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手中的如意宝珠作用:音译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如意宝、如意珠、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之功德。关于此宝珠之出处,据杂宝藏经卷六载,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另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载,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之意愿。
此外,据如意宝珠转 轮 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如意宝珠品所载,如意宝珠系以佛舍利、黄金、白银、沉香、白檀、紫檀、香桃、桑沈、白心树沈、柏沈、真漆等十一种珍宝合成;亦即以黄金、白银造成圆形之如意宝,中间放置佛舍利三十二颗,再以香末之泥涂于宝器上而成宝珠。在密教中,若以此宝珠为本尊之修法,称为如意宝珠法。(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四恶友品、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卷十六、仁王般若经卷下受持品、大宝积经卷一一○、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一○二)
这部经一共有五种原译本,1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 菩提流支译)
2佛说无量寿经(曹魏 康僧铠译)
3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 支娄迦谶译)
4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 支谦译)
5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 法贤译)
《佛说无量寿经》由曹魏康僧铠译。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夏莲居居士对以上五种原译本的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由曹魏康僧铠译。曹是指曹操。魏是指魏国。
公元216年曹操自称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称皇帝,汉朝灭亡,从此进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
正是这个时代,准确地说是在公元253年,在西域方向的康居国(位于今日的吉尔吉斯共和国),有一位叫康僧铠的译师,来到洛阳白马寺,译出了《佛说无量寿经》。所以说,这部经存世已有1754年。
康僧铠译的《佛说无量寿经》,是由佛亲口宣说。在这部经里,对佛的降生,作了相关描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振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
对佛出家学道的描述:“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
什么样的人才有机会听闻本经?经中如是说:
“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在这部经里,对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的诞生作了详细的描述,阿弥陀佛的前身是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出世前,共有54佛示现,可见能遇到阿弥陀佛是多么不易!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会集本没将此段录入)
阿弥陀佛48愿的说法源自本经,详见经文。
《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的重要启示
启示一、一昼夜持名,必得往生
汉朝翻译的《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三辈往生章后边说“至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愍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计,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勿念家事,莫与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断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译文]最重要的是应当受持八关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弥陀圣号,想要往生极乐佛国,十日十夜不间断念佛,我都慈悲怜念这念佛人,全让他们生到极乐刹土。。。假使有人做不到如此十日十夜念佛,就当认真思惟反省,想要度脱生死轮回者,最低限度要做到杜绝世俗的杂念,去除忧患,不要挂念家事,不要与女人同床,应当自己端身诚意,断绝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诚忆念极乐世界,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都能往生安乐刹土。
启示二、能在佛门做功德但是有怀疑心的念佛人,只要一昼夜精进念佛,就必定能往生到中辈的边地疑城。
汉朝翻译的《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佛言。其中辈者。其人愿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虽不能去家舍妻子断爱欲行作沙门者。当持经戒无得亏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语深当作至诚忠信。饭食沙门。而作佛寺起塔。烧香散华然灯。悬杂缯彩。如是法者。无所适贪。不当嗔怒。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断欲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其人于今世。亦复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净佛。其人寿欲尽时。无量清净佛。则化令其人自见无量清净佛及国土。往生无量清净佛国者。可得智慧勇猛。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见注释1]。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见注释2)。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虽尔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结其善。愿名本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则心中悔过。悔过者过差少。无所须及。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便道见无量清净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心中便大欢喜。道止其城中。则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受身自然长大。在城中于是间五百岁。其城广纵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宝舍宅。舍宅中自然内外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华绕。浴池上亦有七宝树重行。皆复作五音声。其饮食时。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其人于城中快乐。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于城中不能得出。复不能得见无量清净佛。但见其光明。心中自悔责。踊跃喜耳。亦复不能得闻经。亦复不能得见诸比丘僧。亦复不能得见知无量清净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状貌何等类。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适耳。佛亦不使尔身诸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时。心口各异言念无诚。狐疑佛经。复不信向之。当自然入恶道中。无量清净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其人于城中。五百岁乃得出。”
