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蓓蓓有个不体谅她的丈夫,有一对插手孩子教育的公婆,所以宫蓓蓓赚钱后第一个想法就是置换房子跟父公婆分开住。
不体谅她的丈夫宫蓓蓓的丈夫从剧中看,并不是一个善于处理家庭关系的人。
宫蓓蓓的丈夫,觉得日子过得去,耳根能清净,就是岁月静好。他看不到妻子在婚姻里的付出。两口子都上班,他就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更多。宫蓓蓓的丈夫身为一个二胎孩子的爸爸,尿布都没换过一块,还自认为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良多,老婆却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这种想法何等地令妻子寒心。
插手孩子教育的公婆宫蓓蓓下班回来看到公公在给上中班的大宝喂饭,为了让孙子多吃一口饭,公婆不惜让孩子一边看ipad一边吃饭。宫蓓蓓教育儿子,要求他自己吃饭,吃饭不许看ipad。婆婆却在一旁说风凉话:我都问过了,这小区的爷爷奶奶哪个不是让孩子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饭的。儿子见有人撑腰,直接跟妈妈唱起反调:“你不给我看,我就不吃饭”。孩子都这样了,公婆还在一边起哄说孙子是天才,会作诗了,还挺押韵的。
宫蓓蓓蹲下来,跟儿子说“看ipad对眼睛不好,一边吃饭一边看,对肠胃不好。”她这边教育孩子,那边公婆开始摆脸色,公公重重地把碗往桌上一搁。见到媳妇训孙子,两个老人眉毛都打起了结。
宫蓓蓓蹲下来,跟儿子说“看ipad对眼睛不好,一边吃饭一边看,对肠胃不好。”她这边教育孩子,那边公婆开始摆脸色,公公重重地把碗往桌上一搁。见到媳妇训孙子,两个老人眉毛都打起了结。
等到孩子落下委屈的眼泪,一直沉默的宫蓓蓓的老公看到自己父母锅底灰一样的脸色,这个时候他跳了出来,训斥自己老婆:“怎么一回来就训孩子?本来爷爷奶奶带得挺好的,你一插手就全乱了。”公公也在一边帮腔:“本来挺好的,你这一回来,又哭又闹又吵得,你们走,都走。”婆婆更是在一旁委屈得直哭。
和公婆同住而得不到教育的话语权是最不能忍受的,公婆过多的参与会让老公承担更少的责任和义务。这可能就是宫蓓蓓非要搬出来住的原因了吧。
婆婆和儿媳同样是女人,为何总是女人为难女人她自问自己不是一个坏人,可碰上婆婆,她与她本也没有仇恨,可偏偏就像有很大的怨恨一样。
她一个人带娃好好吃饭,正在悉心教导孩子培养好的习惯,每当这个时候,婆婆就在旁边撩娃玩,大笑大闹,说了不可以这样做,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还是如此,第三次也是。后面她就开始变得脾气暴躁,只要婆婆在旁边盯着,火气蹭蹭地往上走,所以就忍不住把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然后每一次,只要孩子不听话,婆婆就说妈妈会打会骂。真的是个好奶奶啊,把一切归咎于孩子的妈妈。
每一次,婆婆对孩子都会装样撒娇,要孩子叫她奶奶,跟她亲,不叫她就说孩子聋。倘若不是看在是孩子的奶奶,她恨不得一巴掌呼过去,一天到晚,啥也不做,就会给孩子洗脑,要不然就是拿糖果饼干诱惑孩子,等她发现,就说妈妈不准吃。真的好可笑。虽然隔辈亲是好事,但有些事情,婆婆真的拎不清自己的位置。
在家里,从来没煮过饭,卫生没搞,孩子也没有带过,每天回来就有吃的,每天都是她把厨房、屋子里外的地方弄得一团泥一堆垃圾,从来也不会收拾一下。有时候她因为要哄孩子,吃过饭把碗放水槽里还没洗,婆婆她就只洗自己的碗,也不会把锅和水槽里的碗碟清洗一遍。等她忙完孩子的事,又得忙着这种那种家务,累的已经看透了人心。
生活里种种种细节,都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问题。
