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便让平儿到怡红院中来。袭人忙接着,笑道:“我先原要让你的,只因大奶奶和姑娘们都让你,我就不好让的了。”平儿也陪笑说:“多谢。”因又说道:“好好儿的从那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袭人笑道:“二奶奶素日待你好,这不过是一时气急了。”平儿道:“二奶奶倒没说的,只是那*妇治的我,他又偏拿我凑趣,况还有我们那糊涂爷倒打我。”说着便又委曲,禁不住落泪。宝玉忙劝道:“好姐姐,别伤心,我替他两个赔不是罢。”平儿笑道:“与你什么相干?”宝玉笑道:“我们弟兄姊妹都一样。他们得罪了人,我替他赔个不是也是应该的。”又道:“可惜这新衣裳也沾了,这里有你花妹妹的衣裳,何不换了下来,拿些烧酒喷了熨一熨。把头也另梳一梳,洗洗脸。”一面说,一面便吩咐了小丫头子们舀洗脸水,烧熨斗来。平儿素习只闻人说宝玉专能和女孩儿们接交;宝玉素日因平儿是贾琏的爱妾,又是凤姐儿的心腹,故不肯和他厮近,因不能尽心,也常为恨事。平儿今见他这般,心中也暗暗的敁敠:果然话不虚传,色色想的周到。又见袭人特特的开了箱子,拿出两件不大穿的衣裳来与他换,便赶忙的脱下自己的衣服,忙去洗了脸。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象是和凤姐姐赌气了似的。况且又是他的好日子,而且老太太又打发了人来安慰你。”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 倒 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与他簪在鬓上。忽见李纨打发丫头来唤他,方忙忙的去了。庚辰双行夹批:忽使平儿在绛芸轩中梳妆,非世人想不到,宝玉亦想不到者也。作者费尽心机了。写宝玉最善闺阁中事,诸如脂粉等类,不写成别致文章,则宝玉不成宝玉矣。然要写又不便特为此费一番笔墨,故思及借人发端。然借人又无人,若袭人辈则逐日皆如此,又何必拣一日细写?似觉无味。若宝钗等又系姊妹,更不便来细搜袭人之妆奁,况也是自幼知道的了。因左想右想须得一个又甚亲、又甚疏、又可唐突、又不可唐突、又和袭人等极亲、又和袭人等不大常处、又得袭人辈之美、又不得袭人辈之修饰一人来方可发端。故思及平儿一人方如此,故放手细写绛芸闺中之什物也。
贾 宝 玉
宝玉第一次见黛玉,刚从外面烧香回来,穿着较正式: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好一个骄奢贵公子!
头上有紫金冠,额上有抹额。
身着大红箭袖服,箭袖即马蹄袖,起于明代,袖身窄小,袖端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盖住手背,不影响射箭又可保暖,箭袖服是清代男袍的典型制式;
马蹄袖
外面罩着一个褂子,倭缎质地,倭缎即日本绸缎,“八团”是衣面上缂丝或绣成的八个彩团的图案;
八团袍正面
脚蹬青缎粉底小朝靴,是一种黑色缎子面,白色靴底的方头长筒靴子。
稍后,宝玉又换了一身家常装束来见黛玉:
身上穿着 银红 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 松花 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松花是春天时松树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松花色即松**;松花色的裤子下是锦边弹墨袜,一种袜筒口是镶绣织锦边口的袜子,带有墨色丝线横织其间的高档用品。
宝玉的日常穿戴几乎都是如此:紫金冠与金抹额,箭袖服束宫绦。另一回里也有几笔描写:
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
秋香色也是传统色彩名,即土黄或黄绿。贾母要为潇湘馆换窗纱时,凤姐提到“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好美的名字。
秋窗风雨夕一回,宝玉来瞧黛玉:
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
一身主打大红配油绿,棉纱袜子掐金。蝴蝶落花鞋,是一种薄粉底,用蓝、黑或深色绒布堆绣云头贴花,鞋头还装上能活动的绒剪蝴蝶作饰物的双梁布鞋。
双梁布鞋
宝玉穿得比女孩还精致,他多次穿着红袄绿裤,寿怡红群芳夜宴的时候,“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
王 熙 凤
