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种香辛料的特性和作用
一葱
又名大葱,葱白,为百合科属两年生草本植物葱的全枝,包括鳞,茎和叶,鳞和茎为长圆柱形,肉质鳞叶白色,叶圆柱形中空,含少量黏液具有辛辣味,大葱含葱蒜辣素
二姜
也称生姜,白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肉质根状茎,外观扁平肥厚,呈不规则块状,表皮土黄,而内为**,有特殊芳香和辛辣味姜有穿透性辛辣气和温和芳香含有025%-30%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醇,水芹烯,宁烯,龙脑,芳樟醇,桉油精等,呈特殊的芳香味,辛辣成分为姜酮,姜烯酮,二氢姜酚等
三大蒜
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蒜的鳞茎,又称葫蒜,从鳞茎的结构上分为多瓣蒜和独头蒜,又称独蒜,独头蒜的称渭:从鳞茎的外皮色上又有紫皮和白皮的不同。紫皮蒜外皮呈紫红色,瓣肥大而数少,辛辣味浓厚,大蒜有农列穿透性辛辣味和特殊气味,分别由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引起。大蒜辣素不是蒜的成分,只有在切开或因挤压使细胞壁破坏时,由蒜苷酶水解蒜氨酸产生。大蒜辣素是不稳定的广谱抗菌剂。大蒜新素是大蒜强烈,特征大蒜臭味的根源,有较强而稳定的抗细菌,霉菌的能力。大蒜是传统的调料。大蒜所含硫醚类化合物经由热炒在150~160的加热中,能够形成特殊的滋味和特有焦香香气,配蔬菜的清香别有风味,为现代城市素食人群所喜爱。大蒜与肉类原料共同煮制时,蒜素可与蛋白质作用,分解部分蛋白质,使蛋白质更易于为人体肖化吸收;另外,蒜素还有利于提高对维生素B1的吸收,原因被认为是蒜素能与维生素B1结合,使其由水溶性变为脂容性,延长了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四辣椒
辣椒为一年生草本茄科植物的果实,在热带为多年生灌木,俗称番椒,大椒,辣子辣椒主要成分是类辣椒素,辣椒的辣味是无芳香的灼烧热辣味感,有强烈的刺激性而辣椒鲜艳的红色,则主要源于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等胡萝卜素,辣椒红色素有特殊气味通常,类辣椒素,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等类胡萝卜素等为油溶性,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而在130度油脂中溶解性最好辣椒含有部分绐维生素,胡萝卜素,乳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在热油处理时对增强辣椒的芳香味和鲜红色泽有贡献
五八角茴香
为木兰科八角属常绿乔木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因果实呈八角而得名,别称大茴香,大料有强列的山楂花香气,带甜味含4%-9%的人八角茴香油,主要成分有28种,其中约80%-90%为反式茴香醚,和a-蒎烯,茴香醛,黄樟醚,甲基胡椒酚等
六肉桂
肉桂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树皮,别名安桂,玉桂,牡桂,树桂,菌桂肉桂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先有甜感,后为辛辣味,略苦含有1%-2%的桂皮油,主要成分为桂醛(在85%左右),苯甲醛,水杨醛,丁香酚等肉桂是五香粉的基本成分
七花椒
花椒为芸香料花椒属落叶小乔木植物花椒或川椒干燥果皮,也称香椒,大花椒,椒月花椒有特殊辛香气味,芳香强烈,辛麻持久,味微甜花椒与川椒的果皮均含挥发油,但成分有差别,花椒主要含柠檬烯(251%),8-桉叶素和月桂烯等而川椒主要含爱樟脑(75%)
八胡椒
胡椒科胡椒属常绿小乔木植物胡椒的干燥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球形果实,有白胡椒,黑胡椒之分胡椒有特异的香气,强烈的辛辣味胡椒含有的主要成分为胡椒碱,胡椒林碱等多种酰胺类化合物:又含主要为胡椒醛和二氢香芹醇等成分的挥发油(香精油),其主要成分为水芹烯及丁香烯黑胡椒含有香精油量为12%-26%,而白胡椒含08%,胡椒碱的含量差不多,但白胡椒的淀粉含量为黑胡椒的16倍,因此黑胡椒的香辣气味更加浓烈
九小茴香
为伞形花科小茴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孰干燥果实,别名茴香,香丝菜小茴香有温和的气香味辛,有樟脑般气味,微甜略苦,有灸舌之感果实含挥发油约3%-8%,其主要成分为60%-78%茴香醚,18%-20%小茴香酮,还有柠檬烯,蒎烯二戊烯茴香醛等,此外,还含有18%的脂肪油
十甘草
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干燥根状茎及根,也称甜草根,红苷草,美草甘草中含6%-14%甘草甜素(即甘草酸)及少量甘草苷,甘草次酸,草甜素等成分,一般作矫味剂甜味剂