那些琐碎之事就不计较了,可有一事她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她怀着二胎,已经七八个月了,肚子蛮大的,弯腰和蹲下来的时候超痛苦。午饭时间,大宝坐在餐椅上,她给大宝喂饭,大宝一边吃一边玩,婆婆依然如往常一样,那两只眼睛一直盯着看,婆婆吃饭还故意发出响亮的声音,这让人很反感。大宝砰的把碗扔地上,她的碗筷也随之乒铃乓啷地滚到地上,地上的米饭菜撒得七零八落。她处理好大宝,弯腰蹲下来擦地板,捡起散落的玩具和碗筷,而婆婆却全程看着她在艰苦地清理残渣,满脸的冷落之感。她当时还想着婆婆会搭把手帮个忙,殊不知人家就是这样看着。那一刻,她真正地清楚了,婆婆不是妈是真的,也知道一个外人看着都会心疼,而婆婆却不会。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婆婆就一直张口闭口说把她当是自己的亲女儿,让她不要害怕。想想,当时她还真是没有把婆婆的话当真,因为她从来都认为自己一生只有一个妈,谁也代替不了。
婆婆和儿媳之间,无缘无故,何须耍心机为难各自。当然,好婆婆还是有很多的,但是不乏有例外。
昨晚在楼下散步,一个强烈的念头萦绕于心:未经二宝的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不和谐的家庭,是对他的仁慈还是对他的残忍?
为何会突然有这种念头,究其根源,或许于自己心累身累有莫大的关系。
已孕28周+的我,依然要为自已的一日三餐忙碌,照顾大宝已耗费我一半的精力,同时还要兼顾大宝的饮食,老实说,我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怀大宝时我还尚能自己独自孕育至38周,期间也经常是一个人,由于一胎没经验,所以脑海中老胡思乱想:若是羊水早破该咋办?若是突然见红谁陪我去医院……而现在,虽说家公家婆在家帮忙带大宝,但一日三餐的煮菜真的耗费我太多的注意力,有时自己腰酸背痛的就想躺着,家婆一句我就煮点她爷爷吃的菜你要怎么吃就自己煮吖,彻底让我无语,只好强行拖着疲惫的身子起来煮菜。
这些儿还能忍,可孩他爸在我刚进入学习状态时,就因200元钱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断我思路,我蹬时就毛了。钱在那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却被他误认为我极不情愿,还说什么,别说了,你不知道现在是最敏感的时期啊(家婆以为我看钱看的紧,不愿给他们花)。青天在上,黄土可鉴,在吃穿住行上,我从未亏待过他们,至于他们为何这样想,真无从探究。
我对孩他爸说,给你们家人相处真心累。结果他倒说,哪一家不是这样的累。他这种只见指末不见全局的狭隘观,让我打心底里鄙视。
接着第二天因睡前洗澡的事情,两个人大吵了一架,说我不懂得体谅他,他那么困想要在沙发上睡一下,反而是我还要逼着他洗澡上床睡觉。若不是担心他在沙发上睡觉着凉,鬼才叫他起来去床上睡呢。另一方面说我不疼他不照顾他,谁又来心疼我呢?前两天大宝因长牙齿发烧,晚上睡40分钟就因牙痛醒,趴在我肩膀上一直哭一直哭……一晚上十多次,有谁帮过我,没有,是我拖着孕28周+的身子强行坚持了三天,直到大宝牙痛减轻,才让我松一口气。期间有一天二宝在肚中活动的忒频繁幅度特大,接着第二天就感受不到二宝在动了,下的我差点儿去医院挂急诊,好在当天晚饭后,感受到二宝在打嗝,心里的担忧才稍稍放下一点点儿。与孩他爸说着这事儿,对方的表情似乎是,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你想太多了,主要是你忒娇气了。不知为何,一股嗖嗖的凉气直穿内心最深处。
至从怀上二宝,孩他爸陪我产检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可以解释他工作忙抽不开身,二在陪我仅有的一两次中,有一半的时间是我一个人忙上忙下,连接杯水还要自己在四楼抽完血之后噔噔下一楼去接……当时就在想,来与不来又有啥子区别呢。即使自己生病,也要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抗,大宝在家时还要给大宝做饭喂饭,这时又有谁来心疼我,又有谁来帮我。我是说过,我有本事生就有本事带,但现实婚姻中的这些憋屈,真的像海啸般儿席卷而来,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所以,自己才有开头的念想。我甚至能感受到,现在做引产,孩子痛苦狰狞的画面……我不敢再往下想,因为我做不来。若以后注定是自己一个人带娃儿,我想我也会拼尽全力把我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至于孩他爸及他的家人,我真心不奢求能有多少帮助。
