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食文化的2个问题。。急

关于饮食文化的2个问题。。急,第1张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文明始于饮食。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步,饮食超越了单纯的生理需要,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自身内涵,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宝贵旅游资源。

  饮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饮食文化从来就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名扬四海的中国美食,就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丰富的食源、独到的饮食加工技艺、蕴涵深厚的饮食美学和饮食民俗等文化内涵,它已成为历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这两种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之一。同时,中国美食也是一种色、香、味、形、器、健、意诸美俱全的艺术。它在色彩上,追求冷暖相配,浓淡相宜;在气味上,崇尚香气扑鼻,清醇诱人;在滋味上,重视五味调和,脍炙人口;在造型上,讲究变化多端,精美和谐;在器皿上,力求质地精良,美观舒适,相得益彰;在功能上,主张健康安全,补益身心;在饮食氛围上,讲究清静幽雅,情趣盎然。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闻名寰宇,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如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一样,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说,在今天的旅游活动中,饮食早已超越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而是体现人们热爱生活、彰显自我、追求高雅、注重体验、丰富情趣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是一项包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如今“食在中国”,品尝中国大江南北风味佳肴,是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动机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关于饮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有人依据黄帝制造釜甑、教民建灶蒸谷的传说,认为他是烹饪的始祖;有人认为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是他揭开了烹饪史的第一页;还有人认为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应为中国烹饪的始祖。其实,古籍中的这些记载都是后人追记的,而且常常涂上一层神话色彩,更难免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氏族部落的某些创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人类原始的采集野果、捕获动物只是为了果腹,是为了充饥保体,古籍记载反映的也不过是从茹毛饮血到熟食的转化,还谈不上人类有意识的烹调的艺术。用科学眼光来看,饮食活动的产生应该是从人类吃熟食开始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日渐丰富,社会分工日益扩大,饮食活动成了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并逐步形成周期性的惯制,进而创造出了一系列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体系,从而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烧石传热熟物的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原始人类或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烤熟,或把食物放在石板上加热石板烤熟而吃,这在北京周口店的考古中得到证明。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陶器时期,人们以陶器为炊具,或用陶鼎煮肉,或用陶鬲煮谷,或用陶甗汽蒸食物。陶制炊餐具的使用,促进了原始烹饪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烹调时代。

  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是我国烹饪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自夏代以后,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人们开始用铜制炊具,将原料改成小块,使用动物油烹制菜肴,这就使烹饪又进步到油烹法。这时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装着各种珍馐美馔,即所谓的“钟鸣鼎食”。我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程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定下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秦时期的饮食和原始社会时期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如食物范围日益扩大,烹饪器具不断发展,烹饪方法有所进步,烹饪制度、饮食文化初步形成,等等。

  汉代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水平都较前朝有了长足的发展。汉代以后,铁器逐渐取代铜器,植物油开始登灶入馔,已掌握了炖、煮、炒、煎、酱、腌、炙等烹调方法,对食品原料也十分讲究,烹饪操作的技术分工已趋成熟,这可以从山东出土的《庖厨图》、“厨夫俑”中得到证明。《庖厨图》描绘了一套前后连贯的烹饪制作过程的宏大场面,图中刻绘的人物个个忙碌,各司其职,从上到下有六个层次,概括了从原料准备到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分工层次明确,是汉代烹饪文化的有力表现。“厨夫俑”则是关于厨师形象的造型,从衣着装束看,几乎与如今的厨师不相上下,这说明当时厨师已形成为一种职业。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大量引进了葡萄、西瓜、芝麻、菠菜、芹菜、大蒜、茴香等域外食品,使传统饮食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各族人民饮食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加之受道教“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在食馔的内容和形式上多姿多彩,追求“医食同源”、“药食如一”的丰富多彩的烹饪方法。此时的食品种类几乎包括了现代绝大部分常用食物,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反映了当时食文化发展的高度。另外,魏晋以后饮茶之风开始兴起,南方吴国把茶作为宫廷饮料,贵族宴会,皆设茗饮。南朝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贫民百姓家庭。北朝时期,士大夫把饮茶作为“华夏口味”。

  唐宋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全盛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水陆交通的发达和城市的兴起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中国茶文化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即由饮用变为品饮,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到了宋代,茶更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宋代的瓷器食具还以其精美绝伦滋润着我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成为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动,文人们对饮食讲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强化了饮食文化的审美性质。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无论是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和官府饮食,还是民族饮食、地方饮食和民间饮食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清朝统一全国后,饮食文化呈现出融南北美食于一炉的特征,其典型代表是满汉全席的出现。满汉全席以其礼仪隆重、用料华贵、菜点浩繁、场面豪富而著称,是能与享有盛名的法国大菜媲美的中国名菜之一。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是建立在中国历代先人广泛的饮食实践基础上的,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反映,并与人们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神韵和魅力。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中国古代先人自己的饮食活动开始时就已经产生了,“它是人类生活的第一朵花”。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饮食用具,还是饮食礼俗都在不断的发展丰富。中国饮食文化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是生生不息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独具特色。饮食文化是跨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又具有自己独特内涵和外延的一种文化形态,是自成网络又具有独特神韵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土开发和农业生产的进程息息相关,这些基础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它的母体,同时又规定了它的特性。中国饮食文化是在中国特定的物质环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便有了饮食搭配、礼节到位、四时有序、三餐合理、讲究餐具、卫生可口的特有的文化基调和品味。

  再次,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尺,也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体现。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是提高人类体质和促进智慧创造的重要物质手段,同时也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标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食物构成和饮食风尚,反映着该民族的自然物产、生产状况、文化素养和创造才能,反映着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成就和民族特质。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和进步状况,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民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独特风采。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食文化

  中国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广泛的流传地域、众多的食用人口、卓越的烹调技艺、丰美的营养菜式、深蕴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成为人类饮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一、食文化的成因

  中国是个素来重视饮食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食文化。中国饮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使中国赢得了世界“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菜肴也跻身于世界四大名菜之列。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烹饪艺术相比,中国烹饪无论是在食料选取、烹饪技法上,还是在菜肴设计、调味的处理上,以及菜点的酿名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就自然条件来看,中国地理环境优越,地大物博,气候变化多样,动植物品种繁多,为食料的选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来源。

  其次就历史条件来看,稳定、漫长的农业生活,重历史、重家族和重传统技艺(包括烹调、酿造等方面的技术)的传统,使“祖传”的烹饪手艺得以承继和补充。中国不分食的合家共餐的传统吃法,起着情感交流、维系家族家庭团结的重要作用。