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曹雪芹仔细地写了她的装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金丝八宝攒珠髻,是用金丝穿绕珍珠和镶嵌八宝支撑的珠花装饰的假发髻;八宝即玛瑙、碧玉、玉石等宝石类装饰。假髻约起于汉晋,《明皇杂录》载:杨贵妃尝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我们看古装女子头发非常茂密,其实里面混含了假发。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女性也流行一种假发装饰,Caul Headdress,通常搭配各种帽子或头巾。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头戴鬏髻的宫人
欧洲女子的假发造型
朝阳五凤挂珠钗,指这个鬏髻上有五只凤凰,每一只凤凰嘴里衔着一串珠子;
赤金盘螭璎珞圈就是一个金项圈,赤金是指纯正的金,盘螭则是两条无角龙盘旋的样子;
古人平日里穿便服,不论男女大多会系上宫绦。宫绦是细细的绳状腰带,两端饰有花结,尾部悬垂流苏,豆绿是传统色彩名,豌豆的颜色;
双衡比目玫瑰佩,用玫瑰色的玉片雕琢成的双鱼形的玉佩;
王熙凤除了佩戴各种首饰,身上又穿了一件用金丝绣的百只蝴蝶的大红色的紧身裙袄,“洋缎”,洋即西洋,为舶来衣料;
外面罩着一件石青即蓝色的无袖褂子。红楼人物常穿褂子,“褂子”称谓明时已有,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说: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清乾隆 石青地绣云龙纹朝服褂
下面是一件翡翠色的绣花裙。
这一身装扮是典型的年轻贵妇装扮,色彩鲜艳,华丽富贵。凤姐的日常形象比常人隆重很多,比如刘姥姥第一回见她,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昭君套是女帽名字,灰鼠披风,银鼠皮裙,凤姐浑身皮草,粉光脂艳。
贾琏未必喜欢这样盛装的凤姐。有一回凤姐生日吃醋,和贾琏等厮打了一场,又在老太太面前装可怜,贾琏“见凤姐儿站在那边,也不盛妆,哭的眼睛肿着,也不施脂粉,黄黄脸儿,比往常更觉可怜可爱”。后面凤姐发现了尤二的存在,瞒着贾琏要迎尤二入府,又是另一番打扮,“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一身素白,将平日的厉害都藏起来,骗得了苦尤娘的信任。
林 黛 玉
对于世外仙姝寂寞林,第一次进贾府,曹雪芹完全没有写她的装束,脂批“ 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 ”,之后也很少有对林黛玉的服饰描写。
林黛玉本是仙草,这样一种飘渺绝尘的形象,本不适合过多的细节描写。曹雪芹常描她的体态,弱风拂柳,西子捧心,有一回写“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莫非现实中的黛玉原型是小脚?
略去服饰等细节,黛玉身有异香,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又有一回,“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在窗外听这样的美人低吟“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不由得宝玉心摇神荡。
群 像
很少写各人装束打扮,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里,曹雪芹却费了大笔墨细描群像。
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
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
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黛玉
林黛玉穿羊皮小靴,小脚?细致具体至此,与她平日形象不符;身上穿了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皮为底的鹤氅。
鹤氅
最初鹤氅的样子,就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后来泛指一般的长外套。《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穿鹤氅的人想必都有一股仙风道骨的神韵。
