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正确的步骤:
备用材料:爽肤水,乳液,隔离,BB霜,散粉,眼影盘,眼影刷,眼线笔,睫毛夹,睫毛定型液,睫毛膏,眉粉,眉粉刷,唇釉,遮瑕,腮红。
1,涂上保湿的水乳(如果皮肤干燥可以再涂一层面霜),用化妆棉蘸爽肤水擦脸,能起到二次清洁的作用,如果想保湿就用手直接轻拍在脸上,手法一定要轻,不然会损害皮肤。
2,化妆刷轻轻地薄薄涂上一层隔离霜,从中间往外均匀地涂抹。隔离霜的用处是隔离空气中的灰尘、辐射以及保持肌肤的水份。
3,用刷子上bb霜,选择跟自身肤色同色号的BB霜或者粉底液,尽量让粉底分布得更均匀,也让整体妆效更加自然通透。另外(粉底液、粉饼、气垫)等都是属于粉底系列,其中自然也包括大家常说的(气垫BB、气垫CC、BB霜、CC霜)等,记住化妆时用其中之一即可,不要重复使用。
4,用遮瑕遮盖黑眼圈,尖头刷点一点黑眼圈最深的部位(通常是内眼角和外眼角处)。在粉底遮不住的其它瑕疵上点一点,让遮瑕膏融入肌肤。
5,粉底和遮瑕涂抹好之后,就要给面部定妆了。取散粉或者粉饼,蘸取适量,在粉扑或者化妆刷上揉匀,轻轻按压均匀于面部即可,不要忘记鼻翼和眼皮的部分,T区爱出油的地方可以多扫一点散粉,散粉可以固定遮瑕膏和保湿霜颜色,起到定妆的效果。
6,接着是眼妆。先夹好睫毛。
7,再沿着睫毛根部画眼线,首先把内眼线先画,贴着睫毛根部,由眼尾向眼角分段描画,外眼角拉长。
8,随后眼睛向下看,开始画外眼线,用眼线刷,从眼角至眼尾将眼线推匀,使线条自然清晰,日常的眼线不需要太夸张,顺着睫毛根部细细的在眼睛上化一条贴着睫毛根部的线条就可以。
9,然后以走‘Z’的手法刷睫毛膏, 睫毛膏是调整眼睛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睫毛膏涂得非常整齐、干净,睫毛夹得很翘,这样的眼睛就会显得大很多,也有利于减淡黑眼圈造成的疲态,卷翘的睫毛可以让你看起来更精神。
日常妆容来说我们不需要黏贴假睫毛,如果需要黏睫毛的化,在夹完睫毛之后就可以黏贴了,黏完之后再用睫毛膏刷一下。
10,然后再涂上与妆容同色系的口红,口红可以厚涂也可以薄涂,口红色号根据自己的肤色来选择。不同色号的口红,涂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涂口红之前,可以用唇部遮瑕给嘴唇打底,这样做可以让口红更好的上色。
扩展资料:
学习化妆:
1、确定自己要学习何种妆型。例如,生活装扮可选择裸妆、生活妆、韩式常用妆、日系清新妆、欧式气质妆等。准新娘或者想做新娘跟妆,则选择新娘系列妆型,比如鲜花新娘、中式新娘、西式新娘等。
除此之外,还有高级化妆师自学课程,如影视妆。包括舞台妆、戏曲妆、主持人妆、仙女妆、唐妆等等。
2、准备基本的化妆用品。必备的有:隔离霜,粉底液,定妆粉,BB霜,眼影粉,唇彩,腮红,眉粉。
3、准备基本的化妆工具。化妆刷(成套的,含有唇刷、腮红刷、眉刷、眼影刷等),睫毛膏,眼线笔,眉笔,粉扑。
4、寻找课程。自学化妆的课程有录播和直播两种形式,录播课程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学习,直播课程则可以在线和老师、同学互动。建议先选择录播课程,具备一定基础后参加直播课程可得到更快的提升。
录播课程在网上是不容易搜索到的,可以到淘宝或教育一类的平台搜索化妆课程视频,选择提供指导,课程专业系统的产品。基本就可以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了。直播课程可到公开课网站寻找。
5、学习注意事项。自学化妆不像参加实地培训,要具备一定的毅力。毕竟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参加各式自学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无法坚持到最后,懒惰是成功的终结者。化妆自学要积极参与实践,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给自己化,给朋友化,反复练习,自然技术就提高了。
6、化妆自学要多久。时间的长短可就要因人而异了,禀赋高的自然学习起来进步飞快,化妆技法主要还在手法上,所以上面才说建议大家找专业正规的录播课程了,手法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具体多久就看自己下的功夫了。
一般来说,线下实地培训周期是2—3个月,如果自学化妆的话,理论上一般在1—6个月,就看您要学习多少妆型以及妆型的难度、自身的学习能力了。