[注释1]奉行施与如是:指经中所言中辈往生者所须具备的善德,即“当持经戒,无得亏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语深,当作至诚忠信,饭食沙门,而作佛寺起塔,烧香散华然灯,悬杂缯彩等”。 [注释2]狐疑:即怀疑,由狐性多疑而来。
[提示]依此佛经,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在每月12日举行一昼夜24小时慢步经行念佛,受持八关斋戒,过午不食,虽有难度,可是一些七十岁老人也能坚持完成,喜获必定往生。此法门正迅速推广开来。
启示三、往生边地疑城也是得生极乐世界永离生死,忏悔怀疑之罪本,即能出离边地疑城见到阿弥陀佛。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佛告弥勒。譬如转轮圣王别有宫室七宝庄饰。张设床帐悬诸缯幡。若有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宫中。系以金锁。供给饮食衣服床蓐华香伎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对曰不也。但种种方便。求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以疑惑佛智生彼宫殿。无有形罚乃至一念恶事。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如来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启示四、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阿伽陀药,念佛能够治愈顽固疾病。
还是在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第四卷讲到:“佛告阿难。我哀若曹。令悉见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国土。若欲见之不。阿难则大喜。长跪叉手言。愿皆欲见之。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没处。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地言。南无无量清净平等觉。阿难言诺受教。则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脑着地言。南无无量清净平等觉。阿难未起。无量清净佛。便大放光明威神。则遍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国天地。则皆为大震动。诸天无央数天地。须弥山罗宝。摩诃须弥大山罗宝。诸天地大界小界。其中诸有大泥犁小泥犁。诸山林溪谷幽冥之处。皆则大明悉雨大开辟。则阿难诸菩萨阿罗汉等。诸天帝王人民。悉皆见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国土七宝已。心皆大欢喜踊跃。悉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脑着地。皆言南无无量清净三藐三佛陀。无量清净佛。放光明威神已。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悉见无量清净佛光明。莫不慈心欢喜作善者。诸有泥犁禽兽薜荔。诸有考治勤苦之处。则皆休止不复治。莫不解脱忧苦者。诸有盲者则皆得视。诸跛躄蹇(音:迫、必、减)者则皆得走行。诸病者则皆愈起。诸尪者则皆强健。愚痴者则皆更黠慧。诸有*泆嗔怒者皆悉慈心作善。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钟鼓琴瑟箜篌乐器。诸伎不鼓皆自作音声。妇女珠环皆自作声。百鸟畜兽皆自悲鸣。当是之时。莫不欢喜得过度者。则时尔日。诸佛国中诸天人莫不持天上华香来下。于虚空中悉皆供养。散诸佛及无量清净佛上。诸天各共。大作万种自然伎乐。乐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当是之时。甚快乐不可言。”
[翻译]此段经文是说无量清净平等佛即阿弥陀佛“大放光明威神”,让无数人和飞行及爬行的动物,都看见了佛的光明。就使得全都产生了慈悲心、欢喜心、作善之心。地狱恶鬼畜生所受的苦就停止了。瞎子能看见东西了,瘸子能走路了,所有的病人都康复了。诸尪者则皆强健,就是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都变得坚强和健康了。愚痴者则皆更黠慧,就是傻子变聪明了。诸有*泆嗔怒者皆悉慈心作善,就是有*欲心、恼怒心强盛的都改变成了慈悲心、作善心。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是说被毒害的人毒药不起作用了。”
[提示]“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蕴含有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威神、德能,众生念佛,即蒙佛光注照,即得治愈一切疾病,故称万德洪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据说东林寺慈善功德会出版的《东林慈善》报道:张洪居士至诚念佛治愈了医学上的不治之症败血病和红狼斑疮。河南省也有念佛控制住了艾滋病,能下到田地干农活的!
启示五、能够精进到在睡梦中也念佛不断,就能够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说“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知。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大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功德。”
[提示]这个启示的根据是上段经文的一句话,“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蕴含着他的“光明威神功德”,凡夫虽然很难做到象《佛说般舟三昧经》里边那样九十天不卧不眠地念佛,但是可以依据此句经文,一旦发出至诚心,不断地念,就可以实现“日夜称说”,就是白天清醒地念,夜晚在睡眠状态也能念佛,这样就可以“随意所愿得生其国”。往生的时日,能随自己的意愿,这就是自在往生,想早想迟皆随自己的意愿,多么洒脱!
[提示]不仅是汉朝译本,就是在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的《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三辈往生一文所讲内容,同样是如此容易往生,两个译本的《无量寿经》可以相互印证。只是经文读诵起来不如夏莲居汇集本优美和流畅,但是汇集本并没有明显汇集到佛所宣讲的这几个重大启示。
启示六、信愿欢喜念佛一句具足无上功德,念佛则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其实无论持哪一部经,只要信愿深切、依教奉行,都能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难、迦叶都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阿难梵名A^nanda ,巴利名同。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迦叶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扩展资料:
阿难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厥功至伟。
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
——摩诃迦叶
——阿难陀
所谓执念。即有二十一心结。让人不能得至解脱处。
-----------------------------
《增一阿含经》
(节选)
其有众生以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观彼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云何为二十一结。
瞋心结.恚害心结.睡眠心结.调戏心结.疑是心结.怒为心结.
