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能水洗,只能干洗的意思
顺便附送日本单的洗标内容
プリント部分、刺繍部分、またはワッペン部分へのアイロンはおさけください
(印花部分,绣花部分,还有毛毡标部分请不要用熨斗直接接触)
浓色制品は染料の性质上、白物と一绪に洗うと色が付くことがあります、白物と分けて洗って下さい
(因为深色产品的染料性质,与白色东西一起洗的时候就会染上色,所以请与浅色物品分开洗涤)
生成及び淡色制品には洗濯は无蛍光洗剤をご使用下さい
(因为是加工成的浅色制品,所以洗的时候请不要用含有荧光剂的洗衣剂)
长时间水の中に放置せず洗濯后すぐに形を整えて干して下さい
(如果长时间的放在水中,请洗涤后马上进行塑性-这里指整理衣服,不可随便处理)
现在比较常见的面料成分:
涤纶
ポリエステル
棉
绵
T/C府绸
T/Cポプリン
尼龙
ナイロン
晴纶
アクリル
丝,真丝
シルク
毛,纯毛
ウール
人造丝
レーヨン
PS:如果是带吊牌的日本原单,那你只要对照吊牌的款号,成份;与洗水上的内容是否一致
就可分辨出是不是真的,因为日本单中要求两者的内容必须一样,否则过不了检测。(这是网上找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并不是某一支特定的部队,而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各沦陷区扶植的各类汉奸武装的总和。其中包括国民党降兵及当地土匪地主武装,成分非常复杂。大约分为1满军、2蒙军、3治安军、4皇协军、5绥靖军等等。广义上还包括各地的保安队、警备队、警察队、税警队等。这些部队互相独立,番号、军装各成系统。和日军更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1满军
全称“满洲国军”,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满洲国所辖的部队。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同时收买原东北军的投敌分子及土匪、流氓等编成满军,名义上隶属于伪满洲国国务院军政部(后改为治安部),实际上完全由日本关东军所控制。最多时总兵力约165万人(地方军未计算在内)。1945年被苏联红军歼灭。
2蒙军
全称“蒙疆自治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内蒙古扶植的部队。前身为1933年2月国民党骑兵第9旅崔兴武、李守信等投敌部队。第9旅投敌后被日军改编为伪满多伦警备师。1936年5月,日本唆使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成立蒙古军政府,同时将多伦警备师改名为蒙疆自治军,下辖2个军,约12万人。七七事变后,于1937年10月28日在归绥(今呼和浩特)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李守信任蒙军总司令。1940年5月将蒙、汉兵分编,取消军建制。日本投降前蒙军已扩充到10个师,配合日军进攻并协助日军防守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绥远(今内蒙古中部)等地,进攻抗日武装。1945年9月,蒙军一部被苏联红军消灭,一部退到陶林、大同等地并为国民党政府改编,投入内战。
3治安军
又称华北自治军,抗战时期日本在华北地区扶植的部队主力。1937年12月,日本扶植汉奸王克敏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9年10月,汉奸齐燮元组织建立华北伪政权武装,称治安军。先后编组了14个集团,合计41个步兵团,总兵力约5万人。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后,治安军与汪伪军统一称为绥靖军,但习惯上仍保留治安军称谓。
治安军协助日本侵略军守备交通线和据点,镇压沦陷区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配合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军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除小部分被八路军、新四军歼灭外,大部分被国民党收编为第九路军,投入内战。
4皇协军
七七事变后,日军首先在华北组建,随后在华中、华东地区陆续组建的部队。因其协助日本“皇军”镇压中国人民而得名。其中有驻湖南岳阳城陵矶的汪步师,驻湖北随县的李宝莲旅,驻河南信阳的张启璜旅,驻安徽、江苏的李宗盛、潘干丞、刘相图、蔡鑫元旅等。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统一改称为绥靖军。皇协军归各地日军指挥,协助日本侵略军守备交通线和据点,镇压沦陷区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配合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军队。日本投降后,除小部分被八路军、新四军歼灭外,大部分被国民党收编,投入内战。