  再次就政治条件来看,古代中国大一统的集权力量,把各地的美味佳肴荟萃到帝王贵族的餐桌上来,构成富丽多彩的宴席。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以士大夫阶级的生活为基础,以封建专制下的王公贵族为中介,尤以宫廷的饮膳为集中代表积累、保存、流传和发展而来的。中国帝王登峰造极的奢侈,也就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最高体现。

  最后就文化条件来看,中国农业文化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认为食是人之“大欲”,“食为民天”,因此重食。中国传统食文化是由极少数人享用的。众多的人口、丰富的物产和缓慢的生活节奏,决定了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为了整治一桌丰盛的山珍海味宴席,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雕细刻,力求达到完美无暇的地步,以供达官贵人享用。

  中国的食文化如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一样,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主要地方风味

  长期以来,各地由于选用不同的原料、配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味和不同的菜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中国菜划分为不同的流派。从原料性质来看,可将中国菜划分为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和荤菜;从菜肴功用来看,可将中国菜划分为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从地域角度来看,可将中国菜划分为四大菜系,即鲁菜、苏菜、川菜和粤菜。它们都是在各个地域的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这里对四大菜系作些简单介绍。

  1鲁菜

  鲁菜,又称山东菜系 ,由胶东与济南两地地方菜发展而成。鲁菜风味不仅扩大到京津,而且远播至白山黑水之间,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大菜系。明清两代,鲁菜成为宫廷御膳的主体,是我国北方菜的代表。其特点是:选料精细,精于制汤,以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讲究丰满实惠。另外,山东曲阜的孔府菜,对鲁菜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现在,曲阜根据《孔府档案》记载的明清时期孔府向皇帝进贡的菜单和孔氏家族日常筵席食谱,进行仿制,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

  鲁菜的代表名菜有:糖醋鲤鱼、德州扒鸡、锅贴豆腐、九转大肠、清氽赤鲤鱼、红烧大虾、油爆海螺、孔府一品锅等20余味。其点心小吃有:周村酥烧饼、武城暄饼、荷叶饼、潍县杠子头火烧、煎饼、糖酥煎饼、锅贴、高汤小饺、开花馒头、煎包、金丝面、氽子面、蛋酥炒面、福山拉面、蓬莱小面、鸡肉糁、甜沫等。

  2粤菜

  粤菜, 又称广东菜, 是由潮州、广州、东江(惠州)三大流派组成。广东菜的特点是:选料广博奇杂,配料较多,注重装饰,讲究鲜嫩爽滑;擅长小炒,善于掌握火候,油温恰到好处;注意季节搭配,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以广州菜为代表的粤菜影响闽、台、琼、桂诸地。

  广州菜特点是制作精细、花色繁多,重视蒸炸, 烧脍也很精湛,花色菜形态生动。在动物原料方面,除猪、牛、羊外,还有蛇、猫、鼠等,尤其是以蛇入菜,由来已久,西汉《淮南子》中就有“越人得蛇以为上肴”的记载,故民间有“食在广州”之誉称。18、19世纪,随着对外通商和“下南洋”,粤菜也逐步走向世界。据称,现在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以菜汤最有特色,刀工精细,甜味较浓,注意保持主料原味。东江菜则下油重,味偏咸,主料突出,朴实大方,具有乡土风味。

  代表名菜有:脆皮乳猪、白云猪手、龙虎斗、烤鹅、蛇羹、太爷鸡、杏元鸡脚炖海狗、鼎湖上素、东江盐焗鸡、护国菜、脆皮炸双鸽等20余味。其点心小吃有:成珠鸡仔饼、皮蛋酥、煎堆、冰肉千层酥、大良膏煎、酥皮莲蓉包、叉烧包、粉果、伦教糕、马蹄糕、肠粉、蜂巢芋角、松糕、蟹黄灌汤饺、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沙河粉、荷叶饭、及第粥、艇仔粥、大良双皮奶等。

  3川菜

  川菜,又称四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菜肴为代表,在我国享有崇高的声誉。川菜重视选料,规格讲究一致,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自古有“尚滋味”、“好辛辣”的饮食传统。它的特点是: 麻辣、鱼香、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 即辣椒、胡椒、花椒 )和鲜姜, 以辣、酸、麻、香脍炙人口, 素来享有“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的美名,地方风味十分浓郁,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因此有人把川菜特点归纳为“清鲜见长, 麻辣见称”。川菜对湘、鄂、黔、滇也有影响。川菜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就已显露锋芒,现今川菜馆已遍布世界各地。

  代表名菜有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灯影牛肉、鸳鸯火锅、干烧岩鲤、家常海参、锅巴肉片、干煸冬笋等20多味。其点心小吃有:荷叶蒸饼、蒸蒸糕、蛋烘糕、鸡蛋熨斗糕、青城白果糕、崇庆冻糕、锅盔、宜宾燃面、龙抄手、红油水饺、玻璃烧卖、担担面、赖汤圆、芝麻圆子、广汉三和泥、川北凉粉、小笼蒸牛肉、顺庆羊肉粉等。

  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中国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味调和是中国食文化最大的特色

  中国食文化在烹调上无论是对品味的追求上,还是对菜肴的制作上都以五味调和为最高原则。五味调和的原则贯穿于中国食文化整体之中,是中国食文化的精髓。

  五味调和首先是满足人们饮食口味的需要和选择食品原料的要求。五味,是指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是指这五种口味既有变化,又能搭配合理,保持和发挥食物的本味或真味。五味调和还要合乎时序,对食品原料的选择,不同时令有不同侧重,《礼记•内则》中就有“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的说法,强调既要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又要与四时变化和人的生理需求和谐一致。五味调和也是对烹调过程的要求。《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曾描述过这一过程和要求:五味谁先放后放,如何掌握时机,放多放少,如何调配才能合适,都很有讲究。在烹调过程中,锅中异常微妙的变化难以用语言说明白,关键在于烹饪者把握适当的 “度”,使菜肴具有“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的上乘特色,其宗旨是将诸味中和成一协调的有机体。

  2追求色、香、味、形、器、境有机统一的美食观

  中国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不仅仅追求五味调和之美,还有对色、香、味、形、器、境综合之美的偏好,这是中国食文化的审美文化特性。中国烹饪素有“吃的艺术”、“吃的美学”之称。在中国饮食中把色美放在首位,可见辨色对触动食欲的重要,孔子就提出“色恶不食”,菜肴色彩搭配组合的优劣往往是筵席成功与否的关键。菜肴的香气,能引发人们品评菜点的欲望和动机,同时香的感受能够加深和促进人们对色与形的审美愉悦。饮食中的愉悦以“味”为主体,与色、香、形结合的美味是饮食审美感觉的高潮,“重味”是中国饮食文化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形美有助于饮食审美情调与氛围的营造。美味配美食,犹如琴瑟和鸣,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境美,主要是指优雅和谐的饮食空间环境和情感环境,它能使宴饮锦上添花,令人畅神悦情。

