演的魔掌,还违心地跟长相有碍市容的导演上了床,结果在圈内闹得满城风雨。她们真的乐意跟鲜花插在牛粪上吗?答案是否定的,等到她们翅膀硬了以后,就甩掉那个导演,自己发展去了。另外,演艺圈竞争压力很大,很多美女不那么适应,于是出现精神崩溃、身体崩溃,自杀、早逝在演艺圈不足为怪。所以,红颜薄命在演艺圈更为突出。
更令人痛心的是,现在有的女孩,她们没有能力找不到工作,想赚大钱又不想吃苦,于是就凭着有几分姿色,不顾廉耻做起了皮肉生意,她们除了会机械运动,其他什么都不会,上床就跟你干,干完了就>>
问题四:"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其实这是古人对女性的一种误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造成的
因为美丽的妇人太过于浪漫和忧郁,当她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肮脏,而不能保护自己的美丽时,便拒绝生存于是去找各种理由来结束!
为何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无奈的命题,想起写这篇文章缘自于最近看了二本书,是由王波主编的《十大美女》和《十大 》她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历史上留下了青名,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她们中有许多人在青春刚刚吐露芬芳、绽放花蕾之时便生命陨落、红颜不在、灰飞烟灭了。不禁让人掩面叹息,为之扼腕。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绝代佳人为何生命会如此短暂?为什么自古红颜都是如此薄命?
绿珠女:西晋广西合浦孕育出的钟天地之灵气的奇葩,被人们传为天人,被西晋的开国功臣石苞之子石崇相中,以珍珠三斛的身价被石崇金屋藏娇,宠爱有加,视若心肝宝贝,短短的五年时光过着无人能比的奢侈富贵的生活。后来石崇为讨其欢心建了一栋别墅,取名为绿珠楼,夜夜歌舞作乐。然而后因石崇和朝庭大臣的纷争,绿珠女不愿意易身他人,最终坠楼面死,成为了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用自己十八岁的生命向不公的命运发出了最强烈的抗争!呜呼!
苏小小:南齐钱塘的名妓,生于风尘名妓之家,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热爱大自然,在西冷与小年风流才子阮郁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不幸被阮郁始乱终弃,年芳十八偶遇风寒,她却以荣华富贵己尽享,拒绝进药,一代薄命红颜,终于含恨夭风流,用年芳二十六岁的短暂生命为我们吟唱了一曲凄美的哀歌!
妲己:红颜祸水始自妲己,她有妩媚摄魂的外表,也有一颗阴毒无比的心,她如一杯香艳浓烈的酒,令纣王沉醉其中,她始乱宫围,陷害忠良,令五百年成汤江山灰飞烟灭,留下了千古骂名。武王进京,一代妖后被俘,还不忘用狐媚勾引武士,令武士不忍动刀下手,后被蒙上双眼的武士乱刀斩下了美丽的头颅,一代妖姬最终命丧黄泉。真是一个女人的悲哀!可悲,可叹!
褒姒:美若天仙,晶莹剔透,冷若冰霜,难得开颜一笑。幽王以烽火戏诸候,终于搏得美人开颜一笑,而她最终没有笑到最后,骊山脚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而褒姒却被戎主当作战利品掠去,终日陪戎主寻欢作乐,后来戎主仓皇出逃,没有来得及带上她,她自觉无颜见到周朝父老乡亲,最终年纪轻轻落得个自缢而死的下场!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之美称,娇弱杨柳,阿娜多姿,灿若夏花,一个本应成为普通人家之妻的一介小女子,却成为男人世界争夺天下的工具,是那纷乱的时代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将这个美丽而柔弱的江南女子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西施作为吴越相伐、互攻时代的人物,是范蠡实施“美人计”的牺牲品,是那动乱时代群雄争霸的产物,是她在吴国实施“美人计”,用尽心机消耗吴国的人力财力,使尽媚术消磨吴王的斗志,使得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复国。我原来一直以为在四大美女中西施是最幸福的一个,能和她所爱的郎君范蠡西湖泛舟,尽享天伦之乐,没有想到的是西施最后为报吴王厚爱之恩,竟然举袂蒙面,也投江而死。泪纷纷,空遗恨,一江春水向东流,难平失却美女恨。谁之错?谁之恨?
