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清朝的妆容是最难看!却没想到明朝的竟然这么好看

果然清朝的妆容是最难看!却没想到明朝的竟然这么好看,第1张

先来看看从秦到民国时期女性妆容,你觉得哪个时期的女性妆容最好看?

秦朝女性妆容一般偏向橘色系,秦朝女性喜欢将眼线画成长型,且眼线比较浓,眼睛就会呈现出一种丹凤眼,在唇色上,秦朝女性比较喜欢暗红色。

因为当时的 科技 条件有限,所以秦朝女性通常会把米粒磨成粉状,然后加入一些香料,也就制成了粉底。有时候,还会将铅粉作为粉饼来用。

但铅粉擦出来会使脸色过于苍白,所以秦朝女性还会在里面加入红粉、敷粉加以调节,不过,这样子制作出来的妆容很容易被卸掉,只要流流泪就可以卸妆。

因此,后来的胭脂是用红蓝花来作颜料,这样子就可以解决妆容易卸的问题了。

在唇妆上,秦代女子都是用朱砂作为口红,所谓朱砂,其实就是硫化汞,将朱砂磨成粉,再加入动物的油脂,最后涂到嘴唇上即可。

从眼型上看,依旧是以丹凤眼为美,将眼线画长,并且眼线比较浓。

汉代女性的妆容一般为桃红色为主,不仅是因为桃红色可以打造好的起色,而且还能够表现出女子娇羞的姿态。

汉代女性的额头上还有花钿,这也是漂亮妆容的要素之一。

戴上金线镶石榴石的发饰,再搭配上深裾裙服,让人感觉到端庄肃静,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汉朝流行檀色唇色,不过汉朝上流女性依旧喜欢橘色系。

在打底上,魏晋时期的女子依旧使用的是铅粉,为的就是增白,一白遮百丑嘛!

上面已经提到,铅粉涂出来太白,效果太恐怖,所以便要用胭脂进行调节,同样的,魏晋时期女性依旧是用以红蓝花为颜料的胭脂进行调节。

在画眉毛上,魏晋时期的女性发生了一点改变,她们画的眉毛是又长又阔的那种,展现出当时女性独特的美。

当时女性受到佛像的启发,在头上画了一点黄黄的,便是额黄,而花黄,则是在额黄的基础上,用**的硬纸或者金箔,贴在头上。

除此之外,魏晋时期的女性还需要画花钿,花钿是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有各种颜色和形状,其中以红色居多。

魏晋时期的唇妆是小巧唇妆,也就是上面这张图,和现在的唇妆有些相似。

除了上面这种妆容以外,魏晋时期还有两种比较奇特的妆容,就是晓霞妆和寿阳落梅妆。

晓霞妆

晓霞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著名的一种化妆方法。据说,深受魏文帝宠爱的宫女薛夜来,有一天晚上去见文帝,文帝正在灯下看书,书桌前面放了一张屏风。薛夜来进来的时,一下子撞在屏风上,脸颊上红肿了一片,就好像将要散尽的红霞,别有风韵。这就是晓霞妆的来源。

寿阳落梅妆

“寿阳落梅妆”有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传说她在正月初七那一天,躺在殿檐下睡着了,由于睡得太熟,梅花的花瓣落在她的额头上也没有被发现。醒来后,公主额头上留下了五朵梅花的印记,怎么都擦不掉,宫女们非常纷纷跑来观看,觉得很漂亮,于是都开始模仿,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寿阳落梅妆”。

