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梅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1、去火止咳
乌梅酸、温,而中医认为温胆生津,所以常吃乌梅能起到不错的生津去火之功效,对于一些烦闷、易上火的人群很适用。酸甜的乌梅能促进唾液的分泌,起到解渴的作用,并且乌梅还能敛肺止咳,对于因肺虚而引起的咳嗽产生良好的调节。
2、滋补脾胃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C、铁、磷等营养成分,都能对脾胃起到较好的滋补作用。乌梅味酸,其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酸性成分,被人体摄取后会刺激胃部中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食物消化。
3、保护肝脏在乌梅中含有微量的苦味酸,这种物质能促进胆囊产生一定的收缩,促进胆汁的分泌,从而有效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4、舒缓疲劳当人体感到疲劳的时候,多是因为肌肉中堆积了乳酸等代谢物造成,而此时吃点乌梅能有效的对肌肉组织中的乳酸进行分解,轻松消除疲劳之感,帮助人们提神解乏。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乌梅能及时的为身体补充能量。
5、有助防衰吃乌梅能促进腮腺分泌一种腮腺素,这种物质能起到不错的预防衰老的作用,所以经常吃点乌梅不失为防衰的食疗佳选。
6、润肠止泻乌梅是一种酸涩的食物,且酸涩能入大肠经,同时乌梅还具有刺激大肠壁收缩的作用,因此吃点乌梅能起到润肠以及止泻的效果。
2 怎么区分乌梅和杨梅区分乌梅和杨梅应该从颜色上比较好区分,乌梅的颜色是黑色或者灰色,所以称为乌梅。杨梅的颜色一般为鲜红色,而且杨梅的口感和味道跟乌梅完全不同。吃乌梅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吃太多乌梅会导致胃胀。
3 乌梅怎么做好吃一、准备材料
绿豆1000克,红豆沙500克,乌梅125克、白砂糖250克。乌梅糕绿棕两色相间,味酸甜,入口酥化,为夏令佳品。
二、乌梅糕的做法
1将绿豆用沸水浸泡2小时,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将皮漂去。将绿豆放在钵内,加清水上笼蒸约3小时,待熟透后取出,除去水分,擦成绿豆沙。
2将乌梅用沸水浸泡3-4分钟,取出切成小丁或小片。
3将制糕木蒸框放在案板上,衬白纸一张,把木框按在白纸上,先放上一半绿豆沙铺均匀,撒上乌梅,中间铺一层豆消,再将其余的绿豆沙铺上揿结实,最后把250克白糖均匀地撒在浮面,按66厘米的宽度切成方块,拿去木框,铲入盘中食用。
1、酸梅汤中的梅是乌梅,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乌梅中含有茶酸成分,可以促进肠蠕动。
2、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其中乌梅、山楂消油解腻、开胃健脾,同时酸梅汤的口感好,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优化乌梅中有机酸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溶剂浓度、提取时间、超声频率以及料液比对有机酸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抑菌实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超声波提取法、乙醇95%(体积分数)、料液比(g/mL)为1:25、提取时间60 min以及提取频率为100 kHz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乌梅有机酸得率可达到1217%;抑菌试验表明:乌梅提取液对枯草杆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四联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5625、15625、3125和3125 mg/mL本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有机酸工艺用时少、得率高,且有机酸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为乌梅有机酸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肉。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
3、《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酸,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生津液,解烦热,止吐逆,除疟瘴,止久痢,消酒毒。又主皮肤黑点,麻痹不仁,去核用。
乌梅入肺者,《经》所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肾则其所生者也,宜并入之。
4、《药性歌括四百味》:“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5、《药鉴》:“气平,味酸,无毒。收敛肺气,扫除烦热,安心调中,治痢截疟,生津止渴,消痰益精。如恶疮肉出,烧灰敷上,恶肉立尽。”
6、《汤液本草》:“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咳,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7、《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瘌,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8、《名医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
9、《本草拾遗》:“止渴……止吐逆,除冷热痢。”
10、《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蛔厥吐利。”
11、《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
12、《得配本草》:“酸、涩、温。入手足太阴经气分,兼入足厥阴经血分。敛肺涩肠,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虚劳骨蒸,霍乱劳疟,蛔厥吐利,止血涌痰,醒酒杀虫。去黑痣,蚀恶肉。解鱼毒硫黄毒。
去核煅炭,敷疮蚀恶肉立效。其核中仁,能清妇人子脏风气积滞。病宜发散,疟痢初起者,禁用。
13、《本草新编》:乌梅味酸,气平,可升可降,阳也,无毒。收敛肝气,固涩大肠,止血痢,安虫痛。乃止脱之药,备之以敛滑脱可也。
按: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功。然效速者,取快于一时,往往有变生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冬,不变为痢,必为疟矣。乌梅治蛔厥,蛔上入膈,故烦而呕,用之即定矣。
14、《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平,味酸,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乌梅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味俱降,阴也。
肺主气,气平则降,所以下气。肝属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则热而烦满;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满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气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
肢体属脾,脾为土,肝木克土则痛;味酸则敛,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则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则润,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蚀恶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
15、《长沙药解》黄元御:“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下冲气而止呕,敛风木而杀蛔。”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齐墩果酸,谷甾酸、熊果酸、芦丁、油菜甾醇、豆甾醇及胆留醇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构橼酸不得少于120%,乌梅炭不得少于60%。
作用:本品有收缩平滑肌、镇咳、止血、止泻、驱虫、抗菌、抗肿瘤、抗生育、抗过敏、抗氧化等作用。
药理:水煎剂有抗菌作用。对豚鼠的蛋白致敏及组织胺休克有对抗作用。此外,乌梅尚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