小貂婵:有着“闭月”之美名的小貂婵,本应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小小年纪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貂蝉为了国家利益,投入虎狼之口,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她是“连环计”的实施者,她用尽心机只温存一刀,尽吹枕边风,便使董、吕父子二人离间,上演了一幕历史的的悲剧,起到了武力起不到的作用。本想与青灯古刹为伴,终了一生,没想到却用关羽的一柄长剑结束了自己美丽的年轻生命。面对如此年轻的生命死在自己的面前,不知当年三国时期的英雄好汉们作何感想?是该喜?该悲?还是该叹?>>
问题五:为什么说自古红颜多薄命 其实这是古人对女性的一种误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造成的
因为美丽的妇人太过于浪漫和忧郁,当她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肮脏,而不能保护自己的美丽时,便拒绝生存于是去找各种理由来结束!
为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无奈的命题,想起写这篇文章缘自于最近看了二本书,是由王波主编的《十大美女》和《十大 》她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历史上留下了青名,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她们中有许多人在青春刚刚吐露芬芳、绽放花蕾之时便生命陨落、红颜不在、灰飞烟灭了。不禁让人掩面叹息,为之扼腕。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绝代佳人为何生命会如此短暂?为什么自古红颜都是如此薄命?
绿珠女:西晋广西合浦孕育出的钟天地之灵气的奇葩,被人们传为天人,被西晋的开国功臣石苞之子石崇相中,以珍珠三斛的身价被石崇金屋藏娇,宠爱有加,视若心肝宝贝,短短的五年时光过着无人能比的奢侈富贵的生活。后来石崇为讨其欢心建了一栋别墅,取名为绿珠楼,夜夜歌舞作乐。然而后因石崇和朝庭大臣的纷争,绿珠女不愿意易身他人,最终坠楼面死,成为了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用自己十八岁的生命向不公的命运发出了最强烈的抗争!呜呼!
苏小小:南齐钱塘的名妓,生于风尘名妓之家,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热爱大自然,在西冷与小年风流才子阮郁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不幸被阮郁始乱终弃,年芳十八偶遇风寒,她却以荣华富贵己尽享,拒绝进药,一代薄命红颜,终于含恨夭风流,用年芳二十六岁的短暂生命为我们吟唱了一曲凄美的哀歌!
妲己:红颜祸水始自妲己,她有妩媚摄魂的外表,也有一颗阴毒无比的心,她如一杯香艳浓烈的酒,令纣王沉醉其中,她始乱宫围,陷害忠良,令五百年成汤江山灰飞烟灭,留下了千古骂名。武王进京,一代妖后被俘,还不忘用狐媚勾引武士,令武士不忍动刀下手,后被蒙上双眼的武士乱刀斩下了美丽的头颅,一代妖姬最终命丧黄泉。真是一个女人的悲哀!可悲,可叹!
褒姒:美若天仙,晶莹剔透,冷若冰霜,难得开颜一笑。幽王以烽火戏诸候,终于搏得美人开颜一笑,而她最终没有笑到最后,骊山脚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而褒姒却被戎主当作战利品掠去,终日陪戎主寻欢作乐,后来戎主仓皇出逃,没有来得及带上她,她自觉无颜见到周朝父老乡亲,最终年纪轻轻落得个自缢而死的下场!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之美称,娇弱杨柳,阿娜多姿,灿若夏花,一个本应成为普通人家之妻的一介小女子,却成为男人世界争夺天下的工具,是那纷乱的时代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将这个美丽而柔弱的江南女子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西施作为吴越相伐、互攻时代的人物,是范蠡实施“美人计”的牺牲品,是那动乱时代群雄争霸的产物,是她在吴国实施“美人计”,用尽心机消耗吴国的人力财力,使尽媚术消磨吴王的斗志,使得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复国。我原来一直以为在四大美女中西施是最幸福的一个,能和她所爱的郎君范蠡西湖泛舟,尽享天伦之乐,没有想到的是西施最后为报吴王厚爱之恩,竟然举袂蒙面,也投江而死。泪纷纷,空遗恨,一江春水向东流,难平失却美女恨。谁之错?谁之恨?
