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需要输积压的患者约80%以上是需要补充红细胞,所以红细胞制品的种类很多。
1.少浆血:从全血中移出部分血浆,使红细胞压积约为50%。
2.浓缩红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红细胞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红细胞压积为70-90%,红细胞压积在80%以上者输注时应加生理盐水调节。
3.代浆血或品体盐红细胞悬液:移去大部血浆用代血浆或晶体盐溶液保存,其优点为既可补充红细胞与血容量,又可因除除血浆而减少不良反应,血浆亦可移做它用。
4.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红细胞3-6次,使其血浆蛋白含量极少,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同时由于除去绝大数的抗A、抗B抗体。因此在必要时,把洗涤O型红细胞输给其它血型患者则比较安全。
5.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除去白细胞可减少由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在有专门除去白细胞的滤器,可在输积压时应用。
6.其它:尚有冰冻红细胞、年青红细胞等。
适应症:
①恢复带氧活力,任何原因的慢性贫血均可输注浓缩的红细胞,因对血容量影响较少而不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肺水促;
②急性失血如无全血时,可输入代浆血;
③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④如果输后有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输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临床上输注白细胞主要指粒细胞,浓缩白细胞现在多用血细胞单采机分离而得。这种方法一次可处理几升血液,可获得高至(15-30)×1010粒细胞,供患者一次输注,同时还可对同一供血者多次有计划的采集,而减少患者发生HLA致敏的机会。
适应证:
①用于治疗:当患者白细胞少于05×109/L,有严重细菌感染而经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无效时,治疗时应给输注大剂量的白细胞,并至少连续输数天,才可能有效;
②用于预防:当治疗白血病或骨髓移植后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时,输白细胞可能降低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险,但引起副作用的弊病可能更大,故除非在严密观察下,不宜采取这种预防措施;
③新生儿败血病,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粒细胞的趋化性、杀伤力均较弱,故易发生感染,而严重感染又导致粒细胞的减少,这种病例给予粒细胞输注,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不良反应:
①畏寒、发热、严重的可有血压下降,呼吸紧迫;
②肺部合并症可有肺炎,俩水肿由于白细胞聚集而形成微小栓子等;
③粒细胞输注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比输其它血制品时更为多见;
④同种免疫较为常见。
注意事项:
输粒细胞时必须用与患者ABO 和RH同型的血液,若能HLA血型相配则更为有益。
输注粒细胞后,临床疗效的观察主在是看感染是否被控制、体温地否下降、而不是观察粒细胞数量增加与否。因为粒细胞在输入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体内重新分布,且常移至炎症部分,所以不能以外周血粒细胞数做为疗效评价标准。 血小板制品有:①富含血小板血浆,约右获得全血中70%以上血小板;②浓缩血小板,将富血小板血浆再离心浓缩,分出部分血浆后而得;③少白细胞血小板。
适应证:
①血小板减少:决定于血小板数与出血程度,一般血小板数<20×109/L并合并出血时应给输血小板;
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药物或肝肾功能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患者。
影响疗效因素:
①脾大,正常有约有1/3血小板在脾破坏,脾肿大时可增加工厂破坏量;
②严重感染,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
③DIC时大量消耗血小板。所以,在有上述原因而又需要输血小板时需加大输入量。 输注血浆及其制品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输血技术发达国家,对血浆和多种血浆蛋白制品的需在量很大。
1.血浆:虽然有多种制备血浆的办法,但现在应用最我的是新鲜冷冻血浆,即于采血后6小时内分离血浆,并迅速于30摄氏度下冰冻保存,保存期可长达一年。融化后等同新生鲜血浆,含新鲜血浆所有成分,甚至仍含有不稳定的因子Ⅷ与因子Ⅴ等。
适应于:①患骨导致一种或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如DIC等;②肝功能衰竭而伴有出血倾向时;③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过量等。
血浆具有一定综合价值,但也有使用不合理的之处,例如传统利用血浆来补充血容量、补充营养、消除水肿、增强免疫力等做法,现已因为有其它血液制品药物而取代的,必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2.血浆白蛋白,主要用于补充血管内或血管外白蛋白缺乏。扩充血容量是使用白蛋白的重要指征,对血容量损失50-80%者,除输给红细胞外,应同时输给白蛋白使血浆白维持在50g/L以上;此外还可用于白蛋白丢失(如烧伤等)及体外循环时,失代偿肝硬化。其不良反应较少而轻。
3.免疫球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疗效法,即相当于将大量抗体输给患者,使其从低免疫状态变为暂时高免疫状态。免疫的蛋白制剂有:①正常人免疫球蛋白:这种制品主要是IGG、IGM、IGA但含量甚微。只能供肌肉注射,禁止静脉注射;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使积压中抗体水平迅速升高;③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含量特异性抗体,它是预先用相应的抗体原免疫而得,比正常免疫球蛋白所含含特异性抗体高,疗效好。
可用于:①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细菌感染,如麻疹、传染性肝炎等,可使用正常人免疫球蛋白。②代替异种血清制品如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经避免不良反应。③免疫缺陷疾患、新生儿败血症等,可用正常免疫球蛋白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凝血因子制品
