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该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土色灰白,故名。又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该派创立于11世纪,创始人昆·贡却杰布。其后,教主由昆氏(《元史·释老传》作款氏)家族世代相传。贡却杰布曾从卓弥译师学法,宋熙宁六年(1073)在今西藏萨迦奔波日山建萨迦寺传教。其子贡噶宁布,20岁即任萨迦寺住扶持。他佛学渊深,博闻多才,因使该派体系确立,势力发展,被称为“萨钦”(意为萨迦派大师),并尊为“萨迦五祖”的初祖。贡噶宁布有四子,次子索南孜摩继主萨迦寺,是为萨迦二祖。三子札巴坚赞为萨迦三祖,以严守戒律知名。四子贝钦沃布未出家,生二子,长了萨班·贡噶坚赞广学佛教经论,通晓五明,因而得“班智达”(大学者)称号。次子桑擦·索南坚赞之长子即发思巴(本名罗追坚赞),为萨迦五祖。1251年,发思巴与忽秘烈会见于六盘山。1253年即随侍忽必烈。1260年忽秘烈即位后,被封为国师。1264年以国师身份领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为元朝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务的机关)事。1265年返藏,1268年划分卫藏13万户,建立萨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1270年以创制蒙古新字(即发思巴黎文)有功,封帝师,升号大宝法王。1280年逝世后,由其异母弟仁钦坚赞(《元史》作亦怜真)嗣帝师位,以后历代相传,形成元代帝师世系。14世纪中,该派在政治上失势,其地位被噶举派帕竹支系所取代。但自14世纪后半期起,该派又出现知名学者多人,使教法得以维持并有所发展。在显宗方面以雅处·桑吉贝和绒敦·玛微僧格两人最为著名。在密宗方面有俄尔巴·桑吉贝和宗巴·贡噶南杰,被称为俄、宗二师或“二贡噶”。也有人认为密宗的代表人物应是雅、仁二师。雅即雅处·桑吉贝。仁,为仁达哇·宣奴罗追,此人学识丰富,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都曾从他学习。中观学说自他开始逐渐受到藏传佛教各宗派的重视,中观应成派,本来已渐衰微,经过他的努力,始得以重新发展,后为格鲁派奉为中观正见。在佛教哲学上,该派学者的见解颇不一致,如萨班、绒敦等多人持中观自续派见解,仁达哇则属中观应成派,释迦南杰起初是中观见,后转为唯识见,又转为觉囊派的他空见。即以此派特别推重的“道果”教授而言,解释也存在分歧。
元朝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八思巴根据(西藏文和梵文)创造了八思巴文,都是拼音文字。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Phags-pa;1235年-1280年),又译发思巴、拔思发、帕克思巴、发合思巴、八合思巴,义为“圣者”,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元朝第一位帝师,北京城的选址者、设计者、规划者。
淳祐四年(1244年),年仅十岁的八思巴来凉州(今武威市)学习汉文化与蒙古文化,同时学习汉地的天文、历法、建筑、风水、地理、儒学等,这为他以后成为大元帝师,走入蒙古帝国的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础。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从受佛戒。
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即大元帝师,使统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使领总制院事,统辖藏区事务。六年,制成蒙古新字,加号大宝法王。十三年还至萨斯迦,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师祖。
至元十七年(1280年),圆寂于萨迦,享年45岁。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之无上称号。嫡传弟子有桑格、阿尼哥、沙罗巴。
人物生平:
幼从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佛法。1244年随伯父至甘肃见蒙古阔端汗。1253年至蒙古,忽必烈奉为上师。1260年忽必烈即位,奉为国师,命统天下释教。1264年为忽必烈授秘密戒,奉敕制蒙古新字,1269年(或1270)制成,颁行天下。1270年他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撰《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摩仪轨》1卷,忽必烈亲为制序。
1271年又著《根本说一切有部习学略法》1卷。1274年末,为皇太子真金著《彰所知论》2卷。1276年又回西藏萨迦寺,1277年于楚弥地方召开佛教大会。1280年卒。元世祖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于大都(今北京)建大塔纪念。翰林学士王盘等为撰行状。
八思巴(1235—1280)又作发思八、八合思八等。藏文的音译,意为圣者。后藏萨迦人。族名款氏,本名罗追坚参。
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父索南坚参,伯父萨班。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阔端召萨班赴凉州议卫藏归顺蒙古事,他与弟恰那为萨迦教派款氏家族僧俗首脑例定继承人,俱随萨班东行。途中从萨班出家受沙弥戒。蒙哥汗元年(1251),受萨班命代领僧众,遂为萨迦教派首领。
《八思巴》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八思巴》人物故事小传
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原名罗坚参,萨斯加人。元代文字学家。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尊为国师。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据藏文字母创蒙古新字。至元六年(公元1270年)开始颁行,称八思巴字。对加强西藏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死后赐号大元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之功甚大,所以为当时和后世所敬重。
〔正 史〕
帝师八思巴者,士番萨斯迦人,族款氏也。相传自其祖朶栗赤,以其法佐国主霸西海者十余世。八思巴生七岁,诵经数十万言,能约①通其大义,国人号之圣童,故名曰八思巴。少长,学富五明,故又称曰班弥恒。岁癸丑,年十有五,谒世祖于潜邸②,与语大悦,日见亲礼。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命制蒙古新字,字成上之,其字仅千余,其母凡四十有一。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则以谐声为宗也。至元③六年,诏颁行于天下。诏曰:“朕惟字以书言,言以记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④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⑤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⑥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浸⑦兴,而字书有阙⑧,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遂升号八思巴曰大宝法王,更赐玉印。
十一年⑨,请告西还,留之不可,乃以其弟亦怜真嗣焉。十六年,八思巴卒,讣闻,赙赠有加,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党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至治⑩间,特诏郡县建庙通祀。泰定(11)元年,又以绘像十一,颁各行省(12),为之塑像云。
《元史·释老传》卷二○二
〔注 释〕
①约:大略,大概。②潜邸:皇帝即位前住的住所。③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64—1294年)。④肇:创始、开始。⑤未遑:没有闲暇时间。⑥畏吾:即今天的维吾尔族。⑦浸:这里为渐渐的意思。⑧阙:即缺陷。⑨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⑩至治:元英宗硕德八刺年号(公元1321—1323年)。(11)泰定: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公元1324—1328年)。(12)行省:元朝地方行政单位。辖区一般比现在的省大或相当于现在的几个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