唐朝的女性开放自信,妆容也是她们展现个性的一面。

唐朝女性依旧有着画额黄的习惯,额黄呈现卧枣核状,周围还有放射性线条。

对于眉毛,唐朝女性也创造出新花样。

唐朝初期,女性喜欢把眉毛画成翠色的,并且长又阔。

而到了唐朝晚期时,女性就又画成了黑眉,至于翠眉早已失踪了。

在唇妆上,唐朝时期更加丰富,大都是以樱桃小嘴为主。

上面两个片段,都是唐朝时期,描写美女化妆的诗句,当时流行管状形的口红,和现在的口红有点像。

宋朝时期,打底依旧和之前的相同。

胭脂发生了一点改变,宋代妆容出现了 “飞霞妆”、“慵来妆”、“檀晕妆”、“薄妆”等。

至于画眉,更是丰富,宋朝女性普遍都是画细眉,不过,最为流行的是“浅文殊眉”。

唇妆上,宋朝依旧以小巧玲珑为主,根据嘴唇厚薄来画唇妆。

其他的大部分都相同,宋朝出现了特殊的一点,那就是香水。

香水主要为蔷薇水和朱栾水,这也可以看出宋朝女性是多么爱美了。

元朝时期的统治者不是汉族,所以可能会不太喜欢。

而且元朝时期会有一股男人味。衣装朴素,妆容简单,跟前面的朝代八九不离十,甚至更简单一些。

明朝女性妆容主要以明亮为主,颜色艳丽,明朝的妆容是最符合现代的审美。

明代画眉毛依旧会画成丹凤眼,会把眉毛画的又弯,又细,又长。

在唇妆上,会让唇形像花瓣一般,明朝采用的就是咬唇妆,跟现代一样。

在腮红上,明朝采用的是桃花妆和酒晕妆,非常好看。

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妆容非常符合现代审美,就是好看!

我觉得清朝时期的女性妆容应该是最不符合现代审美,应该就是最丑的,应该清朝统治者也不是汉族的。

清朝的妆容风格就是简单,清淡雅致,最具特色的是满族妇女的发型——旗头。

大概长这样。

在唇妆上,清朝的就是清花瓣唇妆。

不得不说,满族妇女的化妆风格跟我们汉族的风格差异有点大啊!

就像图一,设计出来就感觉很奇怪。

最后讲讲民国时期的女性妆容,民国时期,强调的是淡雅妆容。

主要是细长眉毛,和经过拉长的眼线,还加入了一点欧洲的阴影画法。

还有涂在面中的腮红,最后就是涂上饱满的口红,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涂口红都是把嘴唇涂满,这也是民国时期的独特之处吧!

总的来说,各时期的女性妆容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就我感觉,我觉得宋朝的妆容最具有高级感,明朝的妆容最美,而清朝的妆容最丑。

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时期的妆容最好看?哪个时期的妆容最丑?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我们看到的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受物质条件的限制,那时候女人的服饰或者装饰品,都很简单而实用。但从考古出土发现,一些简单的骨制或木制饰品仍然体现了当时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被一些历史学者称为是中国古代审美变化的四大转折之一,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正逐渐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的人们,审美观会产生巨大变化。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的女人被奉为美女。由于当时七雄争霸,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从而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汉朝时期 

两汉时期,秀外慧中的女性被人们所认可。因为那时的女人美尚未取得独立的价值,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到了后汉以及三国时期,人们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仍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其中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这个时期社会的一些生活习惯延续了战国以及秦朝的风格。女人们的头饰都比较小,发型基本向下,自然朴实,没有唯美的感觉。服装设计也以功能性为主,奢华的服饰一般在宫廷中才能见到。最有趣的是汉朝女人们脸上的妆容:女人们把脸搽得雪白,嘴唇用红色的颜料并且轮廓画得很小。这说明从那时候起“面如凝脂”,“樱桃小口”便逐渐成为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也是中国古代审美变化的四大转折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其自由解放,最热情,最富个性审美意识的朝代。随着两汉经学崩溃,人们个性得到解放,佛教开始盛行,自然飘逸的美盛行一时。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对女性美的评判标准也开始趋于外在的个性和精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因此,崇尚个性美、自然美成为当时的审美标准。

隋唐五代时期

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审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现、客观,重神形转移到后期的重表现主观、意韵、阴柔之美,体现了魏晋六朝审美意识的沉淀,审美的角度又逐渐趋向华丽、唯美。由于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所唐代女子以胖为美。宽额圆脸、丰腴肉感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盛唐气象”。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服装在延续了南北朝时代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女性着装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唐代女子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初唐时期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或者画在纸和娟上贴在面部,以示美丽。