小貂婵:有着“闭月”之美名的小貂婵,本应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小小年纪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貂蝉为了国家利益,投入虎狼之口,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她是“连环计”的实施者,她用尽心机只温存一刀,尽吹枕边风,便使董、吕父子二人离间,上演了一幕历史的的悲剧,起到了武力起不到的作用。本想与青灯古刹为伴,终了一生,没想到却用关羽的一柄长剑结束了自己美丽的年轻生命。面对如此年轻的生命死在自己的面前,不知当年三国时期的英雄好汉们作何感想?是该喜?该悲?还是该叹?
杨贵妃:>>
问题六:红颜薄命是什么意思?为何红颜和薄命连接在一起 “红颜命薄”。意思是说,女人一旦漂亮了,命运总是多坎坷。;历史上有很多典型的例证。周幽王时期,有个叫褒姒的女人,很漂亮但性格怪异。她为了取乐,要幽王点燃烽火台,结果使幽王失信于民,丢了江山。褒姒后来被送上断头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算是“红颜”里的极品了。据说洛阳的牡丹花会,骄傲的牡丹花见了贵妃,都自卑得闭合起来。杨贵妃是被李隆基霸占去了的,但在后来还是相爱了,生活很美满。谁知安史之乱,安禄山逼宫,逃亡徒中又遇马嵬兵变,贵妃娘娘死在了唐明皇所赐的白绫上,《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个人见人爱的可人儿。“亭亭玉树风前立,冉冉芙蓉带露开。”就是她的写照。林妹妹也是个才女,吟诗作画,总能拔得头筹。她还是个多情女子,宝黛爱情故事,让人百折回肠。特别是葬花一段,撕裂心肝,催人泪下。林妹妹在哭干了眼泪之后,死于肺病。
如此看来,红颜多薄命,是一种宿命。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尽然。褒姒的死,是自己找来的。依仗好看的脸蛋,就要兴风作浪,总是浅薄了些。拿江山当玩具,视社稷做儿戏,总是随意了一点。女人啊,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美丽当武器,去制造灾难。妲妃是死有余辜。贵妃的死,是男人的罪过。君王不早朝,责任应该在君王。江山没落,责任还在皇帝。贵妃不就是醉了酒更好看,出了浴更撩人吗?何罪之有啊!男人们在江山摇晃的时候,不去检讨自己,却去怪罪一张脸,太狭隘了。娘娘的死有些冤屈。黛玉之死,是社会的不公。门当户对的观念,封杀了爱情,小人的计谋,玷污了纯洁。贾老太的顽固是封建礼教的化身,薛**装乖扮巧横刀夺爱是小人的代表,造就了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环境。一个寄人篱下的弱女子,不得不发出“今日侬葬花,来日谁葬侬”的感叹。林妹妹的死让人心痛。
时代走到了今天,漂亮女人的不幸还是不可避免,很多“红颜”都在怨叹,心如天高,命比纸薄。这真是一种悲哀。其实,有着好看的脸蛋和身材,是上帝的宠爱。一些美女误解了上帝的初衷,以为可以不劳而获,一美永逸。知识可以不学,工作可以不做。须知外秀内慧,引力更强。一个人经济独立,才能实现人格的独立。也还有美女鹤立鸡群,藐视一切,“我美我拽,谁都不甩。”要知道傲慢就会带来偏见,拒人于千里之外,必然孤独。红颜多薄命,男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见了美女,苍蝇一样饶着转围着飞,谁知爱的多,娶的少,占有的多,怜惜的少。更有甚者,一些爆发户 裸地用钱去砸,十万元睡一觉,百万元跟我走。在他们的眼里,美女只是会走路的商品。他们给予美媚的,只有霸占,甚至是掠夺。
红颜命薄,是因为诱惑太多。还在读初中,就有人写条子递情书。读大学,奔驰宝马开到学校门口。走上社会,阿咦奉承,甜言蜜语无处不在。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定力,就会陷了进去,且会难以自拔。虽然有人说美丽也是一种生产力,但那毕竟是辅助作用,还有修养,人格,能力,善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社会,也应该给丽人以宽容,还美媚以尊重。少一点占有,多一点怜惜,少一点诱惑,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渴望,多一点理解。
这世界,美丽总是会让人感动,但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美丽。人的一生,命运不是在脸上,而是在手中。
所以,祝愿天下所有丽人,都有幸福的命运和人生。
