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兰剑客
嵇康,字叔夜,别号嵇中散、嵇生、嵇公,魏朝时任中散大夫。生于224年,卒于263年,一说生于223年,卒于262年,谯国铚县(即今安微濉溪县)人,“竹林七贤”之一,为“竹林七贤”的发起者和精神领袖,此人 博览群书,精通音律,有《声无哀乐论》音乐理论传世。还擅长玄学,开创玄学新风。信仰老庄,于名利十分淡泊。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山涛赞他:“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可见嵇康应该是美貌加气质型的人。
嵇康与山涛交厚,契若金兰,一日,嵇康与阮籍到山涛家做客,山涛妻让山涛留二人在家过夜,置办酒肉款待,想看看被丈夫特别看重的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在三人清谈的时候,“穿墉(墙)以视之,达旦忘返”。可见嵇康名不虚传。
嵇康特立独行,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又不幸生于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之时,对司马氏的统治颇为不满。而好友山涛没有经受住荣华富贵的诱惑,为司马氏所用,先是担任主管官吏任免的官员,后来升任散骑常待,于是推荐嵇康代替他之前的职位。嵇康觉得山涛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给山涛,表示要与山涛绝交,这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有官不做靠什么为生呢各有各得活法,他宁愿开一个铁匠铺,以打铁谋生活。
嵇康生活的时代,有些魏晋名士为了表示对世俗的反抗,做出各种高傲的行为,乃至形成一股风气。嵇康也是这样的,对于自己不愿待见的人直接不搭理,因此往往开罪小人。书法家钟鹞的小儿子钟会少有令誉,因善于应答,为时人所知,他的父亲带他和他的哥哥钟毓去见魏文帝,钟毓紧张得汗流满面,而钟会却镇定自若,魏文帝问钟毓为何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又问钟会为何不出汗,钟会答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其聪敏机变大致如此。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成年后却气量狭窄,谁要是得罪他,可是要小命儿不保的。钟会为司马氏收买,服务于司马氏政权。当时嵇康的名气太大了,钟会闻其名不见其人,感到好奇,于是邀请当时的贤俊之士一起去寻找嵇康。钟会找到嵇康的时候,嵇康正在一棵大树下打铁,向子期(即向秀)在旁边拉风箱为之鼓风。钟会在一旁看了许久,嵇康都没抬头看他,也没和他说一句话,钟会只好识趣地离开。钟会动身离开时,嵇康却抛给他一句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答:“闻所门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自此仇隙大构。
后嵇康在调停好友吕安吕巽兄弟矛盾时被钟会在司马昭面前顺便进了几句谗言,又因为嵇康拒绝司马氏笼络,本来就将司马昭得罪了,于是司马昭下令将嵇康与吕安一块儿处死。嵇康不为自己申辩一言,从容赴死,临刑之时,神色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一曲,弹完后说:“袁孝尼曾经请求向我学习弹奏此散,我吝惜它,坚决不同意,看来从今以后《广陵散》要失传了。”当时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嵇康为师,司马昭不许,决然杀死了嵇康,一代英才从此弃了人寰,司马昭不久就后悔了。 嵇康一死,“竹林七贤”也从此散了。
嵇康死之前,将儿子托咐给前好友山涛,可见嵇康之爱子,不愿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山涛不是钟会,嵇康自然明白。嵇康被诛后,山涛举荐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嵇绍犹豫不决,与山涛商量到底要不要出任,山涛说:“我为你考虑很久了,天地四时尚且有变化,何况人呢?”意思是要他懂权变,识时务。我想嵇绍应该是接受了,嵇康若泉下有知,大概也不会反对吧。
简介本典出自《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晋•王子年《拾遗记》亦载及。相传: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悲思不已,于是赋《落叶哀蝉》之曲以来悼念她。