7、化妆自学能学会吗?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天下的知识没有不能自学成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学成。毕竟化妆也不是什么很难的学问,自学英语,自学平面设计都比自学化妆难得多。
上妆前先在脸上用凡士林打底再施油彩,可以起一定的隔离作用,保护皮肤也比较方便卸妆。
可以用来的卸妆的油脂类很多,婴儿油医用药用的甘油还有食用油尤其是食用油里的橄榄油,操作得当都不会损伤皮肤。直接用凡士林也可,但不推荐。
演唱京剧的技巧有哪些
京剧国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演唱京剧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气粗”是讲运用气息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气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声音的浮浅不实。“气弱”即气息不足,发出的声音则单薄无力。“气浊”即气息浑浊不匀,发出的声音则滞涩漫浊。“气散”即气息全盘用尽,由此发出的声音自然也就干枯竭尽了。
慢板难于紧 快板难于稳 散板难于准
注:讲唱好慢板、快板、散板的要领。慢板易犯拖延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紧凑些;快板易犯抢板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稳重些;散板易犯松懈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圆准些。
二、 念要像唱 唱要像念
此系高盛麟先生所言。京剧念白不像演唱有着丰富的旋律,但京剧舞台上的念白又不同于日常的讲话,它具有特殊的声调,演员在舞台上的话白要念出它的音乐旋律,即所谓“念要像唱”。语言是演唱的基础,演员在舞台上演唱,在注意演唱旋律之美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语气的表达,即所谓“唱要像念”。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和京剧演唱的语言性。
三、清晰的口齿 沉重的字 动人的声韵 醉人的音
中国戏曲的演唱,讲究“字清、情真”。所谓“情真”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即指歌唱艺术不是为声韵而声韵,而是通过声音表达感情。
2、演员在行腔之前,形(动作)、容(表情)应先起烘托作用。
3、行腔之后,“形”、“容”后收,在表情的微澜中,好像还带着腔调的声波痕迹。
4、演唱遇有较长过门时,要以情感填补过门儿的空白。
为了达到“情真”,在演唱技术上还有许多具体的要求:研究唱腔要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对每段戏和句、词等,作一番仔细的审察。然后分清宾主,找出梁柱,突出重点,这样唱来才有情有韵。行腔中要“准”中见“稳”。因为“调准便不黄,板准便不顶,字准无讹音,腔准便不凉。”总之,就是艺人所指出的“开腔要审,行腔要领。板调要准,不漂不浮,准中见稳”的演唱技术要求。能做到“审”、“领”、“准”、“稳”,唱腔才动听感人。
综上所述,说明了人物情感是创腔的基础,这就是“腔准于情”的道理。
四、所谓“字清”,即在演唱时,演员要从技巧上明确字在口中的部位和着力点,以及正确的掌握不同的口形和发音部位的变化,然后把字清晰地送到观众的耳中。为了达到“字清”的目的,在技巧运用上,尚有不同的要求。如“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字带腔,腔托字,字正腔圆”的艺诀,就着重讲出了在行腔过程中,腔与字的主从、依附关系。原则是以字行腔,字重腔轻,唱字不唱腔。
曲艺界著名艺人白凤鸣曾说:“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皆是说的腔生于字,因字就腔的原则要求。如果字轻腔重,字为音所包,听来便有声无字,腔不达意;字柔腔刚,则不能控制抑扬顿挫,听来近乎吼喊,腔直无情。因而字宜重,腔宜轻,字宜刚,腔宜柔,这样轻重相间,刚柔相济,才合行腔规律。如同梅花体格,老嫩刚柔,错纵有致,方能曲尽其妙。
综上述,强调指出了腔随字走的演唱原则。演唱中应把字唱真、唱正、唱准。这就是“腔生于字”的道理。