问题七:为什么红颜多薄命 红颜多薄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总体说红颜是好事,但看她怎样运用。
既是红颜,必有更多的人追逐她。追求的人不同,目的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是为了娶她,这是他的造化。但也有只是为了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的人,想丰富自己生活的人一般都是有了一定资本,或是经济上的或是政治上的。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吸引力,更能让务实的红颜动心。但和这样的人的交往是不会有结果的。经历过这样经历的红颜或是破罐破摔或一蹶不振,当然也有例外。这样看来红颜的风险会更大。这就是红颜薄命的原因。
问题八:“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可见其由来已久。千百年来,像西施、貂蝉、林黛玉等虽然红颜如玉,却薄命如斯。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巧合还是一种宿命?其实可以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解释,便可以得出红颜薄命的一些道理。
漂亮是女性的骄傲,谁都希望自己艳压群芳,甚至倾国倾城。然而,女人过分的美丽,自然会激起男人的 ,从而驱使丈夫“夜夜达三更”“旦旦而伐之”。本来满足生理需求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也是一切动物的最基本要求。弗洛伊德一再指出:“ 的不满足,是精神病和其它疾病诱发的最大成因。”因此,美女一般在怀春钟情和 满足上,有着先天优势,尤其如赵飞燕和杨玉环之类身材的女人 很强。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深深地了解两位“红颜”的薄命所在;同时,才会了解当今社会那些明星们三换其夫的内在因素。
不少女性好嫉妒,虚荣心强,贪求富贵而纷纷嫁给富家子弟,但是岁月不饶人,一旦常年色衰,女人便会遭致抛弃。如唐代的琵琶女,年少时凭借自己的姿色和乐技,在长安城外卖艺,颇受“五陵少年”宠爱,但是年岁大了之后,常常独守空船于浔阳江,常常面对春江花月夜,常常“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即梦中哭醒,粉脸上纵横泪流。
在古代,成人结婚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女子很难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由此招致心理不平衡,便会忧郁过度,伤害了身体而患各种疾病,带来短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年轻时和唐婉成婚后一向情深意切,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致使陆游不得不休妻另娶。唐婉因此忧伤成疾。一天,她到沈园春游,和陆游不期而遇,泪流满面。陆游送了一首《钗头凤》给她,她受不了 ,返回娘家后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从此抱憾终身。他在四十岁后还动情地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千古名句。此类的还有林黛玉、李清照、刘兰芝等。
另外,“红颜”很容易惹起是非,或招蜂引蝶,成为人们非议、妒忌、争逐、玩弄甚至施暴的目标。如三十年代的阮玲玉,一生塑造了很多旧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妇女形象,但因遭人嫉妒、造谣、诽谤,在不堪忍受中自杀身亡。又如潘金莲,那武大郎的身材怎能让她安分守己,又岂不成了西门庆之流的玩物?在古代,别说统治阶级广招美女、妻妾成群,导致争风吃醋,互相倾轧,如西太后毒死东太后等,就是文人墨客多以*乐为荣。
凡此种种,实在举不胜数。红颜薄命的成因很多,除了上述说的而外,还有来自外来因素的,如“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唐明皇李隆基,因沉溺于女色而撒手朝政,导致了著名的安史之乱,招致杨贵妃这倾城倾国美人的短命。又如秦始皇,霸天下美女于阿房宫,而这些美女被软禁在宫中,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即在宫中36年间竟连帝王都不曾见过,一生无夫无子,连结婚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不招致人性的摧残呢?