出典《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其辞曰:‘……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唐·颜师古注:“桂枝芳香,亦喻夫人也。”
晋•王嘉《拾遗记》卷五:“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时日已西倾,凉风激水,女伶歌声甚遒,因赋《落叶哀蝉》之曲,曰:‘罗袂兮无声,玉 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局。望彼美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字’。”
注:
思怀:思念。
往者:以往,过去,此指去世。
女伶:善于歌舞的宫女。
激水:犹言击水。
甚遒:指歌声很高,响亮。
罗袂:衣袖。
玉 :玉阶,指皇宫的宫阶。
余心:我心。
〖释义〗汉武帝赋《落叶哀蝉》之曲以伤悼李夫人,并以“桂枝落而销亡”句以比喻李夫人之死。后诗文中常见的“哀蝉曲破”、“桂销亡”、“赋哀蝉”、“哀蝉落叶”、“桂枝销亡”等用曲均本此而来,诗文中引用,借指男子丧偶,但多指有德望的人死去,亦用用作咏写落叶以及蝉之凄凉的叫声的典实,咏写秋景的诗文也为常用之典实;又由于汉武赋中有“秋气潜以凄泪兮”句,故诗文中所见之“汉武赋秋风”这一用典即指汉武帝赋《落叶哀蝉》曲这件事。
哀蝉曲破清·蒋春霖《渡江云》词:“但听得哀蝉曲破,树树总斜阳。”
哀蝉诔清·吴伟业《清凉山赞佛》诗:“稼华即修夜,痛入哀蝉诔。”
哀蝉句清·张埙《蝶恋花·灌瓜铺闻蝉》词:“五色瓜田,不管哀蝉句。”
哀蝉谱清·顾 《水龙吟》词:“待消得他几叠,琴丝宛转,写成哀蝉谱。”
谱哀蝉清·王昶《台城路》词:“拟谱哀蝉,好同弦外语。”后有作者小字注语云:“时方悼亡。”
哀蝉调清·朱云翔《霜叶飞·落叶》词:“茂陵风雨自年年,賸有哀蝉调,盼不见、枯肠腐草。”
哀蝉赋清·钱谦益《永和宫词》诗:“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一二集卷二《湘烟小录·旧题影梅庵传寄金缕曲一词……》:“待劈生绡描不尽,叠长歌,聊当樽前哭,哀蝉赋、倩谁录。”
赋哀蝉清·周之琦《高阳台·汉茂陵》词:“神君帐里知何语,但返魂香烬,枉赋哀蝉。”清·江昱《高阳台·悼亡》词:“岂料情多,凄凉也赋哀蝉。”
哀蝉曲清·高珩《临江仙》词:“蘅芜好梦有遗香,哀蝉新曲咽,罗袂夜来霜。”清·叶之溶《一叶落·哭兄待堂》词六:“华年似水流,泠泠哀蝉曲,哀蝉曲,夜笛吹寒玉。”清·张笃庆《秋叶》诗:“汉宫听哀蝉曲,阵阵清霜下干井烂。”清·王陶《大酺·过张晴峰故居感赋》词:“首朋徒减,抽社稿、片香团玉,都分付、哀蝉曲。”清·忆昭虔《霖叶飞·落叶》词:“休问往日昆池,哀蝉曲声里,怨曲曾为秋老。”按:据《拾遗记》中记,武帝赋《哀蝉》曲时,正在凿昆明池,故此言及“昆池”。
哀蝉落叶曲清·黄景仁《探芳信》词:“哀蝉回心落叶曲, 漏防鹦鹉,断愁肠,多少年时情绪。”
哀蝉落叶明·屈大均《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欲托哀蝉落叶,为传此,魂梦氤氲。”明·计南阳《凤凰台上忆吹箫·悼往》词:“听哀蝉落叶,雨点红沟,犹记竹窗夜静,春灯里、金剪悠悠。”明·徐釚《孤鸾·为尤悔庵悼亡》词:“回头玉河春暖,又看看、芳菲时节,吟取哀蝉落叶,增几茎华发。”清·董元恺《氐州第一·秋感》词:“乱竹敲风,哀蝉落叶,半亩烟霞生计。”清·洪升《长生殿》第四九出:“黯黯愁难释,绵绵病转成,哀蝉将落叶,一种为伤情。”清·陈燮《好事近·玉山道中》词:“哀蝉落叶一声声,销魂黯无语。”清·王韵梅《满庭芳·白秋海棠》词:“听到哀蝉落叶,凄凉地、淡捐红情。”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一二集卷二《湘烟小录·奉题郎玉兄湘烟小录后》:“走马应官去蓟门,哀蝉落叶总销魂。”又第十五集卷二《十洲春语序》:“况乃哀蝉落叶,潘安仁长簟吟切;骏马踏花,裴思谦名笺写未。”陆士谔《清朝秘史》第一0九回:“宫井不波风露冷,哀蝉落叶夜招魂。”
落叶哀蝉清·彭桂《秋思耗·甲辰别扬州感赋》词:“又落叶哀蝉,兴亡往事,故向西风落照,许多分说。”清·姚尚桂《百字令·中秋前二日作》词:“落叶翻阶,哀蝉到枕,午梦惊回后。”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十二集卷二《湘烟小录·紫湘主人仙逝金陵行馆……》:“朝云诔,络秀名,看宜称鸾笺,留得檀奴咏。鸳情更向莲台证,落叶哀蝉不须听,红牙代谱相思怜。”又第一七集卷四《粉墨丛谈附录》:“可叹是落叶哀蝉,托商调悲嘶清露,怕瘦尽腰支,衰柳西风无绪。”
哀蝉明·何采《水调歌头·中元为两先人两室人两副室礼忏》词:“操孤鸾,弹别鹄,咽哀蝉,愁恨种得几许?引蔓满心田。”清·朱祖谋《声声慢》词:“寒信急,又神宫凄,分付哀蝉。”清·姜藻《台城路·饮载勉秦淮客舍闻歌有感》词:“齐院金莲,陈宫玉树,几度哀蝉残照。”清·任安上《金缕曲·悼史补堂即用其辞世诗韵》词:“从此秋风秋雨夕,有哀蝉、泣露君知未。”清·赵怀玉《南浦·次韵题徐尚之刺史挽词》诗:“丹桂销亡尽,青松哀更多。”