①新鲜冰冻血浆:如前所述,由于其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可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②Ⅷ因子浓缩剂:可用于甲型血友病止血治疗及出血的预防,如反复多次注射,有些患者可产生抗体,引起艾滋病的报道亦不少见,所以现在已有应用多克隆和单无隆的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纯化Ⅷ因子,以及用DNA基因组技术制备Ⅷ因子的浓缩制
③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剂:是一种混全血浆制成的浇冻干制剂,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的Ⅱ、Ⅶ、Ⅸ、Ⅹ因子。可用于乙型血友病出血的治疗,各种因引起上述各因子缺乏者。使用本制剂的优点为、缺点与Ⅷ因子浓缩剂相似。
广义的血型概念是根据血液中各种成分所含有的血型抗原的不同而定的。狭义的血型概念是根据红细胞上所含有的抗原种类而定的,例如红细胞上含A抗原的血,属于A型血。ABO血型系统是最常用的的一种血型系统。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因为献血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对抗性的凝集素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以后,可以为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考虑。按照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
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献血者红细胞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
(含凝集原) O型(抗A、抗B) A型(抗B) B型(抗A) AB型(无)
O型(无) - - - -
A型(A) + - + -
B型(B) + + - -
AB型(A、B) + + + -
注:“+”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
血型不合会导致红细胞凝结。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
导读静脉输血在历年初级护师或者中级主管护师考试中都是作为重点知识点出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考生一定不能忽视,那么你知道静脉输血的常用血液制品品种都有什么有哪些差异吗一起来看看吧!
全血:
(1)新鲜血:血液病患者。
(2)库存血:2~6℃保存,有用期2~3周。仅保留了血细胞及血浆蛋白,许多输注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适用于各种原因的大出血。
(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可节约血源、防止输血反响。办法有:
1)术中失血回输: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搜集、抗凝、过滤、洗刷后,再经静脉回输给患者。
2)术前预存自体血:手术前2~3周内,定时重复收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求时再回输。
成分血:
(1)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容量正常而需弥补红细胞的贫血患者。
2)洗刷红细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脏器移植术后、需重复输血的患者等。
3)红细胞悬液:战地急救和中、小手术患者。
(2)白细胞浓缩悬液:48小时内有用。
(3)血小板浓缩悬液:20~24℃保存,24小时内有用。
(4)血浆:首要为血浆蛋白,无血细胞,无凝集原,且保存期较长:
1)新鲜冰冻血浆:全血于收集6~8小时内离心别离出血浆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中,保质期1年。适用于血容量及血浆蛋白较低的患者。输注前须在37℃水浴中融化,并于24小时内输入,以免纤维蛋白原析出。
2)冰冻血浆:是新鲜冰冻血浆保存超越1年后持续保存,或新鲜冰冻血浆别离出冷沉积层,或超越保质期5天以内的全血别离出血浆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下,保质期4年。
(5)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制剂:从血浆中提纯而得,能进步机体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溶液适当稳定,2~6℃环境下保存,有用期为5年,白蛋白浓度为20%~25%。常用于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如外伤、肝硬化、肾病及烧伤等。
2)免疫球蛋白制剂:静注用免疫球蛋白用于免疫抗体缺少的患者,防备和医治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用相应抗原免疫后,从含有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的血浆中提纯制备的,如抗牛痘、抗风疹、抗破伤风、抗狂大病、抗乙型肝炎和抗Rh免疫球蛋白等。
3)凝血因子制剂:如冷沉积凝血因子、因子Ⅷ浓缩剂、因于Ⅸ浓缩剂、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肝素辅因子AT-Ⅲ等。可有针对性地弥补某些凝血因子的缺少,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少的出血性疾病。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初级护师考察内容:静脉输血常用血液品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目前2020年主管护师考试已经结束,想要报考2021年的考生可以参照2020年主管护师报名条件,进行自我审核哦!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成分输血已普遍用于临床,成分输血比例的高低已作为衡量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家卫生部将成分输血比例列为评审等级医院的指标之一,三甲医院要求达到70%以上。