当然,美人也未必全都薄命。如历史上的几个超级巨星,她们并未因美丽而短命,相反,她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天姿,作为赚取权利和满足情欲的工具,她们就是赵姬、武则天、西太后。
因此,以上所说,旨在希望美女们能够以史为鉴,朝着健康向上的生活去发展自己,创造自己。
问题九:为什么红颜多薄命 红颜大多指漂亮的女子,而红颜多薄命其实大多是因为薄命的“非红颜”并不受人关注,才会造成这么一个映像。
问题十:知道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吗!因为没人注意丑逼活了多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关注的人多了,蚊子咬一口都是碗大一个疤
南宋诗人陆游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的陆游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首《钗头凤》词以寄深情,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此后陆游在诗作中屡次赋诗怀念这次见面,直至晚年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前后共五首)。
这就是陆游和唐婉关于沈园的故事。上文提及的几首诗词内容如下:
陆 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 琬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 游 沈园(五首)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其三: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四: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其五: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琬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琬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琬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禄、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琬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琬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琬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琬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琬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琬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琬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琬,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琬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琬。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琬,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琬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琬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琬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琬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琬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琬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琬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琬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琬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一首词。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琬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
唐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人道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如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南北朝指从东晋灭亡到隋统一(420~589)的170年时间。这
时南朝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朝则自北魏统一北中国(439)起,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又相继为北齐、北周所代,最后均为隋所统一。这个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南朝文人诗歌,其成就远远超过北朝,并成为唐诗全面繁荣的必要准备和过渡阶段。
南朝文人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即山水诗逐渐从东晋的玄言诗中独立出来,并蔚然成风的阶段。
山水诗在此时的兴盛有多种原因。首先它是文人士大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反映。魏晋,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士大夫无论在朝的在野的,大都以隐逸为清高,以山林为乐土,因而在诗歌中描写山水之美,借以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怀。其次,东晋以来,南方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世族地主到处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们的玄言诗里便出现了山水诗句,借助自然山水来表现老庄的哲理,这个变化以东晋晚期的殷仲文、谢混等人为先导,而完成于谢灵运。代表作家有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称为“元嘉三大家”。其中“才秀人微”的鲍照,不仅创作了雄健豪放的诗作,而且为七言、杂言诗的发展与繁荣开拓了道路。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即“永明体”形成、兴起的阶段。当时著名诗人沈约、谢跳等人,将声韵学的成果运用到诗歌领域,遂形成讲求格律、对偶的永明新体诗。粱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即以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为代表的“宫体诗”兴盛的阶段。“宫体诗”多描写女性和宫延生活,风格轻绮柔靡,但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北朝文人诗相对南朝远为逊色。后来,由于北人学南人、南人入北的双向交流,北朝诗坛才有所变化,特别是庾信人北朝之后,心怀屈仕敌国,思念故土的双重悒郁,诗风由前期的绮丽转向刚健,体现了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
一、谢灵运与山水诗
晋、宋之际,诗歌中描写山水的成分逐渐增多,如谢混的《游西池》玄言色彩较淡,已较集中地刻画山水景物,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淡乎寡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当谢灵运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而写下大量的山水诗时,立刻被人们所接受并模仿。于是,山水诗终于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而谢灵运便是确立山水诗派的第一位著名的诗人。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晋室南渡后世居会嵇(今浙江绍兴)。他是谢玄之孙,18岁袭爵为康乐公,人称“谢康乐”。谢灵运出自高门世族,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有才名,亦热衷于政治。刘裕代晋建立宋朝后,实行抑制世族的政策,将谢灵运的封爵降为康乐侯,他内心非常不满。永初三年(422),他出为永嘉(温州)太守,于是“肆意遨游,遍历诸县……所游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后他辞官隐居始宁(今浙江上虞),并常常出人深山幽谷之间,探奇揽胜。元嘉八年(431),宋文帝派他担任临川内史,因被人弹劾谋反,流放广州,旋即被杀。
