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如凝脂,汉语成语,拼音是fū rú níng zhī,意思是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颜如渥丹基本解释;润泽光艳的朱砂。多形容红润的面色。
香肩凭玉楼,湘云拥翠鬟:香肩凭借着碧玉的楼亭得以完美,白云环绕着带着翡翠的鬟发。
肤若凝脂,颜如渥丹,香肩凭玉楼,湘云拥翠鬟出自越调斗鹌鹑_歌姬教坊驰
[ 元 ] 乔吉
歌姬教坊驰名,梨园上班,院本诙谐,宫妆样范。肤若凝脂,颜如渥丹,香肩凭玉楼,湘云拥翠鬟。罗帕分香,春纤换盏。
叶锦添大师从国粹京剧的旦角中获得的灵感——铜钱头。
新《红楼梦》中的“铜钱头”,到底是个什么鬼?真的不是唱戏的吗?
其实额头上的这些圈圈圈它们是有名字的,叫“额妆”,是指对额或鬃的修饰。“额妆”是古代女子妆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时代的额妆都有其相应的时代特点,不同时代的叫法也不同。史料显示,有佛妆、云尖巧额和片子等几种,作用都是为了修饰脸型。“铜钱头”的真身曾是仕女发型,骨灰级的“铜钱头”大致源自北齐。很多人争论过“铜钱头”到底有没有在古代百姓生活中出现,答案不好确定,但是在一些古籍和雕像中,的确是有类似“铜钱头”的造型。其中最为形似的当属这款来自于北齐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宋人临摹版)中的侍女造型,只是此额发作云卷状,像佛一般梳着螺旋发髻的造型另有名字,因此叫做“佛妆”。自北齐之后,仍有不**女采用类似“铜钱头”的额发造型。如北宋的“云尖巧额”是将额发盘成云状,横列于眉上,云朵数量不定。至明代,云朵状弯曲的额发仍是仕女常用的发型之一,只是此时的额发不再如片子般紧贴头皮,而是蓬松立体的排列了。
在这些造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致类似“铜钱头”的影子。大家可能都觉得是源自昆曲和京剧,因为这两种戏曲的人物造型中的确是很像的,都有额头的装饰,戏曲人物造型中的这些圈圈圈叫“片子”。现代人了解片子大都是从戏曲中,事实上片子在古代极为盛行,最早见于南北朝,北宋时期最为盛行(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妆容)。”
我们在这些戏曲中看到的片子,但也不仅仅就是戏曲造型为了夸张而设置的,换句话说,这个片子“铜钱头”的造型不是演员的造型而是演员饰演角色的造型。
在古代,真正能够实现“额妆”效果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闺秀,因为当时正宗的“额妆”是用真发梳成的,梳整极为费时费力,所以到北宋以后,“额妆”就简化、演变成贴“假发片”了,古代社会的日常装扮,经过时间的沉淀,再经过现代社会中戏曲等传播途径的普及,演员贴“假发片”的观念,就渐入寻常百姓家了。
不过贴吧里有人这样说:
若问外国人对中国最熟悉、最感性艺术形式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国粹——京剧。可以想像,新版《红楼梦》如果真的被成功推销出去,那么在西方人眼里,铜钱头这最直观的中国元素,完全符合西方人对贵族的印象。剧里那充满东方雅致情调的家居、园林;蕴含着魏晋高雅精神的诗社,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大观园生活;大观园外的众生相;以及最后东方式的悲剧这华丽丽的东方梦幻很可能令西方观众震撼无比,我想这是极有可能的。李少红是有野心的,她想将中华的瑰宝《红楼梦》推向全世界。让外国人通过翻译后变味的文字来读懂红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汉学家,但有了电视画面,让西方人了解红楼就容易得多。不可否认,叶锦添在奥斯卡上获过奖,《卧虎藏龙》是我最喜欢的**之一,它的成功之处就是让东方神秘的哲学西方观众也能懂。新版《红楼》能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还不得而知。所以一句话,人家叶锦添放眼国际,压根就没把咱们国内观众放在眼里。
87版《红楼梦》每个人都浮粉,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当时的化妆技术限制,二是因为这贴合古人的生活。
