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历史

京都的历史,第1张

北京名称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北京曾经改过名称,例如从北平改成北京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元)、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日本京都的历史

京都府历史

[编辑本段]

713年 自丹波国分置丹后国

740年 圣武天皇迁都恭仁京

784年 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

794年 迁都平安京

866年 应天门之变

1156年 保元之乱

1183年 源义仲入京、平家逃亡

1221年 承久之乱、设置六波罗探题

1337年 建武中兴

1338年 室町幕府建立

1392年 南北朝合一

1467年 应仁之乱

1568年 织田信长入京

1582年 本能寺之变

1586年 丰臣秀吉、建造聚乐第

1601年 设置京都所司代

1863年 新选组组成

1864年 蛤御门之变

1867年 王政复古、废止京都町奉行所

1868年 鸟羽伏见之战、京都府成立

1869年 明治天皇、江户行幸。东京奠都。

1889年 京都市成立。府知事兼任市长。于舞鹤设置海军第4镇守府(舞鹤镇守府)

1892年 于绫部创立大本教

1897年 设置京都帝室博物馆、京都帝国大学

1898年 京都府与京都市成为分离的两组织

1907年 于深草设置第16师团(自第4师团分出)

1932年 巨椋池干拓事业开始

1944年 第16师团、莱特岛之战全军覆灭

1945年 美国第6军司令官克鲁格将军入洛

1950年 蜷川虎三当选京都府知事、革新府政(~1978年)

1957年 陆上自卫队大久保基地设置

1964年 东海道新干线开业

1994年 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1997年 京田边市成立

2004年 京丹后市成立

日本的京都的历史

指日本的京都府,日本一级行政区,京都府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都道府县之一。 面积 4,61271平方公里 ,总人口 2,646,569人(2004年2月1日)。府治位于京都市。

京都府位于日本主要岛屿--本洲岛的中西部,东邻三重县和滋贺县,西邻兵库县,南邻大阪府和奈良县,东北邻福井县,北濒日本海。京都府拥有人口260万,80%以上集中于城市,面积为4613平方公里。京都市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南部为京都盆地,北为丹波、丹后山地,平均高度约600米。奥丹后半岛突出于日本海中,其东为若狭湾。沉降海岸,有舞鹤、宫津等良港。较大河流为淀川水系主支流和由良川等。森林面积占75%。年平均气温14-15℃。降水量南部1,400毫米以下,北部1,600-2,600毫米,降雪期长。旧畿内的山城国,山 丹波国的大部分和丹后国。今包括11市,首府京都市。 1868年置京都府。工业以电机、纺织、食品等为主,运输机械(造船)、化学、一般机械亦较发达。传统工业高级丝织品、染色、陶瓷、酒类以及漆器、扇子等手工艺品夙享盛名。耕地78%为水田。南部丘陵产茶有名。乳肉用养畜业发达。鱼产丰富,海陆运输便利。多古迹名胜、寺院、美术工艺建筑和自然风景区。主要城市有京都、宇治、舞鹤等。

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它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京都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地方,无论是艺术、佛教还是民间手工艺。游客可以通过TIC学习日本烹调技术、传统工艺(丝绸、陶瓷、造纸、庙宇行头等)、日本戏剧、茶道和插花。京都几乎每天都有庆祝活动和例行节日,富有浓郁的地方乡土风情。最为热闹的是祗园节(7月1日至29日)和时代节(10月22日)。时代节是平安神宫的祭礼,将京都成为首都后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年代的风貌列队展现。

介绍日本京都清水寺的历史文化

京都清水寺 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建于公元798年,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慈恩大师创建。

相传慈恩大师是唐僧在日的第一个弟子。现存清水寺为1633年重修。

清水寺为栋梁结构式寺院。正殿宽19米,进深16米,大殿前为悬空的“舞台”,由139根高数十米的大圆木支撑。

寺院建筑气势宏伟,?Y构巧妙,未用一根钉子。寺中六层炬木筑成的木台为日本所罕有。

清水寺正殿旁有一山泉,称?橐粲鹌俨迹?流水清冽,?K年不断,被列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清水寺因此而得名。 "舞台"的建筑,巍峨地耸立于陡峭的悬崖上,景色自是美妙,失足掉落下去祉休想拣得命来,以至日语里诞生出一条成语来:"从清水的舞台上跳下去",用来形容毅然决然地做某一件事。