5绥靖军
5和平建国军或绥靖军
汪精卫伪政权的武装。1939年,汪精卫在日本特务机关的支持下,为搜罗苏、浙、皖一带的国民党溃兵、土匪和游杂部队,成立了“和平建国军总指挥部”,负责编组“和平军”。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加快了组建伪军的步伐,并开始收编国民党政府的投降部队和改编原有各地伪军。4月,汪伪政权将原属维新政府的绥靖军改为苏浙皖绥靖军。翌年1月,改编为第1方面军,共2万余人。1941年日军将原属华北方面军管辖的和平救国军第1军交给汪伪政府,汪伪将其改编为和平救国军暂编第1军,约五六千人。2月,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纵队总指挥李长江率部投汪,被编为第1集团军,共1万余人。3月,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8旅旅长杨仲华降日投汪,被任命为苏皖边区绥靖总司令,翌年所部被改为第2集团军。1941年5月,汪伪收编原忠义救国军的两支部队合编为暂编第2军。1941~1942年,在湖北武汉、河南信阳、山东泗水、临清及安徽、广东等地区收编了国民党溃兵所组成的“皇协军”等伪军部队,并连同华北、华中、华东等地部分伪军先后统一改称为绥靖军,此外还建成徒有虚名的海、空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除部分被八路军、新四军歼灭外,余部被国民党收编,投入内战。
伪军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和指挥下,协助日军守卫沦陷区的城镇与交通要道,屠杀沦陷区抗日军民,特别是配合日军进攻中国***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给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敌后战场毙、伤、俘及向人民军队投降的伪军共计1186万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伪军大部分被国民党收编,成为反共先遣军。
日本对纺织品服装的品质非常“挑剔”,日本的消费者以“极端挑剔”闻名,日本的消费者对于服装品质已经到了专注完美的苛求程度,因而日本贸易商对于服饰品的品质要求亦非常苛刻。现在的日本纺织品市场中,大约有七成以上的产品是由中国生产的,进口的商品价格大都处于中低价位,而这些货品在进入日本时,贸易商会有一套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审核的依据,一般可分为日本工业标准(JISL)、产品责任法(P/L法)与产品品质标准判定三种规范,我国相关企业对此应有所了解。
(1)日本工业标准(JISL法规)
此法规规定了纺织品品质检测的各种标准及方法,有详细的安全性和机能性标准。例如:JISL0217条例中关于纤维制品的处理说明表示记号以及其他表示方法当中对关于洗标图标、警告用语、规格尺码、组成表示和原产地等规定的内容要求都有明确说明。
(2)产品责任法(P/L法)
因产品的制造不良而对消费者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失时,该制造商应对此负责;当产品自身损坏时,对他人或物品未造成损害,则不予追究;因产品的制造或生产不良而引发的事故对消费者产生损害时,在得到证实后,制造业者应予以赔偿;在产品质量不良方面有设计上的问题(如素材、规格、加工等)、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如因残留物造成伤害或福尔马林药剂的残留对皮肤造成的损伤等)、标示不清问题(如因尚未注明注意事项及警告用语提醒消费者而造成消费者对此产品不了解所造成的伤害等)。
(3)产品品质标准判定
日本销售商,一般可分为大型百货公司、大卖场、连锁专卖店、邮购商和直接提供销售商货源的商社。一般销售商会根据以上前两种法规和日本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质量情况所投诉的各种问题,反映至上游制造业,再整合制造业内部需求后,不断进行产品更新或将优良率提升至一定的水准。
