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拟法庭:谁是千古罪人造成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先确定被告。(可能情况:①自杀无冤。②焦母。③刘兄。④封建礼教)
学生分组充当原、被告及其辩护律师,教师作法官。学生据文力争,力陈事实与情理。
一道选择题:假如你面对同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对待呢(测试学生的价值观)
2两分钟即席演讲
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对兰芝说,从自己的角度说出我心目中的刘兰芝:《哉,兰芝!》
学生自己选填一个形容词,启动发散思维,要求有理有据。
附:讨论探究之参考——
1主题探究: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刘兰芝被谴归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焦刘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焦母自己所说,是因为“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然而纵观全文,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当她看出“大人故嫌迟”时,自知“徒留无所施”,便顺从母意,主动请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有礼有节。可见焦母的理由不能成立。原因可能为:
①兰芝不会生育。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哪一条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在《大戴礼记•本命篇》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七去”又名“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那么,刘兰芝又犯了哪一条呢
“共事二三年,践妾留空房”,原来,刘兰芝犯了“无子”的大过。焦母令儿休妻,忌讳说出的理由便是“焦家不能断了香火”。
②焦母恋子情结
③门不当户不对。
刘兰芝“自小生野里”,虽然她是一个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优秀女子,但在门阀社会里,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而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备了“品”的资格,所以焦母说:““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在她看来儿子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的。
2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
明确:①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常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携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壁赎回,改嫁官吏董祀。刘备娶了刘琮的遗孀。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言行。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守节事大”,的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日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②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魏晋时期推行“九品正中制”。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出身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嫁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刘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自小生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礼法、道德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在婚姻制度方面就有“七出”,(《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天下无不是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选择的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耳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做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
3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
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课文中既有对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惠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刘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逐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她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谴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会渗入自己的感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孟姜女哭倒长城都是很好的例子。
七、拓展延伸——悲剧意义探究
比较阅读本诗与陆游、唐婉的应和词《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注释 1)红酥手:红润而白嫩的手。 2)黄滕(téng)酒:酒名。 3)宫墙柳:以柳喻唐琬。她已另嫁他人,有如宫禁里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 4)离索:离散,分居。 5)泪痕红浥鲛绡透:沾染着脸上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鲛绡,丝绸制的手帕。 6)山盟:盟誓如山不可移易,所以称为“山盟”。 7)锦书难托:书信难寄。锦书,指书信。唐琬已被陆游之母休弃,而且另有丈夫,按照道义,不能在通书信。 8)莫莫莫:表示绝望,只好作罢。
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钗头凤》词是陆游早年(31岁)的作品,描述了陆游怀念前妻唐琬的深挚感情,反映出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的悲惨现实。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是一出爱情悲剧。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感情很好。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整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后来陆游另娶,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有一次陆游春日出游,在绍兴的沈园与唐琬相遇。唐琬以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在园壁上题了这首《钗头凤》。词中的“东风恶,欢情薄”等句,对破坏美满婚姻的制度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相传唐琬看见之后,和了一首词,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不久,唐琬就抑郁而死,陆游也抱恨终生。(相关资料:四十年后,陆游旧地重游,感慨不已,又写了两首《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棕一泫然。”)