清水寺的后侧,有一处叫地主神社的小神社,神社和寺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宗教的顶礼膜拜场所,凑在一起也许是唯有在日本才能见到的景观。

日本京都岗山、银阁寺的历史和景观

银阁寺位于京都东山麓,1482年由足利义政按金阁寺造型修建,与金阁寺齐名。

银阁寺原来也是别墅,兴建时曾计划把外壁饰以银箔,但建造完成时未镀上银箔,改名慈照寺,俗称银阁寺。 银阁寺正式名称为慈照寺,位于京都的左京区。

是京都最著名的景致之一,尽管事实上它并不是银制的。 它是1492年为幕府将军义政建的休闲别墅。

由于连年内战,实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原建设计划,只好用黑色木头建造。 银阁寺前面是庭园,后面是满是树木的山坡。

像他社父幕府将军金阁寺的创建者足利义满一样,义政也是一位艺术的赞助者。在银阁寺东侧有座东求堂,系将军生前佛堂,内之茶室名为「同仁斋」,布置十分优雅,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茶室。

银阁寺令人感到深远淡泊、宁静详和。庭园十分优美,铺满白砂的银色沙滩。

若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到途牛旅行网 论坛上直接提交咨询帖子,然后会有一些强手老驴子给你好的建议。 途牛旅游预订免费电话800-828-1196/400-828-1196 。

京都的历史沿革

京都盆地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在绳文时代,位于现今京都市东北部的北白川地区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区已经有集落出现。到了弥生时代,平原地区也开始有集落出现。

进入5世纪后,渡来人贵族秦氏开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兴修水利,此为京都地区大规模开发之始。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84年将首都从平城京(今奈良市)迁移到长冈京(今长冈京市)。

然而仅过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市),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平安京的选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效仿中国唐代的京师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

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又称“长安”)和左京(又称“洛阳”)两个对称的部分。

平安京堪称是一座规模宏大且规划严谨的东亚传统型的计划城市。 平城京是仿照唐朝的京师长安而建造的,圣武天皇迁都到平城京之前,日本的国都是位于大和平原南面明日香村北部的藤原京。

“大化革新”以来,学习先进的大陆国家体制而建立的律令制度得以完备,天武天皇便将建设国都提上了中心议程,于是在明日香以北筹划建造新的国都藤原京。 藤原京以皇宫为中心,天皇、为朝廷效力的役人等各家族一起住在一个城市中。

公元702年(大宝二年)日本再次派遣了遣唐使,回国时他们详细描述了中国长安城的辉煌壮丽。以长安城为模本,藤原京从罗城门向北的通道就是朱雀大路,宽达74米,到平城宫朱雀门大约有4公里的距离。

朱雀大路左右有侧沟,沿路种有柳树、槐树等树木,形成一条林荫路。唐朝和新罗的外国使节曾通过这里前往平城京。

平城京的核心建筑物大极殿和朝堂院就位于平城宫中,这么做是在模仿长安城的格局——长安中心建筑物是太极宫太极殿,西面则有大明宫含元殿。第一次大极殿是举办天皇即位式和外国使节谒见仪式时用的,而第二次大极殿就是用来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了。

公元745年迁回平城京后,在第一次大极殿原址上,模仿长安大明宫的麟德殿建造了楼阁,用以举办宴会。 内里位于大极殿北部,朝堂院则位于大极殿南面。

平安京的市区范围虽然十分广大,其人口却只有大约15万人,因此城内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并且有大片农田。特别是右京地区因为地形地湿,开发进度十分缓慢。

左京因此成为京都主要发展的地区。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贵族的住宅大多集中在左京北部,并且开始跨过鸭川向平安京以外的范围延伸。

在11世纪后期,上皇(退位的天皇)在白河、鸟羽等地修建离宫并掌控朝政,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院政时期。而离宫的修建也使得京都市区向平安京以外地区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12世纪中期,日本历史上首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诞生。然而平氏政权仅维持二十多年就被另一大武士集团—源氏所取代。

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创建幕府,日本进入镰仓时代。在镰仓幕府时期,日本实质上的政治中心虽然移至镰仓,京都仍然是最大都市和天皇的居住地。