孕晚期的我,多想找一个坚实的肩膀可以靠一靠,但这些儿只能留存于幻想中,明天又是一日三餐的忙碌,自己能汇聚起来的注意力也就那么一丁点儿,其中的四分之一留给预习备考,四分之一留给大宝吃饭睡觉,剩下的就是煮所谓的三餐之菜……
婚姻中我不怕苦与累,就怕不被人理解,早知婚姻如此,我情愿选择单身,潇洒而活……
一般两岁的孩子体重在12公斤到15公斤之间,身高在84厘米到93厘米之间,但是每个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差别,每个孩子有可能会轻度的高于正常范围,如果持续低于正常范围,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我家大宝小时候和你家孩子情况差不多,也是不好好吃饭,喂饭也不吃,偏瘦。当时确实伤透脑筋。
孩子不吃饭的原因
饭前零食吃太多:很多孩子,饭前总是乱吃零食和牛奶,到了吃饭的时候却不饿。我家二宝都6岁了,每次饭前都乱吃东西,吃饭时一小碗都吃不了。后来我把零食全部收起,饭前一个小时,坚决不能乱吃。这样他就会乖乖吃饭。
有积食情况:如果孩子体内有积食,不但容易生病,孩子胃口也不会好。如果是轻微的,可以坚持给孩子按摩改善,每天睡前也可以顺时针逆时针按摩肚剂。积食的特征: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皮肤颜色发黄、精神萎靡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孩子有时会说自己肚子胀、肚子疼、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孩子真的不饿:我大宝两岁时吃饭很少,喂也吃不了多少。后来一次外出跟团旅行,早上吃了一点,中午人太多没吃多少,晚上吃饭自理。大宝当时第一次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不要把孩子傻的,他饿的时间自然就会自己吃饭。如果父母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记得早晚给孩子喝奶粉补充营养。从那后我就没怎么过度关心他吃饭,他吃饱了就好。现在大宝13岁,饭量特别好。看来小时的担心真是多余的。
父母太宠孩子:孩子吃饭时不好好吃,还要喂,过了饭点经常会吵着饿。一般这样的情况,父母就会宠着再给孩子弄吃的。两岁的孩子其实很明白是非了,吃饭不好好吃,就要让他尝试饿的感觉,要立好规矩。过了饭点没得吃就会饿,下次他就会好好吃。现在养成好习惯,到时上幼儿园才会更省心。
让孩子爱上吃饭
多运动:两岁的孩子,适合多到户外运动,去公园或者爬山,加强孩子的户外运动,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身体,也能让孩子胃口变好。
亲子阅读:陪孩子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加亲子感情,书中的故事和道理也能影响和感染孩子。多找些孩子吃饭好不生病的绘本,或者和吃饭有关故事书籍。
丰富花样饭菜:我是全职带娃的,为了孩子们吃好吃多,我也算花了心思,比如自己包饺子,孩子们爱吃香菇,我会把红萝卜芹菜玉米都放一点,营养孩子也爱吃。还有做鱼,清蒸的吃不多,我就做爆炒后再打汤,味道香也营养。
奖励制:很多兴趣班,为了孩子爱上学习,认真写作业,就会有奖励积分。孩子吃饭也可以这样。比如今天孩子乖乖吃饭,可以实现孩子的小愿望。比如去公园或者去游乐场。也可以一周吃饭表现乖,周末才去。
食疗调理脾胃:孩子吃的少,不爱吃饭,和脾胃有关。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吃小米、山药、鱼肉、山楂、胡萝卜等,这些食物都有助调理孩子的脾胃。 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食物切忌要以清淡的为主,可以多喝小米粥、麦片、鲜果汁等等,还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我是二胎宝妈,家里两个男孩,两个孩子相差五岁半,我来说说二胎的感受。
二胎催人老
老二马上就三岁了,说实话,养育两个孩子所要耗费的精力和心血真的跟养育一个孩子是天壤之别,尽管孩子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 的过程大都一致,但是二胎,绝不是这个过程的简单复制。 要说累,最累的那个人肯定是妈妈。这种累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我生完二胎的第一年,我妈说我一下子老了十岁。