宋元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宋人开始崇尚纯朴淡雅之美。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中很流行戴一种叫“花冠” 的装饰品,这种花冠制作精细考究,为这一时代的女性增添了妩媚的气质。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到了元朝时期,虽然中国的社会并不是由汉人统治,但外族也没有对汉民族在审美以及尚美方面产生太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审美情趣开始随潮流转变。但对于女性美的标准仍然和前朝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有增无减,表现在女性的发饰、服饰等方面。明朝女性的发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紧,没有什么个性可言,可谓将女性之美裹了个严严实实。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渐又有了一些特色。清朝时,含蓄内敛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础。清朝文人张潮在其著作《幽梦影》中,也提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透过生动的比喻,可以看到一个文人心中要求内外兼备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意识一直保持到民国。

“中国美”历史变迁 结实健康——细腻柔弱——自然飘逸——雍容华贵——纤瘦妩媚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一首诗,诗中完整地描述了古代女子化妆的程序:傅粉——施朱——垂鬟——钗鬓——晕眉——拂花脸——行梳——施靥。

接下来让我们按这一流程,一起来看一看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因古代女子历来崇尚肤色白嫩,所以,敷粉是化妆的第一步。

粉,在我国的 历史 记载中早已由来已久,《韩非子》中有记载:“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有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又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也有一句形容邻家姑娘的美貌时:“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都说明了春秋时期的女子,就已经开始用粉来装扮自己的妆容了。

在古代,不仅是女子喜欢傅粉,男子也很喜欢。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汉惠帝时期,朝廷里的郎官和侍中都喜欢傅脂粉。还有《魏略》中说曹操的养子何晏不仅人长得俊美,而且还很喜欢傅粉。《三国志》中记载,“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在《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关于何晏的一个有趣的故事:“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何晏的皮肤太白了,许多人都怀疑他是傅了粉的原因,就连魏明帝也想一探究竟。

于是,魏明帝曹叡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大夏天让何晏吃了一碗热汤面,这皇帝的恩赐自然是无法拒绝的,何晏吃下去以后,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只能拿自己的红色朝服来擦汗。可是尽管脂粉被擦去了,但是何晏的肤色依旧洁白,俏丽如初,原来,何晏不傅粉皮肤也有那么白。

从此,就有了“傅粉何郎”这一成语,用于形容男子容貌俊美,肤色白净。

古代女子用的妆粉,最古老的有两种:一种是以米研碎制成的"米粉";另一种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 "胡粉"。

对于米粉的制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详细地记载了制粉的方法,是用大米制成的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然后再加入丁香花揉于粉中,就成了可以用来妆面的米粉,这种类似的方法,一直沿用到清朝。

铅粉,据《博物志》中记载,是商纣王通烧铅锡而炼出来的,用来给后宫的嫔妃修饰面容的,又称为“铅华”。比如成语“洗尽铅华”。早期的铅粉并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都是“糊状”,所以又被称为“胡粉”。

后来到了汉代以后,人们便将铅粉脱尽了水份,制成了利于长期收藏的粉末或固体。

南宋时期福州的状元黄朴,在他十七岁的女儿黄升病逝以后,就曾经随葬了许多的粉块,那些粉块都被做成了几何形和各种花瓣形,而且每一块粉块上还有凹凸的梅花、兰花、荷花等纹样。

后因米粉不容易持久定妆,而铅粉用久了又会中毒,所以,后来又有很多人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妆粉。

比如:唐代时期,宫人用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的"迎蝶粉";宋代时期用益母草、蚌粉、腊脂等材料调制而成的"玉女桃花粉";明清时期宫中嫔妃们用紫茉莉花仁蒸熟后制成的"珠粉"等。