1338年,随着室町幕府的成立,日本进入室町时代,京都也再次成为日本政治的中心。在这一时期,京都的都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市区按南北分为上京和下京两个部分,东西方向的二条大路取代朱雀大路成为京都最重要的街道。上京集中了包括天皇的居住处里内里等众多贵族的宅邸,而下京则是京都主要的工商业区域。

在1467年至1477年之间,京都是应仁之乱的主战场,市区几乎完全被毁。之后京都在市民的努力下开始逐渐复兴。

1568年,织田信长的军队进入京都。1582年,在京都爆发了本能寺之变。

1864年,幕府军队和倒幕势力在京都市内发生激烈战斗,是为禁门之变,京都市内大片街区被焚毁。这也使得京都市中心现存的建筑多为幕末之后修建的建筑物。

1867年,京都郊外发生鸟羽伏见之战,倒幕军取得胜利,是决定戊辰战争局势的关键战役。1868年,日本的首都从京都迁移至东京,除了皇室及公家之外大量商人也都从京都迁居至东京,京都面临巨大的危机。

京都市政财界采取了大量措施试图挽回危机局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实施学区制;创建京都帝国大学,使京都成为西日本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中心;兴建琵琶湖疏水作为水运路线,并进行水力发电;铺设日本最早的有轨电车京都市电;举办第4届内国劝业博览会并修建平安神宫。1921年,京都实施了其首个都市计划事业,开始进入现代城市规划时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较少遭到美军空袭轰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数仍然拥有丰富的战前建筑的城市之一。为了降低空袭造成的损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条通沿线的建筑被 ,却也提供了之后拓宽道路的空间。

然而却也正因为旧市区保存较好,导致市中心很难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园,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区的道路面积率和公园面积率极低,并且都市更新也进展较慢。战后京都的开发主要依照1950年制定。

第一系天皇简介

  日本从古代起即没有改换朝代,始终为皇室一系(号称“万世一系”)。但古代的天皇的事迹有来自传说、神话之虞,从崇神天皇开始考古学才能确认其实际存在,自应神天皇开始历史之可信度才大为提高。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 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吧。此外,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第一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注: 推古二年(593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

第二系天皇简介

  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 日本天皇

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

第二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注: 第37代齐明女皇为第35代皇极女皇重新登基后的称号,因此她们是同一人;同样,第46代孝谦与第48代称德也是同一人。

第三系天皇简介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 秋筱宫亲王和家人

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 建武中兴”。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剃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第三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注: 从第96代后醍醐天皇到第99代后龟山天皇,这四代天皇是南朝天皇,居住在吉野山。但由于北朝没有象征神权的“三神器”,因此这四代天皇仍是“正统”, 所以按南朝来记代。直到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才能算是第100代天皇。

第四系天皇简介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 日本皇室发布新版“全家福”

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26年,大正天皇没,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第四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明仁天皇夫妇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女)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裕仁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天皇)平成

说到二道白河这个地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如果说长白山,可能知道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道白河正是长白山北麓第一门户,确切的说是一座靠近长白山北边的小镇。它东接和龙,北接敦化,西接白山市,而南则紧接长白山和朝鲜,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的南部,驱车上长白山仅20分钟不到。

趁着双节秋高气爽,带着妻子孩子驱车二百公里,经龙井、和龙前往二道白河镇。

一路走的334国道,速度不如高速公路,还时常限速,因此,一路上走走停停,赏尽了东北的无尽秋色。

东北的国道到了秋天不得不说是一种行驶在路上的享受。尤其,这次双节,高速免费,国道上的车辆更是不多,可以悠闲的边开车边看两旁快速飘过的黄叶,还可以看看沿着国道蜿蜒流动的河,甚至可以在色彩缤纷的地段停下车来,拍上几张照片。

或许是受长白山脉的地势影响,国道也是起起伏伏,蜿蜒曲折。不过这更增添了驱车在弯道看秋色的乐趣。像一扇屏风般,在弯道的尽头延伸而来,让人情不自禁的想深入看一看、瞧一瞧。