其实从梁祝的化蝶,焦刘的孔雀东南飞,陆唐的钗头凤,哪个不是以悲剧结尾,哪个不沾染着青年人的血泪,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刽子手究竟是谁,是什么就是封建礼教。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不知拆散了多少恩爱夫妻,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中草犹悲。”唯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还是在无数的悲剧后面,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地追求。
(与本诗类似的外国爱情故事——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习题解说
第二题:比较刘兰芝与《氓》诗女主人公对爱情悲剧的态度,从而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刘兰芝与《氓》诗女主人公对爱情悲剧态度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
刘兰芝被婆婆休弃回娘家后,仍然忠于爱情,她与仲卿“结誓不别离”;当县令遣媒说亲时,她以“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而回绝;后来阿兄逼其改嫁,她与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到了成亲之日,她以“举身赴清池”的殉情行动,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对封建家长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氓》诗中的女主人公被负心郎遗弃回到娘家,遭到兄弟的讥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静下心来思考,“躬自悼矣”,独自伤心;她对负心郎不抱任何幻想,决然了断这场令其心碎的婚姻,“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刘兰芝温柔多情,在遭到爱情悲剧的打击后,以死殉情。
《氓》诗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刚烈,在遭到负心郎的遗弃后,与负心郎断然决绝。
学习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我们把“铺叙”手法作为学习的一个重点。“铺叙”也可以说“铺陈”“铺排”等,是民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尤其是叙事性质的民歌更是善用此法,其主要作用在于渲染气氛,突出某种思想或感情。《孔雀东南飞》多处用铺叙,课堂上,我们不仅对这些片段重点分析,还要作为背诵默写内容。比如,诗歌开头写刘兰芝向焦仲卿自诉请遣,如此铺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四句话铺开来写,其目的就是突出刘兰芝聪慧勤劳、多才多艺、很有修养。联系稍远一点,是为反衬焦母对兰芝“不厚”“久怀忿”完全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考虑和封建家长制的*威。比如,焦仲卿向母亲为兰芝请愿无果回屋后,兰芝诉说作别,铺叙自己的随嫁物品之美之多:“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这些内容衬托出刘兰芝的娇美和高贵,表达刘兰芝复杂的心情:既有无故被遣的痛苦怨愤,也有将别时对仲卿的依恋不舍——如此深藏的物品,留给你作为永久的纪念吧!又如,诗中写刘兰芝的“严妆”,更用铺叙加以渲染:“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段描写更显细腻,其作用有四:一是突出刘兰芝的美丽,二是烘托刘兰芝的沉着冷静,三是表现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欲以严妆留给丈夫最美好的印象,四是与下文跟婆婆告别相呼应,表示自己的坚强和不满。再如,太守家准备迎亲一节:“交语速装束,骆驿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太守家准备迎亲,场面之热闹,车马之豪华,聘礼之丰厚,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段铺叙目的并不在于表现太守家的豪富,而是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和身价之高,也反衬出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这里描写得越热闹欢庆,越显出刘兰芝的悲伤痛苦。在学习这些片段时,我们除了背记默写之外,还把它们设计成作思考题形式来完成作业,比如,“这段描写有哪些作用?”之类,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加强对民歌铺叙手法的印象,培养分析思考的能力。我们重视铺叙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引领同学们做写作借鉴:铺叙是很精细很精彩的描写手段,善用铺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且能使文章增加文采。
学习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我们把“铺叙”手法作为学习的一个重点。“铺叙”也可以说“铺陈”“铺排”等,是民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尤其是叙事性质的民歌更是善用此法,其主要作用在于渲染气氛,突出某种思想或感情。《孔雀东南飞》多处用铺叙,课堂上,我们不仅对这些片段重点分析,还要作为背诵默写内容。比如,诗歌开头写刘兰芝向焦仲卿自诉请遣,如此铺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四句话铺开来写,其目的就是突出刘兰芝聪慧勤劳、多才多艺、很有修养。联系稍远一点,是为反衬焦母对兰芝“不厚”“久怀忿”完全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考虑和封建家长制的*威。比如,焦仲卿向母亲为兰芝请愿无果回屋后,兰芝诉说作别,铺叙自己的随嫁物品之美之多:“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这些内容衬托出刘兰芝的娇美和高贵,表达刘兰芝复杂的心情:既有无故被遣的痛苦怨愤,也有将别时对仲卿的依恋不舍——如此深藏的物品,留给你作为永久的纪念吧!又如,诗中写刘兰芝的“严妆”,更用铺叙加以渲染:“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段描写更显细腻,其作用有四:一是突出刘兰芝的美丽,二是烘托刘兰芝的沉着冷静,三是表现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欲以严妆留给丈夫最美好的印象,四是与下文跟婆婆告别相呼应,表示自己的坚强和不满。再如,太守家准备迎亲一节:“交语速装束,骆驿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太守家准备迎亲,场面之热闹,车马之豪华,聘礼之丰厚,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段铺叙目的并不在于表现太守家的豪富,而是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和身价之高,也反衬出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这里描写得越热闹欢庆,越显出刘兰芝的悲伤痛苦。我们重视铺叙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引领同学们做写作借鉴:铺叙是很精细很精彩的描写手段,善用铺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且能使文章增加文采。