87版的《红楼梦》可是拍摄于1987年,在那个年代,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根本无法和现在相比,比如八十年代的粉底膏,质地就非常粗糙,放到现在,就跟刷墙没什么区别。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修容粉的概念,就算是睫毛膏也不防水。就算是现在的演员,他们有这么多化妆品,什么持妆粉底,定妆喷雾,但是该浮粉还得浮粉。当然,只要后期打光合适,就可以解决浮粉的问题,不过,87年可没有现在的条件,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古代的时候,上层贵族都是非常流行浓妆的,这些女性平日里没有什么事,又不是想要外出就能外出,所以只能在家中精心打扮自己,以打发时间。《红楼梦》中的世家大族,都是豪富,其中的公子**们自然也非常注重仪表,尤其是女性,她们绝对不会以素颜示人。世家大族的女性,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不仅要仪容整洁,而且还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不经过精心打扮,是不允许出门的。
87版《红楼梦》在拍摄的时候,请了很多的红学家和顾问,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尤其是演员的妆容,更是重中之重,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要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这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的。87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是杨树云,他此前是给戏剧人物化妆的,化妆手法也偏戏剧,而且当时既要呈现古代美女的妆面,又要避免古装的缺陷,能够做到电视剧中的份上,已经很不简单了。现代的古装剧之所以不像是那个朝代的,就是因为服化道上的观感过于现代化,显然,《红楼梦》中演员的妆容是非常贴合清朝那个朝代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绘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为了给林黛玉化妆,化妆师杨树云还参考研究了各种古籍,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的“远山眉……淡而曲,忘之如远山”,这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杨树云便给林黛玉化了灰青色的眉毛。同时,杨树云又研究了杨贵妃的妆容,即“八字愁眉,面涂黄粉,乌膏注唇”,后来又浏览了很多画家的黛玉图,才最后给林黛玉定妆。可见,演员们的妆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非常贴合古人生活的。当然,也正因为贴近古人生活,以古代的化妆技术,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87版《红楼梦》的拍摄除了剧本的设计和演员的挑选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化妆,因为如果没有好的化妆那么整部电视剧想要传递的文化就没有办法体现,其中对于化妆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虽然临危受命但是杨树云老师还是创造出了机会画出了据图大杨风格的如同画中人走出来一般的87版红楼梦中人。杨树云老师通过前期的筹备筹备工作,而后通过“眉、眼、嘴巴、耳朵、面容、头发和手”七个部分通过每个人物突出的特性到了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妆容。
第一,关于化妆的前期准备工作,汗水的凝结才有后来的精彩化妆的整体基调,是中国工笔淡彩。这是大方向工笔画中的一种,工笔画和写意画相对,就是强调工整细致的写实画法,淡彩就是选用清淡的颜色,古代的仕女图就时常采用这个方法。因为红楼梦并没有具体的朝代可追溯,所以结合明清杂糅其他朝代就是方向。
87版《红楼梦》之所以像古代人的生活,是因为当时的化妆要点就明确了要把美与生活结合起来,不是单纯的模仿古代而是有创新的艺术真实,把当时女子涂脂抹粉、描眉画鬓的生活真实的描绘但又不会觉得和现实生活相距太远而不能接受。为了符合逻辑的塑造人物,杨树云老师选择了郭邦的“黛玉十三岁进贾府”年龄线,然后规划其他的人年纪和定妆。
不要以为87年的化妆品就会粗糙和简单,杨树云老师当时准备的化妆品不少都是很先进的。杨树云老师没有使用睫毛膏,他特意给演员们使用了国外的带回来的各种眼影膏,不仅能让凸显眼睛的美,可是不同角度的修饰脸型。打造妆容的时候还用到日本的打底、意大利的粉饼和天然的胭脂,并不是所有的化妆品都很贵,只是每个人不同的妆容会有不同的使用。