谢灵运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山水景物的成功刻画上。他的山水诗大多作于出任永嘉太守之后。在这些诗中,他带着一种高门士人的闲散情调,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嵇、彭蠡湖等地的自然风光,给人以清新之感。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用拟人的手法写山间美景,云石相依,彼涟互映,白绿两色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极有层次的动人图画,并从中透出一种萧散、淡远的氛围。又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写暮春的素雅,“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朗”(《初云郡》),写秋夜的旷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写冬天的寒峭等等。这些散见于各篇中的“名章迥句”,清新流畅,确“如初发鞭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引鲍照语),体现了作者在刻画景物方面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功。然而,谢灵运诗虽多名句,却较少佳篇。主要是他的一些诗仍不免有借山水以谈玄理(包括佛理),而其谈玄之处,常不免显得滞重或迂拙。我们可以从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中窥见他山水诗的基本模式与风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癫对空林。
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巅。
初景革堵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萎萎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此诗作于永嘉任上。全诗先记叙官场失意的牢骚,次描绘春天景色,最后写决意隐居的愿望。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为神来之笔,历来为后人所激赏。结束处既写到离群索居之苦,忽又以《周易》中“遁世无闷”的哲理自遣,意似曲折,其实颇不自然。
谢灵运山水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他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而不是将它作为主观感情的载体。它不像陶渊明的诗歌那样,把主体情感倾注到所写景物中去,而是对山水进行客观的细致刻画,力求形似逼真。其次,从艺术表现上看,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尤擅长写静态画面,往往以精练准确的动词出之,故静而不壅,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由于语言上过分雕琢,追求新奇、对偶和用典,故就整篇而言,存在冗繁生僻的弊病。谢灵运山水诗通常还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理思”的三段式结构,单一面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有价值的主要是中间的写景部分。这样的结构必然带来有名句而无名篇的缺陷。
总之,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位诗人,他开辟了诗歌表现的新领域。当时和后世的不少诗人如谢惠连、谢庄、汤惠休、谢眺、唐代的王维等,都曾受到过他的深刻影响。同时,他极貌写物和穷力追新的作风,客观上提高了描情状物的能力和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为永明体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钟嵘称之为“元嘉之雄”(《诗品》)是有道理的。
二、鲍照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山东郯城)人。他出身“孤贱”,少有才名,且功名心很强。20多岁时,他为了谋求官职,曾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任国侍郎。后又出为中书舍人,秣陵令等职。大明五年(461),担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后刘子顼被赐死,鲍照也死于乱军之中。
鲍照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但他的作品当时颇负盛名,尤以诗歌成就最高。他的乐府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充实,刚健昂扬,是对建安文学传统的很好的继承。
鲍照诗歌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如《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贤士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这首诗抒发了作为寒士的诗人在仕途中倍受压抑的痛苦。语言质朴,情感激愤。拔剑击柱的动作,丈夫垂翼的呼号,归家隐居的向往,贫贱孤直的感叹,一气呵成,将抑郁奔放、悲愤的情绪变化表现得细致淋漓。悲哀而不颓唐,失望而不消沉,自有一种雄逸豪放的风格,反映了作者愤慨不平而又自尊孤傲的精神状态。
鲍照有些诗歌反映了边塞战争和征人生活,表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渠。萧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极明主,身死为国殇。
诗歌开头渲染敌军入侵的紧张气氛,中间描写行军途中的严寒艰苦,最后赞扬将士们的为国损躯的英勇气概,堪称一首出色的边寒诗。
此外,《拟古》其六写他的农耕生活,抒发他不能施展才能的愤懑,也流露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木输上林。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笔力雄肆,感情充沛,音节错综,是的照诗歌的主要特点。鲍照善于用自由豪放的笔调,倾诉自己如火的激情,形成一种震憾人心的气势。此外,他还工于写景状物,造语奇特瑰丽,因而形成了俊逸豪放、刚健凌厉的艺术风格。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赞曰:“俊逸鲍参军”,正是就此风格而言的。
鲍照也是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的人。他汲取民歌的丰富养料,创造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渐趋成熟的七言乐府诗,为后来七言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鲍照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而且变曹丕的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以自由换韵,这就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他以后,七言体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逐渐发展起来。王恺运《八代诗选》卷十二至卷十四,专选齐至隋百余年中的这类诗歌,名曰“新体诗”。因此,后人又称永明体为新体诗。永明诗人大胆对诗歌形式进行探索和革新,表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
三、谢眺与新体诗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与谢灵运同族,人称“小谢”。他的高祖父为谢安的弟弟,祖、父辈皆为刘宋王朝所亲重,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家世贵重,而少即好学,有美名,故曾历居竟陵王萧子良的藩邸和朝廷的重要文书职位,也曾作过宣城太守(故后人常称他为谢宣城),最后任尚书中部郎,因拒绝参加朝廷大臣和藩五所酝酿的政变,反被诬陷杀害。