每一个朝代有每一个朝代的 时尚 潮流。

傅了粉,然后就该"施朱"了。

"施朱"其实指的就是"红妆",用胭脂涂脸颊和口唇上,使人的容色更加 健康 有生气。

古代,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胭脂"据说是匈奴"焉支山"的一种红蓝花做成的,又名燕脂。西汉时期,霍去病把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匈奴人就流传着一首谣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据说,是张骞把胭脂带回了中原,取代了以前用的朱砂。

胭脂的做法是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来,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地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把里面的**淘出去以后,便成了颜色鲜艳的胭脂了。

《红楼梦》有一段描写:

另外,在德龄郡主写的《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中描写,慈禧所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可见,胭脂对女性化妆是何等重要。

胭脂,在唐代时尤为盛行,比如:王建的《宫词》:“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说的是一个宫女在盥洗完毕后,脸盆中便沉淀了一层红色的泥浆。

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意思是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

虽然这些说法有点夸张,但多少也反映了当时的浓妆之风。

除了面脂,口脂当然在古代也是十分被看重的。战国时宋玉在《神女赋》中描写:“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参则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有 “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的红唇之美。

唐代时,人们把抹口脂又称为点唇。早期,人们只是用朱砂点涂嘴唇,后来,人们又在朱砂中加入了油脂和香料,凝成膏状放入盒内,称为“口脂”。到了唐朝时期,女性的唇妆样式也越来越多了。

到僖宗年间,其种类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

这些唇妆制式大都符合唐朝人“樱桃小口”的审美观点,后来在这些唇妆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先在唇间点上口脂,然后向两边加以晕染,在唇部中央勾出如花瓣的轮廓,也有勾勒唇形如展翅蝴蝶,称蝴蝶唇。

所谓“垂鬟”和“钗鬓”也就是关于古代美女的发型和发饰了。

古代女子的头发以长发如云为美,所以,每天的发型和冠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增加女子的仪容,又能体现女子的年龄和身份。古代女子的发型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然后再装饰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

关于发式的起源,在《事物纪原》中有记载:

意思是从燧人氏开始,头发便扎起来了,女娲的女儿用荆条穿在头发里面,到了尧帝的时候就有了用铜棍横着贯穿打着结的头发,到了舜帝时候就懂得用象牙、玳瑁等作发髻,这就是钗的雏形。

到了周代,《礼记》中明确规定:“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这是成人的标志,所以,此时束发梳髻是最为普遍的发式。

秦汉时期的发式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了,发髻的形式也千姿百态,但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梳在脑后的垂髻,一种是盘于头顶的高髻。

汉代时期最流行的垂髻是“椎髻”,也称为“椎结”,其样式就像一把木制的棰子。这种发式主要是普通妇女家居时用。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记载着一个故事:

东汉诗人梁鸿娶孟光为妻,出嫁那天,孟光打扮得光鲜亮丽,装饰入时,不料过门后梁鸿七日不理她,后来孟光醒悟,于是“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梁鸿才大喜赞道:“此真梁鸿妻也!”可见,在当时梳椎髻这种发式,是一种勤劳贤淑的象征。

关于描眉,最早《诗经》里面就有:"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而且对于描眉的韵事也有很多。比如:汉朝张敞为妇画眉、唐朝扫眉才女薛涛、虢国夫人淡扫蛾眉等等,都体现了古代女子的"眉情万种"。

对于眉形,每个朝代流行的也不一样。先秦时期,史料中已经有了关于画眉的主要原料“黛”的记录,可见眉妆已经开始风行。

《列子·周穆公》说:“施芳泽,正蛾眉。”又有《卫风·硕人》中描写卫庄公夫人齐庄姜的形象:“手如柔黄,肤如凝脂,齿如抓犀,蜂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中的“蛾眉”即是对齐庄姜的长而弯弯眉毛的赞美。可见,先秦时期最流行的眉妆是“蛾眉”。

从汉代开始,眉妆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眉型从长眉到八字眉,还有以眉色命名的远山眉,以及愁眉十分多样化。

