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的精华和糟粕中的标准是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的精华和糟粕中的标准是什么?,第1张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好处,符合公序良俗,对人民美好生活有推动作用的就是“精华”文化,反之则是文化中需要摒弃的糟粕。

自炎黄时期开始,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社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说流派在诸侯国大放光彩。后来秦朝统一六国,确定法家为正统学说,开始焚书坑儒。秦始皇的这一举动对其他流派的学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又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文化几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达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儒家文化“独领风骚”。

因此,我们今天所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糟粕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儒家文化中的好、坏部分。像儒家文化中强调孝顺、家和万事兴和家国观念的文化就是精华,因为它对人民的幸福生活起推动作用,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举个例子,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家庭”文化的推广就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起积极作用。

至于儒家文化中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强调人的阶级性,这些都是糟粕,是需要摒弃的。在封建王朝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儒家推出一系列玄学诸如天人感应等。他们大力宣传人的阶级性,宣传君王是真龙天子,君权神授,天生与普通人不同,是代天牧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我们都知道,所谓真龙天子,不过是掌握权力的普通人罢了。还有传统文化中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是谬论。

经过实践证明,男女平等和女子能顶半边天的正确理论早已深入人心,男、女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源于鲁迅的《拿来主义》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意为取长补短。

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含英咀华

成语解释: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举例说明:

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

去粗取精

释义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比喻读书吸收其精华

及时止损,何其重要。

世界很大,经历的却很多少。

每个人,不可能所有的事都经历,

俗语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你的空间,总有不断地外延

任何一个环境,都不是孤立存在,

都有触角的外延面。

在一个环境中,待的时间越长,

游戏规则就明白的越透彻,

外延面也就越宽。

这些衍生出来的外延,

有时需要我们花时间,花精力

好好去研究一番,

美其名曰: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眼界与思路,

但是环境跟外延面总有捆束,

这个时候如何华丽转身,

那是另一番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87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