  色、香、味、形、器、境诸美的和谐统一,使饮食活动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而且具有明显的审美欣赏、审美体验的价值,而烹饪与宴饮的设计与安排则有着艺术创造的意义。

  3共食同餐的进食方式

  中国人对待饮食,从来都不把它仅仅看作果腹的手段,而习惯于用它作为联络人与人感情的纽带。在进食方式上,多喜“共食”的方式。西方人虽然也有同桌而食,却是各吃各的“分餐”吃法,与中国人同吃一菜、共饮一汤不同。虽然“分餐”的吃法从卫生的角度而言是不科学的,但是中国人宴饮中的“共食”追求的则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古代君王通过宴饮“以通上下之情”,藉以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民间宴饮则是通过吃喝联络感情、清除隔阂、和睦家庭、邻居相亲乃至民族团结。无论是文人墨客雅集宴饮的吟咏唱和,还是民间酒肆游戏的相互争逐,在对不同口味菜肴的共同品尝中,在诗情画意的宴饮氛围中,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美的人生境界。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们热情好客的传统。中国现代旅游饮食文化仍然遵循这一传统,热情接待来自各国的旅游者,在宴饮中追求感情的融洽,气氛的亲切,主宾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但在饮食中应充分尊重客人的饮食习惯,在“共食”的方式中运用公筷,或保持共食的形式而采用分餐的进食方式,使西方旅游者既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和谐的诗意氛围,又能在心理和习惯上相适应,也使当代中国饮食文化适应现代人对生活的卫生质量追求。

  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酒已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酒文化。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酒中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农业、商业、历史文化等都可以在酒文化中找到可贵的资料。酒是饮食文化中一朵绚丽的花朵,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一、酒文化的形成

  酒是用高粱、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等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制成的含有食用酒精(乙醇一度以上方能称为酒)等成分的饮料。从酿造技术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酿酒。但至今,人工酿酒滥觞于何时何人尚难确定。有仪狄酿酒说,也有杜康酿酒说,后世一直把仪狄、杜康奉为酒神。此外,还有“猿猴造酒”说、黄帝酿酒说等。虽然说法纷纭,但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酿酒在龙山文化时期是较为发达的行业。从其发展来看, 中国酒可分为启蒙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繁荣期五个阶段。

  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至夏朝初年为启蒙期。这一时期为原始社会晚期,先民们用发霉但已发芽的谷物制酒。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是农业文明的发达和陶器的出现。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6000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从夏王朝至秦王朝,大约1800年左右,为中国酒的成长期。这一时期,由于农业中已有五谷六畜, 酿酒业中发明了曲糵,使中国成为最早使用曲酿造酒的国家。同时,随着酿酒工艺的迅速发展,加速了酿酒行业开始作为独立手工部门与农业分离的步伐,朝廷开始设官治酒,以掌管重大的国事和王室的饮宴活动。酒官的设置,标志着酿酒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这对于规范和提高酿酒技术,总结和推广酿酒经验都具有重要作用。

  周人以农为本,认为大量酿酒和酗酒会浪费很多粮食,是难以容忍的“罪恶 ”。为了节约粮食,积蓄国力,西周初年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它规定了十分严厉的禁酒措施。西周从设官治酒到以法禁酒,标志着酒文化与制度文化结伴运行,这对于几千年来中国的酒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礼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西周统治者还大力倡导酒德、酒礼,其目的除了分尊卑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禁止滥饮酒。西周倡导的“酒礼 ”、“酒德”,后来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融合,成为数千年来中国酒文化区别于西方酒文化的最大特色。西周酒业的发展状况基本奠定了中国酒文化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用曲发酵,从古到今,这是中国的国酒——黄酒和白酒与用菌种发酵的洋酒生产工艺的根本区别;二是把酿酒、饮酒和用酒都纳入法制化、礼制化、礼仪化的轨道,大大增加了酒的精神文化价值,减少了酒的负面作用。几千年来,中国酒文化历经无数次的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是沿着这样两个方向不断变革,曲折发展,逐步完善的。另外,由于商、周时代均有酒色乱政、亡国的实例,秦汉之际又出现玩弄阴谋的“鸿门宴”, 所以人们对酒尚存有一定戒心,也给酿酒业的大发展带来一定障碍。

  从秦王朝至北宋,大约1200年左右,迎来中国酒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有汉唐盛世,经济贸易发展,中西文化交融, 李白、杜甫、杜牧、苏东坡等酒豪文人辈出,加之东汉末至魏晋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乱,失意文人借酒浇愁,狂饮空谈,从反面也促进酒业大兴。饮酒风气不仅限于上层,同时也广泛传播到民间。由于酒量需求大增,为中国白酒的发明、发展奠定了社会与物质基础。在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载了人们对酒的药用功能已有一定的认识深度。在东汉时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酒事是常见的题材。最引人注目的是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庖厨图”中的酿酒场景,它是对当时酿酒全过程的描画。《齐民要术》等有关饮食及造酒的科学技术书籍的面世,为中国酒业的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北宋到晚清,历时800多年,是中国酒的发展期。这一时期,蒸馏器从西域传入中国, 给中国白酒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白酒也称烧酒、白干酒。《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起始创其法。”从这一时期出土的不少小型酒器判断,度数较高的白酒已迅速普及到一般庶民百姓中。明中叶以后,以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制曲,用蒸馏方法制造的烧酒渐渐取代黄酒而占据主导地位,在北方发展很快。与蒸馏白酒发展提高的同时,黄酒、葡萄酒、果酒、药酒也得以提高发展,使中国的酒文化迎来灿烂多彩的时代。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可谓中国酒发展的第五阶段,堪称繁荣期。中国传统的酿造技术与西方先进的酿造技术相互影响,争放异彩。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和日本清酒等都传入中国,不仅促使中国传统酒出现新品种,而且竹叶青、五加皮等老牌白酒也迅速发展,各显优势与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酿酒业迎来繁荣时代。90年代初,中国白酒年产量已达720余万吨,约占世界烈性酒总产量的40%, 居第一位。

的炒粉、炒面好吃的秘诀就在于“调料”。刚开始炒的时候,小吃车上摆满了各种调料,后来发现这些调料又占地方,用起来又不方便。于是便秘制了一些调料粉,把多种佐料按照比例混合制粉,不仅味道丰富好吃,使用起来也节约时间。

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常用的秘制调料粉,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炒粉、炒米、炒面、炒年糕、炒米线等,炸串、烧烤也可以用,味道麻辣鲜香,基本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大家反应都特别不错。

