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主要臭味来源是硫化氢`甲烷也有一点硫化氢就是化学老师常说的臭鸡蛋味
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嗅觉测定法和GC-MS分析了不同阶段堆肥尾气的臭气浓度和恶臭化合物的种类及其排放浓度,并对不同堆肥阶段臭气浓度和恶臭物质排放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共检测到43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含硫臭气物质5种,烃类化合物22种,芳香烃类化合物11种,其它物质5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硫化氢、甲硫醇、1,3-二甲基苯和邻二甲苯与臭气浓度极显著相关(P<001),二甲二硫和对二甲苯与臭气浓度显著相关(P<005),因此在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要对这6种臭气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
关键词:厨余垃圾,堆肥,恶臭污染物,监测,控制
在北京等特大型城市,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达60%,最高可达80%以上。厨余垃圾具有含水率高、有机成分多、易腐烂、热值低、有害成分少等特点,因此,厨余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堆肥化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这样不仅可以将厨余垃圾中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物质,生产高营养价值的肥料,避免营养物质的损失,还可以减少生活垃圾的处理量和成本。然而在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由于含水率和堆体密度较高,在堆体局部厌氧区会形成恶臭分子,主要包括大量含氮、硫化合物的恶臭气体,不仅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快感,可引起人和家畜的呼吸道疾病,而且进入大气后可造成酸雨和增加自然生态系统中氮、硫的负荷。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的臭气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王新娟等研究表明沈阳分类后的有机垃圾(混有15%的其它垃圾)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臭气物质为氨气、硫化氢、甲硫醇等;Wu和Kim等发现食品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的主要恶臭物质是甲硫醚和二甲二硫。Dimitris等研究表明不同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物质不同。受生活习惯和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厨余垃圾的组成差别较大,因此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物质不尽相同。
本研究主要以北京市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作为对象,通过全面分析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排放的臭气物质,并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臭气物质的种类、排放浓度和臭气浓度的关系,明确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对臭气浓度贡献较大的臭气物质,以期为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臭气物质的监测与优先控制恶臭物质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