五、戏曲演唱要遵守“情”、“字”、“声”三者结合的原则。唱腔不能给字音捆死;字音也不能为唱腔所破坏。字是根本,腔是表现形式,腔圆为情准。唱腔旋律与字音的操纵,两者要融洽相辅,才能收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在艺术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或音韵、或因抒发感情、或因突出重点,或者是除了京音京韵之外,也以湖广韵为基础等原因。字与腔有时是有矛盾的,有时字唱正了,腔不一定圆,有时腔圆了,可又不一定音正。它只能是一个标准,一种要求。
六、说开口必开 齿叩齐必来 撮字音在颚 唇啊合必谐
“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是说读字口法的艺诀,称四呼诀。
“开口呼”:出音用力处在于喉,经上颚而出,口开而声宏。如:丹、板、常、毛、破、骂……。“齐齿呼:口角向两旁咧,微露齿,其音轻锐。如:烟、天、象、谢、家。 “合口呼:两唇微闭,其音圆浑。如:湾、向、黄、果、瓜、怪、为。“撮口呼“:口部收束,外唇缩小微向前。如:渊、泉、远、云、勇、鱼、靴。
“四呼“是我国音韵学所用的名词。用这四个名词来表示读字发音时只有懂了“四呼”,把握口腔形态,字音才准正。“四呼”与“辙口”(“十三辙”归韵),在戏曲唱、念中是相互为用的。掌握了这两种工具之后,在唱时不管腔调怎么转折,时间如何延长,都不会发生“字韵不正”的毛病。
过去艺人大多不懂“四呼”,故吐字发音往往“开合不平”,“齐撮无定”。如京剧“坐宫”的杨延辉唱:“想当年沙滩会一场血战”句中的“血”字本为齐齿呼,有人误念为撮呼的“靴”(上声)字音(xue)。 又如“状元谱”的陈伯愚唱:“可叹我年半百无有后苗!”句中的“半”字本为“buan”合口呼,有人误念如开口呼的“扮” (ban)字音。因此,无论读书、识字、说话、歌唱非懂得“四呼”不可 ,尤其于戏曲的唱、念咬字的作用更大。
七、演唱忌土 须分阴阳 有冷有热 能放能收
“土”即方言土语。中国地域广阔,剧种繁多,一般地方戏,都系以它各自的方言为其语音的主体。每个剧种的语音又都以该区域中语言最标准、最普及的某一地区为其基础。如京剧起初是以“湖广音”为主。(“湖广”乃明、清所置的“湖广省”,即指湖南、湖北。(见“辞源”已集“湖广”条>)其实就只是武汉口音;秦腔以西安语音为主;川剧以成都语音为主……等。忌方言土语,并非要求地方剧种的语言,都统一为标准语音,那样就丢掉了地方特色,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极难做到的。
而所忌的是,不能以该剧种所在区域内那些不标准的土语为其语音基础。就如同标准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并非以北京土语为基础一样。故《顾误录》中云:“入门须先正其所犯之土音,然后可以言曲。”广告:字分阴阳,腔也要分阴阳。“腔无阴阳便无起伏,无层次,无变化,便成呆腔、死腔。”分出阴阳,即可避免平直,唱腔能抑阳有致,徐疾有节,不火不瘟,方显功力。
八、所谓冷热是指腔传曲情而言。中国戏曲中的唱,一般都安置在剧中人物思想感情集中流露的地方。能否通过歌唱的手段,尽情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关系着艺术形象的塑造。有时一样的唱词,分谁来唱,有功夫、有研究的人,就能唱得既动听又感人。虽然同一工谱,有修养的演员唱来,能把人物当时喜、怒、哀、乐的情感,参蕴在唱腔旋律之中,做到悠扬婉转,冷热鲜明。“冷”时(低回哀怨),唱的悲凉凄楚,冷中寓热。产生出“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的艺术感染力。
九、“热”时(慷慨激昂),能造成“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的艺术魅力。
所谓“收”、“放”,是指演唱中气的使用、控制。放腔时,把气运足,用力把腔放的宽、放的远;收腔时,要提腔运气,断腔不断气。收腔必须求圆,曲终时仍还本调。
十、高音气要足 低音气收敛 高放低收 尖浊不显
这说的是演员演唱中对气息的控制。所谓“高腔轻过”即指凡唱高腔,应由丹田提气,将字音由低带高,以调管字,依腔贴调,则可清晰明亮。切忌有声无音,近乎吼喊。要使人听来轻松顺畅,勿使有吃力之感,故要求“轻过”。《乐府传声》云:“……如此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尽呼,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除狭、细、锐、深之外,还应掌握一个“奋”字(扶摇直上之意),艺人说:“腔高要见奋,无奋不谓高。”
