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蛋白质
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猪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异。比如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就会比较大。例如:猪里脊肉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1%,后臀尖约为15%,肋条肉约为10%,奶脯仅为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而猪的皮肤和筋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以猪皮和筋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但是,也正因为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得这类原料又成为女士美容的佳品。
⒉脂类
猪肉中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这也是猪油在较低温度下呈固态的原因。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较低,肥肉比瘦肉高,内脏中更高,一般约为瘦肉的3-5倍,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达2000毫克。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胆固醇食物摄食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
⒊碳水化合物
猪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⒋浸出物
猪肉在烹煮时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质,这些成味物质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游离氨基酸和嘌呤碱等。浸出物的成分与肉的风味和滋味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对肉汤厚鲜味道的影响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进食欲并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提起猪肉这个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不管是家庭主妇,还是职业厨师,都会就它的烹制方法、经典菜品说上好一阵子。但是,说起猪肉的营养价值、食疗保健作用以及如何合理烹调猪肉等问题可能很多人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一、营养分析
⒈ 蛋白质
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猪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异。比如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就会比较大。例如:猪里脊肉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1%,后臀尖约为15%,肋条肉约为10%,奶脯仅为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而猪的皮肤和筋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以猪皮和筋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但是,也正因为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得这类原料又成为女士美容的佳品。
⒉ 脂类
猪肉中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这也是猪油在较低温度下呈固态的原因。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较低,肥肉比瘦肉高,内脏中更高,一般约为瘦肉的3-5倍,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达2000毫克。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胆固醇食物摄食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
⒊ 碳水化合物
猪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⒋ 浸出物
猪肉在烹煮时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质,这些成味物质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游离氨基酸和嘌呤碱等。浸出物的成分与肉的风味和滋味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对肉汤厚鲜味道的影响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进食欲并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附:每100克猪肉(瘦)所含营养素:热量 (14300千卡) 、蛋白质 (2030克) 、脂肪 (620克) 、碳水化合物 (150克) 、维生素A (4400微克) 、硫胺素 (054毫克)、核黄素 (010毫克) 、尼克酸 (530毫克) 、维生素E (034毫克) 、钙 (600毫克)、磷 (18900毫克) 、钠 (5750毫克)、镁(2500毫克)、铁 (300毫克)、锌(299毫克)、硒 (950微克) 、铜 (011毫克) 、锰 (003毫克) 、钾 (30500毫克)、胆固醇 (8100毫克)。
二、食疗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三、适宜人群
⒈ 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食之过多,便使人摄入了过多热量,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在人体内储存,就致人肥胖,肥胖则易发多种疾病;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肠饱胀或腹胀腹泻;对于脂肪及猪油,患高血压或偏瘫(中风)病者及肠胃虚寒、虚肥身体、痰湿盛、宿食不化者应慎食或少食之。
⒉ 适宜阴虚不足、头晕、贫血、老人燥咳无痰、大便干结,以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⒊ 对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忌食猪肉。
⒋ 猪皮和猪蹄具有“和气血、润肌肤、可美容”的功效,爱美的女性可多食用猪皮和猪蹄。
四、合理烹饪与食用
⒈ 猪肉的吃法繁多,烹制方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从营养保健角度说,以炖、煮、蒸为好,炸和烤最差。因为在炸、烤的高温下,肉的蛋白质会变性生成苯并芘等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故应尽量避免,烧焦的肉是不能吃的。煮烂的肉较易消化,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溶入汤中,汤不只味鲜,还富有营养,而且,经4~5个小时的炖煮,肉中的胆固醇含量能减少50%以上。