十一豆蔻
豆蔻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种子,别名圆豆蔻,白豆蔻,波蔻。
有浓郁的芳香气味,略带辣的辛味。豆蔻种子,豆蔻壳及豆蔻花都含有主要成分为豆蔻素,右旋龙脑,右旋樟脑的挥发油,以种子中含量为最高。豆蔻是重要的香辛料,为咖喱粉的基本成分;也用于酒类,糖果,烧烤食品等;
十二洋葱
与大葱同属百合科葱属2年生草本植物,中国人称其为葱头,肉葱或圆葱,日本人称其为玉葱。洋葱以鲮片紧密肥厚,不抽芽变色者为佳。有刺激性辛辣味,有甜味。辛辣味主要成分是二丙基二硫化物和甲基丙基二硫化物,刺激眼睛的成分是环蒜氨酸。洋葱是西式菜肴的重要调味品。
十三砂仁
砂仁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
砂仁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味辛凉微苦。阳春砂仁和缩砂仁都含挥发性香精油17%~3%,主要成分都是右旋樟脑,乙酸龙脑脂,芳樟醇等,但含量差异很大,造成气味上的差别。
十四丁香
为桃金娘科番樱桃属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花和果实。
丁香香气浓烈,有热辣感。花蕾含挥发油(丁香油)14%~20%,油中含丁香粉,乙醇丁香粉和β-丁香烯等。磨碎后加入制品中,香气极为显著,能掩盖其他香料香味,用量要适当,但对亚硝酸盐有消色作用,所以只在少数不经腌制的灌肠中使用。也用于调味品,糖果,烘烤食品,酒类,冰淇淋,果冻,饮料。
十五草果
为姜科豆蔻属多年草生本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微苦。种子内含挥发油约04%,主要成分为碳烯醛,香叶醇,柠檬醛和蒎烯等,还有淀粉和油脂。红豆蔻,草豆蔻,草果可用作酱卤类的辛香调味品。草果特别适于牛羊肉去膻除腥,令味道更好。
十六橘皮
为芸香料柑橘属常绿小乔木植物橘的多种橘类的干燥果皮,有柑橘的特征香气,味辛温。果皮含挥发油15%~2%,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β-月桂烯,松油烯,枸橼醛,蒎烯等。
十七,白芷
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油杭白芷,川白芷,兴安白芷等种类。白芷含挥发油024%,主要成分有香豆精类化合物,白芷素,白芷醚,氧化前胡素,珊瑚素等。因其气味芳香有除腥去膻的功能,多用于肉制品加工,是传统酱卤制品中的常用香料。山东菏泽地区熬羊汤习惯有浓烈的白芷味。
十八薄荷
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的叶,茎和花序,学名亚洲薄荷。薄荷有芳香,凉气中带青气,凉味。薄荷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醇,薄荷酮,乙酸薄荷脂等。
十九高良姜
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状茎,别名良姜,大良姜。高良姜有特殊香辣气味,含05%~15%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蒎烯,丁香油酚,高良姜酚,桂皮酸甲脂等。高良姜味辛,能健脾消食,更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肉制品调料,北京特色肉制品的香料秘方中配用高良姜。调味时,与花椒,大料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二十,桂花
为木犀属长绿乔木或小乔木植物桂花的花,也称岩桂,木犀,九里香。桂花有清新浓郁的香气,香中带甜,幽远四溢,清雅超凡。品种不同的桂花浸膏的成分有差异,共同的成分包括2,4-甲基己烷,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芳樟醇氧化物等:金桂的特有成分反式-叶醇,顺式-叶醇,1-乙基-2甲基苯,月桂烯等160余种:银桂的特有成分有乙醇,乙醇异戊醇,5-甲基庚烷等120多个。
作为我国特有的芳香植物,民间传统上常将鲜花直接用于糕点,或浸制调配桂花酒,或熏制桂花茶,也可用于盐或糖腌制用于日常的烹调。
二十一,山奈
为姜科山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山奈的干燥根茎,别名沙姜,三籁。山奈有樟脑样香气,味辛辣。含挥发油3%~4%,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龙脑桉油精,对-甲氧基桂皮酸和桂皮酸。多用于肉制品加工,特别是酱卤类调香。
二十二,紫苏
为唇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山奈的干燥叶,也称为赤荣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紫苏有特异的清鲜草样的香气,茎叶含挥发油约01%-02%,主要成分为左旋紫苏醛,左旋柠檬烯,紫苏酮,蒎烯等
