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水,血液、肌肉。
1、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脱水后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3公斤。
2、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
3、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扩展资料:
身体从外表看,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身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骨骼和肌肉围成颅腔、胸腔和腹腔,胸,腹腔之间以横膈为界。胸腔里有心、肺;腹腔里有胃、肠、胰、脾、肾、膀胱等内脏。
构成人体的以上种种部件,虽然形状和功用很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人体生命大厦之"砖"。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
而组成人体的骨骼,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skull是头部的支架,由23块形状不同的骨连接而成,容纳并保护脑、眼、耳、鼻及口等器官。
容纳脑的部分叫脑颅(cranium),大致呈卵圆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facialskeleton),由眶腔、鼻腔和口腔为主所组成。耳位于颞骨内,外面仅见外耳门。脑颅和面颅可由眶上缘至外耳门上缘连线分界。
—人体结构
—人体的构成
这个文章仅涉及普通人,不包含职业选手。对于普通人而言,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远没有达到需要去拼天赋的程度。
再说一次,这篇文章仅涉及普通人,不包含职业选手。职业比赛中,天赋决定了选手的上限。而普通人基本上是达不到自己的上限的。
一、肌肉增长的原理
首先我要说一下肌肉生长的原理。
实际上肌肉并不是在锻炼过程中长出来的。在锻炼时,你的训练会使肌肉纤维被破坏,而回家补充的蛋白质就是用来补充被破坏的肌肉的,在补的过程中,原先的肌肉纤维会慢慢变大,使得你下次训练时肌肉纤维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这就是肌肉生长的基本原理。
所以其实肌肉增长,无非两点,一是锻炼,二是饮食。
如果一个不锻炼的人,那么她/他拥有强大的肌肉的可能性为0%,除非他/她使用类固醇和睾酮这类激素。而一个只锻炼,却没有补充足够蛋白质的人,他拥有大量肌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二、我国青少年绝大多数运动不足/蛋白质摄入缺乏
我个人经历的这二十几年周围的人的习惯,给我的普遍感觉就是,我国瘦的人一般就真的只是瘦,都没肌肉。即使很经常运动的人感觉也都不注重肌肉的维持不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所以肌肉很容易就流失。绝大部分人饮食上完全没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也正因为没有蛋白质的概念,所以那些肌肉只能算是正常水准、蛋白质摄入量足够的人,往往是体脂含量超标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微胖界人士,或者真正的胖纸……
因此,我国大部分人都是处在蛋白质缺乏状态。
这样即使有足够的锻炼,也很难能够得到足够的肌肉。
三、大量的健身误区
我想这是除了运动不足以外最重要的因素了。以下随便举几个:
1认为肌肉的增长会降低身体灵活度和速度。——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球人的认识,在上世纪50年代后就被否定了,大部分运动员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因为身体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的增长,本质上是离不开肌肉的增长的。只有在肌肉过于强壮的情况下,才会降低身体速度。什么是过于强壮?你先能举起你两倍体重的物体再来谈论这个话题——当然,我觉得那个时候你已经不需要谈论这个话题了。
2以为肌肉是随便就可以练出来的。——「我不想去健身房啊,到时候一不小心就练成肌肉男就完蛋了」巴拉巴拉……我做一个比喻。一个人开始学网球,却和别人说「我很担心我随便练一下就可以拿到温网的参赛资格」,或者「我打算开始学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参加奥运会,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自己练到张怡宁那个水平?」这话听起来不觉得很嘲讽吗?