除了重温一遍开膛破肚的疼痛、熬夜喂奶的疲惫、头痛脑热的折磨、屎尿屁的忙碌,走哪儿抱哪儿的辛劳,更要面对来自老大的嫉妒、埋怨、委屈以及被冷落后心理不平衡的对老二的打击报复和愚弄。
一岁之前的孩子都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吃奶尤其是夜奶最是累人。这个时候需要对老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难免就冷落和疏忽了老大,他会通过各种方式发泄他的不满,但是确实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很多时候就会对他吼。
尽管爸爸也是顾家的人,但是在孩子心里,妈妈始终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妈妈要承受的必然会更多。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绝大多数二胎家庭都可能经历的心力交瘁、鸡飞狗跳、暴戾焦躁,简直糟糕透了。
二胎放缓了前进的步伐
二胎的到来,让我们放缓了向小康生活高歌猛进的步伐。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等等这个刚刚报道的新成员,还要把对老大的关爱更多地转移到这个慢了几拍的小人儿身上。
一度,我在老大闹老二哭的一地鸡毛里吼叫暴躁得快要抑郁而亡。老二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都被这种猝不及防的变化所掩盖。
记得有一次一家四口在操场散步,老公感慨地对老大说:如果没生弟弟,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不知多舒服。现在我们又要重新来一遍当初养育你的过程。
累并幸福的二胎体验
不可否认,两个孩子真的会将父母的爱分散和稀释,但是这份被分享了的爱又会被手足之情充盈。
在养育二胎的过程中,随着老二的逐渐长大,我越来越深刻得感受到生命的奇特和伟大。同一个父母,却孕育出两个不同的生命体。我们能在养育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见证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生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绽放。这是何其的幸运和意义非凡。
而今,纵然生活依然还是被两个孩子吵闹哭叫的鸡飞狗跳环绕,我却不再那么暴躁,也不再质疑当初的选择,反而在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力量。
生二胎,家里人谁最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得看这个家庭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我就是二胎宝妈,现在孩子大一点了,好多了。之前孩子小的时,候我敢说,我家生二胎,我最累。
大宝和二宝相差两岁,二宝出生的说大宝正是粘人的时候,男人成熟的慢,这是公认的。我家的更加,除了洗衣做饭不用我做,其他的都是我自己管两个孩子。月子里就是左边一个孩子,右边一个孩子。
做完月子,常常是我先喂好二宝,在去喂大宝,最后我自己吃饭。下午4:00就开始准备给两个孩子洗澡,忙上忙下可以到六点,又要吃饭。
做完月子,连洗衣做饭都是我自己的事。我们母子三个,自己管。常常是左手抱着二宝,左手拿个碗,右手拿个勺子追着大宝给大宝喂饭。等二宝睡了自己才吃饭,忙的忘记要去抱怨,只是现在想想才觉得那个时候真的很累。
因为我家是两个小子,我姐家也是两个小子,我姐今年又怀三胎了。她问我心不心动?我说心动,但坚决不会再生。
二胎一般都是妈妈最累,以我过来人经验,如果打算要二胎,一定要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夫妻感情要好,带孩子是一件非常累的活,而且时间长达两三年,只有夫妻感情好,夫妻双方才愿意付出,在带孩子的过程不会有太大的怨气,以减少夫妻矛盾,如果感情不好,只有一方付出,另一方不当回事,会加深夫妻矛盾,对宝宝的成长不利。