这件鹤氅的质地是白狐狸皮,《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冬天林妹妹是穿皮草的,这件白狐狸皮的鹤氅是大红羽绉面。一般人印象中,林姑娘是白色的,全书两次曹雪芹写她衣着,却都是大红。
众姐妹都是大红猩猩毡。高鹗大概被这个色彩魇住了,最后贾家败落宝玉出家,贾政在船上望着宝玉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宝玉居然还能穿一件这样的大红猩猩毡。
李纨
同样是青春**,王熙凤穿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李纨的对襟褂子就朴素得多,哆罗呢褂子,西洋面料。
清朝初期、西欧国家使节来中国时,常向清帝进献哆罗呢绒。对襟,指汉服上衣的一种,两襟相对,纽扣扣在胸前正中。这件衣服是青色,符合她寡妇的身份。
对襟
宝钗
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也是鹤氅。
莲青色是较深的蓝紫色。
洋线番羓丝,一种用丝线和毛线混合的织物,在当时是一种名贵衣料。
宝钗的衣服素净,衣料上却毫不含糊,这件衣服的花纹是“斗纹锦上添花”,斗纹指交叉的斗形花纹,锦上添花是丝织工艺中的妆花工艺,指在彩纬提花的基础上,另用小梭在织物局部挖织花纹。
总体来说,宝钗这件衣服就是一件蓝紫色方格斗纹的毛料大衣。
妆花工艺
湘云
湘云穿得像孙行者,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昭君套,围着大貂鼠风领,想一想都保暖。
貂鼠皮是关东三宝之一,“色有三种,一白者曰银貂,一纯黑,一黯黄”,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衔者否认论;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论。其批本奏事,军机处章京及内廷行走之员,非四品亦准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当时有功名在身的人才能穿貂,而贾府私服就能穿貂褂,可见奢华。
昭君套是一种女帽,用条状貂皮围于髻下额上。
脱去貂皮褂子,湘云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指一种衣袖领口有三道相近颜色的镶边,在秋香色纱地上以盘金绣法绣出五色龙形纹饰,有腰身、窄袖、大襟,立领和袖口镶银鼠皮的短袄。
盘金,苏绣针法之一,条纹绣的一种;
盘金
窄褃,指衣服下摆比较贴身的紧身裁剪;
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狐肷指狐狸胸腹部和腋下的毛皮。
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銮带,一种两端有排须的宽腰带,折袖,类似箭袖,女子的衣服没有这种制式。
宝钗
曹雪芹写这些贵族**,衣裳都是半新不旧的。如薛宝钗第一次正面描写:
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比肩褂子
密合色是带黄的本白色,比肩即披肩。所谓低调才奢华。
除了贵族**,曹雪芹也写丫头的穿着。
丫头们所穿的衣裳来源之一就是太太的赏赐,大都是太太**们没穿过的新衣或者穿过的旧衣。
秋纹就得过王夫人的衣服,觉得很有脸面。
袭人
有一回通过贾蓉之眼描了袭人:“贾芸口里和宝玉说着话,眼睛却溜瞅那丫鬟: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可见丫头们穿得朴素多了。
芳官
也许是袭人深知王夫人痛恨娇艳之人,在穿戴上刻意避免,相形之下芳官就鲜艳得多,“芳官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和宝玉像兄弟两个。
在怡红院里,宝玉晴雯和芳官都喜欢散着裤腿,丫头们会被批评“这么松怠怠的”。唐人王维有“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的诗句,这种水田衣服在唐时就有,是用各色零碎布料拼缝好,象一块块水田集在一起。
水田衣下人才会穿,**们断不会穿碎布头拼接的衣裳。
袭人
水田衣
芳官
曹雪芹虽然在开篇说隐去了朝代,看这些人所穿所戴,无非清明,和曹家本为清包衣的身份相称。