十一、所谓“低腔重煞”即说唱低腔要“宜重、宜缓、宜沉、宜顿”。声音的自然规律是音高则尖细,音低则沉浊,任何物体发出的声音皆如是。要改变此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气息的适当控制与科学运用,来操纵声音的薄弱强高,使之高低衔接自然、协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十二、要想达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须按艺人说的,唱高音气要放足,唱低音气须收敛。越是高音,越要将气放足,这样音虽高而不显尖窄;音越低,越要尽力将气收敛,加以控制,使腔不致低弱无声,这样音虽低而不生浊。高放低收两下一凑合,高尖低浊的弊病就不显了。
拓展:
京剧旦角的化妆方法技巧
京剧旦角的面部化装是比较细致的,像脂粉的轻重、眉眼口鼻的描画,以及脸型的改变和美化等等,须要说得比较详细一些。因此,下面着重把旦角面部的化装技巧,加以叙述。
面部的白色粉,旦角的脸上要全部搽粉,粉底子要均匀,演员本人的真眉和嘴唇,要用粉盖住(以便画眉和涂抹口红)。项脖上不要擦粉,但须扑粉(这里附笔说一下,手上也须要擦粉。但要比脸上的白色粉略轻一些,太白了就不好看)。
胭脂,各行角色的面部化装,以旦角用胭脂最重,但也不可抹成红脸。深浅的程度,要按照灯光照明的强弱来决定。在较强的灯光下,胭脂宜稍重;在较弱的灯光下胭脂官较淡。演员须要从舞台实践中求得经验,灵活运用。
胭脂除了美化脸部和表现颜面红润外,还有调整和改变面部凹凸的作用,后面再加以叙述。
胭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桃红色的,另一种是大红色的。桃红色比较艳丽娇嫩,大红色比较温暖柔和,演员可自由选择使用。
口红,演员口型不一,涂画口红须按口型的不同分别处理。一般的抹法,是较演员本人口型稍小一点,下唇比上唇更小一些,下唇靠近嘴角的地方,要留出一小块白色粉不画。
对各人口型不同的处理:大体是口型大的涂小些,小的略涂大一些。厚的宜画薄,薄的宜加厚。
女演员口型不大的,可以按照本人的嘴唇涂红便好。但一般的画法,不管何种口型,下嘴唇要比上嘴唇涂得小一些。这是—巳角抹唇的特点。
眉,眉的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比较直长,另一种比较弯曲。一般是在真眉上涂松烟,眉的前半截(眉头)盖在真眉上;后半截(眉的尾部)逐渐离开真眉,至眉稍头端,完全离开真眉的眉梢。因人的眉毛,末梢多略往下垂,故描眉时不能完全按照真眉的形态描画(真眉的眉梢尖端,已被所擦的白色粉及胭脂掩盖,露出的痕迹不很明显。但如描画得离开本眉太远,脂粉掩盖不住,台下看来,便成了四个眉毛,很不好看)。眉的样式可弯可直,粗细要与所画的眼圈配合,眉粗的眼圈描的要大,眉细的眼圈描的要细要长,应相度得宜。
眼,眼的描画,较其它角色要浓黑一些,式样要取俏。一般内眼角描得窄细,外眼角描得要宽大细长,稍往上挑。眼圈要靠近睫毛涂描,不要露黄眼圈。上眼皮的黑边(与眼皮交界的周边),接连上眼皮红粉地方,略要柔和模糊一些,红黑两色不要截然划分。
演员的眼型,各有不同,化装时宜分别处理。眼睛大的,眼圈描的不可过宽;眼睛小的,眼圈可以描得宽大一些。眼睛圆的,稍加长;眼长的,不必过于加长。
另外,有两眼距离过宽的,可将内眼角描宽些,略往鼻梁的方向描画。过窄的,内眼角黑色不可向鼻部描画,以免使两眼距离更近。如双眼睛的距离过宽,演员的内眼角在B线上,化装时黑色往内描,内眼角尖,画在两条A直线上。A直线的距离,假定是宽窄适当的,这样就显得两眼的距离不宽,而是适当的了。如双眼睛的距离太近,演员眼睛的内眼角,本来就在A线上,勾眼圈时,内眼角所描的黑色,不可再向鼻梁方向描画,以免距离更近。同时外眼角的描画也须要相对的加长些。这是利用了人的错觉,使观众感觉这两双眼睛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还有一种肉眼泡、双眼皮的人,眼皮的折纹很深。画黑眼圈时,上眼皮的黑色,要涂得很宽,略超过眼皮上的折纹,台下才能看见眼圈的黑色。插图是一只闭着的眼睛,上眼皮黑色的宽度,几乎有全眼的面积那样大。这样的宽度,当睁眼平视时,台下才能看见黑色眼圈,如附图所画的情况。又有些人的眼型,外眼角是向下垂的。这种眼型与艺术造型的要求相反。可以将内眼角的黑色,往下多画一点。再将上眼皮的黑色,在外眼角的地位多往上画一些。这样,就变成外眼角向上挑的眼型了。