第二,家庭经济收入一定要能够承担得起宝宝的开销,既然是生宝宝,孕期妈妈营养一定要跟上,每天煲汤,牛奶水果,一天五十元的生活总是要的,前期产检费大几千,宝宝出生之后,衣物奶粉,尿不湿,预防针。还有其他不可控费用,也要大几万。
后期宝宝上幼儿园,也要几万,不管是妈妈全职还是奶奶带,如果负债或者是没有积蓄,就不要考虑要二胎了。这样会加大家庭开销,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得不到好的喂养,后期教育也会受影响,如果说是打算放养,只管生,不管养,那就等于没说。
说说我的情况,供大家参考,要不要二胎,自己掂量掂量,二胎刚满半岁,大宝一年级。之所以相差七岁,是因为我一直不想要二胎,大宝男孩,一想到怀孕初期的那个难受,后期生产之痛,内心恐惧,害怕真的是长达多年。也害怕二胎再生个男孩,压力大。最后还是呦不过婆婆的催促,无意间怀上了,生了个男孩。
我怀孕的过程真的是可以说生不如死,大约一个月左右,各种吐,一口饭都吃不下,白天夜里的吐,喝口水都能哇哇大吐,最后只能去医院打点滴,怀两个娃初期瘦到七十八斤,整个人看上去特别憔悴,大宝到五个月牙齿痛,喝稀饭都疼,去牙科看了一周了,后面的七个月开始肋骨痛,坐下去就疼。
二宝前期也是相当严重,每到炒菜时间,我都躲得远远的,闻不得那个喂,吃不下就算了,还特别恶心想吐,怀二宝是在疫情那段时间,不让出门,公司也延长放假时间,过了大约两个月,我开始上班,精神状态好多了,到了六个月耻骨痛的不行,还要上班,回家自己做饭,带大宝。真的挺累的。八个月开始呼吸又困难,天天到医院吸氧,但是我还是坚持到八个半月才请产假,唯一好的是生产时打了无痛分娩,生产过程没有很痛苦。
二宝两个月我就开始上班了,我的工作不算累,所以做完自己的事可以回家的,我一天回家喂三次奶,电动车来回半个小时,我算了下,一天跑八次,在路上就得两个小时,虽然工作不累,可是买菜做饭刷碗,给大宝讲作业,给小宝洗澡,晚上带宝宝,还有家里的其他事情都是我负责,因为老公长期出差,就是在家里,他也不愿意干家务的,偶尔婆婆会帮忙做这些事。
说实话真的很累,二胎生下之后真的很累,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
我认为是,爷爷奶奶 最累!退了休或者老了,不但不能安享晚年,而且还要接送,孙子,孙女上学,吃喝拉撒睡等等,比上班还要累!更是,责任重于泰山!处处小心谨慎,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呢,里外难做人,爷爷奶奶,这个保男和保奶 最难做!
生二胎家里的爷爷奶奶最累,这个亳无疑问。
生了二胎,妈妈要上班,家里两个孩子,大的应该上幼儿园,或上小学,需要接送,每天来回八趟,要占用一个人每天一半的时间。不用说,小的在家必须一个人靠上看孩子。同时还要给两个孩子准备不同的饭菜,给孩子的父母准备大人饭菜。
这样的劳动强度,堪比年轻人上班的力度。
你们说爷爷奶奶们能不累吗。
您好,我是乔治和小花生活研究所,一位85后全职二胎宝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生二胎,家庭成员分工不同,哪一位成员最累,哪一位成员最轻松,都不好轻易作比较。
生二胎,家务、经济、快乐、烦恼都是倍增的。家庭成员多沟通,合理分工才能使家庭和谐前进。
说说我们家妹妹出生之后,家庭成员的变化:
妈妈不再工作。职场的压力消失了,经济压力上涨了;8小时工作不做了,全天候陪娃做家务,白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除非两个宝宝同时睡觉。
爸爸经济压力很大,挣钱动力加强,用他的话来说,工作不能丢,多少张嘴张着要吃饭。
奶奶因为帮忙带孩子,大宝带大了帮忙带小宝,非常不容易。
爷爷到退休年龄了,也想着帮我们分担点压力,继续续岗。
说实话,让我说这个家庭谁最累,我只能说都不容易。没有谁最累,大家互相体谅,互相感恩。
我是80后,生了二胎。
我曾觉得最累的是我,但随着时间推移 ,我越来越觉得最累的人,是我老公。
就在这两天,我心中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
“这个男人,为什么要结婚生子?”