第二,通过化妆和美发的七个步骤,凸显每个人的特色曹公在《红楼梦》中刻画的女子主要有421个,即便有这么多的人但是她们之中却没有一个相同的,就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各种不相同的点,曹公写人是“同中求异”,那么杨树云老师化妆的时候就反其道而行之“异中求同”,所以他抓住了红楼梦中人不同的角色特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画的人是谁,这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通过一点点的磨合才终于达到书中人的模样。
描眉,整体妆容中的第一步古时候人们对双眉很看重,认为双眉是人的元命的表面象征,通过眉毛的修整可以改变一个人脸部整体的精神状态,所以身处闺阁中的女子才会特别在意眉形的修整,而且闺房之乐中就有丈夫为妻子描眉这件事。那么在87版红楼梦中每个女子的眉形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于通过不同的眉形看出不同的她们。
黛玉的烟眉,展现她的愁与病态美
黛玉的眉毛是传神的特点,可是她黛玉的眉形在古代仕女图中是没有的,是曹公的一种原创。烟眉不熟悉的人会认为是“倒八字眉”其实不然,这种眉形通过曹公好友郭敏的《晓雨即事》里“透看思思罥烟柳”可以知道它好似挂在山腰的青烟,写出了眉的色彩。这是一种浅淡的眉形,很符合黛玉羸弱的身体状态。
黛玉的眉还有“颦颦如蹙”的特点,颦和蹙都是在表现“皱”,就是她凸显黛玉的愁。黛玉是一个爱多愁善感的女孩,在她难过的时候眉毛会不自觉的皱,会让人整个人有一种可怜的感觉,但是却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美丽。
王熙凤的柳叶吊梢眉,美如仙子却心有蛇蝎
用柳叶眉来形容女子的美是恰如其分,柳叶眉可以展示女子窈窕婀娜和妩媚妖娆的美,但是王熙凤的眉毛多了一丝吊梢的风韵,那么她性格里精明强干的部分就凸显出来。王熙凤一个美若仙子的女子,可是她内心同样有着蛇蝎的狠辣,反正是一个既害怕又喜欢的人。
杨树云为了塑造出“柳叶吊梢眉”用了很多柳叶作为参照,多次的实验和比对才找出最合适的那一种。对于王熙凤的画眉和修眉有很多的步骤。首先压低眉头,抬高眉弓,再用胶水塑造,再用削得很细的眉笔画出很大的眉弓,加大眉毛的高挑弧度可以表现出女子的巧挑
与娇媚,王熙凤是正经人但是她也风情万种。王熙凤的“开额去眉”加大了眉眼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表现出女子的高贵与矜持。不同的场合王熙凤是不同的样子,她永远都活得光芒万丈。
眉间俏,女子的俏皮与美丽
眉毛除了和颜色的变化之外,还可以在眉间做小小文章。其中可以在眉间贴上一些花钿,相传杨贵妃为了题目眉间的小伤疤就用桃花花钿装饰,结果不仅不妨碍她反而更添一丝俏丽。在《红楼梦》中香菱的眉间有天然的胭脂记,杨树云老师特意为芳官和湘云增添了“眉间俏”的花钿,就是在感慨她们学戏和沦落红尘的悲伤。
虽然是重点打造黛玉和王熙凤的眉形,但是其中杨树云老师参考了很多关于眉毛的书籍,其中给贾母使用的就是古代命妇常见的“却月眉”,其中未用到的于黛玉“罥烟眉”相似的远山眉、涵烟眉、横烟眉、倒晕眉等等,不同的眉形适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眉毛看似微小却是一个妆面里不可忽视的部分。
眼睛,一个人的眼睛会说话,看眼既看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这话一点都不错,因为人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他的眼睛却不能藏假,面对一个深爱却不能爱的人嘴里可以说着离开的话语但是眼睛里的爱藏不了;一个表面足够的温和善良,但是眼睛里的冷漠和狠毒也藏不住;一个人若是心无旁骛,那么他的眼睛也会清澈明亮,所以想要看透一个人不如先看他的眼睛。
黛玉的“含泪眼”,带着灰绿色的眼影
黛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多愁善感又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姑娘,她和宝玉可以自由的相恋但是想要在一起却很难,黛玉时常都会为了宝玉而哭泣,所以看着黛玉的眼睛里总好像泛着泪光。
再加上黛玉不时的伤感落泪,所以黛玉的眼就是“含泪眼”。杨树云老师在设计的时候不时会为黛玉的眼睛打上灰绿色的眼影。这样的妆容不仅没有破坏造型整体古代仕女妆的模样,反而增添了黛玉的清愁。
王熙凤的三角丹凤眼,够美够狠
王熙凤丹凤眼也是她脸型里最为明显的特征,丹凤眼是一种型极细长、内勾外翘,延伸到太阳穴附近,开合而有神光逼人的眼睛,这种眼型是古代美人的标配,它体现了含蓄柔美的样子,其中《甄嬛传》中给沈眉庄就是这个样子。