一、成分输血的种类: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机采浓缩血小板、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现以逐渐被取消)、手工分普通血浆、机采新鲜冰冻血浆。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是通过科学方法把血液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针对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选择性地输注,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具备以下优点。
1、纯度高、疗效好
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成分血使其比全血疗效更高。如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浓缩血小板含量可达5.5×1011/(400~500)mL,输入机器单采血小板可在短时间满足治疗要求并避免了输入全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另外,成分血比全血中含钾、乳酸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功能障碍的患者。
2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
当病毒污染血液时,病毒是不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有的成分如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分布较多,危险性相对其他有效成分就大。而有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病毒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危险性也就相对较小。当患者只需某种血液成分时,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时,就应该只给患者输注这种成分,如输全血则会增加患者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实际上,临床大部分输血患者都仅需输红细胞。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对于全血,由于其由各种血细胞和血浆蛋白质组成,目前不可能建立一种适合所有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技术处理全血,但当将全血分离制备成不同血液成分时,就有可能针对各种不同的血液成分研究建立适合该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从而既灭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又保持该血液成分的活力和功能,保证了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3、不良反应少,输入相对安全
成分血制品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免疫原少,可减少抗体形成和同种免疫反应,输用这种血可以减少多种血型抗原对受血者机体的刺激,减少输血同种免疫的机会。对一些输全血有反应而又必需某种血液成分的患者可输用成分血,这样既能纠正输血反应又能有效治疗。如对血浆过敏的患者可输用洗涤红细胞,对白细胞有反应的患者可输入少白细胞制剂。
4、稳定性好,便于运输和保存
如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可保存 10 年。
5、一血多用,节约用血
提高了血液的利用价值,如全血可分离制备成冰冻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分别应用效益高。如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采供者循环血量3000~5000mL可供血小板(3~4.2)×1011/200mL甚至更多,其余血液成分回输入供者,避免了浪费。
6、有效成分活性高
成分血是在采血后6h之内制备成,此时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活性还未丧失,各种有效成分在未丧失活性前分离并保存于适当条件下使存活率高,如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在(22±2)℃(轻震荡)条件下用专用袋制备可保存5d。
7、降低费用
成分血实用、经济,减轻了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
三、成份输血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更多回答请见
http://wwwlabchinacomcn/special/2009-06-10-14-06-40/667-2009-07-14-12-06-15html
1、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在储存过程中已来丧失功能或活性,起不到治疗作用。
2、全血中主要有效成分源是红百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制品相似,而全血中保留的各种其他成分度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多。
3、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制品浓度与纯问度高,疗效好,混入其他成分少,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答应和疾病的传播。
4、对于非贫血病人急性失血的输血:失血量低于血容量的30%一般不需要输血,只补充胶体和晶体溶液。失血量达血容量30—50%输代浆血或浓缩红细胞十晶体、胶体溶液。
失血量达血容量50—80%输全血十白蛋白液失血量达血容量80%以上:输全血十白蛋白液十新鲜冰冻血浆十血小板浓缩液。
5、对于其它病人的输血应要根据病人对失去6K液成份的恢复能力和所输成份的寿命,掌握缺什么成份补什么成份的原则,绝不可千篇一律输全血。
扩展资料;
成分输血主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白细胞。
1、红细胞输注:
①红细胞悬液。
②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③洗涤红细胞。
④照射红细胞
⑤其他: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等。
2、血浆及血浆蛋白输注。
3、血小板输注:
①浓缩血小板。
②辐照血小板。
③少白细胞血小板。
4、白细胞输注:应用浓缩白细胞应十分慎重,因为粒细胞可引起输血副作用,因此目前临床很少用。
-成分输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