昨天晚上,我老公八点多才回到家。当时,我和两个孩子吃完了晚饭,正在吃他买的甜瓜,特别甜。
他进门的时候,刚好看到这一幕,马上就笑了:“哈哈,我买的甜瓜好吃吧!”
我给他用微波炉热已经凉了的饭菜,热好端上餐桌,他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我们三个人又吃又笑的,然后,他一脸的满足。
早上,他从来不会喊我起床,也不让我设闹钟。 如果我睡过了时间,他自己做早饭,吃完去上班。如果我起来早了,他也会经常和我一起做早饭。
他出门的时间,两个孩子基本在起床或洗漱状态。
我这两天送他上班的时候,看着他拎着垃圾和背包下楼的身影,有些心疼。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这个男人,为什么要结婚生子、自讨苦吃?”
他努力赚钱,可是花在他自己身上的那么少,连一件贵一些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除了买房子买车之外,大多数钱都用在了我们娘仨身上。
他去上班了,我们三个人在家,感觉惬意的有些不忍心。
两个孩子上上网课写写作业,我码码字,做着我喜欢的事。
他早出晚归,赚的最多,花的最少。
甚至连买菜都不用我去买,他下班买好拎回来。
我总觉得我们除了陪着他生活之外,好像也没给他做过什么贡献。
人家真的在赚钱养家;
可是我真的不美,也没如花。
好惭愧。
以后得好好关心他。
爷爷、奶奶最累,为了孩子们辛苦了一辈子,歇下来了还得帮孩子们看娃,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生二胎,家里人谁最累?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率是妈妈,然后是爸爸。
身心俱疲的妈妈
我们家女儿是哥哥一岁半时出生的,在怀她之初,我是很抗拒要二胎的。一是哥哥在一周岁之前几乎生了所有常见但不致命的儿童疾病。二是我从坐月子开始一直独自带他,并且自己做了一些营生。老公在这期间常常出差在外,生理上的累只是一方面,心理上的压力(生怕他又怎么了,怀疑内疚是不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他总是生病),三是还会担心在他成长的岁月里我有没有能力给他更好的教育(物质和精神上的),四是全职带儿子后希望自己能尽快回归职职场。所以在怀女儿之初我甚至想过不要她,但老公和我妈都坚持让我生下来,这两个人在我生命中的意义让我生了女儿。
生完女儿,老公仍然长期出差,我仍然一个人带两个相差一岁半的小朋友,女儿在三岁半之前晚上都睡觉不踏实,至少要醒来十次,我又是晚上睡不安稳的人。所以现在都在想不知道当初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发烧,折腾了整个晚上娘仨都没有睡觉,到了早上哥哥终于熬不住了,但是妹妹还是不睡,我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又不能睡,不然女儿怎么办?那个时间段的煎熬一直让我后怕。
强撑的爸爸
因为我和老公是普通工薪一族,所以有了二胎以后,为了保持孩子的合理支出,经济上拮据很多,我们俩的开支就开始缩减,就说买衣服,十年前的消费水平是500-1000元,十年后的消费水平是100-500元,加上物价上涨的因素,倒退得不止一点两点。尤其是老公对自己的支出是省之又省。但是因为要二胎是他的坚持,所以他有什么压力也是自己扛着。
到现在,如果有亲戚或者朋友问要不要二胎,我并不会很积极的鼓励。只是让他们客观的考量。有能力并有意愿要,可以,以上两者少一个都会让父母很累,父母承受不了这些压力,对
后续小朋友的成长伤害会非常大,这样还不如要一个,一家三口,高效陪伴,优质教育。
我想这也是国家出生率会走低的原因。要鼓励二胎,希望国家除了政策开放以外,还要对二胎妈妈有一些必要的福利。
我家两个男宝,相差五岁多一点,两个孩子全程都是我和老公带,几乎没有让双方老人插手,只是我在生产和坐月子期间,老妈过来半个月,现在二宝已经四岁了,婆婆只在我生完大宝,生病期间,照顾孩子四个月。
我和老公都是自由职业,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和老公便轮流照顾孩子,断奶之后,白天的时候,老公照顾孩子多一些,晚上是必须我陪着孩子才能睡觉的。两个孩子自从出生,除了我去医院生老二,将老大托付给我的姑姑照顾了三天,两个孩子没有一天是离开我们的。
按理说,生二胎最累的人就该是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自然要担负起照顾宝宝的重担,但不少家庭是由老人带孩子的,我们小区有一个老人,一个人照顾三个孩子,大孙女读三年级,学校就与家隔一条马路,老人就让孩子自己回家,因为她要推着一个几个月的宝宝,去接上幼儿园的娃,听说老人的一个子女还要准备要二胎,老人就说你等两年吧,等这个小的上幼儿园,再要,不然她一个人真的忙不开。
在中国,老人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可能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生二胎应该是老人最累,老人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完全为儿女在活,每天奔波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着实辛苦。