二十三檀香
为檀香科檀香属半寄生性常绿小乔木植物檀香的干燥心材,别名白檀,白檀木檀香有强列持久的特异香气,味微苦,含挥发油(白檀油)16%-60%,主要成分为檀香醇(90%以上),其它为红没药烯,檀香萜酮,檀香烯,愈创木酚等,可用于肉制品,复合香味
是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
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
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其作用是辛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
有关五味的现代研究发现,五味之别主要与所含化学成分、化学结构有关,如辛味药多含挥发油、皂甙及生物碱、酚等;甘味药多含糖类、甙类、氨基酸及蛋白质、脂肪等;酸味药多含有机酸、鞣质等;苦味药多含生物碱、苦味质、甙类等;咸味药多含无机盐。
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
酸收涩 苦澡湿 甘缓急 辛发散 咸软坚 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 ①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②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③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药物的五味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以辛味为例,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等味辛,能散寒解表,常用于感冒初起。药理实验证明,它们具有解热、发汗,抗菌抗流感的作用。枳壳、木香、乌药等到行气药,多味辛,有行气止痛的功效。药理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具有解痉止痛、调整胃肠活动以促进消化的作用。药物的辛味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据统计,85种辛味药中,含挥发油的药物有53种,占辛味的721%并且不少药物的挥发油就是该药物的有效成分。如桂枝所含挥发油中的桂皮醛具有退热作用,理气药陈皮和青皮所含的挥发油有调整胃肠功能作用。
甘苦酸辛咸合称“五味”,实际上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五种不同味觉感受。
甘,也称甜。《尚书·洪范》说:“稼穑做甘”注云:“甘味生于百谷”,“百谷”就是粮食,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世常以甘甜并称,用来形容美味。甘在药理作用上能够补益和中,对后天不足,脾气虚弱者尤有功效。甘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传统医学认为:“甘令人中满”,也就是说,甘甜过度,会令人有饱胀的感觉,影响食欲。甘在饮食烹调方面除了是一种直接味觉外,还有着一定的调和作用。例如:一个菜如咸味过重,稍放些糖,就能减轻咸度;或者一个味觉浓重的菜肴,略放些糖,可起到调和作用,而且提其鲜味。
苦,作为“五味”之一,恰恰与甘相对。在上古时,“苦”是一种草药,《诗经·唐风》说:“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描述的就是在首阳山下采集苦草的情景。作为味觉感受,苦很难让人接受,甚至达到一种味觉逆反。但是在其药理作用上,苦却能清热泻火,对人体上、中、下三焦的火气都有清降作用,苦来自许多动植物物质,如中草药的黄芩、黄连、黄柏,动物的胆汁等等。
酸,五味之一。《尚书·洪范》“曲直作酸”,《说文》:“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这里的曲同粬,简而言之就是产生于一种发酵物。酸在药理作用上能达到收敛固涩的功能。因此《礼记·月令》:“春三月,其味酸”。春天万物生发,人体也在发泄条达,所以要收敛固涩一下,使其不致过度,春天就要吃些酸的东西。同时酸也有开胃和增进食欲的作用。在我国西北地区,水质多碱,所以多喜食醋,因此中和碱性,在语言文学方面,酸常常用来形容悲哀、凄婉,同时也用来形容寒酸和迂腐。苏东坡的名句“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正是以豪迈的气魄抒发了扫尽酸腐气的情怀。在饮食烹饪方面,酸能解腻开胃,还有醒酒的功能。《红楼梦》中宝玉醉酒,薛姨妈就用“鸡皮酸笋汤”给他解酒。酸还有去腥的功能,杭菜中的西湖醋鱼,也是利用醋酸去腥,又能保持鱼本身的鲜嫩。
