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金元宝和银元宝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材质、颜色、价格和用途。
1 材质:金元宝是由黄金、千足金或纯金铸造,而银元宝是由白银、999银或纯银铸造。
2 颜色:金元宝呈现金**,而银元宝呈现银白色。
3 价格:金元宝的价格较高,而银元宝的价格相对适中。
4 用途:在游戏《问道》中,金元宝可以购买任何物品,而银元宝可以购买所有道具,但购买的道具会被绑定。
总的来说,烧金元宝和银元宝在上述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选择使用哪种元宝,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来决定。
1、要在路边,人少的地方
人们在烧纸的时候,一般选择的地方也是非常的讲究的。所以将金元宝做为烧纸祭祀的话,都要选择在路边的,尤其是车少人少的地方,这样的话,就会容易通向冥界的,这样那些已逝的亲人也是很容易收到的。如果选择在人多车多的话,就会阻碍通往的路了。
2、要提前烧几张
一般在烧纸的时候,需要记住的是要事先烧几张,打发那些游魂,这样的话对于接下来的祭祀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会发现很顺利的。若不是如此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突发的现状了,而且整个祭祀的过程也是会大大收到影响的,所以一定要千万记住这一点。
3、圈地画圈不能缺
人们在祭祀烧纸的时候,一般都是一圈一人的,在祭祀的时候,要围地画圈的,而且不能有缺口,这样不然的话就会有外来的野魂影响了。在烧纸的时候还要默念已逝亲人的名字,这样他们才会收到烧到的金元宝,以防会被其他野魂抢走,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4、要全部烧掉
对于祭祀烧金元宝的话,一定完全的烧光,不能留有一点参残余,不然的话,就会影响祭祀的效果了。而且也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如果把已逝亲人惹恼了,估计以后得日子就会很难熬啦,而且会很不顺利的。所以说要想让自己顺顺利利就要全部烧掉了,一点不能留。
5、要一张张烧
祭祀的时候一定要带有一片诚心的哦,千万不要因为图省事,而把所有的金元宝烧纸一次性的烧掉,这样的话反而会让祭祀的效果非常的差。所以要一张一张的烧,这样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尊敬了,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诚心了,所以以后的运势也是会很好的。
金玉良缘
金元宝
演员 霍建华
金元宝衔着银匙出生,拥有显贵家世;在贵族中也拥有超然的地位,表面孤高自傲,实际上他有着一颗柔软的心。超高的智商,卓越的鉴赏力和绝不随俗的性格在金元宝身上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毒舌。他在等一个能让自己心折的女人,直到玉麒麟出现。他是一个忠诚保守的爱人,一旦心动,绝不犹豫。
剧情简介
明朝年间,玉麒麟带着养母的信物只身来到京城,偶遇金府公子金元宝。两人发生吵闹,并无意得知顾母是养母当年被陷害的唯一知情人。江家大**江晓萱因太后赐婚要嫁与金元宝,后因混乱逃婚,被顾长风所解救。为了确认金元宝的身份,玉麒麟代嫁到金家,与金元宝成了一对欢喜冤家,最终金元宝身份被证实,玉麒麟代嫁的身份暴露,金夫人当年的恶行也被揭穿。金元宝一时无法接受,离开金府。金家遭遇危机,玉麒麟对金元宝不离不弃,最终事情真相大白,金夫人也憣然悔悟,一家人开始新的生活[2
这起案件特殊的地方在于金元宝是给死人用的那种,并不是金子做的元宝,并且最终也没有找出到底是谁将金元宝放进了快递盒中。 李女士是一个非常喜欢网购的女人,因为想吃柿饼,所以李女士便在1月12日从网购平台购买了一箱柿饼,卖家也在第二天就发货了,然而快递到达了一个转运中心之后,却迟迟没有新的更新,这让李女士等得非常焦急。因为担心自己的快递,所以李女士便向快递公司进行了投诉,在投诉之后,快递公司也对此事进行了处理,很快,李女士的快递就又开始继续运送了。
1月19日时,李女士拿回了自己的快递,她满怀欣喜地拆开自己的快递,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快递盒中不仅有买的柿饼,还有祭奠死人的金元宝。李女士的事情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位女士网购羽绒服,结果羽绒服臂章上有孝章的新闻,那起事件还可以解释成意外,但这起事件怎么想都不可能是意外,再怎么意外也不可能将金元宝放进快递盒中,因此这件事一定是人为的。李女士怀疑是因为自己向快递公司投诉了,所以有快递员存心报复自己,放金元宝在快递盒里来恶心自己,而快递公司则否认了这个说法,但毕竟是他们公司寄出的快递,快递公司还是答应赔偿李女士。
快递盒里出现金元宝有三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李女士在与卖家沟通时有什么语言得罪了卖家,所以卖家在寄货时偷偷放了金元宝进去,第二个可能便如同李女士所想,而第三个可能便是快递驿站的老板与李女士有矛盾,将快递箱打开放了金元宝。因此我觉得李女士还是应该先向卖家询问一下这件事再做判断也不迟。当然,快递员放金元宝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
如果我是李女士的话,我不会第一时间选择投诉,而是会选择与卖家联系,让卖家催促一下快递公司,或者看一下自己的件为什么没有动,这样自己不会花费什么功夫,也不会让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受到惩罚。因为很多时候,快递停滞不前并不是快递员的错,如果因为这件事让他们被领导责骂,或者被扣工资的话,我心里也会过意不去。当然,如果再三催促之后快递仍然没有动静,我也会选择投诉。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现代某些电视剧误导,好象古时候老百姓随时都带着银子上街,随便买个馒头要一两银子,简单吃顿饭上百两,给小二打赏也十几两,几十两,好象一两白银跟我们现在一块钱似的,显示出当前中国的影视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其实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他们使用的都是“钱”,即铜板,我们常说的“没有钱”,就是指没有铜钱。
白银和黄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间流通的货币,所以民间大多用钱或钞。钞:就是布做的货币。大量使用铜钱不方便,于是“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所以说,进行大宗货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钞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银和黄金。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明朝末年白银与现在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首先要了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这是常常变动的,不同朝代兑换比例不一样,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不像现在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另外,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
根据以下描述: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
得到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71197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采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政府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政府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的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假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