⒉ 猪肉烹调前不要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猪肉应煮熟,因为猪肉中有时会有寄生虫,如果生吃或调理不完全时,可能会在肝脏或脑部寄生有钩绦虫。
⒊ 猪肉属酸性食物,为保持膳食平衡,烹调时宜适量搭配些豆类和蔬菜等碱性食物,如土豆、萝卜、海带、大白菜、芋头、藕、木耳、豆腐等。
⒋ 食物相克: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
⒌ 食用禁忌:
(1)牛奶与瘦肉不合适同食,因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钙,而瘦肉里则含磷,这两种营养素不能同时吸收,国外医学界称之为磷钙相克。只有当钙磷比在最佳比1∶1到1∶15之间,才能互相促进吸收。
各有各的好处;
肥肉
中国人说的食用肥肉主要指的是肥猪肉,比如五花肉、肘子肉上的一些部分。
营养成分: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它好象"压缩饼干"那样,与瘦肉同样多的肥肉中,肥肉能够供给人体更高的热量。脂肪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
食物作用
东坡肉脂肪因为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胆固醇,这是组成脑、肝、心、肾必不可少的物质,还是人体内不少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有一部分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含脂量高的食物吃了以后比较耐饥,还可以维护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溶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同时也能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倘若人们长期不吃或吃很少的肥肉,容易使机体处在低胆固醇状态下,严重的可继发其他疾病,同样会导致动脉硬化,还特别容易患贫血、癌症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因此,适当吃些肥肉是有好处的,中国也有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用肥肉做成的菜肴,像红烧肉、东坡肉、虎皮扣肉、红烧肘子等。这些菜虽然不宜多吃,但是适量吃一些是可以的。
食用人群
身体消耗大的人群应多吃肥肉,肥肉更能满足他们的身体需要。
但是由于肥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因此,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肥肉。
推荐食量
一般来说,我国居民每日脂肪摄取量不宜超过50克。
瘦肉
吃瘦肉每天别超过2两
吃瘦肉多了对人体健康也产生危害,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物来源,会增加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各种动物肉的脂肪进行了测定,
在《2002年中国食物成分表》标明,以100克重量为例,各种肉类的脂肪含量如下:兔肉为22克,马肉为46克,牛肉为42克,而瘦猪肉为79克,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物来源过量食用,也会增加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最近,英国皇家研究院布比斯医生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多吃瘦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甚于肥肉,因为瘦肉在烹制过程中,会自动产生一种致癌物质---杂环胺。动物实验表明:杂环胺是一种损害基因的物质,会使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诱变。瘦肉中的杂环胺能被大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中,西方国家肠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肠癌发病率,这与他们常食瘦肉,尤其喜食大量红色牛排有关。
此外,瘦肉中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体一些激素和维护表皮健康必需摄取的一种氨基酸,但在一些酶类催化激活下,在热理化处理过程中的蛋氨酸,会产生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机物。现代医学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脉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沉积并渗入动脉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食瘦肉过多,蛋氨酸就会增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相应地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可见,不能因为瘦肉饱和脂肪酸少就不限制它的食用。一般来讲,成人每天食肉量应为1~2两,根据个人的体重和肥胖程度可适当增减,若需要补充蛋白质,可适当增加牛奶和豆制品的摄入。
西方营养学家研究认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乳腺癌、直肠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这与亚洲国家常食大豆及其豆制品有关。大豆中含有一种抗癌活性物质---异黄酮,其中2/3为三羟异黄酮类,对强致癌物---苯并(a)芘和甲基苯蒽等,均有明显抗诱变作用,对乳腺癌和大肠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提倡人们少吃些瘦肉,多吃些大豆及其制品,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别买皮薄颜色太鲜红纯瘦肉
10月10日,湘潭市畜牧、公安部门联合宣布:对湘潭影响最大的一起瘦肉精案件,在公安和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告破。此案侦查过程历时一年多,两部门联合追缴了7公斤瘦肉精。据报,此前已有100多公斤已流入我省的湘潭、株洲、娄底等地。
"瘦肉精"学名克伦特罗,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但使用剂量须在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由于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代谢慢,所以直至屠宰上市,"瘦肉精"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导致使人体慢性中毒,给消费者健康造成极大隐患。
消费者购买猪肉时要拣带些肥膘(1-2cm)的肉,皮不要太薄,颜色不要太鲜红。
适量的吃些是好的,不会长胖的。
