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涵
品读孔雀东南飞,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刘兰芝恩爱的焦仲卿,也看到了一个在现实面前软弱求全的焦仲卿。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当焦仲卿听说母亲要休弃妻子时,还为妻子申冤,表达自己的感情,企图改变母亲心意。但当母亲大怒说其不孝时,“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他默然了,不再说话,不再争辩,刘兰芝的命运就把在于此了,他只能对妻子说让她暂且回家,往后再来迎取。在母亲的逼迫下,他妥协了,两人悲惨的命运开始了,是否他若态度坚定的守卫着他们的爱情,就不会导致后面的双双殉情呢,我们无从得知。再看看他的海誓山盟,情深意切,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不舍与爱意,可是仔细看看,这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若他连此时都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这个誓言未来也是无法实现的事,终究是个无稽之谈。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当得知刘兰芝要在兄长逼迫下出嫁时,这是他的话。他愤怒,难过,不舍,觉得自己曾经的约定一切化成灰飞烟灭,也许是因为愤怒,导致他不理解刘兰芝,出此话讽刺她。但我相信,此话一定深深刺痛了刘兰芝。我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无奈痛苦之下妥协,但是焦仲卿却不能谅解刘兰芝,而刘兰芝是能够体谅他的,决定就此回家,毫无怨言。可是相比之下,焦仲卿就显得自私而不善解人意了。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两人决定殉情后,焦仲卿拜见母亲,一心向死,做了最后的告别,他祝福母亲,内心也因无法照顾赡养母亲而自责。他是一个孝子,但是更不能接受心爱的人离开自己。内心在因此而煎熬着,痛苦着。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刘兰芝自杀后,焦仲卿也自杀了。两人双双殉情,可见他们爱的深沉,纯粹,既然活着无法相聚无法在一起,那么我们就告别阻挡我们爱情的世界吧。我对“徘徊庭树下”很感兴趣,他在临死,应该感慨万千吧,想到无法尽孝无法赡养的母亲将会孤独终老,尽管她是这一悲剧造成的主要因素,但是焦仲卿还是很爱母亲,为她着想,想到此处应该特别的自责,难过。想到殉情,想到刘兰芝……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焦仲卿,他的心理变化,在整件事件中被剥丝抽茧般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体会到了他的种种情感变化,最后也不再评论他的对与错,也没有是非对错,只是为他的悲剧而惋惜同情。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诗中最长的一篇叙事诗,即使在我国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典型体现了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是汉代乐府艺术的典范之作。
《孔雀东南飞》在《玉台新咏》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词》,题为《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全诗共53句,1765字。诗中写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
东汉末建安年间,男主人公焦仲卿是庐江太守府内的一个小官吏,与其妻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刘兰芝貌美贤淑,勤于家务,可苛刻的焦母却不喜欢儿媳,婆媳关系颇为紧张。
焦仲卿夹在母亲与爱妻之间,处境尴尬。妻子向他诉苦,母亲却逼他休妻再娶。最后焦仲卿难违母命,劝说妻子暂回娘家。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她的兄长逼她再嫁,她只得以死抵抗,“举身赴清池”。
焦仲卿闻此消息,幡然醒悟,也“自挂东南枝”,夫妻俩用自己的死来抗议封建家长的专制。最后,双双自杀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得以合葬在一起,用他们的冤魂默默地控诉着源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各种艺术手段都作了充分的发挥,叙事之完整、情节之曲折,性格之突出,语言之个性化,都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刘兰芝的自叙和编唱者的插叙,叙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从结婚到分手以及死后合葬的全过程。
这首诗的情节是非常曲折的。刘兰芝自愿遣归,而焦仲卿又向母亲求情。刘兰芝已经上路,而焦仲卿又誓不相负。刘兰芝虽守誓约,而又有县令、太守的相继提亲和兄长的逼婚。最后两人誓同生死,遂以悲剧告终。