3分不清脂肪和肌肉的区别。——「怎么减掉肌肉啊?手臂好粗小腿好粗好难看」巴拉巴拉……
4以为跑步会增加小腿肌肉。——「最近跑步小腿都跑出肌肉了……」我告诉你,那不过是锻炼后腿部充血,导致肌肉膨胀而已,过十几个小时或几天马上减小到原来状态(跑完步用力拍拍你的大腿小腿还能加快这一进程!) ——当然,长期的跑步是会增加小腿肌肉,因为充血之后这个地方的营养吸收也会更加好。但是和减掉脂肪的速度相比,长肌肉的速度慢多了。
5根本不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减肥=绝食。——「我有个朋友一个月只吃苹果瘦了20斤」。哎,我已经听到过无数这种神迹了。
6有腹肌的人腹部力量会比没腹肌的人强。——每个人都有腹肌, 只是显露不显露的问题,而腹肌显露只和体脂有关,腹肌不显露的人腹部力量可能比腹肌显露的人要强。前者可能只是腹部肌肉被脂肪掩盖了而已。总之,要腹肌显露,就换个方向,减脂,而不是单纯增肌。
归根到底,是我们从教科书上学习了各种生物知识自己却不懂得运用到生活中,对于这类人体的生理知识不了解,锻炼的方法也不得体。
四、这里来对比一下吧
1美国人很早就开始系统的健身。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大多数人很早就开始接触健身房——这还是由于社会和文化因素,一般在学校内受欢迎的学生往往是体育方面好的,而不是成绩好的geek。这里不多谈了。 不要说几年,其实只要系统地在健身房练了一年的人,和没练过的完全是天壤之别。一个人只要17岁开始接触健身,到20岁,那身板虽然不能算彪悍,但是也能算得上非常非常结实了。美国人从15、6岁开始健身锻炼其实是很常见的。
2锻炼的长期性。我看《心灵捕手》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主角和那个心理咨询师有在谈论健身的问题,那个心理咨询师老头说自己有长期练举重(奥运会那种举重)——其实在美国的**和电视剧里看看就会发现,里面的老头大多数身体很壮实,很少有那种身形单薄的老年人出现。这完全是他们长期锻炼注重身材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
3抛开锻炼,在饮食方面,这个就更不能比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鸡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天只能吃一个」,对蛋白粉的认识还停留在「吃多了会把身体搞坏」「吃多了伤肾」上——这个对身体的副作用完全被夸大了好几个数量级(这里补充一下:蛋清可以多吃,蛋黄一天一个或者两个就够了,还有,别听我说蛋白粉吃了对身体副作用不大你就乱吃,这是给健身到一定程度的人吃的,怎么选蛋白粉也是学问)。而美国人……都开始为了追求绝对力量和身材吃类固醇类激素了——即使他们确定这个对身体真的有副作用。
4氛围。中国的健身房,能开上5年以上,能够大量盈利的,微乎其微。整个行业很混乱,有的健身房开两年就卷钱跑了,很多教练其实就是推销员,中国人更喜欢去运动场或者大街上跑步,也不愿意去健身房。
5健身知识的匮乏。不应该忽视的一点是。即使在我国大学体院的学生或者中学体校的学生,很多也没有系统的健身知识。
6再说说饮食结构,实际上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欧美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和美国。美国的饮食结构偏向于是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油炸类食品偏多,因此容易盛产肌肉男,也同时盛产胖子。中国的饮食结构属于中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植物蛋白偏多),因此大部分地区青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农民工二代)还是属于偏瘦的。
五、并不存在中国人/亚洲人练「肌肉难」这一说法
这是错觉。
不是练中国人练肌肉难,而是练肌肉本身就难,比减肥难很多。
肌肉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事实上在健身房锻炼超过3年的人,在中国是属于少数中的少数。无论是时间、饮食上都跟美国人没得比。拿高考作比喻,练肌肉像是学语文,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分数上的提升,而且往往用功了却不见效果,但是减肥却像是学数学,只要你肯努力用题海战术肯定有用功就有收获。
增肌过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是一个技巧性的项目。比如用分化的训练方法,比如哪个动作刺激哪块肌肉?比如在瓶颈期如何快速突破?比如如何增加肌肉的纬度?如何增加肌肉的耐力?如何增加肌肉的爆发力和力量?这些都是你要知道的。
