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很多书,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神秘洞穴大冒险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毛毛,阿丽,俊幕和阿芝的洞穴冒险故事。一开始他们先进鹿洞,可是因为毛毛带错了路,然后,他们掉进地下洞穴,洞穴里面暗森森的,像一个鬼屋,虽然很可怕,但是还有一些地面上看不到的宝贝,比如:钻石、石花、鹅管……洞穴里还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他们每天的排泄物都有几顿重呢!然后,他们进入了落石地带,毛毛和俊幕钻进了山洞的一角,阿芝和阿丽也跑过去,但是在跑到那里的一刹那,洞顶掉下了一块非常大的石块,把阿芝和毛毛他们分开了,他们非常难过,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最后毛毛发现了“狗洞”,他们像“小狗”一样,钻进洞里,顺着狗洞,他们爬到了阿芝和阿丽那里,最后他们高兴地抱在一起,手舞足蹈。
在洞穴里,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食物;阿芝有幽闭恐惧症;阿丽身体不佳……但是,他们把所有困难解决了。俊幕是这本书中年龄最大的人,他为了保护毛毛差点送命。
这本书告诉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多么的重要啊。这本书还让我们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探险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太令人难忘了。
中国的考古界有两个很大的悲剧,一个是洛阳金村大墓,一个是定陵,我们先来看一下排名还在金村之下的悲剧是什么?
1956年,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十三陵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中国的考古学是从1921年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开始算起,到56年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何况建国之初,国家考古方面的人才、技术都极度缺乏。
不过最后国家还是批准了发掘请求,不过试掘的帝陵从最大陵墓长陵改为第三大的定陵(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陵墓)。当时郭沫若率领的考古队经过一年的探查还没发现墓葬的门在哪里,由此可知困难多大,就这样又过了半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才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刚墙。
考古队打开定陵后,由于当时考古技术的落后,当空气进入这个封闭了近300年的空间后,字画绸缎迅速腐化,其他文物也有相当大的损失。而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国宝级的金丝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人员当垃圾扔了。后来在文革期间,陵墓又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皇帝三人尸骨无存。
定陵中大量文物的损失让考古界痛心疾首,但是定陵的悲剧并没有让郭沫若反思。没过多久,郭沫若又想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文武双全之总理坚定的拒绝了郭沫若并回复:“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此后,不主动挖掘帝王陵成为中央的政策延续至今。
这么巨大的损失,还仅仅排在第二位,那这金村大墓又是什么原因?
1928年的一场大雨过后,洛阳金村附近的一片田地出现塌陷,随后赶来的村民,发现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大墓,紧接着,另外七座大墓也相继被发现。
金村位于古都洛阳邙山陵墓群的中东部,据古典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发现,金村周边是东周最大的帝王陵区,葬有景王、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共十余代周天子。
当时的中国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住在省城开封,他和美国人华尔纳一听洛阳金村发现大型古墓,立刻兴冲冲地赶了过去。到达金村,发现地下全是宝贝,贪婪的怀履光立刻组织人手,对金村大墓进行盗掘。
由于那个年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国家并没有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制止这种大肆的盗墓行为。