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他的作品继承谢灵运而趋成熟。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溪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诗人以自然流畅的语言,将眼前层出不穷、清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编织成一幅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完善的图画,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声音和春天的气息。而这明媚秀丽的景物,又与诗人思乡的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更为历代所传诵。和谢灵运一样,谢胱也有不少写景名句。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扛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以游东》);以及“寒城一以眺,平猛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等,清新淡远,如同一幅幅水墨画,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谢眺的山水诗学习谢灵运,刻画景物细致逼真。但相比而言,谢跳的山水诗更有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大谢诗中的山水与官场生活是背离的,他往往有意地去寻找山水以忘情世事;小谢诗中的山水却总是与主体情感的抒发相统一,殿阁池榭与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与抒情彼此交融。第二,大谢的山水诗总是在记游、写景之后,拖着一条玄言尾巴;小谢的山水诗则完全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使山水诗达到了比较完整的艺术境界。第三,与大谢诗的富艳精工、典丽厚重不同,小谢诗较少繁芜的词句,形成一种自然平秀、清新流丽的艺术风格。另外,谢腕的诗歌声调和谐,音韵铿锵,词藻秀美,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基本特点。他的新体诗,对唐代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严羽《沧浪诗话》说:“谢跳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唐代一些著名诗人很重视谢眺的诗,特别是李白,更是多次称引其佳句,故有人称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祯《论诗绝句》),可见谢跳诗影响之深。
但谢腆的诗歌也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他的《永明乐》十首,《夜听妓》二首,便是典型的宴上无聊之作。此外还存在钟嵘所说的“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有“意锐而才弱”的缺点。
四、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他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庾信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梁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被留长安,后又就任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地位虽尊,然屈任敌国,内心感到十分屈辱和痛苦。这种遭遇和经历使他开始把南朝诗歌的丰富遗产和北方文化中比较健康的精神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新趋势。
庾信后期的涛作,抒发了诗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和在忍垢含耻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复杂感情。由于诗人的真情实感,他的许多诗篇尽管用了不少对句,却没有雕琢之痕,而在流丽中具有清新之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拟咏怀》27首。如第26首: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驶,城影入黄河。
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柯。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前四句描写北国景色,萧索而阔大;后四句抒写一己愁怀。沉郁而悲壮。诗中连用送别苏武、送荆轲和项羽自刎三个典故,表达了故国难归的悲痛心情。这正是庾信后期诗歌的中心内容,在许多篇章中都有所表现,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如“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拟咏怀》之七),”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秦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八),可谓融事抒怀。孙兀晏《咏庾信诗》曰:“苦心词赋向谁谈沦落咸阳志岂甘!可惜多才庚开府,一生惆帐忆扛南。”对庾信后期的心境和诗赋作了高度的概括。这些抒写故国乡关之思的作品,是他诗歌中最感人、最有价值的部分。
由于思想内容的变化和北方文化的熏陶,庾信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前期的绮艳贫弱变为苍凉悲壮,刚健深沉。如“阵云平不动,秋蓬转欲飞”、“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弦”(《拟咏怀》),“胡笳遥警夜,塞马暗嘶群”(《和赵王送峡中军》)等诗句,都是南朝诗中罕见的。庾信还善于用典,能贴切而不露痕迹,起到了扩大诗歌容量,启发读者联想的效果。
庾信后期诗歌在形式格律上也有所发展。他的七言新体诗从句数、章法、对仗来看,已是唐人七言律、绝的先驱。刘熙载《艺概》曾说庾信的《乌夜啼》“开唐七律”。
总之,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他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涛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杜甫赞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是对庾信后期作品的正确评价。
五、南北朝民歌
继《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之后,南北朝乐府民歌是又一批集中出现的人民口头创作。由于长期的南北对峙形成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吴歌主要产生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建业为中心。建业是从东晋到南朝各朝的首都,乐府机关就近采集这一带的民歌,加以整理,配上音乐,就是吴声歌曲。吴声歌曲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乡村,但更多的可能来自城市小市民之口,因而大部分具有市民文学的特点。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地区,以江陵为中心,曲调唱法与吴歌不同。此外,西曲的时代比吴歌稍晚,以齐梁居多。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因为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自然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经济条件充裕,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出怀春之情。
吴歌的特色是艳丽柔弱,多表现羞涩缠绵的情态。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和《读曲歌》最为重要。《子夜歌》共42首,相传最初是东晋女子名子夜者所造,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如“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或表现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如“常虑有贰意,观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情流乖”。还有《子夜四时歌》、《读曲歌》,都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曲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风格也比吴歌直率、明快。如《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男女一唱一和!女子的歌唱,传达出真切的情思和天真的愿 望;男子的对答,则表现出身不由己的遗憾和悲哀。