虽然让老人照顾孩子实属无奈,但我觉得老人应该有老人的生活,还是不要过度透支老人的晚年生活为好,尽可能地给老人一些时间吧,不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太累。
你就得看自己有没有能力生二胎。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你们的身上。你也要有她自己的自由时间也得理解她,好多婆婆不带孩子。也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年轻人都认为婆婆看孩子是理所当然。她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你们身上,她还有她自己的自由时间吗?要相互理解。都是不容易。婆婆也应该有她娱乐的权利,还是相互理解吧。
文/忒咪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分享转发)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其乐融融的一起吃饭,是每个家庭司空见惯的场景。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更显得温馨惬意,热闹非凡。
而且,在用餐过程中,孩子想吃什么,无论是谁,都能用自己筷子,宠溺地给孩子夹一筷子,放在碗碟里,或者直接喂进嘴里。
但是,这种操作,真的卫生吗?
我作为两个孩子的宝妈,说实话,真心觉得这样做有损孩子 健康 。
我记得我们家大宝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大宝奶奶用自己的筷子给娃喂饭,我们婆媳俩还争论了几句。
我婆婆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因为之前都是这么做的,也没见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我则认为,任何对孩子可能造成损伤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会出现的,所以警惕总比麻痹大意,安全概率更高。
虽然我跟婆婆不欢而散,但后来,婆婆再也没有给孩子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吃。
其实,中国餐桌上的文化,就是这样,讲究团圆、不分彼此,大家同吃一个锅里的饭,一个盘里的菜……
虽然看起来温馨美满,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损伤到他们的身体 健康 。
所以,近些年来,“把公筷放在桌子上”,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在持之以恒坚持去做的事情,可是在老一辈人眼里,可能就不怎么理解和习惯了。
那么,家里有孩子,真的有必要使用公筷吗?今天就跟各位家长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
中国人讲究团圆、不分彼此,尤其是一家人,如果桌子上放个公筷,倒是感觉上生出了一些嫌隙。
其实,从客观上来讲,一切的 情感 因素,都应该为孩子的 健康 成长让道,更何况,多人共餐、给孩子夹菜、喂饭,本身就有一定的 健康 卫生隐患。
那么,家里有孩子到底有没有必要使用公筷呢?咱们就看看专家的实验结果吧。
杭州市疾控中心 健康 危害因素检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曾经专门赶赴餐厅,做了一个关于使用公筷和非公筷的小实验,结果让人惊讶。
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人员会特意准备一个“拉杆箱” ,里面有无菌袋、手套、口罩等用品,通过这些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在点菜的时候,实验人员共点了6个菜,每个菜分成两小盘,分别使用公筷和非公筷做实验,此外,还有一盘不能吃的菜,作为空白对照。
菜上齐之后,实验人员还不能开动,得等到原始菜品取样完成之后,才能吃。
并且,开吃的时候,还不能随便吃,必须保证公筷和非公筷交替进行,此外,每个人对每盘菜的下手次数一致,还得留下一些菜作为二次取样。
吃完之后,再把样本通过冷链快速运回实验室,经过48个小时之后,结果新鲜出炉:
非公筷的菜品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
甚至,一部分菜品,非公筷食用环境下的菌落数量,竟然比公筷环境下,高了200多倍。
而原因也很简单,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大家会把自身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转移到菜里,不同菜品之间也会出现交叉污染,从而给家人带来身体 健康 的威胁。
新华网曾经发起过一次网络投票:你们家分餐或者使用公筷了吗?