红楼服饰极尽繁复,人体本身在服饰的诸多细节之下仿佛要消失了才好,连男人的鞋上都掐金绣花落蝴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的点评非常中肯: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导读: 一般看过《 红楼梦 》的人总觉得林黛玉和王熙凤是一雅一俗的代名词,黛玉是雅到了极点,凤姐是俗到了极点。很多读者觉得,王熙凤一出场,作者对她的描写就已经定了调子: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凤姐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其形象的描写更是从头到脚,细致无遗,一出场的王熙凤便是彩绣辉煌,富丽丰艳的贵妇形象。书中,但凡有对王熙凤的衣着描写一般都是大红大绿,鲜艳夺目的,可见王熙凤这个人性格是十分张扬的,她永远要把舞台的聚光灯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很多人说,王熙凤这身打扮,穿金挂玉,俗不可耐。以当今流行的素雅风潮来看,确实显得乡气,但读书中的故事不能脱离开故事的时代背景,若把时间倒退两百年,王熙凤这身打扮不仅不俗艳,还十分时尚。
我们都知道,《 红楼梦 》的两大色彩便是红与绿。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中翠竹遍布,是绿的色彩,而糊窗的霞影纱是银红颜色,红绿相衬,在当时社会极有审美品位的贾母眼中是最佳搭配。书中对林黛玉的着装鲜有描述,前八十回中唯一一次正面描写林黛玉的衣着是在第四十九回,下雪后大观园众多**商量赏雪作诗的文字。其中,对每个人的着装都有详细描述。那文中的林妹妹穿什么衣服?“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缎双环四合如意绦。”依旧是有红有绿还有金,富贵得很。你总不能说林黛玉的穿着俗不可耐吧?林黛玉是曹雪芹最钟爱的人物,是他心中的爱人,必定要把最美的色彩赋予她,可以肯定作者十分钟爱红和绿这两种色彩。尤其是红色,是《 红楼梦 》的主色,大观园成园之前,贾宝玉将自己的屋子命名为“绛云轩”,所谓“绛”,是大红色,后搬进大观园,住在“怡红院”,又是红,大观园里“茜纱窗”的茜也是红色的意思,蒋玉菡赠与贾宝玉的茜香罗是大红色的腰带,女孩子日常生活的胭脂腮红样样都离不了红色,足见红色是美丽的代名词。
当然,因此就有红学索隐派认为这是曹雪芹反清复明的象征。明朝姓朱,“朱”通“红”,贾宝玉痴爱红,故而可以看做是朱明王朝的拥戴者。甚至也有人把书中的贾宝玉和王熙凤视为一正一邪的两大政治势力:贾宝玉代表朱明王朝,王熙凤代表满清王朝……这种说法实在邪乎,不论贾宝玉还是曹雪芹,都算满人,反清复明岂不是要反他自己?如果以此推断:“红”通“朱”,“青”通“清”,爱红是明朝的信徒,那爱青绿色的黛玉该是清朝的信徒吗?而喜欢红衣绿裙的王熙凤是不是明清两朝的两面派呢?非要这样说,就越来越像“满纸荒唐言”了!
其实,书中的红绿二色是自然界的代表,红,是所有花卉的代名词,绿,是芳草流水的代表,绿树红颜正是大观园里最美的景致。而凤姐的大红洋缎窄袄和翡翠撒花洋绉裙正好是兼顾了红绿二色,这既是大观园中的流行色,另一层意思也重点说明:凤姐是个脂粉首领。
在书中,宝玉眼里,红色是至爱之色,一般人不配穿它。女孩子如果长得不美,穿红色的衣服就是糟蹋。有人觉得这种心态太奇怪了,贾宝玉怎么这么自恋呢?其实,这样的描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明朝,各项法规极为严苛,其中亦有对老百姓着装作出规定的,所谓贱民,就是一般的贫民阶层,只能穿青布素服,红绿金黄等色只有皇亲贵族才可以穿着。淡青淡蓝这些颜色老百姓能穿,而且还得是棉布的,穿绸缎、穿违禁的颜色都算违法,严重的要受重处,甚至死刑。你穿上金黄绸缎,没准儿立马就有人敢告你谋反,相当吓人!到了清朝,这些苛政虽然有所减缓,但基本还是延续了下来,尤其是清朝前期,老百姓的风俗习惯还是保留延续下来了。雍正二年, 同样规定了官民服饰禁令:“玄狐、**、米色、香色久经禁止官民服用。如有违者,加等治罪。”服饰在当时那个时代,不仅仅是美丽的需要,更是身份的象征。因而,不爱脂粉喜欢素雅服饰的薛宝钗在贾母眼里才“看着不像”,所谓“不像”,既是不像样,也是不像话,就是没品味没身份。
所以,袭人为了取悦宝玉,着装总是红绿不肯离身,本身就是追求身份的一种象征。而凤姐出场便是红袄绿裙,可见其风采卓然,气质不凡。在那样一个时代里,未出嫁女孩子应该打扮得娇嫩可爱,这样方能彰显其娇贵的身价,而出嫁后的年轻媳妇,则必须艳服丰妆,因为她体现的是婆家的风范面貌,若是衣着朴素简陋,那就不单是丢娘家人的脸了,连婆家的颜面也荡然无存。第五十一回中,袭人的母亲病危,回家探视,临行前,凤姐亲自检查她的衣饰:
新版《红楼梦》里,李少红要让所有的姑娘奶奶们顶着一个戏子头!