行驶到和龙与二道白河搭界处,便是有名的旅游区魔界,因为天气好,看不出它的魔性,让人倍感清淡,没有它名字那么富有霸气。

途经老里克湖,也没有下车,只是远远的看了看,由于树木挡着,竟然连它的边角都没有看到,但我们着实看到有一条河在林中时隐时现,穿梭在绿色、**还有红色之间。

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从老里克湖流出或者是即将流进的。毕竟在山里行驶,被大树围困,很难分辨方位。沿着河流紧接着便进入了先锋林场。那树就更加茂盛了起来,温度也逐渐低了下来。

好在天气无比晴朗,抬头是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而挡风玻璃前方是标志明显的路标,道路两侧时有一两株枫树隐藏在半黄的斑驳中,突然露出满树的红色,让秋的意蕴更加浓厚了。

阳光就通过树叶的缝隙投进车里,明明外面温度变低了,因关着车窗开着空调,却显得阳光异常的温暖。

途经几个加油站,还有几个施工的工地,看着两旁树木有些审美疲劳时,导航把我们带到了二道白河镇的镇政府办公楼前,然后很欢快的和我们说再见。

一看时间竟然过去了三个半小时,可是看看人烟稀少的镇政府,我和妻子也是傻眼了,这就是二道白河么?镇政府周边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么?不是说二道白河有三十二处之多的景点么?在哪?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开始问起路来,好在有长白山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就在附近,便在他们的指点下,沿着路段驱车向前,来到了镇子中心。这个镇子真的给人感觉是个假镇子,都堪比一个小型的城市了,最次也应该是个县级市的规模(虽然人口没有达到,但面积确实很大)。

这里的酒店有各种等级的,五星级到二星级不等,还有家庭标间的,或者是民族民宿的,只要你想,就有满足你要求的住宿。这时寻找停车位才能看出,越是贵的酒店,人就越多,毕竟出来玩一趟,有钱人图的都是安全和舒适。而我们找了一个既能停车,还离镇子各景点近的住处,性价比也较高,毕竟不是有钱人。

刚安顿完毕,便看见大街上有人穿着红衣骑着大马,沿着马路边缓缓而行。那大马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仔细看去,骑在马上的人,是戴黑帽,穿马靴,戴白色手套的美女,人人都戴着个太阳镜,遮住了姣好面容。在这蓝天和黄叶的掩映下,红色服饰配上骏马,确实很吸引人眼球。这二道白河镇为了吸引游客,看来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在网红一条街吃过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得不说秋分以后,白天就变得很短了,眼看着不到五点钟,街上的路灯便亮了起来,外面的温度也低到了个位数,偶尔有小风吹过,让人感觉到有些冷了。

长白山美人松国际雕塑公园在这个镇子的面积着实不小,随着远处KTV的歌声,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娃在夜色中直奔那片景区而去。这片景区各种雕塑都有,有实体的葫芦娃兄弟,有白色线条组成的万马奔腾,还有比较抽象的雕塑,我说不上名字来。

这些雕塑掩映在美人松之间,地面上落下红色的松针,而步道从这些松针中蜿蜒,直到前面不远处出现一个小湖泊。那湖泊倒映着对面泛黄的美人松,还有些许没有落尽的霞光,甚是美丽。这样一个全免费的公园,无论它的设计,还是它的景色,都让人难以忘怀。

沿着公园的路,在暮色四合中,在凉凉的秋意里,不知不觉就转入了二道白河的另一个景点廊桥,远远的白色灯光沿着廊桥曲折而上,从马路的这一头延伸到另一头,慢慢地向上,再回转,继续向上,到达一个全是玻璃底的观光台。这观光台是钢结构的,在夜风中有些微微晃动,加上脚下是透明的玻璃,站在在这上面还真的需要一些勇气。

如果真的全身心去看这二道白河景色时,你会瞬间被周围的夜色吸引,尤其是地平线的那抹微光,即将逝去却还在挣扎,也就是这样的情景,才能让人想起更多秋天的回忆。无形中,让秋色多了一份内涵,更多了一份来二道白河的价值感。

这个小镇,有她的魅力,只是时间太短,没能更好的与之亲近,夜色渐渐地晚了,在小神兽的哈欠中,不得不回转酒店了。

好在东北的日出时间比较早,我和妻子商量着第二天早点起床,去好好看看二道白河镇周边茂密的美人松,然后趁着时间早,再去其它的地方转转,毕竟山路多,还要趁着天未黑早点回家。