首先流行的长眉,其特点是长和阔,它是从蛾眉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当然这股流行之风还得归功于汉武帝给宫人螺子黛画眉和“令宫人扫八字眉”。而八字眉又是在长眉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因眉头抬高而眉梢部分压低,形似“八”字而得名。

其它的眉式如远山眉,西汉人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又据《汉书》记载,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美女赵合德所创的一种眉型,其眉如远山含翠,因其秀美,世人争相效仿。远山黛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其特色是眉色的不同以往,颜色略淡,细长舒扬,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

汉代还流行过一种惊翠眉,但很快被梁冀妻子发明的“愁眉”所取代了。《后汉书梁冀传》言:“(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到了唐朝时期,唐代的开放浪漫,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上,也渗入了眉妆这一细节中,令其变幻莫测,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初唐时期流行新月眉,眉妆崇尚长、阔、浓,非常醒目。从贞观年间阎立本所绘《步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宫女皆作此妆。

盛唐时代,流行的眉型为长、细、淡,有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等。白居易《上阳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

到了中唐时期,八字眉重新流行,和乌唇、椎髻形成了“三合一”特色的“元和时世妆”。李商隐亦诗吟“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额捧黄”。

晚唐的眉妆继承了浓和阔的特点,但非常短。最有代表性的是“桂叶眉”,以及血晕妆、柳眉等 时尚 眉样。“桂叶双眉久不描”的形象在《答花仕女图》中跃然纸上。

宋元两代的宫女和民间女子的眉妆基本是复古的长蛾眉。宋代后妃都偏爱唐代遗风的倒晕眉。倒晕眉,眉尖和眉身仿照月眉,但在尾部晕染扩散,由深入浅,化入鬓发。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专制的加强,致使女子委顺从命,所以清代女子的眉妆眉头高而眉尾低,眉身修长纤细,楚楚低眉。比如,曹雪芹笔下才高气傲的林黛玉也是“两弯似盛非盛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花脸"即花钿妆面。所谓花钿(diàn),专指古代妇女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在唐代时期最流行。

关于花钿的起源,宋高承说: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还有大家所熟悉的《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其实也是花钿的一种。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而诗中的"轻红"即斜红,也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面饰,梳妆时,在女子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

据张泌的《妆楼记》记有一个故事: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有一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薛夜来陪文帝灯下看书,没注意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留下了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于是其他宫女也模仿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满头行小梳",梳,乃指齿较疏者,原用作理发;篦,则齿密,原用作除垢。梳篦,统称为栉;梳篦不光是当时的日常用品,同时也可以插于发间,作为装饰。而且梳的品种也有很多,有竹木做的,有金银做的,有玉做的,还有象牙做的等等。

梳篦是古人重要的日常用品,妇女几乎梳不离身,甚至一度形成发间插梳之风气。

很久以前,人们在头上插梳,主要用意不是装饰,而是为了彰显身份。魏晋以后,插梳之风再次在贵族妇女间流行。至唐宋时,这种风尚由皇室贵妇发展到地方官员、富商大贾的家眷以及歌舞姬间,风靡一时。

苏轼有诗云:“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梳子在唐代女子的眼中超越了单纯的实用范畴,更多地承载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想象,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梳子为云鬓花颜的女子平添了绰约风姿。

由于插梳之风愈演愈烈,梳篦的材料也越来越奢侈,白玉已经满足不了女人们争奇斗艳的需求,金、银、象牙、玻璃等通通被用来制作梳子。

后来,为了遏止这股奢侈之风,朝廷不得不颁布政令。《旧唐书·文宗纪》记载,唐文宗在太和二年(828年)曾专门对公主宣旨:“今后每遇对日,不得广插钗梳。”即使如此,这股风潮并未停止,且变本加厉。