因为懒因为懒,老红楼梦里,单就凤辣子一个角色的发型就有十几个,还要搭配不同的妆面、服装、配饰,造型师密密匝匝写了一大本笔记!一堆太太**婆子丫鬟外加男角,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人生阶段去塑造外在形象,可想而知,老红楼服化道的工作量是相当巨大且细致的!
李少红接新红楼这个活儿,本来就是半路出家(原先的导演不是她),自己也不见得有多喜欢红楼梦(她自己对红楼梦的认知仅限于小时候读过的小人书),恰烂钱而已。不仅发型是统一的铜钱头,服装也统一是V字领宽袍大袖,妆面也统一是淡眉淡眼,区别只有铜钱头上戴的花不同,宽袍大袖颜色不同,口红色号不同而已。然后找一个知名造型师做排面,用“因为红楼梦没有朝代背景,只是一个虚构梦境”来掩饰怠惰的事实。
作为一个年少时期看过七遍红楼梦的人,对87版的喜爱和10版的厌恶,我都已经快要说倦了!87版红楼梦,是红楼梦影视化的能够达到的最佳水平,你能提及的缺点大多在于年代所限的技术层面!10版红楼梦,除了技术水平有所上升(这还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好处,而非新红楼自己的优点)几乎是一无是处!
搞噱头,突出自己导戏有一如既往的“李少红特色”搞噱头,突出自己导戏有一如既往的“李少红特色”。事实证明,无论是四大名著哪一版翻拍,再努力翻拍,也会落得个“经典就是经典,永远无法超越”的结论。李少红导演之前有那么多的代表作如《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叶锦添与李少红的合作已有数次,而前几回的《橘子红了》与《大明宫词》更成为令观众过目不忘的成功典范,叶锦添造型中的清冷留白与李少红剧集中的深宅寂寥感异常契合,可谓相辅相成。
单以上两部戏可以说李少红导演的戏是非常有个人特色的,而对于同样是名著的翻拍,李少红却为了挣出桎梏却最终困于桎梏。大白话来讲就是为了突出个人特色而与大众审美所拮抗,在大众看来这就是弄巧成拙。想要别出心裁没错,但搬起石头呼脸就不对了。她把李少红标签继续标在了新红楼梦上,不顾原著意境,不顾大众审美,不管符不符合历史生活,把夸张手法用于电视剧上,终究要翻车!
李少红与王扶林(原版导演)在美学追求上的不一样,后者基本属于大众审美趣味,而前者就为了“特色”而“特色”。从她对红楼梦理解的基础是小人书就着手开拍,可以看出,这部戏功利因素太多太强。新版红楼大观园中那道圆门拱墙应该出自红楼梦连环画;再看铜钱头、鱼泡眼、婴肥脸的林姑娘,活脱脱就是青年俊美的梅兰芳;那王夫人、薛姨妈的样范儿酷似老年的梅大师;再加上声声袅袅的昆腔,修修改改的戏装……所以网友戏称“聊斋红楼”“昆曲红楼说”一点都不为过。
结合昆曲元素,但过于夸张了,忽略了最基础的人文知识结合昆曲元素,但过于夸张了,忽略了最基础的人文知识。李少红导演想要利用昆曲的唯美感觉给红楼梦的拍摄添加一份古韵味。并且他们希望有别于87版红楼梦,所以对整部戏赋予了昆曲灵魂。
李少红的红楼美学出处在戏曲,新版《红楼梦》中出现的‘铜钱头’只有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使用,是一种夸张的舞台装扮,戏曲演员下台后也不用这种头饰。戏曲艺术是写意的可用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但电视剧是写实的,应该体现逼真。不管你再怎么喜欢昆曲,再怎么想表达自己的特色理解,脱离常识就是最大的谬误。从新版红楼梦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跌再跌就可以看出,背离了大众审美和人文常识的特色,不加也罢!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本在好好研读一遍的前提下都很难就理解完全,更不要说是非一手加工的小人书了。这样的基础之上就去拍它,我觉得是对它的不尊重,功利又儿戏!