王熙凤拥有这样的眼睛证明她是美人无疑,但是三角就表现出她妩媚俊美但是有狠毒的那一面。王熙凤笑着同调戏她的贾瑞言笑晏晏,可是假装善意去接尤二姐回府但是眼光一闪,王熙凤早就想要把他二人置于死地。
王熙凤的三角丹凤眼的化妆其实不容易,内外眼角画的往两头延伸,其中还用了赭红色(红褐色)的眼影,多层次的眼睛顺着眼线由深渐浅的消失在鬓间。不过单纯通过化妆还不够,杨老师就用王熙凤鬓角两边的头发编成小辫往后拉吊于头顶,隐藏在头发底下。这样做法很伤头皮,但是为了演戏真是无比的拼命。
妙玉的“冷眼”,身在佛门心系红尘的槛外人
妙玉是《红楼梦》中是一个出场很少但是很重要的人物,她是被逼无奈出家为尼的小姑娘,所以造就了她独特的身在佛门心系红尘的状态。
妙玉自诩“槛外人”,就是说她看破了生死,看透了人间世的争名夺利,她即便不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她也不屑为伍,所以带着这种心态妙玉的妆容就可以很好的把握。
妙玉真人的眼睫毛很好,眼圈周围有凸显出自然的黑晕,那么只需要稍加修饰就可以塑造妙玉明亮而深邃的眼睛。妙玉同黛玉一般有一颗七窍玲珑心,通过她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她内心的世界,纯洁清澈不带尘埃。加上妙玉冷凝的气质,她的眼神更加的清幽,不过因为长年在寺庙清修,她的面庞清俊中显得憔悴。
点唇,唇妆正确的打开方式口红可以说女子化妆品里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因为可以完全不化妆只要轻轻地涂抹口红就可以让整个人的气色看起来很好,但是古代的口红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使用,“点唇”才是它正确的打开方式。
“圆润小口,胭脂浅点”,古人涂口红还是用点抹的方式,因为口脂有很强的附着力,且偏爱樱桃小口所以点唇就能很方便。点唇的习俗从汉朝前后形成,到隋唐已经流传的很广泛。在《红楼梦》中宝玉帮着平儿理妆一节中特意提到了口脂的使用。
宝玉屋里女孩子们使用的胭脂都是他们亲自制作纯天然化妆品,只需要用细簪子挑一点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的就足够做腮红了,宝玉制作的胭脂是很好的,这也是他爱护女孩子的一种方式。
其实除了胭脂,还可以用朱砂、紫草、丁香、甲煎等制成紫色、朱色、肉色各种不同颜色的口脂。根据所晕染的口脂大小的不同,还是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在《如懿传》中干就提到乾隆喜欢女子涂抹“嫩吴香”,《延禧攻略》中出现的咬唇妆也就“点绛唇”,除了这一种还有半边娇、万金红、淡红心等等。
耳朵,不仅精美的耳饰,还有耳鬓厮磨是年少时光耳朵在面部的妆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因为它基本上不需要涂抹什么,只需要戴上耳环就可以了。古代的女子对于穿耳环是很流行的,通过《三国志》“母之于女,思爱至矣,穿耳附珠,何伤”,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古代女子无论大小,都有耳饰。
在87版《红楼梦》中基本上的女孩子都有耳坠,其中杨树云老师特意为宝钗设计了一款青色的银杏,“杏”通“幸”,就是希望宝钗不管经历什么都能有一份幸运。在书中宝玉曾经调戏金钏儿的时候,就用手拨弄她的耳坠子;还有就是湘云有一次穿着宝玉的衣服假装宝玉,她都很像唯独两个耳坠子暴露了女孩子的样子。
尤三姐的耳坠也曾经作为她美丽妖娆的样子出现;芳官的耳坠是最为特别的,在宝玉生日那一次看到她右耳是米粒大小的玉塞,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映红镶金的大坠子,左右不对称的耳环也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其实除了耳朵的装饰品之外,对于耳朵最美的场景就是耳鬓厮磨的孩童时代。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小时候开始就比别人的关系好,他们两个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不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是站在一起说话;宝玉和湘云也是最合拍的搭档,他们也是整天的胡闹和玩耍,只有身边的小伙伴才是青春岁月的记忆;除了男女之间,女孩子之间的悄悄话也是通过耳朵来传递,所以耳鬓厮磨的时期是我们多么天真浪漫的童年岁月啊,找不回来只能追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