秘制调料粉配方:食盐500克,鸡粉100克,味精80克,孜然粉40克,白胡椒粉20克,黑胡椒粉15克,十三香40克,洋葱粉25克,蒜粉25克,熟白芝麻30克,讲黄粉20克。把这些所有的调料粉混合搅拌均匀,制粉即可。

再给大家介绍一种炒粉所需的酱油。酱油就是有3大用途嘛,增香、上色、提鲜。直接买来的酱油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粘稠度不够,味道也稍显不足,上色效果略差。那么用一些香料来给酱油增香体味调色,效果就好很多了。

秘制炒饭酱油配方:黄豆酱500克,清水250克,八角4克,桂皮4克,香叶6克,草果5克,花椒6克,丁香2克。白糖50克,耗油30克,香菇酱60克,芹菜切碎100克,香菜100克。高度白酒适量。

做法:把所有的调料都下入锅中,大火烧开以后,倒入少许白酒去腥提鲜,先用中火煮10分钟,再用小火慢慢熬制20分钟,熬好后过滤掉渣滓,反复过滤几次,制成粘稠的酱油汁即可。可以用于炒面、炒米、炒粉等上色,味道鲜香,比单纯的酱油好吃无数倍。

这两种调料,一种是秘制粉,一种是秘制酱油,用途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夜市小炒的所需了,配方是朋友自己调试出来的,从食客反应来看还不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试试。当然大家有什么更好更高明的配方,也别嘲笑见怪。感谢大家。

夜市的炒粉、炒面特别入味,用的是什么“调料”?神秘配方在这里。最后再分享一个炒米所用的麻辣酱配方吧,因为有些食客不喜欢炒米带颜色,又想要香辣入味,所以这种麻辣酱也用得到。

麻辣酱做法:锅中倒入适量油(稍多),先下葱姜蒜末煸炒出香味,再下切碎的郫县豆瓣酱、黄豆酱,炒出香味,然后加入少许胡椒粉、花椒粉、五香粉,翻炒均匀后加适量开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制15分钟,带酱汁粘稠即可。

    1、特等米

  特等米是选用优质稻谷进行精加工的一种大米产品,加工精度比普通米高1-2个等级,含杂质和含碎米都比普通米少。特等米在我国过去以外销为主,目前内销发展很快,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特等米的加工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除需增加除杂除砂、谷糙分离、精米分级等工艺外,主要是采用“多机轻碾出白”的先进工艺进行加工。近年来,我国粮食机械工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国产的特等米加工生产线,其工艺与设备已相当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特等米生产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2、免洗米

  免洗米又称清洁米(广义上也包括水磨米),其特点是含杂极少,表面光洁,清洁卫生,并具有防污染和保质的包装。此类产品加工标准要基本上达到“四断”,即断砂石、断谷、断稗、断糠,还需要在无卫生污染的环境下加工和包装,并有在保质期内米粒不出现卫生污染的保证措施。该产品耐贮存,食用时不需淘洗可直接下锅蒸煮,因此避免了大米淘洗过程中营养和固形物的流失,也节约了洗米用水。加工免洗米的技术关键在于除杂、除糠、精选和保洁,需要有相应高标准的除杂设备和工艺、刷米技术和设备(如白米抛光机等)及白米精选设备(如电脑色选机等)。目前日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上供应的大米绝大部分都属免洗米,而我国由于加工条件较差,还很少见到真正的免洗米上市。

  3、蒸谷米

  蒸谷米又称半煮米,其基本加工工序与加工一般大米相同,只是在砻谷前增加对净谷浸泡、蒸煮、干燥等水热处理工序。通过水热处理的稻谷,米粒强度增大,工艺品质提高,碎米率减少;同时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稻谷皮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米粒内部渗透,使胚乳内的营养成分增加,提高了稻米的营养价值;此外,蒸谷米还有耐贮、米粒胀性好,出饭率高,米饭易消化等优点。因此全世界每年有1/5的稻谷加工成蒸谷米,印度、泰国、索马里等国家都是蒸谷米的主要生产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有生产,主要是为了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农家生产食用蒸谷米也有很长的历史,60年代曾在江苏、浙江等地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蒸谷米生产厂,其产品主要出口中东阿拉伯国家,由于蒸谷米渗透了米皮的颜色,不象一般精白米具有洁白的外观,故在国内销售量不大。

  4、胚芽米

  胚芽米是指精白米保留米胚的一种大米产品,也称留胚米,留胚率应在80%以上。由于米胚中含有维生素E、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脂肪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因此胚芽米的营养价值比普通大米高。普通大米加工,因糙米在碾白去皮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米胚随之脱落,所以普通大米基本不留胚。胚芽米的加工要有专门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糙米在碾白去皮前需经化学溶剂或酶的预处理,使米皮松散柔软,然后采用坚式高速研削式碾米机,使米粒在低压冲击状态下研磨,去掉米皮而保留胚芽。胚芽米最早于1924年在日本问世,对当时日本流行的脚气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1977年日本政府正式将胚芽米确定为大米产品。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胚芽米面市,在其他国家也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胚芽米的耐贮性未能很好解决,此外米胚有特殊的味道,且进食时口感欠佳,所以还未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5、营养强化米

  营养强化米是指添加了某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大米。因高档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皮层和胚芽碾去,以提高精度改良适口性,却导致其营养价值严重降低,为了使人们在食到美味适口大米的同时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大米的营养强化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卫生营养部门的关注。大米营养强化技术的研究正深入开展、美国、日本等国家研究较早,提出了多种强化工艺,也生产出多种营养强化米产品,并在法律上制订了大米的营养强化标准。

  营养强化米的加工技术主要有两大类:(1)内持法。即设法保存米粒外层或胚芽所含的维生素、矿物盐等营养成分。我国传统的蒸谷米和上述的胚芽米,也属这一形式的营养强化米。(2)外加法。即将各种营养成分配成稳定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以浸吸或喷涂等方式附着于米粒上。营养强化剂的种类不同,营养米的品种也不同,有维生素B1、B2强化米,硫胺素、核黄素、烟酸、铁、钙、维生素D强化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盐强化米等。产品形式有浓缩型,食用时以1∶100或1∶200的比例掺入普通精米中混合煮食;有普通型,可直接煮食无需混配;还有拌粉型和人造米,把营养素粉沫拌于米中或制成米样颗粒后按比例混入米中等。

  我国的营养强化米还处于研制阶段,无锡轻工业学院曾研制出简单实用的强烈型营养强化工艺和设备,并且对强化米营养剂的配制、营养素的保存率和配方的有效性、营养剂配方对大米质量和风味的影响等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为营养强化米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6、方便米