桂消亡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十回:“不齿之精神,瞀乱颇同宋玉;无聊之言语,蹇吃更甚扬雄。桂欲消亡,桐真半死。值此离别之时,一鞭残照,几阵归鸦,更觉面热心寒,魂销骨化。”
桂枝亡南朝·梁·沈约《携手曲》诗:“—冠且容裔,岂吝桂枝亡。”
桂枝销亡南朝·梁·沈约《解佩去朝市》诗:“曲池无复处,桂枝亦销亡。”唐·骆宾王《帝京篇》诗:“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桂枝折唐·张籍《杂怨》诗:“切切重切切,秋风桂枝折。人当少年嫁,我当少年别。”
汉武赋秋风明·屠隆《彩毫记》第六出:“赋秋风才凌汉武,咏齐纨思比班妤。”
汉武悼李夫人费只园《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第八回:“澹心颜找室曰:‘佳侠含光’,用着汉武悼李夫人的故事。”
清代《清稗类钞》记载道:“某尚书丰仪绝美,妆饰亦趋时,每出,同腰带必缀以槟榔荷包、镜扇、四喜,平金诸袋,一扣必缀以时表练条、红绿坠、剔牙签诸件,胸藏雪茄烟盒及墨水、铅铁各笔、象皮图书、帐簿、手套、金刚钻戒指、羊脂扳指、汉玉风藤等镯。统计一身所佩,不下二十余种之多。”由此可见,中国配饰种类非常庞杂,按照佩戴方式可以分为头饰、颈饰、手饰、腰饰等四种。按照质地材料,也可分为金属、织绣、竹木、宝玉石、牙角等五大类。
而玉文化在人类社会演变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早期的巫玉、神玉,再到王玉,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高统治阶级的装饰物等级。直到世俗化用玉开始流行,玉的社会功能才逐渐成从统治阶级,走向平民百姓家。“以玉比德、君子佩玉、无故玉不去身”,在中国古人印象中,玉一直与君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喜欢玉的人说“玉有五德”,又说它有“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的功能,
周汝昌先生曾说过:“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读《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谈及红楼梦中玉配饰文化,无疑也是玉配饰文化中的精华。
红楼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清乾隆时玉制品繁多,最知名的玉制品莫过于玉山子代表作,御制碧玉雕“马远四皓图”山子,碧玉质,呈长方三角形。一面雕商山四皓图,另一面乾隆帝“题马远四皓图”。
(马远四皓图,图源网络)
玉佩饰——通灵宝玉
今天所谈主题原是红楼梦一书,就不得不提到作品的主人公,贾宝玉。而不仅是主人公的名字以玉命名,甄宝玉、妙玉、林黛玉、红玉、玉钏儿、蒋玉函、玉官,等等,以玉为名的人物众多。对于全文的核心人物,不仅以玉为名,《红楼梦》第二回便说道“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宝玉。”还给他设计了一块通灵宝玉作为识别物。可见作者对玉一物的热爱。
《红楼梦》第八回又提到:“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按照我国对玉的划分,翡翠、软玉、石英质玉石、蛇纹石玉、甚至绿松石,都包括在我国传统玉的范围内。但是按照《红楼梦》第八回对玉的描写,如把“灿若明霞”理解为宝石本身的光彩,单就通灵宝玉身上“五色花纹”来分析,通灵宝玉应属于翡翠,翡翠中的“翡”,指的是各种深浅的红色、**翡翠,颜色绚丽,且翡翠颜色丰富,在同一块翡翠上往往会出现多种颜色和颜色不均的现象,呈现出各种色彩。如冰种翡翠中同时出现黄、绿、红、紫四种色彩,略加深浅,也可符合文中“五色花纹缠护”的描写。
(冰种翡翠飘花图源网络)
这块宝玉,原本只是一块普通石头,经过一僧一道法术点化,才成为文中落入宝玉囊中的通灵宝玉。平常之物更需要如僧道这般神乎其技的制作,才能成为生活中的美好之物。
如谈及和非遗的关系,通灵宝玉的五色花纹不由得令人联想起安徽省界首市的界首彩陶,光泽雅致,花纹古朴,令人称奇。解放前,淮河中游一带盛行嫁娶之时女方必陪嫁一件界首彩陶的习俗,圆形陶坛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鹊、莲花鲤鱼等图案。说是彩陶,其实同通灵宝玉差不多,颜色只少不多——陶胎窑烧后呈赭红色,配饰翠绿和土黄釉色,形成三彩釉色,故此又称为三彩刻花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