忌为心结.恼为心结.疾为心结.憎为心结。无惭心结.无愧心结.
幻为心结.奸为心结.伪为心结.诤为心结.憍为心结.慢为心结。
妒为心结.增上慢为心结.贪为心结。
诸比丘。若有人有此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
----------------------------------------------
智者当修无常想。当广布无常想。能尽除断一切诸结。
----------------------------------------------
《增一阿含经》
(节选)
世尊告诸比丘。当修无常想。当广布无常想。已修无常想。广布无常想。
断欲界爱.色爱.无色爱。尽断无明。尽断憍慢。
犹如燎烧草木。皆悉除尽。此亦如是。
若修无常想。尽除断一切诸结。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是心不是经,若解法唯心,是真依法性,真心即法身,识心即是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差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四谛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是诸法是菩萨法。何等是佛法。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问。是诸法是菩萨法何等是佛法者。须菩提。菩萨法亦是佛法。若知一切种是得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菩萨当得是法。佛以一念相应慧知一切法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佛之差别。譬如向道得果异。是二人俱为圣人。而有得向之异。如是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无碍道中行。是名菩萨。解脱道中无一切闇蔽。是名为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相空。自相空法中云何有差别之异。是地狱是饿鬼是畜生是天是人。是性地人是八人地是须陀洹人是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人是辟支佛是菩萨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世尊。如诸人不可得。业因缘亦不可得。果报亦不可得!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自相空法中无众生。无业因缘无果报。须菩提。若有众生不知是诸法自相空。是众生作业因缘。若善若恶若无动。罪业因缘故堕三恶道中。福业因缘故在人天中生。无动业因缘故色无色界中生。是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尽受行是助道法入如金刚三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饶益众生。是利当不失故不堕五道生死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六道生死不?
佛言。不得也。
须菩提言。世尊。得业若黑若白若黑白若不黑不白不?
佛言。不也。
世尊。若不得云何说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
须菩提。若众生知诸法自相空。菩萨摩诃萨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拔众生于三恶趣乃至五道往来生死中。须菩提。以众生实不知诸法自性空故。不得脱五道生死。是菩萨从诸佛所闻诸法自相空。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诸法不尔。如凡人所著是众生于无所有法中。颠倒妄想分别得法无众生有众生相。无色有色相。无受想行识有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有为法无所有。用颠倒妄想心。作身口意业因缘。往来五道生死中不得脱。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切善法内般若波罗蜜中。行菩萨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为众生说四圣谛苦集苦灭苦灭道开示分别。一切助道善法皆入四圣谛中。用是助道善法故分别有三宝。何等三。佛宝法宝僧宝。不信拒逆是三宝故。不得离五道生死。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用苦圣谛得度。用苦智得度。用集圣谛得度。用集智得度。用灭圣谛得度。用灭智得度。用道圣谛得度。用道智得度。
佛告须菩提。非苦圣谛得度。亦非苦智。乃至非道圣谛得度。亦非道智。须菩提。是四圣谛平等故我说即是涅槃。不以苦圣谛不以集灭道圣谛。亦不以苦智不以集灭道智得涅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四圣谛平等相。
须菩提。若无苦无苦智。无集无集智。无灭无灭智。无道无道智。是名四圣谛平等相。
复次。须菩提。是四圣谛如。不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有佛无佛法相常住为不诳不失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为通达实谛故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通达实谛故。行般若波罗蜜如。通达实谛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直入菩萨位中。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实见诸法。见已得无所有法。得无所有法已见一切法空。四圣谛所摄四圣谛所不摄法皆空。若如是观是时便入菩萨位中。是为菩萨住性地中不从顶堕。用是顶堕故堕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住性中能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菩萨住是初定地中分别一切诸法。通达四圣谛。知苦不生缘苦心。乃至知道不生缘道心。但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观诸法如实相。世尊。云何观诸法如实相。
佛言。观诸法空。
世尊。何等空观。
佛言。自相空。是菩萨用如是智慧观一切法空。无法性可见。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诸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亦非阿罗汉所作亦非向道人所作。亦非得果人所作亦非菩萨所作。但众生不知不见诸法如实相。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