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出,不雕饰,不做作,将内心深处的缠绵情感表现得真切而细腻。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关门之“关”双关关心之“关”,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抒情民诗《西洲曲》,这首民歌曾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内容是写一个青年女子的相思之情,中间穿插着不同季节的景物变化和女主人公的活动、服饰及仪容的点染描绘,对人物内心无尽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极为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法,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这种特殊的声韵之美,造成一种似断似续的效果,同诗中续续相生的情景结合在一起,余味无穷。这首诗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2)北朝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所作的用于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所配乐器有鼓有角,所以才称为“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后来才译成汉语,所以《杨柳枝歌》中有“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之语。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北人直接用汉语创作的,同时也不能排除其中杂有少数北方汉人的作品。所以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
北朝民歌数量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民族跟南方人民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北方大多是平沙大漠,草原旷野,所以诗中景象多具北方苍茫雄浑的特点。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短短27字,将苍茫浩翰的草原风光描绘了出来,境界恢宏博大,雄浑壮阔,可谓千古绝唱。北方因长期战争不断,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故诗中还多反映动乱带来的凄苦之音。如: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企喻歌辞》第四首)
“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的景象,在建安诗歌中屡屡可见,北朝乐府民歌在反映乱离方面与建安时期的诗歌相通,其悲吟与呼号,令人心神震颤。
北朝民歌中,还有不少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如《陇头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呜声悲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歌中深刻地反映出颠沛流离的苦痛和思念家乡的心情,千载之下,读来仍不禁令人神伤。
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长期不息的战争状态,培养了人们勇敢刚毅的性格和豪侠尚武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诗歌中屡有反映。如: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琅琊王歌辞》)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趾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折杨柳歌》)
歌中都反映出刚猛激烈的特点,充满大丈夫气概,与南朝民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北朝民歌中有不少反映爱情和婚姻题材的作品。这些民歌爽快直露,质朴刚健,与南朝情歌缠绵委婉、含蕴温情的情调大不相同。如:“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地驱乐驭》)“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对待婚姻和男女情爱的态度大胆泼辣。反映婚姻问题,多半是女子希望早嫁,如“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辞》),“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这些歌曲直率而朴素,不遮不掩,毫无忸怩羞涩之态。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此诗最初当为北朝民间传唱之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加工。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出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在她身上,展示了妇女要求平等、要求独立解放的愿望和理想。
《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
详处运墨如泼,如出征前购置鞍马的铺排描写和归来后的一段描写,从而制造烘托出忙忙碌碌的情景与热烈而快乐的气氛。而战场上的描写,则以数语一笔带过。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划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都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虽然经过后世文人的加工润色,但全诗生动活泼,清新刚健,仍不失民歌本色,不愧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民不聊生的意思是: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使用环境
在句子中一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出处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造句
1、很久以前山里频频发生瘟疫灾荒,民不聊生。
2、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3、旧社会,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4、君子当道,家给人足;小人当道,民不聊生。
5、一些国家的内战频仍,民不聊生。
6、战争时期,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7、在黑暗的旧中国,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但腐败政府却货赂公行,官官相护,于民生国计而不顾。
8、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最终使唐朝走向了灭亡。
9、隋炀帝凶狠*佚,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国内狼烟四起。
10、军阀混战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11、由于连年战争,这一带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12、秦始皇横征暴敛,苛虐无度,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13、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14、奸臣当道,朝野上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民不聊生。
15、从历史经验来看,都是当朝弄得民不聊生,人民才会起而反抗。
16、这部**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情景,拍摄得十分逼真。
17、政府如果横徵暴敛,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人民便会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18、他说,这场战争使得民不聊生,国家分裂,至今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19、好不容易才平息战事,哪知道又有蓄意挑衅的;一旦重燃战火,必定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20、那时候,军阀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近义词
火热水深 生灵涂炭 哀鸿遍野 水深火热 民生凋敝 民穷财尽
反义词
丰衣足食 饱食暖衣 安居乐业 民康物阜 安生乐业 国泰民安 物阜民安 家给人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