辛,也称辣,常常以辛辣并称。辛味有多种,辣椒之辣谓之辛,有异味的蔬菜如葱、姜、蒜、韭也谓之辛。在药理作用上,辛有宣通发散的功能,同时也能燥湿。我国西南地区潮湿,因此嗜食辛辣。辛味对感官有一种特殊的刺激,不易被人接受,所以又常常以辛苦并称,以喻艰劳。唐代孔颖达曾说:“辛苦者,味也。辛苦之味入口,犹困厄之事在身,故谓殃厄劳役之事为辛苦也。”辛也常常与酸并称,谓之辛酸,形容痛苦与悲伤的感受。而在语言文学上,又常常以辛辣并称形容笔锋犀利、恳切和率直,也就是说对读者的感悟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辛辣之味运用于饮食烹饪,具有兴奋作用。四川、云贵和湖南菜系,正是以其特有辛辣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咸,五味之一。咸味的主要来源是盐,盐中钠的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我国的盐有海盐、池盐和井盐之分,都可供食盐之用,在世界各国的菜肴中,除甜品外,咸味都是基础味道,不可或缺。《尚书·说命》称:“若作和羹,尔唯盐梅”,也就是说缺少不了咸和酸的味道。后来“盐梅”一词常指宰相和宰辅之臣,也是引申其不可或缺的含意。在药理作用上,咸能软坚散结,对人体的痛肿瘿结有化解消散的功能。在饮食烹饪上,咸的味道要恰到好处,掌握其分寸和度至关重要,与其它味道的搭配也要平衡与和谐,不同菜系的菜肴要分别选用不同类质的食用盐,例如川菜宜用井盐,秦菜宜用池盐,而使用最广泛的则属海盐。咸,虽是一种普通的滋味,但它的恰当调剂可使一切入馔食物之美发挥到极至。
最后说到鲜。鲜不在“五味”之中,其主要的原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不是一种直觉味觉,而是一种对味道的感悟。这就像对美的感悟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认识。这里讲的“鲜”,绝不是用味精可以调出的鲜味。在烹饪文化中,无论是新嫩,甚至是腌腐,都可以感到鲜味。五味调和达到适口,也会产生鲜。“适口为珍”是北宋时苏易简说的,宋太宗曾问苏易简:“百物弥珍,何者为最”。苏易简说:“臣闻物无定味,适口为珍”,这里讲的“珍”与“鲜”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很难做出十分全面诠释的。
一、什么是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作用和作用原理的科学。中药药理学研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对中药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再认识。目的是让临床医生了解和认识中药对正常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中药对机体病理状态所起的治疗作用、正常或病态机体对中药的反应以及中药之间的相互影响, 为其提供中药的药性功能、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类似中药间的作用区别点、配伍应用时的相互影响、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等资料, 为临床医生更为精当地选药入方及组方遣药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二、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也是药物作用的标志之一。它主要是由人们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 但也有根据临床功能主治而演化而来的, 如有补益作用的便认为是甘味, 有发表作用的便认为是辛味等。因此, 本草文献中所载药物的味有一些与实际 口尝 并不相符 , 如葛根味辛, 石膏味甘, 玄参味咸均与口尝不同。所以药物的味不仅是味觉之不同, 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药物作用的含义在内。因此有人认为五味也是中药固有的性质, 是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 与其所含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1、辛味药
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 辛润等功效。化学成分以挥发油为最多, 次为各种苷类及生物碱等。多分布于解表、行气、活血化瘀药中。主要有解热、发汗、镇静、镇痛、中枢兴奋以及影响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等作用。