  方便米也叫快餐米或a米,是利用不同的预处理技术把米粒a化加工而成,只需略加烹煮或热水浸泡几分钟便可进食,有些还可直接食用。产品形式上有速煮米、即食饭、风味方便米饭等。其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冷冻、膨化、预蒸煮、烘炒等方法使米粒淀粉a化并保持适当程度,使米粒成为米饭状态或均匀的多孔体。国外对速煮米的生产有较成熟的工艺,尤其是日本和美国,每年都有多个专利技术出现。速煮米在日本年产量达28万吨以上,年销售量达9000万份以上,美国的食用大米中有71%用于加工速煮米。近年我国各地速煮米的开发生产发展较快,广州、北京、济南等地已有多条方便米饭生产线投产,但因技术粗糙、工艺落后、价格偏高,销售不够理想。

  7、速煮糙米及糙米粉

  速煮糙米是一种集营养米、胚芽米、方便米于一身,更具天然保健功能的新型稻米深加工产品。糙米虽有益于健康,但难煮、难食、皮硬且有异味,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食用,改善糙米的适口性尤其必要。美国和日本对速煮糙米已开展多年研究,并有多个产品面市,较为成熟的产品是日本的糙米饭罐头。马来西亚等国家则把糙米预处理后磨成粉,经调制后作为营养添加剂或保健食品。我国的糙米食品多限于黑米,如把黑糙米加工成黑米糊等。

  8、大米制品

  大米制品主要是指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开发出来的食品,如米粉丝、米糕点、米粉条(如沙河粉)、米酒等都是我国闻名于外的传统产品。近10多年来,大米制品的开发正朝着易食、美味、保健等方面发展,如把传统米粉丝(β化态)的工艺改为α化干燥法制成即食米粉;以米或米粉配合其他物料用适当工艺和配方制成米粉,如营养米粉、高蛋白米粉等;采用烘烤或膨化技术生产的米饼(片)。这类食品因其容易调配,品种多样,且具有保健功能而备受欢迎。

广东美食肠粉与猪大肠没有一点关系。它是一款东莞人都熟悉的早餐食品。它是一种形似猪肠的米制品,猪肠粉其实是一种无馅料的粉,因其形状外表像猪肠才得名的。猪肠粉的蒸制与沙河粉相似,将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将粉皮卷起成长条形,最后切成手指大小而成。猪肠粉吃起来滑嫩可口,受到不少食客的欢迎。

肠粉起源于岭南广州的西关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其中以西关布拉肠最为出名,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肠、卷粉、猪肠粉(因肠粉形似猪肠)。

潮汕地区肠粉和传统广式拉肠不同,潮汕肠粉馅料多配料多,传统广式拉肠往往只有一两种馅料且仅蘸酱油食用,味道较清、纯。

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布拉肠粉、卷粉、拉肠、捆粄,不同于猪肠粉(形似猪肠) 。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 在广东,肠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少皆宜,妇孺皆知。从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几乎都有供应。

东北人的饮食和地理气候有什么关系

气候和饮食有很大关系。南甜北咸;北方寒冷,过去冬季缺少新鲜蔬菜,腌制咸菜为主,形成口味重的特点。为了驱寒;形成以炖菜为主的特点: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

戏剧的发展和地理气候有什么关系

比如说:陕西秦腔戏曲

这个地方时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人们交往很不方便,

当地有句话叫“拉话话容易,拉手手难”。

因此当地人的秦腔以吼为主,声音嘹亮。

地理问题,这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地理位置与气候是相关的。 气候就是因不同地域的地理特质所造成的差异来区分。所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就有不同的气候。而且气候也分大气候小气候,大气候可以大到大洲大洋的影响造成的比如季风气候,北大西洋气候等等。

人的衣着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不同的季节里,对幼儿衣着的要求也不同。幼儿年龄越小,散热越快,因而穿着要暖和些。夏季天气炎热,不仅要少穿,而且衣料及式样还要通风透气。冬季服装虽然由多层组成,但在室温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应当分室内服装和室外服装,也就是说室内和室外不能穿一样多,否则容易引起感冒。

在炎热季节,女孩最好穿无袖连衣服。男孩最好穿短袖衫或背心、裤叉或背带短裤。幼儿外衣应有装手帕的口袋。春秋季节,可根据天气冷暖的变化,在衬衣的外面适当增加厚绒布衣服或毛织上衣、针织绒裤或夹大衣服斗篷等。冬季到室外活动所穿的衣服,保温效能要好,应防止钮扣、领口和袖口进凉气。冬季幼儿还应有一件厚外衣,特别在北小孩睡什么样的床最好方是十分必要的。外衣可用棉花、羽绒等缝制。

东北这波经济下滑跟东北人有什么关系

我是内蒙古人,我在东北念书已经两年了,在我看来,内蒙古人有点儿老实和憨厚,而且在社会中的见识和东北人有区别的。毕竟经济水平的发展决定了一些东西。

地震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不,台湾和广东气候大致一样

但台湾地震更频繁

我们地理老师说我们两广地区地质软,不易产生大地震

菠萝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菠萝原产南美洲热带高温干旱地区,性喜温暖,在年平均24-27(生长最适宜,15-40℃范围均能生长,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5℃是受寒害临界温度。

耐旱性强,但生长发育仍需一定的水分,在年降雨量500-2800mm的地区均能生长,而以1000-1500mm且分布均匀为最适,我国产区年雨量多在1000mm以上,又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4-8月,基本满足了对水分的要求。

菠萝原生长在半荫的热带雨林,较耐阴,由于长期人工栽培驯化而对光照要求增加,充足的光照下生长良好、果实含糖量高、品质佳;光照不足则生长缓慢、果实含酸量高、品质差。光照减少20%,产量下降10%。但光照过强、加上高温,叶片变成红**,果实也易灼伤。

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360行,不可能给你一一列举,举几个通俗的例子吧! 农业:假如天旱农民伯伯看天气预报未来十天不下雨,他会选择去给田里浇水。 水利防汛防旱部门:雨期或汛期,他们会加固大堤预防旱涝灾害的发生。 环卫:秋风扫落叶的时候,如果预报明天有大风,他们会组织人力清扫路面 天气预报部门:遇有重大天气情况;如地震,暴雨暴雪,冰雹,雷电,台风等恶劣天气,会提前向有关部门通知预防。我这样解释你明白了么?

