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申论写作技巧总结归纳
申论有没有写作技巧申论是指针对给定材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是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而出现、推行的一种新兴文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2申论写作技巧总结,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申论写作小技巧
一、总结性
申论答案,本质上都是具有总结性的词汇、短语、句子等信息和内容,个别情况除外(如要求“有理有据”“理由充分”,如一些应用文写作)。而非直接照抄、摘抄材料的具体事例。
二、简洁性
申论答题,一是用规范词语进行规范表达;二是文字表述不累赘不罗嗦,即一些修饰性词语慎用少用。
三、条理性
条理清晰绝不会是简单随意任性分条书写,不只是很多人在书中培训中所背诵的一些分类套路(如客观、内外;企业、个人等;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宣传、人才、技术、资金等),而是在对已经找到的答案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分条进行书写。
四、层次性与逻辑性
层次性指的是题目答案涉及至少两个及以上组成部分,需要在答题时体现出来。当字数比较多时,可以用分段体现,当字数较少时,可以用数字序号进行表明。
申论写作的实用方法
1、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分段合理的试卷容易让考官产生眼前一亮的愉悦感,因而先不管考生作答情况如何,卷面的印象分很重要。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字要尽量写得漂亮一点,如果觉得自己的字没法漂亮的话,写得工整一点。段理,语言要自然流畅,切忌字迹潦草、用词不当、结构紊乱等。另外,申论答题不允许使用改正纸或改正液,这是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被认定为作弊而导致低分。
2、联系材料,加工材料
申论所有作答都要紧紧围绕材料,依托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材料就是考生掌握的全部信息和内容,考生务必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避免自我发挥,不要将申论写成杂文、散文等不符合考试要求的文体。对于材料,要有些考生大段大段地照抄材料原文,是不妥的。
要学会巧妙地运用材料,考生可以运用材料中给出的数字、提到的人物,引用他们的言论、观点或行为、事迹等等。退一步讲,即使考生觉得材料哪一块写得好,想引用也不能照抄原文,要学会适当地改动,体现出对材料的思考和加工。
3、仔细审题,问啥答啥
题目怎么问考生就怎么答。在作答之前想一下这个题目要测查什么为什么出这个题出题者需要怎么答这个题多想一会,多从公务员实际工作角度考虑一下,然后再答,不要匆忙下笔。
比如说,如果第一题要求概括材料的内容,考生可能会把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原因以及影响等统统写出来,但是第二题又要求概括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如此,不仅答题内容重复,而且浪费时间。如果改正的话,也容易造成卷面不整洁的后果。
4、龙头凤尾,借助网络
对于最后的申论作文,开头与结尾尤其重要。最好能为它们打个草稿,经反复斟酌、修改、润色以后再写上去。在考前两天,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近期的申论热点及各方看法。因为临近考试时网上会有一些辅导专家对申论热点进行总结和预测,考生要做的就是拷贝下来熟识和复习。
5、字数限制,时时警惕
申论答题有字数限制,答题纸上面有字数显示。所有空格、标点全部都算,不需要自己计算。答题切忌重复罗嗦,要简单扼要、言简意赅,准确完整。第一题一般要求200字左右、后面逐次递增。
一般情况下,除了时间不够,很少有人少写,大多数人都抱有一种想法,答得越多采分点越多,其实不然,应该避免字数太多的情况。有的考生为了表述的完整,字数范围以内概括不完,或者已经到了最后的格子,句子还没有写完,于是另起一行再写,这样就给阅卷老拖沓,容易失分。
6、心理调适,克服紧张
感觉试卷很难时,不要畏难,要告诫自己:我难,别人也难;感觉试卷容易时,不要轻视,要提醒自己:我易,别人也很易。“战略上藐视试题”,以增强自信;“战术上重视试题”,以减少失误。
考试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很熟悉的事例,有一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心理学中称之为“舌尖效应”。“舌尖效应”在考试这种情绪紧张的时刻尤为明显。对付“舌尖效应”的办法就是在心理上放松,或者先看看别的题再回过头来思考,也许会恍然大悟。
7、理清材料思想,明确写作立意
写作首先要看懂材料给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题目要求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些分析从而确立此次写作的思路线和中心立意。一般在题干中可以找出关键词,明确所给信息,浏览材料找出总论点和各个小分论点,理清材料文章思路递进,结合所找关键词和中心论点进行总结和提升立意,充分加载在自己即将写的文章中,或标题中。
8、文章开头并不难,掌握方法是关键
开头首段切忌内容过长,一般在100字左右为佳,内容要突出总论点并引出中心思想,文字流畅不啰嗦自然引出第二段的分论点和例证,内容贴切材料不浮夸,可以采用名句好词或者引用等手法,但一定要简介、明确。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写作手法:
