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读书要多读,取其中精华有用的,不要随便用其中不好的部分。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创作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核心价值
《随园诗话》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
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2020616 佳豫
日经第426篇(子罕第九)
经典原文: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我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但是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跪拜。”
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要死守着过去的礼节不放,而是要与时俱进,还要看礼节是否合乎道义。
这里说到布的改革,就好比我们用的纸一样,以前是用木浆,现在用秸秆。秸秆跟木浆比起来成本要低很多,但是他的质量也没有变的很差。如果说选择哪个都可以,同时又没有违反大的原则,那这就叫无伤大雅。
我们说,君子处世,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就是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想到是否符合礼,符合仁义。
如果不符合,那就要克己复礼,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在做违礼之事,自己还是要坚守正道,守死善道,绝不同流合污。
所以,这里对于礼是不可以将就随便的,孔子认为还是要坚持原则的。
我们说,要做就做一条活鱼,因为活鱼有自己的思想,会选择逆流而上,只有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孔子作为那个时代相对来说受推崇的大圣人,那他如何来引导社会呢?他就是用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又不古板来引领大家。
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不是一味的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去合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
孔子认为跪拜问题涉及的是关乎礼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很多人会说,都已经21世纪了,学习古经典还有用吗?里面也有很多不合时宜的东西。
没有读过的人则更是带着批判主义色彩,觉得是老法的东西,不值得一看。
其实,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它就是在于流传千年自然读来有滋有味,自然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脉络,它的存在有一定的意义,是自然的规律,破不了。
我们说,学习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按部就班,不是全部拿来主义。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论是礼节也好,经典也好,古文也好,我们都要用道义和良知作为标准来挑选适合自己的。
题库内容:
精华:事物 最好 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 东西 ,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 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 眼光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近义词: 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意思:
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详细解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音qǔ qí jīng huá qù qí zāo pò
同义词:去粗取精,取精用宏
意思: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扩展资料:
解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拼音:qǔ qí jīng huá qù qí zāo pò
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
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
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