也许是受“吃啥补啥”说法的影响,不少人不敢吃肥肉,深怕吃了肥肉就会在自己身上长出肥肉来。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人发胖与否,主要是看吃得多不多,而不是只看吃了什么。吃进食物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就容易发胖。人吃进食物后,食物并不是以原来的物质结构转移到人的组织上,而是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先转化成小分子,再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各种营养成分和其他有用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及组织细胞,一部分被氧化产生能量供机体活动所需,一部分合成为人体组织的各种物质。人体内部是一个功能十分完备的化工厂,各种营养成分能根据人体所需互相转化。除了营养必需成分外,糖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都能通过化学反应而互相转化,从而尽可能的保持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只有在营养成分过多的情况下,多出部分才主要以脂肪形式储存在组织中,导致发胖。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与植物油类似,都是甘油三酯不同的是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要比植物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高一些,长期单一食用脂肪易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
然而,脂肪还含有的卵磷脂和胆固醇却是人体所必需的。胆固醇是组成脑、肝、心、肾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人体内不少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还有一部分可转化为维生素D。另一方面,含脂量高的食物在体内还可以维护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溶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同时也能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倘若一个人长期不吃或吃很少的肥肉,就容易使机体处于低胆固醇状态,严重的可继发其他疾病,同样会导致动脉硬化,还特别容易患贫血、癌症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因此,适当吃些肥肉是有好处的。
1、用糖和酒腌肉
要做到这个效果不难,可用糖和酒在肥肉烹制之前覆盖腌一段时间,让糖和酒的威力解去肉中肥油,这种样做的肥肉,因色泽近乎透明,又被称作“冰肉”,如粤菜传统品种“桂花扎”就是用它作为材料之一。聪明的厨师又因它的原理,创制出现在著名的“脆皮叉烧”等。
2、巧用豆腐去油腻
要想使肥肉不腻人且可口,可把肥肉切成薄,加调料后炖在锅里。再按500克猪肉1块腐乳的比例,将豆腐乳放在碗里,加适量温水,搅成糊状。待开锅后倒入锅里,再炖3~5分钟即可。用这种方法做的肥肉,吃来不腻,味道鲜美可口。
扩展资料:
肥肉,在中国是指肥猪肉,比如五花肉、肘子肉上的一些部分。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它好像“压缩饼干”那样,与瘦肉同样多的肥肉中,肥肉能够供给人体更高的热量。脂肪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
脂肪因为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胆固醇,这是组成脑、肝、心、肾必不可少的物质,还是人体内不少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有一部分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含脂量高的食物吃了以后比较耐饥,还可以维护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溶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同时也能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一般来说,我国居民每日脂肪摄取量不宜超过50克。肥猪肉中脂肪含量高达90%,其中含有37%左右的饱和脂肪酸,46%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参考资料:
水分、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水分是肉中含量最多的部分,约占70%左右,所以水分对肉质影响很大。新鲜肉中的蛋白含量和脂肪有关,但不像脂肪和水分的关系那样密切。
肉类营养成分可因动物种类、年龄、部位及肥瘦程度不同而异。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10-20%,其中以内脏如肝脏等含量较高,可达21%以上,其次是瘦肉,含量约17%,其中牛肉较高,可达203%,肥肉的含量较低,如肥猪肉仅22%,肉类蛋白质的9基酸组成,接近人体组织需要。
因此生理价值较高,称为完全蛋白质或优质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比例上,除苯丙氨酸和蛋氨酸较人类需要量比值略低外,其余均足够。此外,肉中还含有能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嘌呤碱、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质,这些物质是肉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约含蛋白质20%,脂肪1-15%,无机盐1%,其余水分。同时含无机盐丰富,尤以含铁(红色瘦肉)、磷、钾、钠等较多,唯含钙较少。瘦肉也是维生素B1、B2、B12、PP的良好来源,瘦猪肉中的维生素B1含量相当高,不过,含维生素A却很少,几乎不含维生素C。
民间流传着“肉管三天,汤管一七”的说法,即认为肉汤中的营养高于汤中肉的营养,这种看法需要纠正。肉汤中含有瘦肉中部分水溶性物质,如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也有少量的水溶性蛋白质和水解产物,如肽和一些氨基酸。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吃瘦肉多了对人体健康也产生危害,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物来源,会增加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英国皇家研究院布比斯医生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多吃瘦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甚于肥肉,因为瘦肉在烹制过程中,会自动产生一种致癌物质——— 杂环胺。动物实验表明:杂环胺是一种损害基因的物质,会使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诱变。
此外,瘦肉中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体一些激素和维护表皮健康必需摄取的一种氨基酸,但在一些酶类催化激活下,在热理化处理过程中的蛋氨酸,会产生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机物。
-瘦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