各地饮食特点与地理气候关系

我知道广东的

广州自古就是我国南方重镇,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广州成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广州一带河汊纵横,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西面、东面和北面丘陵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飞禽走兽亦多;南面临海,滩涂辽阔,出产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这使古广州成为中国饮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州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州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广州给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酒家饭店特别多,只要你想吃东西,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丰俭由人、各式各样的美食。茶市是广州饮食最能吸引人的一大特色。以前广州只有“早茶”,现在已发展成早、午、夜三个茶市。几乎所有的酒家饭店都开设茶市,客人一落座,服务员立即前来招呼:“开几位?饮什么茶?”茶市供应各式咸甜干溼点心,如自助餐,凭君所好,各取所需,价格也很实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费。广州茶市成为朋友相会、交流思想的重要社交场合,成为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重要方式,是现代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的有效缓冲,是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休闲的重要方式,一份早报,一盅两件,坐上几个小时,边吃、边看、边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粤菜选料非常广博奇特,蛇为龙、鸡为凤、猫为虎、老鼠为嘉鹿,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在烹煮之列。粤菜讲究鲜嫩爽滑,夏秋清淡,冬春浓郁,使用独特风味的调料,采用煲、烤、泡、炒、熬和火局等技法,烹制出独具地方风味的佳肴。粤菜的“生猛海鲜”别具特色,不少酒楼饭店未装修好厅房,先要设计门口的海鲜池,陈列几十种生猛海鲜,以招徕顾客。粤菜中的煲烫、喝凉茶是广州人适应地理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创举,“今天煲什么烫?”是家庭主妇见面聊天的必备话题,老火靓烫其中的学问实在不少。粤菜食肆菜式多变,每隔一段时间,各酒家饭店就会以新的原材料、不同的搭配来创制新的菜式,以此来增强竞争力,市面上也常常因此而掀起新的饮食潮流,这是“食在广州”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分析“食在广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具有开放性。广州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自古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埠。开放的环境,赋予了广州人开放的思维方式,反映到饮食上就是一种“无所不吃”的开放心态,广州街头遍布南北各地风味的饭店餐馆,几乎全国各大菜系、世界各地风味可以找到。二是相容性。开放性的文化,同时也必定是相容的。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幷蓄、容纳百川的特征,在广州饮食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开拓性。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并善于发掘传统地方风味食品和食法,不断移植改造,推陈出新。粤菜厨师中流传着这样的祖训:“有传统,无正宗。”体现了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此外,广州人吃饱不浪费,吃不完“打包”回去,体现了广东人爱惜食物和勤俭节约的品德。广州饮食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上来,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大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对我国以及亚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广州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一方面,广州饮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以麦当劳、肯得基等为代表的西方快餐文化,占据了不少年青人和儿童的市场,使不少人的生活习俗、文化观念也发生了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广州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食在广州”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呈现如下几个发展趋势:第一,饮食与旅游相结合。酒家饭店的设定与旅游景点发展相配套,重视老字号的保护和建设,与旅游产品整体规划,互相促进;旅游部门每年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吸引了八方来客,广泛推介广州饮食文化,把饮食与旅游的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用餐方便化。针对现代工作和生活的快节秦,各类即食品、半制成品、快餐发展迅速,受到广泛的欢迎。第三,食品营养科学化。广州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并已逐步讲究营养结构的科学搭配,讲究食补、食疗、药膳,对营养学的学习和研究方兴未艾。第四,原料天然化。广州人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放心菜、放心肉成为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第五,美食情趣化。广州的酒楼饭店越来越注重装修,格调高雅,环境舒适,厅房陈设、菜式命名、服务员的服饰等,无不透露出饮食文化的品味。再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或设舞蹈曲艺、时装表演,或设卡拉OK,让食客在美的艺术气氛下,自娱自乐中进餐畅饮。这种饮食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使广州美食情趣不断提高,食客将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饮食文化。

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是反映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窗。相信,随着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食在广州”潜力无限,未来的前景将更加辉煌。

开怀饱餐广东美食确实是最诱人的享受之一。在中国各大菜系中,粤菜显得格外突出。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以及饮食环境、气氛之优雅和服务之细致周到等等,都可谓首屈一指。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疆,从沿海到关外,一股“粤菜风”正风靡全国,甚至冲击著其它菜系原先占据的市场。

粤菜发源于岭南。自古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与海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社会经济因此得以繁荣,同时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外各种食法逐渐被吸收,使广东的烹调技艺得以不断充实和改善,其独特的风格日益鲜明。广东旅居海外的华侨众多,又把在欧美、东南亚学到的烹调技巧带回家乡,粤菜借此形势迅速发展,终于形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炉、融中西烹饪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并在各大菜系中脱颖而出,名扬海内外。

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它包括了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饮食风味。选料广博奇异,品种多样是广州菜的一大特色。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一经厨师妙手,都变成佳肴,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奇珍”。

广州菜特别讲究厨艺精湛,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广州菜有许多调料,如蠔油、鱼露、柱侯酱、沙茶酱、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酱、咖哩粉、柠檬汁等,为广州菜的独特风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对比起中国其它菜系,广州菜较少用浓重辛辣的调味料,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广州菜的著名菜肴有: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红烧大裙翅、菊花龙虎凤蛇羹等。

潮州菜是潮州、汕头地区的风味菜。潮汕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相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长,风味自成一格。潮州菜以烹调海鲜见长,尤其汤菜最具特色,加工精巧,口味清纯,注重保持原料的鲜味。烹调技艺擅长焖、炖、烧、火局、炸、蒸、炒、泡等法。口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等调品。风味名菜有潮州烧雁鹅、潮州豆酱鸡、护国素菜汤、炊鸳鸯膏蟹等。甜食则以芋泥、五果汤等最有特色。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是指东江流域一带的“客家人”的家乡菜。东江菜的特点是主料突出,味道浓郁,造型古朴。菜肴多用肉类,较少以蔬菜和水产配搭,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风味名菜有盐火局鸡、酿豆腐、梅菜扣肉、八宝窝全鸭等。

粤式点心也别具特色。广东美点之多,恐怕可称得上是全国之冠。单是被誉为“点心状元”的广州泮溪酒家就能做出1000多款精美点心。粤式点心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制作精细,花式繁多,咸甜兼备,口味清新。各款点心都讲究色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厌。富有地方特色的点心小食有:虾饺、干蒸烧卖、粉果、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鸡仔饼、糯米鸡、家乡咸水角和各种馅料的肠粉等等。

广东的四季佳果长年不辍,风味独特的荔枝、芒果、香蕉、杨桃、龙眼、菠萝……等轮番上市,苏东坡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赞叹怎能不叫天下人共鸣!广东人“以食为先”的生活风格,使广东的饮食业规模高踞全国之首,吸引了全国各系美食和外国餐饮业的大举进军,从极尽豪华的高阶食府到物美价廉的平民大排档,还有食肆如林、可容成千上万人吃喝的美食街,总是食客如云,显出了“美食之都”的豪气,形成“天下美食尽在广东”的局面。