他们荷枪守卫,搭棚立灶,花费6年时间,将八座大墓盗掘一空,出土文物数千件。为了将盗挖文物运出,怀履光和一些其他的外国同伙,勾结当地的文物贩子和黑心商人,陆陆续续将大部分文物运离了中国。据不完全统计,金村大墓被盗文物流散于10多个国家,文物数量在8000件以上。
金村大墓流失在外的文物,包括铜器、银器、漆器、玉器等,件件精美富丽,形制特殊,堪称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可以这么说,这批被掠夺的文物,代表着中国东周时期社会文明的最高成就。定陵就算心疼,至少也是毁在我们自己人手里的,而金村大墓却全部流失海外。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独特的墓文化:凡是有权有势或有钱的人都极乐意为自己建造一座豪华的墓室,并且要把生前所有的宝贝带进墓室藏起来。哪里有财富,哪里就有人惦记,墓室的价值飙升,自然就诞生了一种新的职业——盗墓者。
墓主人当然憎恨那些在他们永眠时还来叨扰的盗墓者,两者有着不相爱而相杀的关系。自盗墓者出现的那一刻起,墓主人就想方设法地强化对墓室中宝物的保护。例如:秦始皇用水银护墓,以及曹操建造几十座假坟墓混淆视听。即便墓主人不是君主,他们也会用打造陷阱等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墓室不被盗墓者侵扰。
可惜,道高一丈魔高一尺。自古以来,还是有大量被发掘出的古墓存在盗墓者留下的盗洞,墓中随葬宝贝也多多少少被他们盗走。在陕西就曾发现过一座有着九个盗洞的千年古墓。九个盗洞意味着已经有过九批盗墓者光临过这个古墓,随葬宝贝理应被盗了个干干净净。可是当考古学家深入古墓时,却发现里的面宝贝一件也没少,这古墓是用了什么绝妙的方法令这些盗墓者束手无策呢?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不少王侯将相的墓穴都被选址在了这里。这么说,陕西遍地都是古董的传言也并没那么夸张了。在上个世纪,有一个工业园区准备落户在陕西的郊区,结果园区地基都还没挖成,反倒挖出了一座古墓。秉持着保护文物的意识,施工队很快便联系了当地的文物局,并且尽力使这座古墓不受到二次损害。
文物局很快便派去了考古队伍,他们从已经被掀开的绿色石板和地下若隐若现的墓道判断这确实是一座古墓,并开始后续的挖掘工作。但在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这座古墓的旁边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盗洞,显然是盗墓者来过的痕迹。盗洞的出现,使他们加快了挖掘,希望能抢救到被盗墓者剩下的文物。结果在挖掘过程中,专家们一共发现了足足九个盗洞,他们的心瞬间就凉了下来。
九个盗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里曾发生过九起盗墓案,也意味着这个墓室里应该什么也不剩了,极大可能“凶多吉少”。考古学家虽然满心惋惜,但还是抱着最后一丝的希望进了墓,不出预料,墓中几乎什么也没剩,甚至连墙上的壁画也被盗墓者们刮掉顺走。可以说盗墓者除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以及搬不走的石棺,其他能带走的东西都盗了个干净。
考古学家边惋惜边安慰自己,这不还留有一具石棺么,也能带回去进行研究嘛。考古学家们通过专业的考古方法将石棺上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墓志铭做仔细的研究,大致推断这是一位三品大员的墓室,年代还需更详细的考究。所以专家们决定对石棺做进一步的研究,并叫来起重机准备把石棺吊出古墓。
结果,这一吊,把古墓主人的秘密一并吊了出来。当起重机吊起石棺时,被石棺藏起来的一条暗道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考古学家们的眼前,顺着这条暗道下去,他们欣慰的笑了。石棺下是墓主人留下的一个藏宝室,里面各种各样的稀世珍品琳琅满目。
经过后续研究,这些古物中竟然有着珍奇的唐三彩,保存还都相对完好,初步统计共有八十多件。要知道中国古代有几个陶瓷巅峰:唐三彩、宋瓷、元青花等,这批唐三彩可都是中国陶器鼎盛时期的代表和见证呢!同时这八十多件唐三彩经过鉴定后被评为甲等文物,被陕西博物馆收藏并进行展览。
在看到墓主人的藏宝室后,考古学家突然明白,墓室之所以连个碎片都没有,甚至壁画都没被放过,是因为那九批盗贼基本都是空手而归的。墓主人为了自己的珍奇异宝不被盗墓者轻易盗走,命人在墓室中间挖出一个藏宝室,然后又打造了一具重达3吨的石棺堵住藏宝室的入口。因为墓主人的“狡猾”,从前的文物才没消失,得以完好无损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关于盗墓,我们要知道:在战争动荡的年代,人们可能会因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去**古墓中的宝物去换取一些生存所需的物品,但这种行为是错误的,盗墓不仅会导致国宝丢失,而且会破坏古墓的原有的样子。所以盗墓既是对墓主的不尊重,更是对历史的糟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