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宝藏,世界上蕴含的宝藏太多了,只是很多人类还没有发现罢了。就说我们中国的皇帝墓碑,里面就有数不清的古董了,还有到现在还未被发现的成吉思汗的墓穴。本期的城市文化,讲讲世界上最难寻的三大宝藏。
1、失落之城湃狄迪估计价值100亿美元
西班牙入侵印加帝国的战争打响大约40年后,秘鲁的印加人撤退到了比尔卡班巴山谷并在那里与侵略者抵抗。到1572年,当西班牙占领这个地方后,他们发现这里像是被遗弃的荒芜之地。看上去就像是印加人带着他们大量的金子宝藏逃到了巴西南部的热带雨林中去了。
据说古老的印加人把他们的金银财宝都藏在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它被称为失落之城湃狄迪。这座城市和其它蕴藏的宝藏再也没被找到过,这个故事最终也成为了“黄金国度”神话的一部分。
然而,在2009年一张拍摄巴西阿克雷港的卫星地图上显示了众多古老的建筑群,现在许多人都认为湃狄迪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印加帝国的黄金就藏在里面。
2、琥珀宫
这座宫殿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因为它的装饰物全部是比黄金还贵重的琥珀——足足六吨重的琥珀、黄金和宝石覆盖满了这座宫殿。当年的普鲁士第一代国王修建了琥珀宫,再其还未来及享受的时候就过世了,他的儿子上任后并不喜欢这座宫殿,而后为了跟沙俄结盟,将其送给了俄国,直到二战时德国攻入俄国后将琥珀宫拆开搬回了德国之后就不见了踪影。关于琥珀宫的去向有人说已经沉入了海底,也有人说被藏在了奥地利的某个湖底,但目前看来都不算靠谱。
3、圣殿骑士的宝藏,估计价400亿美元
这曾是整个欧洲最有钱的一群人,圣殿骑士团因为享有很多的特权,所以积累财富的过程异常的快速,这是为何其能够在每次大战之后快速恢复的原因。
据说当时圣殿骑士最富有的时候拥有了整个塞浦路斯,然而如此富裕的一个团体,在失去支持并被赶出中东后,教会下达了命令逮捕所以的圣殿骑士,并且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发放给另一个宗教团体,医院骑士团。但为时已晚,圣殿骑士的大多数财宝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据说幸存的圣殿骑士聚集了他们所有的财宝并用船运到了未知地点。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
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chǎn)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
“三宝殿”也是通常说的中国三大殿,为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
汤阴县隶属安阳市,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汤阴县要品尝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
1、血糕
汤阴传统风味小吃,始于清乾隆年间。用荞麦面、猪血加调味料蒸制,食时切片油煎,抹上蒜泥,香辣鲜美。

2、粉浆饭
粉浆饭是汤阴的“三大宝”之一。无论在大饭店,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随处可见它的踪影。粉浆饭味酸而香,既开胃,又清热败火,有一股独特的酸、香、甜、绵的味道。

3、皮渣
汤阴“三大宝”之一,好吃可口,多吃不厌,主要以粉条为主,加上大葱、大蒜、荤油、精盐、香油、虾皮、它有多种吃法如煎炒、扣碗等。

4、汤阴烩菜
汤阴传统菜肴,种类有六七种之多,既有用料讲究、制作精细的“海烩菜”、“上烩菜”;也有选料普通、价格便宜的“行烩菜”;又因使用烹调器皿不同而派生的“砂锅豆腐”、“砂锅海烩”、安阳烩菜因种类繁多、配料精当、汤醇味美、营养丰富成为地方名菜。

5、汤阴蓼花
汤阴传统点心,以优质糯米、黄豆、白糖、饴糖、桂花等为原料,成品色泽金黄、状如蜂巢、甘甜不腻、酥脆焦香。

6、楚旺扒糕
楚旺扒糕原是楚旺镇风味小吃,据传始于清道光初年,由马奎从保定传入。主要原料为荞麦面,蒸熟后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凉调,味道鲜美,且有健脾胃作用,现已遍及全县,村镇街头,多有叫卖。

7、五香豆沫
是深受汤阴他群众欢迎的一种汤食。熬制豆沫以小米为主料,与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发,加水调磨成糊状米汁。上锅兑水,下入花生仁、黄豆瓣、海带丝、粉条、精盐等,开锅后倒入米汁,边到边搅动,见锅再开,立即压火,并放入豆腐丝、胡萝卜丝、菠菜、炒芝麻等即成。成品豆沫,糊色乳黄,红绿分明,各种调料咀嚼生香,略透麻辣。