更关键的是,肌肉如果不练,就会萎缩。 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础代谢率是脂肪的数倍,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食物还在匮乏阶段,人类要以最小的代价去适应自然,因此如果肌肉没有运用,那么会很快消失,无它,只是因为肌肉组织消耗的热量比一切身体组织都高。它就像军队一样,军费开销太大,国库是受不了的。
六、人种差异
要说人种差异,只有在真正的竞技比赛里才需要作为资本拿出来。对在这里看这个回答的9999%人而言,人种差异都是可以超越的/可以忽略的。这里我要为刘翔多说一句了。
知道为什么刘翔会被诸多体育界人士奉为「伟大」的运动员吗(尽管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知道为什么刘翔每次都是在奥运会时受伤吗?伦敦奥运会前的三个月,刘翔曾经三次跑进了13秒,甚至在6月的尤金站钻石赛平了世界记录,为什么偏偏在奥运会时受伤?这太简单了,奥运会的赛事强度和密度都是最大的。所以为了适应赛程和体能储备,在奥运前的训练强度必然也是最大的。刘翔要超越黑种人的优势,就必须在赛前拼肌肉,拼爆发,拼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伤病不断的原因。但这同时也证明了人种差异即使在最顶尖的竞技类项目也是可以被超越的,在这种真正是拼天赋的竞技比赛里的刘翔都忍受着各种网民的嘲讽,没去抱怨人种差异,你抱怨什么?刘翔的伟大就在于他超越了人种差异,在黑人制霸的短跑界取得了统治级别的地位。在刘翔之前,这是从未出现过的。在刘翔之后的短跑界,不知道要有多久才能出现下一个统治级别的黄种人。
而姚明出国前后的身材对比(瘦体重增加15kg),也对人种论最好的一个反驳。
最后的最后,扯一句,把一切归结到人种和基因上是不对的——虽然基因确实有差异,但还是那句话,「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未来也能够造福子孙……试想,如果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就开始高蛋白/系统健身的生活,那么到我们这一代人,肌肉的线条/爆发力/力量绝对不会比欧美人差。
这不是说基因上的遗传,而是你接触了这些东西,会给你的后代一个这样的运动氛围,从而让他们也去接触这些东西,他们从小就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么一个习惯,这种环境下,肯定就不会再有什么「人种决定论」的借口出现,最终也能够达到造福子孙的目的。
是肌肉
肌肉被称作是人体的发动机,人们工作的动力。肌肉里约有20%是蛋白质,其余60%是水。可见,蛋白质是肌肉的主要成分。据统计,人的全身有630多块肌肉,总重量约占体重的40%,经常坚持锻炼的人甚至占50%;到了老年,肌肉开始萎缩,仅占体重的 25%左右。因此,做什么事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组成肌肉的细胞细而长,所以又称肌纤维。由于它们的收缩和舒展,肌肉才能执行各自的生理功能,产生力量。
我们身体的肌肉是全身进行各种运动的力量源泉。根据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的不同,可分为3类。
第一类为骨骼肌,又称横纹肌,主要存在于躯体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骼之上,肢体的运动就依靠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人体骨骼肌共400多块,它们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40%。 骨骼肌受人的意志支配,称为随意肌,其收缩迅速有力,但容易疲劳。骨骼肌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静力的工作,如维持站或坐的姿势时,保持静态平衡;另一种是动力的工作,如由于肌肉的收缩产生走、跳、跑、笑等动作。
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腱比肌纤维强固得多。骨骼肌在松弛时的抗张强度约为544千克/平方厘米,而肌腱的抗张强度为611~1265千克/平方厘米。所以当肌肉受到突然暴力时,通常肌腱不致断裂,而肌腹可能断裂。
骨骼肌并不是恒定的。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可使肌肉更发达,而人到老年或长期不运动,可导致肌肉萎缩,力量下降。
第二类为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如胃、肠、支气管、膀胱、子宫等,也称内脏肌。