在这次投票过程中,总共有7165人参与,但是结果却让人略显失望。
在参与的人之中,只有126%的家庭在使用公筷,而大部分家庭,仍然沿袭的是曾经的饭桌习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传饭桌文化根深蒂固,另外就是很多成年人觉得这件事儿,并没有咱们听到的那么夸张。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首先,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的免疫系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体内为了对抗细菌病菌,也会产生很多强大的抗体。
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的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于一些细菌病菌,毫无抵抗力,就很容易损伤到身体 健康 。
更重要的是,本身我们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却偏偏顽固不化,不使用公筷,把本该不属于孩子的细菌,带给了孩子。
比如说近些年来,我们常常听到的幽门螺旋杆菌。
而这种细菌之所以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大多都是从餐桌上而来的。
所以,使用公筷,能够降低细菌交换的概率,换言之,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好的饮食成长环境,保障身体 健康 。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所以家里有孩子,把好“饮食关”,是重中之重。
1)给孩子准备儿童单独餐具
餐具和饮食同为一体,个人体质状况不同,应该使用单独的餐具,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如此,把孩子和成年人的餐具单独分开,是截断细菌污染的有力途径。
2)不要咬碎了喂孩子
成年人的口腔中,有成千上万的细菌,所以不要咬碎了再喂孩子,不雅观之外,还不 健康 卫生,如果实在担心食物太大,那就给宝宝吃一些能够消化、自主咀嚼的食物,或者食用前,进行处理。
3)逐渐养成分餐习惯
好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慢慢去养成,家里有孩子,不但要使用公筷,而且最好实行分餐制。
这样子,可以充分隔离每个人的细菌病毒,最大程度上确保宝宝的身体 健康 。
其实,很多传统文化和习俗,不是一下子就能纠正过来的,但是虽然如此,我们也必须从突出的事情上着手。
比如,餐前餐后必须要洗手、不能嚼碎食物再喂给宝宝、使用自己筷子给宝宝夹菜等等……
只有把这些明显的事情改掉,才能循序渐进,养成 健康 卫生的好习惯。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对于使用公筷,是赞成还是反对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带孩子不是千篇一律或者很刻板的工作。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尽量多接纳自己的孩子,身高,体重啥的,也没有必要攀比,无条件地去爱他。让宝宝及早把头躺平,因此多给宝宝采取仰卧位,而且还用枕头、棉被、靠垫等物帮他们固定睡姿,这是不科学的。新生儿的头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如果长时间固定睡姿,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一般在孩子出生的时候新晋爸妈表现最明显,因为新生儿刚出生神经发育不完全,不论身体哪里收到刺激都会做出泛反应,就是浑身抖一下,就跟打颤似的。所有好多本来包裹孩子很厚的妈妈一看孩子做出泛反应,就以为孩子冷,
一些爸爸妈妈认为,宝宝哭说明自己没有照顾好,如果自己照顾周到宝宝是不会哭的,用尽办法制止宝宝哭闹。其实,哭是宝宝的天性,未必是父母照顾不周,即便宝宝吃得好睡得好,也有可能大哭,但如果哄了好久都不能停止,务必赶紧看医生。
为了孩子的安全,不允许孩子玩乐和探索。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小孩子似乎被父母过度保护起来了。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哪里也不让孩子去,做什么都有父母陪着。父母做好孩子的监护和保护工作,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与此同时还会呼出大量的废气。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时候,耗氧量是很大的,如果宝宝在睡眠时缺氧的话,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还会引发宝宝夜里睡觉做恶梦、突然哭闹不止能状况。
再说吃饭,我那时总是追着大宝喂饭,总觉得她不好好吃饭,吃不饱。孩子玩着吃着,反而对孩子消化不好。孩子没有饥饿感就更不会好好吃饭。其实孩子饿着点没关系,但要控制住孩子的零食。孩子吃的少就要注意多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