《孔雀东南飞》中人物性格典型,其中刘兰芝的性格尤为鲜明。首先,她有坚强的性格。例如当她感到自己辛辛苦苦而不幸被遣时,便向丈夫焦仲卿申诉,自愿遣归: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兰芝在被遣归的遭遇面前,如此从容,如此坚决,表现了极其坚强的性格。当丈夫焦仲卿再一次“下马入车”、“低头耳语”,发誓“不相负”时,刘兰芝又说了下面的话: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中以看出,刘兰芝非常重视和丈夫的深厚感情,因此在她看到了丈夫真情实意后,遂发出了这样的誓言。
当焦仲卿知道妻子刘兰芝被迫改嫁时,闻变而来,两人最后会面时。焦仲卿痛苦地说出“贺卿得高迁……吾独向黄泉”,而刘兰芝的回答是冷静而坚定的:“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刘兰芝的性格如此坚强,而待人又十分良善。她的感情既是丰富的,又是含蓄的。她向小姑告别之时,万感交集,一泻而不可收拾: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说完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这种情感是何等的深情,何等的真挚!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
全诗的人物描绘都是生动的。这和诗的语言个性化很有关系。不仅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语言都有个性特点,连两家“阿母”的三言两语,一举一动,也都有个性特性。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在诗中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孔雀东南飞》中比兴和浪漫手法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最后一段,在刘兰芝、焦仲卿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这是刘兰芝和焦仲卿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颇具民间说唱的形式特点。作为说唱的民间故事,既有现实的依据,又有幻想的因素,语言多夸张的成分,如“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作为小户人家的女子,具有这样的教养,定是有所虚构和夸张。
不一样的刘兰芝
作者:许晓菲
刚才无意间翻开高二语文课本,读到《孔雀东南风》,我惊呆了,我在书上做的笔记刘兰芝的形象竟然是温柔贤惠,体贴勤劳,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女性,通过反复阅读原文,我发现我被高中语文老师骗了。
以我的观点,刘兰芝绝非什么贤妻良母,反而是城府颇深,自私自利,言而无信之人。首先先不谈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就谈现在21世纪,一女的深爱自己的老公,却无端被婆家嫌弃并赶出家门,她的心情咱可想而知,更别说是生在古代封建女子,被夫家所休,一般这种女子面临三条路:一是出家削发为尼,伴随着青灯黄卷了此一生,二是苟延残喘的活在人们唾骂声中,三是自寻死路,第三类人往往被认为是贞妇。因此被休的女人命运将是悲惨的。
而我们再看看刘兰芝被焦家所休的那天早上,表现极为反常,她将自己打扮的异常漂亮,“鸡鸣外欲署,新妇起严妆,着我秀夹裙,事事四五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她为什么把自己打扮的这么漂亮,有什么心情打扮自己?在我看来,这正是她的城府颇深之处,这无疑是在使用美人计,试图通过自己的美貌打动焦家母子。潜台词肯定会包含“老家伙的,我看你是老眼昏花吧,这么漂亮的儿媳妇儿你不要,上哪找去啊你,我哪儿比不上她姓秦的啦”。
第二,她在向焦母道别之时说了一句看起来没什么,但的确是一句狠话“今且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句话我认为有威胁之意,“试想想,自我刘兰芝嫁到你家来,三日断五匹,五日断十匹。现在我走了,我看这么多活谁干,告诉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故刘兰芝有此说。
第三,刘兰芝自知被休之后的命运,她想做一次贞妇,却没有寻死的勇气,故而会约焦仲卿这个傻蛋一起去死,“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这正是她阴险狡诈的表现。关键是焦竟然二话不说答应了,可见刘兰芝在家是对焦仲卿的管教有多严,面对生死的问题上,焦仲卿竟然二话不敢说,完全任人摆布。
第四,刘兰芝在郡县提亲时以答应焦为借口不答应,为什么?当然是因为你官儿太小了,不信你看,当太守来提亲时,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原先答应焦仲卿,现在又答应太守,这是贞妇的表现吗,当晚焦仲卿来找她时,她又在焦面前花言巧语,骗取焦的信任与原谅,还让焦仲卿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当她收下太守的彩礼后,又反悔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收礼,搞得最终太守家是人财两空。刘兰芝出尔反尔可见一般。
综上所叙,刘兰芝并非什么温柔孝顺,德才兼备之人,关于刘兰芝形象问题,文章中不止是以上列出来的那么多,就不一一细举。
以上所叙仅代表个人观点,望各位学弟在学习这篇文章以及考试答题时时,以课本思想为主,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