(1、概括式手法:概括主要问题+分析原因+观点,即根据材料总结概括出材料中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评判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最后一句一般都是总论点,提出整篇文章的思想。
(2、事件结合手法:围绕文章材料中提到的热点事件进行简单介绍,再加以分析和观点,即对于主题要求的相关事件和热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自觉熟练地将这种储备应用在文章写作之中,做到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旁征博引。
(3、引用手法:名言+材料分析+观点,即先引用一些古文、文言文、名人名句等引出材料主题,根据引用结合分析主要中心思想,此处做简单的分析就好,最后,加以自己的观点进行总论分析。
(4、转折深入手法:好现象+问题+分析问题+观点,既要欲扬先抑,先把高立意的道理和思想放出来,再转折分析现今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最后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引出总论点和下文分论点。
9、内容的修葺,胜于辞藻的华丽
一般来说,一千多字的论文里都至少有七百多字是在描述分论点,同时分论点需要做到:
(1、论证方式丰富,例如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引用原理效应、引用名言、引用政策等等;
(2、论证有效,让分论点和总论点里的关键词成为文章中的高频词;
(3、逻辑清晰,用语要简洁清晰不重复啰嗦,做到精准深入直切要点;
10、结尾是文章写作的提升,也是阅卷老师最青睐的文段
结尾写作要做到简洁精炼,总论深刻,突出中心思想,切忌冗长繁杂,但也要做到不仓促,首先不能字数过少,与开头字数相仿即可;其次一定要出现总论点,与开头呼应,使文章更完整;最后最好能出现引用,使结尾更有文采。
一般可以建议分如下的几种格式来写:
(1、总结提升,结尾内容可以回扣总论点和分论点,突出强调,是的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有力度。
(2、使用多种手法,更显强调效应,例如排比句,比喻句,引用手法等。
11、瞻前顾后,坚持到底
要重视申论前几道题目的发挥。很多考生将最多的精力放在最后一篇分值最高的大作文上,但事实上,考生拉开分值的往往是在前面几道题目上,因为这些题目评分更为客观可操作,而最后一题给分会相对集中,得分率也相对较低。无论上午的行测难度多大,答得多么不好,考生都要坚持继续考申论,每年的考试实践证明,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努力走完最后一步,就有可能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凡事贵在坚持,既然考生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走进了考场,就应该坚持到底。
申论人物素材
马善祥:民需要的基层干部
人物事迹
一个进入了国考申论命题的“男人”;
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原调研员,人称“老马”;
任基层调解员,从事基层工作30多年;
甘当“出气筒”,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000多件,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CCTV2021年度法治人物。
人物精神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敢于担当、干事创业;恪尽职守、敬业奉献。
可应用的主题
基层治理、爱岗敬业、努力创业、人生价值、民生服务、行政执法等。
李离:以身殉法
人物事迹
春秋时期晋国官员。
在案件的审理中因错判而枉杀一人,愤而请求以死抵罪。
领导(晋文公)表示:“官职贵贱不一,刑罚轻重有别。这事是你手下人的过失,不是你的错。”
李离不同意:“我是长官,不曾把官位、官俸让给下属,却把罪责推给他们,没有这种道理”
于是拒绝了赦令,伏剑身亡。
人物精神
李离伏剑,为法而然;不推脱责任;敢于正视错误。
可应用的主题
秉公执法、勇于担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话题。
张释之:太子爷头上动土
人物事迹
西汉法学家,法官。
话说当年老张任公车令,掌宫南阙门(司马门)。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和梁王开着豪车准备进宫。却被“交警”老张给“靠边停车”了!理由是“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违反了宫卫令”。
同事们提醒他:“小刘是以后的老大,你晓得不啦”
老张不为所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让人家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也就罢了,老张还给老刘打小报告——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搞得老刘只好脱帽赔罪、亲自保释,太后亲自下达特赦令(表示原谅了小刘),事情才得以解决。
人物精神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讲原则。
可应用的主题
依法治国、公平正直、不畏强权等话题。
李元纮(hong):“南山铁案”代言人
人物事迹
唐朝宰相。
话说著名的太平公主和一个和尚产生了纠纷——抢一个大石磨!
两人你来我往,各不相让,于是决定走法律程序!
公主心想,姐还怕和你打官司文武百官哪个不是溜须拍马逢迎我
怎料判案的雍州司户李元纮是个“钢铁直男”,完全不顾上司眼神的疯狂来电,一审依实情判了和尚赢,二审维持原判!