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拢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判词解释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佼佼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又说:“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第五回判词“欲洁何曾洁”一首及《世难容》曲属妙玉。“洁”为不污之意,指操守清白。暗示妙玉的洁癖。八十回中,与之相关的重要情节有以下几处:
1、第十七至十八回由林之孝家的口中叙出妙玉身世来历。
2、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贾母和刘姥姥一行人到栊翠庵品茶,妙玉给贾母泡茶的水只是“旧年蠲的雨水”,单请钗、黛饮“体己茶”,宝玉随来。给他们用的水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这是妙玉第一次明出。
3、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宝玉因芦雪庵联诗被罚去栊翠庵求取红梅,并作《访妙玉乞红梅诗》。
4、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玉生日,收到妙玉署名“槛外人”的“遥叩芳辰”的笺帖。
5、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湘、黛联诗,妙玉续完。
编辑本段
妙玉的结局
妙玉的结局,后四十回和原著也是大有出入。后四十回写的是,她晚上在坐经,然后一帮贼寇,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然后把她抢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叙述,她不是这样的。有一个脂本叫靖藏本,有一条脂批,由于有的字蛀了,失落了,不太好辨认,但总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它的大意是说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意思是说,贾府抄家之后,连大观园都没收,妙玉被赶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到瓜州渡口,就在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过去叫瓜州镇,是长江北岸很重要的一个渡口,是南北交通要冲,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她到了瓜州渡口,“红颜屈从枯骨”,那就是很悲惨的死了,“岂不哀哉?”。怎么样红颜就变成白骨了呢?当然没有详细地说,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恐怕是跟“王孙公子叹无缘”有关。估计就是到了瓜州渡口这个商业城市,有一批王孙公子追求过她,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她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因为她是权势不容,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么一个人。另外一个原因,是由此引起的进一步“权势不容”。最后是她“终陷淖泥中”,或者说 “无暇白玉遭泥陷”,就是被像淖泥那样肮脏污浊的世界给吞没害死了。“风尘肮脏违心愿”,她的曲子是这样讲的。风尘肮脏,“肮脏”在这里念“kang(上)zang(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终陷淖泥中”,很污浊,陷到污浊的世道里;另外一个是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意思,就是说她最终也是不屈不挠的。但是她权势不容,可能和王孙公子有关,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污浊的黑暗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剧,是“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她曲词的词牌叫《世难容》,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世道是肯本无法容她的。不只是妙玉,在明清以来,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就说过“世人无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样,世上的人,没有能理解我,知道我的,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和妙玉一样呢?一直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曹雪芹,到今天,我们也不太理解他,“谁解其中味”,我们还在解这个味还没解出来呢。所以当时这么高的人格的“世难容”的人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妙玉这个艺术世界的艺术人物,实际上是明清以来那些比较高尚的,人格比较高超的,跟浊世有冲突的,这样一些人才的悲剧。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现在的后四十回是有许多不一样的。
结局猜测
1、关于妙玉的结局,靖本眉批有这样的提示,说她流落到“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现在后四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故事则为:第八十七回“走火入魔”,妙玉同惜春对弈,宝玉观局,又听得黛玉琴声忽变,回庵后神不守舍。第九十五回“扶乩请仙”,宝玉失玉,岫烟求妙玉扶乩寻问玉的下落。第一一二回“妙尼遭劫”,贾府被盗,众贼将妙玉劫持而去。
2、由于《红楼梦》书中所写妙玉愤世嫉俗,为社会所不容,只能带发修道,而内心不正,在“四大家族”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又为世俗所不容。结果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判词)。而《红楼梦》中“世难容”词曲为妙玉最后流落烟花巷写下最大伏笔。
3、刘心武剖析
由于《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文稿在流传过程中不幸散失,所以我们对于妙玉在《红楼梦》八十回之后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确实是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前八十回的文本,我们还是可以探究出一些关于妙玉结局的线索。
妙玉在八十回以后,将充分体现出她在贾宝玉一生当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通过对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的分析,以及对那支《世难容》曲的探讨,已经明确了的。那么,她将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再把前八十回里面妙玉的第二次正式出场探究一番。妙玉在前八十回里面是两次正面出场:一次就是在第四十一回,品茶那回;第二次就是第七十六回,她二次亮相。
第七十六回的主要角色还不是妙玉,主要的角色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在凹晶馆联诗,联到最后,出现了两句非常
有名的句子,大家都记得,一句是“寒塘渡鹤影”,一句是“冷月葬花魂”。当然有人要跟我讨论了,应该是“冷月葬诗魂”吧?在通行本里面都写成是“冷月葬诗魂”,但是在版本学的讨论当中,我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悼清风兰——妙玉
凤兮凰兮不可邀,自是碧玉琼瑶。闲榭不问空,幽梦捉月浓。自往天山住,一夜红。
廖轩静,蒸茶雨。半杯冷酒淡,一支拂尘老。有花时节两处望,问谁向他笑今宵?
