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 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浓墨加水调之。
2.浓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燥者。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
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
5.泼墨:全用湿墨泼纸画成,单层墨色变化,苍茫淋漓,而无笔痕。
6.破墨:在画末乾之际,以浓墨或淡墨补笔;不同墨色互相渗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韵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7.积墨:由淡墨开始,层层积叠,但明暗不同层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杂,而是层次分明。
8.飞墨:在轮廓内部皴後,用浓淡墨烘染绢背。
9.搭墨:毛笔调淡墨後,以笔尖复沾浓墨,下笔即有浓淡效
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二.五色六彩
1.五色:乾、黑、浓、淡、湿。
前水墨画、水墨画和后水墨画,既是中国主流绘画的历时态表现方式,同时也处在共时态的不断互渗之中。尤其是当今这个中西并协、古今杂陈的多元化时代,水墨画和后水墨画与其说是两个先后相继的阶段,不如说是同一艺术事业中的两种彼此相携的活动,因为正是相互补充的不同变态,壮大和延长着该艺术表现方式的生命力。
水墨画是中国美术史的独特产物,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墨绘,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线描,再到晋唐宋元异彩纷呈的屏扇卷轴,可以看到水墨画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清晰轨迹。它作为中国人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一种重要而独到的方式,作为中国人承载其观念意义的形式结构自律化发展的结果,作为中国人赖以休养生息的文化传统楔入现实情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建构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为世界美术的多元格局提供了自立和自足的一极,而且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文化品格,渗透于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血液中。
当然,上述过于概括的叙述,其实混淆了水墨画与中国画、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之间的重大区别。
如果把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绘画形态称为中国画,那么,水墨画仅仅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在上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岁月里,水墨画一直都是指用纯水墨或辅以淡彩制作的中国画。随着西方油画、水彩画等外来画种逐渐普及中国大地,以及中国画本身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求,水墨画在一些场合被用来指称中国画。水墨画外延的扩大,一方面顺应了画种称谓上的平行性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民族绘画的现代形式探索,用媒材的物质规定性,来约简过于庞大、模糊和精神价值化的中国画内涵,对于该画种的从事者减轻历史压力、摆脱习惯心态和楔入现实情境,具有不容忽视的优越性。这也许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个画种的水墨画概念日趋流行并且更多地为年轻人所接受的内在原因。
与水墨画概念的变异相联系,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化倾向也逐渐纠缠到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思维与理论思维之中。当人们摆脱了中国画存亡之争的阴影,共同从水墨画作为一个画种的意义上获得前进的动力时,忽然发现面临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个是由特定的行动规则和表达方式、特定的学科意识和理性精神、特定的文化品味和人文内涵所领引的话语系统,需要当事人站在前人肩膀上攀援新的高度;而另一个,则把水墨画理解为一种不同于油画、版画、水彩和水粉的媒材构成,一种为中国文化所孕育、为中华民族所擅长的思维与操作方式,因此完全可以不受拘束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奔向新的自由和新的可能性。于是,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分野、互动和交叉,构成了当代水墨画坛的纷繁景观。
鉴于以水墨画为概念依托的绘画艺术蕴含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巨大变化乃至质的不同,为了下文的顺利展开,有必要为之增设特指的前缀——前水墨画、水墨画、后水墨画。
在水墨画的学科特征尚未确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代表画家尚未涌现之前的中国绘画形态,我们将之统称为前水墨画。从现存材料看,唐以前的绘画史亦即前水墨画史,尽管水墨作为一种绘画媒材已被广泛使用,纯水墨制作的绘画作品也不乏其例,但那只能算是水墨画的前奏曲,随着王维和张璪的破墨山水、荆浩和徐熙的笔墨构成、董源和米芾的图式趣味相继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角,水墨画时代的帷幕才被正式拉开。
有趣的现象是,水墨画家往往与文人画家相重合,水墨画史的盛衰与文人画史的荣枯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宋元之后,文人艺术家居于主流地位,从元四家、董其昌、徐渭、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和黄宾虹,都以文人画家的素养支撑着水墨画艺术的高度成就。画品的人格化、画艺的人本化、画家的文人化过程,将水墨画锻造成一种融汇诗书、涵泳情怀、讲究形式趣味的精英艺术,而在民间彩绘、宫廷院体等诸多绘画形态的映衬下,代表着中华民族绘画的最大特性和最高水平。
水墨画需要的工具材料如下:
一、笔
笔能将墨的神韵最好的发挥出来。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
二、墨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墨的分类:
1、根据墨的深浅层次,可分为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2、根据墨的材料,可分为“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漆烟是用国漆作燃料,燃烧后的烟垢加胶加工而制作成的。
三、纸
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
四、砚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
扩展资料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用墨要整体,一般讲,“浓破淡”较融合,而“淡破浓”由于生宣纸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尤其是浓墨八成干时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这样,先画的就比较清晰。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效果。
参考资料-水墨画 (中国画)
57自学网用Photoshop制作古风效果:
用Photoshop制作古风效果!首先上来的第一件事是裁剪,当然,还是根据不同具体分析,如果你用的素材觉得不用裁剪也是可以的,这个没限制没要求。镇楼图我是给弄成横的了,现在,裁剪成竖着的了
本身比较暗,这里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色,给提亮了,提亮的方法很多种,在这里,我用的是曲线,这是最简单粗暴的了有木有
然后ctrl,shift,alt,E 盖印图层,这个是快捷键。图层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分层做,如果哪一步做错了还可以补救,所以我特喜欢盖印图层,好吧,也许这是个强迫症……做一下盖印一下……
我盖印了两个图层,然后在图层2,把他的图层模式改为滤色,发现他更亮了有木有~好吧,步骤不是死的,我只是在调整原素材而已,让他亮起来,而不是灰
暗的看不出原来的色,如果想精细的调色,切记不要像楼楼这么简单粗暴,因为想转成古风,就像画的那样,所以我这里没有管他特别精细的小细节,真正的调色,
小细节都不能放过的说
好嘞,继续盖印图层,楼楼这个爪子又盖印了俩,估计你们跟楼楼的图层名称也是不一样了,有的小伙伴可能分不清了,打个比方,你们不一定叫这个名字,新
盖印的图层叫A和B,B在A的上面,咱们把图层B的图层模式改成亮光。其实不一定非要是亮光,其他的也可以,自己根据喜好多试试。
弄完之后,就要给他做个背景,新建图层,填充一个纯色,这里自己看着填充一个喜欢的颜色就好,然后选择,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大小不用特别大,为的是给他一个质感而已,比如我用了4,这个不固定,不建议你参考数值,只建议你参考自己的素材去做
这基本就做好了,也可以加自己喜欢的诗句什么的哦~
这基本就是完成了,不过小伙伴们注意,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这么做,要不同不同分析,我也试过其他的图,有的还是有差异的,所以不要哪步做的一样
但是效果不同就跑来找楼楼,素材不同,效果不同。只教方法,不要死记过程。PS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希望对他感兴趣的能够坚持学习下去。
以上是用Photoshop制作古风效果的全部内容 附件为视频教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