孔雀东南飞》赏析精解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孔雀东南飞》的篇章结构
本文是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可分为五部分:
1.开端第1—2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母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也得到了凸现。
2.中心部分第3—8段,描写府吏周旋于专横的母亲和有主见的兰芝之间,既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又充分展示出他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软弱、复杂的性格。焦母虽尚未与兰芝直接交锋,但其狰狞面目已在儿子面前暴露无遗。
3.中心部分第9—12段写兰芝同婆婆、小姑和丈夫一一话别,从多方面展示了她善良而坚贞的性格。她的一番深明大体、不卑不亢的话,使婆婆多少有点心虚尴尬,只好装聋作哑。而她叮嘱小姑好好侍奉公婆,更表现出淳朴、真诚的感情,一个封建社会里完美的媳妇的形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中心部分的第13—22段写兰芝回母家后的遭遇,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阿母的软弱无主见,阿兄的粗暴和势利,官府倚势提亲,这一切都在兰芝的意料之中,促使她下定了以死殉情的决心。
5.中心部分第23—32段是写双双以死殉情,主要刻画兰芝和仲卿的心理变化。兰芝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死得从容而坚定。府吏的心态则较为复杂,主要是封建伦理观念束缚了他。直到兰芝的死讯传来,他才终于战胜礼教的束缚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争,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尾声为33段写刘焦合葬,鸳鸯合鸣,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孔雀东南飞》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衬托、互文、反复
作者用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描写兰芝服饰的华美,容仪的美好,是对“精妙世无双”的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势派的夸张,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
“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衬托着仲卿、兰芝烦乱的心情和缠绵的情思,渲染了氛围。太守家迎聚的排场描写,不仅表现了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兰芝的悲惨命运。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诗的开头“十三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诗中用了间隔反复强调了兰芝的良好友善,也反衬出焦母的凶横。开头为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其后为母述,母述印证了兰芝自述的真实性。
2.比喻、排比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前两句为暗喻,后两句为借喻。“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两处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的作用。还有“泪落连珠子”、“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诗中自述身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是纵向的排比意在强调兰芝聪慧、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达礼的好媳妇。“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是横向的排比,着意写兰芝姿态容貌的美好。横纵排比的运用使被塑造的人物有一种立体感。
3.联绵词、叠音词
诗中用了不少联绵词表现事物的情状。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描绘了兰芝孤苦辛勤的形貌。“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极言姿容之美,衬托兰芝和仲卿的忠贞。“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描写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疑旁徨的动作神态及心情。诗中还有不少联绵词,如“藏蕤自生光”、“婀娜随风转”、“络绎如浮云”、“踯躅青骢马”、“勿复重纷纭”、“府吏见丁宁”、“寡妇起旁徨”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中用了不少叠音词,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纤纤”突出行步姿态的优美,轻盈。“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连用两个叠音词将怅惘若失,别情依依的神情,跃然纸上。“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这车声衬托了仲卿夫妇烦乱的心绪,绵绵的情思。“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的应诺之声在耳,媒人的喜悦之形可见。“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日色无光,情景交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两个叠音词突出,黄昏后天色渐渐昏暗,渐渐夜深人静,绝命时多么寂寞凄凉!从以上例句中看出运用叠音词来描绘动作、形貌之外,还可用之来摹拟声音,渲染气氛
典型人物形象刘兰芝与焦仲卿
抨击了专横的封建家长制和罪恶的封建礼教;歌颂了焦刘这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幸福所表现出的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刘兰芝是美丽、聪明、善良、能干的青年女子。她生活在封建社会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使她对婆母的压迫、辱骂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让,但最本质的是坚强的反抗。
焦仲卿和刘兰芝一样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为了保全与刘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时,他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和反抗。
总之,兰芝与仲卿为反抗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以壮美的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词类活用
1。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2。勤心养公姥——心,名词作状语,用心
3。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4。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被动句式
为仲卿母所遣——为。。所。。表示被动
应该无宾语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