广州自古就是我国南方重镇,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广州成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广州一带河汊纵横,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西面、东面和北面丘陵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飞禽走兽亦多;南面临海,滩涂辽阔,出产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这使古广州成为中国饮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州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州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广东人总是喜欢把你往吃饭喝茶的地方领。而在这里,吃饭喝茶的地方总是人满为患。他们让你喝茶,喝汤,吃生猛海鲜,吃各种贝壳,吃鸟,吃蛇,吃龙蝨,吃田鼠,吃禾虫,吃各种你觉得千奇百怪的东西。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商量下一站去哪儿吃饭喝茶,尽管这一顿还没吃完,而你已经撑得只有两只眼珠子偶尔还能吃力地转动一下。

他们的主食总是要吃米饭。最后一道菜总要蒸一条鱼。他们一顿饭结束的讯号是找侍者要一把牙签。有时候他们结完了账,不知不觉地叼著牙签就走在大街上了。

如果你在广州呆的时间长一些,还会发现广东人全神贯注地关注你的健康。他们通过热情地建议你吃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汤水菜肴炖品来调理你的身体。他们觉得你的身体里有清不完的溼和热,他们告诉你现在正在吃的这盛炖品是温补或者大补的,还有,这个菜寒凉,那个菜上火,等等等等。

如果你们中间少了那张饭桌,少了茶楼食肆那种轰轰烈烈的人声和排山倒海的场面,那么广东人对你的那种满腔的热情和爱心,真是不知如何表达才好。

粤人在吃的方面,变化不算太大。《史记》里就记载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粤人们是“饭稻羹鱼”的,吃米饭,喝鱼汤。亚热带的气候,加上海湖港湾密布,各种果实和水里的虫蛤贝类,简直是唾手可得,根本就“无饥饿之患”。所以,吃是不愁的,有稀客来访,顶多也就是烧饭摘果,打鱼捞虾摸贝壳地一通忙乎。

粤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粤菜以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文物。1956年,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和介绍的菜品有5457种,点心825种,尽显广东饮食文化之精华:广州菜配料多,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是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尤其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油温恰到好处;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更以汤菜最具特色,刀工精巧,口味清纯,注意保持主料原有的鲜味;东江菜主料突出,朴实大方,有独特的乡土风味。以上三种菜互为补充,形成了粤菜的独具特色:一是用料广博奇特,选料精细,配合四时更替,四季时令菜肴重在色、香、清、鲜;二是烹调技艺考究,刀工操作精细,常用的有熬、煲、蒸、炖、扣、炒、泡、扒、炸、煎、浸、滚、烩、烧、卤等,同时,调味佐料众多,有香、松、脆、肥、浓五滋和酸、甜、苦、辣、咸、鲜六味,具有浓厚的南国风味。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讯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微型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斟茶时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两步,所冲茶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总之,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

粤菜尤以选料之广博而闻名。在粤菜中,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不可入肴,蛇、鼠、雀、虫、狗、猫等,在其它菜系中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料,却被奉为席间珍品。如蛇是其它省份的人不敢入口的,如古时代有“杯弓蛇影”的成语,连误以为蛇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就要吓得生病,更不要说吃了。而在粤菜中,蛇却是上佳选材,广东人吃蛇,可谓源远流长,而在粤菜中却是上佳选材,《南越异物志》中就有一首吃蛇的歌谣:“蚺蚺大蛇,既洪且长,宾亨嘉宴,是豆是觞。”如今,广东的蛇馔已有近50余种,并有多间以蛇为基本菜式的餐馆,许多外国人、外地人来广东,都会品尝一下蛇馔,以为快事。

事实上,广东人的这种无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开放的心态在饮食上的反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广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形成了广东人一种开放性的思维结构,同时由于地处边疆,历代王朝对它的控制比内地弱,受正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中原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断淡化,从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

博采众长讲究实际

粤菜形成于秦汉时期,它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收国内京、鲁、苏、川等菜系的精华和西餐的烹饪技术,如粤菜中的泡、扒、川就是北方的爆、扒、氽中移植过来的,煎、炸等法就是从西餐中借鉴过来的,逐渐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

凡是相似的文化,都可以从历史接触中探求关系,在两地同样事物的比较中,质的相似愈大,相互传播也愈显著。广东文化的开放性,必然具有相容性,从而使饮食文化具有相容幷蓄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推动饮食习俗的发展。

广东饮食习俗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能逐渐摒弃外地饮食中的某些陋习,形成不尚奢华、讲究实际的风格。广东人的饮食,讲究少而精,即使宴请宾客,也绝不铺张浪费,以吃饱、吃好为原则,这与北方的某些地方的大吃大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北方人的铺张,正是由于礼仪上的拘泥,这固然有其豪爽可爱的一面,但更应看到,饮食上的繁文缛节,是无法为现代社会的行为方式所接纳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广东人不重视礼仪,恰恰相反,广东人请客非常注重礼貌,使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而那种脱离实际的铺张,则是务实的广东人所不愿为之的。

广东人体现在饮食风格上的务实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广东人不尚虚名,讲究实际,儒家文化中注重形式等务虚的精神对广东的影响不深,相反,他们却受到西方人的求实态度的薰陶。这种影响形成了广东人对饮食既能博采众长,却又保持着务实态度。

制作精细追求享受

一道鲜美佳肴的制作,有赖于各个环节之间有条不紊的协作,粤菜在配料、刀工、火候、烹饪时间、起锅、包尾、器皿、上菜方式等诸多环节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做鱼讲究即杀即烹,这样才能保持鱼的鲜味;再如其拼盘的制作,必须注意配料的选择,以达到造型美观、口味丰富的效果,一道好的拼盘,不仅是一盘佳肴,更是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胃口大开。

在粤菜中,最见于师傅制作功夫的莫过于鸡馔了,凡几百种之多,能让客人遍尝几十种鸡肴而绝无重复之感,几乎每个有名的酒家都有自己创制的招牌鸡,如广州酒家的文昌鸡、北园酒家的花雕鸡、佛山的柱侯鸡、清远的白切鸡等,不胜列举,各具特色。如白切鸡,必须选用小母鸡或阉鸡,以清远三黄鸡为最佳,制作中最重要的是火候,以刚熟、切开后两腿骨还微带血丝者为宜,倘若过火,肉质变老,便失去了白切鸡爽滑鲜美的特点。