清清清,樊笼不久,十年为生?
云云云,此时听谁,槛内知音?
冷冷冷,幽尘漫土,等却撩琴?
一声梅花不含泪,飞花可去槛外停?弹去胭脂,罢下娇痕。词语有惮意,来往纷。
空烟花,不晓得春里处,几处春心?莫非楼阁缓,机缘有诗为前情?妙字空少女,一边深。
怯怯环佩,依依羞裙。梅边人犹遮,户中花香隐。折梅处,扶来一风雨;望雪里,空云两晨昏。
隐士一访芳踪真,兰香麝清;玳眉不远流雨林,草幽古亭。
叹今生,一月老去半边冷,不解是否糊涂人?
愿来生,半春不惜两天成,纵是槛内亦梵铃!
冰雪冷,却欲作销魂!诗歌却,不待累玉笙!
真,真,真!
摘录的,希望有点儿用: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末尾有诗曰: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几个版本基本一致,列藏本“无矣”为“无意”。
我虽不懂诗,但读着不对劲,读不出韵味来,其中的“无”和“有”后面都是“虚”的,没有着落。
我于是突然想到:会不会是抄手抄错了?
首先,从“无矣”和“无意”上看,抄手应该是有人在旁边读着协助,字音相同,才有“无矣”和“无意”之误。但有时是自己边看边写,就会有字形上的错误,那么,我突然想到的是:
这两句诗本来是:妆晨绣夜心无埃,对月临风恨有云。
我看了几个版本,郑藏本后面是“有云”!更加坐实了这种想法,那么,可能的事实是:
有人在抄写过程中,先将“无埃”抄成“无矣”,应该是边看边写,字形相近导致错误,如郑藏本;又有人在旁边读着协助,因字音相同,“有云”变成了“有云”,如其他多数版本;后来又是字音相同,“无矣”变成了“无意”,如列藏本。
由此看来,郑藏本应更早于其他多数版本。郑藏本与其他版本差异较大也似乎说明比较早。
其次,从诗句的表达来看,“妆晨绣夜心无埃,对月临风恨有云。”就容易理解的多:日常的早晨梳妆,晚上绣花,心无尘埃,临风赏月之时怨恨云彩遮挡明月。这样的意境实在是让人神往,不觉让人自失。而“无矣”和“有之”呢?反正我没有感觉到什么意境,只是更糊涂了。而对于“无意”,无论对“有云”还是“有之”,都难让人接受,既然“无意”,何“恨”之有?又有何“恨”?而且“无意”给人的感觉很假,是有意之“无意”,而“无埃”则纯洁得多,甚至容不下遮月的云彩。
最后,从本回的内容来看,“心无埃”和“恨有云”也恰当不过。
叶锦添叶大湿设计的呗~
叶大湿发挥很不稳定,不时搞出雷人设计,李亚鹏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面黄蓉的肚兜装,杨康的兵马俑造型就是一例。
当然有了叶大湿这个雷公是不够的,最后搞成这样少不了烧红李这个对《红楼梦》谈不上丝毫理解的电母。最后新红雷梦这个大杯具就这样酿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