这还不够,人家还diss领导:“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从此就有了“南山铁案”这一专有名词——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人物精神
不畏强权,依法行政,执法如山。
可应用的主题
依法治国、秉公执法、维护正义、不畏强权等话题。
2021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比较好的结尾方式有:
1、对策式结尾
思路:主题词对策+回扣总/分论点+适当引申发挥
2、意义式结尾
思路:主题词意义+回扣总/分论点+适当引申发挥
3、引言式结尾
思路:名言警句+核心话题词重要性+回扣分论点+适当引申发挥
4、排比式结尾
思路:排比句+回扣总分/论点+适当引申发挥
想要写好一篇申论文章,需要从一篇文章的多个结构出发。好的结尾能够对全文进行总结升华,抓住考官的眼球。
扩展资料:
2021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常见四句话写完开头:
1第一句话:点明主题
2第二句话:描述现状(问题、成绩……)
3第三句话:分析现状(将主题与观点挂钩)
4第四句话:亮明观点(亮明总论点/分论点)
申论开头写作难点:
难点一:万事开头难,开头的开头更难,开头第一句话不会写。
难点二:逻辑有断层,开头的逻辑不连贯。
最近,“骨感”一词在理论界流传开来。理论如何不“骨感”如何适度减少那么多的“条条”、那么多的“框框”引人深思。
理论是思想逻辑。理论把思想条理化逻辑化。只要是思想、在“思想”,思想之花自然绽放,思想之光自然照亮,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条条框框”主要是归纳整理,为“思想”做基础工作,被命名为“材料”,近乎“技”而非“道”。“写”理论即“写”思想、“写”道理,并不只是“写材料”。思想的冶炼要对归纳整理的或“材料”进行扬弃、提炼、升华,再扬弃、再提炼、再升华,有蒸蒸馏水那样的过程。“写材料”没这么复杂。思想有三层境界:有点思想、富于思想、创新思想。理论因有点思想而闪亮,哪怕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也能使一篇文章熠熠生辉,或流传久远;因富于思想而不“骨感”,甚至“富态”丰满;因创新思想而凸显伟岸和美感。
理论是实践逻辑。理论的真理性往往靠科学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则依赖社会实践。正确的道路、正确的纲领、正确的方针、正确的决定,都由社会实践赋予理论。这使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必然,理论与现实交流、与实践对话成为应然。只是从经典到经典,从书本到书本,从文件到文件,从概念排序到范畴整合,从造句到造越来越多的排比句,文章显现腾挪位移的坚韧态度和“聪明劲”,难以产生洞彻实践的准见、洞见和远见;不“望闻问切”时代问题,不会体现当今半丁点的实践精神,有关实践的话语体系只能被“悬搁”。实践是那样的无比富饶;问题是矛盾的溢出,有些矛盾推动社会滚滚向前;实践精神如水蒸气那样四处洋溢。理论将实践、实践中的问题尤其实践精神演绎出来,生动直观、生气蓬勃的局面得以呈现。
理论是历史逻辑。理论的“大脑”总在“思想”中,“两眼”注视着实践,“双脚”则站立在历史这厚实大地上。理论因历史而有“史论结合”,有合规律合目的的宽广深远平台,有经验教训、典故掌故、名言警句牵引阅读。中国古代理论形态属“夹叙夹议”型,思想从历史叙事中自然流淌,人们从欣赏散文乃至美文中接受思想。上世纪50年代学苏联理论,连同“以论带史”一并消化吸收,流布至今。80年代以来,有人学欧美“论从史出”,尚未形成范式;倒让逻辑占主导,进入历史缺席的玄学。现在,更有甚者,只有理论条条而无半点历史“作料”或“调料”,有纲无目、有骨无肉,让人触摸不到历史感,结果只能让人拒绝品尝理论滋味,不管它是“莫斯科大餐”还是“肯德基”。理论总是从历史具象中抽象而来,因体认古今而不失大地,因体验古今而不“骨感”。
理论是“我”的逻辑。理论包括原理、规律、原则,追求“无我”境界,不可“无我”撰述。拿常见的“是”来说,有“无我”之“是”,有“有我”之“是”。“无我”之“是”,对“是”从何来、所在何处、由何种条件决定、内涵外延、此时此刻如何、向何处延伸做深入研究,形成“是”这个判断,或“是”字句这样的判断句。解析这“是”,需要“有我”之“是”,把握他人为何如何领会这“是”,主张并推广这“是”,再想想我为啥和怎样理解这“是”,书写“我”领悟之“是”,本地区本行业或本专业本课题理解之“是”。“是”与“事”通、事理交融,“是”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文章当有血有肉、有神有采。
人世间,哪有千人一面。有人端庄,有人骨感,有人丰满,先天赋予,后天塑造,不可一概而论。理论亦然。一个时代的理论过于“骨感”,如同一个时代的文艺过于“娱乐”,那就是时代症、流行病。愿我们时代的“理论”也照照镜、治治病,充满思想,充盈实践精神,充实历史感,丰富、丰满、“风姿绰约”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