饮食制作的精细,与广东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享受的文化分不开。享受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吃喝玩乐,它属于一种道德的范畴,同禁欲主义相对应。禁欲主义拒绝尘世的财富和享受,抑制欲望以达到某些社会目的或道德的自我完善。从道德型别来看,广东文化不属于禁欲主义,而表现出享受主义的倾向,充满了世俗享乐的人性和情调,表现在对舒适、快乐、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拼命地干活,尽情地享受为宗旨。享受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赋予贬意,总把它与不劳而获联络在一起,认为享受就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资产阶级才有资格享受。其实,享受是人类非常高阶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饮食习俗更向高档次发展,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强烈的冲击,传统儒家思想的“君子固穷”,安于“箪食瓢饮”的生存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儒家把操守作为衡量人格的唯一标准,把守穷作为坚持操守的象征,这种思想的本质是将人类限制在最低的生活水平线上。改革大潮中的广东人意识到,生活上不尚奢华是可取的,但绝不能以穷作为判定操守的标准,这使他们能够放开思想,去勇敢追求生活标准的不断提高。

饮食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食物不仅仅是含有可供人类利用以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对于每一种食物及其消费方式,还需要由文化对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标签。同样,广东人对其饮食的选择,也正是其文化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美食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

1、从外观上看,河粉是宽扁的那种,米粉是细圆的那种。

2、从制作过程上看,河粉是大米,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即成。米粉,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

3、质地不一样,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河粉较之差些。

扩展资料:

炒河粉做法:

1、辅料:河粉、豆芽、火腿肠、豆腐干、青菜洗干净切好备用。

2、河粉洗干净放入盘中备用

3、锅中加入少量食用油

4、辅料入锅翻炒几下

5、加入河粉开始翻炒

6、加入少量酱油和生抽,这步不喜欢重口味的可以不加

参考资料:

-炒河粉

广州的特产有:

1、广式饼类(成珠小风饼、老婆饼、核桃酥、嫁女饼、蝴蝶酥、鲍鱼酥)

2、广式腊味(腊肠、腊肉、腊鸭)

3、广州土特产品(鲮鱼罐头、马蹄制品、蜂产品、茶叶、姜撞奶、龟苓膏、岭南佳果干)

4、广式月饼(莲蓉、五仁、冰皮月饼)说到广式月饼在老广心目中首数的说是百年老字号“莲香楼”月饼。

5、广式调味品(酱油、柱侯酱、醋、面豉酱、蚝油、腐乳)说起调味料,在广州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家“致美斋”总店。

6、广式汤料(贡梨南北杏瘦肉汤、罗汉果瘦肉汤、西洋菜猪肺汤、腐竹白果猪肚汤)

7、广东凉茶(凉茶、植物饮料、凉茶冲剂)

8、广式糖果(鸡公榄、各式凉果、润喉糖)

9、广州工艺品(牙雕(骨雕)、玉雕、木雕、榄雕、广彩、广绣、广式宫灯、铜煲)

参考资料

马蜂窝马蜂窝[引用时间2018-1-2]

材料

越南干河粉200g,牛骨头(牛腿骨)1根(约500g),牛腩400g,柠檬半个,红尖椒1个,老姜 1块(约10g),紫皮小洋葱2个,桂皮5g,甘蔗1节(约10cm长,100g重),八角 2枚,草果2粒,香菜碎,香葱花各2茶匙(10g),盐1汤匙(15g)

做法

从市场上购买牛骨头,请店家代为敲断成能放入自家汤锅中的骨头小段。

紫皮小洋葱剥去外层干皮,清洗干净,沥去水分,切成厚片。老姜洗净,沥去水分,切成厚片。甘蔗削去硬皮,洗净,斩成均匀的3段。草果拍碎。红尖椒洗净后斜切成圈。

将切好的洋葱片和老姜片放入平底锅中,大火烤出香味。

用纱布将烤好的小洋葱、老姜、拍碎的草果,以及甘蔗条、桂皮、八角包起来,以粗棉线系紧,制成调料包。

将敲断的牛骨小段与牛腩肉清洗干净,放入滚水中汆汤3分钟,捞出。

汤锅中加入2000ml冷水,大火煮开后,放入汆汤过的牛骨小段、牛腩肉,再次煮沸后撇去浮出的泡沫、杂质,调成中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放入制好的调味料包,熬煮一个半小时。

汤锅中加入盐调味,继续熬煮20分钟,关火。

捞出牛腩肉,放置温凉,切成薄片备用。

越南干河粉放入沸水中烫软,捞出,放入大碗中,码入切好的牛腩肉片,浇入熬煮好的牛骨汤,撒上香葱花、香菜碎、红尖椒圈,挤入柠檬汁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29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随机推荐

  • 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 什么精华时候毛孔粗大

    精华水是护肤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他可以更好的保养我们的皮肤,那么我们先选择精华液的时候要注意适合自己肤质,那么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伊思胶原蛋白弹力精华液、苏秘呼吸魔法奇迹护理精华露、雅诗兰

    2024-04-15
    49600
  • 香奈儿116号口红价格的价格是多少?

    香奈儿的丝绒哑光唇膏116真的太难买了吧,之前找遍了我所有信任的代购都没有货,后面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在几个比较大的平台上对比了一下价格:1淘宝:218~292不等在淘宝上买的话我比较担心会有店家真假掺着卖,所以买的时候有点点是靠自己的运气来

    2024-04-15
    54500
  • 精华液好还是精华露哪个更好

    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护肤品,质地比较粘,比较适合干性肌肤。但是对油性皮肤来说,因为油脂分泌旺盛,如果涂太滋润的产品并不容易吸收,所以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使用,以免因为吸收不了而出现营养过剩、粉刺等问题。精华液一般为液体

    2024-04-15
    50900
  • 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精华露是洗面奶吗

    听说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精华露是洗面奶?这可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其实,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精华露并不是洗面奶,它是用来控制男性肌肤油脂分泌,同时保持肌肤的水润度。此外,精华露还可以帮助男性肌肤延缓衰老,让肌肤更加健康光滑。但是,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

    2024-04-15
    44100
  • 伊贝诗鱼子提拉紧致精华水怎么样

    伊贝诗鱼子提拉紧致精华水是一款采用鱼子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护肤品,具有提拉紧致的效果。其特色在于运用了先进的蒸馏技术,提取出珍贵的鱼子精华,这种精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地滋养肌肤,提升肌肤的弹性,平滑肌肤纹理,

    2024-04-15
    22000
  • 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公司电话66682409,公司邮箱13722885094@139con,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6条****,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是2017-07-20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成立的

    2024-04-15
    39600
  • 至本洗面奶好用吗

    至本洗面奶好用。至本洗面奶是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坚持以科学配方及高度有效性为产品研制的出发点,传递健康的护肤理念及生活方式,努力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互相信任的友好关系,以理性之姿,追求理想之美。至本洗面奶是一款备受推荐的洗面

    2024-04-15
    41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