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油墨又称做凹印油墨。是各种凹版印刷方式采用的各种凹版油墨的总称。按制版方式有照相凹版油墨和雕刻凹版油墨;按油墨特性有水型凹版油墨;按油墨特性有水型凹版油墨、醇型凹版油墨、苯型凹版油墨、汽油型凹版油墨、凹版塑料薄膜油墨(苯醇型)、凹版复合塑料(冷复合,热复合)油墨、纸张凹版油墨和胶片凹印油墨;按印刷机分子有平台凹版油墨、轮转凹版油墨等。
本信息来源于[我的耗材网]
油墨的主要成分如下:
颜料是油墨中的固体成分,为油墨的显色物质,一般是不溶于水的色素。油墨颜色的饱和度、着色力、透明度等性能和颜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连结料是油墨的液体成份,颜料是载体。在印刷过程中,连结料携带着颜料的粒子,从印刷机的墨半经墨辊、印版、辗转至承印物上形成墨膜,固着、干燥并粘附在承印物上。墨膜的光泽、干燥性、机械强度等性能和连结料的性能有关。
油墨中添加的助剂,是为了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如:粘度、粘着性、干燥性等。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油墨的品种不断增加,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果按照印刷方式来分类则有以下五种:
凸版印刷油墨:书刊黑墨,轮转黑墨,彩色凸版油墨等;
平版印刷油墨:胶印亮光树脂油墨,胶印轮转油墨等;
凹版印刷油墨:照相凹版油墨,雕刻凹版油墨等;
孔版印刷油墨:誊写版油墨,丝网版油墨等;
特种印刷油墨:发泡油墨,磁性油墨,荧光油墨,导电性油墨等。
油墨的配置工艺比较复杂,一般是将颜料、连结料以及各种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先在调墨机中混合成油状膏剂,再在辊式研磨机或中反复辗磨,使颜料以微细的粒子,均匀的分散在连结料中而制成的。
一方面,是由于凹版轮转印刷机速度快,一般都为40~10m/min,高速机达150~200m/min。另一方面,是凹版印刷的墨层厚,胶印印痕一般约为4μm,铅印印痕一般约为2μm,而凹版的凹入深度般为20~50μm,最深可达70μm。
根据研究模拟测定,凹印版上的墨转移率般均为40%~50%。这样,承印物上墨层厚度一般为9~20μm。这样厚的墨层,单靠氧化结膜是无法达到快干的。印刷吸收性材料尚且如此,印刷非吸收性材料时就更困难了。只有使墨中非成膜部分尽快脱出墨膜,例如,使用沸点较低且有瞬间挥发特性的有机溶剂,使油墨迅速干燥。以上两点是设计凹印油墨为挥发性干燥的首要考虑因素。
其次,凹印油墨为什么要制成较低黏度即较为稀薄的流体
这是因为用于凹印印刷时,油墨的展布和传递不像胶印和铅印设备那样有窜动、调和油墨的装置,以使油墨能均匀涂布于印版上。凹印油墨要靠本身的流动性和粘接性填充、涂布于凹版网纹中,因而只有较低黏度即较稀薄的体系才能赋予这样的性质。在短时间内油墨要填满凹纹,如果黏度太大则难以填满凹纹,刮刀难以圆滑刮净非图案部分的油墨。
相反,如果黏度太小也不行,由压印而造成油墨网点变形,就会使图案再现性欠佳。同时由于凹版印刷时使用刮刀除去非图文部分油墨,并使剩余部分油墨回复到原墨槽中,即使是图文中的墨也要反复与原墨接触,只有较低黏度的流体才容易除去,并且具有很好的复溶性、很小的触变性和屈服值,才能适应凹版印刷。
设计油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①印刷机的速度
②印刷物是属于何种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
③油墨是墨斗、墨槽循环,还是泵送、喷嘴循环
④气候条件
一般正常干燥要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65%~75%。因为在20℃以下印刷,油墨自然干性要减慢,30℃以上油墨自然干性有加快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低,有助于墨中溶剂的挥发,反之则有碍溶剂的挥发。为了适应高速和印刷作业顺利进行,一般需装置电热或蒸汽加热器。有吹冷风的导管,集中吹过印刷面。
⑤塑料表面光滑,不像纸张表面那样疏松。
以上就是设计凹版油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依据。
树脂
n硝化纤维素:皮膜强度和耐热性好,与多种树脂和增塑剂有互溶性,是玻璃纸和塑料用油墨的常用树脂
n聚酰胺树脂:对颜料的分散性好,光泽好,对多种承印材料都有良好的附着力,耐酸、碱。是塑料油墨的常用树脂。
n氯化聚丙烯树脂:常用于未处理塑料制品上,能获得较高的附着力,但与其他树脂的互溶性差,颜料分散性和印刷适性需通过接枝改善,主要用作BOPP复合薄膜的里印油墨。
n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用于聚氯乙烯、皮革用的油墨,或作为聚酰胺和聚酯等蒸煮袋的油墨。
n环化橡胶:可在未处理过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上印刷,但溶剂脱离性差,印墨中残留的溶剂较多。
n丁睛橡胶:有优异的耐油性,可用作增塑剂含量多的软质聚氯乙烯等制品的印刷油墨。粘接性较好,对极性高分子物质有良好的相溶性,但遇热和光容易变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