据统计, 28 种解表药中有26 种为辛味。药理实验表明, 麻黄、桂枝、紫苏、细辛、防风、生姜等解表药均有发汗、解热作用, 其中多数并有抑菌或抗病毒的效果。
14 味行( 理) 气药中的13 味为辛味。如枳实、陈皮、佛手、厚朴、木香、香附、乌药、荔枝核等分别具有兴奋胃肠平滑肌, 促进胃肠蠕动; 或抑制胃肠平滑肌, 缓解痉挛等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为其所含挥发油。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中, 辛味药约占一半以上, 这些药物的成分除挥发油外,有的主含生物碱和苷类, 如川芎、红花、毛冬青、益母草等,它们分别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
2、酸味药
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等功效。酸味与涩味共存者较多。大多含有酸性成分如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 其次为鞣质, 多分布于收涩药中。主要有止泻、止遗、止带、止血、止汗、止咳喘、抗菌、抗炎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 其中的鞣质, 能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 在黏膜或创面形成保护膜, 起到收敛止泻、止血功效。
3、苦味药
苦味药能泄、能燥、能降、能坚。苦味药中苦寒药主要含有生物碱和苷类成分, 苦温药则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药理作用以抗感染及影响消化系统( 如泻下、行气药) 、呼吸系统( 如平喘止咳化痰药) 、心血管系统( 如活血化瘀药) 等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清热、泻下、祛风湿、理气、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药中, 在解表及利水渗湿药中亦有一定数量。如苦寒药中的黄连、黄柏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 有较好的抗菌、抗炎、抗毒作用; 大黄含蒽酣苷, 可刺激大肠黏膜而致泻; 杏仁含氰苷, 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4、甘味药
甘味药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含糖类为最多, 次为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活性物质。其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约70 % 的补虚药为甘味药, 其他则主要分布在利水渗湿、消食、安神药中。如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党参、熟地等; 养阴生津药葛根、知母、生地等; 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大枣等味皆属甘。
5、咸味药
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等功效。其化学成分以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影响内分泌、免疫、神经、消化系统者偏多。咸味药多来自矿物、动物及海产类。如海藻、昆布含碘, 可防治甲状腺肿; 芒硝含硫酸钠, 在肠内不易被吸收, 保留肠内水分, 使肠容积增大, 刺激肠壁引起蠕动增强而泻下。
学习现代中药药理学知识,可以丰富临床医生的知识库,扩展临床用药的视野,提升用方的精准度。每一个负责任的中医临床大夫都应该认真学习此类知识。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健康 大V创造营## 健康 超能团## 健康 解密#@大家 健康
1、芥菜
芥菜,属于辛味食物之一,芥菜的营养成分丰富,每100克芥菜的营养成分为热量24大卡、胡萝卜素310微克、钾281毫克、钙230毫克、维生素A52微克、磷47毫克等。
2、香花菜
香花菜,属于辛味食物之一,食用之后,具有暖胃、驱风、化气等作用。
3、白芥子
白芥子,属于辛味食物之一,原产欧洲,在中国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4、青蒿
青蒿,属于辛味食物之一,食用之后具有清虚热、解暑热等功效。
5、芋头
芋头,属于辛味食物之一,芋头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
-五味食物
-芥菜
-香花菜
-白芥子
-青蒿
-芋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