清晨五点多钟,太阳就透过窗帘的缝隙斜射进来。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是多云的天气,但通过这一道光来看,应该还不错。于是,我好奇的掀开窗帘一角,东边的太阳很明媚,但是西边的云层很厚,还泛着青色,凭着多年与天气打交道的经验,这场雨似乎不出两个小时就要落下来了。

原本还很喜悦的心情瞬间就有些低落了,只盼望着自己的经验不足,判断有误。看着妻子把早醒了的小神兽穿戴整齐,大宝也洗漱完毕,想着吃过早饭再去,或许还能赶得上。带着两个娃,早上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个小时后,才下楼。吃过早餐,外面已经开始飘雨点了,顺带着温度进一步降低。

妻子和孩子望着这天气,都有些不甘心,昨天还好好的天气,今天说变就变了,而且昨天来的比较晚,还没有开始玩儿就天黑了。其实,更不甘心的是我,年底我就要拖家带口的回南方去了,以前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来,这次有时间来了,却遇到这样的鬼天气,而且年底前也不可能来了,因为这天气很可能会由雨点变成雪花,尤其是途经长白山外围的国道,或许已经下雪也不一定,那时候,开车就已经很危险了。

想到这里,我也没有跟妻子商量,看到她带着两孩子,在微微的雨中,往美人松公园走去,我也跟上了脚步,其实,无非是在白天再把这景色看一遍罢了。看着这些美人松在秋雨中落寞着,我的心也跟着落寞着。

还是小神兽放得开,管你下雨不下雨,只要有的玩,根本就不影响心情。大宝也是,拿着手机当相机用,东拍一张,西拍一张。只是这雨中夹杂着风,感觉越来越冷了,怕小神兽生病感冒,毕竟在这节骨眼上谁也不敢让孩子发热,甚至连医院都不敢去。连哄带骗的把兴致勃勃的小神兽往回哄了,去了超市买了路上吃的,用的,才让她安静了下来。

上午九点钟不到,便退了房,实在是害怕回去的路被封,又害怕下雪大了,没有给车更换雪地胎,过山路危险,毕竟一家人全在车上。这也不是驾驶技术的问题,出门在外,能避免的危险,最好还是避免。

带着几分遗憾,设置了导航,在秋雨中驱车往回走了。

要说来的时候,带着漫天的秋色,这回去却是夹裹着漫天的秋雨和冬雪,竟然又是一番不同的味道。

离开二道白河镇后,雨渐渐地下大了。即便雨刮器不停的扫着挡风玻璃上的水,依然还是对外面的景色看的不够清晰,于是,我和妻子聊着2014年跟团去长白山天池的情景来。

那时候,可能路过二道白河镇,也可能没有路过,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们只记得那时候大宝只有小神兽这么大,在山顶天池旁,被雨水浇湿的可爱模样,然而,那天池却连影子没有看见,全部遮挡在云雾里。因受不了天气变化无常和温度低的现实,如今天般,在大雨中遗憾的返回。

这次,或许还要好一些,毕竟长白山因为封山了,没有去。只是为了来二道白河看看秋色的,即便这么回去了,也没有上次去而未得那么让人难忘。车速不快,返程的车似乎比来的时候多了起来,或许大家都想到一块儿去了,早点回去,就不会被阻隔在路上。

车进先锋林场的时候,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落在挡风玻璃上,不再像雨滴往下滑落,被雨刮器刮到一旁能看到冰的痕迹。随着车不断向前,我也分不清魔界和老里克湖了,只知道来的时候道路两旁是五颜六色的,而此刻已经银装素裹,更让人提心吊胆的竟然还起了薄薄的雾气。

跟车行驶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在这银色的世界里迷路,看着前方车辆开着“双闪”,我也照葫芦画瓢,毕竟山路弯道多,前方车辆过来看不见地面的标志线,有个示廓灯提醒也是好的。保持着和前车的车距,同步同速,我便开始看这秋天中的冬景来。

薄雾笼罩在层林中,没有被雪花覆盖的树木含羞的露出点点红色,像极了娇羞的新娘披着白纱巾,一种魔幻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这魔界的旅游名称是从此而得来的吧,但与我看见友人在冬季拍回来的雾凇照片相比,似乎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只属于深秋,而不属于冬天。因为它还灵动着,在雨雪纷飞、薄雾飘渺的幻境里,似乎演绎着一场童话或者神话故事。