然后,经过吊起眉眼,就和一般的眼型一样了。鼻梁上的红粉 前面已经说过,红粉有调整面部五官凹凸的能力。这对于弥补鼻梁过低或较低的人,帮助很大,‘可以用红粉把鼻梁增高。方法是在擦胭脂的时候,轻轻在鼻梁两旁涂些胭脂,颜色要淡,鼻梁上的白色粉不可涂抹,这样鼻梁就显得增高起来。但是红白交界的地方,不可过于整齐,应当柔和模糊。如果胭脂涂得很重很整齐,正面看去是个白鼻梁,侧面看又是个红鼻子,这是很不好的。贴片子 片子是前额及两鬓的短发,分大小两种。大片子贴在两颊,小片子贴在额上。片子的贴法很重要,它是美化和改造演员面型的艺术手段。一般的贴法,是额上共贴七个小片子,正中一个,左右各三。大片子从额顶上交叉,左右顺鬓边垂下,贴在两腮上面。使脸型成为瓜子的形状,所谓“瓜子脸“。这是一般旦角比较理想的面型,是对称的贴法。
另外,还有一种贴法,是左右不对称的,一边只贴大片子,做出波纹形状。另一边贴小片子和大片子。这样,就比对称的有变化,俏皮一些。这种贴法可用于花旦、花衫。青衣不宜采用
还有一种,只在正中贴一个小片子,两边贴大片子。或全贴大片子不贴小片子(从前化装多用此法)。花旦有时在正中加齐眉穗(现在已不多见)。
贴片子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弥补演员面型的缺欠。面型过胖或过宽的人,大片子可往前贴,可以缩减两颊的面积。面型过窄的人,大片子略往后贴,就可以较多的露出两颊的面积(参看附图)。面型过长的人,小片子略往下贴,以缩短面部的长度。面型短的人,小片子略往上贴,以加大脸型的长度。但对上面的说法不能简单的理解,应该在用小片子调整面型的长短时,同时要按照整个面部眉眼口鼻等各部比例加以考虑,才能达到美化的效果。如果简单化的使用小片子来调整面型的长短,反而会弄得不好看。总之,片子的贴法要看演员的具体面型,演员要善于利用片子来调整面型的轮廓。小片子排列的形式及小片子或尖或圆、各个片子之间的距离,以及整个排列的形式,都应当按具体面型来分别对待。大片子更为重要,宽窄长短,贴前贴后,以及其弯曲斜度,波度大小,都对面型的改变能起很大的作用。演员必须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总之,旦角的面部化装,是比较细致的。脂粉的轻重、眉眼口鼻的描画、以及脸型的改变等等,一方面应当注意到各部相互的配合,要考虑到美化;一方面也必须要从具体的角色出发,才能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都说“吃饭别上厨房,看戏别上后台”,演员在没有打扮好时是不愿意让人看见的。所以对观众来说,后台总是神秘的。说来,京剧演员的化装还是很有学问的。穿戴的先后顺序是不能乱来的。
演员到后台先要洗脸、换水衣子(专用的化装内衣),再到化妆台前抹彩或勾脸,脸部化好后,旦角演员还要梳大头、贴片子(由梳头桌师傅用榆树胶刮好片子,折成小弯、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脸型贴好)、插戴泡子,便可以穿彩裤、彩鞋或厚底靴、薄底鞋。接着是男演员勒头、吊眉,再到衣箱那里穿箭衣、打衣、系裙子、系大带、绦子或穿靠衣、系靠旗,还要再到盔箱戴盔头,再到衣箱穿外面的蟒袍、开氅或官衣等。需要戴髯口(胡子)的还要到盔箱戴好髯口,至此穿戴整齐,才能到上场门附近的旗包箱拿各种兵器和马鞭、牙笏、船桨等道具。在京剧演出的后台,我们就会看到所有的演员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着这一顺序穿戴化装。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1、抹脸
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2、吹脸
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
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3、扯脸
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
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
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
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4、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