第三类为心肌,是心脏所特有的。
心肌和平滑肌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而受内脏神经的支配,同属不随意肌,能保持有节律地收缩,如心脏的持续跳动、胃肠的蠕动等,平滑肌收缩缓慢,但具有很大的伸展性。这两种肌肉的最大特点是缓慢持久,不容易疲劳,永不停息,一旦它们的收缩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那么,肌肉怎样附着在骨头上的呢一块典型的肌肉是中间粗,向两端逐渐变细。一块肌肉只让它的两端附着在骨头上。一块肌肉,有一端固定在不能使它移动的骨头上。这一处附着,叫做这块肌肉的起端。肌肉的另一端,附着在要使它移动的骨头上。这一处附着,叫做这块肌肉的止端。例如,上臂前侧的那块肌肉叫做二头肌。它的起端位于肩胛骨,而止端就在肘关节下方,位于前臂大拇指一侧的那块骨头上。一块肌肉末端,与一块骨头的实际连接,靠的是一种坚韧的形如短绳一样的组织,这种组织同韧带组织几乎完全一样。这样的连接绳,叫做腱。人体的所有肌肉,连同它们的腱,构成了人体的肌肉系统。
我们都知道,在劳动中增大力量的一个办法,是把力量加在一个杠杆上。杠杆这种装置能够增大力量或者增大移动的范围。人身体的关节,所起的作用就像杠杆,可以增大肌肉施加的力量,或者增大肌肉能够让一块骨头移动的距离。
如果你踮起脚尖抬高自己,你就是在使用一种杠杆。你小腿上的那些肌肉担当了抬起你整个身体的这项工作。如果你靠的是小腿肌肉通过直接牵拉去抬起你的身体,那么,你的小腿肌肉还远不够强。可是,你可以轻松地踮起脚尖抬高自己。这是因为,你的脚起了杠杆的作用。
在踮脚尖抬起自己时,你的重量直接压在你的胫骨落在踝骨的那一点上。你小腿上的那些肌肉向上牵拉你脚跟上的踵骨,从而使你的脚绕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那一点——向上转动。这个支点是由组成你的脚的跖球的那些骨头担任的(我们说我们用脚尖抬起身体,其实是靠我们脚上的跖球来抬起自己,脚趾只是起稳定作用而已)。
如果你弯下腰去捏一下脚后跟靠上一点的地方,你能摸到一根强壮的腱子肉。它叫做跟腱。正是这跟腱,把你的小腿肌肉与你的踵骨连接起来。现在,你靠你的跖球抬起自己,你会感到你的小腿肌肉收得很紧,鼓了起来;因为它们在收缩,把你的脚跟向上拉。
肌肉是人体力量的源泉,各项运动的发动机,运动可以促进肌肉更发达。肌肉发动机的机械效率,是其他动力机器无法比拟的。如果进行比赛,准夺冠军。有人估计,人体全身的肌肉,如果朝一个方向收缩,其力量达25吨。练气功的人一脚踢去,其冲力约有半吨重!而现代化的机器,烧那么多燃料,却只有30%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绝大部分能量都浪费掉了。相比之下,前者谓能半功倍,而后者则是能倍功半。在肌肉中,心肌的劳动强度和持久性算是名列前茅了。一天24小时“马不停蹄”,日复一日地工作,若以每分钟跳72次计算,假若活到70岁,心脏就要跳动25亿次。
此外,男子与女子的肌肉也是存在差异的。从进化的角度看,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雄性与雌性的身体结构因分工的不同也发生了差异。
雄性要猎取食物,抵抗入侵者,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身强力壮。自然选择的结果,肌肉发达、骨骼粗壮的保存了下来,身体衰弱者被淘汰灭亡。
雌性怀孕生育,哺乳后代,其乳房发达,体态丰满,皮肤细腻,骨盆比雄性宽大,但骨骼与肌肉的发育相对比雄性弱些。动物雌雄性的这些构造特点亦表现在人类身上。
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血液、肌肉。
1、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
2、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
3、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纤维不是一种成分,纤维是用来形容形状。
肌纤维是指肌细胞,因为成为肌肉的细胞一般是长的,管型的,所以叫肌纤维。咱们看到的肌肉,都是很多个小管纵向、横向由细胞间质作为连系,连在一起形成的。蛋白质分为功能蛋白和结构蛋白,在细胞里和细胞间质里都存在。
通常肌肉有收缩和拉长的过程,这种弹性,是由不同的肌细胞相对的位置的改变产生的。这个概念叫“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摸起来软软的,带弹性,是整体肌细胞和肌细胞间质中的结构蛋白产生的,主要是各种骨架成分蛋白作为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