要不是一路闪烁的车灯,仅仅只在这样的幻境里待上片刻,或许都会迷恋这片景色,带着冬元素的秋景图,似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又似乎打开了另一扇门,总之那种在二道白河升起的不甘和遗憾,在这一路的雪景下荡然无存。

进入和龙地界后,二道白河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山的那一边,天空的雪花又慢慢地的变成了雨滴,而且还小了很多,我听见妻子长长的舒了口气,毕竟过了和龙软路基的国道,离家就不远了。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 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3)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 安土时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变 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 桃山时代 ”。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至今日 。

日本纪元年表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 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吧。

此外,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

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

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

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

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 建武中兴”。

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

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剃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

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

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

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6年,大正天皇没,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女)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昭和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 平成

日本历史上的几个时代

约公元1世纪,日本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区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 —— 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於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彼的绳文时代。

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回到最上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

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回到最上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著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

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物质文明。

到了公元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 —— 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

公元6世纪,正式接受儒学,佛教也传入日本。

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动机,著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引进中国文化,至公元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回到最上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於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於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公元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公元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公元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公元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公元712年著)、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公元720年著)、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公元751年著)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回到最上

平安时代

公元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公元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引进中国文化。公元10至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极差,武士集团强大起来。

到公元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即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於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公元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公元10世纪后与中国断交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公元10世纪初著)、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公元11世纪初著)、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著)等等一批文艺作品。回到最上

镰仓时代

公元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引进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

公元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公元13世纪初著),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回到最上

室町时代

公元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两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於优势。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公元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公元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公元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回到最上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公元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其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发动关原之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回到最上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著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

元和九年(公元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镇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於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著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公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公元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公元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回到最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馀年的日本国门。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於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邉诱归_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邉又校�_摩、长州两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

公元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公元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回到最上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的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远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公元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扩张。公元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公元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公元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和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公元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来。

公元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於9月29日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於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殁。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截止2019年3月24日日本天皇如下:

第一系名单:神武天皇、绥靖天皇、安宁天皇、懿德天皇、孝昭天皇、孝安天皇、孝灵天皇、孝元天皇、开化天皇、崇神天皇、垂仁天皇、景行天皇、成务天皇、仲哀天皇、应神天皇、仁德天皇、履中天皇、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

雄略天皇、清宁天皇、显宗天皇、仁贤天皇、武烈天皇、继体天皇、安闲天皇、宣化天皇、钦明天皇、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1、昭和天皇。

第二系名单:舒明天皇、皇极天皇、孝德天皇、齐明天皇、天智天皇、弘文天皇、天武天皇、持统天皇、文武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圣武天皇、孝谦天皇。

淳仁天皇、称德天皇、光仁天皇、桓武天皇、平城天皇、嵯峨天皇、淳和天皇、仁明天皇、文德天皇、清和天皇、阳成天皇、光孝天皇、宇多天皇、醍醐天皇、朱雀天皇、村上天皇、冷泉天皇、圆融天皇、花山天皇、一条天皇。

1、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名裕仁,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2年零13天。

昭和天皇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逝世,终年87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2、中御门天皇

中御门天皇,日本第114代天皇,东山天皇的五皇子。中御门天皇在位期间,德川幕府出现一些开明的政策变化,例如解禁洋书的进口,为了江户时代的兰学的兴起和传播奠定了基础。不过,幕府对进入中年的中御门天皇还是存有戒心。

中御门天皇,讳庆仁。东山帝第五子也。母新崇贤门院藤原氏,内大臣隆贺之女。宝永六年(己巳)六月,受禅于假殿。年甫九岁。秋七月,大内成。冬十月,以前关白基熙,为太政大臣。十一月,帝徙御新宫。十二月,基熙辞太政大臣。

3、高仓天皇

高仓天皇,日本第80代天皇。名宪仁。高仓天皇是后白河天皇的第七皇子。其生母建春门院平滋子,是平清盛继室二位尼(平时子)的异母妹。

高仓天皇的中宫平德子,则是平清盛与二位尼的女儿。因此从辈分上来说,平德子(建礼门院)是高仓天皇的从姐。高仓天皇也是安德天皇、后鸟羽天皇以及后高仓院的父亲。

4、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1119-1164)是日本第75代天皇(在位1123-1141),鸟羽天皇宗仁长子,后白河天皇雅仁同母兄,母亲为藤原公实女中宫璋子(待贤门院)。古书《古事谈》认为崇德天皇实际为白河法皇与待贤门院之子,存疑。