8、汤阴炒三不沾
炒三不沾是汤阴传统名菜,以蛋黄为主料,配以桂花糖、白糖、粉芡等炒制而成。成品软香油润,不沾锅、盘、筷,所以得名“三不沾”。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的汤阴县的8道地方美食,味道都很不错,到汤阴县的朋友可以找找尝尝,欢迎汤阴县的朋友给留言进行补充。
问题一:佛教中三宝是什么意思? 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佛教的三宝
(1)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
佛教三宝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解脱果实。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问题二:什么是佛教和佛教三宝怎么供养 佛教在经中是有定义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
物供养:可以用香、花、果、灯、饮食等物供佛、菩萨。
优婆塞戒经
若上佛者,以华、香赎。
(如果上供于佛菩萨的物品,须用供养华、供养香的方式来赎回,才能撤下来使用。)
法供养:《大方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 法供养最 ”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说按照佛法修行是最好的供养。我们能够按照佛说得去做,受持三皈依、受持戒律、念诵经书、奉行诸善。这就是最好的供养。所以 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无价宝珠扔掉才好啊!
摘自地藏论坛、地藏占察网、
问题三: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佛、法、饥三宝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的意思;法者正也,智慧圆满不偏离的意思;僧者净也,和合之心、清净之心、平常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一尘不染。。。阿弥陀佛(合十)
问题四:佛学中三宝是什么呢? 佛教术语中的“三宝”有两种,一种是指佛宝 (Buddha)、法宝 (Dhama)、僧宝(Sangha)称作住世三宝;一种是指觉、正、净称作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其它说法
1. 另外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2. 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3. 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纸绘、石刻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问题五:佛经中讲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问题六:佛教中的三宝是哪三宝?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编辑本段佛宝
概况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宝
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三宝威德
概述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编辑本段皈依三宝
概述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 佛教三宝
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弧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问题七:佛家说的三宝是什么意思 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么?有名无实,一点作用都不起,有名无实。真正得用处的时候,你最低限度要「观行皈依」,如果我们修行不能契入观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说老实话,很容易造罪业,很容易堕三途;入观行,大致上观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不会堕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萨道上就修行证果了。相似位是什么果位?要以《华严经》的果位来说,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你转凡成圣了。「分证」的三皈,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当然的事。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自动,自动来保护你。这才叫三宝。 自性觉、正、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你就能成菩萨、成佛。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可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皈依某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已久,我们从q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q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破和合僧。僧团是和合一家人,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q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法僧里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又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个说法。他之所以这样说法,对那个时代的人,必定是那个时代人已经对于佛法僧真正的意义迷失了,所以能大师传授三皈,他有他另外>>
问题八:佛家所说的三宝是什么 指的是佛,法,僧。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终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问题九:佛教中,三宝,三尊,三根本分别指什么 佛教三宝指佛、法、僧。佛教三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一种是过去世迦叶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末来世弥勒佛。佛教三根本是,上师、本尊、空行。
“宝藏”一词最早的时候,出现在《礼记·中庸》的记载:“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焉。”宝藏现在一般指储藏的大宗珍宝或者珍贵物品,也指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
很多人就喜欢宝藏,在宝藏里面埋的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宝。从古至今,关于宝藏的故事,总是被人津津有味地讨论着。中国历史上就有三大宝藏,其中有两个至今下落成谜,若能找到富可敌国。
第一座宝藏的出现
发现第一座宝藏的人就是项羽,项羽攻入咸阳以后,《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烧了宫殿以后,搜集了很多的金银财宝。
项羽搜集的金银财宝,到底被项羽转移到了哪里?却成了未解之谜。毕竟没有人看见,再一个史料也没有记载。最大的可能是被竞争对手刘邦,夺去了。一切都是猜测,还得需要考古学家来证实。
第二座宝藏的出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入住紫禁城。按理说,他应该犒赏三军,大封功臣。然而李自成却“就地取材”,把整个紫禁城翻个遍。从大内府库中搜黄金17万两,白银13万两。李自成对这些钱财,感到不满意。
这个时候刘宗敏给李自成出了个主意,宫里的财宝之所以不翼而飞,那是因为被宫中的人窃取了,应该在宫中,大范围的“追赃”。第一个交“赃款”的竟是大太监曹化淳,一出手就是白银五万两,这让李自成非常高兴。
于是李自成就对文武百官发话:“根据官职大小向朝廷捐献银子,一品官一万两白银的底限,其余的各按品级捐献。前脚交够银子,后脚就放人;要是藏着银子不交,那就大刑伺候。”
不光对官员掠夺,京城的富户、豪门、老百姓也没有逃脱了掠夺的命运。史料记载:“初,诸贼攻城时约,内藏归闯贼(李自成),勋戚归诸帅,文官财归牛(金星)、宋(献策)富户归小盗。”
一时间城内饿殍遍地,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帮“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李自成把所掠夺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以便用来运输。后来清军入关,李自成就带着他的军队四处逃窜。后来,李自成让他侄子,把这批金银财宝藏起来,为了以后东山再起。
顺治二年(1629年)五月,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登山探路,不料被当地武装杀死。李自成死后,这批宝物成了未解之谜,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第三座宝藏的出现
最后一座宝藏的拥有者,就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洪秀全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占领江南,和他的严明军纪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军事纪律。洪秀全严诏:“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违者议罪。”
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洪秀全就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二十七日,洪秀全逝世,很快,曾国藩的湘军反败为胜,重新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当湘军攻占天王府的时候,曾国藩本以为能找到洪秀全积累的财富。
除了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天王府外,什么也没有。更多的猜测,是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得到了这批宝藏。因为欧阳氏从江宁返回湖南的时候,跟随的船多达二百多艘。紧接着曾国荃还纵兵烧房,天京城成了一片火海。
关于这三座宝藏的秘密,现在已经无从查起,要想解开这些秘密,就需要考古学家来解开这些未解之谜。历史总是这样扑朔迷离,没有确凿的证据,光靠猜测是不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