到了两宋,插梳风气丝毫不逊于大唐。苏轼在《于潜女》自注中说:“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陆游也在《入蜀记》中提到,蜀地未嫁的女子“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北宋初期,宫中流行“白角冠梳”,人人争相效仿,宽大的冠梳甚至影响到女子乘轿和走路。宋仁宗对这种风气厌恶至极,下令禁止使用白角制作梳子,且梳子长度不得超过四寸。可是宋仁宗去世之后,奢靡之风卷土重来。

北宋晚期流行“太妃冠梳”,用金银饰之,或以珠玑缀之。各地宋墓出土的金背木梳,应该就是这种奢靡风气的实物缩影。尽管皇帝们三令五申禁止奢侈,却始终未有效果,可见女子对美的执着与狂热。

当然,除了梳子用来装饰以外,古代送梳子还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结发纠缠一辈子的意思。

而且有些地方,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因此,不少地方还有七夕送梳子的习俗。

最后的“施靥”即"点面靥",也称"妆靥"。是古代妇女在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或用金箔剪刻成花纹贴在额上或两眉。这样金箔花纹叫"金钿",若用在两颊的,也称"靥钿"。

而且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有各种花样,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最初面靥并不是为了妆饰, 也就是面靥由来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它最早是作为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

根据资料,在古代当某妃例假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的时候,就会在脸上点上小点,称为点痣,也叫点"的",女史一看就知道这些妃子是特殊时期了,就不会再把这个妃子的名列出来了。

在脸面注以红点的妆饰方法在汉代已有记载,《释名》:

但是,元稹这首《恨妆成》最后一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妆容虽美,却最恨无人欣赏,最后一句,我们仿佛听到了美人的叹息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37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和水乳的正确使用顺序?

    先使用精华液,后使用水乳。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是水、精华液、乳、霜。1、先使用爽肤水,爽肤水是一种透明液态的护肤品,涂抹在脸部,起到二次清洁肌肤的作用。2、然后使用精华液,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极品,它功效非常强大,使用效果很显著。精华液大多在

    2024-04-15
    49500
  •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如下:1、质地不同神仙水的质地是清爽不粘稠,水状;清莹露的质地是透亮清澈的水状,触感顺滑轻薄,水润感十足,没有香味。2、效果不同神仙水是一种精华水,化妆水后使用,上脸吸收快,不油腻,对闭口有一定作用,长期使用可以稳定肌肤,

    2024-04-15
    26700
  • 完美日记钻石高光哪个色号好看

    01 银白:FB钻石高光平替本替辽,blingbling的银白色钻闪,上脸像碎钻一样,精致又闪耀,仙女下凡了!!03 香槟金:超日常的浅香槟金,上脸光泽感细腻自然,百搭不挑妆容,值得pick!05 香槟粉:草莓绵绵冰吗!和mac的dazzl

    2024-04-15
    25200
  • 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

    秋天随着天气越来越干燥,很多人开始注重涂抹面霜或是手霜护肤。那么,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1与婴儿润肤油配合使用大家在使用妮维雅蓝罐的时候是否感到稍稍不易推开呢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在妮维

    2024-04-15
    30000
  • 伊面是碱性还是酸性

    碱性 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著名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开封,后传入广东、福建、苏州等地。它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饥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泽金黄,面条爽滑,汤

    2024-04-15
    27900
  • 保湿精华液和润肤露,应该先擦哪个?

    先用精华液,再用保湿露,一般没有特殊说明的话是这样的。你也可以好好看看说明,比如旁氏的一款精华液就说明了用后可以再抹其他护肤品。|||我认为越贵的越早擦,因为吸收的越好嘛|||我觉得只擦精华液吧|||精华液后再用面霜|||看说明吧,不同产品

    2024-04-15
    32200
  •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精华以后用吗?之后再使用面霜吗?还是不需要再用面霜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在精华液之后使用的,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涂或不涂面霜。希思黎的护肤品使用顺序如下:一、赋活水润保湿精华:1、一滴精华,对抗肌肤缺水源头;轻盈质地,作为日常美肤第一步,从造水、促进水分循环及储水三大关键步骤,帮助强化肌

    2024-04-15
    34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