元永2年5月28日出生,6月19日受封亲王。保安5年(1123年)正月28日,5岁的显仁亲王被立为皇太子,同日鸟羽天皇让位给了他,2月19日正式即位,是为崇德天皇。大治4年(1129年),关白藤原忠通的长女圣子(皇嘉门院)进入宫中。同年7月7日,白河法皇逝世,鸟羽上皇开设院政。

5、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是日本第38代天皇,生于公元626年,卒于公元672年1月7日。天智天皇在公元645年发动乙巳之变,公元661年开始摄政,公元668年在近江大津宫正式即天皇位。天智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并颁布了《近江令》,使日本开始走向法制化道路,在日本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天智天皇是日本历史上一位有所建树的政治家。他以空前的规模移植大唐帝国的先进文化,促成了日本社会发展的跃进。他推行的“大化改新”运动是一场有着改变日本社会的深刻变革。

通过这场变革,在日本废除了私有土地和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地方(封建国家)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因而,天智天皇是在日本历史上开辟了新时代的政治家。

-昭和天皇

-中御门天皇

-高仓天皇

-崇德天皇

-天智天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906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7
下一篇2024-01-07

随机推荐

  • 大学生电商创业?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优劣势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势:1 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大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更多的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培训,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电商创业项目。2 具备创意意识:大学生们常常有着敏锐的创意意识,能够思考出一些新颖的商

    2024-04-15
    61600
  • jovisse富勒烯白金套盒和黑松露黑金套盒哪个好

    黑松露和富勒烯功效不同,都很好的成分哦。富勒烯美容功能:1、抗皱,且能防止皱纹的产生,并在皱纹产生后,可得到有效改善。并能降低皮肤中胶原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从而避免肌肤中胶原蛋白的分解流失。2、清除活性氧,富勒烯对皮肤中的活性氧具有清除效果,

    2024-04-15
    48900
  • 一般的眼霜多少钱啊?大概多少钱?

    1相宜本草保湿祛皱眼霜(10G购物套盒的赠品)326元:膏体质感滑滑的,贴合肌肤的嫩滑,不油、不粘腻,但也不薄,保湿效果刚刚好,吸收也比较快,没有味道,性价比较高的眼霜2普兰娜活性金眼霜30g69元:性价比高不油不腻很清爽,吸收快,基本的

    2024-04-15
    42300
  • 有哪些成套的护肤品可以美白又抗皱的?

    成套的产品需要美白又抗皱,这里推荐几款口碑产品吧。1 whoo 后 雪玉凝水乳礼盒whoo的美白水乳套盒,主打的就是滋润和美白,而且有不错的抗皱的作用。如果是暗黄肌肤需要滋润的肌肤,那么这款很合适,用在脸上感觉滑滑的有滋润

    2024-04-15
    44000
  • 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怎么样

    好。1、成分好。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的主要成分为水,尿囊素,甘油,其成分很好。2、价格好。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的售价为1389元,而其他同档次的护肤品套盒的价格在1527元以上,所以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的价格很好。好。1、成分方面。卡尔曼尼虫草系

    2024-04-15
    38700
  • spa流程怎么做

    SPA是希腊语SOLUSPARAQUA的缩写,意为健康在水中,是指人们利用天然的水资源结合沐浴、按摩和香薰中促进新陈代谢,满足人体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思考,达到一种身心从航快的享受。随伊姿贝尔小编一起走进曼妙,芬芳的SPA护理,看看身体

    2024-04-15
    40000
  • 妮维雅洗面奶适合痘痘肌吗 妮维雅洗面奶是皂基还是氨基酸

    痘痘肌在使用洗面奶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成分的,妮维雅的洗面奶适不适合痘痘肌使用呢?妮维雅的洗面奶是属于皂基的还是氨基酸的?妮维雅洗面奶适合痘痘肌吗妮维雅祛痘洗面奶的效果比较不错,很多朋友都互相推荐妮维雅祛痘这款洗面奶,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一

    2024-04-15
    45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