在质量标准方面,一般会针对各类纺织品或服饰品,分别从物理性质、染色坚牢度、产品规格、安全性(药剂残留是否会经过误服造成伤害等)、产品外观、缝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物理性质包括尺寸变化、缩水率、拉伸强力、破裂强度、杨氏系数(弹性、膨胀系数)、抗起毛球、绒毛保持、防水、亲水性、防皱等。染色坚牢度包括耐日光坚牢度、耐水洗、耐摩擦、干洗、升华等。特殊机能性质:吸湿快干、抗菌防臭、抗紫外线、远红外保暖性、形态安定等。产品规格包括成分、密度、支数等。产品安全性包括甲醛(福尔马林)含量、药剂残留量、pH值、燃烧性等。缝制及外观包括吊牌、洗涤标识等内容。当这些商社或公司从中国进口纺织服饰品时,都会订立一整套的质量检测标准,而要求生产商于指定的质量检测机构(如检品公司)取得合格认证或授权,才允许在日本境内上市销售。另外,日本对断针的检验要求很严,因为日本政府以立法形式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纺织品服装上检出有残断针的生产者、销售者实行重罚。基于这些要求,除了应该在生产上顺应世界的潮流、加强产品优质化之外,在市场认证、推出新的布种或新的加工技术(如负离子加工)等方面,也应该尽快提出相应的市场认可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以提高产品的等级。
严格意义上来说,和服应该是间有汉服、唐服和朝鲜半岛服装特点的一种混合式服装。
和服的起源实际上是由于百济国覆灭之后大量百济遗民进入日本时传入的。百济在服装上受到汉朝和北方扶余影响很大。在汉朝中央政府两次崩溃时(东西汉末代),无法得到中国本土支援的汉四郡,尤其是带方、乐浪两郡便与南方的百济联手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和高句丽的侵袭。南北朝时期,汉四郡基本沦陷,大批汉人遗民进入百济,从事技术开发等事务,在百济国上层建立了地位。他们的汉服深深影响了百济的服装。
百济在被唐朝攻灭之前,就和日本天皇政权建立了极为牢固的政治军事经济同盟(百济的策略是结交隋唐等大陆帝国,同时与日本、高句丽交好,全力进攻新罗),百济王室由于时代与日本皇室通婚,所以对日本政局据有相当的影响力。百济的服装、技术在同一时间传到了日本,开始初步影响。
沘洒城失守后,百济军队在南方发动反攻,日本齐明女皇(实际上执政者是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派遣五万军队参与战争,双方攻防战长达一年。白江口战役之后,日军败退回国,大量的百济民众随同前往。这批百济人对日本的影响和当年汉四郡遗民对百济的影响如出一撤,天智天皇、天武天皇都曾经重用百济出身的“归化人”为官。
大概在这一时期,和服的基本形式得到确定,在随后的时间中又开始自我改进,但大体上还是保持了汉服的特点。
又及:
根据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来断定和服受到唐服影响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
首先,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其用意最大层面是学习政治制度。天智天皇时代的确大量派遣遣唐使,并试图发动改革。但是以遣唐使为中坚力量的改革派在天智天皇末期式微,并且由于效仿中国的土地制度而引发贵族、土豪叛乱,天智天皇的近江朝廷政府军被击败,朝廷大臣基本上全部被杀。到天武天皇时代,改革无疾而终。
因此遣唐使对于日本文化的贡献实际上只有佛教的传播和一套四不像的朝廷体系。
其次,唐服所需的关键原料——丝绸,在日本本土产量极少,基本上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当时的丝绸进口量连贵族家庭的需求都无法满足,何谈大面积普及日本平民。
第三,根据日本和服与中国历代服装对比。如果将藤原时代日本和服和中国古代服装(我们选择汉代长信宫灯和唐代《捣练图》为参考),和服的设计理念和唐装正好相反。唐装的特点是轻薄,往往可以透过衣衫看到肌肤,与十几层叠穿的和服正相反;而长信宫灯中宫女服装可以辨别出至少有四到六层,尤其是与服装相配套的发式皆为披散式,与南朝以后流行的复杂宫鬟相反。按理说如果和服真的受到唐朝影响,那么藤原家主政的平安时代应该受影响最深。但事实恰好相反。
第四,另一样和服的配套品——木屐。木屐在中国的普及是在南朝灭亡之前,史书记述的“高屐”“谢公屐”都是隋统一中国之前的产品。隋唐源自北周,流行的是胡人衣装,流行的是皮靴丝履,木屐只在南方内陆部分地区依旧存在,唐中期之后基本绝迹。如果按照和服受唐朝影响,那么和服应该配的胡靴。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日本和服的基本型是源自以汉服为基础的百济服装,在此基础上发展改进以适应本土需求,与唐装并无直接关系。
又又及:
自己搞不清楚的东西不要想当然的胡说,中国历史文化就是因为这一帮胡说八道的人才越传越乱。
弓炎
2010年11月6日
NewBalance新百伦。
NB是NewBalance的缩写,是新百伦,NB是一家运动品牌。
NewBalance是1906年William J Riley在美国波士顿成立的品牌,在美国及许多国家被誉为“总统慢跑鞋”“慢跑鞋之王”。自1906年创立于美国波士顿以来,秉着制造卓越产品的精神,不断的在科技材质、产品外观与舒适感持续作进步。唯一不变的是NewBalance以高标准道德规范、100%顾客满意度、团队合作的精神来经营,以期成为高科技、高品质的世界运动及休闲用品的领导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